2025-06-30 09:53:49 +08:00

363 lines
16 KiB
Plaintext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手太阴肺经
[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
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
周 炎 等 病 症 。
[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
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
[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
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
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
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
[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
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
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
[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
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
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
著 的 缓 解 功 效 。
足阳明胃经
[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
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
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
[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
[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
[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
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
足太阴脾经
[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
[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
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
[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
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
效 果 。
手少阴心经
[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
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
[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
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
律 不 齐 等 病 症 。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
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
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
[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
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
[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
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
足太阳膀胱经
[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
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
[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
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
[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腑 的 功 能 。
[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
主 要 穴 位 。 T
[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
足少阴肾经
[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
[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
[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
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
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
手厥阴心包经
[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
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
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
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
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
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
[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
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
[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
癫 痫 等 的 救 治 。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
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
等 症 状 。
[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
[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
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
足少阳胆经
[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
[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
等 症 状 。
[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
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
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
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
和 下 肢 疾 病 。
足 厥 阴 肝 经
[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
[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
状 。
# 第 40 页
.......................
督 脉
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
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
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
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
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
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
........................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
的 穴 位 。
[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
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
[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
痛 等 症 状 。 《
[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
任 脉
[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
[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
[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
穴位疗法促健康
1.黑眼圈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
[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
2.去皱防皱
[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
[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
[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
3.美白祛斑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
[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
4.乌发美发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
[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5.减肥减脂
[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
[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6.经前乳胀
[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
[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
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
[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
[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
[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8.月经量少或量多
[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
9.更年期综合症
[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
[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10.贫血
[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
[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
11.腰膝寒冷
[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
[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
12.妊娠反应
[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
[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
13.不孕症
[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
[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
14.习惯性流产
[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
[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
15.产后腰痛
[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
[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
[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
16.产后宫缩痛
[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
17.母乳不畅
[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
[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
[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
18.慢性盆腔灵
[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
[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
[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
[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
20.子宫脱垂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
[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
21.子宫后位
[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
22.输卵管炎
[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
[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23.颈椎劳损
[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
24.落枕
[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
[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
[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
25.肩周炎
[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
[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
[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26.腰背痛(骨质疏松)
[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
[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27.失眠
[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
[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
[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28.头痛、头重
[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
[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
[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
29.头晕目眩
[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
30.体质虚弱
[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
[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
[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31.牙痛
[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
[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32.口臭
[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
[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
[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
33.慢性咽炎
[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
34.面瘫(贝尔麻痹)
[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
[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
[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36.便秘
[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