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 测试版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ziwei.he 2025-06-30 09:53:49 +08:00
commit c18f4306be
329 changed files with 459007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76 @@
import asyncio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e
from lightrag import LightRAG
from lightrag.base import QueryParam
from custom_rag_processor import QwenEmbedding, DeepSeekCompletion
class MassageAcupointRAG:
def __init__(self, working_dir: str):
self.working_dir = working_dir
self.async_embed.embedding_dim = 1024
self.rag = LightRAG(
working_dir=working_dir,
embedding_func=self.async_embed,
llm_model_func=self.async_complete
)
@staticmethod
async def async_embed(texts: list[str]) -> np.ndarray:
async with QwenEmbedding() as embedder:
return await embedder.embed(texts)
@staticmethod
async def async_complete(prompt: str, **kwargs) -> str:
async with DeepSeekCompletion() as completer:
return await completer.complete(prompt, **kwargs)
@staticmethod
def extract_acupoint_list(text: str) -> list[str]:
"""
LLM 返回文本中提取穴位名称列表形如 ['肩井穴', ...]
"""
pattern_list = re.search(r"\[([^\]]+?)\]", text)
if pattern_list:
inner_text = pattern_list.group(1)
return re.findall(r"'([^']+?)'", inner_text)
return []
async def initialize(self):
await self.rag.initialize_storages()
async def query_acupoints(self, user_query: str) -> tuple[str, list[str]]:
"""
执行 RAG 查询并提取穴位列表
:param user_query: 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请求
:return: (完整LLM回复, 穴位列表)
"""
param = QueryParam(mode='naive', only_need_context=False)
response = await self.rag.aquery(user_query, param)
acupoints = self.extract_acupoint_list(str(response))
return str(response), acupoints
async def shutdown(self):
await self.rag.finalize_storag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async def main():
rag_client = MassageAcupointRAG(
working_dir="C:/Users/ZIWEI/Documents/work/向量化/CoreRAG/Massage_10216"
)
try:
await rag_client.initialize()
query = (
"我的大腿有些酸痛,请给出一些分布于腿的重点按摩穴位。"
"在回答的最后将重点穴位罗列为方便python脚本读取的list形式['XX穴','XX穴', ...]"
)
response, acupoints = await rag_client.query_acupoints(query)
print(response)
print(acupoints)
finally:
# 手动清理资源
await rag_client.shutdown()
asyncio.run(main())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22 @@
{
"local": {
"d79e86a919c159904d699dda76f5c06e": {
"return": "{\"high_level_keywords\": [\"\\u8170\\u9178\\u7f13\\u89e3\", \"\\u6309\\u6469\\u7597\\u6cd5\", \"\\u5065\\u5eb7\\u8c03\\u7406\"], \"low_level_keywords\": [\"\\u63a8\\u62ff\\u624b\\u6cd5\", \"\\u7a74\\u4f4d\\u6309\\u538b\", \"\\u8170\\u90e8\\u808c\\u8089\\u653e\\u677e\", \"\\u8170\\u690e\\u62a4\\u7406\", \"\\u5c40\\u90e8\\u8840\\u6db2\\u5faa\\u73af\"]}",
"cache_type": "keywords",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34a06cdc5d95fd0c5af7f61349eb55af": {
"return": "针对腰酸问题,按摩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手法并注意安全。以下是分步指导和建议:\n\n---\n\n### **一、按摩前的注意事项**\n1. **确认原因**:若腰酸由久坐、劳累或轻微拉伤引起,可尝试按摩;如伴随剧烈疼痛、下肢麻木、发热或外伤,需及时就医。\n2. **禁忌人群**:孕妇、严重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避免腰部按摩。\n3. **准备工具**:可配合使用热敷垫、按摩油或网球/泡沫轴辅助。\n\n---\n\n### **二、按摩步骤与手法**\n#### **1. 放松肌肉5-10分钟**\n- **揉法**:双手掌根贴于腰部,顺时针打圈揉动,范围覆盖脊柱两侧肌肉(竖脊肌)。\n- **推法**手掌从腰部向臀部方向推压重复10次促进血液循环。\n\n#### **2. 按压关键穴位每个穴位30秒-1分钟**\n- **肾俞穴**肚脐正后方脊柱旁开两指宽处约第2腰椎棘突下用拇指按压缓解肾虚型腰酸。\n- **大肠俞穴**髂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第4腰椎旁开两指适合久坐引起的腰酸。\n- **环跳穴**:侧卧时臀部最高点,按压可缓解腰臀联动疼痛。\n\n#### **3. 工具辅助松解**\n- **网球/按摩球**靠墙将球压在腰部酸痛点缓慢滚动寻找激痛点停留10-20秒。\n- **泡沫轴**:仰卧将泡沫轴垫在腰下,小范围滚动放松深层肌肉。\n\n---\n\n### **三、按摩后舒缓**\n1. **热敷**用热毛巾或暖贴敷腰部10-15分钟增强放松效果。\n2. **拉伸**:猫式伸展(跪姿拱背)、婴儿式(臀部坐脚跟,手臂前伸)拉伸腰背肌肉。\n\n---\n\n### **四、日常预防建议**\n- **调整姿势**: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使用腰垫支撑腰椎。\n- **强化核心肌群**:平板支撑、桥式运动增强腰部稳定性。\n- **适度运动**:游泳、瑜伽改善腰肌柔韧性。\n\n---\n\n### **五、重要提醒**\n- 按摩时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避免暴力按压。\n- 若按摩后疼痛加重或出现红肿,立即停止并就医。\n- 长期反复腰酸需排查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n\n通过正确按摩结合生活习惯调整可有效缓解腰酸问题。如症状持续或复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物理治疗师。",
"cache_type": "query",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794 @@
{
"doc-01144d67ad041496d0cef55c2865e354": {
"content": "气喘等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急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干呕等 ; 4 痛症 , 如正中神经痛 、\n上臂内侧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腋前纹头下 4 寸 , 肽二头肌桡侧缘处 。\n\n【 快速找穴 ] 先找到天府 , 向下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侠白 , 每次左右各按 1-3 分钟 , 对肺有保健作用 。 精神极度衰骏时揉侠白 3-5 分钟 , 可很快安心宁神 。\n\n尺泽\n\n【 主 治 ] 清泻肺热 , 通络止痛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气管炎 、 咳嗽 、 咬血 、 咪喉肿痛 ; 2. 皮肤病症 , 如过敏 、 湿疹 ; 3 痛症 , 如肘胡疹桀疼痛 、 膑关节疼痛 。\n( 主治特色 : 咬血 , 吐泻 。)\n\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肘横纹上 ,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屈肘时 , 触及肌腾 , 其外侧缘即是 。"
},
"doc-63e9d4e622a3ba5559e48747b78b2ec2": {
"content": "手指关节长度作为度量单位 , 每个人的身高比例同手指关节成正比 。 用手指关节测量穴位不但简便易行 , 且有一定的准确性 , 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n中指同身寸 : 以自己中指指节桡侧两端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1 寸\n\n拇指同身寸 : 以自己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为 1 寸\n\n横指同身寸 : 将自己的食指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并拢 , 以中指中节关节横纹为标准 , 四指的宽度为 3 寸\n\n简便取穴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常用取穴方法 ,虽然不适用于所有的穴位 , 但是操作方便 ,容易记忆 。例如 : 风市 , 自然立正 , 垂医于大腹外侧 , 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 ( 见下图 ( )。合谷 , 一手轻握拳 , 另一手握于拳外 ,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 见下图 @) )。劳宫 , 半握拳 , 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即是 ( 见下图 @) )。\n\n常用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是指将全身各部以骨节为主要标志 , 规定其长短 , 并依其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 此种方法 , 不论男女 、 老少 、 高矮 、 胖瘦"
},
"doc-733021ff89e6008569a42d1424bf5a0c": {
"content": "疾病:肺经和肺 、 大肠 、 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 , 肺经畅通 , 也就保证了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 。 当肺经气血运行异常或不通时 , 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相关病症 。\n\n经络症 : 沿肺经所过部位有肿痛 、 麻木 、发冷 、 酸胀等异常感觉 , 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 、 上胡 、 前臂内侧上缘 , 也就是拇指方向 。\n\n脏腑症 : 肺脏本身异常会出现咳嗽氖喘 、 气短 、 胸部胀痛等症状 。 又因肺与口鼻相通 , 所以也会出现鼻塞 、 感冒 、 流涕 、 作风怕冷等症状 。\n\n情志病 : 肺经本身异常易导致情绪异常 。 肺气虚时 , 会产生伤心 、 自卑 、 心理压力大等情绪 ; 肺气过盛时 , 则会产生自负 、狂妄等情绪 。\n\n皮肤病 : 肺经与皮肤关系密切 , 肺经经气异常可导致皮肤改变甚至病变 , 如过敏性皮肤病 、 色琳 、 无光泽等 。\n\n\n中府 LUI\n\n【 主 治 ] 疏风解表 , 宣肺止咳 。1 主治呼<E6B2BB>"
},
"doc-dc458f9541aaa73c1052d2b8999179ac": {
"content": "<22><>琳 、 无光泽等 。\n\n\n中府 LUI\n\n【 主 治 ] 疏风解表 , 宣肺止咳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为主 , 如外感咳嗽 、 肺炎 、 哮喘 、\n支气管炎 ; 2 痛症 , 如胸痛 、 肩背痛 、 腹痛等 。\n\n【 定位取八 ] 在胸部 , 横平第 1 肋间隙 , 锁骨下窝外侧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穴 } 正立 , 双手叉腰 , 锁骨外侧端下方有一凹陷 , 该处再向下 1 横指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咳嗽不止时 , 点按中府和肺俞各 200 次 , 有即时止咬的功效 。 每天坚持按摩 ,\n可强化淋巴循环 , 减轻胸闷 、 肩胡痛 。\n\n云门 LU2\n\n【 主 治 ] 止咬化痰 、 理气止痛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等 ;2 痛症 , 如胸痛 、\n肩痛 、 肩关节内侧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锁骨下窝凹陷中 , 肩胛骨喙突内缘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E9809F>"
},
"doc-2e1d7770c4646f9a9ad2f9303eb77272": {
"content": "<22>骨下窝凹陷中 , 肩胛骨喙突内缘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穴 ] 正立 , 双手叉腰 , 锁骨外侧端下方的三角形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点揉云门 1-3 分钟 , 坚持按摩 , 可缓解咳嗽疾多症状 。\n\n天府 LU3\n【 主 治 ] 止咬化痰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啾 、 气喘 、 鼻塞等 ; 2 痛症 , 如医内侧疼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胡前部 , 腋前纹头下 3 寸 , 肱二头肌桡侧缘处 。\n\n【 快速找穴 ] 臂向前平举 , 俯头 , 鼻尖接触上胡内侧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揉按天府 , 每次左右各按 1-3 分钟 , 对鼻部有保健作用 , 可预防鼻塞 、 鼻炎等 。\n\n侠白 LU4\n\n【 主 治 ] 宽胸和胃 , 宣肺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 、 气喘等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急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
},
"doc-a33039731916c520b155b3f8280669ef": {
"content": "太阴肺经的所有腰穴 ( 即通俗所说的穴位 ) 本经脯穴主要治疗喉 、 胸 、 肺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但几与呼吸有关的疾病 , 如哉喘 、 咳嗽 \\ 感冒等疾病都可以找肺经上的穴位 。\n肺主皮毛 , 皮肤的慢性疾患多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 也多从肺经入手治疗 。 肺在情志主悲 , 常言道悲伤肺 , 郁结之气难以排解 , 就要愚办法通过肺宣发于外 。\n\n* 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 , 中府云门天府诀 ,\n侠白尺泽孔最存 , 列缺经渠太渊涉 ,\n鱼际拇指白肉际 , 抵指少商如韭叶 。\n\n| 属性 | 内容 |\n|---------------|----------------------------------------------------------------------|\n| **穴位数量** | 单侧11穴左右共22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n| **分布区域** | 1. 胸部外上方<br>2. 上肢掌面栀侧<br>3. 手掌及拇指栀侧 |\n\n肺经上潜伏的疾病:肺经和肺 、 大肠 、 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 , 肺经畅通 , 也就保证了这"
},
"doc-efe562a5763390e0c14c6f08d780add1": {
"content": "体表固定标志定位:取穴只有准确 , 才能进行精准按摩 、 艾灸及穴位贴敷等 , 也才能达到更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 。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易学的取穴方法 , 不仅方便操作 , 而且准确度高 。以此为依据 , 可以让您轻松找准穴位 。\n\n这是根据人体体表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 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n\n“ 固定标志 “, 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 , 比如五官轮廓 、 指 ( 趾 )\n甲等 。 以肚脐为标志 , 脐上 1 寸是水分 , 脐下 1 寸是阴交 , 左右旁开 4 寸是大横 。\n\n“ 活动标志 “, 是指利用关节 、 肌肉 、 皮肤等随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 、 凹陷 、 皱纹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 如让手掌五指在同一平面 ,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 手背拇指根部两个肌腱间的凹陷就是阳溪 。\n\n手指同身寸这是以手指尺寸为标准来测量取穴的一种方法 , 其依据在于以本人的手指关节长度作为度量单位 , 每个人的身高比例同手指关节成正比 。 用手指关节测量穴位不但简便易行 ,"
},
"doc-a6db5173c7a36a60bd342ddfc074211e": {
"content": "并依其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 此种方法 , 不论男女 、 老少 、 高矮 、 胖瘦都适用 , 从而解决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难题 。\n\n| 部位 | 起止点 | 骨度(寸) | 度量 |\n|------------|---------------------------------------|----------|-------|\n| **头面部** |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 12 | 直寸 |\n| |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 3 | 直寸 |\n| | 前两额头角(头锥)之间 | 9 | 横寸 |\n| | 耳后两乳突(完骨)间 | 9 | 横寸 |\n| **胸腹肋部** |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部联合(皮骨) | 8 | 直寸 |\n| | 胸部联合中点(皮骨)至脐中(神阙) | 8 | 直寸 |\n| | 脐中(神阙)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 5 | 直寸 |\n| | 两乳头之间 | 8 | 横寸 |\n| **背腰部** | 腋窝顶点至第11肋骨游离端 | 12 | 直寸 |\n| **上肢部** |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至后正中线 | 3 | 横寸 |\n| | 腋面纹头"
},
"doc-2dbf2652b34aad959b6793aaa556e31a": {
"content": "腱桡侧缘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屈肘时 , 触及肌腾 , 其外侧缘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弯曲拇指 , 以指腹按压 , 每次左右手各按压 1-3 分钟 。 坚持按摩可补益肺和肾 ,\n调节身体虚实 。\n\n孔最\n\n【 主 治 } 清热止血 , 润肺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气管炎 、 咳嗽 、 咬血 、 咽喉肿痛等 ; 2 痛症 , 如肘臂痛等 ; 3 其他 , 如痔疮 。( 主治特色 : AB, 咳血 , 痔疮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7 寸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n\n【 快速找穴 ] 手胡向前 , 仰掌向上 , 另一只手握住手胡中段处 , 拇指指甲垂直下压即是 。\n\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孔最1~3分钟可防止咳血\n\n> 列缺 LU7\n\n列缺是肺经之络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任脉 .\n\n【 主 治 ] 止咬平喘 , 通络止痛 , 利水通淮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咬嗽气"
},
"doc-0f7c813c7045ef640a13ba025163dec0": {
"content": "|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至后正中线 | 3 | 横寸 |\n| | 腋面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 9 | 直寸 |\n| |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 | 12 | 直寸 |\n| **下肢部** | 耻骨联合上缘(曲骨)至髋底 | 18 | 直寸 |\n| | 胫骨内侧膝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 | 13 | 直寸 |\n| | 股骨大转子至腿横纹 | 19 | 直寸 |\n| | 臀沟至腿横纹 | 14 | 直寸 |\n| | 腿横纹至外踝尖 | 16 | 直寸 |\n| | 内踝尖至足底 | 3 | 直寸 |\n\n第一章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 , 经脉的循行与肺脏相连 , 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 。 所以 , 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脏腑 。 手太阴肺经穴即手太阴肺经的所有腰穴 ( 即通俗所说的穴位 ) 本经脯穴主要治疗喉 、 胸 、"
},
"doc-1cde130d61b3ce22ae4085670fe4c286": {
"content": "<22><>\n【 定位取穴 ) 在手外侧 , 第 1 掌骨桧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n【 快速找穴 ] 一手轻握另手手胤 , 弯曲拇指 , 指尖垂直下按第 1 掌骨中点肉际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各按揉鱼际 200 次 。 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在鱼际处用力向下按压 , 并配合左右按揉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痰热咳嗽 。\n\n> 少商 LUT\n\n少商是肺经五输穴之井穴 。\n\n【 主 治 ] 泻热开窍 , 通利咽喉 , 苏厥开宗 。1 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咳嗽 、 咽喉肿痛 、\n慢性咽炎 、 扇桃体炎 ; 2 神志相关病症 , 如中风昏迷 、 小儿修风 、 热病 、 中暑 。\n( 主治特色 : 咽喉肿痛 ( 刺血效果好 )。)\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拇指未节桡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n【 快速找穴 ] 一手拇指伸直 , 另手拇 、 食指轻握 , 拇指弯曲指按伸直的拇指指甲"
},
"doc-9b817fd136659ddb0e857b09a9bd75fd": {
"content": "----------------------------------------------------------------------|\n| **穴位数量** | 单侧20穴双侧共40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n| **分布区域** | 食指 → 上肢外侧前 → 肩前 → 颈部 → 面颊 → 鼻旁 |\n\n大肠经上潜伏的疾病\n大肠经发生病变时 , 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n\n### 大肠经病变临床表现\n\n#### 一、经络症候\n- **循行部位症状**\n - 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循行路径\n - 表现为:疼痛/酸胀/麻木等异常感觉\n\n#### 二、脏腑症候\n- **常见症状**\n - 肠鸣腹痛\n - 排便异常(便秘/泄泻)\n - 脱肛\n- **危重证候**\n - 大肠气绝 → 泄泻无度/大便失禁\n\n#### 三、五官症候\n- 目黄\n- 口干\n- 目涩\n- 鼻衄/流涕\n- 牙龈肿痛\n- 咽喉肿痛\n\n#### 四、证型分述\n| 证型 | 典型症状 |\n|------------|--------------------------------------------------------------------------|\n| **亢进热证** |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臂指痛、体热口干 |\n| **衰弱寒"
},
"doc-1d15afd387e891076c520f25563a31ee": {
"content": "<22>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 , 拇长展肌腾尺侧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掌心向上 , 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 , 其外侧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 3 分钟 , 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 , 能很快缓解咳喘 。\n用拇指及指甲尖指按太渊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心肺疾病 。\n\n鱼际\n\n鱼际是肺经五输穴之荥穴 .\n\n【 主 治 ] 清热利呕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发热咬嗽 、 哮喘 、 咳血 、 咪喉肿痛 、 咽干口燥失音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发热 , 咽喉肿痛 、 失音 、 腹泻 、 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3 心血管病症 , 如心悸 ; 4 局部病症 , 如拇指根部疼痛 、 心悸等 。\n主治特色干咳咽喉炎\n【 定位取穴 ) 在手外侧 , 第 1 掌骨桧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n【 快速找穴 ]"
},
"doc-41cfb362bd3ed2b897fa9fa15e75df5b": {
"content": ", 如食指屈伸不利 ; 2 消化系统病疙 ,\n如腹胀 、 大便脓血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等 ; 4 其他 , 如牙痛 、 鼻出血 、 目痛 、 目黄等 。 ( 主治特色 : 鼻出血 y\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日肉际处 。\n\n【 快速取八 ] 自然弯曲食指 , 第 2 掌指关节前缘 , 靠拇指侧 , 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刮痧 ] 在手上二间处刮痧 , 一般痧一出 , 可止鼻出血 。\n\n> 二闭 LI3\n\n三间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 。\n\n【 主 治 ] 泻热止痛 , 利咽 。1 主治痛症 , 如手指与手背肿痛 、 肩关节痛 、 眼睛痛 、 咽喉肿痛 、 牙痛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痔疮 、 哮喘 、 肠鸣腹泻等 ; 3 其他 , 如身热胸间等 。 主治特色 : 肠鸣腹泻 。\n\n【 定位取穴 ] 在手背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食"
},
"doc-4019c6e13e856f262b5554f20bd2007a": {
"content": "找穴 ] 一手拇指伸直 , 另手拇 、 食指轻握 , 拇指弯曲指按伸直的拇指指甲角边缘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用指甲使劲指一指少商 , 可以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 打嗝时 , 用拇指按压少商 , 以感觉酸痛为度 , 持续半分钟 , 即可止嗝 。\n\n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n\n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 、 下齿 、 鼻 ,属大肠 , 络肺 , 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 大肠经对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 ,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 预防淋巴结结核病的生成 , 因此可说它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保护神 。\n\n* 经穴歌诀\n二十大肠起商阳 , 二间三间合谷藏 ,\n阳溪偏历温溜济 , 下廉上廉三里长 ,\n曲池肘解五里近 , 臂膈肩骸巨骨当 ,\n天鼎扶突禾解接 , 鼻旅五分有迎香 。\n\n| 信息类别 | 内容 |\n|----------------|----------------------------------------------------------------------|\n| **穴位数量** | 单侧20穴双侧共40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商阳穴,止于"
},
"doc-122774080651210d00a1ec26c300028f": {
"content": "<22>证** |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臂指痛、体热口干 |\n| **衰弱寒证** | 便溏腹泻、腹痛、眩晕、上肢无力、手足厥冷 |\n\n\n商阳是大肠经五输穴之井穴 。\n\n【 主 治 } 清热解表 , 苏厥开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等 ; 2 神经系统病症 , 如昏厥 、 中风昏迷 、 食指麻木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急伯胃肠炎等 。( 主治特色 : 点刺放血治疗咽喉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食指未节桡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n\n【 快速取穴 ] 食指未节指甲根角 , 靠拇指侧的位置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刺激商阳 , 可调节肠胃功能 , 抑制由营养不平衡而导致的肥胖 。\n\n二间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荥穴 。\n\n【 主 治 } 清热泻火 , 解表 , 利咽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食指屈伸不利 ; 2 消化系统病疙 ,\n如腹胀 、 大便脓血 ; 3 呼吸"
},
"doc-5a9796e282d83eafacd38c9901fe8fdf": {
"content": "<22>位取穴 ] 在手背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食指第 2 掌指关节后缘 , 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指按可快速止痒疫疼痛 。 常用拇指指腹揉按此穴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和脾胃 ,\n改善消化不艮 。\n\n合谷是大肠经之原穴 。\n\n【主治】 镇静止痛 , 疏经通络 , 清热解表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喝斜 、 牙痛 、鼻塞 、 三叉神经痛 、 口腔溃疡等 ; 2 外感退热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汹泻 、 便秘等 ; 4 皮肤病症 , 如湿疹 、 痤疮 、 荼麻疹等 ; 5 妇科病症 , 如痛经 、 闭经 、 月经不调 、 难产等 ;6 神经科病症 , 如昏迷 、 中风半身不遂等 。7. 局部病症 ,如指间关节疼痛等外感发热 、 头痛目胶 、 鼻塞 、 牙痛 、 便秘 、 月经不调 、 昏迷 、 中风 、"
},
"doc-df8384476cf2afda649c7db2fa7cfb64": {
"content": "<22> 、\n无脉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桧骨茎突与桧动脉之间 。\n【 快速找穴 ] 伸手 , 掌心向上 , 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 , 中指所在位置即是\n【 保健按摩 ] 经常按揉经渠 , 可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等炎 。\n\n> 太渊 LU9\n\n太渊是肺经之原穴 ① 和五输穴之输穴 、 经脉八会穴的脉会 。\n注 ①: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 十二经络各有一个原穴 ,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 , 阳经则古有原穴 。\n【 主 治 ] 通调血脉 , 止咬化痿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等 ;2 消化系统病症 ,\n如呕吐 、 呃逆等 ; 3 局部病症 , 如手掌热 、 OS ; 4 心血管病症 , 如脉管炎 、 心动过速 、 心绞痛 、 无脉症 ; 5 其他 , 如肋间神经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 , 拇长展肌腾<E8828C>"
},
"doc-977c2f1f3151210dbb24c25b78a1adcb": {
"content": "<22><>平喘 , 通络止痛 , 利水通淮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咬嗽气喘 、\n咽喉肿痛等 ; 2 神经系统病症 , 如偏头痛 , 口眼合斜等 ; 3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n如尿血 、 阴茎痛 、 小便不利与小便灼热等 ; 4 其他 , 如落枕 、 局部腱鞘炎等 。\n\n【 定位取穴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 ,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n\n【 快速找穴 ] 两手虎口相交 , 一手食指压另一手桡骨茎突上 , 食指指尖到达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疗腱鞘炎 、 头痛等病症 。\n\n> 经渠 LUS\n\n经渠是肺经五输穴之经穴 。\n【 主 治 ] 宣肺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哉 ;2 其他 , 如牙痛 、\n无脉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doc-d9a7e58d9bb954284707309491771134": {
"content": "头痛目胶 、 鼻塞 、 牙痛 、 便秘 、 月经不调 、 昏迷 、 中风 、 三叉神经痛 、 过敏性鼻炎 、 咽喉肿痛口腔溃疡 、 黄褐斑 、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 主治特色 : 头面部病症与各类疼痛 , 调节气血 )\n\n【 定位取穴 ] 在手背 , Bl. 第 2 掌骨之间 , 约平第 2 掌骨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轻握拳 , 拇 、 食指指尖轻触 , 另手握拳外 ,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捏患者合谷 , 持续 2-3 分钟 , 可缓解因中暑 、 中风 、 虚脱等导致的晕厥 。\n\n>阳溪\n\n阳溪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 治 ] 清热散风 , 通利关节 。 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联 、 牙痛 、 目赤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 , 桡骨茎突远端 , 解剖学 “ 鼻烟窝 “ 凹陷中 。"
},
"doc-3cd6ac8fa6be8bbfd5bc466c233dd3f3": {
"content": "酸痛感为宜 , 可治过敏性鼻炎 、\n鼻前庭炎和慢性鼻炎等 。\n\n迎香 LI 20\n\n手足阳明经刚好在迎香穴处交汇 , 它是 89 个交汇穴之一 。\n\n【 主 治 ] 祛风通宗 , 理气止痛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鼻塞 、 过敏性恩炎 、 鼻出血 、 面神经麻痴 、 黄褐斑 、 酒糟鼻 。 [ 主治特色 : 各类鼻病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鼻翼外缘中点 , 鼻唇沟中 。\n\n【 快速取穴 ] 双手轻握拳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中指指尖贴鼻翼两侧 , 食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遇到伤风引起的流鼻涕 、 鼻塞 , 或者过敏性鼻炎 , 按摩迎香至发热 。\n\n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n\n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 、 目 、 上齿 、口唇 、 喉呈和乳房 , 属胃 , 络脾 ,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 , 而气血"
},
"doc-e754a7c6bf0137ee9859701d3de31dfd": {
"content": "侧远端横纹桡侧 , 桡骨茎突远端 , 解剖学 “ 鼻烟窝 “ 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手掌侧放 , 拇指伸直向上翘起 , 腕育桧侧有一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以拇指指腹按压半分钟以上 , 可迅速缓解头痛 。 经常用拇指尖垂直拿按此穴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有效防治脑中风和高热不退等症 。\n\n偏历是大肠经的络穴 。\n\n【 主 治 ] 清热利尿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 , 如耳大 、 耳鸣 、 鼻出血 、 目赤 、牙痛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 、 腹痛 。\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 , 腕背侧远端横纹上 3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 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处有一凹陷即是 。\n【保健按摩 ] 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数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面部神经麻痴和脑中风 .\n\n温溜 LI7\n\n温溜是大肠经的郜穴 。\n\n【 主 治 ] 清热"
},
"doc-c39cc4ad4bed5bcab9256c79f5a1a98e": {
"content": "<22>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肘成直角 , 先找到肘横纹终点 , 再找到肽骨外上髁 , 两者连线中点处 。\n\n【 保健按摩 ] 发热感冒及咳嗽 、 哮喘时 , 可用刮痧板刮拭曲池 , 排出痧 ; 或按揉 3~5 分钟 ,\n可解表 、 退热 。\n\n肘髎 LI2\n【 主 治 ] 舒筋活络 。 主治局部病症为主 , 如肩臂肖疼痛 、 上肢麻木 、 拘束 。\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肱骨外上髁上缘 , 骸上崎的前缘 。\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曲池 , 向上量取 1 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髁 , 每次 1-3 分钟 , 长期坚持 , 可预防网球肖 。\n\n手五里 LI13\n【主治】 理气散结 , 疏经活络 。 主治肩周炎 、 手胡肿痛 、 上肢不遂 、 疙疾 、 淋巴结核。\n【 定位取穴 ] 在臂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曲池与肩侈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手臂外侧曲池上 4 横指处 。\n【保健按摩"
},
"doc-b6b1f48c2803757f0fa7f7cb75f9af10": {
"content": "经麻痴和脑中风 .\n\n温溜 LI7\n\n温溜是大肠经的郜穴 。\n\n【 主 治 ] 清热理气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蹄热头痛 、 面赤面肿 、 口舌痛 ; 2 痛症 ,\n如肩背疼痛 、 腕胡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 , 腕横纹上 5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确定阳溪和曲池的位置 , 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n\n【i果健喜安丨…孽 ) 突然鼻出血时 , 用拇指压迫温溜 , 可快速止鼻血 。 经常手凉 、 手心冒冷汗的人可多揉此穴 , 能驱蹈 。\n\n下廉 LI8\n\n【 主 治) 调理肠胃 , 通经活络 。 主治胶晕 、 腹痛 、 上肢不遂 、 手肘肩无力 。\n\n【 定位取穴 ] 在前医 , 肘横纹下 4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侧腕屈肘 , 以手掌按另一手臂 , 拇指位于肘弯处 , 小指所在位置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 , 以指腹垂直按压下廉 , 左右胡各"
},
"doc-9a9f4ec97330bd0dda716f9656f92438": {
"content": "<22><>气降逆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2 其他 ,\n如打嗝 、 甲状腺肿大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锁乳突肌区 , 横平喉结 , 当胸锁乳突肌的前 、 后缘中间 。\n\n【 快速取穴 ] 拇指弯曲 , 其余四指并拢 , 手心向内 , 小指放喉结旁 , 食指所在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以指腹按压扶突 , 每次左右各按压 3 分钟 , 可缓解咳嗽气喘\n\n口禾髎 L119\n\n【 主 治 } 祛风清热 , 牵正通宗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鼻塞流涕 、 鼻出血 、 口眼合料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横平人中沟上 !/3 与下 2/3 交点 , 鼻孔外缘直下 。\n\n【 快速取穴 ] 鼻孔外缘直下 , 平鼻唇沟上 !/3 人中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口禾依 , 每次 5-10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过敏性鼻炎 、\n鼻前庭炎和慢性鼻炎等 。"
},
"doc-bf11b18a456a8ebe06c0787da142ba16": {
"content": "位置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 , 以指腹垂直按压下廉 , 左右胡各 1-3 分钟 , 可减轻运动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疼痛 。\n\n上廉 LI9\n\n【主治】 调理肠胃 , 通经活络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肠鸣等 ;2. 上肢肿痛 、\n上肢不遂 。\n\n【 定位取穴 ] 在前医 , 肘横纹下 3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中点向上量取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配合按摩上廉 、 下廉 , 每次 1-3 分钟 , 可清肠毒 、 治便秘 , 对手臂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手三里 LI10\n【 主 治 } 调理肠胃 , 清热明目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泻 ;2 其他 , 如肩周炎 、\n上肢不遂 、 牙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 , 肘横纹下 2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上曲池下 3 横指即是 。\n\n【 保<>"
},
"doc-36b06902bc7fab38f95013ec5b854d09": {
"content": "<22>峰端 , 再找背部肩肱冈 , 两者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肩臂拘桀时可用对侈手的中指指腹按揉患侧巨骨 , 直至患侧感到热或局部有酸麻感 , 可缓解症状 ; 常按揉巨骨 , 可助肩周炎患者上肢上举活动改善 。\n\n天鼎 LI17\n\n【 主 治 } 利喉清呕 , 理气散结 。1 主治咬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 ; 2 其他 , 如梅核气 、 瘦痛 ( 甲状腹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环状软骨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扶突直下 1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扶突 , 再找到锁骨上窝中央 , 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压天鼎 50 次 , 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咀阻塞等症状 。\n\n扶突 LI18\n\n【 主 治 } 利咽消肿 , 理气降逆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
},
"doc-e742c3a27e586d0f2d9835679bd177cb": {
"content": "曲池与肩侈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手臂外侧曲池上 4 横指处 。\n【保健按摩 ] 手五里位于骨头上 , 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 , 尤其能治肩周炎等肩膀上的疾病 , 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 , 每次 3-5 分钟 。 按摩还可以治疗日天犯困嗜睡 。\n\n臂臑 L14\n臂臑是大肠经诸穴阳气的汇集处 .\n[主治] 清热明目 , 通络止痛 。 主治眼部疾病 . 手医肿痛 、 上肢不遂 、 肩周炎 。\n(主治特色 ; 目疾如视物不清等 )\n【 定位取穴 ] 在臂部 , 曲池上 7 寸 , 三角肌下端 。\n【快速取穴】 屈肘紧握拳 , 使三角肌隆起 , 三角肌下端偏内侧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保健按摩】 将艾炎条对准臂臑 , 距皮肤 2-3 厘米 , 每次炎 5-10 分钟 , 对白内障 、 视神经萍缝有辅助疗效 ; 按揉訾膊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肩部酸痛 。\n\n肩髃 L15\n【 主 治 ] 疏经活络 , <20>"
},
"doc-a211b5b828cea5433e6c22a688662d48": {
"content": "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上曲池下 3 横指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可治疗腰腺痛 。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 , 每次 1-3 分钟 ; 也可用艾炎法 , 每次灸\n3-10 分钟 , 能增强免疫力 。\n\n> 曲池 LI11\n\n曲池为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 , 是经水汇合之穴 。\n\n【 主 治 ] 清热和营 , 祛风通络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外感发热 、 咬嗽 、 气喘 ;\n2. 皮肤病症 , 如痞疮 、 皮肤瘙痒 、 涨疹 、 葫麻疹 、 白疾风等 ;3 消化系统病症 ,\n如腹痛吐泻 , 痢疾等 ;4 其他 , 如手臂肿痛 、 半身不遂 、 高血压等 。 ( 主治特色 ;\n( 苦风止痒治疗皮肤病症 , 治疗皮肤病要穴 ; 平肝息风治疗高血压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肘成直角 , 先找到肘横纹终点 , 再"
},
"doc-1c26863a19f9334a97e2f0611df2c274": {
"content":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肩部酸痛 。\n\n肩髃 L15\n【 主 治 ] 疏经活络 , 疏散风热主治局部与邻近病症加主 , 如肩臂疼痛 、 肩周炎 、 肩痛 、上肢不遂\n\n【 定位取穴 ] 在肩峰前下方 , 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屈肘拿胡与肩同高 , 另一手中指按压肩尖下 , 肩前呈现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中指和食指并拢 , 以指腹垂宇按压穴位 , 两肩按摩方法相同 , 每日早晚按摩 ,左右各按揉 L-3 分钟 .可治肩臂疼痛等疾病\n\n巨骨 LI16\n【 主 治 } 通络止痛 , 滑利关节 。 主治局部与邻近病症为主 , 如肩背及上臂疼痛 、 手臂桀急 、 半身不遂 。\n\n【 定位取穴 ] 在肩部 , 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沿着锁骨向外摸至肩峰端 , 再找背部肩肱冈 , 两者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肩臂拘<E88782>"
},
"doc-ad608eae632fe0bbff785c5abc79697e": {
"content": "<22>逆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甲状腺肿大 、 颈部淋巴结核等 ; 2 高血压 、 低血压 、 无脉症 ; 3 其他 , 如胸满气逆 、 食欲不振 、 头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喉结 , 胸锁乳突肌前缘 , 颈总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头微侃 , 从喉结往外侧量约 2 横指 , 可感胸锁乳突肌前缘题部动脉搏动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上下按压人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促进血液循环 , 调节血压 ,\n清咽利喉 。\n\n水突 ST910\n\n【 主 治 ] 清热利咽 , 降逆平喘 。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呼吸喘鸣咽喉肿痛 . 慢性咽炎 ;\n2 其他 , 如打嗝上气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 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和锁骨所构成的凹陷处\n\n【 快速取八 ] 找到人迎 、 气舍 , 两者"
},
"doc-e557ba70c54a4d769160b076dde7dbc6": {
"content": "<22>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咽喉肿痛 、 慷性咽炎等 。\n【 定位取穴 ] 在颈外侧部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 锁骨上缘凹陷中 。\n【 快速取八 ] 正坐 , 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一凹陷 , 凹陷中点按有酸胀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对侧缺盈 , 每次左右各按压 3 分钟可缓解咳嗽 、 气喘症状 。\n\n气户 ST13\n\n【 主 治 ] 理气宽胸 , 止咬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喘鸣 、 咽喉肿痛 、 咳唾脓血等 ;\n2 其他 , 如打嗝 、 肋间神经痛等 。\n\n【 主 治 ] 在胸部 , 锁骨下缘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仰靠 , 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 , 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 , 可通乳腺治乳症 ,\n治打嘟上气 。\n\n库房 ST14\n\n【 主 治 ] 理气"
},
"doc-0e96a86ef8959d2686fdabfc1b7dddfc": {
"content": "是胃经与阳跷脉之交汇穴 。\n\n【 主 治 ] 祛风止痛 , 舒筋活络 。 主治口眼相关病症 , 如头面口眼合斜 、 牙痛 、 流涎 、 眼睑跳动不止 。( 主治特色 : 口流涎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当口角旁开 04 寸 ( 指寸 )。\n\n【 快速取八 ] 轻闭口 , 举两手 , 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唇角外侧两旁即是\n\n【 保健按摩 】 每天按揉地仓 2 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刺激口轮匝肌 , 有改善面部松弛 、 提拉嘴角的功效 。 常按揉地仓 , 可防治流涎 。\n\n大迎 ST5\n\n[ 主 治 ] 祛风通络 , 消肿止痛 。 主治穴位局部邻近部位的不适 , 如口眼喝斜 、 失音 、 顺肿 、 牙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下颌角前方 , 咬肌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 面动脉搏动处\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闭口鼓气 , 下颉角前下方有一凹陷 , 下蹇按之有搏动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揉大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促进面部血"
},
"doc-ac94e5db478312f3e98633daade62b1a": {
"content": "<22>头与锁骨头和锁骨所构成的凹陷处\n\n【 快速取八 ] 找到人迎 、 气舍 , 两者连线中点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抵水突 100 次 , 以有酸胀感为佳 , 可利咽润喉开音 。\n\n气舍 ST11\n\n【 主治) 宣肺定喘 , 理气散结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喘息 、 支气管炎 、\n支气管哮喘等 ; 2 其他 , 如瘦瘦 ( 甲状腹肿瘤 )、 打嗝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胸锁乳突肌区 , 锁骨上小窗 , 锁骨内侧端上缘 ,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人迎 , 直下 , 锁骨上缘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气舍 , 每次 1-3 分钟 , 力度适中 , 可保护肺脏 , 预防感脱 。\n\n缺盆 ST12\n【 主 治 ] 宽胸利膈 , 止咬平喘 。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咽喉肿痛 、 慷性咽炎等"
},
"doc-d2a9f494f7f9824957ebac73faae1ead": {
"content": "<22>迹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闭口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食指贴于耳垂旁 , 中指指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下关 3 分钟 , 可立即消除或缓解耳鸣症状 , 止牙痛 ; 常按此穴 , 可防治三又神经痛 。\n\n头维 ST8\n\n【 主 治) 清头明目 , 止痛镇疹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偏 、 正头痛 , AVES, 迎风流泪 , 目眩 , 口眼合斜 ; 2 神志类病症 , 如精神分裂症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额角发际直上 05 寸 , 头正中线旁开 45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在头部 , 额角发际直上半横指 , 头正中线旁开 6 横指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拇指指腹强压头维 , 每秒钟按压 ! 次 , 如此重复 10-20 次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偏头痛等疾病 。\n\n人迎 ST9\n\n【 主 治 ] 利咽散结 , 理气降逆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甲状腺肿大 、 颈部淋巴"
},
"doc-23cf54ce179954f4f7040b436782c874": {
"content": "<22>他 , 如面瘫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双眼平视时 , 瞳孔直下 , 当眶下孔凹陷处 。\n\n【 快速取八 】 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 , 中指指腹贴两侧鼻翼 , 食指指尖所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双手食指伸直 , 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四白 , 有酸痛感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缓解眼疲劳 、 眼干涩等 。\n\n巨髎 ST3\n\n【 主 治 } 清热息风 , 明目退翳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合斜 , 鼻炎 、 鼻出血 、 牙痛 、面痛 、 面神经麻痹 。\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瞳孔直下 , 横平鼻翼下缘 , 颧弓下缘凹陷处 。\n【 快速取穴 ] 直视前方 , 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 , 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佳 3-5 分钟 , 可纠正口眼吱斜 。\n\n地仓\n地仓是胃经与阳跷脉之交汇穴 。\n\n【 主 治 ] 祛风止痛 , 舒筋活络 。 主治口眼相关<E79BB8>"
},
"doc-508e5804c654f8d20ed34faff96417f7": {
"content": "<22>胃 , 络脾 ,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 , 而气血是人体最基本的保障 , 所以 , 胃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 想健康长寿 ,想通体康泰 , 就不要忘了疏通胃经 , 让它时时保持通畅旺盛\n\n* 经穴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 , 承注四白巨解经 ,\n地仓大迎下颊车 , 下关头维对人迎 ,\n水突气叹连缺盛 , 气户库房屋臂寻 ,\n膜窗乳中下九根 , 不容承满与梁门 ,\n关门太乙滑肉门 , 天枢外陵大巨存 ,\n水道归来气冲次 , 解关伏免走阴市 ,\n瞒梁丘犁鼻足三里 , 上巨虚连条口行 ,\n下巨虚下有丰隆 , 解溪冲阳陷谷同 ,\n内庭厉兑阳明穴 , 大指次指之端终 。\n\n| 项目 | 内容 |\n|--------------|-------------------------------|\n| **经脉名称** | 足阳明胃经 |\n| **总穴数** | 单侧45穴双侧90穴 |\n| **起止穴** | 承泣 → 厉兑 |\n| **分布区域** | 头面部15<br>胸腹部30<br>下肢前外侧15 |\n\n胃经上潜伏的疾病### <20>"
},
"doc-ea8728f72cc66f2b89826f4b7f1d2383": {
"content": "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揉大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促进面部血波循环 , 预防和调理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n\n颊车 ST6\n\n【 主 治) 祛风清热 , 开关通络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吾斜 、 牙关紧闭 、 牙痛 、 面部疹桀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下颌角前上方 1 横指 ( 中指 )\n\n【 快速取八 】 上下牙关咬紧时 , 会隆起一个咬肌高点 , 按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揉按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面颊疼痛 、 牙关不利等症 。\n\n下关\n下关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汇穴 。\n\n【 主 治 ] 消肿止痛 , 聪耳通络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牙痛 、 口眼合料 、 面痛 、 耳耳耳鸣 、 下颌关节炎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闭口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食指贴于耳垂旁 ,"
},
"doc-1567a3757a3e63680be76b1d91688496": {
"content": "、胫膝酸软 |\n\n> 按:《灵枢·经脉》载:\"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病至则恶人与火\"\n\n承泣\n\n承泣除了是足阳明胃经的首穴以外,它还是89个交汇穴之一,它与阳跷脉、任脉交汇。\n\n【 主 治) 散风清热 , 明目止泪 。1 主治眼部病症 , 如目赤肿痛 、 视力模糊 、 近视 、 远视 、\n斜视 、 角膜炎 、 日内障等 ; 2 其他 , 如口眼合斜 、 面肌痉挛等 。\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瞳孔直下 。\n【 快速取穴 】 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 , 中指贴于鼻侧 , 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揉承泣 1-3 分钟 , 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 预防黑眼圈 。\n\n四白 ST2\n\n【 主 治 ] 祛风明目 , 通经活络 。1 主治眼部病症 , 如近视 、 目赤痛痒 、 迎风流泪白内障 ;2 其他 , 如面瘫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双眼平视时 , 瞳孔直下 , 当眶下孔凹陷处"
},
"doc-321e914bc91e7d0c2a3f255b465fa57c": {
"content": "面部15<br>胸腹部30<br>下肢前外侧15 |\n\n胃经上潜伏的疾病### 足阳明胃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循行部位病变**\n - 高热(阳明经热证)\n - 汗出(阳明主津所生病)\n - 颈部肿胀\n - 咽喉肿痛\n - 齿痛龈肿\n - 口㖞(口角歪斜)\n - 鼻衄/鼻流清涕\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胃失和降**\n - 胃脘胀痛\n - 嗳气反酸\n - 呕吐呃逆\n - 肠鸣腹胀\n- **胃气衰败**\n - 纳呆(食欲全无)\n - 完谷不化(消化不良)\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临床表现 |\n|------------|--------------------------------------------------------------------------|\n| **实证热证** | 身热目赤、腹胀便秘、嗳腐吞酸、胃脘灼痛、唇焦裂 |\n| **虚证寒证** | 食后腹痛、溏泄呕吐、胃酸缺乏、情志抑郁、胫膝酸软 |\n\n> 按:《灵枢·经脉》载:\"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病至则"
},
"doc-1379fcb6eede88c72dd3702858347ea4": {
"content": "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2 个肋间隗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治疗乳腺炎 、 乳腺增生时 , 可用手掌小鱼际或大鱼际 , 在屋封施以轻揉手法 ,反复揉压数次 。\n\n膺窗 ST16\n\n【 主 治 ] 止咬宁嗽 , 消肿清热 。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胸满气逆呼吸喘鸣 、 咳嗽喘息 ;\n\n乳腺病症 , 如乳痛 ( 急慢性乳腹炎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1 个肋间隙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胸部疼痛 、 肋间神经痛或产后母乳不畅等症 , 都可以通过按摩臂窗来治疗 ,\n每次按摩 1-3 分钟 。\n\n乳中 ST17\n\n【 主 “ 治 } 调气醒神 。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产后乳少 。\n\n【 定位取"
},
"doc-6191206194c57388ba9cf0165715c862": {
"content": "痛感为宜 , 可通乳腺治乳症 ,\n治打嘟上气 。\n\n库房 ST14\n\n【 主 治 ] 理气宽胸 , 清热化疾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胸满气逆 、 气喘 、 胸胁胀痛 、\n咳嗽 ; 2 其他 , 如胸胁胀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3 个肋间隙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点揉库房 1-2 分钟 , 也可用艾条炒 , 炒时距皮肤 2-3 厘米 , 每次 10 分钟左右 , 可治胸胁胀痛 、 气喘等症 。\n\n屋翳 ST15\n\n【 主 治 ] 消痛止痒 , 止咬化疾 。1 主治乳腺类病症 , 如乳痛 、 乳腺增生 ;2 呼吸系统病疙 ,如胸满气逆 、 咳嗽喘息 。\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2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
},
"doc-e80aa3da74bfec89ce877525bf6aa3d7": {
"content": "] 仰卧 , 肚脐旁开 3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 2 分钟 , 可缓解消化不良 , 恶心呕吐 、 胃胀 . 腹泻 、\n腹痛等症 , 效果明显 。\n\n外陵 ST26\n【 主 治 ] 和胃化湿 , 理气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腹痛 、 腹胀 ; 2 其他 , 如疗气 、 痛经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1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外陵 1-3 分钟 , 可治疗下腹痛 、 痛经 、 胃下垂 。\n大巨\n[ 主 治 ] 调肠胃 , 固肾气 。1 主治男科病症 , 如遗精 、 早泄阳瘫 ;2 其他 , 如便秘 、 腹痛 、\n小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
},
"doc-1a05a89f98bb19be15aaeca1e9202027": {
"content": "腹胀 、 食欲不振 ;\n2 其他 , QE. AAA. Gee : 治疗消化不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1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八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 , 再向上托 , 用力揉按 1~3 分钟 , 可辅助治疗慢性胃肠病 、 呕吐 、 胃下垂等疾病 。\n\n天枢\n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 。\n\n【 主 治 ] 理气调畅 , 调经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腹胀肠鸣 、 腹泻不止 、\n痣疾 、 便秘 ; 2 妇科病症 , 如痛经 、 月经不调等 ; 3 其他如口腔溃疮 、 水肿 。\n( 主治特色 : 强刺激治疗顽固性便秘 。)\n\n【 定位取穴 ] 在腹部 , 横平脐中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肚脐旁开 3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
"doc-fa2c7882d086f84efea9a016d8e59c1b": {
"content":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疗肯痛 、 胀炎 、\n股间神经痛等疾病 。\n\n梁门 ST21\n【 主 治 ] 和胃理气 , 健脾调中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吟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便溏 、 呕血 。\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中上 4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梁门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胃痛 、 吸叶和胃下垂 。\n\n关门 ST22\n\n【主治】 调理肠胃 , 利水消肿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便秘 ; 2 其他 , 如遗尿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
},
"doc-9fd2181d52dd523f808021cdf2fefecb": {
"content": "ST17\n\n【 主 “ 治 } 调气醒神 。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产后乳少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乳头中央 。\n\n【 快速取穴 ] 将食指指腹放于胸部乳头中央 , 食指指腹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每天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拉乳头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乳症 , 并可助乳房健美 。\n\n乳根 ST18\n【 主 治 ] 宣肺止咬 , 宽胸增乳 。1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乳汁不足 、 乳房肿痛 ; 2 呼吸系统所致的胸痛 、 胸闰 、 咳喘等 。\n\n【定位取穴】 在胸部 , 第 5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拇指在乳房上 , 其余四指在乳房下 , 食指贴于乳房边缘 , 食指指腹处 。\n\n【保健按摩】 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 , 每天早晚各揉按 3-5 分钟 。 对乳症 、 乳痛 、乳腹炎 、 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n\n不容 ST19\n\n【主治】 调中和胃 , 理气止痛 。 主治消化系统<E7B3BB>"
},
"doc-10fe011a76f44903498c467502c289f3": {
"content": "【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关门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辅助治疗腹胀 、 腹泻 、 胃肠虚弱等症 。\n\n太乙 ST23\n\n【主治】 清心安神 , 化痰和胃,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中上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取中脘与脐之中点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次按揉太乙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胃病 , 如胃肠虚弱 、 恶心等 。\n\n滑肉门 ST24\n\n【 主 治 ] 镇惊安神 , 和胃止吐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吟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n2 其他 , QE. AAA. Gee : 治疗消化不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
},
"doc-fe7f5fbe80c56ab848e7838e9e4d4a73": {
"content": "<22>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n\n不容 ST19\n\n【主治】 调中和胃 , 理气止痛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胃痛 、 吟吐 、 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6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先取中脘穴 , 再取中脘与胸剑联合的中点作水平线 , 再取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之间的中点作垂直线 , 其交叉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右食指指腹按压不容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对吸吐 、 胃痛和腹胀均有较好疗效 。\n\n承满 ST20\n\n【主治】理气和胃 , 降逆止呃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胃十二指肠溃疮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5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先找到不容 , 垂直向下量 1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 , 每次 3"
},
"doc-16a1658c914c02301c83d6c277b2b667": {
"content": "疾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闭经 、 白带过多 . 子官脱垂等 ;\n2 男科病症 , 如阳瘫 、 阴茎痛等 。 ( 主治特色 : 治疗妇科闭经 。\n\n【 定位取八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4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 , 由内而外揉按归来 , 每日早晚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月经不调 、 不孕 、 阳瘫等疾病 。\n\n气冲 ST30\n(主治 ] 调经血 , 舒宗筋 , 理气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月经不调等 。2 男科病疳 ,\n如阳瘫 、 阴茎痛等 ; 3 其他 , 如疝气 、 腹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腹股沟区 , 耻骨联合上缘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 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 3 横"
},
"doc-4d7dfe3e42143d774dec93082d364fe2": {
"content": "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3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大巨 1-3 分钟 , 可治疗遗精 、 早泄 、 小便不利等男科疾病 , 可调理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n\n水道 ST28\n(主治 ] 利水消肿 , 调经止痛 。1 主治男科病症 , 如遗精 、 早泄 , 阳疾 ;2 其他 , 如便秘 、\n腹痛 、 小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指按揉水道 1-3 分钟 , 可治痛经 、 不孕等妇科疾病 。\n\n归来 ST29\n\n【 主 治 ] 活血化疾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闭经 、 白带过多 . 子官<E5AD90>"
},
"doc-e18e5c372558d7809cfa4fe2ae7c55e8": {
"content": "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食指指腹揉按 , 每日早晚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疗疙气 、 月经不调 、 不孕 、\n阳瘫 、 阴肿等症 。\n\n髀关 ST31\n\n【 主 治 ] 强腰膝 , 通经络 。 主治腰膝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膝蹈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股直肌近端 、 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 3 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仰卧屈股 , 大腿前骼前上棘与骸底外缘连线和会阴相平的连线交点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揉髁关 5 分钟 , 可治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膑蹄 、 股内筋急不得屈伸等症 。\n\n伏兔 ST32\n\n【 主治 ] 散寒化湿 , 疏通经络 。1 主治腰膝相关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等 ;\n2 其他 , 如胶胀"
},
"doc-21e19a1d54d100ec6bf9522325ce3f13": {
"content": "<22>物质的作用 。\n\n【 主治 ] 和胃气 , 化疸湿 , 清神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疾多 、 哮喘等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癫症 、 神经衰弱 、 头痛 、 眩晕 、 精神分裂症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便秘等 ; 4 其他 , 如水肿 、 头痛 、 眩晕 、 疸多 、 癜狂 、 下肢瘫痰等 。( 主治特色 : 各类痿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膊外侧 , 外踝尖上 8 寸 , 胫骨前肌的外缘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屈膝 , 先找到足三里 , 向下量 6 横指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当出现哮喘 、 咳嗽 、 REIN, 宜多揉丰隆 , 用刮痧的方式更有效 , 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 从而达到除湿化疾的效果 。\n\n> 解溪 ST41\n\n解溪是胃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治 ] 清胃化痰 , 镇惊安神 , 舒筋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热 、 腹胀 、 便秘等 ;\n2 神经精神科<E7A59E>"
},
"doc-208ae05f80a517ae1dc88febdb3b0beb": {
"content": "条口 , 可治肩关节剧痛 、 急痛 , 将艾条对准条口 , 距皮肤 2-3 厘米 ,\n炎 5-10 分钟 , 可治胃肠虚弱 、 肩臂疼痛 、 下肢痢痴等疾病 。\n\n下巨虚\n下巨虚是六腑小肠下合穴 。\n\n【 主治 ] 调肠胃 , 通经络 , 安神志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胰腺炎 、 小腹疼痛 ;\n2 其他 , 如下肢浮肿 。 生治特色 : 小腹疼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惯鼻下 9 寸 , 惯鼻与解溪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屈膝 , 先找到条口 , 向下量 1 横指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下巨虚 , 可治腹痛 . 腹泻便秘等症 , 将艾条对准下巨虚 , 距皮肤 2~3 厘米 ,\n炒 5-10 分钟 , 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n\n丰隆\n丰隆是胃经的络穴 , 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 。\n\n【 主治 ] 和胃气 , 化疸湿 , 清神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
},
"doc-54344368e1140c3bbe72e00ce9699034": {
"content": "<22> 、 腰痛 、 足跟痛 、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膝前区 , 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坐位 , 下肢用力蹿直 , 膑盖下面外侧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揉按怠鼻 5 分钟 , 可减轻剧烈运动造成的膑关节疼痛 。 长期坚持用中指指腹按摩惨鼻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改善膝部疼痛 、 酸软等症 。\n\n足三里 ST36\n\n足三里是胃经五输穴之合穴 , 也是六腑下合穴 。\n\n【 主治 ] 健脾和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一切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腹泻 、\n便秘等及脾胃虚弱所致的各类病症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悸 、 高脂血症 、 头痛 、 眩晕 ; 3 皮肤病症 , 如湿疹 、 荼麻疹等 ; 4 小儿病症 , 如小儿咳嗽 、 小儿发热 ; 5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半身不造 、 <20>"
},
"doc-52ee20b3022299887c1fda5714febab2": {
"content": "<22>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热 、 腹胀 、 便秘等 ;\n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头痛 、 眩晕 、 面神经麻瘀 、 谱语 、 HEE ; 3 其他 , 如下肢肿痛 、 面部浮肿等 。\n【 定位取穴 ] 在踝部 , 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 ,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n【快速取穴】 足胡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 足背两条肌腱之间即是 。\n【保健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向内用力按压解溪每次1-3分钟可以强壮内脏器官健胃益脑。\n冲阳\n冲阳是胃经的原穴 。\n【 主 治) 和胃化痰 , 通络宁神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腹胀 、 食欲差等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口眼合料 、 精神病 ; 3 其他 , 如牙痛 、 足背红肿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跚骨基底部与中间榆状骨关节处 , 足背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胡最高处 ,"
},
"doc-946bb0cda93cca9d8e0171420254e3a3": {
"content": "膝相关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等 ;\n2 其他 , 如胶胀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上 6 寸 , 骺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逊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屈膝 90“ , 手指些拢压膈上 , 掌后第 ] 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 , 中指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伏兖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个点按压时间约 3 分钟 , 可缓解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腹胀 、 足麻不仁等症 。\n\n阴市 ST33 |\n\n【 主 治 ] 散寒除湿 , 理气止痛 。 主治下肢病症 , QRS Cima. REE, BCA,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区 , 髌底上 3 寸 , 股直肌肌腾外侧缘 。\n\n【 快速取穴 ] 正坐屈膝 , 髌底外侧直上量 4 横指 , 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下半身寒冷的人可多按揉阴市 , 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次 1-3 分钟 。\n也可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
},
"doc-73069f78c193176131f58234d304c6fc": {
"content": "如小儿咳嗽 、 小儿发热 ; 5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半身不造 、 癫狂等 ; 6 乳少 、 乳症等 ;\n7 预防流感 ; 8 其他 , 如鼻塞等 。t 主治特色 : 艾炒保健要穴 , 调节各类脾胃 )\n\\ 虚弱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前外侧 , 怠鼻下 3 寸 , 怜鼻与解溪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站位弯腰 , 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 , 余四指向下 , 中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强壮要穴 。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 5-10 分钟 , 每分钟按压 15-20 次 , 长期坚持 , 可使人精神焕发 , 精力充沛 , 益寿延年 。\n\n上巨虚\n上巨虚是六腑大肠下合穴 ,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 。\n【 主治 ] 调和肠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胃炎 、 腹泻 、 便秘 、 腹胀 ;\n2 其他 , 如高血压 。 ( 主治特色 : 主治大肠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20>"
},
"doc-bab47b42682f5f38bcec20606ac59055": {
"content": "2 其他 , 如高血压 。 ( 主治特色 : 主治大肠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犊鼻 F6 寸 , 惯鼻与解溪连线上 。\n【 快速取穴 ] 坂位屈膑 , 先找到足三里 , 向下量 4 横指凹陷处即是 。\n睿按摩 ] 按揉上巨虚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 如阑尾炎 、 肠胃炎 、 腹泻等 。 用艾炎法效果最好 , 将艾条对准穴位 , 距皮肤 2~3 厘米 , 炎 5-10 分钟 。\n\n条口 ST38\n\n【 主治 } 理气和中 , 舒筋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肠虚弱等所致的相关病症 ;\n2 痛症 , 如肩周炎 、 小膊肿痛等 。 ( 主治特色 : 治疗肩周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犊鼻下 8 寸 , 胫骨前峨外 1 寸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届膝 , 惨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 , 胫骨外 1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揉条口 , 可治肩关节剧痛 、 急痛 , 将艾条对准条口 , 距皮肤 2-3 厘米 ,"
},
"doc-e43d0b4ad1ea55d2bc4a6aefa3cfc5ec": {
"content": "<22>市 , 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次 1-3 分钟 。\n也可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阴市 , 每次 1-3 分钟 , 可降血糖 。\n\n> 梁丘 ST34\n\n梁丘是胃经之郄穴.\n\n【 主治 ] 理气和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肠鸣腹泻 ; 2 其他 , 如膝关节炎 、 乳肿痛 。( 主治特色 : 治疗胃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区 , 髌骨外缘上 2 寸 , 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n\n【 快速取穴 ) 坐位 , 下肢用力蹬直 , 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正中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梁丘治疗急性病效果好 。 如急性胃炎 、 肠胃炎引发的突然乳房痛 , 或者突然膑盖痛时 , 赶紧揉一下梁丘 , 就会马上缓解 。\n\n犊鼻 ST35\n【 主 治 } 消肿止痛 , 通经活络 。 主治腰及下肢病症 , 如膑痛 、 腰痛 、 足跟痛 、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膝前区 , 髌韧"
},
"doc-bb6442362af6fd40a41c5175ac4c2e28": {
"content": "<22>部与中间榆状骨关节处 , 足背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胡最高处 , 两条肌腱之间 , 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 , 每天早晚各按 1 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n\n> 陷谷 ST43\n\n陷谷是胃经五输穴之输穴 。\n\n【主治】 清热解表 , 和胃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慢性胃炎 、 肠鸣腹痛等 ; 2 面部浮肿 、 结膜炎 ; 3 足背肿痛 、 水肿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第 3 践骨间 , 第 2 跋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足背第 2、 第 3 跚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弯曲拇指 , 用指尖下压揉按陷谷 , 早晚各 1 次 , 先左后右 , 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胃炎 、 胃下垂 、 肠炎 、 结膜炎等疲病 。\n\n> 内庭 ST44\n\n内庭是<E5BAAD>"
},
"doc-56cf9df8026be7f97c0c319545341a76": {
"content": "腹股沟至侧胸部 \n\n> 《灵枢·经脉》注: \n> \"脾足太阴之脉...上内踝前廉,循胫骨后\"\n\n\n\n脾经上潜伏的疾病脾经是阴经 , 跟脏腑联系最密切 , 当其不通时 , 人的身体会出现下列病症 :\n\n### 足太阴脾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循行部位异常**\n - 大趾内侧→内踝→小腿内侧→膝股内侧→腹股沟\n - 表现为:厥冷/酸胀/麻木/疼痛(《灵枢》\"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运化失司**\n - 脘腹胀满\n - 飧泄便溏\n - 身重倦怠\n- **脾气衰败**\n - 肌肉萎软(《难经》\"脾主肌肉\"\n - 大肉陷下\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临床表现 |\n|--------------|--------------------------------------------------------------------------|\n| **气滞实证** | 胁胀呃逆、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夜寐不安 |\n| **气虚虚证** | 食少腹胀、嗳腐吞酸、肢懈<E882A2>"
},
"doc-a88a1b8ea5beb70bb3e2433ec9e9c525": {
"content": "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按太白 , 每次 2-3 分钟 。 可治呕吐 、 消化不良 、 腹痛 、 肠鸣 、 便血 、 便秘等症 。\n\n> 公孙 SP4\n\n公孙是脾经的络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冲脉 。\n\n【 主 治 ] 健脾益胃 、 通调冲脉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腹痛 、 胃痛 、 小儿腹泻 、\n小儿厌食 ; 2 其他 , 如心惜 、 失眠 。 ( 主治特色 : 治疗胃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跚区 , 当第 1 距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n\n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内侧 , 弓形骨后端下缘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公孙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辅助治疗腹胀 、 腹痛 、 心痛 、胃痛 、 胸痛等症 。\n\n商丘为脾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健脾化湿 , 通调<E9809A>"
},
"doc-9e811bc6719518c482f972c22390bff4": {
"content": "<22><> 、 胃下垂 、 肠炎 、 结膜炎等疲病 。\n\n> 内庭 ST44\n\n内庭是胃经五输穴之荣穴 。\n\n【主治】 清胃泻火 , 理气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泻 ; 2 头面五官病症 ,\n如牙痛 、 头面痛 、 鼻出血 、 咽喉肿痛等 。( 主治特色 : 治疗五官热证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第 3 趾间 , 跃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背第 2、 第 3 趾之间 , 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一只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上 , 适当用力上下推动 , 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n可治口腔溃疮 、 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n\n厉兑是胃经五输穴之井穴 。\n\n【主治】 清热和胃 , 苏厥醇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晕厥 、 癫狂 、 梦魔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消化不良 、 吟吐 、 胃痛等 ; 3 热病 ; 4 其他 ,"
},
"doc-cf3c179d900c0ca3fd80b6f3ae8ea3a5": {
"content": "见效 。 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崔漏 , 每天炎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指按 10~20 次 。\n\n大都为脾经五输穴之荣穴 。\n\n【主治】 健脾利湿 . 和胃镇惊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呕吐 . 便秘 、 胃痛等 ;\n2 其他 , 如小儿惊风 、 热病汗不出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第 1 趾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前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常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大都 , 每次 300 下 , 可有效缓解抽筋 。\n\n太白是脾经五输穴之输穴 。\n【主治】 清热化湿 , 健脾和胃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脾胃虚弱 、 胃痛 、 腹胀 、 腹痛 \n【 定位取穴 ] 在跋区 , 第 1 跋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顺时针或逆时"
},
"doc-3526cc6bab804563b7c008de88b8b7fb": {
"content": "<22> 、 胸痛等症 。\n\n商丘为脾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健脾化湿 , 通调肠胃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肠鸣 、 痔疮 ;2 局部病症 ,\n如两足无力 、 足踝痛 。\n【定位取穴】在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自肉际处\n【快速取穴】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内侧弓形骨后端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公孙以有酸痛感为宜可辅助治疗腹胀、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等症。\n\n> 三阴交 SP6b\n\n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汇穴 .\n\n【主治】 健脾益胃 , 调肝社肥 , 调理经带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脾胃虎弱腹泻 , 胃痛 ;\n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女性痛经 、 月经不调 , 月经过多 、 白带过多 、 功能佐子宫出血 、 难产 、 产后血晋 、 闭经 、 阴挺 、 恶露不行 , 男性前列腺炎 , 早泄阳瘫 、\n梦<6E>"
},
"doc-29012e8957c096be3a31fe5f1b6136a3": {
"content":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消化不良 、 吟吐 、 胃痛等 ; 3 热病 ; 4 其他 , 如水肿 、\n足背肿痛 。 安治特色 : 清胃热 、 治热病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第 2 跃未节外侧 , 趾甲根角侧后方 01 寸 ( 指寸 )。\n\n【 快速取穴 ] 足背第 2 趾跃甲外侧缘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 , 交点处即是 。\n( 保建按摩 ] 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指按厉克 , 有刺痛感 , 每次左右各指按 1-3 分钟 , 可以有效缓解呕吐症状 。\n\n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n\n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 、 舌 , 属脾 ,络胃 , 注心中 , 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 络脉从本经分出 , 走向足阳明胃经 , 进入腹腔 , 联络肠胃 。 脾气旺盛的人 , 面色红润 , 肌肉丰满 , 精力充沛 。 脾经属脾络胃 ,脾胃加后天之本 , 亦为气血化生之源 , 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护的经脉"
},
"doc-a90db4c273af732eb1e891db596345ab": {
"content": "经属脾络胃 ,脾胃加后天之本 , 亦为气血化生之源 , 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护的经脉 。 另外 , 脾主统血 , 它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关注的统血大经 , 对于女性来说 , 更是健康守护神 。\n\n* 经穴歌诀二十一穴脾中州 , 隐白在足大趾头 ,\n大都太白公孙盛 , 商丑直上三阴交 ,\n溥谷地机阴陵泉 , 血海箕门冲门前 ,\n府舍腹结大横上 , 腹哀食窍天溪候 ,\n胸乡周荣大包上 , 从足经腹向胸走 。\n\n### 足太阴脾经穴位信息\n\n#### 一、穴位数量\n- **单侧经穴**21穴 \n- **双侧总计**42穴 \n\n#### 二、经络走向\n- **起始穴**:隐白(足大趾内侧端) \n- **终止穴**大包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 \n\n#### 三、穴位分布\n1. **下肢内侧**11穴 \n - 从隐白至箕门,沿小腿内侧中间、大腿内侧前缘分布 \n2. **胸腹外侧**10穴 \n - 从冲门至大包,分布于腹股沟至侧胸部 \n\n> 《灵枢·经脉》注: \n> \"脾足太阴之脉...上内<E4B88A>"
},
"doc-cb79ce1f4a4046439d58c896021fe700": {
"content": "<22>尿除湘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2 水肿 、 小便不利 ; 3 局部病症 , 如足踝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内侧 , 内踝尖上 6 寸 , 胫骨内侧缘后际 。\n\n【 快速取穴 ] 胫骨内侧缘 , 内踝尖直上量两个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左右足各揉按 1-3 分钟 , 可缓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腹问题园 5 唐日真浩标准经络穴位图典\n\n> 地机 SP8\n\n地机是脾经的郁穴 .\n\n【主治】 健脾混涵 , 调经止带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腹痛 、 食欲不振 . 泄泻 ,\n痢疾 ; 2 妇科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痛经 、 功能性子官出血等 ; 3 其他 , 如腰痛\nRETR RRR HS. ERE ] 痛琴帝用亢 )\n\n【定位取穴】 在小膈内侧 , 阴陵泉下 3 寸 , 胫骨内侧缓后际 。\n\n【快速取穴】 先找到阴陵泉 , 直"
},
"doc-b10a5da4076f66047dca1de6c298290f": {
"content": "利、夜寐不安 |\n| **气虚虚证** | 食少腹胀、嗳腐吞酸、肢懈麻木、青筋显露(静脉曲张)、嗜卧、肌肤不荣 |\n\n> 病机要点:\n> - \"脾为后天之本\"→见纳呆、腹胀、泄泻\n> - \"脾主四肢\"→见肢倦、萎软\n> - \"脾统血\"→见肌衄、青筋显露\n\n隐白是脾经五输穴之井穴 。\n【主治】调经统血 , 健脾宁神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月经过多 、 崩溥 ; 2 消化系统病症 ,如腹胀 、 便血 ;3 神经科病症 , 如中风 、 昏迷 。 ( 主治特色 : 治疗妇科崩漏出血 。\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大趾未节内侧 , 趾甲根角侧后方 01 寸 ( 指寸 )。\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 , 其交点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月经过多或岚溥可用艾条炒隐白 , 一般 15 分钟可见效 。 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崔漏 , 每天炎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指按 10~"
},
"doc-96d1272217f3452703a47f60b3443ce4": {
"content": "、 闭经 、 阴挺 、 恶露不行 , 男性前列腺炎 , 早泄阳瘫 、\n梦遗 、 阴茎痛 , 睾丸缩腹 , 性欲下降 , 小便不利 ; 3 皮肤科病症 , 如湿疹 、 萼麻疹 . 神经性皮炎等 ;4 神经科病症 , 如失眠 、 神经衰弱 、 瘫疸 ;5 其他 , 如糖尿病 、\n更年期综合征等 . ( 王洗根色 ! 勇五秉痒应要亢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膈内侧 , 内踝尖上 3 寸 , 胫骨内侧缘后际 。\n\n【 快速取穴 ] 手四指并拢 , 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 , 食指缓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左右足各 1-3 分钟 , 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 ; 孕妇禁按 , 有引发流产的危险的可能 。\n\n漏谷 SP7\n\n【主治】 健脾和胃 , 利尿除湘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2 水肿 、 小便不利"
},
"doc-ab6b01ec424e9c0cbc28fe14dd9b57ea": {
"content": "在腹股沟斜纹中 , 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距耻骨联合中点上缘 35 寸 。\n\n【 快速取八 ] 仰卧 , 腹股沟外侧可摸到搏动 , 搏动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指按揉冲门 1-3 分钟 , 可治崩漏 、 带下等妇科病症 。\n\n府舍 SP13\n\n【 主 治 ] 健脾理气 , 散结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露乱吐泻 ; 2 其他 , 如腹中肿块 、 疝气 。\n\n【 定位取八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4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腹股沟外侧可摸到动脉搏动处 , 其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穴位 1-3 分钟 , 可治便秘 、 下腹疼痛 、 腹胀等病症 。\n\n腹结 SP14\n\n【 主 治 ] 健脾化湿 , 理气调肠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泻 、 便秘 、 打嗝 ; 2 其他 ,"
},
"doc-32346c67e34ab4e53160e58e7998b452": {
"content": ", 理气调肠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泻 、 便秘 、 打嗝 ; 2 其他 , 如胁痛 、 疝气 。\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1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气海旁开 6 横指 , 再向下 02 寸处 。\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揉按 , 每次 1-3 分钟 , 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大横\n大横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汇穴 。\n\n【 主 治 ] 调理肠胃 , 温中驱蹈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痢疾 、 腹泻 、 便秘 ;\n2 其他 , 如高脂血症 。 t 主涣特色 : 调节胃肠 , 减肥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腹部 , 脐中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旁开 4 寸 ( 锁骨中线上 ) 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压 , 每次 3-5 分钟 , 可促进肠胃消化 , 防治腰腹肥胖 。\n\n腹哀 SP16\n【 主 治 ] <20>"
},
"doc-2aa0782ae9ce99a54391a32e6f8d4d75": {
"content": "胁胀痛 、 肋间神经痛 ;\n2 其他 , 如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上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胸乡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 、\n肋间神经痛 、 咬嗽等症 。\n\n周荣 SP20\n【 主 治 ] 宣肺平喘 、 理气化痿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胁胀满 、 肥肋痛 ;2 其他 , 如咳嗽 、\n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2 肋间险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上 2 个肋间隙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穴位 1-3 分钟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可缓解咳嗽或者胸胁胀满 。 长期坚持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 大包 SP21\n\n大包是脾之大络 , 是<>"
},
"doc-f44bb197dc45b32aa120abba6b550126": {
"content": "3-5 分钟 , 可促进肠胃消化 , 防治腰腹肥胖 。\n\n腹哀 SP16\n【 主 治 ] 健脾和胃 , 理气调肠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肝胆疾病 、 腹痛 、 消化不良 、 便秘 、 痢疾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6 横指 ( 锁骨中线上 ) 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两掌平放于腹哀处 , 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 , 可辅助治疗胆结石 、 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 、 恶心 。\n\n食窦 SP17\n\n【 主 治 ] 消食导滞 , 宣肺平喘 , 健脾和中 , 利水消肿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食积 、\n反胃 ; 2 其他 , 如胸膜炎 、 胸胁胀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5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下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
},
"doc-b13ec903f958c4466c8c24549f01ac16": {
"content":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下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食窦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心胃疾病引起的胸痛 、\n肋间神经痛 、 心惜等疾病 。\n\n天溪 SP18\n【 主 治 ] 宽胸通乳 , 理气止咬 。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部疼痛 . 胸胁胀痛 ;2 其他 , 如咳嗽 、\n乳房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4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处 , 乳头所在肋间隙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天溪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乳房发育不良或产后母乳不画咤症 。\n\n胸乡 SP19\n\n【 主 治 ] 宣肺止咬 , 理气止痛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部疼痛 、 胸胁胀痛 、 肋间神经痛 ;\n2 其他 , 如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
"doc-1db56c2f38ce0331a2daf4a2924ff902": {
"content": "<22> 、 胁痛等 , 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n对于心脏疾病 , 心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n\n* 经穴歌诀九穴心经手少阴 , 极河青灵少海深 ,\n灵道通里阴郁邃 , 神门少府少冲寻 。\n\n### 手少阴心经穴位信息\n\n#### 一、基础属性\n| 属性 | 内容 |\n|---------------|-------------------------------|\n| **经脉名称** | 手少阴心经 |\n| **国际代码** | HT |\n| **总穴数** | 单侧9穴双侧18穴 |\n| **循行时间** | 午时11:00-13:00 |\n\n#### 二、经络走向\n- **起始穴**HT1极泉腋窝顶点 \n- **终止穴**HT9少冲小指桡侧指甲角旁 \n- **循行路线** \n `腋下→上臂内侧后缘→肘横纹内侧端→前臂内侧后缘→掌中→小指桡侧`\n\n#### 三、穴位分布\n1. **腋区**1穴极泉 \n2. **上肢部**7穴青灵至少府 \n - 上臂段2穴 \n - 前臂段4穴 \n - 手掌段1穴 \n3. **指端**1穴少冲 \n\n> 《灵枢·经脉》载:\"心手少阴之脉...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n\n### <20>"
},
"doc-8c57218196adb7ae6199628ea09e0bb2": {
"content": "抵膝关节下 , 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双手轻握膝下处 , 屈曲拇指 , 指尖由下向上出力揉按阴陵泉 , 每次揉按 1-3 分钟 , 可缓解腹痛 、 膝痛等症 。\n\n> 血海 SP10\n\n血海是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n\n【主治】 调经统血 , 健脾化湿 。 1 主治男女科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痛经 、 闭经 、 崩溥 、 睾义炎等 ;2 皮肤科病症 , 如荼麻疹 、 白疾风 、 湿疹 、 各种原因所致皮肤及黏胶瘙痒等 ;\n3 贫血 ; 4 膑关节疼痛等 ( 主治特色 : 活血化痿要穴 , 治疗各类痿血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内侧端上 2 寸 , 股内侧肌隆起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膑 90“ , 手掌伏于膑盖上 , 拇指与其他四指吴 45“。 , 拇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尖按揉血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使女性肌肤细"
},
"doc-373f99b68fcd11262e7b6323e450cb94": {
"content": "阴陵泉下 3 寸 , 胫骨内侧缓后际 。\n\n【快速取穴】 先找到阴陵泉 , 直下量 4 横指即是 。\n\n【保健按摩】每天用中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 1-3 分钟 , 能调节胰岛素分泌 , 降低血糖\n\n> 阴陵泉 SP9\n\n阴陵泉是脾经五输穴之合穴 。\n\n【 主 “ 治 ] 清利湿热 , 健脾理气 , 益胀调经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n腹胀 、 食欲不振 、 泄泻 、 黄疸 、 痢疾等 ; 2 男女科病症 , 如妇人阴痛 、 男子阴茎痛等 ; 3 泌尿系统病症 , 如水肿 、 遗尿 、 小便不利 、 尿滨留 、 尿路感染等 ;\n4 膑痛等 。 主治特色 : 清热利涨通小便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膊内侧 , 胫骨内侧骸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n【快速取穴】 拇指沿小腿内例骨内缘向上推 , 抵膝关节下 , 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双手轻握膝下"
},
"doc-492325f22c8a3e912dd1ca5bf3a39204": {
"content": "<22><>胀满 。 长期坚持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 大包 SP21\n\n大包是脾之大络 , 是脾经的最后一穴 。\n\n【 主 治 ]宽胸利肺 , 行气止痛 , 止咬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肺炎 、 胸胶炎 、 哮喘 、气喘 ; 2 其他 , 如全身胀痛 、 四肢无力 。\n【 定位取穴 ) 在胸外侧区 , 第 6 肋间隙 , 在腋中线上 。\n【快速取穴】正坐侧身或仰卧腋窝顶点与第1肋骨端连线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尖揉按大包每次1-3分钟有利于清除穴位内部的瘀血消除肿块调理肺气对肺部具有改善和养护功能。\n\n手少阴心经\n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支脉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 、 食管 、 目系 , 属心 , 络小肠 , 在手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 心经 , 顾名思义属于心 , 它如果出现问题的话 , 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 、 胁痛等 , 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n对于心脏疾病 , 心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
"doc-98305552024f60ebdd2495b363a203b2": {
"content": "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尖按揉血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使女性肌肤细腻 、 红润有光泽 。\n\n箕门 SP1\n\n【 主 治 ] 健脾渗湿 , 通利下焦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阴囊湿痒 . 女性阴部瘙痒 、\n小便不利 、 遗尿等 ; 2 两股生疮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内侧端与冲门连线上 , 髌底内侧端上 8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坐位绍腿 , 大腹内侧有一鱼状肌肉隆起 , 鱼尾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次各揉按左右箕门 1-3 分钟 , 先左后右 , 可治女性阴道瘙痒 、 男性阴囊湿疹\n\n冲门SP12\n\n【 主 治 ] 健脾化涨 , 理气解痉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小便不利 、 妊娜浮肿 、 崩溥 。\n\n【 定位取穴 ) 在腹股沟斜纹中 , 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距耻骨联合中点上缘 35 <20>"
},
"doc-5799f604a4c2d735d7d8744e5f915e46": {
"content": "<22><>纹向上量半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按摩阴郡 , 对骨熙盗汗 ( 晚上睡觉心里烦躁 , 易做噩梦 , 一出汗就醒 , 醒时不出汗 ) 有特效 。\n\n> 神 门 HT7\n神门是心经五输穴之输穴 、 原穴 。\n\n【主治】补益心气 , 通经活络 。1 主治 L 颊 、 心侠 、 心痛 、 冠 U 病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健忘失眠 、 症呆 、 头痛 、 癫痫 、 癫狂 、 瘦症 ; 3 吐血 、 吟血 、 便血 ; 4 手掌热 、 手臂疼痛 ; 5 喘逆上气 。( 主治特色 : 安神要穴 , 治疗各类神志病 j)\n【 定位取穴 ] 在腕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 快速取穴 ] 征握掌 , 另一只手四指握住手腕 , 屈拇指 , 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拿按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心烦 、 失眠 、"
},
"doc-dd370b51fd8327d76a51ec56f5b42893": {
"content": "节桧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指按 , 每次 3-5 分钟 , 有利于心脏健康 。\n\n第六章手太阳小肠经\n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小肠 、 心 、胃 、 耳 、 目内外真 , 在目内真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 心与小肠相表里 , 小肠经接续心经气血 , 如果心脏有问题 , 小肠经就先有征兆 , 所以 , 手太阳小肠经是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 。\n\n* 经穴歌诀手太阳经小肠穴 , 少泽先行小指末 ,\n前谷后溪腕骨间 , 阳谷须同养老列 ,\n支正小海上肩贞 , 膈俞天宗秉风合 ,\n曲垣肩外复肩中 , 天窗循次上天容 ,\n此经穴数一十九 , 还有颧解入听客 。\n\n穴位数量凡19穴左右共3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少泽止于听宫\n穴位分布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
},
"doc-b081b6a31be87e36db0600e7090621c4": {
"content": "、眩晕身重 | HT5通里灸法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n\n极泉 HT1\n\n【主治】宽胸宁神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冠心病 、 心痛 、 心悸 、 胸闰气短 ; 2 四肢不举 、 上肢冷痛 ;3 乳汁分泌不足 。 主治特色 : 弹拨刺激治疗心脑血管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腋窝中央 , 腋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上胡外展 , 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按摩左右极泉各 1-3 分钟 , 可辅助治疗冠 L 病等各种 JL 胃疾病 。\n\n青灵 HT2\n【主治】理气止痛 , 宽胸宁心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肩胡肿痛 、 腋下肿痛 、 胁肋痛 ;\n2 其他 , 如全身冷颤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n\n【 快速"
},
"doc-2dd7b7b08e6e5da186cefc2e9a34da08": {
"content":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n\n【 快速取穴 } 伸胡 , 确定少海与极泉位置 , 从少海沿两者连线量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手掌拍打或用拇指指腹按揉青灵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肋痛 、 肩臂疼痛以及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 。\n\n少海是心经五输穴之合穴 . |\n【主治】 理气通络 , 益心安神 。1 主治肘胡桀痛 ;2.L 席 ;3 五官科病症 , 如牙痛 . 眼充血 、\n鼻充血 ; 4 神经精神科病症 , WIE HDR. TEUIE . 精神分裂症 。\n【 定位取穴 ] 在肘前部 , 横平肘横纹 , 肱骨内上骸前缘 。\n【 快速取穴 ] 屈肘 90“ , 肘横纹内侧端凹陷处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压少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前医麻木 、 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n\n> 灵道 HT4\n灵道是心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 宁心 , <20>"
},
"doc-3164384078eb2a4cdcc9d33d22213b32": {
"content": "(少冲) \n\n> 《灵枢·经脉》载:\"心手少阴之脉...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n\n### 手少阴心经病候\n\n#### 一、经络-神志症候\n- **循行异常**\n - 上肢内侧后缘疼痛/麻痹/厥冷HT3少海至HT9少冲段\n - 血压波动(原络穴效应)\n- **神明失司**\n - 不寐(失眠)\n - 多梦易醒\n - 健忘呆钝\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程度 | 临床表现 | 对应现代医学 |\n|------------|-----------------------------|------------------------|\n| **功能失调** | 心烦悸动、胸闷隐痛 | 心脏神经官能症 |\n| **心气衰竭** | 发悴面黧、形销骨立 | 慢性心功能不全恶病质 |\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点 | 代表穴位干预 |\n|--------------|---------------------------------------|----------------------|\n| **心阳亢盛** | 劳则心悸、口燥咽干、小指痹痛 | HT7神门泻法 |\n| **心阳式微** | 胸痹气短、面白肢厥、眩晕身重 | HT5通里灸法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2E>"
},
"doc-ee5c57e09a25b3c91e436f433246dcd6": {
"content": "少泽,止于听宫\n穴位分布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n\n### 手太阳小肠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头面五官症**\n - 耳聋耳鸣SI19听宫穴证\n - 目黄(胆汁代谢异常)\n - 口疮咽痛SI17天容穴证\n - 颔肿颈痛SI16天窗穴证\n- **肢体症候**\n - 肩胛-上臂外侧后缘疼痛SI9肩贞至SI5阳谷段\n\n#### 二、脏腑相关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经典文献依据 |\n|-------------|-----------------------------|--------------------------|\n| **气滞热郁** | 绕脐痛、小便赤涩 | 《灵枢》\"是主液所生病\" |\n| **寒凝经脉** | 腰脊引痛、睾丸疝气 | 《甲乙经》\"小肠病者...引腰脊|\n| **气化失司** | 自汗不止、尿闭血尿 | 《脉经》\"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血\"|\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群 | 针灸配穴方案 |\n|--------------|"
},
"doc-2a650cb91f190e3b23ea75d6e58dee84": {
"content": "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n\n> 灵道 HT4\n灵道是心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 宁心 , 安神 , 通络 。1 主治心脏疾病 ; 2 肘胡桀急 、 手麻 ; 3 癫痂 、 精神分裂症 ;4 其他 , 如胃痛 、 目赤肿痛 。\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 , 尸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 快速取穴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癫痫发作时抽搐的患者, 平常多揉灵道 , 可以防治抽搐 。\n\n通里是心经的络穴 。\n\n【主治】 清热安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心血管病症 , 如心惜 、 心绞痛心动过缓 ; 2 头痛 、\n头昏 ; 3 肘胡肿痛 ; 4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神经衰弱 、 瘙症性失语 、 精神分裂症等 ; 5 经血过多 、 崩溥 ; 6 扁桃体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
},
"doc-b6c2f30b13bb3a2241c710051939e5df": {
"content": "人下重便血\"|\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群 | 针灸配穴方案 |\n|--------------|---------------------------------------|-------------------------|\n| **实热证** | 颈项强痛、便秘溺赤、肩臂灼痛 | SI3后溪+ SI6养老 |\n| **虚寒证** | 颔肿濡泄、畏寒肢冷、听力减退 | SI7支正+ SI8小海 |\n\n> 病候特点:\n> 1. \"目黄\"提示胆汁代谢异常(小肠主泌别清浊)\n> 2. \"自汗不止\"反映小肠与心相表里(汗为心液)\n> 3. \"腰脊痛引\"体现经络\"抵腰中\"的循行\n\n少泽是小肠经五输穴之井穴 。\n【主治】 清热利咽 , 通乳开定 。1 主治中风昏迷 、 热病无汗 ; 2 乳症 、 乳少 ;3 耳耳耳鸣 ;\n4 咽喉肿痛 ; 5 肩医外后侧疼痛 。 ( 主治特色 : 增液通乳治疗产后乳少 。,\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小指未节尺侧 , 距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n【快速取穴】 伸小指 , 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用"
},
"doc-69977dda52dfc0ff3ede65d6c0eb17a8": {
"content": "<22>等 ; 5 经血过多 、 崩溥 ; 6 扁桃体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n【 快速取穴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通里 , 缓解心动过缓造成的不适 ; 也有选用治坐骨神经痛 , 一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另一侧通里 。\n\n>阴郄 HT6\n\n阴郄是心经的郄穴 。\n\n【主治】 宁心安神 , 清心除烦 。1 主治心血管病症 , 心佰 、 心痛 ; 2 盗汗 ; 3 吐血 、 鼻出血 ; 4 失语 。( 主治特色 : 阴虚盗汗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05 寸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n【 快速取八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半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按摩阴郡 , 对骨熙盗汗 ( 晚"
},
"doc-3578e36b682d0ee7306efeae41c0b20a": {
"content": "<22>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拿按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心烦 、 失眠 、 糖尿病 、\n高血压等症 。\n\n少府是心经五输穴之荥穴 。\n【主治】 清心泻热 , 理气活络 。1 主治心惭 、 胸痛 ; 2 手小指拘挛 、 胡神经痛 。\n【 定位取穴 ] 在手掌 , 横平第 5 掌指关节近端 , 第 4、 第 5 掌骨之间 。\n【 快速取穴 ] 半握拳 , 小指指尖所指处即是 。\n睿按摩 ) 常用拇指指尖按压少府 , 每次 3-5 分钟 , 可调节脏腑 、 活血润肤 。\n\n> 少冲 HT9\n少冲是心经五输穴之井穴 。\n\n【主治】 生发心气 , 清热息风 , 醇神开宗 。1 主治各类急症 , 如热病 . 中风昏迷 . 胸痛 、 休克 、小儿修厥 ; 2 胸胁痛 、 目黄 ; 3 臂内后廉痛 。 ( 主治特色 : 刺血治疗各类急症 。 )\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小指未节桧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
},
"doc-043f3bab5dbfaa4d879279140f7162e5": {
"content": "<22>下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手胡内收 , 腋后纹未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膈俞 , 每次 3-5 分钟 , 长期坚持对上肢和肩关节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 还可有效预防上肢不遂 、 肩周炎等 。\n\n天宗 SI11\n【主治】 舒筋活络 , 理气消肿 。1 主治颈椎病 、 肩胛疼痛 、 肩周炎 、 颊颉肿 、 肘酸痛 ;2 乳房胀痛 、 乳腺炎 ; 3 咳嗽 、 气喘 。 ( 主治特色 : 肩背疼痛常用穴 , 治疗乳腺 ,\n\n( 病症刮痧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以对侧手 , 由颈下过肩 , 手伸向肩胛骨处 , 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宗 , 每次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背痛及治疗乳腺<E4B9B3>"
},
"doc-ddc75bedb4d3d9f95a51ed9989e8e59c": {
"content": "。\n【快速取穴】 伸小指 , 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用手指按揉少泽 , 每次 3-5 分钟 , 可治头痛 、 产后无乳 。\n\n前谷是小肠经五输穴之荥穴 。\n\n【主治】 清利头目 , 安神定志 , 通经活络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目痛 、 目劈 ;2 癫狂 、 痛症 ;\n3 手指麻木 、 医痛 、 肘关节痛 ; 4 产后少乳 、 乳腺炎 ; 5 热病江不出 。\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握拳 , 小指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皱饕突起 , 其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前谷 , 每次 3-5 分钟 , 对上肢麻痱有艮好的调理作用 。\n\n> 后濮 SI3\n\n后溪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督脉 。\n\n【主治】 清心安神 , 通血活络 。1 主治颈肩痛 、 肘臂痛 、 落枕 、 急性腰扭伤 ; 2 癫狂痫 、\n惊厥 ; 3"
},
"doc-e71e18226e7e5b8679b10aeb531365ba": {
"content": "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阳谷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头痛 、 牙痛 。\n\n> 养老 S16)\n\n养老是大肠经的郄穴\n\n【主治】清头明目 , 舒筋活络 。1 主治老年衰弱病症 , 如老年痴呆 ; 2 头面五官病症 ,\n如目视不明 、 视力减退 、 耳耿 、 头痛面痛 ; 3 急性腰痛 。 \\ 主治特色 : 治疗老 )\n年病与眼睛不适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外侧 , 腕背横纹上 1 寸 , 尺骨头根侧凹陷中 。\n\n快速取穴 ] 屈腕掌心向胸 , 沿小指侃隆起高骨往桡侧推 , 触及一骨缝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尖垂直下压养老 3-5 分钟 , 可辅助治疗老年痴呆 、 头昏眼花 、 耳聘等老年病 。\n\n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 。\n\n【 主 治) 安神定志 , 清热解表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痛 、 目眩 、 麦粒肿 ; 2 手指症痛 、 腾肢酸痛 、 四肢无力 ; 3 神志病症 , 如<>"
},
"doc-417381d79845a7ec0d0734babf052cfb": {
"content": "腹按接曲垣 3-5 分钟 , 对上肢不适 、 肩背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n\n肩外俞 SN4\n\n【主治】 舒筋活络 , 祛风止痛 。 主治痛症 , 如肩背酸痛 、 领项僵硬 、 上肢冷痛 、 偏头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脊柱区 , 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3 寸 。\n\n【 快速取穴 ] 在背部 , 先找到第 1 胸椎棘突 , 在其下方旁开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肩外俞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治疗肩胡疼痛 、 领项强急等胍背领项疾病 。\n\n肩中俞 S115\n\n【主治】解表宣肺 。1 主治发热恶蹄 , 咳嗽 、 气善 ; 2 肩背酸痛 、 颈项僵硬 。\n[ 定位取穴 ] 在脊柱区 , 第 7 颈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 , 后领部最突起椎体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育中俞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doc-34fd8edc2dfd8321c58027b0de35ef13": {
"content": "、 肘臂痛 、 落枕 、 急性腰扭伤 ; 2 癫狂痫 、\n惊厥 ; 3 耳职 、 目割目赤 、 麦粒肿 ; 4 黄疸 , 疙疾 、 盗汗等 。 ERE. 掐扬 )\n( 发认命吊勇 8 一氯旦圆厅 BE.)\n\n【 定位取穴 ] 在手内侧 , 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揭拳 , 小指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襟突起 , 其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 - 一手握另一手掌背 , 弯曲拇指 , 垂直下压后溪 , 每次指按 3-5 分钟 , 可有效治疗颈椎痛 、 闪腰 、 颈腰部慷性劳损等疳 。\n\n腕骨是大肠经的原穴 。\n\n【主治】 利湿 , 止咳 。 清肟利胆 , 安神定惊 , 滋阴增液 。1 主治肝胆病症 , 如黄疸 、 胁痛 、 胆囊炎等 ; 2 高热 、 惊风 ; 3 消渴 ; 4 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目劈 ;\n5 手腕无力 、 落枕 、 前臂痛 。 ("
},
"doc-c44fc81ca3cd8c9d4435a6298f28a1e8": {
"content": "穴 ] 屈肘 , 肘尖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或弹拨小海 3~5 分钟 , 可改善尺神经所致的麻痛 。\n\n肩贞 S19\n\n【主治】清头聪耳 , 通经活络 。1 主治肩周炎 、 肩胛痛 、 手胡麻痛 ;2 耳大 、 耳鸣 、 头痛 。\n【 定位取穴 ] 在肩关节后下方 , 腋后纹头直上 1 寸 。\n\n【 快速取八 】 正坐垂胡 , 从脂后纹头向上量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指指腹按压肩贞 , 每次左右各揉按 3-5 分钟 , 可治肩胛痛 、 手臂麻木 、 耳鸣 、 耳日等 。\n\n臑俞 SI10\n\n【主治】 舒筋活络 , 化疾消肿 。1 主治肩臂酸痛无力 、 肩肿 、 肩周炎等 ; 2 其他 , 颈淋巴结核 、 乳腹炎 。\n\n【 定位取穴 ] 在肩后部 , 腋后纹头直上 ,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手胡内收 , 腋后纹未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
},
"doc-c30b4711567079e39daa826f8bd062f7": {
"content": "<22><> , 如头痛 、 耳鸣 、 目劈 ;\n5 手腕无力 、 落枕 、 前臂痛 。 ( 主治特色 : 治疗消渴如糖尿病 。\n\n【 定位取穴 ] 在手内侧 , 第 5 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掌心向胸 , 由后溪向腕部推 , 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 。\n\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腕骨 , 每次 3-5 分钟 , 长期坚持对头项强痛 、 肩关节疼痛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n\n阳谷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明目安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耳 、 牙痛 ;\n2 胡 、 腕外侧痛 , 尺神经痛 ; 3 癫狂 、 精神分裂症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尺骨茯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屈腕 , 在手背腕外侧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阳谷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头<E8A7A3>"
},
"doc-9e5739716055b9fb44fa7ea5a1b54675": {
"content": ", 每次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背痛及治疗乳腺病症 。\n\n秉风 SI12\n\n【 主 治 } 散风活络 , 止咬化痿 。1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 、 颈强不得回顾 ; 2 咳嗽 。\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n\n【 快速取穴 ] 举臂 , 天宗直上 , 肩胛部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秉风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胛疼痛 。\n\n曲垣 SI13\n【主治】 舒筋活络 , 疏风止痛 。1 主治肩胛拘桀疼痛 、 上肢酸麻 ; 2 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低头 , 后颈部最突起椎体往下数 2 个椎体 , 即第 2 胸椎棘突 , 与膀俞连线中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接曲垣 3-5 分钟 , 对上肢不适 、 肩背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
},
"doc-d9a2e773cb53704b6f0ef881ac208ae9": {
"content": "<22> ; 2 手指症痛 、 腾肢酸痛 、 四肢无力 ; 3 神志病症 , 如癫狂 、 惊恐悲愁 ; 4 其他 , 如消渴 。\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 5 寸 , 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n\n【快速取穴】屈肘俯掌 , 确定阳谷与小海位置 , 二者连线中点向下 1 横指处即是 。\n\n【保健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支正3-5分钟,可辅助治疗头晕、目眩以及手麻、颈椎压迫症。\n\n> 小海 SI8\n\n小海是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 。\n\n【主治】 安神定志 , 清热通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目眩 、 耳日 、 颊肿 、 耳鸣 ; 2 神志病症 , 如疮狂痂 、 精神分裂症等 ; 3 颈项痛 、 肘胡疼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肚外侧 ,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屈肘 , 肘尖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20>"
},
"doc-717b4b646e4f55136635479d45ad814a": {
"content": "<22><>体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育中俞 3-5 分钟 , 可缓解颈股疼痛 。\n\n天窗 SI16\n【主治】 息风宁神 , 利咪聪耳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咽喉肿痛 ;2 病狂 、\n中风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喉结 ,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n【 快速取穴 ] 转头 , 从耳下向喉咀中央走行的维紧的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按揉天窗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炎 5-10 分钟 , 可治耳鸣 、 耳大等耳部疾病 。\n\n天容 SI17\n\n【主治】 清热利咽 , 消肿降逆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毒 、 咽喉肿痛 。\n\n【 定位取八 ] 在颈部 , 下颌角后方 , 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 3~5 分钟 , 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
},
"doc-7f9e45bf2d4c3afc144c7f3ffdbda866": {
"content": "<22>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百会 , 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 , 再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 , 每次左右各 1-3 分钟 , 对头痛 、 目眩 、 鼻塞等症有特殊的疗效 。\n\n通天 BL7\n\n【主治】 清热除湿 , 通利鼻宗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头重 、 鼻塞 、 口眼合斜等 ;\n2 局部活动不利 , 如颈项强硬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 , 旁开 15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先取承光 , 其直上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按压通天 , 每次 3 分钟左右 , 也可用刮痧疗法 , 可治疗头痛 、 鼻塞 、 鼻出血 、 鼻赓炎等疾病 。\n\n络却 BL8 \n\n【主治】 清热安神 , 平肝息风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口喝 、 鼻塞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情志病症 , 如抑郁"
},
"doc-bb60ec23ecd23a67824bda9d8e36f719": {
"content": "<22>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痛BL40委中至BL57承山段\n\n#### 二、脏腑-五官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危重征象 |\n|-------------|-------------------------|------------------------|\n| **气化不利** | 癃闭/遗溺/膏淋 | 膀胱气绝: \n| **血络受损** | 尿血/白浊 | - 遗尿失禁 \n| **经别上逆** | 目睛反视(戴眼证) | - 瞳神呆滞(三白眼)|\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征 | 针灸干预 |\n|--------------|---------------------------------------|-----------------------|\n| **经气亢盛** | 癃闭/脊强/头痛/下肢痉挛 | BL28膀胱俞刺络 |\n| **经气虚衰** |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n\n睛明\n睛明是五脉交会穴 。\n\n【主治】 泻热明目 , 祛风通络 。 主治目视不明 、 近视 、 夜盲 、 急性腰扭伤 。\n\n【 定位取穴 ]"
},
"doc-63f75e7f91050a6b490044da4dff3107": {
"content": "玉枕 3 分钟或用刮痧板由上向下刮拭此穴 , 刮至头皮发热 , 头痛就会缓解很多 。\n\n天柱\n\n【主治】清头明目 , 强健筋骨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颈项僵硬 、 肩背疼痛 、 落枕等 ;2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哮喘等 ; 3 头面部病症 如鼻塞、目痛等4.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 ; 5 其他 , 如热病等\n【 定位取穴 ] 在颈后部 , 横平第 2 颈椎棘突上际 , 斜方肌外缘凹陷中\n【 快速取穴 】 后发际正中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每天坚持按压天柱 , 每次连史 9 下 , 对治疗头痛 . 视力腾颜引目浩标准经给穴位图典大枝为经脉八会穴的骨会 。\n\n大杼 BL11\n【主治】强筋骨 , 清邪热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喘息 、 胸胁支满等 ; 2 痛症 ,\n如肩背痛 、 项强等 ; 3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当第 1 <20>"
},
"doc-83f83be740bccd7e4dd558287e0e23a5": {
"content": "<22><>哑 、 牙痛 、\n面瘫 。( 主治特色 : 耳鸣耳耳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张口 ,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的按摩手法是一压一放 , 力度适中 , 每次双侧同时按压 3~5 分钟 。 可治疗耳鸣 、 耳耳 , 也可用于辅助治疗面瘫 、 牙痛等头面疾病 , 有活络通宗 、 聪耳明目的功效 :\n\n第七章足太阳膀胱经\n\n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真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鼻 、 脑 , 属膀胱 ,络肾 , 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肥经相接 。\n\n* 经穴歌诀六十七穴足太阳 , 睛明目内红肉藏 ,\n攒竹眉冲与皂差 , 五处一五上承光 ,\n通天络却下玉枕 , 天柱发际大筋上 ,\n大杆风门肺厥阴 , 心俞督俞膀俞当 ,\n肝胆脾胃具挨次 , 三焦肾俞海大肠 ,\n关元小肠到膀胱 , 中算白环寸"
},
"doc-0e17eb57fea94dc4dfca3d48c5229f98": {
"content": ", 缓解视疲苏 。\n\n眉冲 BL3\n\n【主治】 散风清热 , 镇疹宁神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目视不明 、 目赤肿痛等 ; 2 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鼻塞 、 眩晕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额切际迹直上入发际 05 寸 。\n\n【 快速取穴 ] 手指自眉毛向上推 , 入发际 05 寸处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食指指腹按揉眉冲或用刮痨板刮拭 , 可治目赤肿痛 、 目视不明等朔部疾病 , 有疏风泻热的效果 。\n\n曲差 BL4\n\n【主治】 清热明目 , 安神利宗 。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眼病等 ;2 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鼻塞 、\n鼻出血等 ; 3 其他 , 如心中烦间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 再旁开量 2 横指 , 取前发际中点至额角发迹连线的内\n1/3 与外 2/3 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
},
"doc-564ba33e61bfc15c846486f69dc9fbad": {
"content": "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 3~5 分钟 , 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 用艾条炒天容 5-10\n分钟 , 可治耳鸣 、 耳耳 、 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 。\n\n颧髎\n【 主 治 ] 祛风镇惊 , 清热消肿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面痛 、 口眼吾斜 、 三又神经痛 、牙龈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颧骨下缘 , 目外脏直下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在面部 , 颧骨最高点下缘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按摩颧傲 , 每次 3-5 分钟 , 对面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 可提升气色 , 振奇精神 , 还可以预防面神经麻瘀 、 三又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n\n听宫\n\n听宫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 治 ] 聪耳开宗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耳鸣 . 耳联 、 中耳炎 、 耳部疼痛 、 耳哑 、 牙痛 、\n面瘫 。( 主治特色 : 耳鸣耳耳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
},
"doc-0e66f95b4b8c1b75a6c22b5aff31e297": {
"content": "俞当 ,\n肝胆脾胃具挨次 , 三焦肾俞海大肠 ,\n关元小肠到膀胱 , 中算白环寸半量 ,\n\n上次中下四骸穴 , 一空一空髌孔藏 ,\n会阳尾骨外边取 , 附分脊背第二行 ,\n魄户膏育神堂寓 , 谭谭膈关魂门详 ,\n阳纲意舍胃仓随 , 育门志室至胞育 ,\n二十一椎秩边是 , 承扶臂股纹中央 ,\n殷门浮郡委阳至 , 委中合阳承筋量 ,\n承山飞扬距阳继 , 昆仑仆参申脉堂 ,\n金门京骨束骨跟 , 通谷至阴小趾旅 。\n\n穴位数量凡67穴左右共13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晴明止于至阴\n穴位分布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卫外失司**\n - 恶风畏寒BL12风门穴证\n - 鼻鼽流涕喷嚏BL13肺俞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E882A2>"
},
"doc-ebd9814adebc9aab7207ec058eac61dc": {
"content": "明目 , 祛风通络 。 主治目视不明 、 近视 、 夜盲 、 急性腰扭伤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目内胛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正坐合眼 , 手指置于内侧朔角稍上方 , 按压有一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睛明是治疗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 , 按摩时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 , 每次双侧同时按揉 2 分钟左右 。\n\n攒竹 BL2\n\n【主治】 泻热清目 , 祛风通络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眩楂骨痛等 ; 2 眼科病症 , 如口眼合料 、 目赤肿痛 、 近视 、 夜盲症等 ; 3 其他 , 如呃逆等 。 生治特色 : 按压或 _\n( 针刺治疗呃逆 ( 打嗝 )。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眉头凹陷中 , 额切迹处 。\n\n【 快速取八 ] 皱眉 , 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可用食指中节由内向外沿眉毛刮抹眼眶 , 稍用力 , 缓解视疲苏 。\n\n眉冲 BL3\n\n【主治】 散风清热 , 镇疹宁神 。1 主治眼科<E79CBC>"
},
"doc-cf247b4b3d5ef9b7772966e3e981b408": {
"content": "中点至额角发迹连线的内\n1/3 与外 2/3 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曲差 , 每次左右各 1-3 分钟 , 可缓解鼻塞 、 流鼻涕 , 鼻炎等症状 。\n\n五处 BL5\n\n【主治】 清热散风 , 明目镇痉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目眩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癫痫 、 小儿惊风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前发际正中直上 1 横指 , 再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遇到小儿倡风时 , 用食指指腹按压五处 , 左右同时按压 3 分钟 , 能迅速缓解小儿惊风症状 -\n\n承光 BL6\n\n【主治】 清热明目 , 疏风散热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口眼员斜 、 鼻塞 、 目胜 、\n目视不明等 ; 2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百会 , 再"
},
"doc-f473f1d881e8762cd70f7b1cc11a0df7": {
"content": "<22>塞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情志病症 , 如抑郁症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5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承光 , 其直上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按压络却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 3 分钟左右 , 也可用刮痧疗法 , 可治疗头晕 、 目视不明 、 耳鸣等症 。\n\n玉枕 BL9\n【主治】清热明目 , 通经活络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项强 、 肩背痛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头面部病症 , 如目痛不能远视 、 鼻塞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3 寸 。\n\n【 快速取穴 ] 沿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 , 触及枕骨 , 由此旁开 2 横指 , 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头痛时 , 可点按玉枕 3 分钟或用刮痧板由上向下刮拭此穴 , 刮至头皮发热 , 头痛就会缓解<E7BC93>"
},
"doc-65f44aa84d947f1abd45a6e81ba857fe": {
"content": ", 如呕吐等 ; 4 痛症 , 如胸肼痛等 ; 5 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等 ; 6 其他 , 如盗汗等 .( 主治特色 : 心脏相 ,\n关病症常用穴之一 。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5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按摩心俞可缓解心应气促 、 心动过速 、 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n督俞 BL16\n【主治】 理气止痛 , 强心通脉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冠心病 、 心绞痛等 ;\n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肠鸣 、 打嗝等 ; 3 其他 , 如发热 、 恶蹈等 。\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6 胸椎梳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肩肱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
"doc-04685cbbbb341afc88fb5cdb923579a3": {
"content": "肤科病症 , 如神经性皮炎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小儿咬嗽等 ; 4 痛症 ,如背痛等 ; 5 其他 , 如小儿发热等 ( 主治特色 : 脾胃虚弱病症常用穴 。 )\n【 定位取穴 ] 在下背部 , 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3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睿按摩 ] 当吃饭没胃口时 , 不妨按按脾俞 。\n胃俞 BL21\n胃俞是胃腑的育俞穴 。\n【 主 治) 和胃健脾 , 理中降逆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吸吐 . 腹泻 、 痢疾 、 小儿疳积等 。( 主治特色 : 与脾俞配合治疗脾胃虚弱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下背部 , 第 12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
"doc-bac75b519c7ad104f07f3a5811be760d": {
"content": "腰椎 。\n肾俞BL23\n肾俞是肾脏的育俞穴 。\n【 主 治 ] 益肾助阳 , 利水强腰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 、 BH. 月经不调 、\n小便不利 、 水肿闭经等 ; 2 内分泌系统病症 , 如消渴等 ; 3 头面五官科病症 ,\n如耳耳 、 耳鸣等 ; 4 痛症 , 如腰酸痛等 。 ( 主治特色 : 艾炒保健穴 , 治疗各类 肥虚所致相关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2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按揉肾俞 50-100 次 , 可表肾强身 。 艾炒肾俞是表肾非常有效的方法 , 每次炒 5-15 分钟 , 可治肾疾导致的腰痛 、 腹痛 。\n气海俞 BL24\n【 主治 } 益肾壮阳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痛经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胀 、 痔疮等"
},
"doc-bab8e04ae7fd37b97c1904e767bb323f": {
"content": "<22>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饭前按揉 3 次 , 每次 200 下 , 可治中风病人进食难 , 吃饭呛 , 喝水呛等症 。\n肝俞 BL18\n肝俞是肝脏的背俞穴 。\n【 主 治 ] 疏肝利胆 , 理气明目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黄疸 . 肝炎 . 腹泻等 ;2 眼科病症 ,\n如目视不明 、 夜盲 、 迎风流泪等 ;3 妇科病症 , 如痛经等 ;4 神志病症 , 如眩晕 、\n癫狂痫等 ; 5 痛症 , 如脊背痛等 。 ( 主治特色 : 疏肝解郁常用穴之一 。\n【 定位取穴 ] 在背部 , 第 9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肩肱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 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上做旋转运动 , 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力止 , 每次 10-30 分钟 , 可缓解眼红 、 眼痛等症状 。\n> 胆俞 BL19\n<>"
},
"doc-a61c72a11bf46f2faa21408be1794c23": {
"content": "【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有效治疗各种风蹄感冒 、\n发热 、 咳嗽 、 哮喘 、 支气管炎等疾病 。\n\n肺俞 BL13\n肺俞是肺脏的背俞穴 。\n\n【主治】 宣肺解表 , 清热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胸满喘逆 、 小儿感冒等 ; 2 头面部病症 , 如酒糟鼻 、 耳大等 ; 3 皮肤科病症 , 如瘙痒 、 瘾疹等 ;\n4 其他 , 如骨蒸潮热 、 盗汗等 。 主治特色 : 呼吸系统最常用穴之一 , 三伏贴防\n( 治哮喘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3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3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3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手掌反复摩擦肺俞 , 可以很快缓解哮喘 。\n\n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 ,\n\n【主治】 宽胸"
},
"doc-4d0777ad652ebc2fdbe53c10927d065d": {
"content": "<22>力止 , 每次 10-30 分钟 , 可缓解眼红 、 眼痛等症状 。\n> 胆俞 BL19\n胆俞是胆腑的育俞穴 。\n【 主治 ] 疏肝利胆 , 清热化湿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脘部及肚腹胀满 、 呕吐 、 黄疽等 ; 2 其他 , 如肺痞 、 潮热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胡部 , 第 10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快速取穴 ]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3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双手拇指点压胆俞 , 局部有酸 、 胀 、 麻感力佳 , 每分钟 I00 次 , 每日 3 次 , 可治胆经疾病 。\n脾俞 BL20\n脾俞是脾脏的背俞穴 。\n【 主 治) 健脾和胃 , 利湿升清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呕吐 、 腹泻 、 胃痛等 ;2 皮肤科病症 , 如神经性皮炎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小儿咬嗽等 ;"
},
"doc-ff5c982bcc8e584390871511f079238b": {
"content": "<22>擦肺俞 , 可以很快缓解哮喘 。\n\n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 ,\n\n【主治】 宽胸理气 , 活血止痛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悸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胸闰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4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4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按摩棒轻轻拍打厥阴俞 30-60 下 , 可缓解胸闰 、 心痛 、 心恭等症 。\n\n\n心俞 BL15\n\n心俞是心脏的育俞穴 。\n\n【 主 治 ] 宽胸理气 , 通络安神 。1 主治神志病症 , 如心悸 、 失眠 、 健忘 、 癫痫等 ; 2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 、 咬血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等 ; 4 痛症 , 如胸肼痛等 ; 5 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等 ; 6 <20>"
},
"doc-d5bec98666d287bc3ab83ac293b6bcdb": {
"content": "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双手揭拳 , 将拳背第 2、 第 3 掌指关节放于脾俞 、 胃俞上 , 适当用力揉按 05-1\n分钟 , 有和胃降逆 、 健脾助运之功效 。\n> 三焦俞 BL22\n三焦俞是三焦腑的育俞穴 。\n【 主治 ] 调理三焦 , 利水强腰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泻 、 腹胀等 ; 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水肿 、 小便不利 、 遗尿 、 腹水等 ; 3 痛症 , 如腰背强痛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1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常用食指指腹点揉按压三焦俞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腰痛 , 保护腰椎 。\n肾俞BL23\n肾俞是肾脏的育俞穴 。\n【 主 治 ] 益肾助阳 , 利"
},
"doc-62d8d2376a902fa58ac97d2bd3bc1c53": {
"content": "<22><>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重按督俞 , 可缓解心绞痛 , 或用刮痧板由上而下刮拭 , 也可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治腹胀 、 腹痛等宙肠疾病 。\n膈俞 BL17\n膈俞是经脉八会穴的血会 。\n【主治】 理气宽胸 , 活血通脉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血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便血 、 吟吐 . 打嗝等 ; 3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惜 、 胸痛 、 胸闷等 ; 4 皮肤科病症 , 如萼麻疹 、 皮肤瘦痒等 ; 5 其他 , 如潮热 、 盗汗 、 贫血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背部 , 第 7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育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其下缓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饭前按揉 3 次 , 每次 200 下 , 可治"
},
"doc-5da780b696891f57336bcde222387056": {
"content": "<22>背痛 、 项强等 ; 3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当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1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大来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治咳嗽 , 发热 . 肩背痛等疾病 。\n\n风门 BL12\n\n【主治】宣肺解表 , 益气固表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伤风咬嗽 . 哮喘 、 感冒等 ;\n2 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等 ; 4 其他 , 如发热等 。\n( 主治特色:驱寒要穴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2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有效治疗<E6B2BB>"
},
"doc-1e10ce88f0053179fabd71952256e685": {
"content": "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瘫痪、痔疮、生殖器官疼痛等症\n殷门 BL37\n【主治】舒筋通络,强腰健膝。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等【定位取穴】在股后区下横纹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n【快速取穴】先找到承扶、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用手按摩,或用小木槌等敲打殷门,力度适中。对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症状效果明显。\n\n浮郄 BL38\n【主 治】舒筋通络。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骶、、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n【定位取穴】在膝后部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委阳向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3-5分钟可缓"
},
"doc-7135fd5cf303960364835f7cfb16e459": {
"content": "、半身不遂等;2皮肤科病症,如皮肤瘙痒、、丹毒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急性胃肠炎、吐泻等:5其他,如发热等。主治特色:治疗腰背痛的关键穴,治疗急性胃肠炎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膝后部腘横纹中点。\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力掐按委中20-30次可缓解急性腰痛。\n附分 BL41\n【主 治】舒筋活络,疏风散邪。主治痛症,如肩背拘急疼痛、颈项强痛、坐骨神经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力按揉或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附分或艾灸附分10-15分钟可治颈项强\n痛、肩背拘急。\n魄户 BL42\n【主 治】理气降逆,舒"
},
"doc-f39080639d86e2bae100638bfe02e0c5": {
"content": "<22><>骶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2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刮痧】在小肠俞附近刮痧每次5分钟;或用艾条灸小肠俞10-15分钟可治遗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n>膀胱俞 BL28\n膀胱俞是膀胱腑的背俞穴。\n【主治】清热利湿,通经活络。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赤涩、癃闭、夜尿症遗精等;2痛症如坐骨神经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等。【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刮痧】在膀胱俞附近刮痧每次3分钟每周I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n失调病症。\n中膂俞 BL29\n【主 <20>"
},
"doc-b55adc8d26412733203242b9cd39f4f0": {
"content": "<22>崎连线与脊柱交点 , 往下推 5 个椎体 , 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遗精 、 月经不调可用艾条炒白环俞 , 每次 3-5 分钟 , 每日或隔日 1 次 ; 每日按揉 100 次 , 亦有效 。\n>八髎 BL31-34\n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n【主 治】补益下焦,强腰利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2痛症,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主治特色:治疗生殖系统病症的常用穴组。\n【定位取穴】在第1、第2、第3、第4骶后孔中,分别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快速取穴】俯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骶骨第1~4假棘突上,然后向外侧移行约1横指有凹陷处取之。四指位置即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保健按摩】在八髎附近找到痛点按揉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或每天擦热八髎穴。\n会阳 BL35\n【主 治】清"
},
"doc-29e86fcc3ebdc71e74bdfd7990148a1d": {
"content": "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大肠疾病。\n关元俞 BL26\n【主 治】培补元气,调理下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前列腺炎、夜尿症、慢性盆腔炎、痛经等:3痛症如腰骶痛等。【定位取穴】在腰骶部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1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关元俞可缓解生殖系统疾病。\n>小肠俞 BL27\n小肠俞是小肠腑的背俞穴。\n【主治】通调二便,清热利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尿血、尿痛、带下盆腔炎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腹泻、痔疮等;3痛症如腰骶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E5AD94>"
},
"doc-2e8542de4877cc1d5f5aa8f1ef517288": {
"content": "<22><>科病症 , 如痛经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胀 、 痔疮等 ; 3 下肢病症 , 如腰痛 、 腿膑不利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3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常用按摩棒按摩气海俞 , 能防治腰背酸痛 、 腰膑无力 、 阳痿等症.\n>大肠俞 BL25\n大肠俞是大肠腑的背俞穴。\n【主 治】理气降逆,调和肠胃。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便秘、痢疾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
},
"doc-ed008035788a6950af861fb7972a9ffa": {
"content": "3分钟每周I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n失调病症。\n中膂俞 BL29\n【主 治】益肾温阳,调理下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痢疾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4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按揉中膂俞100次或用艾灸每次灸3-5分钟可治腹泻、疝气。\n白环俞 BL30\n【 主治 ] 益肼固精 , 调理经带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遗精等 ; 2 下肢活动不利 , 如腰腿痛 、 下肢瘫痰等 ; 3 其他 , 如疝气等 。\n【 定位取穴 ] 在骸部 , 横平第 4 骶后孔 , 骸正中崎旁 15 寸 。\n【 快速取穴 ] 两侧骸崎连线与脊柱交点 , 往下推 5 个椎体 , 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
},
"doc-896e8fe7fdda38352ffc8f677795176c": {
"content": "分10-15分钟可治颈项强\n痛、肩背拘急。\n魄户 BL42\n【主 治】理气降逆,舒筋活络。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结\n核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肩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力按揉魄户,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n\n膏肓 BL43\n【主 治】补虚益损,调理肺气。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肺痨、咳、气喘等;2痛症如肩胛痛等;3其他,如盗汗、健忘、遗精等虚劳诸症。主治特色:治疗各类虚劳久病,艾灸为主。\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保健艾灸】颈肩痛时"
},
"doc-adfc4193556bf13e103a7a980f89860a": {
"content": "<22>】先找到委阳向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3-5分钟可缓解腓肠肌痉( 即小腿肚转筋)带来的不适。\n\n>委阳 BL39\n委阳是三焦腑的下合穴。\n【主 治】舒筋活络,通利水湿。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淋沥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3痛症如腰背部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内侧缘。\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n【保健按摩】用大拇指点到委阳上用力向内揉按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降血压治腰\n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n>委中 BL40)\n委中是膀胱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舒筋活络,泻热清暑,凉血解毒。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脊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半身不遂等;2皮肤科病症,如皮肤瘙痒、、丹毒等;3.泌尿系统病"
},
"doc-ce9b91d4ada2de32d3f99dcebf76631b": {
"content": "点按揉,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或每天擦热八髎穴。\n会阳 BL35\n【主 治】清热利湿,益肾固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痔疮、便血等;2.泌尿\n生殖系统病症如阳痿、阴部汗湿瘙痒等。\n【定位取穴】在骶尾部尾骨尖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俯卧顺着脊柱向下摸到尽头旁开0.5寸处即是。\n【保健按摩】双手向后手掌心朝向背部,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阳,有酸痛感为佳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腹泻、痢疾、痔疮、便血等症。\n承扶 BL36\n治】通便消痔,舒筋活络。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主2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股后部下横纹的中点。\n【快速取穴】俯卧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E7BC93>"
},
"doc-bbfc0feb98b2b6aca29e9284e509bcff": {
"content": "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点按秩边,多防治腰腿疼痛;可用艾灸法每次灸10-I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疮、膀胱炎等病。\n\n合阳 BL55\n【主 治】舒筋通络,调经止带,强健腰膝。1.主治痛症,如腰脊痛、下肢酸痛等;2.妇科病症,如崩漏、子宫出血、带下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部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直下量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从上向下刮擦合阳及其周围可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n\n承筋 BL56\n【主 治】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1主治痛症,如腰痛、小腿痛、急性腰扭伤、腿抽筋等:2其他如痔疮。\n【定位取穴】小腿后侧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
},
"doc-9a5132920f0e8053e0989231c87de690": {
"content": "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保健艾灸】颈肩痛时可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膏育;若是咳嗽、气喘等肺疾可艾灸膏肓每次灸10-15分钟。\n\n神堂 BL44\n【主 治】宽胸理气,宁心安神。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心脏病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等;3痛症如肩背痛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n禧 BL45\n【主 治】宣肺理气,通络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神志病症,如目眩等;"
},
"doc-2c0ee11a1e91bf1288eb9362490f856b": {
"content": "【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n>飞扬 BL58\n飞扬是膀胱经的络穴。\n【主 治】清热安神,舒筋活络。1主治痛症,如腰腿痛、小腿酸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3其他如脚气、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侧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承山其下1横指再旁开1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食指、中指指腹揉按飞扬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疾病。\n>跗阳 BL59\n跗阳是阳跷郄穴。\n【主 治】舒筋活络,退热散风。主治痛症,如腰、骶、髋、股后外侧疼痛、头痛等【定位取穴】在小腿后外侧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
"doc-052136ff9a79ae21f4772e1385a12f5d": {
"content": ",如小便赤涩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I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的方式刺激,可调理肝、胆、胃疾病引起的疼痛;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阳纲,可治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n\n意舍 BL49\n【主 治】健脾和胃,利胆化湿。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背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纳呆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意舍可助健脾;用艾灸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n\n\n<>"
},
"doc-b16e57411def71a6021b89198ee35a09": {
"content": "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神志病症,如目眩等;3痛症,如肩背痛、季胁痛等;4.其他,如疟疾、热病等。【定位取穴】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肩背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可调理背部肌肉疼痛。\n膈关 BL46\n【主 治】宽胸理气,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饮食不下、呕吐等;2痛症如脊背强痛等;3其他如胸中闷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关,可防治呕吐、打、胃痛等症;胸闷"
},
"doc-37adc4ea59b6d5311d74a0cca67ed5e8": {
"content": "揉意舍,可助健脾;用艾灸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n\n\n胃仓 BL50\n【主 治】和胃健脾,消食导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小儿食积、腹胀、便秘等;\n2.痛症,如腰脊痛等:3其他如水肿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桂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保健按摩】常按揉胃仓可开胃;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治腹胀、食积等\n胃病症。\n育门 BL51\n【主 治】理气和胃,清热消肿。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痞块、上腹痛、便秘等;2.胸乳部病症如心下痛、妇人乳疾等。【定位取穴】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
},
"doc-9db6c5bcb138d6dd7127ccbb5d06c9bf": {
"content": "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关,可防治呕吐、打、胃痛等症;胸闷、呕吐时可用艾条灸膈关每次灸10-15分钟。\n魂门 BL47\n【主 治】疏肝理气降逆和胃。1主治痛症,如胸胁胀痛、背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肠鸣腹泻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直接点压魂门1~3分钟可治胸胁疼痛、呕、腹泻、背痛等症。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魂门可保肝利胆。\n\n阳纲 BL48\n【主治】疏肝利胆,健脾和中。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黄疸、腹痛、大便泻痢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赤涩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I0胸<30>"
},
"doc-228e29ce28a0d80602a5625c331fe41a": {
"content": "<22>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便秘等。【定位取穴】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 】用中指揉按胞育1-3分钟可改善腰膝寒冷;腰脊强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胞育。\n秩边 BL54\n【主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1.主治下肢活动不利,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痔疮、便秘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癃闭、阴痛等。主治特色:治疗前阴及后阴病症的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点按秩边,多防治腰"
},
"doc-0ad963e6ad22d950becd9aa5a445ebb5": {
"content": ":2其他如痔疮。\n【定位取穴】小腿后侧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n【快速取穴】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手轻握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以拇指指腹揉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痔疮和小腿痉挛。\n>承山 BL57\n承山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n【主治】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痔疮、便秘等;2痛症,如腰背疼、腿抽筋、下肢瘫痪等;3其他,如疝气、腹痛等。主治特色:小腿抽筋关键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n【快速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
},
"doc-50ecbd4cb9fdd79d63720864aa1ff074": {
"content": "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腹痛、便秘,可用中指指腹揉按自门,每次3-5分钟。经常揉按也可预防消化不良\n志室 BL52\n【主 治】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阴痛水肿\n小便不利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定位取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保健按摩】用力按揉志室可补肾强腰;也可以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钟。\n胞育 BL53\n【主 治】补肾强腰,通利二便。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2.痛症,如腰脊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便秘等。【定位取穴】横平第2<E7ACAC>"
},
"doc-6f060a0aea4cc3e7082fc86147b3130a": {
"content": "<22>骨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节刮按跗阳1-3分钟,对外踝肿痛、脚麻痹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n\n>昆仑 BL60\n昆仑是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治】安神清热,舒筋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后头痛、目眩等;2下肢病症如腰骶疼痛、外踝部红肿、足部生疮等:3神志病症如癫等;4其他如滞产等。\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拇指弯曲用指节由上向下轻轻刮按1-3分钟对腿足红肿、脚腕疼痛、脚踝疼痛等具有疗效。\n仆参 BL61\n【主 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散热化气。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槽脓肿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痿弱、足跟痛等;3神志病症如"
},
"doc-f43740d24dbd5912b55409d11af021a4": {
"content": "<22><>高血压与口疮。\n【定位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n【快速取穴】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摩刺激涌泉,使整个足底发热,可补肾健身,还可改善疲乏无力、神经衰弱。\n>然谷 KI2\n然谷是肾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利湿益气固肾。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阴挺、白浊等;2头面部病症如咳血、咽喉疼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4.下肢活动不利,如下肢痿痹、足跗痛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6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7其他如小儿脐风等。\n【定位取穴】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内踝前下方明显骨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然谷,可固肾缩尿,防"
},
"doc-04d7c5295a64ef7df09e88ba894bc3e2": {
"content":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n\n·涌泉 KI1\n涌泉是肾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息风。1主治神志病症,如休克、中、晕厥、癔症小儿惊风、癫狂、失眠、神经衰弱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眩喉痹、鼻出血、失音等:3.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低血压等;4痛症如腰痛等;5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尿潴留、遗精、小便不利等;6消化系统病症如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大便不利等;7,呼吸系统病症,如气管炎、扁桃体炎等;8其他,如奔豚气、足心热、心烦等。主治特色:吴茱萸粉醋调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与口疮。\n【定位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n【快速取"
},
"doc-78357baea3cc8f40c494450e9afddc02": {
"content": "<22>科病症如目翳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长骨往后推可摸到一凸起下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轻轻掐揉京骨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头痛、眩晕、鼻塞\n>束骨 BL65\n束骨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输穴。\n【主 治】通经活络,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目赤、耳聋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后侧痛、腰腿痛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等;4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部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后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按摩棒按压束骨,每次100下,每天3次,可治疗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病\n>足通谷 BL66\n足通谷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安神,清头明"
},
"doc-d349c535a98978c14658c88796ec2be6": {
"content": "病\n>足通谷 BL66\n足通谷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安神,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重、目眩、鼻塞等;2痛症如颈项痛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等\n【定位取穴】在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足通谷可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n至阴 BL67\n至阴是膀胱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理气活血,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2其他如遗精胎位不正、难产等。主治特色:艾灸治疗胎位不正。\n【定位取穴】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n【快速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
},
"doc-a00c3ce2e19101cc95d0ba49d5c689d2": {
"content": "<22>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然谷,可固肾缩尿,防治老年人尿频;用艾条灸然谷5-15分钟可以清肾经虚火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症。\n>太溪 KI3\n太溪是肾经五输穴之输穴原穴。\n【主 治】滋阴益肾,壮阳强腰。1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健忘等;2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齿痛、耳鸣、头痛、目眩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咳血、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4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闭经、早泄、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5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6下肢活动不利如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7心血管病症,如冠心病等。主治特色:治疗肾阴虚病症的主要用穴。\n【定位取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足"
},
"doc-038c20def8bf856632474ac7e8c56eb0": {
"content": "槽脓肿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痿弱、足跟痛等;3神志病症如精神病等\n【定位取穴】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昆仑垂直向下量1横指处。\n【保健按摩】牙槽脓肿的初期按压仆参会有疼痛感。常按此穴一般不太严重的患者都会好转。\n\n>申脉 BL62\n申脉是八脉交会穴\n【主 治】镇惊安神,止痫宁心。1.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狂、痫症、中风、眩晕等;2痛症,如偏、正头痛、腰腿酸痛等。主治特色:与照海穴配合治疗入睡困难。\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垂足着地外踝垂直向下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申脉可缓解头痛、眩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I-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n>金门"
},
"doc-1f15a3e2a858768863cfd7e7dffed7ed": {
"content": "<22><>痛等症状;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I-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n>金门 BL63\n金门是膀胱经郄穴\n【主治】通经活络,安神开窍。1.主治痛症,如腰痛、牙痛、偏头痛、足部扭伤等;2.神志病症,如晕厥、癫痫、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第5跖骨粗隆后方股骨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垂足着地脚趾上跷可见一骨头凸起外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在金门痛点处点按2分钟,可即时缓解急性腰痛;常用拇指指腹揉按金门每次1-3分钟可调理头晕目眩等症状。\n>京骨 BL64\n京骨是膀胱经原穴。\n【主 治】清热止痉,明目舒筋。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2神志病症,如眩晕癫狂、小儿惊风等:3痛症如膝痛、腰腿痛等:4眼科病症如目翳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EFBC8C>"
},
"doc-c7d7ca8feb0094fb1003dd31a7c51258": {
"content": "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卫外失司**\n - 恶风畏寒BL12风门穴证\n - 鼻鼽流涕喷嚏BL13肺俞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痛BL40委中至BL57承山段\n\n#### 二、脏腑-五官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危重征象 |\n|-------------|-------------------------|------------------------|\n| **气化不利** | 癃闭/遗溺/膏淋 | 膀胱气绝: \n| **血络受损** | 尿血/白浊 | - 遗尿失禁 \n| **经别上逆** | 目睛反视(戴眼证) | - 瞳神呆滞(三白眼)|\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征 | 针灸干预 |\n|--------------|---------------------------------------|-----------------------|\n| **经气亢盛** | 癃闭/脊强/头痛/下肢痉挛 | BL28膀胱俞刺络 |\n| **经气虚衰** |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
},
"doc-294e95a3063d31f07fae52db4b6f626d": {
"content": "<22>按摩】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皮肤潮红为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可进行。\n\n第八章足少阴育经\n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呈 、 舌 , 属胀 , 络膀胱 , 贯肝 , Alt, 络心 ,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 络脉从本经分出 ,走向足太阳经 , 通过腰脊部 , 上走心包下 。\n\n* 经穴歌诀少阴经穴二十七 , 涌泉然谷与太溪 ,\n大钟水河与照海 , 复溜交信筑宾派 ,\n阴谷膑内辅骨后 , 以上从足至漏求 ,\n横骨大赦连气穴 , 四满中注育俞脐 ,\n商曲石关阴都密 , 通谷幽门一寸取 ,\n步廊神封膺灵墟 , 神藏或中俞府毕 。\n\n穴位数量凡27穴左右共5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涌泉止于俞府\n穴位分布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
},
"doc-2e9d719bd03f828c1e63615341dcc37e": {
"content": "理下焦宁心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下肢活动不利,如脚软主无力、腓肠肌痉奎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肾炎、膀胱炎等;4其他如呕吐涎沫、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7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筑宾力度适中可改善小腿痉挛、脚软无力等不适症状。\n>阴谷 KI10\n阴谷是肾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益肾调经,理气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难、遗精、早泄、阴囊湿痒、妇人带漏等;3痛症如膝股内侧痛。\n【定位取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n【快速取穴】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
},
"doc-0ee1c1a5b1ae97600952e5bb3c0eac14": {
"content": "痛、脐下积、聚、疝、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4其他如水肿等。\n【定位取穴】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四满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或艾条灸,每次5-15分钟\n中注 KI15\n【主 治】调经止带,通调腑气。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呕吐、腹泻、痢疾等;3痛症,如腰腹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中注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可用艾条灸中注,每次\n5-15分钟。\n育俞 KI16\n【主 治】理气止痛,润肠通便。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E6B3BB>"
},
"doc-b5386ae1988e25d68b6e2ecd4b07be3d": {
"content": "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脊强痛。\n>交信 KI8\n交信是阴跷脉的郄穴。\n【主 治】益肾调经,调理二便。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官脱垂、痛经、阴挺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腹泻、痢疾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淋病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再前推至胫骨后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弯曲拇指,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交信,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n>筑宾 KI9\n筑宾是阴维脉的郄穴。\n【主治】调理下焦宁心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下肢活动不利,如脚软主无力"
},
"doc-d7b197cce5fe4ef0f341dfef241d60c9": {
"content": "商曲每次3-5分钟或用艾条灸商曲每次5-15分\n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n石关 KI18\n【主 治】降逆止呕、温经散寒。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脾胃虚寒、腹痛、呕吐、便秘等;2妇科病症如闭经、带下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上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石关,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呕吐、腹痛、妇人不孕等脾胃虚寒之证。\n阴都 KI19\n【主 治】调理胃肠,宽胸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腹痛、便秘等;2.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妇人不孕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E69781>"
},
"doc-45781c5ead658c46a5c45bec542c4350": {
"content": "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n>横骨 KI11\n【主 治】益肾助阳,调理下焦。1.主治痛症,如腹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外生殖器肿痛、小便不利、遗精、闭经、盆腔炎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每次3-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大赫 KI12\n【主 治】益肾助阳,调经止带。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带下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泄泻、痢疾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E4B8AD>"
},
"doc-a0955aabb66c29d11ff0bf5cbce40fb2": {
"content": "<22>。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2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气等。\n【定位取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育俞 , 每次 3-5 分钟 , 用艾条炎育俞 , 每次 5-15 分钟 。可治腹痛 、 便秘 、 腹泻 、 月经不调 、 疝气等疾病 。\n商曲 KI17\n【主 治】健脾和胃,消积止痛。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2其他如腹中积聚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上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商曲每次3-5分钟或用艾条灸商曲每次5-15分\n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
},
"doc-67a4fd7c93ecb02b14cc026718200343": {
"content": "系统病症,如泄泻、痢疾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依上法找到横骨向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大赫,每次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n气穴 KI13\n【主 治】调理冲任,益肾暖胞。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3其他如奔豚气等。\n【定位取穴】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肚脐下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气穴每次3-5分钟。可有效治疗生殖疾病\n四满 KI14\n【主 治】理气调经,利水消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痛经、崩漏、不孕症、遗精水肿等;2腹部病症如小腹痛、脐下积、聚、疝、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4其他如水肿等。"
},
"doc-471ca66dfe5aa568f13e91cbdd8b3a17": {
"content": "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n>大钟 KI4\n大钟是肾经的络穴\n【主 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1主治神志病症,如呆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咽喉肿痛、哮喘等;4痛症,如腰脊强痛、足跟痛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便秘等。\n【定位取穴】在足跟部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向下量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拿捏大钟,可防治腰痛;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n>水泉 KI5\n水泉是肾"
},
"doc-f900307f9cfb1eabbaaa42d7f4f36275": {
"content": "经不调、遗精、痛经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气喘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主治特色:配合申脉治疗入睡困难。\n【定位取穴】在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保健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轻轻向下揉按每次1-3分钟,有补肾、养肝、健脾的功效。\n>复溜 KI7\n复溜是肾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治】补肾益阴,清热利水。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肠鸣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3.其他,如水肿、盗汗、自汗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出汗多。\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1-~3分钟,"
},
"doc-46c205f5d84538fc3b80fe8459310ac5": {
"content": "痛;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n>水泉 KI5\n水泉是肾经的郄穴\n【主治】清热益肾,疏经活络。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闭经、带下、阴挺、痛经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淋证等;3痛症,如足跟痛、腹痛等。\n【定位取穴】2在足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下用拇指量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水泉可防治足跟痛:女性痛经可在经期每天早晚各用艾条灸I次每次10-15分钟可止痛。\n\n>照海 Kl6\n照海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n【主 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痫、失眠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遗精、痛经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气喘等;5"
},
"doc-005d9961b96a27b646f2eb96edbade49": {
"content": "<22> , 起于天池中冲尽 ,\n心胸肺胃效育好 , 诸痛痒疮亦可寻 ,\n天池乳外旅一寸 , 天泉腹下二寸循 ,\n曲泽腱内横纹上 , 郜门去腕五寸寻 ,\n间使腕后方三寸 , 内关掌后二寸停 ,\n掌后纹中大陵在 , 两条肌腱标准明 ,\n劳宫屈指掌心取 , 中指末端是中冲 。\n\n穴位数量凡9穴左右共1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天池止于中冲\n穴位分布1穴分布于胸前8穴分布于上肢内侧正中及手\n\n### 手厥阴心包经病候\n\n#### 一、经络-神志症候\n- **神明被扰**\n - 不寐多梦PC7大陵穴证\n - 健忘错语\n - 口舌生疮PC8劳宫穴证\n- **经气阻滞**\n - 上肢内侧疼痛PC3曲泽至PC4郄门段\n - 全身皮肤瘙痒(心包代心行血)\n\n#### 二、脏腑危重症候\n| 发展阶段 | 临床表现 | 预后判断 |\n|------------|--------------------------|------------------------|\n| **功能失调** | 心悸怔忡/胸痹心痛 | 可逆性改变 |\n| **心包气绝** |"
},
"doc-c71919d055c562eb675cf07584fce37a": {
"content":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神封3-5分钟可缓解跑步后或搬重物后造成的气喘。\n灵墟 KI24\n【主 治】疏肝宽胸,肃降肺气,壮阳益气。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哮喘等;2.胸乳部病症,如胸痛、乳痈、胸膜炎等;3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等:\n4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治疗风寒咳嗽常按揉灵墟每次10-15分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n神藏 KI25\n【主 治】宽胸理气,降逆平喘。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2痛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
},
"doc-42d01033b36fd42e5f8c5af9d5e2160c": {
"content": "<22><>、顺气。\n>俞府 KI27\n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n【主 治】止咳平喘,和胃降逆。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胸胁胀满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不嗜食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在此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推揉、拍打俞府可调气散结延缓呼吸器官衰老。\n\n第九章 手厥阴心包经\n\n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与足少阴肾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 , 络三焦 , 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 中医所说的心包 , 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膜 , 它包里并护卫着心脏 ,好像君主的 “ 内臣 “, 心是君主 , 它是护卫君主的大将军 , 任何邪气都不能近身 , 心包就是代心受过的 “ 受气包 “。\n\n* 经穴歌诀心包手厥阴九穴 , 起于天池中冲尽 ,\n心胸肺胃效育好 , 诸痛痒疮亦可寻 ,\n天池乳"
},
"doc-3d929975035e9a452db0462a8f0f35b1": {
"content": "<22>管炎等;2痛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2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轻轻按揉神藏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n彧中 KI26\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胸胁胀满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不嗜食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咽喉肿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锁骨下缘垂直向下推!个肋骨,就是第1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生气或疲累后,胸胁部有时会感到疼痛,而且不断咳嗽,此时可以用拇指指腹点按彧中,有助于止痛、定咳、顺气。\n>俞府 KI27\n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n【主 治】止咳平喘,和胃降"
},
"doc-96bbdf077420fbff74cb0aa1c1ffd95e": {
"content": "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 】按揉幽门,可治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疾病。\n步廊 KI22\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等;2胸乳部病症\n如胸痛、乳痈、胸膜炎。\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的下一肋间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总性乳腺炎患者可自步廊向乳头方向推抹50-100次\n神封 KI23\n【主 治】宽胸理肺,降逆止呕。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3.胸乳部病症,如胸痛、乳痈、胸膜炎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
},
"doc-4a1a32f7fcbd79c6ac2f163208200bef": {
"content": "喉科病症,如鼻寒、衄血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曲池与大陵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即是本穴。\n【保健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再返回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该动作按摩I分钟可治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n\n>间使 PC5\n间使是心包经经穴。\n【主 治】宽胸和胃,清心安神,理气镇痛。1.主治心血管病症,如心痛、心悸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打嗝、呕吐等;3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痫等:4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5皮肤科病症如荨麻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4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间"
},
"doc-44b5c8f55e836fb80b53b9bb38d2611d": {
"content": "<22><>,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腹泻等;2皮肤科病症如风疹等;3.心血管病症,如心痛、心悸、善惊等;4.上肢活动不利,如肘臂挛痛、上肢颤动等。主治特色:刺血治疗呕吐腹泻。\n【定位取穴】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肘微弯肘弯里可摸到一条大筋内侧横纹上可触及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垂直按压曲泽1-3分钟可治心火上升引起的心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n郄门 PC4\n【主 治】宁心安神,清营止血。1主治心血管病症,如心胸部疼痛、心悸、心烦等;2.呼吸科病症,如咳血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血等;4神志病症,如癫痫等;5.皮肤病症,如疔疮等;6.耳鼻喉科病症,如鼻寒、衄血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
},
"doc-220ad2211b296f038dc6ddaf23ca007f": {
"content": "痛等;4其他如瘰疬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沿水平线向外侧旁开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垂直下压揉按天池,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n天泉 PC2\n【主 治】宽胸理气活血通脉。1主治心肺部病症,如心痛、咳嗽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打嗝等;3痛症如上臂内侧痛、胸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n【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每次1~3分钟。\n>曲泽 PC3\n曲泽是心包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心镇痛,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腹泻等;2皮肤科<E882A4>"
},
"doc-88e14cac5f397295581e2caa7595e5e4": {
"content": "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间三指指腹摩阴都、中脘可治胃胀、胃痛、恶心等\n腹通谷 KI20\n【主 治】健脾和胃宽胸安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呕吐、急性和慢性胃炎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 】按揉腹通谷,可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疾病。\n幽门 KI21\n【主 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呕吐、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E5BC80>"
},
"doc-1a9fbda43f13effd7bd679a441779614": {
"content": "------------------------|\n| **功能失调** | 心悸怔忡/胸痹心痛 | 可逆性改变 |\n| **心包气绝** | 目珠呆滞/肌肤烟熏黄 | 《灵枢》\"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 |\n\n#### 三、八纲辨证\n| 证型 | 核心症状群 | 刺灸要点 |\n|--------------|-------------------------------------|-----------------------|\n| **热闭心包** | 谵妄躁怒/头热目赤/便秘漫赤 | PC3曲泽刺血 |\n| **寒凝心包** | 心动悸/息微肢厥/目黄嗜卧 | PC6内关烧山火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厥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n\n>天池 PC1\n天池在乳旁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n【主 治】活血化瘀,宽胸理气。1.主治心肺部病症,如咳嗽、痰多、胸痛、胸闷等;2.乳房部病症,如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3痛症,如腋下肿痛等;4其他如瘰疬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n【<6E>"
},
"doc-2dcd17cc95e48b0cf4f56a1d6f1cb541": {
"content": "<22>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阳池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脚冰凉状况。\n>外关 TE5\n外关是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n【主治】清热解表,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感冒、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等;2.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颈椎病、落枕、上肢痿痹不遂等;3痛症,如胁肋痛等;4其他,如热病、瘰疬等。主治特色:退热要穴,治疗各类发热病症。\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揉、点外关,力量由轻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胀感为度,可治腰痛、手臂疼痛、偏头痛、风湿等症:\n>支沟 TE6\n支沟是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
},
"doc-63918248c80e3b2800342b171237a5e9": {
"content": "<22>异常等。上焦气绝则喜噫中焦气绝则不能食下焦气绝则二便失禁。\n亢进热证时症状:耳鸣、耳痛、头剧痛、上肢痛、肩颈无力、食欲不振、失眠、易怒。\n衰弱寒证时症状:上肢无力麻木、面色白、呼吸表浅、发冷、尿少、精神与身体倦怠、忧郁、肌肉松弛无力、听力障碍。\n\n>关冲 TE1\n关冲是三焦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咽喉肿痛视物不明、目赤、耳鸣、耳聋等;2其他,如热病、中暑等。\n【定位取穴】在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I寸(指寸)。\n【快速取穴】沿手无名指指甲底部与侧缘引线的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尖掐按关冲1~3分钟,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心气短、性欲减退等\n>液门 TE2\n液门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
},
"doc-7c730ff29d7b07001bdd8dbe1844ee76": {
"content": "门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等;2.局部病症,如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等;3其他,如疟疾、热病等。\n【定位取穴】在手背当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液门200次左右可缓解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眼晴赤涩、龋齿等病症。\n>中渚 TE3\n中渚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输穴。\n【主治】清热通络开窍益聪。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耳聋、喉痹等;2.痛症,如前臂疼痛、手指屈伸不利等;3.皮肤科病症,如脂溢性皮炎等:4.外感病症,如疟疾、热病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手背,第4、第5"
},
"doc-5f59569811e2a1b0cb64d154d74ba019": {
"content": "<22>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n【保健按摩】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侧内关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内关反复操作。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症状\n>大陵 PC7\n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n【主 治】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口臭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痫、失眠等;4.头面部病症,如头痛、扁桃体炎、咽炎等;5.痛症,如臂、手孪痛等;6其他如身热、肾虚等。\n【定位取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
},
"doc-8974dc9680b01d6c23bcfd53ebcbe294": {
"content": "。 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上的大穴来调治 。\n\n经穴歌诀\n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泠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n\n穴位数量凡23穴左右共46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n穴位分布13穴在上肢外侧10穴分布于侧头、颈、肩\n\n三焦经上潜伏的疾病\n三焦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经络症:偏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眼痛等头面五官症疾,以及经络所过部位如颈项痛、肩背痛、肘臂痛等运动障碍。\n脏腑症:上焦病变易出现心烦胸闷心悸咳喘:;中焦病变易出现脾胃胀痛、食欲不振;下焦病变易出现水肿、遗尿、大小便异常等。上焦气绝则喜噫,中焦气绝则不能食,下焦气绝则二便失禁。\n亢进<E4BAA2>"
},
"doc-baffd323518da1b47bd9ab3614875780": {
"content": "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大陵,每天早晚两侧各掐按1-3分钟。以治疗心胸痛、胃炎、扁桃体炎等疾病。\n>劳宫 PC8\n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荥穴。\n【主 治】清心泻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昏迷、中暑等;2口腔科病症如口腔溃疡、口臭等;3内分泌科病症如高脂血症等;4皮肤科病症如鹅掌风等;5其他,如热病、汗多、心烦等。主治特色:与涌泉穴类似,治疗口疮及开窍醒神用于神志病症。\n【定位取穴】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堂骨。\n【快速取穴】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劳官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用拇指尖掐按可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
"doc-2e17c0090046a87312b09038c07ab51e": {
"content": "<22><>横纹向上量4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间使,有酸胀感为宜,一般按摩3-5分钟,即可消除打嗝症状。\n\n>内关 PC6\n内关所属的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n【主 治】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胸闷、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痫、郁证、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打嗝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5皮肤科病症,如神经性皮炎等:6头面部病症,如眩晕、偏头痛等:7神经科病症如中风、偏瘫等;8其他,如汗多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心血管病症与消化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
},
"doc-f3c7bdccfdfd60b160b0b1d4598cb15d": {
"content": "揉按劳官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用拇指尖掐按可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n>中冲 PC9\n中冲是心包经井穴\n【主治】苏厥开窍,清心泻热。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中暑、小儿惊风、昏厥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等;3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舌痛;4.其他,如热病等。\n【定位取穴】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n【快速取穴】俯掌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n【保健按摩】用较重的手法掐中冲;或用硬物,如发夹,捻按中冲约10秒钟,可治疗晕车中风昏迷、中暑等症状。\n\n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n\n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 联系的脏脑器官有耳 、 目 , 属三焦 , 络心包 , 在目外胖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 三焦经直通头面 , 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 , 如头痛 、 耳鸣 、 咽肿 、 面部肿痛等 。 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上的大穴来调治 。\n\n经穴歌诀\n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
},
"doc-055a1b159c98ba4ee10b3b66f730c408": {
"content": "<22>痛、偏头痛、风湿等症:\n>支沟 TE6\n支沟是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利三焦,通腑降逆。1.主治痛症,如胸胁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聋、耳鸣暴喑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便秘等;4.心血管病症,如心绞痛等;5痛症如上肢瘫痪等;6其他,如瘰疬、热病等。主治特色:治疗便秘。\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支沟3-5分钟可清除体内堆积宿便防止便秘、腹胀\n>会宗 TE7\n会宗是三焦经的郄穴\n【主 治】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偏头痛、耳聋、耳鸣等;2.局部痛症,如臂痛等;3.其他,如咳喘、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
},
"doc-38f5a7eecb28a3b210a033c97579e940": {
"content": "<22><>疾、热病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手背,第4、第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次按摩左右中渚各1-3分钟可治肢体关节肿痛以及屈伸不利之症。\n>阳池 TE4\n阳池是三焦经的原穴。\n【主治】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1主治局部痛症,如腕关节肿痛、肩臂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口千、糖尿病等;4其他如手足怕冷等。主治特色:治疗糖尿病。\n【定位取穴】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关节横纹可触及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阳池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
},
"doc-c1369ce80bd48862d084f5f65f490abf": {
"content": "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n臑会 TE13\n【主 治】化痰散结,通络止痛。1主治痛症,如肩胛肿痛、肩臂酸痛等;2.其他,如瘰疬瘿气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平腋后纹头三角肌的后下缘。\n【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其与时尖连线上肩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拿捏臑会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肩关节炎、上肢等症、\n肩髎 TE14\n【主治】袪风湿,通经络。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肩胛肿痛、肩臂痛、中风偏瘫等;2皮肤科病症如荨麻疹等。\n【定位取穴】在肩部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肩髎3-5分钟,每天早晚各I次。可缓解痛不能举胁肋疼痛等症状。\n天髎 TE15\n【主 治】袪风除湿,通经止痛。1主治"
},
"doc-c24524e292d818a704cfea0d18d5c857": {
"content": "1/3交点处\n【快速取穴】沿翳风和角孙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方向按摩脉1-3分钟每天早晚各I次。可治头痛、耳鸣、耳等症\n颅息 TE19\n【主 治】通窍聪耳,泻热镇惊。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耳鸣、头痛、耳聋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翳风和角孙二者之间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1/3与下1/3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食指和中指贴于耳后根处按摩1-3分钟,可治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症\n角孙 TE20\n【主治】清热消肿散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肿痛、牙痛、头痛、痄腮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等。主治特色:灯火灸治疗痄"
},
"doc-120bb5993e1b4637166264dbd0ac0c86": {
"content": "<22>等;2.局部痛症,如臂痛等;3.其他,如咳喘、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拇指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食指指腹揉按会宗有温通经脉的功效可预防听力和视力减退\n三阳络 TE8\n【主 治】舒筋通络,开窍镇痛。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如前臂酸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n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聋、牙痛、暴暗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先找到支沟直上1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压三阳络揉按3分钟,先左后右,可有效缓解牙痛。\n四渎 TE9\n【主治】开窍聪耳,清利咽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耳聋、耳鸣、头<E38081>"
},
"doc-3df11afe5671c82a4331759170f9e587": {
"content": "<22>耳,清利咽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耳聋、耳鸣、头痛、\n下牙痛、眼疾等;2局部痛症如手痛等\n【定位取穴】在前譬外侧肘尖下5寸尺骨与骨间隙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阳池其与肘尖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对四渎进行点按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耳鸣、耳,对偏头痛、牙痛\n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n>天井 TE10\n天井是三焦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行气散结,安神通络。1主治痛症,如前臂酸痛、偏头痛、落枕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聋:3神志病症如痫等;4其他如病、瘿气等。【定位取穴】在肘后侧肘尖上1寸凹陷中。\n【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1横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一只手轻握另一只手肘下,弯曲中指以指尖垂直向上按摩天井,每天早晚各按I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E38081>"
},
"doc-3c4b2ebf09458e1dc118bf53267b201a": {
"content": "按摩天牖每次3-5分钟对肩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翳风 TE17\n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会\n【主治】聪耳通窍散内泻热。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耳疾、打嗝、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牙痛、肿、牙关紧闭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等;3.其他,如瘰疬等。主治特色:治疗耳部病症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手指尖大力按压翳风可以很快止。\n瘈脉 TE18\n【主 治】息风解痉,活络通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耳聋、耳鸣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n【快速取穴】沿翳风和角孙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
"doc-76d5e1bb03495b15321967223297a595": {
"content": "<22>直向上按摩天井,每天早晚各按I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n清泠渊 TE11\n【主 治】疏散风寒,通经止痛。1主治痛症,如前臂及肩背部酸痛不举、头颈痛等;2.眼科病症,如眼疾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2寸。\n【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3横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清泠渊1-3分钟,可缓解着急上火、嗓子痛、牙痛、眼睛痛等症。\n消泺 TE12\n【主 治】清热安神,活络止痛。主治痛症,如颈项强急肿痛、臂痛、头痛、牙痛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n【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其与时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四指并拢向消泺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n<>"
},
"doc-5fd793139d18dc60675e3bcb1f65c5b7": {
"content": "<22>、头痛、痄腮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等。主治特色:灯火灸治疗痄腮。\n【定位取穴】在侧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n【快速取穴】在头部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角孙每次1~3分钟对白内障、目生翳膜、齿龈肿痛等疾病疗效明显。\n耳门 TE21\n【主 治】开窍聪耳,泻热活络。主治头面部病症,如耳鸣、耳聋、耳道流脓、中耳炎牙痛、齿痛、颈项痛等。\n【定位取穴】在耳前耳屏上切迹与下领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耳屏上缘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门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中耳炎、耳道炎重听等耳部疾病,\n耳和髎 TE22\n【主治】袪风通络,解痉止痛。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关拘急、囗眼埚斜、头重痛、耳鸣等\n【定"
},
"doc-967eb3b6607a10ff53c6a67d449896ac": {
"content": "止痛。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关拘急、囗眼埚斜、头重痛、耳鸣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鬓发后缘耳郭根的前方题浅动脉的后缘。\n【快速取穴】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做垂直线,耳郭根部做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n丝竹空 TE23\n【主治】清头明目,散骨镇惊。.主治神志病症,如痫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眉梢凹陷中。\n【快速取穴】在面部眉毛外侧缘眉梢凹陷处\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内揉按左右丝竹空每次1~3分钟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等疾病。\n\n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n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眺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20>"
},
"doc-caa798438b30b7c9cdc0b62d74c8d0e3": {
"content": "<22>少阳胆经\n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眺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耳 , 属胆 , 络肚 , 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 胆经贯穿全身上下 , 上至头面部 , 中到肩胸肚腹 , 下全足部 ,身体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此经上一一解决 , 所以胆经是众人喜爱的明星经脉 。\n\n* 经穴歌诀\n\n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听会上关领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n\n穴位数量凡44穴左右共8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n穴位分布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而其余29个穴位在臀、侧胸部和侧头部\n\n胆经上潜伏的疾病"
},
"doc-12df129e195b497f0024fe4fc4605540": {
"content": "举胁肋疼痛等症状。\n天髎 TE15\n【主 治】袪风除湿,通经止痛。1主治痛症,如肩臂痛、颈项僵硬疼痛等;2其他如胸中烦满等。\n【定位取穴】在肩胛骨上角处当肩井与曲垣之间的中点横平第1胸椎棘突。\n【快速取穴】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天髎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肩痛、颈项僵硬疼痛等症。\n天牖 TE16\n【主治】清头明目,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痛、口眼喁斜、面风、牙关紧闭等:2局部痛症,如颈肩酸痛等:3其他如瘃疬等。\n【定位取穴】在项后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牖每次3-5分钟对肩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翳风 TE17\n翳风为手足少阳"
},
"doc-b34367c530aa688c4c2516690b6ddf07": {
"content": "【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鬓两穴连线的上1/4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颔厌,以有胀痛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n1~3分钟可治五官科疾病。\n悬颅 GB5\n【主治】通络消肿,清热散风。主治局部痛症,如偏头痛、牙痛、目外眦红肿等;2.其他,如神经衰弱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许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揉揉悬颅每次1-3分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n悬厘 GB6\n【主 治】通络止痛,清热散风。1主治面口部病症,如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等;3其他如热病汗不出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n1/4"
},
"doc-8c42283e66a03921e58dc66199ed2c5e": {
"content": "<22>直上入发际15寸。\n【快速取穴】角孙直上2横指处。\n【保健按摩】头痛时依头痛的程度,每天用清艾条悬灸率谷3-5次每次15分钟;或由前向后推抹率谷50~100次可止偏头痛。\n天冲 GB9\n【主 治】袪风定惊,清热消肿,益气补阳。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牙龈肿痛等:2神志病症如痫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定位取穴】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n【快速取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牙龈肿痛时,可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冲,很快就能止痛,效果非常好\n浮白 GB10\n【主 治】理气散结,散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耳聋、耳鸣等;2痛症,如颈项强痛、胸痛等;3.其他,如打嗝、瘿气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
"doc-93174fb3607a61e8a68a024e6529d56b": {
"content": "布在下肢的外侧而其余29个穴位在臀、侧胸部和侧头部\n\n胆经上潜伏的疾病胆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经络症: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经脉所过部位如缺盆和腋下肿痛、膝或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n脏腑症:胸胁苦满、胆怯易惊、食欲缺乏、喜叹气、失眠、易怒、皮肤萎黄、便秘等\n胆气绝则眉倾毛落\n亢进热证时症状:口苦、胸胁胀、颈或下颌疼痛、喉咙不适、失眠、头痛、便秘髀或腿膝胫踝外侧痉挛疼痛、足下热。\n衰弱寒证时症状:虚弱、关节肿胀、下肢无力、目黄、吐苦水、嗜睡、夜汗、惊悸叹气、呼吸沉闷、便溏。\n\n>瞳子髎 GB1\n瞳子髎是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之会。\n【主 治】平肝息风明目退翳。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目痛、角膜炎"
},
"doc-99b53fa30e1f85162687cbc983246b44": {
"content": "<22><>状,\n如角膜痒痛、近视、目赤肿痛、面瘫、口眼喝斜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眉上I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中指指腹置于阳白上垂直揉按1-3分钟,能有效治疗眼疾\n头临泣 GB15\n【主 治】聪耳明目,安神定志。1主治头面部症状,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鼻塞、鼻渊等;3神志病症,如小儿惊痫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头临泣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目痛、鼻、鼻窦炎等疾病\n目窗 GB16\n【主 治】明目开窍,袪风定惊。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白内障、近视、远视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
},
"doc-c07f564f557c93951b3e89f4eae02c8c": {
"content": "<22>、头晕、白内障、近视、远视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前发际直上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中指指腹置于目窗上垂直揉按,每天早晚各I次,每次1-3分钟,可有效治疗目痛、目眩、近视、远视等眼疾,\n正营 GB17\n【主 治】平肝明目,疏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痛、眩晕等;2.其他\n如呕吐、惶恐不安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取前发际到百会的中点作一水平线再找到目窗作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 】头痛头晕时,用手指指腹掐揉正营,可快速缓解。\n承灵 GB18\n【主 治】通利官窍,散风清热。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目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风寒、鼻塞、鼻出血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
},
"doc-989a8d8b5e8a9e75684b4a524fd2db63": {
"content": "即是。\n【保健按摩】耳聋耳鸣时,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听会每次5秒直到症状缓和为止\n上关 GB3\n【主 治】聪耳镇痉,散风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偏风、口眼斜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颧号上缘中央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耳屏往前量2横指耳前颧骨弓上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轻轻揉按上关1~3分钟,可治疗耳鸣、耳、牙痛、口眼斜等病。\n颔厌 GB4\n【主 治】清热散风,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偏头痛、颈项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3神志病症如惊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1/4与下314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鬓两穴连线的上1/4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
},
"doc-732421432c330bc8fa6bc84a2e47ab06": {
"content": "<22><>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耳后明显突起其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完骨1~3分钟,对五官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n本神 GB13\n【主 治】袪风定惊,安神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等;2痛症,如颈项强直等;3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癫痫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n【定位取穴】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外眼角直上入发际半横指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摩本神1次,每次1~3分钟,可有效治疗头痛、目眩等疾病\n阳白 GB14\n【主 治】清头明目袪风泻热。1主治痛症如前头痛、颈项强直等;2头面部症状,\n如角膜痒痛、近视、目赤肿痛、面瘫、口眼喝斜等。\n【定位取穴】"
},
"doc-81a82be96515fcd3132d5b5400baaad4": {
"content": "【主 治】平肝息风明目退翳。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目痛、角膜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2局部痛症如头痛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n【保健按摩】用两手拇指用力垂直揉按瞳子髎,每天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1~3分钟。可治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症。\n听会 GB2\n【主治】开窍聪耳通经活络。1主治局部痛症如头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下颌关节炎、口眼喝斜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要穴。\n【定位取穴】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或先取下关,向上推至颧弓上缘的凹陷中即是。\n【保健按摩】耳聋耳鸣时,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听会每次5秒直到症<E588B0>"
},
"doc-5f176637a755735eb0de6ff960ad28f6": {
"content": "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n1/4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两穴连线的下1/4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晕目眩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按悬厘不适很快就能缓解:重按悬厘可止偏头痛\n\n曲鬓 GB7\n【主治】清热止痛,活络通窍。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口眼斜、牙痛、颊肿等\n【定位取穴】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作垂直线与耳尖水平线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曲鬓1~3分钟可治疗头痛、牙痛、颊肿等症。\n率谷 GB8\n【主 治】平肝息风疏经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等;2消化系统病症\n如胃寒、呕吐等;3其他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n【快速取穴】角孙直上2横指处。\n【保健按摩】头痛时依头<E4BE9D>"
},
"doc-38c21c7e61f10b9f2e273c15ef04ca30": {
"content": "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天冲和完骨二者弧形连线上1/3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揉按浮白1-3分钟,可治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失\n眼而引起的头发白。\n头窍阴 GB11\n【主 治】平肝镇痛,开窍聪耳。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牙痛\n口苦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当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天冲和完骨二者弧形连线下1/3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头窍阴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耳等耳部疾病。\n完骨 GB12\n【主 治】通络宁神,袪风清热。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痫、失眠、失语症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E983A8>"
},
"doc-b85608d6b12477f47cd8d21e680961db": {
"content": "<22>脱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疝气、四肢浮肿等【定位取穴】在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0.5寸。\n【快速取穴】先找到五枢其前下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维道,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以减轻腰背疼痛腰肌劳损、下肢瘫痹、膝关节炎等慢性病带来的不适。\n居髎 GB29\n【主 治】舒筋活络,益肾强腰。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如腰腿痹痛、瘫痪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白带过多;3痛症如少腹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霄区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髂前上棘是侧腹隆起的骨性标志股骨大转子是髋部最隆起处二者连线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居髎,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可治腰腿痹痛、瘫痪等症。\n环跳 GB30\n【主 治】袪风化湿,强健<E5BCBA>"
},
"doc-ef48bccddc9f13f112e3463a2d5852a6": {
"content": "腰腿痹痛、瘫痪等症。\n环跳 GB30\n【主 治】袪风化湿,强健腰膝。1主治腰腿部病症,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2皮肤病症如风疹。主治特色: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n【快速取穴】侧卧上腿弯曲拇指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脊柱指尖所在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每次1-3分钟,可防治下肢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n风市 GB31\n【主 治】袪风化湿,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眩等;2下肢病症,如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等;3皮肤病症,如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脂溢性皮炎、荨麻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皮肤科病症。\n【定位"
},
"doc-e4922bf5cb2718d51a0f13d03d2090b1": {
"content": "<22><>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皮肤科病症。\n【定位取穴】在大腿外侧中线上当下横纹与腘横纹之间中点处。\n【快速取穴】直立垂手手掌并拢伸直中指指尖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中指指腹垂直下压风市,以有酸、胀、麻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按3-5分钟先左后右可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麻痹等症。\n中渎 GB32\n【主 治】袪风散寒,疏通经络。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胆结石等;2下肢病症如下\n肢痿痹、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n【定位取穴】在股部腘横纹上5寸髂胫束后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风市直下量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胆囊有问题的人,按该穴会很痛,每天坚持敲打对胆囊有保健和调理作用\n膝阳关 GB33\n【主 治】疏利关节,袪风化湿。主治下肢病症,如膝关节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
},
"doc-00614fa0bfb80e0972bb3cc407aef977": {
"content": "<22>症,如膝关节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屈膝90°膝上外侧有一高骨,其上方有一凹陷处即是。或阳陵泉直上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膝阳关,有胀痛的感觉,可改善和治疗膝关节肿痛、挛急及小腿麻木等下肢疾病。\n>阳陵泉 GB34\n阳陵泉是胆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利胆疏肝,强健腰膝。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口苦、呕吐、吞酸等2.下肢病症,如坐骨神经痛、腿抽筋、膝肿痛、下肢痿痹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甲状腺肿大等;4皮肤病症,如脂溢性皮炎、白风等;5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等;6.其他,如耳鸣、耳聋。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关节痛及胆囊病症。\n【定位取<E4BD8D>"
},
"doc-be82ac44831157abd8cfb93da74d4dcd": {
"content": "<22><>产科及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难产、乳痈乳汁不下、更年期综合征等;4其他如小儿脊柱侧弯、疬等。主治特色:治疗乳少、乳汁不通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肩井,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n渊腋 GB22\n【主 治】理气宽胸,消肿止痛。1.主治痛症,如胁痛、臂痛不举等;2其他,如胸满、腋下汗多、腋下肿等。\n【定位取穴】在胸外侧第4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n【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或中指点按渊腋每次3-5分钟对治疗腋下汗多特别有效\n辄筋 GB23\n【主 治】降逆平喘,理气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E597BD>"
},
"doc-e31591752f0021b6a15b125fcc6510a0": {
"content": "GB23\n【主 治】降逆平喘,理气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消化系统病症\n如呕吐、吞酸等;3痛症如肋间神经痛、肩背痛等;4其他,如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胸外侧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前1寸。\n【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渊腋向前下量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辄筋1~3分钟可有效治疗气喘、胸胁痛、呕吐等疾病\n个日月 GB24\n8月是胆腑的募穴。\n【主治】利胆疏肝,降逆和胃。1主治痛症,如肋间神经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肝炎、口苦胆囊炎、黄疸等;3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主治特色:治疗胆囊病症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日月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
"doc-3e514c1e55bfd68f3a0b120ea5ff78cd": {
"content": "主治特色:治疗白带过多及减肥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n【快速取穴】腋中线与肚脐水平线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者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手握空拳,敲击带脉100次。\n五枢 GB27\n【主治】调经止带,调理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官内膜炎、痛经阴挺等;2痛症如少腹痛、腰胯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n【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五枢可治痛经、带下、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n维道 GB28\n【主 治】调理冲任,利水止痛。1.主治痛症,如少腹痛、腰胯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疝气、四肢浮肿等【定位取穴】在下腹部,髂"
},
"doc-eaa20a714e9e6e3ae85b5b036aca5f27": {
"content": "<22>喉科病症如风寒、鼻塞、鼻出血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先找到百会,向前!横指作一水平线,再找到目窗作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中指指腹按压承灵每次1~3分钟对面部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脑空 GB19\n【主 治】散风清热,醒脑宁神。1主治痛症,如头痛、颈强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聋目赤肿痛、鼻痛等;3神志病症,如痫、眩晕、惊悸等;4其他,如身热等。\n【定位取穴】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n【快速取穴】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约3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拇指指腹揉按脑空每次不少于30下对头痛、耳聋等症有明显疗效\n>风池 GB20\n风池是祛风之要穴。\n【主 治】平肝息风,袪风散毒。1主治内风所致的病症,如中风、痫、头痛、眩晕高血<E9AB98>"
},
"doc-b108f4c3ff60173fe55986952d278a90": {
"content": "<22>,袪风散毒。1主治内风所致的病症,如中风、痫、头痛、眩晕高血压、耳鸣、耳聋等;2外风所致病症如外感发热、荨麻、感冒、鼻塞口眼喁斜等;3痛症,如颈项强痛等;4其他,如小儿脊柱侧弯等。主治特色:祛风要穴,治疗中医内外风所致病症。\n【定位取穴】在项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风池,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可治各种头痛。\n>肩井 GB21\n肩井是手少阳阳维之会。\n【主 治】袪风清热,活络消肿。1主治痛症,如肩臂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2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3妇产科及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难产、乳痈乳汁不下、更年期综合<E7BBBC>"
},
"doc-277515781f1321ee226c4da655569c0c": {
"content": "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日月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胆本身疾病为主。稍用力指压,效果较好。\n>京门 GB25\n京门是肾脏的募穴。\n【主治】补肾通淋,健脾温阳。主治痛症,如胁肋痛、腰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黄、肾炎、小便不利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n【快速取穴】章门后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京门,对腹胀、腹泻、肠鸣等胃肠疾病有良好疗效国 3 国目多标冬经绘穴位图典带脉 GB26\n带脉 GB26\n【主 治】健脾利湿,调经止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痛经、不孕等;2痛症如腰痛、胁肋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白带过多及减肥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
},
"doc-095ed176a6ac63d3e1a8cd1647754c03": {
"content": "的头晕、口苦等症状。\n>悬钟 GB39\n悬钟是经脉八会穴的髓会。\n【主 治】疏肝益肾,平肝息风。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颈项僵硬、半身不遂等;2神志病症,如头晕、痴呆、中风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等。主治特色:补脑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外踝尖直上4横指处腓骨前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睡前艾灸悬钟I次,每次8分钟,可治疗高血压病人低压值偏高;经常按\n揉此穴可强健筋骨补髓充脑。\n>丘墟 GB40\n丘虚是胆经的原穴。\n【主治】健脾利湿泻热退黄,舒筋活络。1主治眼科病症如目赤肿痛、目翳等;2痛症如颈项痛、胸胁痛、髋关节疼痛、下肢酸痛等;3.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足内翻、足下垂"
},
"doc-0b30cb70dcf6e1afc783517e43a8acd3": {
"content": "输穴之井穴。\n【主治】回阳救逆,调经通淋。1主治痛证,如少腹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闭经、崩漏阴挺、月经过多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闭、尿血、睾丸炎等;4神志病症如癫痫、善寐等;5.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妇科崩漏下血。\n【定位取穴】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n【快速取穴】坐位大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手指点按大敦可缓解出血症。\n>行间 LR2\n行间是肝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 治】清肝泄热,凉血安神,息风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目赤、头痛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等:3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痫等;4生殖系统病症如阳痿、阴中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5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辉闭五淋等;6其他如胸胁胀痛、疝气等。"
},
"doc-a04788cd641fa70ae94fd626d17a05ae": {
"content": ",如惊悸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耳鸣、眩晕、目赤肿痛等;3痛症如膝股痛、助间神经痛、足跗肿痛等:4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5心血管病症如高血压等:6其他如热病等。\n【定位取穴】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4、第5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目眩、耳鸣时,可按揉侠溪来缓冲。\n>足窍阴 GB44\n足窍阴是胆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疏肝解郁,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2痛症如胸胁痛足跗肿痛等。\n【定位取穴】第4趾未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n【快速取穴】坐位第4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每次100下"
},
"doc-df49994c3a70d05cc857503d169d0855": {
"content": "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每次100下\n第十五章 足厥阴肝经\n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 、 目系 、 喉呈之后 、 颇颠 ( 咽上软腭与鼻相通的部位 )、 唇内 、 胃 、 肺 , 属肚 , 络胆 ,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 肝和人的情绪紧密相连 , 肝经出现压抑或者其他问题 , 人的情绪就会烦踝 、 低落 ,\n与之相联的脏器功能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 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n\n* 经穴歌诀足厥阴经十四穴 , 首穴大敦末期门 ,\n前阴生殖肠胆病 , 气血五脏治最灵 ,\n大敦大趾外甲角 , 行间两趾缝中讨 ,\n太冲关节后凹陷 , 中封踝前腱内间 ,\n蠢沟胫中踝上五 , 中都踝上七寸呼 ,\n膑关阴陵后一寸 , 曲泉股骨内解后 ,\n阴包肌间膑上四 , 五里气下三寸司 ,\n阴廉气下二寸中 , 急脉二五动脉动 ,\n章门十一"
},
"doc-f1765e7033f71dc51deb7b76642d72ec": {
"content": "6.其他,如耳鸣、耳聋。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关节痛及胆囊病症。\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四陷中。\n【快速取穴】屈膝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阳陵泉,能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减轻胆囊内压力,缓解胆囊炎等症。\n阳交 GB35\n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n【主治】疏肝理气安神定志。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狂、癫痫等;2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膝痛、足胫痿痹、坐骨神经痛、瘛疭等:3痛症,如胸胁满痛;4其他,如面部浮肿。\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上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后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阳交,每次1-3分钟,可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n>外丘 GB36\n外丘是胆经的<E7BB8F>"
},
"doc-f0145afb40199c92ba25443a4cedb38a": {
"content": "关节疼痛、下肢酸痛等;3.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足内翻、足下垂等。\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脚掌用力背伸,足背可见明显趾长伸肌腱,其外侧、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丘墟每天早上按揉200次。对目赤肿痛、颈项痛、胸胁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n>足临泣 GB41\n足临泣是胆经五输穴之输穴八脉交会穴。\n【主治】疏肝息风化痰消肿。1.主治痛症,如头痛、目赤肿痛、牙痛、胁肋痛等;2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3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4其他如瘰疬等。(主治特色:胆经头痛、乳腺病症。\n【定位取穴】在足背第4、第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E995BF>"
},
"doc-2fff282a1126ccd20d21f808b022aa90": {
"content": "<22>近视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外丘沿腓骨前缘向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光明每日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1-3分钟可治近视眼老年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症。\n>阳辅 GB38\n阳辅是胆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热散风,疏通经络。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偏头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等:2痛症如腋下肿痛、胸胁痛、下肢外侧痛、膝下浮肿等;3其他,如疬。\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的下1/4腓骨前缘。\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上下推动阳辅穴1-2分钟,每5分钟按摩I次共按摩4-5次可治疗熬夜出现的头晕、口苦等症状。\n>悬钟 GB39\n悬钟是经脉八会穴的髓会。\n【主 治】疏"
},
"doc-688949f83bc1424b423bed3d34910c1c": {
"content": "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以有酸胀、微痛的感觉为宜,可治疗女性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n>地五会 GB42\n【主 治】疏肝消肿,通经活络。1.主治痛症,如头痛、目赤肿痛、腋部肿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3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n【定位取穴】第4、第5跖骨间第4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n【快速取穴】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肌腱内侧缘处\n【保健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地五会对足趾麻木等不适有很好的调理作用\n>侠溪 GB43\n侠溪是胆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平肝息风消肿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悸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耳鸣、眩晕、目赤肿痛等;"
},
"doc-eadedbc5a24ed9f6804b2030eed49c58": {
"content": "包肌间膑上四 , 五里气下三寸司 ,\n阴廉气下二寸中 , 急脉二五动脉动 ,\n章门十一肋下端 , 期门乳下二肋全 。\n\n穴位数量凡14穴左右共2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大敦止于期门\n穴位分布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3穴位于胸腹部\n\n肝经上潜伏的疾病\n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联系。肝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n经络症:口苦口干、头晕目眩( 高血压)眼睛干涩、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小腹胀痛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n脏腑症: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疝气等。\n亢进热证时症状:头痛、皮肤黄、腰痛痛经、易怒、兴奋易冲动。\n衰弱寒证时症状:眩晕、面色发白、性冷淡、下肢无力、视力模糊、易惊。\n>大敦 LR1\n大敦是肝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治】回阳救逆,调经通淋。1主治痛证,如少腹痛等;2生殖系统<E7B3BB>"
},
"doc-846c7e5f4a833f942bdc52c3e18d52b4": {
"content": "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n>外丘 GB36\n外丘是胆经的郄穴。\n【主 治】疏肝理气,通络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疾等;2痛症,如胸胁胀满、腹痛等;3.下肢病症,如小腿抽筋、下肢痿痹等;4其他如脚气、呕沫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前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外丘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约3分钟。可缓解急性胆疼痛头痛等症。\n>光明 GB37\n光明是胆经的络穴。\n【主治】疏肝明目,活络消肿。1.主治头面部疾病,如目赤肿痛、视物不明、夜盲近视、偏头痛等:2.痛症,如胸胁胀痛等;3.下肢病症,如下肢痿痹等主治特色:治疗近视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
},
"doc-75c5d0f12cdc6f452ab2a7488ba17f88": {
"content": "<22>理气,调经止血。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崩漏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n【快速取穴】坐位,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之中点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中都,可缓解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区痛、急性眼睛胀痛。\n\n膝关 LR7\n【主治】散风祛湿疏通关节。主治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膝髌肿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n【快速取穴】先找到阴陵泉向后量1横指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食二指的指腹拿捏膝关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膝部和下肢疼痛\n>曲泉 LR8\n曲泉是肝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利湿热,通调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
},
"doc-c620ee91c7d7bc1638a3605f47328a1a": {
"content": "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利湿热,通调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产后腹痛、腹中包块、遗精、阳痿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3.下肢部病症如膝髌肿痛、下肢痿痹等;4胸乳部病症,如乳腺增生等;5.其他,如疝气。\n【定位取穴】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膝内侧屈膝时可见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端其横纹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手指敲击左腿曲泉能疏肝解郁有效防治乳腺增生。\n阴包 LR9\n【主 治】调经止痛,利尿通淋。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2.痛症,如腰骶痛引少腹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难、遗尿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n【快速取穴】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
},
"doc-f89dfb3dd6774fcb1cc3a0e4e19e16f0": {
"content": "定位取穴】在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n【快速取穴】坐位拇趾上跷足背可见一大筋其内侧、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用力按中封每次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肾虚。\n>蠡沟 LR5\n蠡沟是肝经的络穴。\n【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带。1主治局部痛症如睾丸肿痛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阴痛阴痒、月经不调、崩漏等;4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阴痒效果好。\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n【快速取穴】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量7横指胫骨内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多揉蠡沟可治阴囊湿疹、阴道瘙痒等湿热病。\n>中都 LR6\n中都是肝经的郄穴\n【主 治】疏肝理气,调经止血。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等"
},
"doc-9674ed056cfea85980f906a8012de111": {
"content": "<22>\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时操按两侧阴廉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疾病。\n急脉 LR12\n【主 治】疏理肝胆通调下焦。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阴茎痛、股内侧部疼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阴挺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腹股沟区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处。\n【快速取穴】腹股沟动脉搏动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轻揉左右急脉每次1~3分钟可改善精力减退、腰腿寒冷\n>章门 LR13\n章门是脾脏的募穴。\n【主 治】疏肝健脾理气散结。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呕吐、打嗝、腹泻、黄疸等;2其他,如口干、口苦、胁痛、块等。\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肋游离端的下际。\n【快速取穴】正坐,屈时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E691A9>"
},
"doc-9620e378ad6894028c4da991c2fee31d": {
"content": "等;5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辉闭五淋等;6其他如胸胁胀痛、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第1、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n【保健按摩】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一边吐气有轻微疼痛感重复按压2-3分钟可缓解头痛、耳鸣耳聋、失眠。\n>太冲 LR3\n太冲是肝经五输穴之输穴原穴\n【主 治】平肝泄热,疏肝养血,清利下焦。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失眠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难产等;4下肢部病症,如下肢痿痹足跗肿痛、腰痛等;5内分泌系统病症如甲状肿大等;6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腹胀、呕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7"
},
"doc-781dc388147445c86769d5797678ef2a": {
"content": "6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腹胀、呕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7泌尿系统病症,如闭遗尿等;8其他如胁痛、全身胀痛。主治特色:疏肝解郁常用穴,配合合\n谷穴治疗各类痛症治疗头痛、高血压效果较好。\n【定位取穴】在足背当第1、第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足背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觉到有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太冲对除焦虑有特效。\n>中封 LR4\n中封是肝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泻肝胆通利下焦舒筋通络。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阴缩、阴茎痛、遗精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3痛症如内踝肿痛、小腹痛、腰痛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肝炎等;5其他如疝气、嗌干、足冷等。\n【定位取穴】在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n【快速取穴】坐位拇"
},
"doc-06692451abd7c81359a18caa359be6c6": {
"content": ",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n【快速取穴】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6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揉阴包可增强生殖器官的功能也可预防女性乳腺疾病\n足五里 LR10\n【主 治】疏肝理气清利袪热。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等;2痛症如少腹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通、阴囊湿痒等;4其他,如风痨、疬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侧气冲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足五里可缓解小便不通畅、阴部湿痒、浑身倦怠无力等症状。\n阴廉 LR11\n【主 治】调经止带,通利下焦。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带下等;2痛症,如小腹疼痛、下肢痉挛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侧气冲直下2寸\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时操按两侧"
},
"doc-46bc81ebcb6a9dadda7286e957da42c6": {
"content": "<22>速取穴】正坐,屈时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腹痛、腹胀时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摩一般持续3-5分钟即可缓解。\n>期门 LR14\n期门是肝脏的募穴。\n【主 治】疏肝健脾理气活血。1主治胸乳部病症如乳房胀痛、乳痈:2痛症如肋间神经痛、胸胁胀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吞酸、腹胀腹泻、肝炎等;4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5.其他,如奔豚气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2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揉期门2次每次200下。可治各种妇科疾病和男科前列腺肥大。\n\n第十三章任脉\n任脉起于胞中 , 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 , 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 , 交于手太阴肺经 。\n联系的脏脐器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doc-78caa16e3b54ac7f4e6ba2363ae734c2": {
"content": "骨上 , 承浆唇下宛宠中 。\n\n穴位数量共2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会阴止于承浆\n穴位分布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n\n任脉上潜伏的疾病\n任脉失调可出现以下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白带过多、小便不利、疝气、小腹皮肤瘙痒、阴部肿痛、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疾病等。上腹部消化系统及胸部呼吸系统疾病腹胀、呕吐、呃逆、食欲缺乏、慢性咽炎哮喘等。\n\n>会阴 CV1\n【主 治】醒神镇惊,通调二阴。l主治危急重症,如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阴痒、阴痛、便秘、闭经等。【定位取穴】在会阴部。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会阴部取两阴连线的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
},
"doc-598f87f12d54e3fa9c425cba737c227c": {
"content": "<22><>衔接 , 交于手太阴肺经 。\n联系的脏脐器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肚 、 胆 、 肾 、 膀胱 )、 咽喉 、 唇口 、 目 。 任脉运行的路线和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对应 , 从会阴出来 , 沿着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 , 与女子经 、 带 、 胎 、 产等关系密切 , 是女伯一生健康的保护神 。\n\n* 经穴歌诀任脉经穴二十四 , 起于会阴承浆停 ,\n强壮为主次分段 , 泪尿生殖作用宏 ,\n会阴二阴中间取 , 曲骨耻骨联合从 ,\n中极关元石门穴 , 每穴相距一寸均 ,\n气海脐下一寸半 , 脐下一寸阴亥明 ,\n肚脐中央名神阙 , 脐上诸穴一寸匀 ,\n水分下脘与建里 , 中脘上脘巨阙行 ,\n鹊尾歧骨下一寸 , 中庭剑胸联合中 ,\n腰中正在两乳间 , 王堂紫宫华盖重 ,\n再上一肋璇玑穴 , 胸骨上缘天突通 ,\n廉泉颌下舌骨上 , 承浆唇下宛宠中 。\n\n穴位数量共2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会阴止于<E6ADA2>"
},
"doc-f98a37493a1430d3f3d75b47b8c97e07": {
"content": "门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会阴部取两阴连线的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阴1~3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生殖器官疾病。\n>曲骨 CV2\n【主 治】调经止带,通利小便。1.主治泌尿系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痛经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向下摸到一横着走行的骨性标志上缘\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揉按曲骨3-5分钟可治疗和调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n>中极 CV3\n中极是膀胱腑的募穴。\n【主 治】益肾通经。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遗尿、小便不利、夜尿症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痛经、阴痒、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主治特色:治疗泌尿系统病症常用穴之一,如尿"
},
"doc-bdde579a30d51ce4f1bd674fae3efeab": {
"content": "<22><>症。\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n【保健按摩】在中脘或摩或按可治疗胃痛、呕吐等症。\n>上脘 CV13\n【主 治】和胃降逆,化痰宁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呃逆、纳呆、痢疾等;2神志病症如痫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中脘上I横指处。\n【保健按摩】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引起胃胀、呕吐、打嗝等症状时用拇指指腹揉按上脘3-5分钟可有效缓解不适。\n>巨阙 CV14\n【主 治】安神宁心,宽胸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心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
},
"doc-a58b7655199010e6375541a34325de23": {
"content": "<22>痒、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主治特色:治疗泌尿系统病症常用穴之一,如尿潴留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揉按中极每次1-3分钟对男女性生殖系统有保健作用。\n>关元 CV4\n关元是小肠腑的募穴。\n【主治】培肾固本,调气回阳。1主治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疲、羸瘦无力等:2痛症,如少腹疼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痢疾、脱肛等:4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尿血、小便不利等;5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过多、带下恶露不尽等;6保健灸常用穴;7其他,如小儿发热疝气等。主治特色:保健补虚要穴之一,艾灸关元治疗各类虚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
},
"doc-32f4187a8536797e9b259e697a3a20ca": {
"content": "<22><>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血崩、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等;3其他,如阴部多汗湿痒、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腹泻、腹胀时用中指指腹轻操阴交3-5分钟不适就会减轻\n>神阙 CV8\n神阙当元神之门户。\n【主 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腹胀、痢疾、便秘、脱肛等2元阳暴脱如虚脱、中风脱证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遗精、不孕等;4保健灸常用穴。主治特色:艾灸神阙治\n疗腹泻及回阳救逆。\n【定位取穴】在脐区脐中央。\n【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揉脐,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
},
"doc-85de28c2680efb4a72c64bd71b702ee9": {
"content": "毛巾热敷。\n>气海 CV6\n气海是育之原穴。\n【主治】益气助阳,调经固经。1主治元气虚损病症,如脏气衰、虚劳冷疲、羸瘦无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水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尿血、小便不利等;4.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过多、带下、恶露不尽等;5.保健灸常用穴。主治特色:保健补虚要穴之一,治疗各类气血亏虚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与关元之间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气海,可补气:用艾条温和灸气海,每次10-15分钟,可治月经不调痛经、腹泻、消化不良等。\n阴交 CV7\n【主治】调经固带,利水消肿。1主治痛症如腹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血崩、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等;"
},
"doc-6e6693f206b3dc2e0dca40802002da3d": {
"content": "<22><>,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冷之虚脱症,马上温灸神阙可起到急救作用。\n水分 CV9\n【主 治】通调水道,理气止痛。1.主治水液输布失常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腹痛、绕脐痛、肠鸣等。主治特色:治疗水肿利尿,治疗小便不利。\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肚脐中央向上1横指处\n【保健按摩】水肿、腹水时用食指揉按腹部的水分按至有热感为止。\n下脘 CV10\n【主 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打嗝、腹泻等:2其他如痞块。\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时以手掌按揉下脘50-100次对缓解<E7BC93>"
},
"doc-68ed809e8117fc01d0ee5370b2a527cd": {
"content": "疗各类虚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先将手掌温热,敷在穴位上,再指压关元,可增加刺激时的舒适感;常摩揉关元,也可益肾壮阳。\n>石门 CV5\n石门是三焦腑的募穴\n【主 治】理气止痛,通利水道。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等;2痛症如小腹绞痛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闭经、带下、崩漏、遗精、阳痿等;4泌尿系统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等;5.其他,如奔豚气、疝气。\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3横指处即是。\n【日常保健】对于女性来说,石门不太适宜指压,也最好不要灸,可能引起不孕。可用蘸上姜汁的热毛巾热敷。\n>气海 CV6\n气海是育之原穴。\n【主治】益气助阳,调经固经。1主治元"
},
"doc-fc79a5112b477749c7be8078f3b8dd28": {
"content": "。\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中脘与胸剑联合之间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巨阙善治冒下垂亦可用艾灸法每次5-10分钟\n>鸠尾 CV15\n【主 治】安心宁神宽胸定喘。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呃逆胃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胸剑结合部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胸剑结合部沿前正中线直下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四指叩击鸠尾,可使皮肤富有光泽,气色饱满,精力充沛。\n中庭 CV16\n【主 治】宽胸消胀,降逆止呕。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小儿吐乳等;3.其他,如梅核气。\n【定位取穴】在胸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
},
"doc-ec14842723f98e6c8540ccf128756b24": {
"content": "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由上向下推中庭100次可治疗胸腹胀满、呕吐、噎等胃气上逆病症\n>膻中 CV17\n腔中是心包腑募穴。\n【主治】理气止痛生津增液。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气短、气管炎、咳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噎嗝、呃逆等;3胸乳病症,如乳痈、乳癖、产妇乳少等;4其他如胸闷、小儿咳嗽、更年期综合征等。主治特色:调气理气要穴,治疗与气机失常的所有病症。\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4肋间,平第4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揉300-500次脑中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用艾条灸5-10分钟亦有效\n玉堂 CV18\n【主 治】宽胸止痛,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E5A682>"
},
"doc-84d3dffba622943d5fe17aeb4e657719": {
"content": "脐中央向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时以手掌按揉下脘50-100次对缓解腹痛治疗消化不良、呕吐十分有效。\n>建里 CV11\n【主 治】和胃健脾,通降腑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等;2.其他,如水肿。\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压揉摩建里常用来治疗胃痛、食欲不振、腹痛等病\n>中脘 CV12\n中脘是胃腑的募穴\n【主 治】和胃降逆,健脾利水。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小儿厌食、呕吐、吞酸呃逆、急性肠胃炎、脂肪肝、黄疸等;2神志病症,如狂等;3其他,子宫脱垂荨麻疹、失眠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消化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
},
"doc-82cb91ad6e82f7194c24232a2616130c": {
"content": "<22><>、气喘、胸痛、支气管炎、呕吐等症\n华盖 CV20\n【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2局部痛症如胸胁支满、胸痛。\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1肋间,平第1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华盖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气喘、扁桃体炎等疾病。\n璇玑 CV21\n【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胸胁支满、咽喉肿痛;2消化系统病症如积食等;3其他如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卧从天突沿前正中线向下】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有酸、胀、麻感觉时为宜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n气喘、胸痛、"
},
"doc-85cefc065418e66764c8961bbc04a335": {
"content": "出入之门户。\n【主治】补肾壮阳。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2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等;3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痿、不育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小腹冷痛腹泻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肾虚所致的各类病症,艾灸保健要穴之一。\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摩命门3分钟,可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四肢冷等疾病\n悬枢 GV5\n【主 治】助阳健脾,通调肠气。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痹等;2.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痿、不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完谷不化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命门沿后正中线向上推一个椎体其上缘<E4B88A>"
},
"doc-26eae48647982e5cb6fa8ebdeed0fb26": {
"content": "点压,有酸、胀、麻感觉时为宜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n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n天突 CV22\n【主 治】宣通肺气,消痰止咳。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咳嗽、咯吐脓血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暴暗、咽喉肿痛等;3.气机不畅病症,如气、梅核气噎嗝等。\n【定位取穴】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卧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窝中央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慢慢按压天突1-2分钟,按摩时要格外轻柔,可治由于咳嗽、咽炎\n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n廉泉 CV23\n【主 治】利喉舒舌,消肿止痛。主治耳鼻喉科病症,如舌下肿痛、舌强不语、口舌生疮中风失语、吞咽困难、喉痹等。\n【定位取穴】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坐,从下"
},
"doc-356d7798da07b18926aafe4e189f5d9e": {
"content": "<22>腑躁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肟 、 胆 、 肾 、 膀胱 )、 心 、 脑 、 喉 、 目 。 督脉运行于人体后背 , 取其在背后监督的意思 。 它总管一身的阳气 , 对于头痛脑热以及阳虚导致的各种症状都有很好的调治作用 , 所以 , 督脉可说是调节阳经气血的总督 。\n\np\n* 经穴歌诀\n督脉经穴二十九起长强止龈交上脑病为主次分段急救热病及肛肠尾骨之端是长强骶管裂孔取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枢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穴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风府一寸宛中当,粗隆上缘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前顶囟会距寸五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人中人中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唇"
},
"doc-93612e075eb73f1e77faa1b9285664b2": {
"content": "穴】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坐,从下巴沿颈前正中线向下推,喉结上方可触及舌骨体,上缘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用力要轻且均匀,反复进行3-5分钟可调治舌痛、中风失语、慢性咽炎等病症\n承浆 CV24\n【主治】生津敛液舒筋活络。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昏迷、牙关紧闭、癫狂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暴暗、口眼喁斜、流涎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n【快速取穴】正坐仰靠频唇沟正中按压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局部有酸、胀、麻感,每次1-3分钟。有通经活络清热利咽的功效。\n\n\n第十四章督肺\n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 , 交于任脉 。 联系的胃腑躁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肟 、 胆 、 肾 、 膀胱"
},
"doc-69e32895e9403e0db152241befdcdd10": {
"content": "<22>疮、脱肛等。\n【定位取穴】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俯卧后正中线上顺着脊柱向下正对骶管裂孔处即是\n【保健按摩】正坐一手伸到后,用中指用力揉按腰俞,每天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腹泻等肠腑疾病以及月经不调等。\n腰阳关 GV3\n【主治】袪寒除湿,舒筋活络。1主治痛症,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2妇科病症,如\n月经不调等;3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揉按腰阳关3-5分钟,可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等。\n>命门 GV4\n肾为生命之源穴在肾俞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n【主治】补肾壮阳。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
"doc-07fe684dedd120f66b5ef564dec0aff0": {
"content": "<22><>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命门沿后正中线向上推一个椎体其上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悬枢,可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胃肠疾病。\n脊中 GV6\n【主治】健脾利湿,宁神镇惊。1主治神经科病症,如痫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胃气上逆、吐血、痢疾、痔疮、黄疸等;3痛症,如腰脊强痛等;4其他如小儿疳积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4个锥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常按揉脊中,可治腹胀、腹泻、痔疮、脱肛、便血等肠腑病症。\n中枢 GV7\n【主 治】健脾利湿,清热止痛。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2痛症如"
},
"doc-8ab8722a79a922e0564a96d807ff522d": {
"content": "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人中人中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唇系带底。\n\n穴位数量共29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长强止于龈交\n穴位分布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督脉上潜伏的疾病督脉虚寒 : 畏蹄肢冷 、 走路摇摆不定 、头景目眩 、 手足震颤 、 抽搐 、 麻木及中风 、\n\n督脉上潜伏的疾病\n督脉气血异常人体主要发生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疾病。\n督脉阳气过盛:颈背腰痛、颈部发硬烦躁易怒、失眠多梦。\n督脉虚寒:畏寒肢冷、走路摇摆不定头晕目眩、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神经衰弱、健忘、痴呆、精神分裂等,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n\n>长强 GV1\n长强是督脉的络穴。\n【主治】宁神镇惊,通便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
},
"doc-5f76034d5a8271989e187d3a776e05fa": {
"content": "强是督脉的络穴。\n【主治】宁神镇惊,通便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女性阴道瘙痒、阴囊湿疹等;3神经科病症,如狂等;\n4.痛症,如腰脊、尾骶部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正坐上身前俯,一手伸到后,用中指用力揉按长强,每天早晚各揉按l~3分钟。可治疗便秘、痔疮、脱肛并迅速止泻\n>腰俞 GV2\n【主 治】调经清热,散寒除湿。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3神经科病症如证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痔疮、脱肛等。\n【定位取穴】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
},
"doc-69fdd5e7ddf9eaf862515ef8a3e28c70": {
"content": "<22>堂 CV18\n【主 治】宽胸止痛,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气短喘息等;2胸乳病症如胸痛、乳房胀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3肋间平第3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玉堂,有酸胀感。每次3-5分钟,可治呕吐胸痛、乳房胀痛等气滞引起的疾病。\n紫宫 CV19\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气机不畅病症,如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2肋间平第2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间三指按揉紫宫5-15分钟,可治咳嗽、气喘、胸痛、支气管炎、呕吐等症\n华盖 CV20\n【主治】宽胸利肺止"
},
"doc-33260f3194c306ac083a39575d565cbf": {
"content": "可治腰椎间盘突出、筋脉拘、小儿抽动症、痫等症。\n至阳 GV9\n【主治】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胸胁胀痛、黄疸等;2痛症如腰背疼痛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等。主治特色:治疗胃痛急性发作。\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至阳,每次3-5分钟,可即时缓解心绞痛、胃痛和腹痛症状。\n灵台 GV10\n【主治】清热化湿止咳定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背痛等;3.神志病症,如忧郁、失眠等;4.其他,如宁疮等主治特色:针刺拔罐治疗疔疮。\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6"
},
"doc-5afb25a88d4307579ebe73547e512903": {
"content": "痛、心脏不适。\n身柱 GV12\n【主 治】宣肺清热,宁神镇咳。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肩膀僵硬等;3神经系统病症,如惊、神经衰弱、狂等;4其他,如牛皮癣、疔疮发背、身热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常按捶击此穴,可保健强身。\n陶道 GV13\n【主 治】解表清热,截虐宁神。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等;2妇科病症,如闭经等;3外感病症如热病、疟疾、咳嗽、气喘、荨麻等;4痛症,如脊强等;5神志病症"
},
"doc-c26440327ce8e1d7ef8533eeb1ff35a9": {
"content": "关开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感冒、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痛、失音、鼻衄等;2神志病症,如狂病、症、中风等。\n【定位取穴】在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中。\n【快速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双手拇指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揉按风府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风邪而致伤风感冒、发热、鼻塞等疾病。\n>脑户 GV17\n【主治】醒神开窍,平肝息风。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症等;2头面部疾病,如眩晕\n头重、头痛、颈项僵硬、失音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n【保健按摩】揉按脑户3-5分钟可有效缓解工作或心理压力引起的头痛\n>强间 GV18\n【主 治】醒神宁心,平肝息风。1主治头面部<E99DA2>"
},
"doc-432e7aa32cb12871a3fcf907b193ff7d": {
"content": "或心理压力引起的头痛\n>强间 GV18\n【主 治】醒神宁心,平肝息风。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颈项强不得回顾、目眩口喁等;2神志病症如症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n【快速取穴】百会与风府连线的中点。\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强间每次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项强痛等\n>后顶 GV19\n【主 治】醒神安神,息风止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颈项僵硬、头痛、眩晕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痫证等;3其他如心烦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之间的中点。\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后顶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头痛、眩晕、耳鸣等\n百会 GV20\n【主治】息风醒脑,升阳固脱。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惊悸、失语、狂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
},
"doc-7d917b046aa84c19c881513f9ed0d75c": {
"content": "系统病症,如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2痛症如腰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3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中枢穴可治腰背疼痛、呕吐、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脾胃疾病\n筋缩 GV8\n【主 治】平肝息风,宁神镇痉。1主治神经系统病症,如狂痫、抽搐、脊强、四肢不收筋挛拘急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黄痘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筋脉拘急。\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2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点揉筋缩可治腰椎间盘突出、筋脉拘、小儿抽动症、痫等症。\n至阳 GV9\n【主治"
},
"doc-05c154a70bf98d10363db51b73ee09b8": {
"content": "宁疮等主治特色:针刺拔罐治疗疔疮。\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在灵台处轻轻敲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n神道 GV11\n【主治】宁神安心,清热平喘。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2痛症,如肩背痛、腰脊强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怔忡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四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2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神道3-5分钟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治疗心绞痛、心脏不适。\n身柱 GV12\n【主 治】宣肺清热,宁神镇咳。1主治呼吸"
},
"doc-b92f226f4536f33ee38bb7e2949decd7": {
"content": "下按揉3-5分钟,有酸胀感,可缓解头痛症状\n囟会 GV22\n【主 治】安神醒脑,清热消肿。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鼻塞、面肿等;2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囟会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眩晕、痫、鼻窦炎等疾病\n上星 GV23\n【主 治】息风清热,宁神通鼻。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眼疲劳等:2外感病症如热病疟疾等:3神志病症如狂。\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I寸。\n【快速取穴】正坐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压按上星每次1-3分钟。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n目赤瘩痛以及鼻<E58F8A>"
},
"doc-935c1fe301d12c67e1ef006cd98da2c9": {
"content": "<22><>症。\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大椎,可治颈项疼痛,在大椎拔罐20-30分钟,可治感冒、头痛、咳嗽、气喘。\n哑门 GV15\n【主治】散风息风开窍醒神。1主治耳鼻喉科病症,如舌缓不语、重舌、失语等;2.神志病症,如大脑发育不全、狂痫、癔症等;3局部痛症,如头痛、颈项强痛等\n【定位取穴】在项后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哑门特殊,若按摩方法不对,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致失声,所以按摩时要谨慎\n>风府 GV16\n风府是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n【主 治】散风息风,通关开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感冒、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
},
"doc-d3e759f9f689e663e3d1f24321cddef7": {
"content": "<22>,如中风、惊悸、失语、狂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耳鸣、眩晕;3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症如脱肛、痔疮、低血压、阴挺、胃下垂等。主治特色:升阳固脱治疗各类内脏下垂,安神要穴治疗各类神经精神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n【快速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叠压,按百会3分钟,长期坚持,可使人开慧增智、益寿延年\n前顶 GV21\n【主 治】息风醒脑,宁神镇静。1主治神志病症,如猴痫、小儿惊风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头晕、鼻渊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n【快速取穴】正坐由百会向前2横指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3-5分钟,有酸胀感,可缓解头痛症状\n囟会 GV22\n【主 治】安神醒<E7A59E>"
},
"doc-9e7d542da611bccc2daa48ac3013eb15": {
"content": "<22>疾、咳嗽、气喘、荨麻等;4痛症,如脊强等;5神志病症,如癫狂等;6其他如骨蒸潮热。\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陶道是一个能让人快乐的穴位常按可使人心情安静踏实,精神得到愉悦\n>大椎 GV14\n大椎是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n【主治】清热解表,截疟止痫。1.主治外感病症,如热病、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疟疾等;2痛症,如颈椎病、脊痛等;3神经系统病症,如癫狂痫、小儿惊风等;4皮肤病症如风疹、痤疮等:5其他如骨蒸潮热、扁桃体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发热及外感病症。\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
},
"doc-b660bf8f0829d009b8ebe4750dec6ea6": {
"content": "<22>直向下压按上星每次1-3分钟。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n目赤瘩痛以及鼻窦炎、鼻出血等疾病。\n神庭 GV24\n【主 治】宁神醒脑,降逆平喘。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痫、失眠、惊悸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晕、目眩、鼻塞、流泪、目赤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拇指指甲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n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n素髎 GV25\n【主 治】清热消肿,通利鼻窍。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风、昏迷、小儿惊风、休克、低\n血压等:2局部病症如鼻塞、鼻渊。\n【定位取穴】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遇到有人因为血压下降而引发休克或者呼"
},
"doc-7962fb48202be53ab8cd909eb5bb1b3c": {
"content": "迷、癫狂、癔症等;2口鼻部病症如牙痛、齿龈痛、鼻塞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上唇结节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上唇的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齿龈痛、鼻塞时可用食指指腹揉按兑端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作用。\n龈交 GV28\n【主治】宁神镇痉,清热消肿。1.主治面口部病症,如口、口噤、齿衄、小儿面疮、鼻塞鼻息肉等;2神志病症如猴狂、心烦等;3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n【快速取穴】唇内的正中线上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相接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舌头向上唇内侧顶可刺激到交穴有促进身体水分环预防下半身水肿的作用。\n印堂 GV29\n【主治】清头明目,通鼻开窍。1主治神志病症如痴呆、痫证、失眠、头痛、眩晕;2头面部病症如鼻衄、鼻渊、过敏性鼻炎、三<E38081>"
},
"doc-63bf1fa3a13198490bfefe72ced0b82a": {
"content": "眠、头痛、眩晕;2头面部病症如鼻衄、鼻渊、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等;3其他如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等。主治特色:常用安神要穴,治疗各类头痛、失眠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若头痛、失眠、血压升高时,印堂就会晦暗这时可以用中指指腹点按印堂3-5分钟不适感觉就会得到缓解。"
},
"doc-c60668ba31c30decf709b1a8bacca06d": {
"content": "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遇到有人因为血压下降而引发休克或者呼吸困难时,可立刻掐按病人素髎。\n直到症状有所缓和。\n>人中 GV26\n人中是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n【主治】醒神开窍清热息风。1主治急救要穴之一,如晕、中暑、中风等;2神志病症,如癫狂痫、急慢惊风等;3.面鼻口部病症,如面肿、鼻塞、口、牙关紧闭等;4痛症如腰脊强痛。主治特色:急救各类影响神志的相关病症。\n【定位取穴】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n【快速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n【保健按摩】掐人中,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具体方法是:每分钟掐压人中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病情较重患者要立刻送医院\n兑端 GV27\n【主 治】宁神醒脑,生津止渴。1主治神志病症,如昏迷、癫狂、癔症等;2口鼻部病症如牙痛、齿龈痛、鼻塞等"
}
}

View File

@ -0,0 +1,22 @@
{
"local": {
"d79e86a919c159904d699dda76f5c06e": {
"return": "{\"high_level_keywords\": [\"\\u8170\\u9178\\u7f13\\u89e3\", \"\\u6309\\u6469\\u65b9\\u6cd5\", \"\\u5065\\u5eb7\\u4fdd\\u5065\"], \"low_level_keywords\": [\"\\u7a74\\u4f4d\\u6309\\u538b\", \"\\u63a8\\u62ff\\u624b\\u6cd5\", \"\\u8170\\u90e8\\u808c\\u8089\", \"\\u7ecf\\u7edc\\u758f\\u901a\", \"\\u8840\\u6db2\\u5faa\\u73af\"]}",
"cache_type": "keywords",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34a06cdc5d95fd0c5af7f61349eb55af": {
"return": "腰酸可以通过按摩缓解,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禁忌症。以下是建议的按摩步骤及注意事项:\n\n---\n\n### **一、按摩前准备**\n1. **热敷放松**用热毛巾敷腰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n2. **环境舒适**:选择温暖、安静的环境,保持肌肉放松。\n\n---\n\n### **二、基础按摩手法**\n1. **掌根揉按** \n - 双手叠放用掌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腰部肌肉避开脊柱力度适中持续3-5分钟缓解肌肉紧张。\n\n2. **推按膀胱经** \n - 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走向用拇指或掌根从腰部向臀部方向推按重复10-15次疏通经络。\n\n3. **点按穴位** \n -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按压1-2分钟缓解腰酸、补肾气。 \n - **腰阳关穴**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髂嵴平齐按压1分钟改善腰部僵硬。 \n - **委中穴**膝盖后方腘窝横纹中点点按30秒“腰背委中求”。\n\n4. **轻叩放松** \n - 虚握拳轻叩腰部肌肉或用掌心拍打持续1-2分钟促进气血循环。\n\n---\n\n### **三、按摩后护理**\n1. 按摩后喝温水,避免受凉。\n2. 配合拉伸:如“猫牛式”伸展腰椎,增强效果。\n\n---\n\n### **四、禁忌与注意事项**\n1. **避免按摩的情况** \n - 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期。 \n - 骨质疏松、骨折、皮肤破损或炎症。 \n - 孕妇避免按压腰骶部穴位(如肾俞)。\n2. **力度控制**:以酸胀感为宜,勿用力过猛。\n3. **持续酸痛及时就医**:若按摩后无缓解,或伴随下肢麻木、排尿异常,需排查腰椎疾病。\n\n---\n\n### **五、日常预防建议**\n1. 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 \n2. 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平板支撑。 \n3. 注意腰部保暖,睡眠选择硬板床。\n\n**提示**:按摩仅为辅助缓解,长期或严重腰酸建议咨询中医师或骨科医生,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cache_type": "query",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656 @@
{
"doc-b0a39e4d23acd1dbd1d56fe37ec5f030": {
"content": "讲的 “ 正骨复位 , 矫正畸形 “。 如桡骨小头半脱位 、 肩关节脱位 、 椎骨小关节紧乱及肌腱滑脱等 , 凡骨骼 、 关节 、 肌肉等有关解剖位置异常病症 , 均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用力按摩加以纠正 。\n\n2. 解疼镇痛人体运动系统各种器官组织均有感觉神经分布 , 当这些组织遭受损伤时 , 必然引起周围肌肉反射性痉挛 , 引发疣痛 。 在压痛点处施以强刺激手法可以解痉镇痛 , 还可以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 , 改变钾离子浓度 , 使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n\n此外 , 按摩能促进血液 、 淋巴液的循环 , 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 加速损伤组织水肿液及代谢产物的吸收 , 消除代谢产物对末梢神经的不良刺激 , 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 有利于肿胀 、 桀缩的消除 。\n\n3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按摩对肌肉的作用包括改善肌肉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 ,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 , 改善<E694B9>"
},
"doc-9fdffc526816c80dde92165bc410c092": {
"content": "一 . 颈肢腰腿痛按摩基础知识 \n\n 造成颈肩腹腹痛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颈肩腰腿痛已经成为发病率很高的职业性疾病之一 , 是中年人群最为常见的活动受限原因 。 造成领肩腰腿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n\n1. 急性扭伤软组织突然受到外力的打击 、 重力压迫和超过软组织承受范围的扭转 、 拉扯而产生的损伤 。 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能会引起不同部位的疼痛 , 其主要表现为\n\n(1) 起病急 , 疼痛剧烈 。\n\n(2) 活动过多甚至在弯腰捡东西或打喷嚏的时候发病 ,\n造成功能受限 , 疼痛难忍 。\n\n(3) 在阴雨天的时候或受风着凉后 , 疼痛感加重 。\n\n2. 慢性劳损因为职业的特性和生活习惯等原因 , 如长期伏案工作 、\n欠坐 、 长时间弯腰及睡眠姿势不当等 , 都会使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被牵拉状态 , 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由于长期缺乏通畅而形成组织缺氧状态"
},
"doc-4e57fc35b73f2671006def8900148e31": {
"content": "。\n\n5. 内脏疾病此类病痛的发生 , 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某一脏器发生疾病 , 通过神经反射 , 引发颈 、 肩 、 腰 、 腿等相应的部位发生疼痛 , 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颈肩腰腿部病变所致 。 由于此类病症很容易混淆诊断 , 所以需要认真鉴别 。 一般此类患者在颈肩腰腿部有一定的压痛点 , 无脊柱活动障碍 。 常伴发其他内脏疾病 , 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会引起上肢痛 , 前列腺炎或妇科炎症会引起下腰骸部痛 , 阑尾炎会引起腰腿痛等 。\n\n\n\n\n\n( 二 ) 学会辩别痒痛原因下表为疼痛信号 、 症状 、 病症及病因 ( 表 1-1)。\n表 1-1 疼痛的原因\n疼痛信号 | 疼痛症状 | 可能的病症 | 致病原因\n{\n \"pain_causes\": [\n {\n \"pain_signal\": \"头痛\",\n \"symptoms\": \"头部像被挤压般疼痛,同时感觉太阳穴及周围的血管有力跳动\",\n \"possible_conditions\": \"血管"
},
"doc-ac64f7e6735da225b00520cc209f10f5": {
"content": "。\n\n(3) 从睡眠姿势上讲 , 枕头过高 、 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 ,\n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 , 喜欢睡高枕者及有反复 “ 落枕 “ 者易患颈椎病 。\n\n(4) 有头部外伤史 、 挥鞭伤 、 慢性咽喉炎病史及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也易患颈肩病 。\n\n2. 易患腰腹痛的人群\n\n(1) 中老年人易患腰腿痛 。 引起中老年人腰痛的常见原因 , 主要是退行性改变 , 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 、 腰椎管狡窄症 、 骨质疏松症等 , 其次可能是腰骸部的各种肿瘤所致 。\n\n(2) 体力劳动者如农民 、 建筑工人 、 矿工等易患腰腿痛 。\n腰肢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 , 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 , 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用不正确的劳动姿势 , 就容易造成腰肢部的病痛 , 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n\n(3) 从事次坐或者长时间站立职业的人 , 如办公室工作人员 、 电脑工作人员 、 司"
},
"doc-b1b4e9e8a7524b7643855d8aad33cd8e": {
"content": "组织长时间处于被牵拉状态 , 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由于长期缺乏通畅而形成组织缺氧状态 , 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 组织变性 、 血细胞渗出 、 纤维间质增多 , 从而引起领肩腰腹痛等症状 。\n\n3. 退行性病变退行性病变是由于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 , 人体的一些器官 、 组织逐渐发生老化 , 最为常见的就是脊椎的退行性变化 , 其次是长期活动较多 、 负重较大的部位 , 如胀骨结节间沟的骨质增生 、 膝骨关节炎 、 髋骨关节炎等 。 一般年龄越大 , 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n\n4. 风堡湿邪侵袍风蹇湿邪会降低机体对于痉痛的耐受力 , 使得肌肉痉\nBE 、 小血管收缩 、 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 淋巴回流减缓 , 从而引发无菌性炎症 , 产生领肩腰腿痫 。 尧其是对于软组织病变严重的患者 , 更加需要注意 。\n\n5. 内脏疾病此类病痛的发生 , 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某一脏器发生疾<E7949F>"
},
"doc-7156b5e271c642c94eb5e947c6322ebf": {
"content": "病\n\n(3) 从事次坐或者长时间站立职业的人 , 如办公室工作人员 、 电脑工作人员 、 司机 . 教师 、 交通警察等易患腰腿痛医学观察发现 , 站立和端坐 1 小时后 , 人的身高也有变化 , 主要发生于腰部 , 即腰椎整体发生下沉 、 短缩 , 从而导致腰部疼痛 。\n\n( 五 ) 按摩前的准备\n\n1. 环境准备适宜的按摩环境不仅使人感到愉悦 , 而且对按摩效果有着更佳的促进作用 。 在按摩前 ,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把按摩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 避免操作过程的中断 。\n\n(1) 应注意选择干净整洁 、 没有儿童嬉闸 、 没有电话干扰 , 能够使人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的地方 。\n\n(2) 房间布置要尽量温馨 , 可以播放一些柔和 、 使人能够放松的音乐 , 避免刺激听者神经 、 唤起被按摩者痛芥和不愉快回忆的音乐 。\n\n(3) 灯光不宜过强 , 那样不利于被按摩者稳定情绪 、 享受按摩过程 。 最好选择柔和的 、 <20>"
},
"doc-c91dbdf22627050ad2eefca2a81b86f9": {
"content": "\"pain_signal\": \"胸痛\",\n \"symptoms\": \"胸痛常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经常来去无踪,在跑步、爬楼梯时突然袭来,转瞬即逝\",\n \"possible_conditions\": \"心绞痛\",\n \"causes\": \"由于冠状动脉被阻塞,心脏供血不足而发生心绞痛,通常是冠心病的前兆。但切不可麻痹大意,这是心脏病的征兆\"\n },\n {\n \"pain_signal\": \"背痛\",\n \"symptoms\": \"背部肌肉挛缩疼痛,脊柱僵直\",\n \"possible_conditions\": \"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疾病\",\n \"causes\": \"长期坐着工作及姿势不适当,脊柱过度劳损,椎间盘受到伤害\"\n }\n ]\n}\n\n\n( 三 ) 按摩对颈肩肽腹痛的意义\n\n1. 纠正运动器官解剖位置异常对于常见的骨折 、 脱位及关节交锁等运动损伤所造成的骨 、 关节解剖位置结构的改变 , 通过正骨按摩的手法可使其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和固有的功能状态 。 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 “ 正骨复位 , 矫正畸形 “。 如桡骨小头半脱位 、 肩关节脱位 、 <20>"
},
"doc-cfcbb5fa9e49cb89af3dda69762dc2ed": {
"content": "头部像被挤压般疼痛,同时感觉太阳穴及周围的血管有力跳动\",\n \"possible_conditions\": \"血管紧张性头痛\",\n \"causes\": \"由于压力过大或过度疲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管痉挛所致\"\n },\n {\n \"pain_signal\": \"颈痛\",\n \"symptoms\": \"颈部酸困、僵硬、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时伴有头晕、头痛、手臂发麻\",\n \"possible_conditions\": \"颈椎病、落枕、颈肩肌筋膜炎\",\n \"causes\": \"颈部受凉、慢性劳损、不良坐姿及睡姿、外伤等。情绪困扰及心理社会压力也是持续颈痛诱因\"\n },\n {\n \"pain_signal\": \"肩痛\",\n \"symptoms\": \"肩关节及肩胛周围筋骨肌肉作痛\",\n \"possible_conditions\": \"肩周炎或其他疾病引发\",\n \"causes\": \"体虚汗出或夜卧不慎而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或因内扭外伤,寒凝而导致肩部瘀血而经络不通\"\n },\n {\n \"pain_signal\": \"胸痛\",\n \"symptoms\": \"胸痛常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经"
},
"doc-ebdb369e562c27e88c95772ee5703a11": {
"content": "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n\n5. 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液成分按摩能使肌肉产生被动性收缩与舒张 , 并可放松肌肉紧张度 , 保证血管舒张 , 增加局部血流量 。 按摩还能使血液成分发生明显变化 。 如红细胞 、 血小板及白细胞总数增加 ;\n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 血清中补体效价及白细胞对细菌吞噬能力明显增高 , 提高机体的免病能力 , 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 同时还能消除局部炎症 。\n\n( 四 ) 易患颈肩肢腹痛的人群\n\n1. 易患颈肩痛的人群\n\n(1) 从年龄上讲 , 中老年人患颈椎病者较多 。\n\n(2) 从职业上讲 ,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 。 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 、 打字员 、 计算机工作人员 、 手术室护士 、 长期使用显微镜者 、 交通警察等 。\n\n(3) 从睡眠姿势上讲 , 枕头过高 、 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 ,\n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
},
"doc-db4e3977c600014b39e3ff7aba593af4": {
"content": "状态按摩对肌肉的作用包括改善肌肉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 ,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 , 改善血管 、 淋巴管 、 神经的外周环境 , 解除血管痉桀 , 促进血液循环 , 增加肌肉含糖量 , 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状况 , 增强肌肉的作用功能 , 消除肌肉僵硬 、\n酸痛及萎缩 , 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 陈旧性关节脱位等所引起的肌肉萎缩 。\n\n4. 松触组织粘连 , 疏通狭窄粘连和腱鞘狭窄是造成长期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 通过适宜的按摩手法 , 可以使粘连挛缩的软组织松解 , 韧带的弹性增强 , 局部组织肿胀消散等 , 这正与中医所说 “ 理筋复位 、 松解粘这 、 疏通狭窄 、 滑利关节 “ 的理论相通 , 使其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 如关节痛 , 伸腕肌 、 届腕肌粘连 , 鞘内渗液等炎性改变等 , 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n\n5. 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液成分按摩能"
},
"doc-d101fa1db1680d09a569afe0a17212ae": {
"content": "<22>时间各不相同 。\n\n(1) 一般情况下 , 局部按摩大约需要 15 分钟 , 如软组织损伤 、 落枕等 。 每个穴位按摩 2-3 分钟或 3-5 分钟 。\n\n(2) 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者 , 按摩 1 分钟即可 , 即使加上其他穴位或反射区 , 总共按摩时间也不能超过 10 分钟 ; 对于患有严重糖尿病肾脏疾病者 , 总的按摩时间也不要超过 10\n分钟 ; 对肝脏疾病患者 , 必须确定在其肾脏功能良好的情况下 , 才可按摩 5 分钟或稍长的时间 。\n\n(3) 对脊椎的每个反射区按摩 2-3 分钟就足够了 。\n\n(4) 对于背部强刺激的按摩更要缩短时间 , 每一区最长不超过 5 分钟 ( 急救时除外 ) , 以避免脊柱承受过大的压力 ,\n或对患者造成自抑的反作用 , 使神经麻木而没有明显的感受 。\n\n(5) 除急性疾病外 , 保健或慢性病一般 10-15 次为 1 个疗程 。 治疗 3-5 个疗程后可以休息几天 , 再视病情而定 。\n\n(6) 如果是一般保健 , 可相应缩短按摩时间 , <20>"
},
"doc-90ccf7c0f35a5583d2cd4841724e88ea": {
"content": "量 。\n患者也要尽量使自己放松下来 。 可以选用舒适的床或椅子 , 采用舒适的坐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使自己充分放松 。\n2. 按摩力道\n\n(1) 力道的轻重 。 力道由轻到重 , 以点带面使力量充分渗透体内 。\n\n(2) 力道的方名 。 一般指向病变所在 , 开始垂直用力 ,\n克服皮肤的阻碍 , 使功力进人深部后再转向病所 。\n\n(3) 力道的作用部位 。 一般为病变引起的局部异常处 、\n重要的穴道 。\n\n(4) 力道的大小 。 按摩用力要恰当 , 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 , 过大易产生疲劳 , 且易损伤皮肤 。 男性肌肉结实 , 按摩时要稍微加大力量 , 或者延长按摩时间 ; 女性肌肤娇嫩 , 按摩时用力要控制 , 以能忍受为度 。\n\n( 七 ) 报摩时间 、 八位和部位的选择\n\n1. 按摩所需时间很多人认为 , 按摩的时间越长越好 , 其实不然 , 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要求 , 按摩时间各不相同 。\n\n(1) 一般情况下 , 局部按摩大约需要 15 分钟 , 如软组织损伤 、 落<>"
},
"doc-7310bda446e5b96ab9ec801989de1561": {
"content": "腹部 。 ) 分推腹阴阳 。 摩腹 。 ) 揉腹 。 点按中脘 、 下脘 、 天枢 、 气海 、 关元 。 ) 腹部推荡 , 点按天突 . 腾中 、 足三里 、 三阴交 、 公孙 、 太冲 。 ) 腹部震颤 、 腹部提抖 。 ) 按腹主动脉 、 股动脉 。\n\n3. 坐位\n\n(1) 颈项背部 : O 项背部掌揉法或接法 。 ) 拿背部斜方肌及肩井 。 ) 拇指描背部夹脊 、 膀胱经第一 、 二侧线 ( 纵行线 ) 及自大椎棘突从内到外 , 沿冈上肌至肩峰部 ( 横行\nZi). O 弹拨 、 点按背俞穴及大椎 、 肩外俞 、 天宗 。 ) 背部及项部拿法 。 拇指揉项部五条经脉 , 自上而下揉颈椎正中及其两侧 。 弹拨 , 点按风池 、 天柱 、 肩井 。 ) 颈部拔伸法 、 摇法 、 斜扳法 。 ) 拿揉项部及背部肩井 。 四小鱼际击肩井 , 掌拍背部 、 背部从上向下掌推法 。\n\n(2) 肩部及上肢 : O 肩关节周围 ( 肩前 、 <20>"
},
"doc-9a82cf8586a545dbf6a94526855c8739": {
"content": "<22>进行按摩 。\n\n(1) 过于紧张 、 饥饿或过饱 ; 高热及各种传染病患病期 。\n\n(2) 患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病 。\n\n(3) 外科急腹症 ; 患恶性肿瘤 、 结核 。\n\n(4) 严重醉酒 、 精神病患者 。\n\n(5) 出血性疾病 、 女性月经期 。\n\n(6) 内伤或关节脱位没有得到复位者 。\n\n(7) 皮肤感染 、 破溃 、 留瘢痕者 。\n\n(8) 女性怀孕期间 , 有些穴位不宜按摩 , 如腰部和腹部穴位 , 还有肩井 、 合谷 、 三阴交 、 昆仑 、 至阴等一些活血通经的穴位 。\n\n2. 不适宜按摩的痛\n按摩虽然对各种痛症有益 , 但也有一些情况不能采用此法 , 否则会适得其反 , 对患者的身体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n\n(1) 肿瘦所致的疼痛不宜按摩 , 否则会加速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n(2) 结核病 , 如四肢关节结核 、 脊椎结核所致的病痛不宜进行按摩 , 这是因为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扩散"
},
"doc-9120f82dc12ef11fbeb0de684c574b19": {
"content": "<22>背部 、 背部从上向下掌推法 。\n\n(2) 肩部及上肢 : O 肩关节周围 ( 肩前 、 肩外侧及肩后 )。 ) 肩部拿法 。 ) 拇指揉肩前关节间隙 、 哲突至结节间沟一线 , 肩后冈上肌 、 冈下肌 、 肩胛骨外侧缘 。 点按肩\nAT Jal Fa UA JAE JA. © 肩关节扳法 、 摇法 。\n 拿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及前臂肌肉 。 ) 拇指揉手三阴三阳经 。 ) 弹拨极泉 、 臂膊 、 小海 ( 食指拨动 ) , 点按曲池 、 手三里 、 合谷 、 外关 、 内关 、 劳宫 。 ) 肘关节 、 腕关节摇法 , 配合弹拨痛点 。d0 掌推 、 招上肢内 、 外侧面 。 团肩关节及上肢搓法 、 抖法 。 抹手背 , 掏法理手指 。\n\n( 九 ) 报摩禁忌证\n\n1. 不适宜按摩的病症及人群按摩疗法虽然适用范围很广 , 但不是任何情况 、 任何人都适用的 , 下列几种情况 , 不宜进行按摩 。\n\n(1) 过于紧张 、 饥饿或过饱 ; 高热及各种传染病患病"
},
"doc-5993cf7dce0e77ad78e7c28da7092348": {
"content": "仰卧位按摩头 、 肩前和下肢前侧 , 最后取坐位按摩颈 、 肩 、 上肢 。 单一部位的手法操作程序 , 遵守 “ 放松一治疗一放松 “ 及 “ 面一线一点一面 “ 的原则 。\n\n1. 俯卧位\n\n(1) 腰背部 : 背部摩法或双掌分推法 。 ) 脊柱及膀胱经掌按法 。 ) 腰背脊柱及两侧掌按揉法 。 腰背两侧骸棘肌按法 。 ) 沿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第一 、 二侧线拇指按揉法 。 ) 掌指拨法或肘拨骸棘肌 。 ) 拇指及肘点揉 、 拨背俞穴 , 压痛点 。 腰部斜扳法 。 ) 腰部后伸扳法 。 凶腰部抵法 、 接法 。 团掌推法推背部督脉及两侧 。 肯腰骸部脊柱两侧小鱼际擦法 。 背腰骶部掌拍法 。\n\n(2) 髋部及下肢后侧 : O 臂部掌揉法或接法 。 ) 拇指点 \\ 摒骸骨外侧缘 、 臀中肌 。 ) 拇指或肘点拨臂部压痛点及环跳穴 。 O 掌按法 、 拿法 、 揉法 、 掉法放松下肢后<E882A2>"
},
"doc-f63d4e5ae75261dcbffd54de58a87367": {
"content": "<22><>程后可以休息几天 , 再视病情而定 。\n\n(6) 如果是一般保健 , 可相应缩短按摩时间 , 按摩疗程也可根据保健的功效相应延长或缩短 。\n\n另外 , 按摩最宜在沐浴后 、 睡觉前进行 。 而且应该在两次进食之间 , 最好不在进食后 1 小时内进行 。\n\n2. 穴位和部位的选择\n\n(1) 外伤的治疗一般是以痛为脑 , 局部取穴为主 。 它是以脑穴近治作用为基本依据的 。 这是因为肌肉 、 韧带和关节病变 , 其症状表现的部位大多数是在病变部位的区域内\n\n(2) 如果是急性损伤 , 局部疼痛肿胀剧烈 , 则应选取邻近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 , 待病情稍有减轻后再在痛点操作 。 |\n\n(3) 对于个别较为穷出的症状 , 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取穴 , 如发热可取大椎穴等 。\n\n( 八 ) 扯摩的先后顺序通常按摩是讲究先后顺序的 , 一般都先取俯卧位按摩腰背及下肢后侧 , 后取仰卧位按摩头 、 肩前和下肢前侧 , 最后取坐位按摩颈 、 肩 、 上肢 。 单一部位"
},
"doc-7be8c5782020a749fa7167a1251bb033": {
"content": "光不宜过强 , 那样不利于被按摩者稳定情绪 、 享受按摩过程 。 最好选择柔和的 、 瓦数低的光源 , 如白炽灯或烛光等 。\n\n2. 温度准备\n\n从按摩生理学和中医理论来讲 , 温热主疏 、 散 、 通 , 蹄冷主滞 , 凝 、 阻 。 同样 , 经络也要求在温热的条件下运行 , 人体器官功能才能发挥其 “ 行血气 , 营阴阳 “ 的作用 。\n\n(1) 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 26°C ~ 28°C, 冬天可以加暖气 , 夏日不可以用空调 、 电扇直吹 。\n(2) 若要在睡前或起床后按摩 , 最好先搓热按摩部位或局部热敷后再施行按摩 , 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n(3) 术者在施术过程中 , 如用凉手按摩 , 被按压的部位就会变得紧张 , 使得按摩效果无法充分地传递 。 因此 , 应保持术者手的干燥 、 温热 , 按摩前可先将双手搓热 , 衡量手掌变暖的标准是将手放在脸部时能够感到温暖 。\n\n3. 精油准备:被按摩者在按摩前若出现酸痛等轻微的病症时 , 涂抹精<E68AB9>"
},
"doc-4725bb6bbdc848859e2c7f4c21678ed3": {
"content": "肘点拨臂部压痛点及环跳穴 。 O 掌按法 、 拿法 、 揉法 、 掉法放松下肢后侧及胭窝 。 ) 拇指按揉胭窝肌腱 。 拇指点描承扶 . 殷门 、 风市 、\n委中 、 太溪 。 ) 从背腰至足 , 掌推下肢后侧 、 外侧的膀胱经 、\n\n胆经 。 ) 拳史腺部 , 小鱼际击下肢后侧 。\n\n2. 仰卧位\n\n(1) 头面部 : O 前额直推法 ( 开天门 ), 分推法 ( 推坎宫 ), 揉运太阳 , 点头侧头维 、 率谷 、 角孙 。 ) 纵向点按印堂至百会 ( 头顶五经 )。 ) 拿揉胸锁乳突肌 , 推胆经 、 推桥弓 ,\n先左后右 。 CFR BMRB. © 揉项后五经 , 点风池 。 ) 推坎宫 , 指抹鼻旁 、 口周 , 摩面 , 点面部穴位 。 ) 扫散头部两侧 。 ) 指尖击头顶及梳法 。\n(2) 胸腹部 : D 从胸部中线向两侧分推胸阴阳 , 摩胸 、\n摩胁肋 。 ) 从上向下直推胸腹部 。 ) 分推腹阴阳 。 摩腹 。 ) 揉腹 。 点按中脘 、 下脘 、 天枢"
},
"doc-b5de506cfb6831c554608e9eda022bf0": {
"content": "<22><>油准备被按摩者在按摩前若出现酸痛等轻微的病症时 , 涂抹精油再进行按摩 ,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 例如 , 肩膀酸痛时 ,\n将薰衣草或迷迭香精油涂抹在肩膀部位 , 然后按压肩井穴 ,\n可以很快缓解疼痛 ; 身体酸痛时 , 可以使用薰衣草 、 薄荷 、 迷迭香精油 ; 疲劳时可以使用罗勒 、 柠檬 、 迷迭香精油 ; 想要缓解压力时使用甘菊 、 薰衣草 、 马郁兰精油等 , 都会非常有效 。\n另外 , 情绪不安时适合使用甘菊或薄荷精油 。 如果失眯的话 , 建议在按压的部位涂抹 1 - 2 滴薰衣草或马郁兰精油后再进行按摩 。\n\n( 六 ) 报摩姿势及力道\n\n1. 按摩姿势\n\n在进行按摩时 , 术者要双脚掌平实着地 , 使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中间的轴线上 , 这样在按摩时就能够灵活运用全身的力量 。\n患者也要尽量使自己放松下来 。 可以选用舒适的床或椅子 , 采用舒适的<E98082>"
},
"doc-03fc67d0fd2fc6fa760b900f5094f96a": {
"content": "多穴位 , 手掌和脚掌相对厚实 ,\n需要较强的刺激 。 用两手夹住网球或者高尔夫球 , 让球在掌心来回滚动 , 可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 也可用手掌或脚掌滚动球 , 以缓解肌肉紧张\n5. 按摩棒:用手抓住按摩棒有弧度的部位 , 用小圆球状的部位按压指定的穴位或是疼痛的部位 , 可刺激穴位 , 缓解疼痛及疮劳 , 还有松弛肌肉的作用\n6. 橡胶击打器:用橡胶击打器的球形部分击打身体 , 包括颈部 、 肩部 、肤部等 , 用力不要太重 , 避免伤害身体 , 此法可缓解或消除肌肉酸痛和身体疲劳\n7. 木质按摩器:可以将木质按摩器放在脚底按摩足部 , 其高低不平的轮二可以刺激足部穴位 , 或是放在手掌上滚动 , 刺激手部穴位 , 以缓解疲劳 \n8. 木质滚轮:用有滚轮的部分滚身体 , 包括腰 、 腹 、 腿 、 背等部位 , 凹凸有致的轮子可刺激某些穴位 , 缓解疲劳 , 消除局部肌"
},
"doc-d024bbdae0b793333ae67abc5d21eda1": {
"content": "重向下按压 。\n\n 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 , 再重复按压 , 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感 , 一般每秒按压一下 , 每个部位按压\n30-50 次 。\n\n田对年老体骏或年龄较小的患者 , 施力大小要适宜 。\n\n(3) 肘按法 : 肘按法是指屈肘 , 用肘尖代替手指和掌 , 着力于体表部位进行按压的一种方法 ( 图 2-5)。\n\n动作肘关节弯曲 , 利用肘端针对定点穴位施力按压 。\n\n功效具有疏松肌筋 、 温中散寒 、 调和气血 、 理筋正复的功效 。 常用于治疗腰背疼痛 . 肌肉酸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应垂直方向按压 , 不要滑动 , 一般每个部位按压 30~50 次 。\n注意用力由轻到重 , 应持续有力 , 持续数秒钟 ,逐渐放松 。\n\n2. 揉法\n\n(1) 指揉法 : 指揉法是指以指腹吸定在施术部位 , 做轻柔 、 和缓的旋转揉动 , 带动皮下组织的按摩手法 ( 图 2-6)。\n动作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穴位处 , 也可用两指一一食指和中指 , 或是用三指"
},
"doc-b4b1cc75f1693d91a98bf275b6fe8a5e": {
"content": "结核 、 脊椎结核所致的病痛不宜进行按摩 , 这是因为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扩散 , 导致骨骼会像白蚁啃房子一样 , 一点一点唷空 , 按摩的时候稍一用力 ,骨头就会被折断 。\n(3) 开放性皮肤损伤所致的疼痛 , 即皮肤上有伤口 , 不管是烫伤 、 化脓 、 溃疸 , 局部破损的部位都不能接受按摩 。\n(4) 严重胃溃疡 、 消化道出血所致的腰背痛不宜进行按摩 , 否则可加剧创日出血 。\n(5) 严重肾病所致的腰部放射性疣痛 , 不宜进行按摩 。\n(6) 某些慢性炎症 , 如骨髓炎不宜进行拳摩 。\n(7) 急性炎症 、 脓肿所致的疼痛不宜进行按摩 。\n\n( 十 ) 按摩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操作之前 , 手要保持清洁 、 温暖 , 并要经常修剪指甲 , 以免划破皮肤 。\n\n(2) 按摩时患者的体位要适宜 , 术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 , 随时调整姿势 。 仰卧位时在领下或俯<E68896>"
},
"doc-33c5f80f96ffeaa3ed94038ec7960f39": {
"content": "<22> 、 背等部位 , 凹凸有致的轮子可刺激某些穴位 , 缓解疲劳 , 消除局部肌肉肿胀 \n9. 木质滑轮:木质滑轮的滑轮部分可以用来按摩身体 , 包括腹 、 腰 、\n腿等部位 , 有消除肿胀 , 松弛僵硬肌肉的作用 。 同时滑轮两头的小木疙瘩可以用来敲打身体 , 以缓解酸痛 \n10. 足底按摩踏板足底按摩踏板是专门为足底按摩设计的踏板 , 脚在上面用力摩擦时 , 可使足部穴位得到刺激 , 缓解身体疲劳\n11. 吹风机电吹风机吹出的热风对肌肉紧张 、 手脚冰凉等不适部位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 但使用时要距离皮肤 15 厘米左右 , 最好沿着经脉吹 , 然后再进行按摩 。 热风的刺激能够增强血液循环 , 就好像在做热身运动一样 , 进而提升按摩的效果 ( 图 1-11)。\n\n二、颈肩腰腿痛按摩手法\n\n 常用的颈部按摩手法\n\n1. 按法\n\n(1) 指按法 : 指按法是指用拇指指面或以"
},
"doc-eb8ce122805e58d47e1d858e35df1532": {
"content": "位要适宜 , 术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 , 随时调整姿势 。 仰卧位时在领下或俯卧位时在胸前 、 小膈前垫放软枕 , 可减少固定体位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不适\n\n(3) 按摩时要注意保暖保温 。 温度控制在 25 以上 , 可以很好地激活经络 、 穴位 , 按摩的效果会更好 。\n\n(4) 按摩时要排空大小便 , 穿舒适的衣服 , 修剪指甲 , 不戴戒指 、 手表 、 手链等硬的饰物 。\n\n(5) 术者在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对刺激比较强的穴位 , 按压的时候要防止患者昏厥\n\n(6) 按摩到敏感部位的穴位时不要拘谨 、 嬉笑或者出现性冲动 , 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 享受按摩的感觉 , 让这种感觉疑散到全身 。\n\n(7) 一旦发现被按摩者有心慌 、 出冷汗的现象 , 应让其立即平卧 , 或让其喝些糖水 , 一般短时间内均能恢复正常 。\n\n(8) 按摩手法要稳准 、 轻柔 、 和缓 , 避免粗暴用力产生的不艮后果 。\n\n(9 ) <20>"
},
"doc-da696b06c23bfa259a216dde5d1d0327": {
"content": "<22><>胀等感觉 ,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n 按压结束时 , 不宜突然放松 , 应逐渐递减按压力量 。\n\n(2) 掌按法 : 掌按法是指全掌或掌根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后用力向下按压 , 可单掌或双掌重叟按压 ( 图 2-3 、 图 2-\n4 ) 。\n术者手指自然放松 , 腕部背屈 , 以手掌根部或掌心部位用力 , 垂直按压穴位并逐渐加力 , 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 , 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n ) 为增加按压力量 , 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 , 身体略前倾 , 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n\n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腰背疣痛 、 脊柱侧弯 , 脘腹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着力部位应紧贴皮肤表面 , 按压时不可移动 ,\n\n用力由轻至重 , 切勿暴力 、 猛力按压 。\n\n 为增加按压力量 , 在按摩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 , 身体略前倾 , 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n\n 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 , 再重复按压 , 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感 ,"
},
"doc-8926d7e20598382ed8fa0a17a6922d3f": {
"content": "按摩手法要稳准 、 轻柔 、 和缓 , 避免粗暴用力产生的不艮后果 。\n\n(9 ) 按摩的间断时间不宜过长 , 以免影响效果 。\n\n( 十一 ) 常用按摩工具\n\n1. 牙签:指尖耳朵这些窄小部位上的穴位 , 用手指很难准确地按压 , 而借助棉棒 、 牙签等来帮助按压就容易多了 。 最好把牙签的尖头磨圆再使用 。 在对大腿 、 臀部这些肌肉多的部位施加强刺激时 , 可以将牙签绑成一林 , 以增加穴位的刺激作用\n2. 纽扣:有些穴位的按压单纯用指按可能力度不够 , 或者范围不大 , 使用的按摩器材又过大 , 这时可以选择纽扣或者硬币辅助拳压 , 能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n3. 圆珠笔:在手 、 胳膊 、 腿 、 脚等面积较小的部位需要施加较强的刺激时 , 可以使用圆珠笔按压相应的穴位 。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 不要刺伤皮肤 \n4. 网球:手和脚汇集了人体的很多穴位 , 手掌和脚掌相对厚实 ,\n需要较强的刺激 。 用两手夹住网球或者高尔夫球"
},
"doc-2571ddab8581bfbb81dca2ccd7d6f7f6": {
"content": "屈肘成\n120-140 , 肘部外翘 , 腕关节放松 , 呈微屈或水平状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前臂做主动运动 , 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 , 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轻柔灵活的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蹄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头痛 、 头晕失眠 、 牙痛 、 咳嗽 、 胸闷 、\n腹胀腹泻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出动作要灵活 , 力量要轻标 。 施术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 , 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撞压 。\n 动作要有节律性 , 其频率为每分钟 120 一\n160 次 。\n\n(RPE: 掌揉法是以掌根吸定于施术部位 , 腕部放松 , 以肘为支点 , 前臂旋转摆动以带动腕部做轻柔和缓的旋揉动作\n\n动作手指合并 , 掌心或是掌根部位着力施压在穴位上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小臂带动腕部 , 针对痛点或穴位使用力部位小幅度 、 轻缓地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做循环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
},
"doc-89bc9e2fc1a754bede783c7bccf54549": {
"content": ")。\n动作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穴位处 , 也可用两指一一食指和中指 , 或是用三指一一食指 、 中指和无名指同时用力施压于穴位处 , 腕部放松 , 以肖部为支点 , 前臂做主动摆动 , 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解痉止痛 、 松解粘连等功效 。 常用于肌肉痉挛 、 肿痛 . 肌筋膜粘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团以手指进行旋转揉动 , 着力要均匀 , 逊贯 , 由轻到重 , 逐渐扩大范围 。\n ) 旋而不滞 , 转而不乱 , 揉而浮悬 , 动作深沉 , 作用面积小而集中 。\n ) 旋揉要有节奏感 , 一般每分钟揉 80-100 次 。\n\n(2) 大鱼际描法 : 大鱼际描法是指用大鱼际着力做轻柔和缓的转动 , 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n“ 大鱼际揉法一动作以手掌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 , 沉肩 , 屈肘成\n120-140 , 肘部外翘 , 腕关节放松 , 呈微屈或水平状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
"doc-b4bb6d0b37a69474c9fdb599685c5073": {
"content": "法\n\n 常用的颈部按摩手法\n\n1. 按法\n\n(1) 指按法 : 指按法是指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 , 或双拇指重取 , 以一指指腹按压体表的一种按摩手法 .\n该方法在穴位或局部做垂直向下的按压 , 片刻即可 。 指按法常与描法结合使用 , 组成按揉法 。 全身各部位均可应用 ,\n尧以穴位处最为常用 \n双拇指重叠指按法动作必双拇指重叠时 , 一指指腹按压在施术部位 , 一般每穴按压 30 - 50 次 。\n 操作时用力均匀 , 使按压的穴位或疙痛部位 ,\n产生酸胀感 。\n功效具有解症 、 舒经活络 、 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 常用于按压周身穴位和痛处 , 用于疼痛 、 小便量少或瘫闭等症的治疗 。\n注意 4 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 一般每穴按压 30 - 50 次 。\n 操作时应注意用力由轻到重 , 不要滑动 , 应持续力度 , 使穴位和其他疼痛部位产生温暖 、 舒适 、 酸胀等感觉 ,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n 按压结束时 , 不宜突然放松 , 应逐渐"
},
"doc-381a8f267adc4d6eb9d28e76fd18bf6f": {
"content": "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2) 掌平推法 : 掌平推法是以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经络循行路线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动 ( 图 2-16)。\n\n动作 ) 手腕 、 手指自然伸直 , 或用掌根着力 。\n 利用掌根或手指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 , 缓慢推动 , 也可利用双手交叉重叟的方式推进 。\n 手掌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 但不可硬用压力 。\n功效具有行气活血 、 散瘀止痛 、 解除肌肉 、 经脉痉挛疣痛等作用 。 临床常用于腰膈痛 . 肩背酸痛 . 伤筋 、 肩周炎 、 颈椎病 . 胸腹胀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力量不宜过大 。 若需要增大压力时 , 可用另一只手重叠缓慢推进 。 一般可连续操作 5-10 遍 。\n 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穴位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n\n(3) 拳平推法 : 拳平推法是以一手握拳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屈曲 , 以指尖关节部着力 , 沿肌肉纤维"
},
"doc-3f5327a7d1b6727061616b72f474f24c": {
"content": "<22>食指中节的外侧缘 , 用拇指指尖关节突起部的桡侧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向下用力按压\n动作以手握拳 , 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 , 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着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痿 、 外感风蹇 、 肌筋膜痉桀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点按要有节奏 , 不要忽快忽慢 , 每秒钟点按1次点法力度要由轻渐重 。\n\n(4) 肘尖点法 : 肘尖点法是指术者屈肘 , 用突出的尺骨鹰嘴突起部分压在某一部位上 , 借助体重点压的按摩手法 。\n肘尖点法为强力点法 , 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和肥胖者\n\n动作 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操作 50-100 次即可 。\n 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的 , 具有着力点小 、 刺激性强 、 操作省力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用暴力施术 。\n功"
},
"doc-8d613eac05ebd1d67f918797696ec224": {
"content": "消除肌肉酸胀 , 可主治肢体麻木 、 肌肉萎缩无力 、 腰膈酸痛 、 肩背酸痛 、 局部劳损等病症 , 还常用于小儿捏脊 , 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n注意 不要用指端扣抓 , 以免捏破皮肤 。\n ) 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中 , 用力要均匀 , 移动有规律 。\n\n5. 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的手法 ( 图 2-14)。\n动作 术者双手于施术部位对按而向上提 。\n 手法由表及里 , 持续着力 , 四指同时施力 , 缺一不可 。\n\n功效具有聪耳明目 、 调和阴阳 、 补益气血 、 健脑安神的功效 。 常用于头晕目胜 、 关节僵硬 、 肾虚血亏 、 阴阳失调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宜和缓而有节律 , 两手用力要协调 , 均分一驯 。\n\n 动作不可过猛 , 力度不宜过重 , 忌用暴力 。\n团动作轻巧 , 取穴准确 , 一般操作 50 - 100 次 。\n\n( 二 ) 常用的肩部报摩手法\n\n1. 推法\n\n(1) 拇指平推法 : 拇指平推法是指以一手或两手拇"
},
"doc-b53b22b8b081ebc34ad59be3a5e7e51b": {
"content": "。\n动作 用拇指桡侧缘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功效具有消瘀散结 、 疏通经络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n 肌肉拉伤 、 局部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指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n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 同时注意指甲不要刮伤皮肤 。\n\n(6) 全掌直推法 : 全掌直推法是指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治疗部位 , 五指微分开 , 腕部挺直 , 以单掌 、 双掌或双掌重叟加力做单方向推动 ( 图 2-20)。\n\n图 2-20 “ 全掌直推法动作 无论是单掌还是双掌叠掌直推 , 都要以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功效具有理筋活血 、 消积导滞的功效 。 常用于脾胃不和 、 肾虚 、 肌肉拉伤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掌要紧"
},
"doc-9db7e88d59b9388d00cf49c6ef97ae2b": {
"content": "<22> 。\n\n注意心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点 50-100 次即可 。\n 向下点压时 , 拇指指腹紧贴食指中节桡侧 , 以免因用力而扭伤撒指间关节 。\n\n(2) 屈食指点法 : 屈食指点法是指屈食指 , 以食指第一指关节突起部位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用力按压的按摩手法 ( 图 2-10)。\n动作出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 , 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 按摩时可用拇指末节内侧缘紧压食指的指中部 , 以增加力度 , 一般操作 50-100 次即可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点血开筋 、 补江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瘀 、 痉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此法具有着力点小 、 刺激强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暴力施术 。\n\n(3) 届拇指点法 : 屈拇指点法是指术者拇指屈曲 , 以搐指端抵住屈曲食指中节的外侧缘 , 用拇指指尖关节突起部的桡侧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E98090>"
},
"doc-8f97fff6ff2b7531fbc1f5e819ae3c3f": {
"content": "、 轻缓地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做循环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寒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 . 胸闷岔气等症的治疗 。\n\n注意要吸定施术范围持续进行揉动 , 手不要离开被按摩者的皮肤 , 进行紧揉 、 慢移的操作 。\n ) 揉法要有节奏 ,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 ,\n一般每分钟按揉 50-60 次 。\n\n3. 点法\n\n(1) 拇指指端点法 : 拇指指端点法是指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 , 用拇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用力下压的按摩手法 ( 图 2-9)。\n动作用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 , 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 、 痉挛 、 风踹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心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点 50-100 次即可 。"
},
"doc-91899ff539966a45a9712d652cb14589": {
"content": "小 、 刺激性强 、 操作省力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用暴力施术 。\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痿 、 痒挛麻瘀 、 阴阳失衡等疙的治疗 。\n注意操作时从体表向下逐渐用力点按 , 不可突然施加暴力 。\n4. 捏法捏法是按摩者以手指对合 , 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反复交替对捏的按摩手法 ( 图 2-13)。\n 动作 操作时 , 术者的肩和手臂要自然放松 , 用腕部的力量带动手指端螺纹面或手掌 , 顺施治部位的外形轮廓做一松一紧的相对捏紧操作 , 一般每分钟捏 60 - 80 次 。\n 手法要求做到刚中有柔 , 柔中有刚 , 灵活自如 ,\n不可果滞 , 并按经络穴位及机体的形态捏挤 。\n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行气活血 、 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n常用于促进萎缩肌肉的恢复及消除肌肉酸胀 , 可主治肢体麻木 、 肌肉萎缩无力 、 腰膈酸痛"
},
"doc-5d3d15a8fa9f0156b10a376821ce3e08": {
"content": "3-5 道 , 对附受较前者可更少 。\n\n(4) 分推法 : 用两只手拇指的螺纹面或桡侧 , 或是中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施压于穴位处 , 分别从该穴位的中点向两侧分推 , 可做一字形 , 或八字形, 又称为 “ 分法 “( 图 2-18)。\n\n动作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 , 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 一般分推 20-30 次 。\n ) 按摩时既可直线移动 , 也可以沿体表做弧形推动 。\n\n功效具有消积导滞 、 疏通经络 、 行气活血的功效 。 常用于胃肠功能紧乱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 , 两手用力要均匀 、 柔和 、 协调 。\n\n 一般分推 20~30 次 。\n 操作时 , 应多配合适量的按摩介质并注意适宜的干湿度 , 注意不要把皮肤推破 。\n\n(5) 拇指直推法 : 拇指直推法是以一手或两手拒指指腹或面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 , 保持一定压力单方向推动 , 此法是按摩起始和结果的手法 ( 图 2-19)。\n动作 用拇指桡侧缘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
},
"doc-f868c6db5505cc5a70761704aaf1690e": {
"content": "二 ) 常用的肩部报摩手法\n\n1. 推法\n\n(1) 拇指平推法 : 拇指平推法是指以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 , 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 , 助拇指用力按经络或顺肌纤维方向单向直线推动 ( 图 2-15)。\n\n动作在手法推进过程中 , 可重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缓和的按揉动作数次 。\n ) 操作时指 、 掌紧贴皮肤 , 用力要均匀持次 , 速度要缓慢渗透 , 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 一般每分钟平推\n80-120 次 。\n ) 对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位可配合按抵或按压等手法 。\n\n功效具有活血化瘀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缓解颈 、 肩 、 腰 、. 腿痛和脘腹胀满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力量不宜过大 , 用力均匀持次 , 速度要缓慢渗透 , 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n ) 按摩前应先在治疗部位涂抹少量润滑类介质 ,\n使皮肤有一定的滑润度 , 利于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2) 掌平推法 : 掌平推法是以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
},
"doc-75e010c0e6d245082dab9cd216a07d83": {
"content": "<22>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屈曲 , 以指尖关节部着力 , 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 ( 图 2-17).\n 平握拳状 , 以食 、 中 、 无名指 、 小指的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或以拇指第二节桡侧面和食 、 中 、 无名 、 小指第二节着力 , 向一定方向推进 。\n ) 推时指关节突起处或指背面着力 , 要紧贴皮肤 , 推动速度宜缓慢 。 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n\n具有舒筋通络 、 行气活血 、 消瘢止痛等功效 。 临床多用于软组织劳损 、 伤筋 , 以及风湿痹痛 、 肌肉迟缓无力等症的治疗 。\n\n 按摩前应先在治疗部位涂抹少量润滑类介质 ,\n使皮肤有一定的滑润度 , 利于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 对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穴位 , 可配合拳尖刺激 。\n\n ) 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 一般连续操作 3-5 道 , 对附受较前者可更少 。\n\n(4) 分推法 : 用两只手拇指的螺纹面或桡侧 , 或"
},
"doc-3238fea4f455e931ab0dcabf80d0eb99": {
"content": "半 。\n\n( 三 ) 常用的肢脑部按摩手法\n\n1. 摩法\n\n(1) 指摩法 : 指摩法是指用食指 、 中指 、 环指 ( 无名指 ) 、\n小指指腹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掌 、 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图 2-28)。\n动作手指并拢 , 腕微弯曲 。 掌指关节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 , 以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未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 。\n 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螺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n 指摩法宜稍轻快 , 每分钟摩动约 120 次 。\n\n功效具有解疸止痛 、 温经散蹄的功效 。 常用于病痛 、\n痊桀等症的治疗 。\n注意 D 操作时动作要缓和而协调 , 迅速而持久 。\n\n ) 摩动时要压力均匀 、 一致 , 动作轻柔 。\n ) 指摩宜快 , 约每分钟 120 次 。\n\n(2) 掌摩法 : 掌摩法是指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
"doc-734c1c47af09f4247b6215ebe6ec0352": {
"content": "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8) 鱼际直推法 : 鱼际直推法是指术者五指并拢 , 手腕伸直 , 以大鱼际或小鱼际为中心 , 肘部灵活屈伸 , 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的按摩手法 。 如需增加力度 , 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 图 2-22)。\n动作 直推时注意五指并拢 , 且手腕要灵活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的方问直推 。\n功效具有理筋活血 、 调经镇痛的功效 。 常用于局部疼痛 、 肌筋膜痉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潜 , 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9) 肘直推法 : 肘直推法是指术者屈肘 , 以鹰嘴突出部着力 , 向一定方向推进的按摩方法 ( 图 2-23)。\n动作 术者屈曲肘关节 , 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 , 沿"
},
"doc-3fb543083cf243f24ad047813103129e": {
"content": "<22>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 图 2-27)。\n\n图 2-27 “ 肩关节摇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上部 , 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 ( 使患者手臂搭在术者的前臂上 ), 缓缓地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n ) 摇动宜缓 , 保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名 , 且每个方向摇动 30-50 次 。\n功效具有梳理肌筋 、 痛经活络 、 行气活血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肩关节周围炎 、 肩部伤筋 、 肩部骨折后遗症等病症的治疗 。\n注意 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平稳 , 摇动方向及帽度应控制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 逐渐增加 。\n ) 摇转的速度宜慢 , 尤其是在开始操作时更宜缓慢 , 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适当增快速度 。\n 摇转方向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或按逆时针方向 。\n一般情况下是顺逆时针方向各半 。\n\n( 三 ) 常用的肢脑部按摩手法\n\n1. 摩法\n\n(1) 指摩法 : 指摩法是指"
},
"doc-7b88d7209dbafefbe0f277bb7d878da5": {
"content": "<22>为度 。\n\n 擦法动作要稳 , 不论横擦或直擦均应在一条直线上 , 不能忽快忽慢 。 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 , 以免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伤皮肤 , 且动作要连贯持续 。\n\n 压力要均匀适中 , 不可忽浮忽沉 , 以不使皮肤起褶皱为宜 。 术者肩部要放松 , 屈时内收 , 做到发力于臂 , 营劲于腕 , 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感 。\n\n由擦法与摩法在动作上是有联系的 , 擦法为直线往返移动 , 摩法则为环旋移动 , 所以擦中兼摩 , 摩中兼擦 。 在临床上擦法常作为最后使用的手法 , 操作 3 - 5\n分钟即可 。\n\n具有调和气血 、 舒筋活络 、 健脾和胃 、 祛风散寒 、\n镇静安神 、 舒展肌筋的功效 。 常用于体虚乏力 、 脘腹胀痛 、 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瘀痛等症的治疗 。\n\n 操作时用力要稳 , 动作连续 , 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直线 。\n 贴皮肤时向下的压力不宜太大 , 但速度要快 。\n\n3. 拍打法用虚掌或"
},
"doc-8d4511c757a577d66644c23f40f005f4": {
"content": "推进的按摩方法 ( 图 2-23)。\n动作 术者屈曲肘关节 , 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 , 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开通闭塞 、 松解肌肉痉挛 、 散瘀止痛等功效 。 多用于腰腹痛 、 伤筋及下肢瘫疸症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肘部着力点要紧压皮肤 , 用力要均匀深透 , 移动缓慢 , 反复多次 。\n 在治疗前局部涂用润滑剂 , 以避免皮肤受损 ,\n增加治疗效果 。\n 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 施术时要严格控制手法的力度 。\n\n2. Bid\n\n拿法是指用大拇指和食指 、 中指 , 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 , 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捎\n( 图 2-24)。\n\n动作 拿捏动作应持续而有节奏 , 一般每分钟拿提\n30-50 次 。\n 拿捏时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用力由轻到重 , 切勿拧伤皮肤 。\n ) 腕部要放松灵活 , 用指面着力 。\n功效具有祛风散踹 、 舒筋活络 、 顺<>"
},
"doc-cd816598310fe00654016304edb29db8": {
"content": "。\n\n功效具有舒经活血 、 温经散寒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气滞血瘀 、 肌筋疼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搓动时双手用力要对称 , 搓动要快 , 移动要慢 。\n\n4. 推法掉法是指由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带动空拳滚动\n( 图 2-26)。\n\n动作 术者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着力于施术部位 , 掌指关节略屈曲 , 通过腕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前臂外旋和内旋 , 使手背小指侧在施术部位连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 反复操作 。\n\n ) 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的动作一定要协调 。\n即前臂旋前时 , 腕关节一定要伸展 , 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 。 反之 , 在前臂旋后时 , 腕关节一定要屈曲 , 以第五 、 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 。 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 其滚动频率为每分钟\n120-160 次 。\n\n 术者躯体要正直 , 不要弯腰屈背 , 不得晃动身体 。\n\n囡术者肩部放松 , 上臂与胸壁保持 5-10 厘米的距离 , 上臂千万不可摆动 。"
},
"doc-db0cff451069fcf601ebf0a7e1676f23": {
"content": "功效 。 常用于脾胃不和 、 肾虚 、 肌肉拉伤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掌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n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7) 掌根直推法 : 掌根直推法是指术者手腕上跷 , 适度背届 , 五指伸直 ,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叟 ( 图 2-21)。\n动作 无论是单掌还是双掌叠掌直推 , 都要以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 , 且五指分开 。\n ) 要沿着经络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n功效具有舒筋活血 、 开胸利膈的功效 。 常用于内脏功能失调 、 急性扭伤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手掌根部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 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8) 鱼际"
},
"doc-9e3d54d08cd4d7159731fb776d3c90eb": {
"content": "<22>术者肩部放松 , 上臂与胸壁保持 5-10 厘米的距离 , 上臂千万不可摆动 。\n\n 术者肘关节微届 , 约呈 120“。\n\n 掉法突出的是一 “ 掠 “ 字 。 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 、 跳动 、 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n\n 手指均需放松 , 任其自然 , 不要有意分开 , 也不要有意握紧 。\n\n功效具有温经散蹄 、 缓急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风涨酸痛 、 肌肤麻木 、 肢体瘫痰 、 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团操作时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 , 不能拉动 , 辗动或跳动 。\n 压力 、 频率 、 摆动幅度要均匀 , 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n 手臂 . 肩膀尽可能放松 , 肘关节微屈约 120“。\n\n5. 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是指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上部 , 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 ( 使患者手臂搭在术者的前臂上 ) , 缓缓地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 图 2-27)。\n\n图 2-27 “ 肩关节摇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E4B880>"
},
"doc-f0b535bad27b5482b4196a5836617efa": {
"content": "摩法是指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图 2-29) ,\n\n动作 〉腕关节自然的部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持续 、 连贯 、 有节奏的环旋摩动 。\n功效具有宽胸理气 、 健脾和胃 、 活血散瘀的功效 。 常用于咳嗽 、 胸闰脘腹胀痛 , 外伤肿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掌摩宜稍重缓 , 每分钟摩动 80-100 次 。\n 手法应轻柔 , 压力应均匀 。\n2. 擦法\n\n擦法是指用手掌紧贴皮肤 , 稍用力做快速来回直线摩擦 , 使体表局部发热的手法 \n\n动作功效注意\n\n 札耆手腕伸直 , 使前臂与手掌面处于同一平面 , 以手的掌携面或鱼际贴附于施术部位皮肤 , 稍用力下压 , 以肩为支点 , 上臂做主动运动 , 带动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的往返直线摩擦移动 , 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n\n 擦法动作要稳 , 不论横擦或直擦均应在一条直线上 , 不能忽快忽慢"
},
"doc-9aadb50a5a91e43f3d3dfee04e793f63": {
"content": ") 腕部要放松灵活 , 用指面着力 。\n功效具有祛风散踹 、 舒筋活络 、 顺气活血的功效 。 拿法刺激性较强 , 常用于颈项 、 肩部及臂部 、 四肢等患处或穴位 , 常用于新陈代谢功能紧乱 、 肌筋膜粘连 、 食滞气郁 、 脖领酸痛 、 颈椎病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操作时 , 用力要由轻到重 , 不可突然用力 , 动作要缓和 、 渗透 、 连贯 、 持续 。\n\n3. 搓法搓法是指用两手掌面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 , 相对称用力做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描或做顺时针回环搓探 , 即双掌对揉的动作 ( 图 2-25)。\n\n动作 9 搐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 , 用力要对称 。\n 搓揉时频率可快 , 但在体表移动时要缓慢 , 一般情况下 , 搓 3-5 分钟即可 。\n ) 双手夹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 。 夹持过重 , 则搓不动 , 夹持过轻 , 则搓不到 。\n\n功效具有舒经活血 、 温经散寒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气滞血瘀 、"
},
"doc-65f9aa0f77098be089b32f952682a471": {
"content": ", 腕部略向后伸 , 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n ) 掌击法 。 手五指自然伸开 , 腕略后伸 , 用掌根部击打体表 。\n ) 拳击法 。 以拳面 、 拳背 . 拳底有节奏地击打特定部位 。 适合背部 、 腰骸部及下肢 。\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祛风散蹄 、 舒通筋脉的功效 。 通过振动可缓解肌肉痒挛 、 消除肌肉疲劳 。 常用于头昏脑涨 、 心神不宁 、 蹈气瘀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手法应持续有序 , 手腕灵活 , 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 , 用力均匀而柔软 。\n 击打时腕关节不能有屈伸动作 。\n 有风心病 、 脑栓塞 、 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忌用本法 。\n\n5. 弹拨法 ( 分筋 . 拨筋 )\n\n(1) 弹拨法 : 弹拨法是指以拇指 、 食指 、 中指着力 , 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 , 做与肌纤维 、 肌腱 、 韧带垂直方向的频率均匀的如弹拨琴弦的动作 ( 图 2-35)。\n\n图 2-35 “ 弹拨法动作团拇指深按"
},
"doc-c5179457ef37ccd33702dcd5fab797f3": {
"content": "肉有松动感的手法 。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 , 有抖上肢 ( 图 2-\n40) 和抖下肢 ( 囹 2-41) 之分 。\n\n图 2-41 “ 抖下肢动作按摩者用双手或单手 , 握住被按摩者肢体的远端 , 沿单一方向 , 稍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n功效具有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的功效 。 常用于肩臂疼痛 . 腰腿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抖动时用力要自然 , 抖动幅度要小 , 但频率要快 。 一般抖动幅度在 3-5 厘米 。 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 200 次左右 , 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n100 次左右 。\n\n ) 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 , 配合治疗 , 否则无法进行 。\n\n3. 运拉法运拉法是指术者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 ,\n\n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 , 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做被动性运动的手法 ( 图 2-42)。\n\n图 2-42 “ 运拉法动作 D 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稳 。\n 动作幅度要在正常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n 若是进行环转运动 , 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n\n功效"
},
"doc-859a6d7f1c1f43d2bcad15f3af2eff19": {
"content": "。\n ) 避免指甲刮伤皮肤 。\n\n(2) 弹筋法 : 弹筋法由捏法和提法复合而成 。 术者用拇指 、 食指两指 , 或用拉指 、 食指和中指三指紧捏治疗部位的肌肉或肌肤 , 稍用力向上提起 , 然后突然放开 , 使该部分肌肉和肌腱迅速弹回原位 ( 图 2-36) 。\n\n图 2-36 “ 弹筋法动作吊提拉肌肉或肌肤时 , 拇指 、 食指或拇指 、 食指 、\n中指要相对用力 , 避免用力偏差掏伤皮肤 , 反复操作\n3-5 邋即可 。\n ) 松手时要突然 , 日有弹性感 , 如拉放弓弦 。\n功效具有畅通气血 、 舒筋活络的功效 。 常用于软组织扭挫伤或劳损 , 以及风湿瘀痛症的治疗 。\n\n注意 D 用指腹着力 , 拿紧肌肉或肌腱 , 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 , 快提快放\n ) 用力要由轻到重 , 刚中有柔 , 切勿用指端用力指 。\n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n(3) 拨筋法 : 拨筋法是将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关节穷起外按压于患者的肌肉或神经的一侧 , 用"
},
"doc-42a6e936c78e32ce505f2b660a2da0ed": {
"content": "<22><>筋法是将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关节穷起外按压于患者的肌肉或神经的一侧 , 用稳力在垂直于该组织走行方向上进行往返拨动 ( 图 2-37)。\n\n图 2-37 “ 拨筋法动作拨筋时手指不离开按压的皮肤 , 往返拨动时力量要均匀 , 不能时轻时重 , 一个部位操作 3 - 5 道即可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调理筋脉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粘连 、 气血瘀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n6. 摇腰法摇腰法要求患者取坐位 , 腰部放松 , 术者坐在患者的后面 。 此法对术者的体力要求较高 , 而且仅限于腰部运动障碍恢复期应用 ( 图 2-38)。\n\n火图 2-38 “ 摇腹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按住患者一侧的腰部 , 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 , 两手协调用力 , 将腰部缓慢摇晃 。\n 另一种摇腰法患者可取俯卧位 , 下肢伸直放松 。 术者用一手掌按住腰部 , 另一手以前臂托于下肢股前远端 , 并用力将下肢<E4B88B>"
},
"doc-5cd6f83f12b5860c0da2d87d0879bac2": {
"content": "重 , 不能报动 ,\n或两指同时用力扳拿 , 但不刺破皮肤 。\n 拿后常继以按揉 , 以缓和刺激 , 减轻局部疼痛感 。\n功效具有开窍醒神 、 兴奋神经 、 温通经络的功效 。 常用于头晕眼花 、 精神萎靡等症的治疗 。\n注意志用于局部消肿时 , 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 , 以轻巧而密集的手法向下切压皮肤 , 依次向近心端移动 , 移动的速度宜缓慢 , 用力不可过大 。\n 用于点拾穴位时 , 要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 , 紧贴食指桡侧缘 ,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 ( 以指代针 ) 着力于穴位上 , 用力逐渐加重 , 以引起 “ 得气 “ 为度 , 拾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n 用于急救时 , 手法宜重 、 快 , 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n2. 抖法抖法是指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 , 微微用力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 , 使患肢关节 、 肌肉有松动感的手法 。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 , 有抖上肢 ( 图 2-\n40) 和抖下"
},
"doc-bec0661fe6e9ecd6577d3e5e2262a71e": {
"content": "返直线 。\n 贴皮肤时向下的压力不宜太大 , 但速度要快 。\n\n3. 拍打法用虚掌或手指有节律 、 平稳地拍打体表的一定部位 , 称为拍打法。\n\n拍打法动作操作时 , 五指并拢呈虚掌 , 掌指关节微屈 , 肘关节微屈 , 腕关节主动屈伸 , 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 , 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n功效具有舒筋活络 、 行气活血的功效 。 常用于头 、 颈 、项 、 肩 、 背 、 腰 、 腿及下肢后侧 、 外侧等部位 , 可用于外感邪气 , 肢体痉挛疼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拍打时应据弹性而用力 , 不可掌指面直接拍在患部而引起疼痛 。\n4. 击打法用掌根或大 、 小鱼际或拳史击体表的方法 , 称为击打法 。 击打法往往两手同时史击 , 可分为侧击法 ( 图 2-32 ) 、 掌击法 ( 图 2-33) 和拳击法 ( 图 2-34) 三种 。\n拳击法动作侧击法 。 又称小鱼际击法 , 手指自然伸直 , 腕部略向后伸 , 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n ) 掌击法 。 手五指自然伸开 , <20>"
},
"doc-0933f60c1d3052b81d01fdeb507f7ab7": {
"content": "<22>度要在正常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n 若是进行环转运动 , 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n\n功效具有滑润关节 . 舒筋活血 、 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 、\n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功效 。 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的治疗 。 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 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n\n注意运用该法时 , 必须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n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n\n4. 理筋法 ( 顺茵法 )\n\n理筋法是指用拇指或其他四指的指腹远端着力于患者的一定部位 , 用稳力自上而下或自中心向两侧呈直线或弧线理顺的按摩手法 ( 图 2-43)。\n\n么图 2-43 “ 理筋法动作志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 , 用一手拉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 , 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 、 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 , 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 , 反复数道 。\n 用力必须均匀持续 , 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n\n功效具有解痒止痛疏通经脉的功"
},
"doc-0712f7469906721f3d1ed295ef231e40": {
"content": "向的频率均匀的如弹拨琴弦的动作 ( 图 2-35)。\n\n图 2-35 “ 弹拨法动作团拇指深按程度依病变组织而定 , 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疗的肌肉 、 肌腱或韧带组织 , 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 , 再做与上述组织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 。 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 , 可以双手拇指重取进行弹拨 。\n\n 拨时要与肌纤维 ( 或肌腱 、 韧带 ) 或经络垂直 ,\n用力要由轻到重 , 毋由重到轻 , 刚中有柔 。\n\n 本法对深部组织刺激较强 , 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应加以轻快的描摩手法 , 以缓解疼痛反应 。\n\n功效具有舒筋通络 、 解痒止痛 、 整复理筋 、 消散结聚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炎 、 局部疼痛 、 腰肌劳损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注意不能与皮肤摩擦 , 要实而不浮 , 保持一定节奏 。\n\n )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 ) 避免指甲刮伤皮肤 。\n\n(2) 弹筋法 : 弹筋法由捏法和提法复合而成 。 术"
},
"doc-478bcc69ee1c4c1d374c073966ad1905": {
"content": "须均匀持续 , 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n\n功效具有解痒止痛疏通经脉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粘连 、 外感风邪 . 脉若弦虚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操作时指力要平稳 、 均匀 。 操作时力度要适当 ,\n一个部位操作 3 - 5 遍即可 。\n\n 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 \n表 3-1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百会穴\n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取穴时,将双手拇指插入两耳洞,两手中指在头顶相触之处即为此穴。其主治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失眠等。经常按摩百会穴有助于提升体内的阳气。对因颈椎病所引起的头昏脑涨者,每天可用手指轻轻按摩此穴 3050 次。\n\n印堂穴\n印堂穴位于额部两眉头中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等症。每天按揉印堂穴 30 次,能大大改善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恶心等病症。\n\n太阳穴\n太阳穴位于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外开 1 <20>"
},
"doc-fd538b2996b869b1d6a56b1036cf7e5e": {
"content": "松 。 术者用一手掌按住腰部 , 另一手以前臂托于下肢股前远端 , 并用力将下肢抬起 , 然后做过伸位的腰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 每个方向摇动 30 - 50 次 。\n\n功效具有解痉止痛 、 梳理肌筋的功效 。 常用于腰部酸痛, 活动不利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平稳 , 摇动方向及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n\n( 四 ) 常用的腹部按摩手法\n\n1. 拾法指法是指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 , 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 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 。 操作时要取准穴位 , 为避免刺破皮肤 , 可在重拾部位覆盖一层薄布 , 指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 ( 图 2-39)\n\n图 2-39 “ 搪法动作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端甲缘 , 将力贯注于指端 , 着力于体表的施术部位或穴位上长按而指之 。\n 手指垂直用力按压 , 用力由轻到重 , 不能报动 ,\n或两指同时用力扳拿 , 但不刺破皮肤 。\n 拿后常继以按揉 , 以缓和"
},
"doc-44358ee54e1c4a41c386ff913decec55": {
"content": "穴\n大椎穴位于颈椎根部第 7 颈椎下缘,触起最明显骨头的下缘。主治发热、盗汗、全身皮肤过敏、颈椎病、肩背疼痛等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通风散寒、活血通络,能够改善脖子痠痛、颈椎病、肩背不适等症。\n\n天鼎穴\n天鼎穴位于颈部的喉结约一指宽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主治咽喉部肿块、颈部强直、颈部肌肉酸痛等症。经常按摩天鼎穴可疏通经络、理气散结能够改善咽喉肿痛、颈部强直、颈部肌肉酸痛等病症。\n\n扶突穴\n扶突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经常按摩扶突穴可通经活络、理气清热改善颈部僵直、肿痛、吞咽动作受限等症。\n\n曲池穴\n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穴时肘关节半屈位肱"
},
"doc-8bc1469b70f7616c8ba243ec7955f623": {
"content": "<22>、头晕目眩、恶心等病症。\n\n太阳穴\n太阳穴位于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外开 1 寸的凹陷处。取穴时,将眉梢延长线与眼外角延长线相交,两线交点的凹陷处即是此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眩、视力下降等症。当颈椎病引起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时,除了可以用手指按压该穴位,还可将尤加利(桉树)、薰衣草等植物精油,或风油精、万金油等直接涂抹在该穴位处,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n\n风府穴\n风府穴位于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沿脊柱向上,于后发际正上 1 横指处即是此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鼻塞、咽喉肿痛等症。风府穴对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点揉风府穴数分钟以解除不适。\n\n风池穴\n风池穴位于颅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
},
"doc-1a84556e357686dd812bed62166a36a4": {
"content": "周炎。\n\n肩髃穴\n肩髃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下缘上臂平举时前方凹陷处。主治肩臂部位疼痛、上肢关节活动不利等症。凡是肩周炎、手臂神经痛患者可先将热毛巾或热水在肩髃穴处热敷、冲淋随后以点、按、擦、揉等手法进行局部按摩。\n\n巨骨穴\n巨骨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关节活动不遂等症。该穴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阳跷脉主司肢体关节运动故对肩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是最佳按摩选穴。\n\n肩前穴\n肩前穴位于肩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处正坐垂臂取穴。主治肩部僵硬酸痛、手臂上举困难、手指麻木等症。按摩此穴可放松肩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肩部僵硬、手臂不举及手指麻木症状。\n\n云门穴\n云门穴位于胸外侧部锁骨下窝凹陷处"
},
"doc-d002c733640e722d350d6c4b8d9b3d63": {
"content": "肩部肌肉的紧张、疲劳和僵硬。\n\n大杼穴\n大杼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宽处。主治头晕目眩、头痛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项强肩痛等症。经常按摩此穴可强筋骨、清邪热改善肩部酸痛、肩周炎和颈椎痛等症状。\n\n风门穴\n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头痛、项强胸背痛、颈椎痛、肩膀酸痛等症。此穴能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n\n肩贞穴\n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主治肩臂疼痛、风湿痛、手臂不举、瘰疬、耳鸣等症。作为手太阳经入肩的第一穴常与肩髃穴、肩髎穴配合使用治疗肩周炎合称\"肩三针\"。\n\n臂臑穴\n臂臑穴位于肘上7寸三角肌下端上方曲池穴与肩髃<E882A9>"
},
"doc-5e84ad4938c109f39928b2d3a34b6bc0": {
"content": "穴\n风池穴位于颅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视物模糊、颈部疼痛等症。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风散寒、开窍镇痛能够改善头眩痛、颈项强直、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症状。长时间伏案工作的颈椎病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交叉按压该穴位 35 次,即可改善颈部的血液供应。\n\n天柱穴\n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即颈项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 2 厘米左右各一个。主治头痛、落枕、失眠等症。天柱穴是改善颈项、脊椎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经常按揉此穴位能改善颈椎酸痛、落枕及肩胛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n\n大椎穴\n大椎穴位于颈椎根部第 7 颈椎下缘,触起最明显骨头的下缘。主"
},
"doc-9418199ce3982509c8f5235b52bee7fa": {
"content": "不举及手指麻木症状。\n\n云门穴\n云门穴位于胸外侧部锁骨下窝凹陷处肩胛骨喙突上方距前正中线6寸。取穴时双手叉腰直立于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中央取穴。主治咳嗽气喘、肩臂疼痛、上肢活动障碍等症。作为人体气血输注的首要门户按摩此穴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濡养筋脉、滑利关节。\n\n肩中俞穴\n肩中俞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脊柱区。主治咳嗽气喘、视力模糊、落枕、肩背疼痛、颈项强直等症。此穴为颈、背、肩三部的枢纽要穴按摩具有通阳散寒、行气止痛之效可同步改善肩颈背三处不适症状。\n\n肩髎穴\n肩髎穴位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上臂平举时显现。主治肩背疼痛、上肢抬举困难、中风后遗症、风疼、肩周炎及肋间神经痛等症。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效针对肩关节活"
},
"doc-f23ab13430d69b4dff159c3050f16470": {
"content": "<22><>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时小腿外侧上端骨性突起物前下方凹陷中即是。主治高血压、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落枕、膝关节及下肢外侧病变。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对肝胆两经疾病具有疏气调和、舒筋通络的作用。中医称肝主筋主疏泄。所以按摩此穴能解除因肝和胆的经率、抑制头颈部的疼痛改善颈关节的活动。\n\n( 二 ) 肩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条口穴\n条口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取穴时先找到足三里穴再向下量5寸处即是该穴。主治脘腹疼痛、下肢肌肉萎缩、足背肿痛、肩臂疼痛等症。能够治疗肩膀发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每天用拇指按揉条口穴13分钟长期坚持能防治肩周炎。\n\n肩髃穴\n肩髃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下缘上臂平举时前方凹陷"
},
"doc-6cd4da42cfd2f5eb2786ecf0afeaac74": {
"content": "<22>、肩周炎及肋间神经痛等症。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效针对肩关节活动障碍及疼痛每日按摩数分钟可获改善。\n\n天髎穴\n天髎穴在肩胛骨上角凹陷处肩井与曲垣穴连线中点。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僵硬、胸闷烦躁等症。其祛风湿、通经络之效尤擅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疗效显著。\n\n曲垣穴\n曲垣穴位于肩胛骨内侧上缘凹陷中膈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中点。主治肩胛区拘急疼痛、麻木不适等症。通过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作用可有效缓解肩周炎、冈上肌腱炎引发的肩背挛痛。\n\n膈俞穴\n膈俞穴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下缘凹陷处正坐垂肩位上臂内收取穴。主治肩周炎、脑卒中后肩功能障碍及淋巴结结核等症。具有通络化痰、消肿止痛功效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核心穴位。\n\n天宗穴\n天宗穴位于肩胛<E882A9>"
},
"doc-fd7f5e9bc4e4bfae3193c2fb177b463a": {
"content":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穴时,肘关节半屈位,肱骨外上髁前凹陷处即是此穴。主治发热、头痛、高血压、手臂肿痛、无力等症。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故按摩此穴能疏通手阳明经之气,止颈项痛下至左指,缓解由颈椎病变引起的手臂疼痛与麻木。\n\n内关穴\n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中线腕横纹上 2 寸。取穴时,手前臂掌侧中线,腕横纹上 3 横指处即是此穴。主治胸闷、胸痛、头晕、心悸、呕吐、咽逆等症。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它最擅长治疗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如头晕、目眩、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因而当出现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取该穴按摩最为合适。\n\n阳陵泉穴\n阳陵泉穴位于小腿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时小腿外侧上端骨性突起物前下方凹陷中即是。主"
},
"doc-4380cd6ad3738070cd95f7dfe813ebf4": {
"content": "<22>、消肿止痛功效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核心穴位。\n\n天宗穴\n天宗穴位于肩胛骨中点与下角连线上1/3处凹陷中。主治肩胛区疼痛、肘关节痹痛、风湿痛、上肢瘫痪及乳腺炎等症。温经散寒、活血祛湿之效显著可同步改善颈椎病引发的颈肩僵痛、胸腋胀痛等症状。\n\n臑会穴\n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后下缘凹陷处。主治目疾、瘰疬、瘿气、肩背痛、肩胛肿痛等症。具有降浊除湿的功效经常按摩可改善肩部肌肉劳损症状。\n\n肩井穴\n肩井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乳痈、脚气、乳腺炎等症。作为颈肩部的枢纽穴位按摩此处能有效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疲劳和僵硬。\n\n大杼穴\n大杼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
},
"doc-7aca143e0fb0abb92bd0fb290703c970": {
"content": "痛效果。\n\n附分穴\n附分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等症。按摩此穴能舒筋活络、祛风散邪有效缓解颈椎病、颈肌痉挛及肩周炎引起的肩部僵硬疼痛。\n\n魄户穴\n魄户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等症。具有理气降逆、通络止痛之效可改善肩背上部疼痛麻木、肩周炎及肩部肌肉萎缩痉挛等症状。\n\n膏肓穴\n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喘肺痨、健忘盗汗、遗精消化不良等虚损病症。按摩能滋阴补肺、扶正固本同时改善肩部肌肉僵硬酸痛症状。\n\n谵譆穴\n谵譆穴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喘发热、肩背疼痛等症。通过宣肺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
},
"doc-a598512cc94d484798d6274e64ac70f5": {
"content": "。经常按摩能解痉止痛、调畅二便,是治疗肛肠疾病和腰骶痛的要穴。\n\n( 四 ) 腰背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居髎穴\n居髎穴位于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腰腿痹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以及瘫痪、足痿等病症。经常按摩此穴可舒筋活络、益肾强健有效改善上述症状。\n\n承扶穴\n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横纹的中点处。主治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症。此穴深层有坐骨神经通过起于第4-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按摩对缓解下肢疼痛具有重要治疗价值。\n\n殷门穴\n殷门穴位于大腿后侧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处。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病及下肢麻痹等症。刺激此穴可产生向下肢放射的酸胀感具有舒筋通络之效。\n\n梁丘穴\n梁丘穴在"
},
"doc-c032e3914e79c9f9b8809d8e677250df": {
"content": "。主治发热咳嗽、鼻塞气喘、咯血喉痛、盗汗潮热、胸闷心悸、背痛及皮肤瘙痒等症。此穴能调补肺气、清泄肺热,是调理肺系疾病的重要穴位。\n\n膈俞穴\n膈俞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平肩胛下角处。主治气喘咳嗽、心痛心悸、呕吐呃逆、吐血便血、潮热盗汗等症。具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之效常用于治疗背部瘀血疼痛、肌肉劳损及慢性出血性疾病。\n\n肝俞穴\n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头晕目眩、夜盲、癫狂、脊背痛、胃肠疾病及肝病等。按摩此穴可疏肝利胆、理气和胃、通络止痛改善背肌筋膜炎和腰背疼痛。\n\n脾俞穴\n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胀腹泻、呕吐<EFBFBD>"
},
"doc-51d309bc2292377682786ff9efac4c8f": {
"content": "<22>僵硬酸痛。\n\n肩痛穴\n肩痛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处。专治肩周炎病症作为近年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经验穴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疗效。\n\n( 三 ) 腰背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水沟穴\n水沟穴位于鼻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下2/3交界处。主治休克、晕厥、狂躁、急性腰扭伤等急症。按压此穴具有开窍醒脑、镇惊安神的功效对脊柱相关疾病如落枕和急性腰扭伤疗效尤为显著。\n\n后溪穴\n后溪穴在第5掌指关节尺侧上方的凹陷处。主治头顶痛、肩胛区疼痛及急性腰扭伤等症。作为临床常用穴位特别适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引起的剧烈腰痛按摩此穴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n\n肺俞穴\n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发热咳嗽、鼻塞气喘、咯血喉痛、盗汗潮热、胸闷"
},
"doc-dabfc33abb4009b4a0bc45a8a964138a": {
"content": "<22>\n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胀腹泻、呕吐便血、黄疸水肿、胃痛背痛等症。经常按摩能健脾和胃、利湿升清,有效缓解腰背疼痛、背肌萎缩及筋膜炎症状。\n\n肾俞穴\n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左右各一。主治耳鸣耳聋、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具有益肾壮阳、强腰利水之效专治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下肢肿胀及慢性疲劳等病症。\n\n命门穴\n命门穴在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耳鸣、遗尿尿频、腹泻带下、阳痿早泄、癫痫腰痛、手足厥冷等症。按摩此穴可温补肾阳、调理气血有效改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性功能障碍及各类虚寒性腰痛。\n\n大肠俞穴\n大肠俞穴"
},
"doc-9bea9c7c4f9e3570fa5f3c2db91594f9": {
"content": ",改善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小儿麻痹后遗症。\n\n环跳穴\n环跳穴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侧卧位取穴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处。主治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具有通经散寒、补肾强腰之效专治腰脊痛、下肢瘫痪、足部麻木等症。\n\n腰俞穴\n腰俞穴位于骶管裂孔处第4骶椎下正中。主治腰腹冷痛、月经不调、腹泻便秘、下肢瘫痪等症。作为督脉要穴是治疗腰腿麻木、肌肉萎缩的核心穴位常配合足三阳经使用。\n\n委中穴\n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间。主治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症。作为\"腰背委中求\"的要穴,按压时配合药酒外擦可显著增强止痛效果。\n\n附分穴\n附分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颈项强痛、"
},
"doc-c410aa6b1e0ef06416727d29e65f2df4": {
"content": "腰椎间盘突出、性功能障碍及各类虚寒性腰痛。\n\n大肠俞穴\n大肠俞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痛腹泻、肠鸣便秘、腰痛遗尿、坐骨神经痛等症。通过调理气机、通调气血,能显著缓解气血瘀滞所致的腰背疼痛,并对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有良好疗效。\n\n小肠俞穴\n小肠俞穴位于髋部平第1骶后孔距骶正中嵴旁开1.5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痔疾、小便不利、遗尿及腰腿痛等症。按摩此穴能通调二便、清热利湿,有效改善髋关节炎和腰腿疼痛症状。\n\n夹脊穴\n夹脊穴分布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0.5寸处左右各17穴。根据部位不同上胸段治心肺及上肢病下胸段治胃肠病腰段治腰腹及下肢病。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常针对性选用相"
},
"doc-ac25f6af62d73fc706509cfbda04048c": {
"content": "<22>三针\"。\n\n臂臑穴\n臂臑穴位于肘上7寸三角肌下端上方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主治肩臂疼痛、颈项肌肉痉挛、淋巴结肿痛、青光眼等症。当肩周炎发作引起肩肘手臂疼痛时可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向下按摩至臂臑穴和曲池穴形成连贯治疗。\n\n缺盆穴\n缺盆穴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处。主治肩部肌肉痉挛、肩周炎、肩膀僵硬疼痛、肩关节损伤等症。按摩此穴能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有效改善肩部肌肉痉挛和各类肩关节病变。\n\n中府穴\n中府穴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症。按摩此穴既可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松解肩周组织粘连缓解肩部肌肉僵硬酸痛。\n\n肩痛穴\n肩痛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处。专"
},
"doc-713ac9b4d44077b95253049796fdf180": {
"content": "<22>、肩背疼痛等症。通过宣肺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肩关节损伤、肌肉萎缩及痉挛疼痛。\n\n承山穴\n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伸直小腿时\"人\"字纹凹陷处。主治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按摩此穴能疏风散寒、宣通阳气、疏通经络,对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及小腿抽筋有显著疗效。\n\n昆仑穴\n昆仑穴在外踝后缘与跟腱之间平外踝中点处。主治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病变等症。针灸或按摩此穴均可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n\n长强穴\n长强穴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凹陷处。主治腹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遗精、腰骶疼痛、癫痫惊风等症。经常按摩能解痉止痛、调畅二便是治疗肛肠疾病和腰骶痛的要"
},
"doc-ce265683d25d02a6f1083d19952743ca": {
"content": ";腰段治腰腹及下肢病。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常针对性选用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进行针灸或推拿。\n\n腰阳关穴\n腰阳关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萎痹等症。按摩可祛寒除湿、强壮腰膝改善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性疾病。\n\n十七椎穴\n十七椎穴位于第5腰椎正下方凹陷处。主治腰骶腿痛、下肢瘫痪、月经失调、遗尿等症。具有活血通络、健脾益肾之效专治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腰痛。\n\n八髎穴\n八髎穴位于骶椎4对骶后孔中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主治腰骶病变、坐骨神经痛、下肢萎痹等症。按摩可调理下焦、通络利湿改善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小儿麻痹后遗"
},
"doc-34513b99a8cb302c8765e3a36e34702a": {
"content": "<22>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腰腿疼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n\n承筋穴\n承筋穴位于小腿后面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的中央委中穴下5寸。主治急性腰扭伤、小腿腓肠肌痉挛或麻痹等症。按压承筋穴可以消除腓肠肌的痉挛、缓解小腿的疼痛。\n\n筑宾穴\n筑宾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5横指宽处。主治癫狂、痫证、精神分裂症、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腓肠肌痉挛、睾丸炎、胃炎、肾炎等症。经常按摩筑宾穴可以调理下焦、宁心安神并能够改善小腿内侧痛、腓肠肌痉挛等症。\n\n丘墟穴\n丘墟穴位于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E796BE>"
},
"doc-7955facd44208d7e16495aa36007bd34": {
"content": "<22>腿痛、膝盖疼痛、食欲不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该穴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腿部肿胀具有排水消肿、利湿止痛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膝关节炎、膝关节红肿疼痛、下肢麻痹等症。\n\n足三里穴\n足三里穴位于胫骨边缘外膝眼下4横指处。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瘙痒、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癫痫等症。足三里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病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腰腿疼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
},
"doc-b4effb05866b5f49e3c643ebbb690552": {
"content": "<22>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症。经常按摩丘墟穴可以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能够改善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腿部肿胀疼痛等症。\n\n解溪穴\n解溪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脚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踝关节疼痛、下肢痿痹、头痛、眩晕等症。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且它又位于脚踝的凹陷处因此按摩此穴不仅能有效缓解小腿抽筋、足踝疼痛还能消肿利湿对消除足部肿胀也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n\n太溪穴\n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失眠、腰脊及下肢、足跟疼痛等<E7979B>"
},
"doc-e8a9e172974cb1d65789cb989160adbb": {
"content": "<22>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失眠、腰脊及下肢、足跟疼痛等症。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气经此上行故肾气不足者皆可通过按摩此穴以补肾气。\n\n四、颈部常见疾病按摩\n 落枕\n\n落枕又称 “ 失枕 “, 是一种常见的颈项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 好发于青壮年 , 以冬春季多见 。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 :\n睡醒后出现颈项部疼痛 , 活动不利 , 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及后倾等 。 主要病因为睡眠姿势不良 , 使颈项部长时间处于过度扭转状态 ; 或睡眠时枕头过低 、 过高 、 过硬 , 使颈项长时间处于过伸位或过屈位 。 其损伤性质为静力性损伤 , 即颈项部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 , 就会发生落枕 , 而非突发性的损伤 。\n\n中医学认为 , 平素身体衰骏 , 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 , 筋肉缺乏锻炼 , 舒缩活动失调 , 复感受风蹄之邪 , 风蹄客于颈项部肌肉 , 致使经络不舒 , 气血凝滞而痹<E8808C>"
},
"doc-1babe264eb90b89e9acfdb51e34fc295": {
"content": "<22>椎生理曲度变直 , 颈植关节增生 , 个别可见椎间孔狭窄 。\n\n(3) 颈椎病型 : 此型较少 , 多为中老年人 , 一首次发病 ,\n典型的落枕症状并伴眩晕或患侧上肢麻木等类似领椎病引起的症状 。 病性属急性 , 病程短 , 病位在领椎关节 , 以及由于关节紧乱 、 水肿刺激或压迫到颈椎动脉 、 神经根或臂丛神经 。 影像学无明显改变 , 或仅有轻度的骨质增生等蜕变现象 。\n\n2. 自我按摩法按摩方法 ( 图 4-1)。\n\n(1) 坐位 , 将手四指并拢 , 指腹贴紧痛处按揉 8 - 10 遍,\n力量由轻至重 , 自感发热为止 。\n\n(2) 用双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的风池穴 10 遍 , 接着用一拇指按揉大椎穴\n\n(3)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沿颈肌自上而下捏拿 5 - 10 遍。\n\n(4) 在压痛点或硬结处用拇指按压弹拨 , 使其病痛消失 ; 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 , 加重疼痛 , 在拉伸痉挛肌"
},
"doc-bb60c7659f59e6c54b578f4eab9c3a3a": {
"content": "。 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 , 待按摩后 , 可以拨火罐 10-25 分钟 , 效果更佳 。\n\n4. 耳穴按压法\n\n(1) 选择 1-2 组耳穴 , 进行耳穴探查 , 找出阳性反应点 ,\n并结合病情 , 确定主 、 辅穴位 。 药豆可选用油菜子 、 小米 、 绿豆 、 莱胀子 、 王不留行 、 白芥子等 。\n\n(2) 选穴 : 肩 、 颈 , 领椎 、 神门\n\n(3) 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 , 左手手指托持耳廓 , 右手用镊子夹取裁剪好的 0.5 厘米 0. 5 厘米的方块胶布 , 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 , 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 。\n\n(4) 每次以贴压 5 - 7 穴为宜 , 轻轻揉按 1 - 2 分钟 。\n\n(5) 每日按压 3 - 5 次 , 隔 1 - 3 天换 1 次 , 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n\n(6) 注意事项\n\n1) 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 , 以免脱落 。\n\n2) 夏天易出汗 , 贴压耳穴不宜过多 , 时间不宜过长 ,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n\n3) 如对胶"
},
"doc-922feb93aca392cdca827706286a7e8b": {
"content": "使其病痛消失 ; 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 , 加重疼痛 , 在拉伸痉挛肌肉呈细紧状态下 , 同时用拉指按压弹拨痛点 。\n(5) 双手交叉 , 用双手掌根扭捏颈部肌肉 10 遍 , 起到放松理筋的作用 。\n\n3. 其他按摩法\n\n(1) 颈椎枕颌按摩法 : 取坐位或卧位 , 双手或肘窝托住落枕者的枕部与下颌部 , 沿身体纵轴按摩 , 持续 1 分钟左右 ,\n反复 3-5 次 。\n\n(2) 捏挤颈部 : 双手手指交叉 , 掌根抱住颈部 , 双掌根相对用力 , 捏挤颈部 , 反复 10 次 , 再用手掌在患部用掌擦法操作 20 次 。\n\n(3) 注意事项\n\n1) 按摩可采取由少至多 , 由轻至重 , 由慢至快 , 量力而行 , 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n\n2) 按摩须注意保暖 , 防止受凉 , 避免感冒 。\n\n3) 上面的 3-5 步骤可以交替使用 , 手法操作一定要缓慢 , 力量要彻底 。 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 , 待按摩后 , 可以拨火罐 10-25 分钟 , 效果更佳 。\n\n4. 耳穴"
},
"doc-085ce818d72831caeb71953d1c132861": {
"content": "<22><>此穴可产生向下肢放射的酸胀感具有舒筋通络之效。\n\n梁丘穴\n梁丘穴在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膝盖伸展时筋肉凹陷处。主治膝关节炎、胃痛、乳腺炎等症。对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膝关节急性发作症状有显著疗效。\n\n犊鼻穴\n犊鼻穴屈膝取穴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关节肿痛麻木、活动受限及脚气等症。作为外膝眼要穴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疾病。\n\n悬钟穴\n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满、下肢痿软等症。作为八会穴之髓会对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骨运动系统疾病均有疗效。\n\n丰隆穴\n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E9AAA8>"
},
"doc-33d1b8ff006a81626e0f7c8ee1ba373e": {
"content": "<22>运动系统疾病均有疗效。\n\n丰隆穴\n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主治头痛眩晕、咳喘痰多、便秘水肿及下肢痿痹等症。按摩能健脾化痰、和胃降浊对肥胖相关腰腿痛、肩周炎有改善作用。\n\n条口穴\n条口穴在犊鼻穴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主治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及胃肠疾病等。具有舒筋活络之效尤其对肩关节周围炎症状改善显著。\n\n飞扬穴\n飞扬穴位于小腿后面外踝后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症。此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对于小腿沉重疼痛的症状按摩此穴效果最佳。\n\n阴陵泉穴\n阴陵泉穴位于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主治腰腿痛、膝盖疼痛、食欲不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该穴"
},
"doc-f73ae8bd7eee63cf8538b5563e98f890": {
"content": "感受风蹄之邪 , 风蹄客于颈项部肌肉 , 致使经络不舒 , 气血凝滞而痹阻不通 , 僵直疼痛而致本病 。 本病起病较快 , 病程短 , 多在一周内可自行痞愈 , 但易于复发 。 按摩能疏散风蹄 , 温经通络 , 理筋解痛 , 使颈部气血通畅 , 肌肉放松 , 落枕症状随之消除 。\n\n1. 分型\n\n(1) 单纯型 : 青少年多见 , 一般为首次发病 , 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明显 。 病性属急性 , 病程短 , 病位仅在颈椎关节 。\n\n(2) 反复发作型 : 青中年居多 , 多有落枕病史 , 且经常性发病 , 除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外 , 另有长期颈部不适感 , 并且稍遇诱发因素即可发病 。 病性属慢性损伤的急性发病 ,\n病程相对较长 , 病位相对广泛 , 除关节及关节囊外 , 多块颈部肌肉损伤 。 影像学检查常可见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 颈植关节增生 , 个别可见椎间孔狭窄 。\n\n(3) 颈椎"
},
"doc-468f17ee9bcea241ea91048300833596": {
"content": "贴压耳穴不宜过多 , 时间不宜过长 ,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n\n3) 如对胶布过敏者 , 可用黏合纸代之 。\n\n4) 耳廖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n\n5) 对过度饥饿 、 疲劳 、 精神高度紧张 、 年老体张 、 孕妇等患者按压宜轻 , 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n\n5. 预防保健\n\n(1) 准备一个好枕头 : 枕头按人体颈部解剖的生理特点 , 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 , 应掌握在 7-10 厘米为宜 。 构芯也不宜太松 、 太软 , 宽度最好相当于肩至耳的距离即可 ,\n柔软度以不易变形为度 。 有习惯性落枕者在制作枕头时可加人参 、 当归 、 黄芪 、 甘草等 , 能促进领部的血液循环 。\n\n(2) 要防蹄保暖 : 睡觉时盖被不仅要盖在身上 , 而且要盖好颈部 , 这就要求将被子往上拉一拉 ; 天气热时 , 不要将颈部一个劲地对着电风扇吹 , 不要在有 “ 穿笺风 “ 的地方睡觉 , 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 。\n\n(3)"
},
"doc-70ba27a73d27b55af3236d6428846233": {
"content": "<22>变时 , 容易同时压迫 2 种或 2 种以上的组织 , 易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颈椎病的症状 , 因此混合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 , 各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均可同时出现于本型中 。\n\n症状 : 为上述各型颈椎病的症状综合表现 。\n\n2. 穴位按摩法\n颈椎病常见按摩方法\n(1) 按揉风池 : 将双手的拇指置于两侧风池穴处 , 按探半分钟左右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2) 指择曲池 : 将拇指和食指置于手臂曲池穴 ( 弯肘成直角 , 肘弛横纹尽头处即是 ) 处 , 拾揉穴位 2 分钟左右 , 两只手交替进行 , 使局部感到酸胀感为佳 。\n\n(3) 按揉外关 : 用一手食指指端点压另一手的外关穴 ,\n以自觉有酸 、 胀 、 麻感觉为度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揉 50 下 , 左右交替按摩 。\n\n(4) 按揉肩井 : 用食指按压患侧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指<>"
},
"doc-c3bfa4098fc93fe1b5df5303965d6f55": {
"content": "迫了邻近的脊髓 、 神经根 、 血管及交感神经 , 并由此产生颈 、\n肩 、 上肢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 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成人 , 男性多于女性 。 颈椎病病变主要累及顽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 , 伴有明显的领神经根和脊髓变性 。 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 、 颈 、 肩 、 背 、 手臂酸痛 , 领项僵硬 , 活动受限 , 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 , 甚至大小便失禁 、 瘫痰 , 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 、 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n\n1. 分型\n\n(1) 颈型领椎病 :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常见 , 多数患者发病是由于颈椎强迫姿势过久 , 如长期低头写孙 、 打毛衣 、 缝纫 、 手术等 , 或口腔科医生偏头操作过久 , 沉睡时枕头未放妥等 , 此型无论症状与体征都不是特别严重 , 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n\n症状 : 枕项部疼痛 ,"
},
"doc-4fe5fd67ecd623cb58d0cfa93715fca1": {
"content": "<22>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指揉合谷 : 用一只手的拇指拾揉合谷穴 3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两只手交替进行 。\n\n(6) 按揉大椎 : 用食指指腹按大椎穴 , 持续 3 分钟 , 手法的力度要适中 , 以局部感到明显酸胀感为佳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三叉神经 、 大脑 、 脑干及小脑 、 颈项尾骨内侧 、 骸椎尾椎 . 腰椎 . 胸椎 , 颈椎等反射区 ( 图 4-4) 。\n\n(2) 按摩方法\n\n1) 颈椎 、 颈项 、 三叉神经 、 小脑反射区用叩指法 , 各推压\n50 - 100 次 , 力度稍重 , 以有痛感为佳 。\n\n2) 点按大脑反射区 30 - 50 次 。\n\n3) 推描尾骨内侧 . 骸椎 、 尾椎 . 腰椎 、 胸椎反射区 30 - 50\n次 , 力度稍轻 。\n\n4) 掏 \\ 探 、 摇 、 拨各个足趾 ,10 分钟 。\n\n5) 分别转动左右脚足跟 ,10 分钟"
},
"doc-dc1a10686a3cf055435533ec43b8b06e": {
"content": "<22> , 不要在有 “ 穿笺风 “ 的地方睡觉 , 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 。\n\n(3) 平日要注意全身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 次坐伏案工作的人 , 勿忘对于颈部的保健 , 经常拙起头向前看 , 活动一下颈部 , 有助于预防落枕的发生 。\n\n(4) 补充钙及维生素 : 钙是构成人体骨骸的主要成分 ,\n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 足够的钙及维生素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 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 平时应多食用牛奶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 , 必要时也可适量服用钙片和毛族维生素 、 维生素 C, 不过药补不如食补 , 最好还是以食补为主 , 这样既改善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 还起到了预防落枕的作用 。\n\n( 二 ) 颈椎病\n\n颈椎病是一种综合征 , 又称颈椎综合征 , 是指颈椎发生丁退行性改变 , 引起领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 ,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 、 神经根 、 血管及交感神经 , 并由此产生颈 、\n肩 、 上<>"
},
"doc-0236523fba36dd76582649a937a28a47": {
"content": "<22>神经根 、 椎动脉组织时 , 可反射性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n\n症状 : 头痛 、 偏头痛 、 枕项部痛 、 头沉头晕 , 而昆头痛头晕与领椎活动无明显关系 ; 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 ,\n心率表现异常 ; 四肢发冷 , 发热 、 腺冷怕热 、 感觉过敏 ; 血压异常 , 有的患者表现为高血压 , 有的表现为低血压或时高时低 , 血压不稳 ; 在秋末冬初 、 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 , 极难适应 , 怕热 、 怕冷 , 周身难受 。\n\n(6) 混合型颈椎病 : 临床上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类型颈椎病同时存在时 , 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 , 由于神经根 、 椎动脉 、 交感神经等组织在解剖上密切相关 , 当各种因素导致顽椎间盘退行性变化 , 颈椎椎体退行性变化 、 骨质增生 、 椎间盘突出等病变时 , 容易同时压迫 2 种或 2 种以上的组织 , 易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颈椎病的"
},
"doc-df370a038b6fb6cab4afa2638ea3dc2f": {
"content": "状与体征都不是特别严重 , 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n\n症状 : 枕项部疼痛 , 颈项强直 , 颈活动受限 , 不能做点头拙头及转头活动 , 头限制在一定位置 , 一侧痛时 , 头偏向另一侧 , 俗称歪脖子 , 眼睛需要向后 、 向侧看时 , 头 、 顽部不能单独向后 、 向侧活动 , 需整个躯干向后 、 向侧转动 。 多数病人疼痛 、 胀麻不超过肩部 , 少数病人可放射至肩 、 臂 、 手 ,如果合并前斜角肌痉桀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 ,且常伴有头痛 、 头晕等症状 , 头痛部位可为枕顶 、 耳后或为偏头痛 。\n\n(2)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最多见 , 发病率最高 , 好发于 30 岁以上低头工作者 , 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颈椎间盘脱出偏向侧方 , 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神经根所致 , 临床上又分为根痛型 、 麻木型 2\n\n1) 根痛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
},
"doc-c1a002c7d24da8a5d568fd69cd1d47c3": {
"content": "4) 掏 \\ 探 、 摇 、 拨各个足趾 ,10 分钟 。\n\n5) 分别转动左右脚足跟 ,10 分钟 。\n\n(3) 注意事项\n\n1) 修剪指甲 , 长短适宜 , 边缘整齐 , 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和产生疼痛 。\n\n2) 极度疲劳和过饥 、 过饱的状态下 , 应先休息 , 或调节图 4-4 “ 颈椎病足部反射区\n\n3) 颈旁自我按摩时 , 要注意两侧分开操作 。\n\n4) 手法用力轻重适当 , 操作频率不宜过快 , 以防消耗体力过多 , 产生疮劳 。\n\n5) 持之以恒 , 贵在坚持 。 只有每天坚持做自我按摩才能熟中生巧 , 达到治愈领椎病的目的 。\n\n4. 预防保健\n\n(1) 经常做颈项活动 , 锻炼颈部 , 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n\n(2) 低头工作不宜过次 , 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 ,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 。\n\n(3) 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 。\n\n(4) 睡觉时不可俯着睡 , 枕头不宜过高 、 过低或过硬 , 并注意颈部保暖 。\n\n(5) 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 。\n\n(6) 防风蹈"
},
"doc-20fe21c4df8257ea6b4d5e18bd4cb601": {
"content": "临床上又分为根痛型 、 麻木型 2\n\n1) 根痛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 、 枕后部 、 颈部疼痛 ,\n并沿神经根分布而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 , 轻者为持续性疼痛 、 胀痛 , 重者如刀割 、 针刺样疼痛 , 因病变部位不同 , 疼痛部位也不一样 。\n\n2) 麻木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麻木 , 一般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酸胀痛 , 多在睡眠或晨起时加重 , 白天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n\n3) 萎缩型症状 : 此型在临床上极少见 , 且预后不良 , 易致残废 。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 , 初期仅表现为肌肉松弛无力 , 进而出现肌肉萍缩 , 以大小鱼际最多见 。\n\n(3) 脊髓型颈椎病 : 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较重 ,\n轻者可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 , 重者则四肢瘫痰 , 卧床不起 , 且易误诊或漏诊 。 此病预后较差 , 致残率高 。\n\n症状 : 主要表现为瘫痰和麻木 , 同时还会出现麻"
},
"doc-77b83401fb4fc46e2f5150b30a4916ea": {
"content": "<22><>预后较差 , 致残率高 。\n\n症状 : 主要表现为瘫痰和麻木 , 同时还会出现麻木的肢体怕凉 、 酸胀 、 水肿 , 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滢留 、 小便无力 、 便秘或大便失控 。\n\n(4) 椎动脉型顽椎病 :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 此型颈椎病的发生 ,\n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n\n症状 : 发作性胜晕 , 复视伴有眼震 , 有时伴有恶心 、 呕吐 , 耳鸣或听力下降 , 下肢突然无力或猝倒 , 但意识清醒 , 偶有肢体麻木 , 感觉异常 。\n\n(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关节刺激颈部交感神经所导致的 。 当各种因素影响了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 、 小关节 、 颈神经根 、 椎动脉组织时 , 可反射性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
"doc-a6a99491f55cf8db5f244f3ea2ca69bc": {
"content": "无名指托下颌 , 两拇指顶牵枕后乳突 , 持续向上牵拔有效时 , 向一侧旋扭 , 根据患者颈部松软情况决定旋转角度 , 听到弹响 ; 颈部放松不好和配合不佳时可停止 。\n\n(7) 活动肩颈部 : 做各种运动 , 幅度应根据情况而定 。\n\n(8) 注意事项\n\n1) 肿胀明显的当日 , 病人应先休息 , 局部用冷敷 。\n\n2) 首先应排除颈椎骨折 、 脱位后 , 才可施用按摩手法 ,\n切忌育目治疗 , 以免加重损伤 。\n\n3) 按摩手法宜轻柔 , 切忌粗暴 , 以免损伤领项部脊髓造成截瘫 。\n\n4) 可配合一些理疗 , 外擦正红花油等治疗。\n\n3. 预防保健\n\n(1) 注意休息 、 防寒 , 避免冷风直吹颈部 。\n\n(2) 激烈运动或乘车时要注意自我保护 , 以防颈部扭挫伤 。\n\n(3) 伤后应尽量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 , 以松弛颈部的肌肉 , 必要时用领部围领固定 。 |\n\n(4) 平时经常做颈部功能锻炼 , 增强颈部肌力 , 维持颈稳"
},
"doc-b12e5b2a47e57df57211eef2aeb012d6": {
"content": "<22>部围领固定 。 |\n\n(4) 平时经常做颈部功能锻炼 , 增强颈部肌力 , 维持颈稳定 , 增强抗损伤的耐受力 。\n\n( 四 ) 项肢部劳损\n项背部劳损是由于软组织受伤 , 导致组织液渗出 , 代谢产物堆积 , 刺激局部神经而出现疼痛 , 形成无菌性炎症 , 通常在一段时间之后 , 由于人体自身的恢复功能 , 局部会出现粘连或形成瘢痕 。\n\n1. 穴位按摩法项背部劳损按揉方法与颈部扭挫伤的治疗方法相似\n\n(1) 按揉风池 : 将双手放在脑后 , 拇指指腹按在两侧风池穴上 , 按揉 20 秒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2) 按揉大椎 : 将食指放在大椎穴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3) 注意事项\n1) 项背部劳损的按摩要依照其基本程序进行操作 , 以劳损的局部痛点为中心 , 此处的力量要稍大 。\n2) 颈椎关节的扳法可用于深层软组织的劳损 , 以轻柔力量进行"
},
"doc-ccaded58e7d1dcf7591c2db3e4cdb3ae": {
"content": "、\n隐痛 、 酸胀痛 , 活动受限 。\n\n(3) 伤处压痛明显 , 有肌紧张和痒挛 。\n\n(4) 颈部活动受限 。 颈部呈僵直状 , 因颈部肌肉痉挛 ,\n头颈僵直而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姿势上 , 或向左侧偏 , 或向右侧偏 , 转头时常连同身体一起转动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揉法 : 24 小时后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其后 , 用小鱼际揉项部 , 两肩及背后 2 分钟 。\n\n(2 ) 揉肿痛处 : 对肿痛处 , 改用小力 , 增加揉时间 3\n分钟 。\n\n(3) 按揉压痛点 : 用掌根按揉压痛处 , 逐次加力 3 分钟 。\n\n(4) 拇指拨揉 : 有硬块和条索状物时用拇指拨挂 、 弹拨数次 , 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 时间约为 2 分钟 。\n\n(5) 拇指按压 : 以拇指描或按压风池 、 肩井 、 天窗各 30\n秒 ( 图 4-5) 。\n\n(6) 坐位提旋复位法 : 两手置于颌部 , 小指和无名指托下颌 , 两拇指顶牵枕后乳突 , 持续向上牵拔有效时 , 向一侧旋扭 ,"
},
"doc-09aed476c66b358b5a53eae5ea18b4cd": {
"content": "<22>状的常见病症 。 本病好发于 50 岁左右 ,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 本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 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 妨碍日常生活 。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 , 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 , 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疣痛 , 并逐渐加重 , 昼轻夜重 , 夜不能寐 , 不能向患侧侧卧 , 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 肩部受到牵拉时 , 可引起剧烈疼痛 。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 , 并向领 、 部及肘部放射 , 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n\n中医学认为 ,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肾亏损 , 气血虚羽 ,\n血不荣筋 , 或外伤后遗 , 疾浊疲阻 , 复感风踹湿邪 , 使气血凝滞不畅 , 筋脉拘挛而致 。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 穴位按摩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效果显著 。 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 , 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 起到"
},
"doc-b57256d4a058189623d91dc63e14fb09": {
"content": "低或过硬 , 并注意颈部保暖 。\n\n(5) 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 。\n\n(6) 防风蹈 、 潮湿 , 避免午夜 、 凌晨洗澡或受风蹈侵袭 .\n\n( 三 ) 颈项部扭挫伤\n\n颈项部扭挫伤是指因各种暴力使颈部过度扭转 、 牵拉或受暴力直接打击 , 引起颈部软组织损伤 , 中医称之为 “ 颈部伤筋 “。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于颈部 , 造成颈部肌筋损伤 , 伤及脉络 , 气血阻滞 , 筋脉不通 , 筋位失常所致 。 日常工作学习长期低头 、 斜扭姿势也可造成慢性扭伤 。 按摩能活血化瘀 , 舒筋止痛\n\n1. 临床表现\n\n(1) 有颈部外伤史 , 伤后颈部可数小时或隔日疼痛才明显 。\n\n(2) 疼痛与伤情有关 , 表现为剧痛 、 刺痛 、 按裂痛 , 或者跳痛 。 活动时加剧 , 可有放射或强迫体位 。 慢性可为钝痛 、\n隐痛 、 酸胀痛 , 活动受限 。\n\n(3) 伤处压痛明显 , 有肌紧张"
},
"doc-ff432337ffb4e022f6c3765e77275b9f": {
"content": "<22>处的力量要稍大 。\n2) 颈椎关节的扳法可用于深层软组织的劳损 , 以轻柔力量进行操作 , 扳法治疗必须由专业按摩医师操作 \n\n2. 预防保健\n\n(1) 首先要加强锻炼 , 提高身体素质 。 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 腰背肌肉比较薄张 , 容易损伤 。 因此 , 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 如做一些屈 、 后伸 、 左右腰部侧弯 、 回旋及仰卧 、 起坐的动作 ,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 韧带坚强 , 减少生病的机会 。\n\n(2) 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 应屈膝下蹲 , 避免弯腰而加重负担 ; 拿重物时 ,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 并使其贴近腹部 , 两腿微微下蹲 ;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 若够不着则不宜勉强 。\n\n(3) 注意自我调节 , 劳逸结合 ,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 蹲下不仅使腰膈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n\n(4) 另外 , 还应该"
},
"doc-e32183625a38deb96582fbe2f11275a6": {
"content": "<22> , 牵拔向患侧旋转 , 有弹响后 , 即可已恢复正常 。\n\n2) 仰卧牵旋复位 : 助手按压患者膝上股前部 , 术者一手扒住患者枕后 , 一手扒住下颊 , 牵拔到最大限度时向健侧旋转有弹响 , 再向患侧旋有弹响后即可复位 。\n3. 注意事项\n\n(1) 颈椎小关节错缝复位后 , 可用前高后低的环形围领进行固定 , 也可佩戴项托固定 。\n\n(2) 去掉外固定后 , 积极锻炼颈部的伸肌 , 使颈部保持在伸直位 , 睡眠时颈下或肩下垫枕头 , 使颈部处于轻度伸直位 。\n\n(3) 治疗后数日内不要做大幅度转头动作和长时间低头 , 避免颈部再受伤 。\n\n4. 预防保健睡觉用枕不要过高 , 注意防寒 。\n\n五 . 肩部常见疾病按摩 \n\n肩周炎全称 “ 肩关节周围炎 “ , 又称 “ 五十肩 “ 漪风肩 “或 “ 冻结肩 “, 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 本病好发于 50 岁左右 ,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 多见于体"
},
"doc-06b642c89301b88925ad24ac9c0c7e8c": {
"content": "致颈椎功能障碍者 。 领椎的关节突较低 , 上关节突朝上偏于后方 , 下关节突朝下偏于前方 。 关节囊较松弛 , 可以滑动 , 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 , 因此 , 颈椎的稳定性较差 。 颈椎小关节错缝叮发生在不同年龄 , 有外伤史或长期低头工作史 。\n\n1. 临床表现\n\n(1) 颈痛 , 有负重感 , 疼痛向背肩放射 , 时有头痛 、 头胀等症状 。 有时颈部基本无不适 , 而仅有因刺激交感神经纤维而产生的症状 , 如头痛或头晕 , 或眼胀 、 视力减退 、 耳鸣 、\n听力下降 、 失眠 、 记忆力减退或心胸不适 , 有时心慌 、 血压异常等 。\n\n(2) 颈部僵硬 、 活动不自如 , 颈部屈伸 、 左右侧弯 、 左右旋转的部分活动轻度受限 , 有牵掣感 。\n\n(3) 触诊颈椎两侧小关节突 , 病变小关节处有隆凸 、 两侧明显不对称 , 关节突上的软组织手感增厚 , 并有明显触压痛感 。\n\n2. 穴"
},
"doc-868ec29364a8ee18a6ed391fdde661f7": {
"content": "、 两侧明显不对称 , 关节突上的软组织手感增厚 , 并有明显触压痛感 。\n\n2. 穴位按摩法\n(1)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其后 , 先用小鱼际侧揉颈侧后方肌肉 , 从上而下 , 由轻到重 3 分钟 。\n\n(2) 用拇指背侧掌指关节和大鱼际揉以上部位 、 有压痛和痉挛的部位 , 逐次加重 , 时间约 3 分钟 。\n\n(3) 拇指和四指推揉和扒揉风池及周围 , 胸锁乳突肌上段 , 时间约 5 分钟 ( 图 4-6)。\n\n(4) 从风池向下 , 由浅人深 , 反复拿揉颈后肌 5 分钟 。\n\n(5) 前臂揉肩胛提肌 , 约 2 分钟 。\n\n(6) 复位\n\n1) 坐位提旋复位法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两手拇指置于风池和乳突下方 ,4、5 指置于下颊下缘 ,2、3 指与 4、5 指配合固定下颌 , 持续用力直向上牵拔颈部 , 到最大限度时开始向健侧旋转 , 到有阻力时 , 寸力增加角度 、 可听到弹响 , 牵拔向患侧旋转 , 有弹响后 , 即可已恢复正常 。\n\n2) 仰卧牵旋复位 : <20>"
},
"doc-70d2010b7cf58df4c23141da03814a0f": {
"content": "<22>使腰膈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n\n(4) 另外 ,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n\n1) 防止潮湿 、 蹄冷受凉 , 根据气候的变化 , 随时增添衣服 , 出汗及雨淋之后 , 要及时更换湿衣并擦干身体 。\n\n2) 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 , 安心休息 , 防止转成慢性 。\n\n3) 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 , 要做好准备活动 。\n\n4)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 如弯腰过久 , 或伏案过低等 。\n\n5)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症状 , 特别早期见效更显 , 但本病往往易复发 , 应注意平时的工作姿势 , 如能配合功能锻炼 , 并持之以恒 , 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n\n( 五 ) 颈锥小关节错缝\n颈椎小关节错缝又称颈椎小关节脱位或颈椎关节突关节亲乱 , 是指颈椎小关节在扭转外力作用下 , 发生侧向微小移动 , 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颈椎功能障碍者 。 领椎的关节突较低 , 上关节突朝上偏于后方 , 下关节突<E88A82>"
},
"doc-9c75badb656cbd8e7e2f791f9d26d71d": {
"content": "节届伸不利 。 舌淡苔薄白 , 脉沉紧或弦紧 。\n\n(4) 湿热型 : 肩部酸重疼痛或局部肿胀灼热 , 遇热痛重 ,\n得凉稍缓 , 疼痛拒按 , 关节活动受限 。 舌红苔黄腻 , 脉滑数或弦数 。\n\n(5) 疾湿型 : 肩部沉重酸痛 , 或有肿胀 , 痛有定处 , 肌肤麻木 , 关节活动不利 , 遇冷痛重 , 得热则舒 。 舌淡苔白腻 , 脉潘缓 。\n\n2. 分类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3 期 , 即急性期 、 慢性期 、 恢复期 。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 , 各期病程长短不一 ,\n因人而异 , 差别很大 。\n\n(1) 急性期 : 这是肩周炎的早期 。 肩部自发性疣痛 , 其疼痛常为持续性 , 表现不一 。 有的急性发作 , 但多数是慢性疼痛 , 有的只出现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 。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 , 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 , 常涉及肩胛区 、 上臂或前臂 , 活动时病痛加重 , 不能<E4B88D>"
},
"doc-69f545ca18356f6a8c17aa87dfb841db": {
"content": "后再尽量外展 。\n\n(8) 旋肩 : 患者站立 , 患肢自然下垂 , 肘部伸直 , 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 , 幅度由小到大 , 反复数遍 。\n\n(9) 注意事项\n\n1) 功能锻炼宜循序渐进 , 切忌粗暴 , 不可操之过急 ,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n\n2 ) 锻炼时间应根据各人情况 , 以晨起和睡前为佳 。\n\n7. 预防保健\n\n(1) 注意防蹄保暖 。 蹄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 , 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 , 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 , 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 , 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 , 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 , 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 、 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 。 因此 ,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蹄保暖 , 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n\n(2) 加强功能锻炼 , 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 , 可经常打太极拳 、 太极剑 、 门球 , 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 , 使用拉力器 、 哟铃及摆动双手等运动 , 但要注意运动量 , 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
},
"doc-b642e9be0700d7d354892cc61fb46233": {
"content": "找压痛点 , 并进行着重点按 。\n\n3) 按揉颈项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 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n\n4) 推压肩胛骨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以胀痛为宜 。\n\n5) 搓揉足跌趾 , 第 4 趾及小趾各 5 分钟 。\n\n6) 左右旋转足踝 , 用手抓住脚掌 , 使足踝呈车轮状旋转 , 每次 4-6 分钟 。\n\n5. 自我按摩法\n\n(1) 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 , 时间为 1-2 分钟 , 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n\n(2) 用健侧手的第 2-4 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 , 时间为 1-2 分钟 , 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n\n(3) 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 , 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 , 时间为 1-2 分钟 。\n\n(4) 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 , 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 , 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n\n(5) 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 1-2 分钟 , 对于<E5AFB9>"
},
"doc-e7857e242ed37339a3ab1154c0bff21d": {
"content": "<22>窝中央最凹处 , 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揉天府 : 将除拇指外的四指置于患侧的天府穴上 , 轻按 1 分钟 , 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n\n(5) 按揉肩贞 : 以食指的指端按于患侧的肩贞穴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描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 。\n\n(6) 拿揉肩健 : 将拇指 、 食指 、 中指置于患侧的肩佳穴上 , 拿揉此穴位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7) 按揉肩井 : 用食指按压患侧的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再按摒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颈项 、 斜方肌 、 肩胛骨 、 上臂 、 肩关节等反射区\n\n(2 ) 按摩方法\n\n1) 点按肩 、 上臂 、 斜方肌反射区各 100 次 , 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n\n2) 在肩反射区找压痛点 , 并进行着重点按 。\n\n3) 按揉颈项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 以出"
},
"doc-bcbad406d7beef053c3c4420d6f032d1": {
"content": "<22>肩关节效果显著 。 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 , 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 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 功能锻炼可以松解粘连 , 滑利关节 , 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n\n1. 中医分型\n\n(1) 瘀血型 : 肩部疼痛剧烈 , 如针刺或刀割样跳痛 , 痛处不移 , 拒按 , 夜晚痛甚 , 局部肿胀或青紫 , 关节活动受限 。 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 脉沉涩或弦细 。\n\n(2) 筋脉失养型 : 肩臂拘指疼痛 , 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 休息后减轻 , 伴气短懒言 , 身倦乏力 , 关节活动受限 , 局部肌肉萎缩 。 舌淡苔白 , 脉细弱 。\n\n(3) 风蹈型 : 肩部拘急疼痛 , 痛牵肩胛 、 背部 、 上臂及颈项 , 痛点固定不移 , 并向周围放散痛 , 压痛明显 , 得热痛减 ,\n阴冷无加剧 , 夜晚痛重 , 关节届伸不利 。 舌淡苔薄白 , 脉沉紧或弦紧 。\n\n(4) 湿热型 : 肩部"
},
"doc-d93b02b87622981b364077d97d5efacd": {
"content": "向下回到原处 , 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3) 体后拉手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 , 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 , 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n\n(4) 展臂站立 :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 , 双臂伸直 , 手心向下缓缓外展 , 向上用力拙起 , 到最大限度后停 10 分钟 , 然后回原处 , 反复进行 。\n\n(5) 后伸摸棘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 , 屈肘 、 屈腕 , 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 , 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停止不动 ,2 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 ,\n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6) 理头 :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 , 患侧肘屈曲 , 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 ( 掌心向上 , 尽量用肘部擦额部 , 即擦汗动作 。\n\n(7) 头枕双手 : 患者仰卧位 , 两手十指交叉 , 掌心向上 ,\n放在头后部 ( 枕部 ) , 先使两肘尽量内收 , 然后再尽量外展 。\n\n(8) 旋肩 : 患者站立 , 患肢自然下垂 , 肘部伸直 , 患臂"
},
"doc-1dbdb2a6a5365a4f37c82b566c79a843": {
"content": "到三角肌的抵止点 , 常涉及肩胛区 、 上臂或前臂 , 活动时病痛加重 , 不能梳头洗脸 , 患侧手不能摸背 。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 , 尤其夜间为重 。 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 , 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 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 。 肩部外观正常 ,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 、 喙突 、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 、 内上肌附着处 、 肩胛内上角等处 。\n\n(2) 慢性期 ; 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 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 , 呈冻结状态 。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 20% ~50% , 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 , 梳头 、 穿衣 、 举臂 、 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 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 , 部位多见于三角肌 、 肩胛带肌 。 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 此时持续时间较次 , 通常为 2 - 3 个月 。\n\n(3) 恢复期 : 肩痛基本消失 , 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
},
"doc-d7b8c5f59194dca33f6a734dd033a764": {
"content": "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n\n(5) 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 1-2 分钟 , 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 , 可用前面拍打法进行治疗 。\n\n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 1 次 , 坚持 1-2 个月 , 会有较好的效果 \n\n(6) 注意事项\n\n1) 自我按摩法必须持之以恒 , 循序渐进才能收效 。\n\n2) 时间 、 次数及运动量由小到大 , 逐渐增加 , 不能操之过急 。\n\n3) 用力要柔软缓和 , 切忌用力过猛 , 即动静适度 , 要尽量使全身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 。\n\n4) 同时合并有高血压 、 心脏病的患者 , 用力不可猛 。\n\n6. 肩关节功能锻炎\n\n(1) 屈肘甩手 : 患者胖部靠墙站立 , 或仰卧在床上 , 上臂贴身 、 届肘 , 以肘点作为支点 , 进行外旋活动 。\n\n(2) 手指爬墙 :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 , 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 , 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 , 在墙上做一记号 , 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到原处 , 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3) 体后拉手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
},
"doc-321db114a425216c9fab897b6c6be2d2": {
"content": "、 哟铃及摆动双手等运动 , 但要注意运动量 , 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n\n(3) 纠正不良姿势 。 对于经常伏案 、 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 , 应注意调整姿势 , 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n\n(4) 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 , 如糖尾病 、 颈椎病 、 肩部和上肢损伤 、 胸部外科手术及神经系统疾病 , 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 ,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 , 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 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n\n(5) 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 , 除积极治疗患侧外 , 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 。 有研究表明 , 有 40% 的肩周炎患者患病\n5-7 年后 , 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 ; 约 12% 的患者 , 会发生双侧肩周炎 。 所以 , 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n\n(6) 功能锻炼 , 如爬墙锻炼 、 体后拉手锻<E6898B>"
},
"doc-5bcb18120c8850f43027cbebe37eca35": {
"content": "2 - 3 个月 。\n\n(3) 恢复期 : 肩痛基本消失 , 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 。\n肩关节慢慢松弛 , 关节活动也逐渐增加 , 外旋活动首先恢复 ,\n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 。 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 、 慢性期的时间有关 。 冻结状态时间越长 , 恢复期也越慢 ; 冻结状态时间短 , 恢复也快 。 整个病程短者 1-2 个月 , 长者可达数年 。\n\n3. 穴位按摩法肩关节周围炎的常用按摩穴位。\n\n(1) 拿按肩佳 : 用食指按在患侧肩依穴上 , 拇指按在肩前 , 边拿边按 30 - 50 次 。\n\n(2) 按揉曲池 : 患病一侧的手臂微屈 , 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曲池穴 ( 屈肘弛成直角 , 肘弛横纹尽头处 )2 分钟 ,\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换右手做相同按摩 。\n\n(3) 按揉极泉 : 患病一侧臂上举 , 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的极泉穴 ( 腋窝中央最凹处 , 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揉天府 :"
},
"doc-93bb168533c729ffa0911ea124fda000": {
"content": "偶尔还会头晕 、 偏头痛 。\n\n(2) 表现为肌肉无力 、 劳累 、 酸痛 、 局部压痛 、 活动范围受限 、 劳动能力下降 , 继而出现持续性疼痛 、 酸胀 、 肌肉硬结 、 功能障碍等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在患者病变肩关节的后外侧 ,\n抓住患者的肩膀 , 拇指用力地按压肩井穴 , 可缓解肩膀酸痛\n\n(2) 术者一手抓住患者的手腕 , 另一只手按压脑会穴 ,\n对缓解上臂疼痛很有效 ( 图 5-5)。\n\n(3) 术者一手抓住肩部 , 一手握住手臂 , 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运动 , 幅度由小变大 , 以患者能承受的力度为最佳 。\n\n(4) 术者握住患者腕部 , 分别向上 、 下 、 左 、 右方向摆动上肢 , 约 5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双手置于肩上 , 双肩同时做环旋运动 , 然后 , 四指弯曲史击肩周的位置 。\n\n(2) 对侧手掌置于患侧的肩部 , 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揉 3"
},
"doc-7d33da4e292d458608c722963d34eaa4": {
"content": "<22>部肌肉劳损\n\n肩部肌肉劳损比急性创伤更为普遍 , 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域 , 特别是肩胛骨的后方及外侧的肌肉更容易出现劳损 。 长期使用鼠标或以手指击打键盘 , 肩部后方及上肢后方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 局部血管痉挛 , 血液供应差 , 代谢产物堆积在局部 , 产生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疼痛 , 再加上空调环境 、 受风 、 受蹈更会加重局部的肌肉痉挛与疼痛 。 肩部劳损包括肩部肌腱炎 、 肩关节不稳定及肩撞击综合征 。 这三种问题的发病原因与病理是相关的 , 症状也有可能同时存在 。 肩部肌肉劳损很多最终导致肩周炎 。 如果经常疼痛 , 应该坚持经常性的按摩治疗 , 也可以擦舒筋活络油配合按摩 , 效果更好 。\n\n1. 临床表现\n\n(1) 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 多表现为背部沉重 、 肩膀酸痛 ,\n偶尔还会头晕 、 偏头痛 。\n\n(2) 表现为肌肉无力 、 劳累 、 酸痛 、 局"
},
"doc-bc99017e89833ffc9e7b8eb276c876a2": {
"content": "处肌肉薄 , 较为敏感 , 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 顺肩胛骨的外侧缘也可找到压痛点 , 力量可稍重 。\n\n5. 预防保健 \n有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养护肩部的方法 : 把卫生的棉花放在生姜挤榨出的汁中浸泡 , 泡透后 , 稍稍挤压一下 , 不要抨 , 直接在太阳下督晒 , 晒干为止 。 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 ,\n缝成小棉垫 。 将这个小垫放在疼痛部位的贴身衣服里面 ,\n一般使用半个月后 , 毋换一个新的 , 治疗肩膀疼痛的效果很好 。\n\n( 四 ) 肩胛提肌损伤\n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颈肩部疾病 , 多由突然动作造成损伤或由于长期低头工作 , 积久劳损所致 ,\n大多被笼统地诊断为颈部损伤 , 或背痛 、 肩胛痛 , 或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肩周炎等 。 肩胛提肌损伤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 , 如上肢突然过度后伸 , 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 ,\n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 , 由于肩胛骨周围"
},
"doc-d0d12bce8f5d998d199060205fc5b70f": {
"content": "<22>处 , 进行幅度小 、 频率慢的摆动 , 反复按压 30 - 50 次 。\n\n(4) 点按肩部穴位 : 患者取俯卧 , 术者用双手撒指点按其肩井 、 曲垣 、 天佳 、 风门各 30 - 50 次。\n\n(5) 注意事项 : 按摩治疗时 , 先由病变远端或健侧逐渐向最痛部位接近 , 力量由轻到重 。\n\n3. 预防保健\n\n(1) 治疗结束后要注意休息 , 避免肩部运动 。\n(2) 纠正日常不良姿势 , 调整工作强度 , 注意颈肩部保健和运动锻炼 。\n\n六 . 腰背部常见疾病按摩\n\n 急性腰扭伤\n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 、 筋膜 、 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 , 常发生于搬拙重物 , 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骸部肌肉的附着点 、 骨膜 、 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痉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坐立和行"
},
"doc-9d1d47adf930099b2aa5c3bfcaab82f2": {
"content": "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 ,\n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 , 由于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的影响 , 使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 , 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内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 。 大多发生在上 4 个颈椎横突处 ( 肩胛提肌的起点处 ), 且损伤处结疤变性较明显 。 按摩对于修复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本病以中老年发病常见 , 多为单侧发病少为双侧同时发病 。 病程多缓慢 , 少见于急性起病者 。 病久者叮同时伴有颈肩部其他软组织损伤 。\n\n(2) 患者自觉领根部有钝痛 、 酸沉等不适感 , 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射 , 重者可有活动受限 。 急性发作严重者 , 顽侧肿胀明显 , 疼痛剧烈 。\n\n(3) 患处拒按 , 睡眠时翻身困难 , 白天可有抬肩畸形 , 疣痛可沿受损肌肉的走向放射 , 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重 。\n\n(4) 肩"
},
"doc-4b27b372fe78ac33ec7ce490da6b29d8": {
"content":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n\n(6) 功能锻炼 , 如爬墙锻炼 、 体后拉手锻炼 、 外旋锻炼 、\n摇膀子锻炼等 。\n\n( 二 ) 肩袖损伤\n\n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 、 上 、 后方之肩胛下肌 、 内上肌 、 冈下肌 、 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 。 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 , 与关节囊紧密相连 。 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盎方向拉近 , 维持肱骨头与关节孙的正常支点关节 。 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 ,\n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 本病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 ( 如棒球 , 自由泳 、 仰泳和蝶泳 , 举重 ,拍球运动 ) 。\n\n肩袖损伤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 , 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 ,\n是目前漏诊较多的疾病 , 很容易与肩关节疾病混渚 。 通过按摩可以起到消肿止痛 、 活血化瘀的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伤前肩部无症状 , 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 , 隔日疣痛"
},
"doc-458f95c55add498c63b51ccf47806922": {
"content": "床表现\n\n(1) 伤前肩部无症状 , 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 , 隔日疣痛加剧 , 持续 4 - 7 天\n\n(2) 患者不能灵活使用患肩 , 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 、\n外展时 , 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 。\n\n(3) 一般在 5 小时内疣痛目然消失 , 但在以后的 6-12\n小时后疼痛再次出现且达到高峰 , 以至于肩关节的任何活动均能引起疼痛 。\n\n(4) 肩袖完全断裂时 , 因丧失其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 ,\n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 。 肩袖部分撕裂时 , 患者仍能外展上臂 , 但有 60“-120“ 疼痛弧 。\n\n(5) 夜间疼痛明显 。\n\n2. 穴位按摩方法\n\n(1) 捶击肩周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立于其患侧 , 半握拳 ,\n有节奏地捶击患部肩和肩关节周围 , 使其肩部有酸痛感为宜 。\n\n(2) 配合疗法 : 术者一手在患者患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接法 , 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地后伸旋内 , 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E59091>"
},
"doc-ded6a33746d99fd87115f2ab9f3b65eb": {
"content": "受损肌肉的走向放射 , 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重 。\n\n(4) 肩胛骨内上角损伤明显者 , 除有肩胛骨病痛 、 酸胀外 , 多有向枕骨旁及太阳穴的放射痛 。\n\n(5) 双侧发病者颈活动受限较明显 , 尤以前届明显 。 于肩胛骨内上角可查得压痛点 , 多伴有硬结和条索状反应物 ,\n部分人有剥离感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滚肩胛提肌 : 患者取坐位 , 患者头略偏名健侧 , 使肩胛提肌上部充分伸展 。 术者一手轻按其患侧肩部 , 一手沿肩胛提肌向上滚动 , 使肩部有温热感为宜 。\n\n(2) 滚揉背部: 术者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膀 , 另一手从其脊柱开始向肩胛骨内角施以接法 30 - 50 次 。\n\n(3) 空拳按压肩部 : 术者手握空拳 , 用第 5 掌指关节按压患者肩部酸胀感明显处 , 进行幅度小 、 频率慢的摆动 , 反复按压 30 - 50 次 。\n\n(4) 点按肩部<E882A9>"
},
"doc-88e41838ef25e8844476f541e1488488": {
"content": "部用接法 , 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地后伸旋内 , 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拙 。\n\n(3) 点按肩部穴位 : 术者用拇指指端分别点按患者的肩井肩中俞 、 脑俞 、 肩贞 、 天宗 、 风门 、 天佳等穴 , 每个穴位各\n30~50 次 ( 图 5-3) 。\n\n(4) 注意事项\n\n1) 在施捶击手法时 , 要有节奏 , 不能忽快忽慢 。\n\n2) 要注意上抬的动作必须稳而缓和 , 逐渐加大帽度 , 切忌动作粗暴 , 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 患者不堪忍受 。\n\n3. 预防保健\n\n(1) 注意日常肩部保暖 , 避免肩部劳累 。\n\n(2) 补充维生素有益于肌腱炎愈合 。\n\n(3) 注意不要做引起关节扭伤的动作 。\n\n(4) 包扎最好用运动细带包裹于受伤部位 。 使用冰袋 ,\n如无冰袋 , 可用冷冻蔬菜袋代替 。\n\n(5) 运动前应先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尤其是运动员 。\n\n肩部肌肉劳损\n\n肩部肌肉劳损比急性创伤更为普遍 , 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E696B9>"
},
"doc-4d093fb03df518febc05c21793967fa6": {
"content": "<22>曲史击肩周的位置 。\n\n(2) 对侧手掌置于患侧的肩部 , 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揉 3\n分钟 , 使该部位有热感 。\n\n(3) 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的肘部 , 做前 、 后 、 左 、 右摆动肩膀的运动 。\n\n(4) 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的手腕部 , 做向上拙举肩膀的运动 , 反复 10 次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掌揉肩部后方肌肉 5-10 分钟 , 肩胛骨后方及外侧有肌肉处要重点按揉 。\n\n(2) 点揉肩胛骨后方及外侧 : 拇指从肩胛骨后方的内侧开始点揉 , 逐渐移至肩胛骨后方的外侧 , 逐一寻找压痛点 。\n\n(3) 拿揉肩部 : 取坐位 , 双手拿揉一侧肩部 5 分钟 , 至肩部有发热感 , 然后换另一侧肩做同样的动作 , 注意在拿揉时应进一步放松肌肉 , 使局部感觉舒适 。\n\n(4) 注意事项 : 多数患者在天宗穴部位酸痛明显 。 由于此处肌肉薄 , 较为敏感 , 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 顺肩胛骨的外侧缘也可找到压<E588B0>"
},
"doc-8ec26629957ac13bd826e4a4cf9e4ec9": {
"content": "拉 、 挤压 、 震荡 , 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产生 。 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骸部胀痛 、 酸痛 , 反复发作 , 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 , 如日间劳累加重 , 休息后可减轻 ,时轻时重 , 为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发病因素较多 。 其日积月累 , 可使肌纤维变性 , 甚而少量撕裂 , 形成瘢痕 、 纤维条索或粘连 , 遗留长期慢性腰胆痛 。\n\n按摩能对腰背部的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 能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 温经通络 , 有效地消除腰部的疼痛与酸胀 。\n\n1. 临床表现\n(1) 腰背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 , 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 , 时轻时重 , 迁延难愈 。 休息 、 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 。 劳累 、 阴雨天气 、 受风蹇湿影响则症状加重 。\n\n(2)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 , 一般无明显障碍 , 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 。 不耐久坐次站"
},
"doc-46f92b343fac4467e04755a562632a8d": {
"content": "<22>侧后患侧 , 重点放在患侧 。 反复推探 8 - 12 次 。\n\n(3) 按揉腘窝 : 被按摩者俯卧 , 下肢伸直 , 术者将一手中指屈曲 , 把屈曲时突出的部分置于腘窝处 , 揉动 1 - 3 分钟 ,\n再以掌心置于胭窝处轻揉 1 分钟 。\n\n(4) 推摩背部 : 两腿齐肩宽站好 , 上体稍后仰 , 两手掌从八佳穴向上至肝俞穴 , 上下来回推摩 , 然后再用两手拇指贴近脊柱两侧骸棘肌上 , 做弹拨动作 2 分钟 , 最后用相同的方法 , 同样部位反复推摩 2 分钟 。\n\n(5) 提拿腰部诸肌 : 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对合用力 , 提拿方向与肌腹垂直 。 从腰骸部至臂大肌 , 由上而下 、\n由轻到重 、 先健侧后患侧 。\n\n(6 ) 注意事项 : 如果腰扭伤疼痛明显者 , 有时很小的体位改变也会引发腰部的剧烈疼痛 , 因此应避免用掌揉等可能使患者身体摇晃的手法 。 可直接用小面积的拇指点 、 抵法查找痛点 , 找到后在痛点上采用点拨手"
},
"doc-2ce94dcebaf616c866b55204fac3d5a9": {
"content": "(2)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 , 一般无明显障碍 , 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 。 不耐久坐次站 , 不能胜任弯腰工作 。 弯腰稍久 ,\n便感直腰困难 。 常喜双手捶击 , 以减轻病痛 。\n\n(3) 病症急性发作时 , 诸症明显加重 , 可有明显的肌痉挛 , 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 , 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 。\n\n2. 穴位按摩法常见治疗腰肌劳损的穴位 ( 图 6-4)。\n\n(1) 按压 、 按揉志室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按于被按摩者志室穴上 , 先按压 1 分钟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描 1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n\n(2 ) 按揉膈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按于被按摩者膀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3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按揉委中 : 将中指指腹和食指指腹按在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上 , 力度要适中 , 按揉 20-4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4) 按揉命门 : 按<>"
},
"doc-56e1c62ce6814a36936ba3efab8fc05d": {
"content": "伤之后在关节扭伤的部位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 。\n\n(5) 一旦腰扭伤后 , 应平卧硬板床 , 并注意腰扭伤部位肌肉的保暖 , 不要再做剧烈运动 。 长距离转运时 , 应将患处加压弹性细带 , 防止内出血 。\n\n(6) 急性腰扭伤者不能睡软床 , 需卧硬床休息 2 - 3 天 ,之后可逐渐进行腰部活动 ( 如撑腰环绕 、 搓腰等 ), 有利于损伤局部炎症的消退 。\n\n( 二 ) 腰肌劳损\n\n腰肌劳损 , 又称功能性腰痛 、 慢性下腰损伤 、 腰臂肌筋膜炎等 , 是指腰骸部肌肉 、 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炎疳 ,\n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 在慢性腰痛中 , 本病占的比例最大 , 多因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 , 也可由于一些平常不足以致伤的外力 , 因反复持续的牵拉 、 挤压 、 震荡 , 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产生 。 主要症状是腰或腰<E68896>"
},
"doc-6bf73a2dae4b12fec361efcb16bfeab9": {
"content": "按委中 : 用食指和中指点按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 , 先按 10 秒 , 再放松 3 秒 , 反复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 2\n分钟 。\n\n(3) 指按后溪 : 用拇指指甲拾按患侧或两侧的后溪穴\n\n( 微握拳 , 在小指侧手掌横纹末端处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每次 3 分钟 。\n\n(4) 点按摩山 : 屈腺 , 用两手拇指点按两腿承山穴 ( 足跟上拙 , 在小腹后面肌肉出现的人字下方凹陷处 12 分钟 , 力度由轻到重 。\n\n(5) 按压 、 按揉肾俞 : 用两手拇指在肾俞穴上按压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摒 1 分钟 ,\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点按水沟 : 弯曲食指 , 用指尖点按水沟穴 ( 人中 ), 力度稍重 , 以有特别刺痛的感觉为佳 。 每次左右手各按 3\n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腰椎 、 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 图 6-\n2).\n\n(2) 按摩手法\n\n1) 按压腰椎肾"
},
"doc-7f76e634399fa460207487758e2e0b9a": {
"content": "立起来 , 一边做深呼吸 ,一边活动腰部 。 开始时 , 腰部活动的幅度可小些 、 轻柔些 、缓慢些 , 但随着疼痛程度的逐渐喜轻 , 应加大活动幅度 , 进行前俯后仰 、 左右旋转 、 起坐下蹲等各种运动 。\n\n5. 其他按摩法\n\n(1) 揉按痛点 , 缓解腰肌痉挛 : 术者用双手拇指重叟 , 逐渐用力按摒患者疼痛最明显的部位约 5 分钟 , 以被按摩者感到腰痛喜轻 、 可以轻微活动为止 。\n\n(2 ) 推描舒筋法 : 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 , 在腰部病变部位做半环揉压 。 从上至下 , 先健侧后患侧 , 边揉边移动 ,\n使腰部皮肤感到微热为宜 ( 约 2 分钟 )。 然后术者立于被按摩者右侧 , 以右手掌根部和小鱼际肌处紧贴患者腰部皮肤 ,\n掌根用力 , 沿脊柱做鱼摆尾式推揉 , 由下而上 , 先健侧后患侧 , 重点放在患侧 。 反复推探 8 - 12 次 。\n\n(3) 按揉腘窝"
},
"doc-a75b73db3dc1a0b40b25238b1e3d44a0": {
"content": "<22>晃的手法 。 可直接用小面积的拇指点 、 抵法查找痛点 , 找到后在痛点上采用点拨手法 , 往往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 疼痛可得到缓解 。\n\n6. 预防保健\n\n(1) 掌握正确的劳动姿势 , 如扫 、 拙重物时要尽量让胸 、\n腰部挺直 , 髋膝部屈曲 , 赵身应以下肢用力为主 , 站稳后再迈步 , 搬 、 提重物时应取半蹲位 , 使物体尼量贴近身体 。\n\n(2) 加强劳动保护 , 在做扫 、 拙 \\ 搬 、 提等重体力劳动时应使用护腰带 , 以协助稳定腰部脊柱 , 增强腹压 , 增强肌肉工作效能 。 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后 , 应洗热水澡以祛除寒湿 , 消除疮劳 。 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工作时间过长 。\n\n(3) 急性腰扭伤患者应该正确佩戴质地相对较硬的腰围或护腰 , 保护腰椎 , 缓解腰肌疸桀 。\n\n(4) 扭伤之后在关节扭伤的部位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 。\n\n(5) 一旦腰扭伤后 , 应平"
},
"doc-7cfa620a55a233669fe47117a0ada45f": {
"content": "症状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痉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 , 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 , 腰肌和臂肌紧张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 。 急性腰扭伤一般应卧床休息 1 - 3 周 , 以利于腰部软组织的修复 。 通过按摩可以行气活血 , 舒筋通络 。\n\n1. 临床表现\n\n(1) 外伤后即感腰痛 , 不能继续用力 , 病痛为持续性 , 活动时加重 , 休息后也不能消除 , 咳嗽 、 大声说话 、 腹部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增加 。 有时在受伤当时腰部有响声或有突然断裂感 。\n(2) 腰部僵硬 , 主动活动困难 , 翻身困难 , 骸棘肌或臀大肌紧张 , 使脊柱侧弯 。\n\n(3) 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 、 坐立和行走 , 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n\n(4) 损伤部位有压痛点 , 在棘突两旁骸棘肌处 , 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髅嵩后有压<E69C89>"
},
"doc-0b690f43fbdbce33ac9bbb06247d85fc": {
"content": "痛点 , 在棘突两旁骸棘肌处 , 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髅嵩后有压痛处 , 多为肌肉或筋膜损伤 。 在棘突两侧较深处压痛者 , 多为椎间小关节所致损伤 。 在骸髅关节部有压痛者 , 多为骸髅关节损伤 。\n\n(5) 腰肌和臂肌痉挛 , 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 , 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 , 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n\n(6) 一般无下肢放射痛 , 部分患者有下肢牵涉性痛 , 直膈拙高试验阳性 , 但加强试验则为阴性 。 鉴别困难时 , 可做局部痛点普鲁卡因封闭 。 若痛点减轻或消失 , 则为牵涉痛 ,\n腿痛无改变者为神经根放射痛 。\n\n2. 穴位按摩法\n(1) 按揉腰眼 : 将两手的拇指按在腰眼穴上 , 先按压 1\n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n分钟 。\n\n(2) 点按委中 : 用食指和中指点按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 , 先按 10 秒 , 再放松 3 秒 , <20>"
},
"doc-105ebbf27e08738df310c0c8bd8a5d0a": {
"content":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 图 6-\n2).\n\n(2) 按摩手法\n\n1) 按压腰椎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3 - 4 次 。\n\n2) 按摩双足 , 分别向内 、 向外旋转 60 圈 , 交替进行 。\n\n3 ) 再次按压腰椎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3 - 4 次 。\n\n4. 自我按摩法\n\n(1) 俯卧在床上 , 以放松腰部的关节与肌肉 ; 将自己一只手拇指的指尖 , 放在另外一只手背部的腰痛点上。 随后 , 以该穴为圆心做一个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周按揉 , 按描手法可由轻到重 、 逐渐加压 , 以局部出现酸胀麻重为度 , 接着两手进行互换 , 整个按摩时间持续 5 - 10 分钟 。\n\n(2) 用自己拇指 、 食指或中指的指端 , 点揉或推按目已面部的水沟穴 , 手臂上的手三里穴 、 后溪穴数分钟 , 以通畅督脉 , 行气止痛。\n\n(3) 若疼痛有所缓解 , 可慢慢站立起来 , 一边做深呼吸 ,一边活动腰部 。 开始时 , 腰部活动的幅度可小些 、 轻<>"
},
"doc-f78f1efe8c32b2239c1484e78b40b6a1": {
"content": "<22>转与向右旋转交错进行 。\n\n(6) 旋腰转背 : 取站立姿势 , 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 , 拇指尖与眉同高 , 手心相对 。 吸气时 , 上体由左向右扭转 , 头也随着向后扭转 , 呼气时 , 由右向左扭动 , 一呼一吸为一次 , 可连续做 8-32 次 。\n\n6. 预防保健\n\n(1)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 , 摆正腰姿 。\n\n(2) 要注意自我调节 , 劳逸结合 , 要经常变换各种体位以使腰部受力平衡 ,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n\n(3) 注意坐姿和劳动姿势 , 坐位时尽量向后靠住椅背 ,\n减少腰部软组织的受力 。 在工作中 , 每隔 1 小时稍事休息 ,\n避免腰部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n\n(4) 要注意腰部的保暖 , 尽量减少房事的次数 。\n\n(5) 要睡硬板床 , 皮带系宽松些 , 经常热敷一下腰部 , 并用手横擦腰部 , 要把热透进去 。\n\n(6)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n\n(7) 应有目的"
},
"doc-f7ce3af96468f6e0adf5b4934ddd2cb5": {
"content": "维质炎的一种 。 该病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 。 本病主要表现为领 、 肩和背部疼痛僵硬 , 沉重如山 , 颈部活动不灵和肩臂酸困及麻木等 , 并与天气变化有关 , 阴雨 、 潮湿 、 风蹄 、 劳累 、 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 。 造成颈背肌筋膜炎的原因各异 , 通过按摩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患处肌肉发僵 、 压之酸痛或触及索状物 , 揉压后患者感到舒适和症状减轻 。\n\n(2) 痛区触诊可触及大小不一 、 数量不等的结节 。\n\n(3) 局部压痛明显 。\n\n(4) 多无肌力和肌腱反射的改变 , 化验检查可有血象增高 ,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n2. 穴位按摩法常见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穴位\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按揉肝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肝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2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
},
"doc-11cb8f428d39cc44ebcd7621aa6aa513": {
"content": ", 力度要适中 , 按揉 20-4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4)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放在被按摩者命门穴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拳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5) 按揉腰眼 : 两手叉腰 , 拇指放在两侧腰眼穴上 , 按压\n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n分钟 。\n\n(6) 按描肾俞 : 两手叉腰 , 双手拇指按在肾俞穴上 , 先挤压按摩穴位压 1 分钟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探\n1 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肾上腺 、 腹腔神经仰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内外侧坐骨神经 , 腰椎 、 骸椎 、 上身及下身淋巴结 、\n内外侧尾骨反射区\n\n(2) 按摩手法\n\n1) 点按胀 、 肾上腺反射区各 2 分钟 。\n\n2) 点刮腹腔神经仰 , 并从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反射区各 2 分钟"
},
"doc-603d4f6d46d636a29b5554a53ebb8f32": {
"content": "<22><>透进去 。\n\n(6)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n\n(7)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 如做一些前屈后伸 , 腰部左右侧弯回旋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 肥胖者应减肥 ,\n以减轻腰部的负担 。\n\n(8) 加强腰育肌锻炼 , 如坚持练习俯卧位飞燕点水 、 仰卧位直腿拙高 。 慢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腰肌劳损预防及治疗方法 。\n\n(9 ) 患者平时可以利用热水淋浴进行水疗按摩 。 运用时 , 可先将水温适当调高 , 以不烫为宜 , 再调好水压 , 然后打开淋浴器的开关 , 将温水反复冲淋脊柱上的督脉经 , 以及腰椎两侧的足太阳经 , 此时可再配合一些局部的手法拳摩\n\n( 三 ) 腰背肌筋膜炎\n腰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背部肌肉 、 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 属于纤维质炎的一种 。 该病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 。 本病主要表现为领"
},
"doc-fe03dc0a04e2c42e8d87ffaa1a8682c7": {
"content": "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2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左矶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n\n(2) 按揉胃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胃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5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描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按压脾俞 : 将食指指腹按在脾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4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按压约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点揉胆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胆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3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点揉胆俞约 2 分钟 , 左矶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膀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膈俞穴 ( 两肩<E4B8A4>"
},
"doc-e6141a61de7b75627f77db87ee7a1717": {
"content": "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膀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膈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骨节下方旁开 1. 5 寸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摒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按揉厥阴俞 : 将食指指腹放在厥阴俞穴 ( 第 7 颈椎向下数 4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n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7) 按描大杆 : 将食指指腹置于大杆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发热为佳 。\n\n3. 其他按摩法\n(1) 掌推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手横位 。 双手全掌着力于臂部 , 从臂部沿脊椎向上推按至颈部 , 然后双手向外旋转 , 沿肩胛骨按抚至双脂内侧 , 最后指尖向上拉抚至臂部 。\n\n(2) 深层卯提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并拢 , 微握拳 , 与拇指配合"
},
"doc-60a69fb706e43568422a6188b68cbaf7": {
"content": "<22>层卯提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并拢 , 微握拳 , 与拇指配合 , 如同双手各拿一个茶杯 , 其虎口向上 。 迅速抖腕 , 双手交替用爆发力卯击背部 , 在手与肯部接触的一瞬间 , 手指用力捏住背部肌肉迅速上提 。\n\n(3) 推按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自然并拢 、 平伸 。 左手按于有手上 , 全掌着力于尾骨上侧 , 用力向上直线推至颈部 。 再用同样的手法从左臂部推至左肩 , 右臂部推至右肩 。\n\n(4) 按摩背肌 : 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 术者站其后或左侧 , 用手背第二掌骨背节尽可能目上而下按摩背部肌肉 , 反复 3 道 。\n\n(5) 注意事项 :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 , 可以使用单手加压按法 , 即左手在下 , 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 ; 也可以右手在下 , 左手压在右手指肯上 。\n\n4. 预防保健\n\n(1) 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理疗 、 按摩 , 能够使患者快速地回到正常生活中 。\n\n(2) 日常要注意保暖 , 防止受<E6ADA2>"
},
"doc-604ba41027076a060cc7f6ff9d1d29da": {
"content": "钟 。\n\n2) 点刮腹腔神经仰 , 并从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反射区各 2 分钟 。\n\n3) 点按膀胱 , 拇指推掌法推尿道反射区各 2 分钟 。\n\n4) 由下向上推内 、 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各 2 分钟 。\n\n5) 由前向后推腰椎 、 骸椎反射区各 2 分钟 。\n\n6 ) 推按上 、 下身淋巴结反射区各 1 分钟 。\n\n7) 分别刮动内 、 外侧尾骨反射区各 1 分钟 。\n\n8 ) 每日按摩 2 次 。 可由他人按摩双足 , 也可自己按摩 10 日为 1 个疗程 。\n\n4.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可取俯卧或坐位 , 先将双手对搓发热 , 随后放置于腰部的两侧 , 由上向下反复推搓多次 , 至局部肌肉发红发热为止 。\n\n(2) 患者取坐位 , 将两手拇指分别放在腰部 , 随后用指腹 , 先顺时针方向 , 再逆时针方向 , 缓缓地描按夹脊穴 、 肾俊穴 、 大肠俞穴 、 腰阳关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 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好 ( 图 6-6)。\n\n(3"
},
"doc-a12696cbc8c1a56ad0b8e6fc818271ef": {
"content": "<22><>阳关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 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好 ( 图 6-6)。\n\n(3) 患者取站位 , 将拇指按在两侧腰眼处 , 然后稍稍用力往下按压 , 并左右扭动腰部 ; 或者患者将双手半握成拳状 , 用力史击腰肌 、 腰骸 、 骶髅关节等部位 , 并配合腰部的前俯后仰运动 。\n\n(4) 患者取坐位 , 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指端 , 分别点按膝后的委中穴 , 小腿的承山昆仑穴 , 每穴各 1 分钟 。 被按穴位处如果出现酸 、 胀 、 麻 、 重感觉时 , 可先堡压休息片刻 , 再重新点按\n\n5. 其他按摩法\n\n(1) 接按足太阳膀胱经 : 术者用一手掌根或大鱼际自上而下探按患者腰部脊柱两边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 另一手协助晃动腰椎 , 放松腰部肌肉 , 揉按约 5 分钟 , 以被按摩者腰背部感到微热为佳 。\n\n(2) 擦膏胱经腰段 ( 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段 ): 两手握空拳 , 用拳眼"
},
"doc-e5cd6fdbc9fe99809e00b7007d4cebd8": {
"content": "2) 擦膏胱经腰段 ( 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段 ): 两手握空拳 , 用拳眼在腰部两侧膀胱经做上下往返摩擦 50 次 , 拳眼紧贴体表做上下往返摩擦 , 手法用力宜轻 , 节奏宜快 。 局部有明显温热并问课部透热 , 摩擦后即感腰部舒适 , 温热感可持续一定时间 。\n\n(3) 搓腰 : 术者两手手掌分别放在被按摩者两侧腰部的脊柱两旁 , 一上一下 , 不断搓擦 , 并配合以腰部活动 。\n\n(4) 捶骶 : 术者手捏空拳 , 敲打被按摩者骸部 , 两拳交替 , 一起一落 。\n\n(5) 叉腰屈伸 : 站立位 , 两手叉腰 , 两手拇指螺纹面按于腰眼穴 , 做腰部屈伸活动 15-20 次 。 腰部屈伸动作宜缓慢 ,\n特别是后伸动作要伸至最大限度 , 并持续片刻 , 也可配合叉腰做旋转腰部活动 , 向左旋转与向右旋转交错进行 。\n\n(6) 旋腰转背 : 取站立姿势 , 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
},
"doc-6524117c63324e284ac13071a5f89ae2": {
"content": "元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揉至局部感到发热为佳 。\n左右交晴按摩 。\n\n(2) 点按大肠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按在被按摩者大肠俞穴上 , 点按 2 分钟 ; 或者握拳 , 用食指的关节突起点按该穴位 1\n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左右交替按摩 。\n\n(3) 点按气海俞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一侧的气海俞穴上 , 点按数次 , 一按一松 , 用力要均匀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 左右交替按摩 。\n\n(4) 点按中算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按在被按摩者中算俞穴\n( 从第 5 腰椎向下数个骨节 , 其下旁开 1.5 寸处 ) 上 , 点按 2\n分钟左右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 左右交替按摩 。\n\n(5)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的命门穴上 , 沿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预防保健\n\n(1) 平时应注意腰部保暖 , 避免风蹄 , 并注意适当锻炼腰部 。\n\n(2) 产后应保"
},
"doc-15b144f3bd0ee53b2bdfc72ba80de41a": {
"content": "1) 平时应注意腰部保暖 , 避免风蹄 , 并注意适当锻炼腰部 。\n\n(2) 产后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 并经常更换卧床的姿势 ,\n同时还可以每天取膝胸位趴 15 分钟 , 每天做 3 次 , 这样有助于子宫恢复前倾位 。\n\n(3) 产后不要过早跑步 、 走远路 , 同时还应避免经常弯腰 . 久站 , 久蹲 , 避免提过重或举过高的物体 , 以免导致产后子宫后位或子宫脱垂引发腰痛 。\n\n(4) 产房空气要清新流通 , 但要避免直接吹风 , 以免风蹄人侵 。\n\n(5) 忌进食生冷食品 , 包括水果 、 汽水 、 饮料 。\n\n(6) 如果长期腰痛未见减轻 , 反而日渐加重 , 或者持续时间已超过 1 个月者 ,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二ee ee ere e cuietysn Ny\n( 六 ) 坐骨神经痛\n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 。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 , 其支配的运动和感觉区域非常广泛 。 坐骨神经痛多是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
},
"doc-232d68941b805139830700d2476cee5c": {
"content": "翻身等动作都不能做得太快或太猛 。\n\n(3) 不要长期弯腰 、 久坐 , 否则会使腰椎处于后弯状态 ,\n腰部肌肉 、 韧带均处在紧张状态 , 增加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不利于腰椎间盘康复 。\n\n(4) 腰椎间盘突出的季节性比较强 , 尤其到了换季的时候要注意 , 外出时最好系上护腰 。\n\n(5) 平时应注意保睡避风蹄 , 还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的运动 。\n\n(6)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 , 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 , 生冷 、 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会加大神经的刺激 , 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 。\n\n(7) 急性发作期间 , 要绝对卧床休息 , 最好大小便也不要下床 。 治疗期间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 , 注意腰部保暖 。 恢复期患者起床活动 , 可用护腰保护腰部 。 同时可开始锻炼腰肌 , 仰卧挺腹和俯卧鱼跃是最简单 , 也"
},
"doc-1458966bf730bc5a0de9e1d307c18f1e": {
"content": "(5) 点揉委中 : 按摩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患侧的委中穴上 , 先点按 10 秒 , 然后放松 3 秒 , 反复按摩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约 2 分钟 。 换另一侧做相同按摩 ( 见图 6-4) 。\n\n(6) 指揉腰阳关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的腰阳关穴上 , 在该穴位置上旋转按摩 10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自我按摩法\n\n(1)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早期 , 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大都比较严重 , 并常伴有腰部活动受限 ; 此时 , 除手术治疗外 , 以卧床休息或牵引为主 , 患者可发挥上肢活动仍然正常的功能 , 两手交替揉按面部的水沟穴 , 颈部的大椎穴 , 手臂的手三里穴 、 后溪穴 、 腰痛点, 以减轻腰部的疼痛 。\n\n(2) 随着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逐步缓解 , 患者可将按摩的重点渐渐向腰臀部 ( 如腰椎椎旁 、 腰骸关节部位等 ) 转移 ; 时常按压招捏<E68B9B>"
},
"doc-819a9ddd1ce89555e29dfaf472f15cae": {
"content": "向腰臀部 ( 如腰椎椎旁 、 腰骸关节部位等 ) 转移 ; 时常按压招捏夹脊穴 、 肾俞穴 、 大肠俞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n以疑通经络 , 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 , 促进神经根受压部位炎症和粘连的缓解 ( 图 6-11)。\n\n(3) 患者可用拇指按压环跳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明仑穴等穴位 , 可改善这些穴位周围神经组织的营养 ( 图 6-12)。\n\n4. 其他按摩法\n\n(1) 温熨腰眼: 双手搓热 , 一直搓到双手发烈 , 放在腰眼的位置 , 从上名下进行反复的搓擦 。\n\n(2) 捏脊 : 用拇指和食指把脊柱正中间的皮肤提起 , 从与肚脐相对的地方一直到尾椎 。\n\n(3) 摩探腰部 : 双手握拳 , 拳眼朝上 , 用掌指关节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腰部 18 圈 。\n\n(4) 抓腰 : 将拇指固定在腰部 , 其余四指的指腹在腰部进行反复的拉动 。\n\n(5) 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给腰<E7BB99>"
},
"doc-32b655b5e41b1178e066aa5fd95cf901": {
"content": "<22><> 、 按摩 , 能够使患者快速地回到正常生活中 。\n\n(2) 日常要注意保暖 , 防止受凉 , 可局部热敷 。\n\n(3) 急性期注意休息 。 |二——2'二mn二- 心 * I\n\n( 四 ) 腰椎间盘突出症\n\n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 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 是临床常见病 。 由于腰椎间盘病变是由于纤维环失去弹性 , 产生裂隙引起的 ,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疳要取得满意的疗效 , 必须进行综合治疗 。 通过按摩能降低植间盘内压力 , 促使髓核回纳 , 松解粘连 , 减轻对腰神经根的压迫 , 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 , 有利于一些致痛 、 致炎物质的吸收和神经恢复 。 但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并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狒状 , 如鞍区麻瘀 、 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 不宜札用按摩 , 应考虑手术疗法 。\n\n1. 临床表现\n\n(1) 腰胡部疼痛 : 因"
},
"doc-c04e25dec355e77176cfbf53dcb88dd7": {
"content": "定在腰部 , 其余四指的指腹在腰部进行反复的拉动 。\n\n(5) 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摩时 , 可多按揉其督脉上的腰阳关穴 。 患者如因腰部活动受限 , 不便按揉腰部及下肢的穴位 , 则可多按揉手太阳经上的后溪穴 , 与之配合 。\n\n2 ) 处于急性腰椎间盘发作期的患者 , 因其症状比较重 ,\n病痛也比较剧烈 , 所以此时不宜进行按摩 , 应等病情在局部有了一定的缓解后 , 再在局部做一些轻柔的手法按摩 。 然后重点在下肢远端采用一些穴位治疗 , 这样就史以取得一些明显的效果 。\n\n5. 预防保健\n\n(1) 腰植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 。 注意平时的站姿 、 坐姿 、. 劳动的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 ,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 加强锻炼 。\n\n(2) 患者要注意自我保护 , 要尽量坐高一点的凳子 , 弯腰不要太猛 , 上床翻身等动作都不能做得太快或太猛 。\n\n(3) 不要长期弯腰 、 久坐 , 否则会使<E4BC9A>"
},
"doc-9be354bc27a39355e44cddb7a0260575": {
"content": "发凉 , 足背动脉减弱等 。\n\n(4) 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时间较长者 ,可引起神经麻痴或肌肉瘫疸 , 有的还可引起间歇性跷行 , 脊柱侧凶 、 侧弯等 。 这些现象极易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 有的甚至失去运动能力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置于被按摩者命门穴上 ,\n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2) 按揉腰眼 : 将两手拇指按在腰眼穴上 , 先按压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n\n(3) 点按腰俞 : 按摩者用食指点按被按摩者腰俞穴 30 一\n50 下 , 按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 左右交替拳摩 。\n\n(4) 按揉肾俞 : 按摩者将双手拇指按于两侧胀俞穴 , 用力按揉 30-50 下 , 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n\n(5) 点揉委中 : 按摩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患侧的委中穴上 , 先点按 10 秒 , <20>"
},
"doc-8c9147ed1448440adf1f3444b658776b": {
"content": "<22>札用按摩 , 应考虑手术疗法 。\n\n1. 临床表现\n\n(1) 腰胡部疼痛 : 因疼痛使腰部活动受限 。\n\n(2) 下肢放射性疼痛 :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部\n4 - 5 或骸 5 椎间隙 , 正是坐骨神经根处 。 所以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由臂部开始 , 逐渐放射到大膈后外侧 、 小腿外侧 、 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 。 中央型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 。 当咳嗽 、 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力增高时 , 传电般的下肢放射性疼痛 , 使疼痛加重 。\n\n(3) 感觉及麻木异常 : 腰椎间盘突出后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局部压迫或牵扯压迫 , 是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变形而导致缺血 、 缺氧 , 使腿部出现痉痛 . 麻木 , 还有的会引起下肢发冷 、 发凉 , 足背动脉减弱等 。\n\n(4) 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
},
"doc-be1f39beff8391115b3bb243e7f9fad1": {
"content": "护腰部 。 同时可开始锻炼腰肌 , 仰卧挺腹和俯卧鱼跃是最简单 ,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每次各做 5-10 个 , 每日早晚各 1 次 , 持之以恒 , 终身受益 。\n\n( 五 ) 产后腰骶痛\n产后腰骸痛是指产妇分娟后出现的腰骶部疼痛 。 分姬后 , 产妇盆腔内的组织不能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 , 子官也未能完全复位 , 在一段时间内 , 连接骨盆的韧带松弛无力 , 以及在这个时期如果恶露排出不畅 , 导致宫腔内血液瘀积 , 都会引起腰痛 。\n\n1. 临床表现\n\n(1) 不能久站 、 久蹲 、 久坐 , 身体极易疲劳 。\n(2) 腰部肌肉不能放松 , 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n(3) 初期表现为腰肌劳损的症状 。\n\n2. 穴位按摩法\n常用产后腰骸痛穴位\n\n(1) 按揉关元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指端放在被按摩者的关元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揉至局部感到发热为佳 。\n左右交晴按摩 。\n\n("
},
"doc-f1631779826b722ded33352ef6ca03fb": {
"content": "<22>腰部 , 押直患者下肢的同时上扳 , 两手配合 , 逐渐加力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血液循环 。\n\n(13) 侧扳膈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踝 , 另一手按住其腰部 , 握足踝的手向外扳拉 。 具有松解粘连 , 滑利关节 , 舒经活络的作用 。\n\n(14) 双扳腰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下肢 , 另一手缓慢扳动并卯击腰部 。 具有舒筋松骨 , 滑利关节的作用 。\n\n(15) 整理背部及腰部 : 术者双手同侧或对角按压患者背部 , 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 , 另一手搓理下肢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血液循环 。\n\n(16) 双旋腰 : 患者双腿弯曲 , 术者一手自胭窝穿过 , 古一手扶其肩部 , 使其腰部斜向扳动 , 并向胸部扳压 , 用力要适中 。 可以滑利关节 , 松解肌筋 。\n\n(17) 伸腿 : 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足踝处 , 用力拗拉其下肢 。 可以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 , 松解粘连 。\n\n3. 足部按摩法"
},
"doc-39401518671444d660532ee1be9faeb3": {
"content": "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上端 , 到足踝部 , 由上到下 , 反复捏拿 。 此法有通经益肾的功效 。\n\n(3) 拳压下肢 : 术者单手握空拳 , 压患者的下肢 , 由上到下 , 反复压 。 可调气止痛 、 通经散蹄 。\n\n(4) 点揉股前肌 : 术者双手掌虎口张开 , 卡住患者下肢 ,\n拇指指压大腿肌肉 , 向下垂直用力 。 有解除疲劳 , 行气活血的功效 。\n\n(5) 押展下肢 : 术者一手扶住患者的小膈 , 另一手按住其膝部 , 拉拗旋转下肢 。 可以拉抨肌腱 , 改善关节活动度 。\n\n(6) 屈压下肢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 , 另一手向前屈压 , 用力不可过大 , 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 能消除下肢的疡劳 , 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n\n(7) 横扳腿 : 患者下肢呈四字弯曲 , 术者一手扶其膝部 ,\n另一手握住其足踝部 , 向侧面横扳 。 注意用力要和缓 , 不可过猛 。 能滑利关节 , 强健腰腹 。\n\n(8) 叩击股前肌"
},
"doc-ee39cc070666c89167646a50bc346127": {
"content": "<22>间 ) 或坐次时明显 , 翻身困难 , 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 , 但活动后减轻 。 有的患者感臂髋部剧痛 , 偶尔向周边放射 。\n\n(4) 非对称性 、 少数关节或单关节 , 以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 。\n\n(5) 患者可出现眼部疾病 、 心传导功能紧乱 、 胸廓活动受限 、 泌尿系统感染等 , 少数患者还可出现病理反射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术者用双手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捏脊疗法 。 沿着脊柱两侧 , 由上向下揉捏 , 手法由轻到重 , 以皮肤温热为宜 。\n\n(2) 术者双手交叠 , 点按患者背部的膀胱经上的穴位及夹脊穴 , 力度适中 , 以患者阡受为宜。\n\n(3) 术者用按描法在患者的腰骸部两侧的骸髅关节处反复按摩 1 - 3 分钟 , 并且逐次按摩八骼穴 , 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官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如果患者有颈肩部的不适 , 可将右"
},
"doc-66781998c1d100c33af3664f507ce584": {
"content": "用力拗拉其下肢 。 可以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 , 松解粘连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坐骨神经 、 下腹部 、 尾骨内侧 . 膝关节 、颈椎 、 胸椎 、 腰椎 、 骸椎 、 尾椎 、 肾 、 肾上腺 、 膀胱 、 肺 、 输尿管等反射区 ( 图 6-14)。\n\n(2) 按摩手法\n\n1) 点按肾上腺 、 肾 、 膀胱反射区 , 各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n\n2) 拇指推压坐骨神经 、 肺 、 输尿管反射区 , 各 100 次 , 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度 。\n\n3) 下腹部 、 尾骨内侧 、 膝关节 、 颈椎 、 胸椎 、 腰椎 , 骸植 、尾椎反射区 , 各揉按 30-50 次 , 力度稍轻 。\n\n4. 预防保健\n\n(1) 患者在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 , 若配合进行按摩 10 一\n20 分钟 , 每天 1 次 , 效果更好 。\n\n(2) 坐骨神经痛发病期间 , 应睡硬板床 , 并以卧床休息为主 , 有助于缓解<E7BC93>"
},
"doc-1eabdf21b69ab41c2068070cae7ac2cf": {
"content": "<22><>骨神经痛发病期间 , 应睡硬板床 , 并以卧床休息为主 , 有助于缓解症状 , 但卧床时间不宜超过 3-4 周 , 当症状缓解时 , 可逐渐下床锻炼 。\n\n(3) 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潮 , 防止风蹄湿邪侵袭 。 风蹈湿邪会使气血受阻 , 经络不通\n\n(4) 患者应加强身体锻炼 , 平时注意活动和劳动姿势 。\n\n(5) 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 。 细菌或病毒感染既可诱发本病 , 又能加重本病\n\n(6) 饮食有节 , 起居有常 , 戒烟限酒 , 增强体质 ; 积极治疗原发病 , 病情好转后要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 。\n\n( 七 ) 强直性脊柱炎\n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 , 主要侵犯骸髅关节 、 脊柱骨突 、 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 , 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 临床主要表现为腾 、 背 、 颈 、 臀 、 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 ,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暖形和关"
},
"doc-12b3037df4b49579c966c341aea6d861": {
"content": "1) 该病多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 很少出现间歇痛 。\n\n(2 ) 疼痛在腰部 、 臀部 , 并向股后 、 小腹后外侧 , 足外侧放射 。\n\n(3 ) 疣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向下窜行 , 发作性疼痛可为烧灼和刀刺样 , 常在夜间更剧 。\n\n(4) 弛腰或活动下肢 、 行走 、 咳嗽 、 排便时病痛加重 , 休息可减轻\n\n(5) 坐骨神经径路上有压痛 。\n\n(6) 有神经根牵拉痛 , 直膈拙高试验阳性 。\n\n(7) 踝反射减低或消失 , 可有神经根型的感觉障碍 , 拇趾背屈力差等 。\n2. 穴位按摩\n\n(1) 震颤腹肌 : 术者用单侧手掌 , 震颤腹部 , 操作时要以腕关节的快速摆动带动侧掌震颤 。 此法有理气宣肺 、 平衡明阳 、 疏风活血的功效 。\n\n(2) 捏拿下肢 : 术者双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上端 , 到足踝部 , 由上到下 , 反复捏拿 。 此法有通经益<E7BB8F>"
},
"doc-4dcf3d545aa7b2ad2da5fa91a8d75d59": {
"content": "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官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如果患者有颈肩部的不适 , 可将右手放在风池穴的位置 , 由上向下推至大椎穴 。 力度适中 , 以耐受为宜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6)。\n\n(2) 用食指指腹依次按拳腿部的解关穴 、 伏兔穴和血海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n\n(3) 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腿部的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n\n(4) 用食指指腹依次按揉腿部的梁丘穴 、 犊鼻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指推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四指微握拳 , 双手拇指相对 , 以拇指指腹由尾骨两侧沿脊椎骨两侧用力慢推至隆骨 , 然后用四指勾住肩胛提肌 , 用爆发力向下拉一下 。 最后全掌着力 , 手竖位 , 沿脊椎骨两侧拉抹至后骨两侧 。\n\n(2) 捏脊背 :"
},
"doc-e63fb4c8513cf0ccf36f644c6eeabaf5": {
"content": "<22><> 、 颈 、 臀 、 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 ,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暖形和关节强直 。 本病属于中医的\n“ 肾痴 “ 痢瘀 “ 骨瘀 “ 督脉病 “。 正确的按摩可以帮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减轻病痛 , 减少疾病的痛苦 。\n\n1. 临床表现\n(1)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 , 少数重症者有发热 、疲倦消瘦 、 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 。 跌底筋膜炎 、 跟腾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未端病在本病常见 。\n\n(2) 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 , 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 。 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骸髅关节向腰椎 、\n胸颈椎发展 , 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 、 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n\n(3) 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 ( 或 ) 发僵 , 尤以卧次 ( 夜间 ) 或坐次时明显 , 翻身困难 , 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 , 但活动后减"
},
"doc-aff52986ecb05386de65124056259316": {
"content": "其支配的运动和感觉区域非常广泛 。 坐骨神经痛多是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 ,\n很少出现间歇痛 。 疼痛从臂部 , 沿大腹后面 、 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 , 当行走 、 咳嗽 、 喷噪 、 弯腰 、 活动下肢时疼痛加重 。\n此病多因风蹇湿邪侵袭 、 阻滞经络所致 ; 或椎间盘突出 , 坐骨神经附近各组织的病变 , 如髋关节 , 骸髅关节疾病 , 脊椎炎 , 二宫及前列腺癌 , 腰骸脊髓及其神经根的肿瘪等 , 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 。 前者多属痰症范畴 , 后者则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 对于坐骨神经痛 , 按摩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通过按摩可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 , 疏导患部经气 , 加强患部血液循环 ,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如能长期坚持 , 即可治愈 。\n\n1. 临床表现\n\n(1) 该病多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 很少出现间歇痛 。\n\n(2 ) 疼痛"
},
"doc-c978af6267878337d055299a40f489f2": {
"content": "<22>扳 。 注意用力要和缓 , 不可过猛 。 能滑利关节 , 强健腰腹 。\n\n(8) 叩击股前肌 : 术者以单掌卯击患者股前肌 , 用力要均匀 。 有缓解肌肉紧张 、 酸麻 、 胀痛的效果 。\n\n(9) 按揉腰肌 : 术者将两手掌重叟放在患者腰阳关穴处按压 , 然后左右晃动腰部 。 患者腰部肌肉应充分放松 。 能壮腰止痛 。\n\n(10) 弓拳压腰臂肌 : 术者双手重叠握空拳 , 自上而下 ,\n以拳面压患者的腾臂肌 。 对体弱者应用虚拳 。 此法具有解疼止痛 , 调理脏腑之功效 。\n\n(11) 捏拿臂肌 : 患者下肢呈四字形弯曲 , 术者双手拇指与四指对合 , 轻柔捏拿臂部肌肉 。 此法可以舒经活血 、 舒展肌筋 、 松弛肌肉 , 解除臂部肌肉疲劳 。\n\n(12) 上扳下肢 : 术者一手搂住患者的大腹 , 另一手按住腰部 , 押直患者下肢的同时上扳 , 两手配合 , 逐渐加力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E4BF83>"
},
"doc-0dec3d9e10716003cc8987c140bd5894": {
"content": "<22> 、 肾俞穴腰阳关穴 、 大肠标 ;俞穴 、 八健穴 、 腰俞穴 , 以及下肢的环跳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等。\n\n(2) 患者仍取俯卧位 , 术者用双手拉指的指腹 , 推接腰椎两侧的骸棘肌 。\n\n(3) 术者手掌的掌面放置于患者腰骸关节的上方 , 持续用力向下按压半分钟 。\n\n(4) 患者改为仰卧位 , 术者站在其左侧 , 将其左踝夹在自己右侧的腋下 , 左手掌搭于患肢膝关节的前侧 , 右肘屈曲 , 以前臂背侧从患肢小腿的背侧插人 , 搭于左前臂中 1/3处 , 将患腿用力向下牵引 1 分钟 , 然后将左手拇指及食指的指腹相向用力 , 拿捏患者下肢前后侧的肌肉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端坐 ,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 先将自已的双手对搓发热后 , 紧贴于两侧的腰眼部位 , 并用力按压 1 分钟 ; 随后 , 再将双手的手掌顺着腰椎两旁 , 用力做一个上下的"
},
"doc-0b12af700ca786f17429a527e2dcea0f": {
"content": "并用力按压 1 分钟 ; 随后 , 再将双手的手掌顺着腰椎两旁 , 用力做一个上下的旋转摩擦 , 按摩部位向上可至胸椎与肩胛骨处 , 向下可至尾骨尖与肛门上 。\n\n(2) 患者站立 , 将双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向用力 , 同时拿捏住腰椎两侧 3-5 寸的肌肉部位 , 也就是中医理论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 然后拿捏一下 、 放松一下 , 反复拿捏多次 , 直至骸尾部结束 。\n\n(3) 患者取坐位 , 双手的手指并拢握拳 , 拳眼向下 , 或自制一个较为柔软的竹条等按摩器具 , 轻轻地反复敲打腰植 、\n骶尾骨等病变部位 。\n\n(4) 患者取坐位 , 用拇指的指腹 , 逐个按压夹脊穴 、 肾俞穴 、 腰阳关穴 、 大肠俞穴 、 八偃穴 、 腰俞穴 、 环跳穴 、 委中穴 、\n承山穴 、 昆仑穴等 ( 见图 6-6、 图 6-12) 。 如果腰部活动欠灵活 , 有些部位难以点按时 , 也可自制一个史诊锤或点击"
},
"doc-4ab7e479ea94924a420740721ecf1ac6": {
"content": "部产生渊热感后 , 再施以手法治疗 , 起热快 , 止痛作用强 , 对肢体疼痛 、 僵硬 、 肌肉萎缩有较好效果 ; 也可通过外用药物渗透 , 控制其炎症 。 由于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 恢复肌肉之血液供应 , 改善肌肉营养代谢 , 故而能促进此病的恢复 。\n\n3) 本病病程较长 , 应予多方法治疗 。\n\n5. 预防保健\n\n(1) 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 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和僵直 。 在休息时要保持适当的体位 , 应睡硬板床 , 取仰卧位 , 不垫头 ; 在站立或坐位时 , 应尽量挺胸收腹 ; 写孙时桌二要高一些 , 椅子要算一些 。 凡能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 。\n\n(2) 一般可用热疗 , 如热水浴 、 水盆浴或淋浴 , 矿泉温泉浴等 , 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 使肌肉放松 , 减轻疼痛 , 有利于关节活动 , 保持正常功能 , 防止畸形 。\n\n(3) 因疼痛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其脊<E585B6>"
},
"doc-4efa8a90e9e1fd8d8923072148d63c78": {
"content": "<22>痛 , 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 , 但若活动过久则又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n\n(3) 有明显间歇性跷行 , 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 、 乏力 、 病痛甚至麻木 、 步态失稳 , 难以继续行走 。 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 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 很多病人喜欢走路时往前倾 , 这是一种为减轻疣痛的姿势性代偿 。 同样 , 患者在上山 、 骑自行车 、 上楼梯等屈曲姿势下症状也能得到减轻 , 在下山和脊柱后伸时加重 。\n\n(4) 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 , 表现为会阴部麻木 、\n刺痛 , 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拇指的指端 , 依次点按腰部及骸部的夹脊穴 、 肾俞穴腰阳关穴 、 大肠标 ;俞穴 、 八健穴 、 腰俞穴 , 以及"
},
"doc-4e26c45de86419a898a3af1ed8ba967c": {
"content": "<22><>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 该病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 , 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 ( 主椎管 )狭窄症 、 侧方型 ( 侧隐窝 ) 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 ,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 。 间歇性跷行是本症的临床特征 , 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 ,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 、 麻木 、 无力等症状 , 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 , 方能继续行走 。 随病情加重 , 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 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n\n1. 临床表现\n\n(1) 多发于 40 - 60 岁劳动者 , 男多于女 , 可有外伤史 。\n\n(2)60%% 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 , 相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病痛常常较轻微 , 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 , 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 , 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 , 但若活动过久则又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
},
"doc-581f473d40bd0a960b250f73e6e224fd": {
"content": "防止畸形 。\n\n(3) 因疼痛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其脊柱与四肢强直较快 , 除全身症状严重 、 疼痛明显者外 , 均应尽量活动各关节 , 坚持做扩胸 、 深呼吸 、 脊柱及下肢运动等局部和全身性的功能锻炼 , 以防止和减轻关节粘连 、 僵直和肌肉萎缩 。 因病情严重不能起床的患者 , 经用药后病情会得到控制 , 可以在床上做些适当的功能锻炼 , 争取早日下地活动 。\n\n(4) 注意营养 , 不能过量饮酒 , 并注意保暖 。\n\n( 八 ) 腰背部肌肉萎缩\n腰背部肌肉萎缩是指腰背部肌肉体积缩小 、 退变 , 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 经常按摩萎缩的肌肉周围 , 可促进血液循环 , 使肌肉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 促使肌肉逐渐恢复正常 ,\n如能长期坚持按摩 , 对于腰背部肌肉萎缩有很好的治疗 .\n效果 。\n\n1.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 . 萎缩 . 脾胃虚弱"
},
"doc-eed200851d9b39ce9d52e9a612577907": {
"content": "6-6、 图 6-12) 。 如果腰部活动欠灵活 , 有些部位难以点按时 , 也可自制一个史诊锤或点击森 ,\n经常敲打或点按这些相关的穴位 , 直至穴位处出现酸 、 胀 、麻 、 重等得气感觉为止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掌推腰部 : 掌推左侧时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n双手自然平伸 , 掌根着力于腰部 , 向腰部迅速交替用力推 。\n推完一侧换站位 , 口推另一侧 。\n\n(2) 大鱼际旋揉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平伸 , 同时用大鱼际着力于腰部 , 旋转手腕 , 使用腕力 ,\n在原部位做环状摩擦后 , 缓慢位移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3) 轻史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弯曲虚握拳 , 交替吊击腰椎两侧部位 。 在抖腕瞬间叩击 , 并迅速弹起 , 力度要轻 。\n\n(4) 按揉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掌根部紧贴于腰部皮肤 , 做环状按揉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
},
"doc-90a830bac98e184fbbd63c6d2a42aedb": {
"content": "各 20 - 30 次 。然后对各穴位及其周围实施按描法 , 以有温热感产生并向全身放散为宜。\n\n(4) 拍打腰背部肌肉 : 术者用掌背击打或用虚掌拍打腰背部肌肉 , 重点拍打萎缩处肌肉 。 然后 , 术者用拇指端按抵患者的肝俞 、 脾俞 、 肾俞各 20 - 30 次 。\n\n3. 预防保健\n\n(1) 劳逸结合 , 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n\n(2) 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蛇白 、 高能量饮食补充 , 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骸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 , 以增强肌力 、 增长肌肉 。\n\n(3) 注意预防感冒 、 胃肠炎 , 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 病程延长 。\n\n( 九 ) 腰椎管狭窄症\n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骨性或纤维性增生 、 位移 , 并由此导致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 、 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 该病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
},
"doc-b6edb7c7fc9b09172c8d20d49e961f04": {
"content": "着力 , 手竖位 , 沿脊椎骨两侧拉抹至后骨两侧 。\n\n(2) 捏脊背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夹住脊柱正中的皮肤 , 从与肚脐相对的命门穴开始往下捏 , 将皮肤肌肉提起更好 , 捏一下 , 松一下 , 直至尾椎 。\n如此捏脊 4 次 。 每日 3-5 次 。\n\n(3) 推搓肢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微握拳 ,\n用四指的第一关节的背侧部位着力于背部 。 以前臂带动手部 , 在育部交替推搓 。\n\n(4) 卯击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弯曲虚握拳 。 腕部放松 , 分别以双手四指的第一关节着力 , 迅速抖腕 , 双手交替用爆发力卯击背部 。\n\n(5) 注意事项\n\n1) 对关节僵硬较重者切不可急功近利 , 滥施暴力 , 而应循序渐进为宜 , 以免拉伤肌肉 。\n\n2) 如先使用熏洗泡敷疗法 , 待腰部产生渊热感后 , 再施以手法治疗 , 起热快 , 止痛作用强 , 对肢体疼<E4BD93>"
},
"doc-831351b82733a58d078b3526c44f0bb2": {
"content": "<22>好的治疗 .\n效果 。\n\n1.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 . 萎缩 . 脾胃虚弱 、 食欲不振等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拿 、 腰背部肌肉 :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用拿法沿其骸棘肌的内外缘 、 背阀肌 、 腹外斜肌 、 臀大肌及大小腹后外侧肌群 , 反复操作 3 - 5 道 。 然后再换接法 , 沿同样的路径反复操作 3 - 5 道 。\n\n(2) 按揉腰背部 : 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 , 按揉腰背部 , 从上至下 , 边揉边移动 , 反复操作 3 - 5 道 , 以腰部皮肤感到微热为宜 。 然后术者以小鱼际置于腰骸部 , 沿其脊柱向上推抵 , 由下而上 , 反复操作 5 - 10 遍 。\n\n(3) 拇指按揉 : 术者用拇指指端按描肩井 、 肩中俞 、 气海俞 、 肩贞 、 天宗 、 天偃 、 曲垣 、 肝俞 、 脾俞 、 肾俞各 20 - 30 次 。然后对各穴位及其周围实施按描法 , 以有温热感产生并向全身放散"
},
"doc-bd172a829a274c5189f1d7b7b997c058": {
"content": "<22><>后 , 让患者改为俯卧位 , 用枕头垫在小腹部位 , 再在其膝关节的后侧及周围 , 使用接法按摩 2分钟 。\n\n(3) 患者取仰卧位 , 术者用其手掌的小鱼际 , 反复按抵墓擦患者的髌骨两侦 。 接着 , 用中间三指的指端 , 轻史髋骨的上下缘数分钟 。 然后 , 以手掌的掌面一按一松按压骸骨 ,并反复 3 - 5 次 。\n\n(4) 患者取仰卧位 , 术者先以五指的指尖着力握住髋骨周缘 , 用力朝大腿和小腿方向进行上下摩动 。 最后 , 以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足踝部 , 另一只手按住髋骨 , 做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3 - 5 次 。\n\n(5) 在患者髋骨的周围 , 术者用手掌的大小鱼际 , 反复摩擦至局部潮红发热为止 。\n\n3. 自我按摩法\n(1) 患者端坐 , 将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微微并拢 , 从踝关节的两侧经腺关节至股骨上端 , 反复推按数分钟 ; 或将两手的掌面紧贴膝关节内外两侧 , 用力上下往返搓动 , 以被"
},
"doc-f838d620c50a6d7ecb6565c5edfae265": {
"content": "健\n\n(1) 疼痛剧烈时 , 除治疗外 , 应卧硬床休息 1-2 周 。\n\n(2) 患者应注意腰部保暖 , 使用腰围护腰 。 即使是三伏天 , 在有空调的室内 , 也要注意不让冷气直吹腰部 。\n\n(3) 腰腿痛患者 , 平时可利用空闲时间 , 在自己小腹的承山穴附近寻找压痛点 , 若是发现压痛点 , 可立即进行按压 ; 同时一边按压一边活动自己的腰部 , 而且穴位处越是疼痛 , 越是要按压 , 直到穴位处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n\n(4) 注意选择合适的鞋 , 因为如果鞋子不合适 , 可能会使站姿不稳 , 从而使腰痛恶化 。\n\n(5) 积极参加锻炼 , 活动腰椎关节 , 伸展肢体 ,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n\n(6) 腰椎管狭窄症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 如果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 积极锻炼腰背部肌肉可能有助于喜缓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改变 , 进而减缓腰椎管<E6A48E>"
},
"doc-72fc18c76c3c8e84ef57492e313470e8": {
"content": "。\n\n(2) 患侧臂部疼痛 , 严重者可呈刀割样痛 , 并向下肢放射由于疼痛 , 患者跷行 , 向患侧弯曲 , 夜不能寄 。\n\n(3) 卧床休息后 , 其症状可减轻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术者站其身旁 , 用掌根按描患者臂部的疼痛处 , 力度由小到大 , 以局部肌肉放松为主 , 反复按摩约 1\n分钟 。\n\n(2) 在患者的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区 , 术者用双手由外向内进行弹拨 , 力度要重 , 以患者的耐受为度 。\n\n(3) 术者双手交叠 , 依次按揉患者的阿是穴 、 环跳穴 、 承扶穴 、 殷门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悬钟穴 , 力度适中 , 以耐受为度\n\n(4) 患者仰卧 , 术者站在其患侧 , 一手扶患侧膝盖 , 一手扶患侧踝部 , 顺时针 、 逆时针各摇动 3 次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 用患侧拉指的指尖按压环跳穴 、 承扶穴 、 阿是<E998BF>"
},
"doc-5bd103aea66a5a102c51bb79374c5f4d": {
"content": "<22> , 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梨状肌 , 一般 10 - 20 次即可 。\n\n(4) 注意事项\n\n1) 按摩疗法虽然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 但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 应该注意 , 按摩疗法不需每天都做 ,\n每周 2 次即可 , 连续治疗 2 - 3 周 。\n\n2) 在进行按摩前应了解梨状肌的解剔结构及位置 , 且使用正确的按摩手法 , 避免粗野蛮干 , 这样才能确保按摩的效果 , 同时可防止引起其他损伤 , 特别是神经损伤和肌肉损伤 。\n\n5. 预防保健部肌肉\n\n(1) 局部注意保暖 。 患肢宜保暖 , 多休息 , 少活动 。\n\n(2) 患侧臂部可坚持湿热敷 。\n\n(3) 患者在日常工作劳动中 , 应避免再次受伤 , 同时应避风蹇侵袭 , 以免加重病情 。\n\n(4) 患者应停止跑步 , 骑车 , 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 。\n\n(5) 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 , 则应取站立位或拿高患侧臂部 .\n\n七 . 膈部常见疾病按摩\n\n 髌骨软化症\n髌"
},
"doc-3c354f9be608c0c4ad111173f2966676": {
"content": "<22>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 、 伴疼痛 , 单纯髋骨软骨损害时 , 无关节积液后期形成骸骨关节骨关节病时 , 可继发滑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 , 此时浮髌试验阳性 。 病程长者 , 有股四头肌萎缩 。\n\n(3) 初期出现腺痛或伴有膝关节的肿大 , 后期会出现脂肪垫或髌骨周围的软组织反应性炎性增厚或痉挛 , 可行理疗中药热敷或按摩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在床上 , 膝关节屈曲 130° 左右 , 术者用拇指的指腹 , 按揉其腺关节周围的梁丘穴 、 内膝眼穴 、 犊鼻穴 、\n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 、 三阴交穴、 委中穴等 , 每穴约为半分钟 。\n\n(2) 患者先取仰卧位 , 术者在其大腿下 1/3 至小腹上 1/3处 , 以掉法按摩 2 分钟 。 然后 , 让患者改为俯卧位 , 用枕头垫在小腹部位 , 再在其膝关节的后侧及周<E58F8A>"
},
"doc-ffe76f01becb2c4aca8eebb62d5832c2": {
"content": "肌肉可能有助于喜缓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改变 , 进而减缓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n\n( 十 ) 梁状肌综合征\n梨状肌起于第 2、3、4 骸椎前面 , 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 ,\n经坐骨大孔人臂部 , 止于股骨大粗隆 。 此肌因急 、 慢性损伤 , 或解剖上变异 , 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 , 刺激或压迫神经 , 而产生腰腿痛 , 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 也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 通过按摩能够舒筋活血 、 消炎镇痛 、 松解粘连 , 使坐骨神经受卡压状态消失 , 达到治疗的目的 。\n\n1. 临床表现\n\n(1) 症状主要以患侧臂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为主 。 其疼痛症状常因受凉 、 走路或活动后加重 , 咳嗽 、 大便等腹压增加时 , 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至足部放射痛加剧 。\n\n(2) 患侧臂部疼痛 , 严重者可呈刀割样痛 , 并向下肢放射由于疼"
},
"doc-811c223815cf16a8b984734ca8a8288c": {
"content": "或拿高患侧臂部 .\n\n七 . 膈部常见疾病按摩\n\n 髌骨软化症\n髌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与其相对的股骨骸面的关节软骨由于摩擦 、 损伤 , 使骸骨关节软骨面发生退变 、 弹性降低 , 出现裂纹 、 变性 、 变薛 , 甚至破硼 、 脱落等病变而形成本病 。 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髋骨后方疼痛 , 上 、 下楼梯及半蹲位时病痛明显 , 腺关节无力 , 发软 , 有时可感到膝部不稳 , 有要跋倒的感觉 。\n\n1. 临床表现\n\n(1) 青年运动员较多见 。 初期为髌骨下病痛 , 开始训练时明显 , 稍加活动后缓解 , 过次训练又加重 , 休息后渐消失 ,\n随病程延长 , 疼痛时间多于缓解 , 以致不能下蹲 , 上 、 下阶检困难或突然无力而摔倒 。\n\n(2) 髌骨边缘压痛 。 伸膝位挤压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 、 伴疼痛 , 单纯髋骨软骨损害时 ,"
},
"doc-ea926d36faf2cb12cc7201e9310fe867": {
"content": "的左侧 , 掌根部紧贴于腰部皮肤 , 做环状按揉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5) 按揉腰痛点 : 患者握拳在腰部寻找压痛点 , 用第一指间关节或第二掌指关节进行从轻到重的按摩 , 时间一般为 1-2 分钟 。 如有数点压痛则分别按挥 。 要注意随时调整体位 。\n\n(6) 叩腰 : 患者双手握拳 , 用拳的桡侧面依次史击腰部\n1-2 分钟 。 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 如有不便 , 可用拍子拍打腰部 1-2 分钟 。\n\n(7) 注意事项\n\n1) 处于急性期时 , 疼痛加剧 , 活动受限 , 按摩时力度不宜太重 , 并用较为温和的手法进行按摩 , 如接法 、 揉法 、 推法 、\n按法等 , 但应避免强力推扳腰椎 。\n\n2) 配合腰骸部热敷 、 牵引 、 理疗 , 疗效更佳 。\n\n3) 若按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 , 则宜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 治疗 。\n\n5. 预防保健\n\n(1) 疼痛剧烈时 , 除治疗外 , 应卧硬床休息 1-2 周 。\n\n(2)"
},
"doc-27e4e529844991b4c997aacd8765c2d5": {
"content": ", 反复推按数分钟 ; 或将两手的掌面紧贴膝关节内外两侧 , 用力上下往返搓动 , 以被按摩部位出现潮红发热为佳 。\n\n(2) 患者端坐 , 用拇指与中间三指钳于骸骨两侧 , 指尖着力 , 先顺着下肢的中轴线上下反复摩擦2分钟然后再按左右方向反复摩擦 2 分钟 。\n\n(3) 患者将拇指放置于下肢的外侧 , 其余各指置于下肢的内侧 , 自大腹中部至足踝上部 , 自上而下反复揉捏 5 分钟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拧捏大腿 : 拧捏大腿时 , 双手应像拧毛巾一样揉捏大腿肌肉 , 可由膝部开始到大腿根部为止 , 一点一点抒捏,重复 5 次。\n\n(2) 按压大腿及膝正面 : 双手手掌掌根由膝部开始向大腿根部移动 , 用力按压大腹正面 , 重复 5 次 。\n\n(3) 摩按大腿及膝 : 双手交替用掌心从膝部摩摆至大腹根部 , 做 10 次 。\n\n(4) 注意事项\n\n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持续不愈者 , 常常会出现大腿股四头肌不同"
},
"doc-07a07575635ffd5afada4ba272d5f12b": {
"content": ")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 用患侧拉指的指尖按压环跳穴 、 承扶穴 、 阿是穴等 , 每穴按压 10 - 20 秒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n\n(2) 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对梨状肌处进行弹拨 6 - 10 次 ,\n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度 。\n\n(3) 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在环跳穴处进行由轻而重的按揉 , 再由重而轻地按揉 1 - 3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 、 发热 、 舒适为度 。\n\n(4) 用患侧手掌的掌根在患处进行按揉 2 - 3 分钟 , 以局部感到发热 、 舒适为度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患者取俯卧位 , 两下肢伸直 , 放松腰胺者在腰骸部施用接 、 揉 、 按法 10 分钟 。\n\n(2) 术者两手重叠 , 着力于患者痛点上 , 用力揉推梨状肌以缓解其痉挛 。 以略发热为宜 。\n\n(3) 术者用两拇指相叟 , 触摸患者变硬的梨状肌 , 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梨状肌 , 一般 10 - 20 次即可 。\n\n(4) 注意事项\n\n1) <20>"
},
"doc-db54efdfae9cec65838e0352f5c94d78": {
"content": "剥脱 、 骨质增生 、 半月板损伤 、 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 , 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 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 。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 也可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 可单侧发病 , 也可双侧发病 。 临床主要表现 : 逐渐加重的膝关节疼痛 、 肿胀和僵立 , 严重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 。 其病因为外伤 、 姿势不正 、 内分泌紧乱及遗传等 。\n\n1. 临床表现\n\n(1) 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 , 往往有劳累史 。\n(2) 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 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 , 后为持续性 , 劳累及夜间更甚 , 上下楼梯疼痛明显 。\n(3) 膝关节活动受限 , 甚则跑行 。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 。\n(4) 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 、 摩擦音 , 部分患者关节肿胀 ,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n(5)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 。 其早期疳状为上下楼"
},
"doc-38eb38885004a9eeaf6aab70e285e0e2": {
"content": "<22>突然加剧时 , 应行冷敷 ,48 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n\n(3) 加强关节保护 。 如果要锻炼应带护膝 , 且不要超负重 , 可由小渐大 , 匀速省力 。 途中应注意适当休息 , 并补充水分。\n\n(4) 避免长期用力 、 快速屈伸运动 , 如膝全蹲 、 走斜坡 、爬山及上下楼梯等活动 , 以减少关节磨损及受力 \n(5) 减少髌骨压力 , 改善软骨营养 。 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 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 , 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 。 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 。 预防髋骨软化症的发生主要是减少对骸骨关节的持续压力 , 改善软骨的营养 。\n可参考如下措施 :\n\n1) 主动 、 充分活动关节 。 要在不负重条件下进行 , 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 、 屈膝关节 。 坚持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10分钟 。 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髋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 , 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
},
"doc-51ce0bc265bcdeec4ad75ae790a4fa72": {
"content": "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将两个手的掌心 , 分别放阶陵泉阴陵泉腺关节骨性关节炎按摩穴位在膝关节的髋骨上面 , 五指微微张开紧贴于髋骨四周 , 然后稍稍用力 , 均匀 、 和缓 、 有节奏地按揉髋骨 , 并将其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轻微移动 , 最后再恢复至原位 。 如此反复数次 , 以解除关节粘连的可能 。\n\n(3) 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拿捏膝关节上方的大腿肌肉数分钟 , 以局部出现酸胀为度 , 以此增强大腹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 , 预防肌肉的萎缩 。\n\n(4) 患者坐在床上或榄凳上 , 双手合抱住大腿的上部 ,\n然后沿着大腿两侧用力向下 , 一直推擦到足踝处 , 再向上回推擦至大腿上部 , 并反复多次 , 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 解除肌肉酸痛等不适 。\n\n(5) 患者俯卧在床上 , 用手拉住患肢的足踝部位 , 将小腿逐渐向下往大腹方向靠拢 , 使膝关节呈屈曲状态"
},
"doc-377d108417e7c2b538c895e08a2c4945": {
"content": "。\n\n(4) 注意事项\n\n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持续不愈者 , 常常会出现大腿股四头肌不同程度的萎缩 , 从而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 。 因而该病患者虽然要慎用按摩手法进行强行复位 , 但平时可用轻柔舒缓的手法 , 经常按摩刺激大腿的股四头肌 , 以及梁丘穴 、 情鼻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等 , 以预防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 。\n\n2) 由于膝关节内的半月板为软骨组织 , 所以损伤以后的恢复功能较差 , 而且它在膝关节的内外两侧均有分布 , 损伤类型有所不同 ; 因而在家中若要施行按摩手法时 , 请务必慎重 , 千万不可因手法使用不当 , 引发新的损伤 。\n\n5. 预防保健\n\n(1) 在病变早期 , 应减少膝关节活动量 , 用绍带或轻便支架保护 , 如症状持续数月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 ,\n可考虑手术 。\n\n(2) 肿胀 、 疼痛突然加剧时 , 应行冷敷 ,48 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n\n(3) 加强关节保护 。"
},
"doc-ae6208d5dd3587020d9f86b3e768eb48": {
"content": "。\n\n2) 患者在平时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 , 长时间下蹲 、 站立及远途跋涉等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 , 尤其是在关节 :\n肿胀时更应该避免 。\n\n5. 预防保健\n\n(1) 患者可配合湿热敷 , 每日 1 次 , 每次 10 分钟 , 水温不要太高 , 以免烫伤 。\n\n(2) 患者可使用艾条悬炒 , 每日 1 次 , 每次 10 分钟 , 可与热敷交替使用 , 或早晚各 1 次 。\n\n(3) 患者平时在家中可坐在椅凳上 , 两膝关节屈曲 、 小膈放松下垂 , 双足平放在地板上 , 然后将双手呈半握拳状 ,\n以手掌的尺侧面在膝部及四周 , 反复地轻轻拍打数分钟 , 以疏经通络 、 行气活血 , 促进膝关节功能的自我佩复 。\n\n(4) 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 , 患者可以选择游泳 、 骑车 、 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 。\n\n( 三 ) 风湿性膝关节炎\n风湿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 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
"doc-77bae683cefdc37228711f7495bb6fb3": {
"content": "畸形 。\n(5)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 。 其早期疳状为上下楼梯时疼痛 , 尤其是下楼时为关 , 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 。 出现关节肿大 , 多因骨性肥大造成 , 也可由关节腔积液引起 。 出现滑膜肥厚很少见 。 严重者会出现膝内翻畸形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在床上 , 术者将拇指与其他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的上端到膝关节下方 , 反复揉捏数分钟 。\n\n(2) 患者仰卧在床上 , 术者先用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腹 , 在膝关节的疼痛部位 , 施行轻柔的点按手法 。 然后 , 依次点按梁丘穴 、 委中穴 、 犊鼻穴 、 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等 ( 图 7-2) , 并反复推按髌骨的上下缘 , 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轻微移动 。\n\n(3) 患者俯卧在床上 , 术者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腹 ,\n先按压在膝关节的疼痛部位 , 然后将小腹抵捏数分钟 , 再做轻柔的旋转 , 以带动膝"
},
"doc-3a51142da90411d3c702af8185d7e519": {
"content": "肢的足踝部位 , 将小腿逐渐向下往大腹方向靠拢 , 使膝关节呈屈曲状态 , 并将这一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 然后再恢复原状 , 以运动膝关节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按压趾间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用拇指强力按压 8 4S BETA) , BER E RAY 2 分钟 。\n\n(2) 挤压腿部 : 取俯卧位 , 按摩者双手夹住被按摩者的脚踝 , 然后向大腹根部方向按压约 5 分钟 。\n\n(3) 交替摩挚小膈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双手交替向上摩挚从脚踝到膝部的部位 , 摩挚约 5 分钟 。\n\n(4) 画圆摩小腿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从脚踝至膝部下方 , 以画圆圈的方式按摩约 3 分钟 。\n\n(5) 按压膝后淋巴 : 患者屈膝 , 用双手的中指及无名指按压膝部的内侧 。\n\n(6) 注意事项\n\n1)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 , 避免肢体关节过多劳累 。\n\n2) 患者在平时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 , 长时间下蹲 、 站立及远途跋涉等"
},
"doc-4b94e5c5875c1399057e6cdf3afcf862": {
"content": "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 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 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 、 重着 . 疼痛为特征 , 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 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 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 典型表现为 : 轻度或中度发热 , 游走性多关节炎 , 受累关节多为膝 . 踝 、 肩 、\n肘腕等大关节 , 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 , 病变局部呈现红肿 、 灼热 、 剧痛 。 部分患者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 不典型的患者仅有关节病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 , 急性炎症一般于 2-4 周消退不留后遗症 , 但常反复发作 。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 , 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n\n1. 临床表现\n\n(1) 关节红 、 肿 、 热 、 痛明显 , 不能活动 , 发病部位常常是膝 . 髋 、 踝等下肢大关节 , 其次是肩 、 肘 、 腕关节 , 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n\n(2"
},
"doc-ba834de259d7aa53c2a2d7c93e57ad79": {
"content": "。 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髋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 , 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 , 并能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n\n2) 防止髌骨关节面持续受压 。 屈膝位骸骨所受压力较大 , 容易损伤关节面 。 要避免持续性蹲位对髋骨关节面的压力 。\n\n3) 石膏固定或下肢牵引治疗时 , 要主动行股四头肌锻炼 , 股四头肌舒缩时能带动髋骨上下移动 , 有利于软骨的营养渗透及臧轻骸骨关节面的持续受压 。\n\n4) 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时 , 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 , 要及时休息 、 及时治疗 , 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n\n( 二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n\n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 、 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 , 包括关节软骨的剥脱 、 骨质增生 、 半月板损伤 、 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 , 又称为膝关"
},
"doc-149000a4b2ef0b9422102129ea147112": {
"content": "<22>关节的疼痛部位 , 然后将小腹抵捏数分钟 , 再做轻柔的旋转 , 以带动膝关节的运动 。\n\n(4) 若患者腺部肿胀明显 , 在施行上述手法后 , 术者用拇指指腹的前 1/3 部分 , 在膝部肿胀处施用拾法 , 用力大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 因拾法刺激较大 , 所以使用拾法后 ,\n可再在局部轻揉数分钟 , 以缓解疼痛 。\n\n(5) 患者坐在床上 , 膝下垫上薄枕 , 关节伸直 , 术者将手握成空心拳状 , 用手掌的小鱼际 , 捶击膝关节及其四周 , 敲击力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 时间为 3-5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用食指或拇指的指端 ,逐一点揉膝关节及周围的压痛点 。 手法可由轻至重 , 再由重至轻 , 反复多次 , 以促进腺部压痛点及其周围组织内水肿和炎性物质的吸收 , 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 。\n\n(2) 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将两个手的掌心 , 分别放阶陵泉阴陵泉腺关节骨性关节"
},
"doc-abd4b2f2ac86bc6a0c6739a1ad5d02e3": {
"content": "肱亏虚 , 筋骨失养 , 复感风蹄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 , 气血运行受阻 , 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n\n1. 临床表现\n\n(1) 足跟疼痛剧烈 , 疼痛部位一般都很局限 , 足跟部有明显压痛点 。\n\n(2) 晨起下地活动疼痛严重 , 活动后疼痛凑轻 , 但久站久行疼痛又加重\n\n(3) 部分患者足跟部轻度肿胀 。\n\n(4)X线片多数可见跟骨骨质增生 。\n\n(5) 临床上以足跟底部肿胀 、 压痛及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为主要特征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全身放松 , 术者站在其身后 , 先用拇指的指腹 , 从患者的小腹腓肠肌至跟骨底部 , 由上而下交替拿捏按接数次 , 随后点按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 、 申脉穴 、 丘增穴 . 解溪穴 , 太溪穴等 , 以及足踝和跟部疼痛处的阿是穴\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
},
"doc-12510247b35c539259c484957668008b": {
"content": ". 髋 、 踝等下肢大关节 , 其次是肩 、 肘 、 腕关节 , 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n\n(2) 疼痛游走不定 , 一段时间是某个关节发作 , 一段时间是另一个关节不适 , 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 , 几天就可消退 。\n\n(3) 血化验血沉加快 , 抗 “O“ 滴度升高 , 类风湿因子阴性 。\n\n(4) 治愈后很少复发 , 关节不留畸形 , 有的患者可遗留心脏病变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 , 术者站在旁边 , 用一手掌面紧贴患者髌骨 ( 膝盐骨 ) 上方 , 做向左转或右转单方向环形摩擦 , 用力由小淅大 , 时间为 2-3 分钟 。\n\n(2) 术者接着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拾捏患者患侧股四头肌 ( 大腹前部肌肉 ) 自膝上至大腕根部位往返拾捏 5-6 次 , 用力由轻逐渐加重 。\n\n(3) 术者用拉指 、 食指点按悦者膝盖周围的压痛点 , 用力由轻渐重 , 再由重减轻 , 时间约 1 分钟 。\n\n(4) 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患"
},
"doc-a8d955dbe1662562a12d58a873fbf5c4": {
"content": "旁腺 、 肝 、 足跟部等反射区 ( 图\n7-3) 。\n\n(2) 按摩手法\n\n1) 按揉肝 、 肾 、 甲状旁腺反射区 , 各 30-50 次 , 力度稍重 。\n\n2 ) 单食指卯拳法按揉足跟部 100 次 。\n\n4.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腿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 , 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侧的小腿肌肉 1 分钟 。 随后 , 再用拇指的指腹 , 对小腹的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 , 足踝的申脉穴 、 丘墟穴 、 解溪穴 、 足跟痛足部反射区溪穴等 , 用力按揉 1 分钟。\n(2) 患者仍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腿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随即用手固定住患肢的足踝部位 , 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 , 用力揉捏疼痛的足跟 1 分钟 。 最后 , 用手握住患足的足趾处 , 按照先顺时针方向 , 毋逆时针方向的顺序 ,\n用力摇动足踝关节 1 分钟 。\n\n(3"
},
"doc-1eb72b8bcaaf4ebde3563596462221ab": {
"content": "<22><>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 运动要缓慢稳健 , 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n\n( 四 ) 足根痛\n足跟痛又称跟痛症 、 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 是一种常见病 , 是由于足跟的骨质 、 关节滑囊 、 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 以足跟肿胀 、 麻木疼痛 、 局部压痛 、 行走困难为特征 。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 , 本病的病因多为长期站立于硬地面 , 长时间负重行走或局部挫伤等 , 使足跟部周围组织不断受到刺激 , 产生无菌性炎症 、 充血 、 水肿 、 退变 、 增生等 , 而出现足跟部疼痛 , 久站次行后疼痛加重 , 休息后减轻 , 晨起加重 , 稍作活动后减轻 。 中医学认为 , 足跟痛多因肝肾阴虚 、 痿湿 、 血热等因所致 。 肝主筋 、 肾主骨 , 肝肱亏虚 , 筋骨失养 , 复感风蹄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 ,"
},
"doc-1f7cd790772f3de25fc83b91104460be": {
"content": "脚 , 有条件时辅以理疗 , 可以减轻局部炎疳 ,\n缓解疼痛 。\n\n(4) 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 , 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 。\n\n(5)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 , 增强跋腱膜的张力 , 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 , 减轻局部炎症 。\n\n(6) 适度参加户外活动也能很好地预防足跟痛 。\n\n(7) 足跟痛营养防治及食疗 。 补充维生素 Bs , 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 ) 补充维生素 C。 ) 多食含钙的食物 。 多食含镁的食物 , 如落菜 , 谷类 、 肉类 , 豆类及豆制品 。 ) 避免食用酒精咖啡 、 糖类食品 , 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 , 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n\n( 五 ) 膝关节痛\n膝关节为人体构造最复杂 , 损伤机会也较多的关节 。膝关节痛大多是由于膝关节磨损后 , 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的肌腱 、 韧带等组织退变所致 。 其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E5B9B4>"
},
"doc-214227a88658751e9caba84677e2dacb": {
"content": "<22>溪穴等 , 以及足踝和跟部疼痛处的阿是穴\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用双手拇指的指腹 , 从足跟部位沿着足底跌筋膜到足尖处 , 反复摩擦按揉数道使其发热 , 再用手指的指端 , 在与跌筋膜呈垂直的方向上 , 轻轻地弹拨数次 。\n\n(3) 患者俯卧 , 患肢的膝关节屈曲 , 足底向上 , 术者先对患者的足跟及其周围部位 , 反复施用拿手法 。 然后 , 将双手拇指的指腹重叠在一起 , 由后向前 、 从外向内 , 依次按压足跟部位 1 分钟 , 其中对于疼痛较明显的阿是穴 , 按压的力量可稍重 , 时间可稍长一些 。\n\n(4) 患者翻身仰卧 , 术者站在床尾处 , 先将双手握住其患侧的足跟部位 , 拔伸和旋转踝关节数次 , 然后再瞩患者自行活动踝关节数次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甲状旁腺 、 肝 、 足跟部等反射区 ( 图\n7-3) 。\n\n(2) 按摩手法\n\n1) 按揉"
},
"doc-3594badd091020a9f683549f159de08a": {
"content": "<22>点 , 用力由轻渐重 , 再由重减轻 , 时间约 1 分钟 。\n\n(4) 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患者的血海穴 、 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 , 力度适中 , 每穴每次 1 分钟 ( 图 7-3)。\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用双手拇指端按揉犊鼻穴 、 内膝眼穴等 , 用力先轻渐重 , 每个穴位按揉半分钟至 1 分钟 , 直至酸麻胀痛为宜 。 ,\n(2) 双手掌心抱住膝关节内外侧 , 然后做快速的搓揉动作 10-20 次 。\n(3) 将双手掌根放在膝关节两侧 , 从股四头肌至小腿中下部摩擦 , 每次 3 分钟 , 以感到温热感为宜 。\n(4)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 膝关节一屈一伸 , 幅度由小到大 , 连续屈伸 5-10 次 。\n(5) 注意事项 。 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做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训练时 , 应注意锻炼的时机 , 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 运动要缓慢稳健 , 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n\n( 四 ) 足根<E8B6B3>"
},
"doc-2f8acb3b2a5851d6341a92f08130ae3b": {
"content": "关节周围的肌腱 、 韧带等组织退变所致 。 其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 , 往往有劳累史 。 急性期还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红肿疣痛 、 不能行走等症状 。 足部按摩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n\n1. 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酸痛和活动不灵活 ; 活动时痣痛加重 , 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 , 后为持续性 , 劳累及夜间更甚 , 上下楼梯时疣痛明显 , 尤其是下楼 , 严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 。\n\n2. 穴位按摩法常用治疗膝关节痛的穴位\n\n(1) 按描鹤顶 : 屈膝 , 用食指指腹按于鹤顶穴 ( 髌骨上缘中间凹陷处 ) 上 , 顺时针按揉 2-3 分钟 , 以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 。\n(2) 拿揉膝眼 : 屈膝 ,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用力拿揉膝眼穴 ( 届膝时膝盖左右两个凹窝处 ) , 力度要大 , 以能忍受为度 , 每次 3 分钟左右 。\n(3) 按压梁丘 : 用双手"
},
"doc-151b7477412cac494af2f8c0d1318cb3": {
"content": "处 ) , 力度要大 , 以能忍受为度 , 每次 3 分钟左右 。\n(3) 按压梁丘 :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梁丘穴 , 力度要稍大 , 每次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n(4) 按揉血海 : 用拇指指腹按于血海穴上 , 用力按揉 2 \n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5) 点按委中 : 用食指 、 中指点按委中穴 10 秒 , 然后放松 3 秒 , 如此反复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 2 分钟 , 以感到酸胀为度\n(6) 点按阴陵泉 : 将食指指端放在阴陵泉穴 ( 从膝关节内侧向下摸到的骨性突起的前下方凹窝处 ) 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然后再点按 30 秒 , 以感到酸胀为度 。\n(7) 按揉阳陵泉 : 用拇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描阳陵泉穴约2 分钟 , 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输尿管 、 膀胱 、 肝 、 膝关节反射区\n(2) 按摩手法\n1) 按压肾 、 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
"doc-3c357bed5158105c074936802e9f930e": {
"content": ", 按照先顺时针方向 , 毋逆时针方向的顺序 ,\n用力摇动足踝关节 1 分钟 。\n\n(3) 患者仍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腹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然后用软橡皮锤或将手成半握拳的状态 , 由轻渐重 、 由重渐轻地敲击患侧足跟的疼痛部位 5-10 分钟 。\n\n5. 其他按摩法\n\n(1) 捏拿跟腱 : 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 , 捏拿跟腱 、 足跟部2-3 分钟 , 使局部产生热胀 、 轻松感 。\n\n(2) 掌摩足跟压痛点 : 将患足放在健侧膝关节上 , 用掌根部在压痛部位按摩 , 力度适中即可 。\n\n6. 预防保健\n\n(1) 防治足跟痛要穿柔软舒适的鞋 , 在家中最好穿富有弹性的拖鞋 。\n\n(2) 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 , 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 , 以减轻局部摩擦 、 损伤 。\n\n(3 ) 温水泡脚 , 有条件时辅以理疗 , 可以减轻局部炎疳 ,\n缓解疼痛 。\n\n(4) 天气"
},
"doc-86740a55e4cbc2d8c6380dc99b300e8f": {
"content": "<22><> 、 膝关节反射区\n(2) 按摩手法\n1) 按压肾 、 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3-4 次 。\n2) 按压肝 、 膝关节反射区各 3-5 分钟 。\n\n4. 预防保健\n\n(1) 膝关节注意保暖 , 避免受到风 、 湿 、 蹄的侵袭 。\n\n(2) 膝关节不可过于劳累或负荷过重 。\n\n(3) 膝关节肿胀 、 疼痛加重时应休息 , 避免深蹭 、 负重 、\n上下楼梯等活动 。\n\n( 六 ) 踝关节拉伤\n踝关节是人体在运动中首先与地面接触的主要负重关节 , 也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较易受损伤的关节之一 。踝关节周围韧带 ( 包括内侧韧带 、 外侧韧带 、 下胫腓韧带等 )在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因而也较易受到损伤 。 如在外力作用下 , 关节突然向一侧活动超过其正常的活动度 , 从而使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 、肌腱等发生撕裂伤 , 称之为踝关节扭伤 。\n\n1. 临床表现患者于扭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
},
"doc-37909d9fa39dc52405d3fb4f61546e41": {
"content": "在三阴交穴上 , 相对用力按揉 20-30 次 。\n\n3. 预防保健\n(1) 练习下肢柔韧性 、 平衡能力 、 本体感觉和肌肉力量 ,\n以增强稳定性和灵敏度 。\n\n(2)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 运动时可佩戴护具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 。\n\n(3) 踪关节不稳者平日行走于不平路面或参加运动时可穿高帮鞋 , 以提供踝关节的保护支持 。\n\n( 七 ) 小腿抽筋\n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腓痉挛, 是因为腿肚的胃肠肌痉挛而引起腿部抽筋 , 并伴有剧痛 , 令人暂时不能动弹 。 发生在小腹和脚趾的肌肉痉桀最常见 , 发作时疣痛难忍 , 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 , 有好长时间不能止痛 , 且影响睡眠 。 临床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 , 疼痛难忍 , 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次 , 常见原因主要有踹冷刺激 、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 出汗过多 、 疲劳过度和缺钪 。"
},
"doc-ca21fc7c49701cfd1d16a341917a8030": {
"content": "或者食指对丘墟穴 ( 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 进行点按 , 力量由轻到重 , 以能够忍受为度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摒 1 分钟 , 逆时针方向点按 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描太溪 : 用食指点压太溪穴约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照海 : 用食指点压照海穴 ( 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n约 7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抵\n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按揉商丘 : 用拇指按于商丘穴 ( 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约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n\n(7) 按揉三阴交 , 悬钟 : 将小腿放在对侧的大腿上 , 用中指按于患侧的悬钟穴 ( 外踝尖上 3 寸 , 胃骨前缘处 ) , 拇指按 “\n在三阴交穴上 , 相对用力按揉 20-30 次 。\n\n3. 预防保健\n(1) 练习下肢柔<E882A2>"
},
"doc-9761b5bcc8709423aed9200a79b5ffba": {
"content": "适当补钨 , 多食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 、 瘦肉等食品 。"
},
"doc-0b95d933d6a208fb7252f219ac029165": {
"content": "<22>裂伤 , 称之为踝关节扭伤 。\n\n1. 临床表现患者于扭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疣痛 , 随后出现肿胀及皮肤瘀斑 。 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 。 外踝扭伤时 , 患者在进行足内翻时病痛症状会加剧 。 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时 , 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病痛症状会加剧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指压解溪 : 用拇指指尖向内拾压解溪穴 ( 位于足背与小膈交界处 , 两条肌腱之间 )10 秒 , 然后放松 5 秒 , 注意要反复操作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只宜在恢复期使用 。\n\n(2) 推按昆仑 : 用拇指关节突处由上而下推按昆仑穴\n( 外踝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每次推 3 分钟 , 以有酸胀感为佳 。 只能在恢复期使用 。\n\n(3) 按揉丘墟 : 以拇指或者食指对丘墟穴 ( 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 进行点按 , 力量由轻到重 , 以能够<E883BD>"
},
"doc-0519096ad7931155cad3ee97d9d4d4ac": {
"content": "髋骨前方 , 用力揉按委中穴1分钟 , 再将拇指的指腹放在患肢小腹外侧 , 其余四指附于膝盖上 , 用力按揉阳陵泉穴1 分钟 。\n\n(3) 患者俯卧 , 术者先用拇指指尖向下用力拿压承山穴1 分钟 , 再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 , 分别按压承山穴 、 昆仑穴各 1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小腿抽筋时 , 患者改卧为坐 , 尽量伸直抽筋的小腹 ,然后用自己的拇挡 , 从胭窝到跟腱处 , 用力拿捏按揉小腹肌肉数分钟 , 至小腹肌肉放松为止 。\n\n(2) 患者取站位 .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 , 用力点揉漂关节后侧胭窝中央的委中穴 1-2 分钟 , 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好 。\n\n(3)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挡指端 , 用力接压承山穴 ( 位于小腹伸直时肌肉 “ 人字形 “ 凹陷处 ) , 再按压昆仑穴 ( 位于外躁尖与跟腾间凹陷处 )。 两穴的按压时间为 2-3 分钟 。\n\n(4)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指用力左右弹拨跟腱数次 ,"
},
"doc-802517060a513d44ed201c0405d9f78e": {
"content": "有踹冷刺激 、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 出汗过多 、 疲劳过度和缺钪 。 抽筋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未确知 ,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证明 , 肌肉抽筋是起因于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阎值降低 , 使得肌肉的神经行动频率突然增加 , 造成肌肉强直收缩\n\n1. 临床表现\n\n(1) 腿部一组或几组肌肉突然剧烈地不自主地收缩 , 变得很硬 , 疼痛难忍 。\n\n(2) 抽筋虽然仅持续几分钟 , 但是发作过后肌肉的不适感或触痛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在床 , 术者可先将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 ,\n用力拿捏患者整个小腿后侧的肌肉 1 分钟 , 以放松紧张的肌肉 , 随后强力按压发生痒挛的肌肉部位 , 有镇静神经 、 缓解和止痛作用 。\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将拇指指端放在患者膝关节后侧的胭窝上 , 拇指放在髋骨前方 , 用力揉按委中穴1分钟 , 再将拇指的指腹放在患肢小腹外侧 , <20>"
},
"doc-902f67fa12db287bc532aae709ce009c": {
"content": "<22>的按压时间为 2-3 分钟 。\n\n(4)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指用力左右弹拨跟腱数次 , 两手再相对用力搓接小膈肌肉 2~3 分钟 。\n\n(5) 患者取坐位 , 将手的五指自然并拢 , 掌指关节微屈 ,\n呈空心掌状态 , 以手掌的掌面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小腹 2-3\n分钟 。\n\n(6) 注意事项 。 接压承山穴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疲劳 , 尤其对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产生的小腹酸痛 , 抽筋效果很好 。 按摩的时候 , 力度应该缓慢增加 , 不能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 , 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n\n4. 预防保健\n\n(1) 要驱寒保暖 , 不让局部肌肉受蹈 。\n\n(2) 注意睡眠姿势 。\n\n(3) 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可过长 。\n\n(4) 要加强体育锻炼 , 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让身体都活动开 , 使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 , 就能避免腿抽筋 。\n(5) 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 E。\n\n(6) 适当补钨 , 多食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 、 瘦肉等食品 。"
}
}

View File

@ -0,0 +1,22 @@
{
"local": {
"d79e86a919c159904d699dda76f5c06e": {
"return": "{\"high_level_keywords\": [\"\\u8170\\u9178\", \"\\u6309\\u6469\\u65b9\\u6cd5\", \"\\u7f13\\u89e3\\u75bc\\u75db\"], \"low_level_keywords\": [\"\\u7a74\\u4f4d\\u6309\\u538b\", \"\\u80be\\u4fde\\u7a74\", \"\\u8170\\u773c\\u7a74\", \"\\u80cc\\u90e8\\u6309\\u6469\", \"\\u808c\\u8089\\u653e\\u677e\", \"\\u6309\\u6469\\u624b\\u6cd5\"]}",
"cache_type": "keywords",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34a06cdc5d95fd0c5af7f61349eb55af": {
"return": "针对腰酸问题,按摩可以通过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不适。以下是一些安全有效的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项,但需注意:**如果腰酸伴随剧烈疼痛、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如臀部或腿部)或外伤史,可能提示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突出),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按摩。**\n\n---\n\n### **一、基础按摩手法**\n1. **温热放松** \n - 先用热敷热毛巾或暖宝宝敷腰部10分钟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n\n2. **揉捏肌肉** \n - **手法**双手握拳或用掌根以画圈方式揉捏腰部两侧肌肉竖脊肌力度适中持续3-5分钟。 \n - **重点**:针对酸痛点可稍加力度,但避免直接按压脊柱。\n\n3. **推按腰肌** \n - **手法**手掌从腰椎两侧向肋骨方向推按重复10-15次帮助缓解肌肉紧张。\n\n---\n\n### **二、关键穴位按压**\n按压以下穴位时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n1. **肾俞穴** \n -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 \n - **作用**:缓解腰酸、补肾益气。\n\n2. **大肠俞穴** \n -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n - **作用**:改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n\n3. **腰眼穴** \n -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n - **作用**:针对久坐或劳累后的腰酸。\n\n---\n\n### **三、工具辅助按摩**\n1. **泡沫轴放松** \n - 仰卧,将泡沫轴置于腰部下方,缓慢滚动放松腰背肌肉,避免直接压迫脊柱。\n\n2. **网球/按摩球** \n - 靠墙站立将球放在腰部酸痛点轻轻按压并做小幅滚动持续30秒-1分钟。\n\n---\n\n### **四、注意事项**\n- **力度控制**:以舒适为主,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损伤。 \n- **避开脊柱**:切勿直接按压腰椎骨,以免造成关节或神经损伤。 \n- **禁忌情况**:外伤、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骨质疏松患者不宜按摩。 \n- **配合休息**按摩后避免立即弯腰或负重建议平躺放松10分钟。\n\n---\n\n### **五、日常预防建议**\n1. **改善姿势**久坐时使用腰靠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 \n2. **加强核心肌群**:练习平板支撑、桥式等动作增强腰部稳定性。 \n3. **适度拉伸**:每天做猫牛式、婴儿式瑜伽拉伸腰部。\n\n---\n\n**提示**:若按摩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需及时就医排查腰椎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cache_type": "query",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212 @@
{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content_summary":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content_length": 459,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49:49.41530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content_summary":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content_length": 447,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49:32.108690+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content_summary":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content_length": 446,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1:49.38125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content_summary":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
"content_length": 463,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3:08.742898+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content_summary":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content_length": 447,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3:28.50192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content_summary":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
"content_length": 445,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5:16.68315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content_summary":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
"content_length": 438,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5:57.468073+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content_summary":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
"content_length": 445,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7:31.11824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content_summary":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content_length": 428,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8:31.04515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content_summary":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content_length": 440,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9:56.774101+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content_summary":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content_length": 481,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2:24.70754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content_summary":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
"content_length": 407,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2:27.00897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content_summary":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content_length": 408,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5:37.26567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content_summary":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
"content_length": 463,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4:06.86599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content_summary":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
"content_length": 400,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6:11.745781+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content_summary":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
"content_length": 402,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1:14.981694+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content_summary":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
"content_length": 429,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7:59.02269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content_summary":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
"content_length": 405,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0:10.58488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content_summary":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
"content_length": 395,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5:06.12873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content_summary":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
"content_length": 404,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3:24.88234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ontent_summary":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ontent_length": 44,
"created_at": "2025-06-11T07:15:06.162010+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6:43.63344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

View File

@ -0,0 +1,65 @@
{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View File

@ -0,0 +1,149 @@
{
"chunk-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tokens": 354,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tokens": 347,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tokens": 347,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tokens": 359,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tokens": 357,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tokens": 354,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tokens": 353,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tokens": 350,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tokens": 338,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tokens": 352,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tokens": 336,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tokens": 371,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tokens": 379,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tokens": 344,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tokens": 367,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tokens": 370,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tokens": 339,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tokens": 372,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tokens": 367,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tokens": 375,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tokens": 43,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Binary file not shown.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794 @@
{
"doc-01144d67ad041496d0cef55c2865e354": {
"content": "气喘等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急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干呕等 ; 4 痛症 , 如正中神经痛 、\n上臂内侧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腋前纹头下 4 寸 , 肽二头肌桡侧缘处 。\n\n【 快速找穴 ] 先找到天府 , 向下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侠白 , 每次左右各按 1-3 分钟 , 对肺有保健作用 。 精神极度衰骏时揉侠白 3-5 分钟 , 可很快安心宁神 。\n\n尺泽\n\n【 主 治 ] 清泻肺热 , 通络止痛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气管炎 、 咳嗽 、 咬血 、 咪喉肿痛 ; 2. 皮肤病症 , 如过敏 、 湿疹 ; 3 痛症 , 如肘胡疹桀疼痛 、 膑关节疼痛 。\n( 主治特色 : 咬血 , 吐泻 。)\n\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肘横纹上 ,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屈肘时 , 触及肌腾 , 其外侧缘即是 。"
},
"doc-63e9d4e622a3ba5559e48747b78b2ec2": {
"content": "手指关节长度作为度量单位 , 每个人的身高比例同手指关节成正比 。 用手指关节测量穴位不但简便易行 , 且有一定的准确性 , 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n中指同身寸 : 以自己中指指节桡侧两端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1 寸\n\n拇指同身寸 : 以自己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为 1 寸\n\n横指同身寸 : 将自己的食指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并拢 , 以中指中节关节横纹为标准 , 四指的宽度为 3 寸\n\n简便取穴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常用取穴方法 ,虽然不适用于所有的穴位 , 但是操作方便 ,容易记忆 。例如 : 风市 , 自然立正 , 垂医于大腹外侧 , 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 ( 见下图 ( )。合谷 , 一手轻握拳 , 另一手握于拳外 ,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 见下图 @) )。劳宫 , 半握拳 , 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即是 ( 见下图 @) )。\n\n常用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是指将全身各部以骨节为主要标志 , 规定其长短 , 并依其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 此种方法 , 不论男女 、 老少 、 高矮 、 胖瘦"
},
"doc-733021ff89e6008569a42d1424bf5a0c": {
"content": "疾病:肺经和肺 、 大肠 、 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 , 肺经畅通 , 也就保证了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 。 当肺经气血运行异常或不通时 , 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相关病症 。\n\n经络症 : 沿肺经所过部位有肿痛 、 麻木 、发冷 、 酸胀等异常感觉 , 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 、 上胡 、 前臂内侧上缘 , 也就是拇指方向 。\n\n脏腑症 : 肺脏本身异常会出现咳嗽氖喘 、 气短 、 胸部胀痛等症状 。 又因肺与口鼻相通 , 所以也会出现鼻塞 、 感冒 、 流涕 、 作风怕冷等症状 。\n\n情志病 : 肺经本身异常易导致情绪异常 。 肺气虚时 , 会产生伤心 、 自卑 、 心理压力大等情绪 ; 肺气过盛时 , 则会产生自负 、狂妄等情绪 。\n\n皮肤病 : 肺经与皮肤关系密切 , 肺经经气异常可导致皮肤改变甚至病变 , 如过敏性皮肤病 、 色琳 、 无光泽等 。\n\n\n中府 LUI\n\n【 主 治 ] 疏风解表 , 宣肺止咳 。1 主治呼<E6B2BB>"
},
"doc-dc458f9541aaa73c1052d2b8999179ac": {
"content": "<22><>琳 、 无光泽等 。\n\n\n中府 LUI\n\n【 主 治 ] 疏风解表 , 宣肺止咳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为主 , 如外感咳嗽 、 肺炎 、 哮喘 、\n支气管炎 ; 2 痛症 , 如胸痛 、 肩背痛 、 腹痛等 。\n\n【 定位取八 ] 在胸部 , 横平第 1 肋间隙 , 锁骨下窝外侧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穴 } 正立 , 双手叉腰 , 锁骨外侧端下方有一凹陷 , 该处再向下 1 横指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咳嗽不止时 , 点按中府和肺俞各 200 次 , 有即时止咬的功效 。 每天坚持按摩 ,\n可强化淋巴循环 , 减轻胸闷 、 肩胡痛 。\n\n云门 LU2\n\n【 主 治 ] 止咬化痰 、 理气止痛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等 ;2 痛症 , 如胸痛 、\n肩痛 、 肩关节内侧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锁骨下窝凹陷中 , 肩胛骨喙突内缘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E9809F>"
},
"doc-2e1d7770c4646f9a9ad2f9303eb77272": {
"content": "<22>骨下窝凹陷中 , 肩胛骨喙突内缘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找穴 ] 正立 , 双手叉腰 , 锁骨外侧端下方的三角形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点揉云门 1-3 分钟 , 坚持按摩 , 可缓解咳嗽疾多症状 。\n\n天府 LU3\n【 主 治 ] 止咬化痰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啾 、 气喘 、 鼻塞等 ; 2 痛症 , 如医内侧疼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胡前部 , 腋前纹头下 3 寸 , 肱二头肌桡侧缘处 。\n\n【 快速找穴 ] 臂向前平举 , 俯头 , 鼻尖接触上胡内侧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揉按天府 , 每次左右各按 1-3 分钟 , 对鼻部有保健作用 , 可预防鼻塞 、 鼻炎等 。\n\n侠白 LU4\n\n【 主 治 ] 宽胸和胃 , 宣肺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 、 气喘等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急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
},
"doc-a33039731916c520b155b3f8280669ef": {
"content": "太阴肺经的所有腰穴 ( 即通俗所说的穴位 ) 本经脯穴主要治疗喉 、 胸 、 肺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但几与呼吸有关的疾病 , 如哉喘 、 咳嗽 \\ 感冒等疾病都可以找肺经上的穴位 。\n肺主皮毛 , 皮肤的慢性疾患多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 也多从肺经入手治疗 。 肺在情志主悲 , 常言道悲伤肺 , 郁结之气难以排解 , 就要愚办法通过肺宣发于外 。\n\n* 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 , 中府云门天府诀 ,\n侠白尺泽孔最存 , 列缺经渠太渊涉 ,\n鱼际拇指白肉际 , 抵指少商如韭叶 。\n\n| 属性 | 内容 |\n|---------------|----------------------------------------------------------------------|\n| **穴位数量** | 单侧11穴左右共22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n| **分布区域** | 1. 胸部外上方<br>2. 上肢掌面栀侧<br>3. 手掌及拇指栀侧 |\n\n肺经上潜伏的疾病:肺经和肺 、 大肠 、 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 , 肺经畅通 , 也就保证了这"
},
"doc-efe562a5763390e0c14c6f08d780add1": {
"content": "体表固定标志定位:取穴只有准确 , 才能进行精准按摩 、 艾灸及穴位贴敷等 , 也才能达到更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 。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易学的取穴方法 , 不仅方便操作 , 而且准确度高 。以此为依据 , 可以让您轻松找准穴位 。\n\n这是根据人体体表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 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n\n“ 固定标志 “, 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 , 比如五官轮廓 、 指 ( 趾 )\n甲等 。 以肚脐为标志 , 脐上 1 寸是水分 , 脐下 1 寸是阴交 , 左右旁开 4 寸是大横 。\n\n“ 活动标志 “, 是指利用关节 、 肌肉 、 皮肤等随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 、 凹陷 、 皱纹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 如让手掌五指在同一平面 ,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 手背拇指根部两个肌腱间的凹陷就是阳溪 。\n\n手指同身寸这是以手指尺寸为标准来测量取穴的一种方法 , 其依据在于以本人的手指关节长度作为度量单位 , 每个人的身高比例同手指关节成正比 。 用手指关节测量穴位不但简便易行 ,"
},
"doc-a6db5173c7a36a60bd342ddfc074211e": {
"content": "并依其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 此种方法 , 不论男女 、 老少 、 高矮 、 胖瘦都适用 , 从而解决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难题 。\n\n| 部位 | 起止点 | 骨度(寸) | 度量 |\n|------------|---------------------------------------|----------|-------|\n| **头面部** |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 12 | 直寸 |\n| |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 3 | 直寸 |\n| | 前两额头角(头锥)之间 | 9 | 横寸 |\n| | 耳后两乳突(完骨)间 | 9 | 横寸 |\n| **胸腹肋部** |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部联合(皮骨) | 8 | 直寸 |\n| | 胸部联合中点(皮骨)至脐中(神阙) | 8 | 直寸 |\n| | 脐中(神阙)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 5 | 直寸 |\n| | 两乳头之间 | 8 | 横寸 |\n| **背腰部** | 腋窝顶点至第11肋骨游离端 | 12 | 直寸 |\n| **上肢部** |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至后正中线 | 3 | 横寸 |\n| | 腋面纹头"
},
"doc-2dbf2652b34aad959b6793aaa556e31a": {
"content": "腱桡侧缘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屈肘时 , 触及肌腾 , 其外侧缘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弯曲拇指 , 以指腹按压 , 每次左右手各按压 1-3 分钟 。 坚持按摩可补益肺和肾 ,\n调节身体虚实 。\n\n孔最\n\n【 主 治 } 清热止血 , 润肺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气管炎 、 咳嗽 、 咬血 、 咽喉肿痛等 ; 2 痛症 , 如肘臂痛等 ; 3 其他 , 如痔疮 。( 主治特色 : AB, 咳血 , 痔疮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7 寸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n\n【 快速找穴 ] 手胡向前 , 仰掌向上 , 另一只手握住手胡中段处 , 拇指指甲垂直下压即是 。\n\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孔最1~3分钟可防止咳血\n\n> 列缺 LU7\n\n列缺是肺经之络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任脉 .\n\n【 主 治 ] 止咬平喘 , 通络止痛 , 利水通淮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咬嗽气"
},
"doc-0f7c813c7045ef640a13ba025163dec0": {
"content": "|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至后正中线 | 3 | 横寸 |\n| | 腋面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 9 | 直寸 |\n| |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 | 12 | 直寸 |\n| **下肢部** | 耻骨联合上缘(曲骨)至髋底 | 18 | 直寸 |\n| | 胫骨内侧膝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 | 13 | 直寸 |\n| | 股骨大转子至腿横纹 | 19 | 直寸 |\n| | 臀沟至腿横纹 | 14 | 直寸 |\n| | 腿横纹至外踝尖 | 16 | 直寸 |\n| | 内踝尖至足底 | 3 | 直寸 |\n\n第一章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 , 经脉的循行与肺脏相连 , 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 。 所以 , 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脏腑 。 手太阴肺经穴即手太阴肺经的所有腰穴 ( 即通俗所说的穴位 ) 本经脯穴主要治疗喉 、 胸 、"
},
"doc-1cde130d61b3ce22ae4085670fe4c286": {
"content": "<22><>\n【 定位取穴 ) 在手外侧 , 第 1 掌骨桧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n【 快速找穴 ] 一手轻握另手手胤 , 弯曲拇指 , 指尖垂直下按第 1 掌骨中点肉际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各按揉鱼际 200 次 。 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在鱼际处用力向下按压 , 并配合左右按揉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痰热咳嗽 。\n\n> 少商 LUT\n\n少商是肺经五输穴之井穴 。\n\n【 主 治 ] 泻热开窍 , 通利咽喉 , 苏厥开宗 。1 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咳嗽 、 咽喉肿痛 、\n慢性咽炎 、 扇桃体炎 ; 2 神志相关病症 , 如中风昏迷 、 小儿修风 、 热病 、 中暑 。\n( 主治特色 : 咽喉肿痛 ( 刺血效果好 )。)\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拇指未节桡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n【 快速找穴 ] 一手拇指伸直 , 另手拇 、 食指轻握 , 拇指弯曲指按伸直的拇指指甲"
},
"doc-9b817fd136659ddb0e857b09a9bd75fd": {
"content": "----------------------------------------------------------------------|\n| **穴位数量** | 单侧20穴双侧共40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n| **分布区域** | 食指 → 上肢外侧前 → 肩前 → 颈部 → 面颊 → 鼻旁 |\n\n大肠经上潜伏的疾病\n大肠经发生病变时 , 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n\n### 大肠经病变临床表现\n\n#### 一、经络症候\n- **循行部位症状**\n - 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循行路径\n - 表现为:疼痛/酸胀/麻木等异常感觉\n\n#### 二、脏腑症候\n- **常见症状**\n - 肠鸣腹痛\n - 排便异常(便秘/泄泻)\n - 脱肛\n- **危重证候**\n - 大肠气绝 → 泄泻无度/大便失禁\n\n#### 三、五官症候\n- 目黄\n- 口干\n- 目涩\n- 鼻衄/流涕\n- 牙龈肿痛\n- 咽喉肿痛\n\n#### 四、证型分述\n| 证型 | 典型症状 |\n|------------|--------------------------------------------------------------------------|\n| **亢进热证** |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臂指痛、体热口干 |\n| **衰弱寒"
},
"doc-1d15afd387e891076c520f25563a31ee": {
"content": "<22>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 , 拇长展肌腾尺侧凹陷中 。\n\n【 快速找穴 ] 掌心向上 , 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 , 其外侧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 3 分钟 , 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 , 能很快缓解咳喘 。\n用拇指及指甲尖指按太渊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心肺疾病 。\n\n鱼际\n\n鱼际是肺经五输穴之荥穴 .\n\n【 主 治 ] 清热利呕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发热咬嗽 、 哮喘 、 咳血 、 咪喉肿痛 、 咽干口燥失音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发热 , 咽喉肿痛 、 失音 、 腹泻 、 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3 心血管病症 , 如心悸 ; 4 局部病症 , 如拇指根部疼痛 、 心悸等 。\n主治特色干咳咽喉炎\n【 定位取穴 ) 在手外侧 , 第 1 掌骨桧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n【 快速找穴 ]"
},
"doc-41cfb362bd3ed2b897fa9fa15e75df5b": {
"content": ", 如食指屈伸不利 ; 2 消化系统病疙 ,\n如腹胀 、 大便脓血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等 ; 4 其他 , 如牙痛 、 鼻出血 、 目痛 、 目黄等 。 ( 主治特色 : 鼻出血 y\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日肉际处 。\n\n【 快速取八 ] 自然弯曲食指 , 第 2 掌指关节前缘 , 靠拇指侧 , 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刮痧 ] 在手上二间处刮痧 , 一般痧一出 , 可止鼻出血 。\n\n> 二闭 LI3\n\n三间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 。\n\n【 主 治 ] 泻热止痛 , 利咽 。1 主治痛症 , 如手指与手背肿痛 、 肩关节痛 、 眼睛痛 、 咽喉肿痛 、 牙痛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痔疮 、 哮喘 、 肠鸣腹泻等 ; 3 其他 , 如身热胸间等 。 主治特色 : 肠鸣腹泻 。\n\n【 定位取穴 ] 在手背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食"
},
"doc-4019c6e13e856f262b5554f20bd2007a": {
"content": "找穴 ] 一手拇指伸直 , 另手拇 、 食指轻握 , 拇指弯曲指按伸直的拇指指甲角边缘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用指甲使劲指一指少商 , 可以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 打嗝时 , 用拇指按压少商 , 以感觉酸痛为度 , 持续半分钟 , 即可止嗝 。\n\n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n\n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 、 下齿 、 鼻 ,属大肠 , 络肺 , 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 大肠经对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 ,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 预防淋巴结结核病的生成 , 因此可说它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保护神 。\n\n* 经穴歌诀\n二十大肠起商阳 , 二间三间合谷藏 ,\n阳溪偏历温溜济 , 下廉上廉三里长 ,\n曲池肘解五里近 , 臂膈肩骸巨骨当 ,\n天鼎扶突禾解接 , 鼻旅五分有迎香 。\n\n| 信息类别 | 内容 |\n|----------------|----------------------------------------------------------------------|\n| **穴位数量** | 单侧20穴双侧共40穴 |\n| **经络走向** | 起于商阳穴,止于"
},
"doc-122774080651210d00a1ec26c300028f": {
"content": "<22>证** |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臂指痛、体热口干 |\n| **衰弱寒证** | 便溏腹泻、腹痛、眩晕、上肢无力、手足厥冷 |\n\n\n商阳是大肠经五输穴之井穴 。\n\n【 主 治 } 清热解表 , 苏厥开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等 ; 2 神经系统病症 , 如昏厥 、 中风昏迷 、 食指麻木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急伯胃肠炎等 。( 主治特色 : 点刺放血治疗咽喉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食指未节桡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n\n【 快速取穴 ] 食指未节指甲根角 , 靠拇指侧的位置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刺激商阳 , 可调节肠胃功能 , 抑制由营养不平衡而导致的肥胖 。\n\n二间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荥穴 。\n\n【 主 治 } 清热泻火 , 解表 , 利咽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食指屈伸不利 ; 2 消化系统病疙 ,\n如腹胀 、 大便脓血 ; 3 呼吸"
},
"doc-5a9796e282d83eafacd38c9901fe8fdf": {
"content": "<22>位取穴 ] 在手背 , 第 2 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食指第 2 掌指关节后缘 , 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指按可快速止痒疫疼痛 。 常用拇指指腹揉按此穴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和脾胃 ,\n改善消化不艮 。\n\n合谷是大肠经之原穴 。\n\n【主治】 镇静止痛 , 疏经通络 , 清热解表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喝斜 、 牙痛 、鼻塞 、 三叉神经痛 、 口腔溃疡等 ; 2 外感退热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汹泻 、 便秘等 ; 4 皮肤病症 , 如湿疹 、 痤疮 、 荼麻疹等 ; 5 妇科病症 , 如痛经 、 闭经 、 月经不调 、 难产等 ;6 神经科病症 , 如昏迷 、 中风半身不遂等 。7. 局部病症 ,如指间关节疼痛等外感发热 、 头痛目胶 、 鼻塞 、 牙痛 、 便秘 、 月经不调 、 昏迷 、 中风 、"
},
"doc-df8384476cf2afda649c7db2fa7cfb64": {
"content": "<22> 、\n无脉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桧骨茎突与桧动脉之间 。\n【 快速找穴 ] 伸手 , 掌心向上 , 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 , 中指所在位置即是\n【 保健按摩 ] 经常按揉经渠 , 可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等炎 。\n\n> 太渊 LU9\n\n太渊是肺经之原穴 ① 和五输穴之输穴 、 经脉八会穴的脉会 。\n注 ①: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 十二经络各有一个原穴 ,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 , 阳经则古有原穴 。\n【 主 治 ] 通调血脉 , 止咬化痿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等 ;2 消化系统病症 ,\n如呕吐 、 呃逆等 ; 3 局部病症 , 如手掌热 、 OS ; 4 心血管病症 , 如脉管炎 、 心动过速 、 心绞痛 、 无脉症 ; 5 其他 , 如肋间神经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 , 拇长展肌腾<E8828C>"
},
"doc-977c2f1f3151210dbb24c25b78a1adcb": {
"content": "<22><>平喘 , 通络止痛 , 利水通淮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咬嗽气喘 、\n咽喉肿痛等 ; 2 神经系统病症 , 如偏头痛 , 口眼合斜等 ; 3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n如尿血 、 阴茎痛 、 小便不利与小便灼热等 ; 4 其他 , 如落枕 、 局部腱鞘炎等 。\n\n【 定位取穴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 ,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n\n【 快速找穴 ] 两手虎口相交 , 一手食指压另一手桡骨茎突上 , 食指指尖到达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疗腱鞘炎 、 头痛等病症 。\n\n> 经渠 LUS\n\n经渠是肺经五输穴之经穴 。\n【 主 治 ] 宣肺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哉 ;2 其他 , 如牙痛 、\n无脉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面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doc-d9a7e58d9bb954284707309491771134": {
"content": "头痛目胶 、 鼻塞 、 牙痛 、 便秘 、 月经不调 、 昏迷 、 中风 、 三叉神经痛 、 过敏性鼻炎 、 咽喉肿痛口腔溃疡 、 黄褐斑 、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 主治特色 : 头面部病症与各类疼痛 , 调节气血 )\n\n【 定位取穴 ] 在手背 , Bl. 第 2 掌骨之间 , 约平第 2 掌骨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轻握拳 , 拇 、 食指指尖轻触 , 另手握拳外 ,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捏患者合谷 , 持续 2-3 分钟 , 可缓解因中暑 、 中风 、 虚脱等导致的晕厥 。\n\n>阳溪\n\n阳溪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 治 ] 清热散风 , 通利关节 。 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联 、 牙痛 、 目赤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 , 桡骨茎突远端 , 解剖学 “ 鼻烟窝 “ 凹陷中 。"
},
"doc-3cd6ac8fa6be8bbfd5bc466c233dd3f3": {
"content": "酸痛感为宜 , 可治过敏性鼻炎 、\n鼻前庭炎和慢性鼻炎等 。\n\n迎香 LI 20\n\n手足阳明经刚好在迎香穴处交汇 , 它是 89 个交汇穴之一 。\n\n【 主 治 ] 祛风通宗 , 理气止痛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鼻塞 、 过敏性恩炎 、 鼻出血 、 面神经麻痴 、 黄褐斑 、 酒糟鼻 。 [ 主治特色 : 各类鼻病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鼻翼外缘中点 , 鼻唇沟中 。\n\n【 快速取穴 ] 双手轻握拳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中指指尖贴鼻翼两侧 , 食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遇到伤风引起的流鼻涕 、 鼻塞 , 或者过敏性鼻炎 , 按摩迎香至发热 。\n\n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n\n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 、 目 、 上齿 、口唇 、 喉呈和乳房 , 属胃 , 络脾 ,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 , 而气血"
},
"doc-e754a7c6bf0137ee9859701d3de31dfd": {
"content": "侧远端横纹桡侧 , 桡骨茎突远端 , 解剖学 “ 鼻烟窝 “ 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手掌侧放 , 拇指伸直向上翘起 , 腕育桧侧有一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以拇指指腹按压半分钟以上 , 可迅速缓解头痛 。 经常用拇指尖垂直拿按此穴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有效防治脑中风和高热不退等症 。\n\n偏历是大肠经的络穴 。\n\n【 主 治 ] 清热利尿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 , 如耳大 、 耳鸣 、 鼻出血 、 目赤 、牙痛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 、 腹痛 。\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 , 腕背侧远端横纹上 3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 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处有一凹陷即是 。\n【保健按摩 ] 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数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面部神经麻痴和脑中风 .\n\n温溜 LI7\n\n温溜是大肠经的郜穴 。\n\n【 主 治 ] 清热"
},
"doc-c39cc4ad4bed5bcab9256c79f5a1a98e": {
"content": "<22>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肘成直角 , 先找到肘横纹终点 , 再找到肽骨外上髁 , 两者连线中点处 。\n\n【 保健按摩 ] 发热感冒及咳嗽 、 哮喘时 , 可用刮痧板刮拭曲池 , 排出痧 ; 或按揉 3~5 分钟 ,\n可解表 、 退热 。\n\n肘髎 LI2\n【 主 治 ] 舒筋活络 。 主治局部病症为主 , 如肩臂肖疼痛 、 上肢麻木 、 拘束 。\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肱骨外上髁上缘 , 骸上崎的前缘 。\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曲池 , 向上量取 1 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髁 , 每次 1-3 分钟 , 长期坚持 , 可预防网球肖 。\n\n手五里 LI13\n【主治】 理气散结 , 疏经活络 。 主治肩周炎 、 手胡肿痛 、 上肢不遂 、 疙疾 、 淋巴结核。\n【 定位取穴 ] 在臂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曲池与肩侈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手臂外侧曲池上 4 横指处 。\n【保健按摩"
},
"doc-b6b1f48c2803757f0fa7f7cb75f9af10": {
"content": "经麻痴和脑中风 .\n\n温溜 LI7\n\n温溜是大肠经的郜穴 。\n\n【 主 治 ] 清热理气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蹄热头痛 、 面赤面肿 、 口舌痛 ; 2 痛症 ,\n如肩背疼痛 、 腕胡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 , 腕横纹上 5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确定阳溪和曲池的位置 , 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n\n【i果健喜安丨…孽 ) 突然鼻出血时 , 用拇指压迫温溜 , 可快速止鼻血 。 经常手凉 、 手心冒冷汗的人可多揉此穴 , 能驱蹈 。\n\n下廉 LI8\n\n【 主 治) 调理肠胃 , 通经活络 。 主治胶晕 、 腹痛 、 上肢不遂 、 手肘肩无力 。\n\n【 定位取穴 ] 在前医 , 肘横纹下 4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侧腕屈肘 , 以手掌按另一手臂 , 拇指位于肘弯处 , 小指所在位置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 , 以指腹垂直按压下廉 , 左右胡各"
},
"doc-9a9f4ec97330bd0dda716f9656f92438": {
"content": "<22><>气降逆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2 其他 ,\n如打嗝 、 甲状腺肿大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锁乳突肌区 , 横平喉结 , 当胸锁乳突肌的前 、 后缘中间 。\n\n【 快速取穴 ] 拇指弯曲 , 其余四指并拢 , 手心向内 , 小指放喉结旁 , 食指所在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以指腹按压扶突 , 每次左右各按压 3 分钟 , 可缓解咳嗽气喘\n\n口禾髎 L119\n\n【 主 治 } 祛风清热 , 牵正通宗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鼻塞流涕 、 鼻出血 、 口眼合料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横平人中沟上 !/3 与下 2/3 交点 , 鼻孔外缘直下 。\n\n【 快速取穴 ] 鼻孔外缘直下 , 平鼻唇沟上 !/3 人中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口禾依 , 每次 5-10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过敏性鼻炎 、\n鼻前庭炎和慢性鼻炎等 。"
},
"doc-bf11b18a456a8ebe06c0787da142ba16": {
"content": "位置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食指与中指并拢 , 以指腹垂直按压下廉 , 左右胡各 1-3 分钟 , 可减轻运动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疼痛 。\n\n上廉 LI9\n\n【主治】 调理肠胃 , 通经活络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肠鸣等 ;2. 上肢肿痛 、\n上肢不遂 。\n\n【 定位取穴 ] 在前医 , 肘横纹下 3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中点向上量取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配合按摩上廉 、 下廉 , 每次 1-3 分钟 , 可清肠毒 、 治便秘 , 对手臂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手三里 LI10\n【 主 治 } 调理肠胃 , 清热明目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泻 ;2 其他 , 如肩周炎 、\n上肢不遂 、 牙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 , 肘横纹下 2 寸 ,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上曲池下 3 横指即是 。\n\n【 保<>"
},
"doc-36b06902bc7fab38f95013ec5b854d09": {
"content": "<22>峰端 , 再找背部肩肱冈 , 两者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肩臂拘桀时可用对侈手的中指指腹按揉患侧巨骨 , 直至患侧感到热或局部有酸麻感 , 可缓解症状 ; 常按揉巨骨 , 可助肩周炎患者上肢上举活动改善 。\n\n天鼎 LI17\n\n【 主 治 } 利喉清呕 , 理气散结 。1 主治咬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 扇桃体炎 ; 2 其他 , 如梅核气 、 瘦痛 ( 甲状腹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环状软骨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扶突直下 1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扶突 , 再找到锁骨上窝中央 , 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压天鼎 50 次 , 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咀阻塞等症状 。\n\n扶突 LI18\n\n【 主 治 } 利咽消肿 , 理气降逆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气喘 , 咽喉肿痛 ;"
},
"doc-e742c3a27e586d0f2d9835679bd177cb": {
"content": "曲池与肩侈连线上 。\n【 快速取八 ] 手臂外侧曲池上 4 横指处 。\n【保健按摩 ] 手五里位于骨头上 , 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 , 尤其能治肩周炎等肩膀上的疾病 , 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 , 每次 3-5 分钟 。 按摩还可以治疗日天犯困嗜睡 。\n\n臂臑 L14\n臂臑是大肠经诸穴阳气的汇集处 .\n[主治] 清热明目 , 通络止痛 。 主治眼部疾病 . 手医肿痛 、 上肢不遂 、 肩周炎 。\n(主治特色 ; 目疾如视物不清等 )\n【 定位取穴 ] 在臂部 , 曲池上 7 寸 , 三角肌下端 。\n【快速取穴】 屈肘紧握拳 , 使三角肌隆起 , 三角肌下端偏内侧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保健按摩】 将艾炎条对准臂臑 , 距皮肤 2-3 厘米 , 每次炎 5-10 分钟 , 对白内障 、 视神经萍缝有辅助疗效 ; 按揉訾膊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肩部酸痛 。\n\n肩髃 L15\n【 主 治 ] 疏经活络 , <20>"
},
"doc-a211b5b828cea5433e6c22a688662d48": {
"content": "上 。\n\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阳溪 、 曲池 , 两者连线上曲池下 3 横指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可治疗腰腺痛 。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 , 每次 1-3 分钟 ; 也可用艾炎法 , 每次灸\n3-10 分钟 , 能增强免疫力 。\n\n> 曲池 LI11\n\n曲池为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 , 是经水汇合之穴 。\n\n【 主 治 ] 清热和营 , 祛风通络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感冒 、 外感发热 、 咬嗽 、 气喘 ;\n2. 皮肤病症 , 如痞疮 、 皮肤瘙痒 、 涨疹 、 葫麻疹 、 白疾风等 ;3 消化系统病症 ,\n如腹痛吐泻 , 痢疾等 ;4 其他 , 如手臂肿痛 、 半身不遂 、 高血压等 。 ( 主治特色 ;\n( 苦风止痒治疗皮肤病症 , 治疗皮肤病要穴 ; 平肝息风治疗高血压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肘部 ,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肘成直角 , 先找到肘横纹终点 , 再"
},
"doc-1c26863a19f9334a97e2f0611df2c274": {
"content":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肩部酸痛 。\n\n肩髃 L15\n【 主 治 ] 疏经活络 , 疏散风热主治局部与邻近病症加主 , 如肩臂疼痛 、 肩周炎 、 肩痛 、上肢不遂\n\n【 定位取穴 ] 在肩峰前下方 , 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屈肘拿胡与肩同高 , 另一手中指按压肩尖下 , 肩前呈现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中指和食指并拢 , 以指腹垂宇按压穴位 , 两肩按摩方法相同 , 每日早晚按摩 ,左右各按揉 L-3 分钟 .可治肩臂疼痛等疾病\n\n巨骨 LI16\n【 主 治 } 通络止痛 , 滑利关节 。 主治局部与邻近病症为主 , 如肩背及上臂疼痛 、 手臂桀急 、 半身不遂 。\n\n【 定位取穴 ] 在肩部 , 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沿着锁骨向外摸至肩峰端 , 再找背部肩肱冈 , 两者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肩臂拘<E88782>"
},
"doc-ad608eae632fe0bbff785c5abc79697e": {
"content": "<22>逆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甲状腺肿大 、 颈部淋巴结核等 ; 2 高血压 、 低血压 、 无脉症 ; 3 其他 , 如胸满气逆 、 食欲不振 、 头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喉结 , 胸锁乳突肌前缘 , 颈总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头微侃 , 从喉结往外侧量约 2 横指 , 可感胸锁乳突肌前缘题部动脉搏动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上下按压人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促进血液循环 , 调节血压 ,\n清咽利喉 。\n\n水突 ST910\n\n【 主 治 ] 清热利咽 , 降逆平喘 。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呼吸喘鸣咽喉肿痛 . 慢性咽炎 ;\n2 其他 , 如打嗝上气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 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和锁骨所构成的凹陷处\n\n【 快速取八 ] 找到人迎 、 气舍 , 两者"
},
"doc-e557ba70c54a4d769160b076dde7dbc6": {
"content": "<22>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咽喉肿痛 、 慷性咽炎等 。\n【 定位取穴 ] 在颈外侧部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 锁骨上缘凹陷中 。\n【 快速取八 ] 正坐 , 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一凹陷 , 凹陷中点按有酸胀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对侧缺盈 , 每次左右各按压 3 分钟可缓解咳嗽 、 气喘症状 。\n\n气户 ST13\n\n【 主 治 ] 理气宽胸 , 止咬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喘鸣 、 咽喉肿痛 、 咳唾脓血等 ;\n2 其他 , 如打嗝 、 肋间神经痛等 。\n\n【 主 治 ] 在胸部 , 锁骨下缘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仰靠 , 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 , 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 , 可通乳腺治乳症 ,\n治打嘟上气 。\n\n库房 ST14\n\n【 主 治 ] 理气"
},
"doc-0e96a86ef8959d2686fdabfc1b7dddfc": {
"content": "是胃经与阳跷脉之交汇穴 。\n\n【 主 治 ] 祛风止痛 , 舒筋活络 。 主治口眼相关病症 , 如头面口眼合斜 、 牙痛 、 流涎 、 眼睑跳动不止 。( 主治特色 : 口流涎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当口角旁开 04 寸 ( 指寸 )。\n\n【 快速取八 ] 轻闭口 , 举两手 , 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唇角外侧两旁即是\n\n【 保健按摩 】 每天按揉地仓 2 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刺激口轮匝肌 , 有改善面部松弛 、 提拉嘴角的功效 。 常按揉地仓 , 可防治流涎 。\n\n大迎 ST5\n\n[ 主 治 ] 祛风通络 , 消肿止痛 。 主治穴位局部邻近部位的不适 , 如口眼喝斜 、 失音 、 顺肿 、 牙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下颌角前方 , 咬肌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 面动脉搏动处\n\n【 快速取穴 ] 正坐 , 闭口鼓气 , 下颉角前下方有一凹陷 , 下蹇按之有搏动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揉大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促进面部血"
},
"doc-ac94e5db478312f3e98633daade62b1a": {
"content": "<22>头与锁骨头和锁骨所构成的凹陷处\n\n【 快速取八 ] 找到人迎 、 气舍 , 两者连线中点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抵水突 100 次 , 以有酸胀感为佳 , 可利咽润喉开音 。\n\n气舍 ST11\n\n【 主治) 宣肺定喘 , 理气散结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喘息 、 支气管炎 、\n支气管哮喘等 ; 2 其他 , 如瘦瘦 ( 甲状腹肿瘤 )、 打嗝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胸锁乳突肌区 , 锁骨上小窗 , 锁骨内侧端上缘 ,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先找到人迎 , 直下 , 锁骨上缘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气舍 , 每次 1-3 分钟 , 力度适中 , 可保护肺脏 , 预防感脱 。\n\n缺盆 ST12\n【 主 治 ] 宽胸利膈 , 止咬平喘 。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咽喉肿痛 、 慷性咽炎等"
},
"doc-d2a9f494f7f9824957ebac73faae1ead": {
"content": "<22>迹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闭口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食指贴于耳垂旁 , 中指指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下关 3 分钟 , 可立即消除或缓解耳鸣症状 , 止牙痛 ; 常按此穴 , 可防治三又神经痛 。\n\n头维 ST8\n\n【 主 治) 清头明目 , 止痛镇疹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偏 、 正头痛 , AVES, 迎风流泪 , 目眩 , 口眼合斜 ; 2 神志类病症 , 如精神分裂症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额角发际直上 05 寸 , 头正中线旁开 45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在头部 , 额角发际直上半横指 , 头正中线旁开 6 横指 。\n\n【 保健按摩 ] 用双手拇指指腹强压头维 , 每秒钟按压 ! 次 , 如此重复 10-20 次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偏头痛等疾病 。\n\n人迎 ST9\n\n【 主 治 ] 利咽散结 , 理气降逆 。1 主治局部病症 , 如咽喉肿痛 、 甲状腺肿大 、 颈部淋巴"
},
"doc-23cf54ce179954f4f7040b436782c874": {
"content": "<22>他 , 如面瘫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双眼平视时 , 瞳孔直下 , 当眶下孔凹陷处 。\n\n【 快速取八 】 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 , 中指指腹贴两侧鼻翼 , 食指指尖所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双手食指伸直 , 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四白 , 有酸痛感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缓解眼疲劳 、 眼干涩等 。\n\n巨髎 ST3\n\n【 主 治 } 清热息风 , 明目退翳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合斜 , 鼻炎 、 鼻出血 、 牙痛 、面痛 、 面神经麻痹 。\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瞳孔直下 , 横平鼻翼下缘 , 颧弓下缘凹陷处 。\n【 快速取穴 ] 直视前方 , 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 , 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佳 3-5 分钟 , 可纠正口眼吱斜 。\n\n地仓\n地仓是胃经与阳跷脉之交汇穴 。\n\n【 主 治 ] 祛风止痛 , 舒筋活络 。 主治口眼相关<E79BB8>"
},
"doc-508e5804c654f8d20ed34faff96417f7": {
"content": "<22>胃 , 络脾 ,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 , 而气血是人体最基本的保障 , 所以 , 胃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 想健康长寿 ,想通体康泰 , 就不要忘了疏通胃经 , 让它时时保持通畅旺盛\n\n* 经穴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 , 承注四白巨解经 ,\n地仓大迎下颊车 , 下关头维对人迎 ,\n水突气叹连缺盛 , 气户库房屋臂寻 ,\n膜窗乳中下九根 , 不容承满与梁门 ,\n关门太乙滑肉门 , 天枢外陵大巨存 ,\n水道归来气冲次 , 解关伏免走阴市 ,\n瞒梁丘犁鼻足三里 , 上巨虚连条口行 ,\n下巨虚下有丰隆 , 解溪冲阳陷谷同 ,\n内庭厉兑阳明穴 , 大指次指之端终 。\n\n| 项目 | 内容 |\n|--------------|-------------------------------|\n| **经脉名称** | 足阳明胃经 |\n| **总穴数** | 单侧45穴双侧90穴 |\n| **起止穴** | 承泣 → 厉兑 |\n| **分布区域** | 头面部15<br>胸腹部30<br>下肢前外侧15 |\n\n胃经上潜伏的疾病### <20>"
},
"doc-ea8728f72cc66f2b89826f4b7f1d2383": {
"content": "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揉大迎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促进面部血波循环 , 预防和调理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n\n颊车 ST6\n\n【 主 治) 祛风清热 , 开关通络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口眼吾斜 、 牙关紧闭 、 牙痛 、 面部疹桀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下颌角前上方 1 横指 ( 中指 )\n\n【 快速取八 】 上下牙关咬紧时 , 会隆起一个咬肌高点 , 按之有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揉按 , 以有酸胀感为宜 , 可治面颊疼痛 、 牙关不利等症 。\n\n下关\n下关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汇穴 。\n\n【 主 治 ] 消肿止痛 , 聪耳通络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牙痛 、 口眼合料 、 面痛 、 耳耳耳鸣 、 下颌关节炎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 。\n\n【 快速取穴 ] 闭口 , 食指和中指并拢 , 食指贴于耳垂旁 ,"
},
"doc-1567a3757a3e63680be76b1d91688496": {
"content": "、胫膝酸软 |\n\n> 按:《灵枢·经脉》载:\"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病至则恶人与火\"\n\n承泣\n\n承泣除了是足阳明胃经的首穴以外,它还是89个交汇穴之一,它与阳跷脉、任脉交汇。\n\n【 主 治) 散风清热 , 明目止泪 。1 主治眼部病症 , 如目赤肿痛 、 视力模糊 、 近视 、 远视 、\n斜视 、 角膜炎 、 日内障等 ; 2 其他 , 如口眼合斜 、 面肌痉挛等 。\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瞳孔直下 。\n【 快速取穴 】 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 , 中指贴于鼻侧 , 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揉承泣 1-3 分钟 , 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 预防黑眼圈 。\n\n四白 ST2\n\n【 主 治 ] 祛风明目 , 通经活络 。1 主治眼部病症 , 如近视 、 目赤痛痒 、 迎风流泪白内障 ;2 其他 , 如面瘫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双眼平视时 , 瞳孔直下 , 当眶下孔凹陷处"
},
"doc-321e914bc91e7d0c2a3f255b465fa57c": {
"content": "面部15<br>胸腹部30<br>下肢前外侧15 |\n\n胃经上潜伏的疾病### 足阳明胃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循行部位病变**\n - 高热(阳明经热证)\n - 汗出(阳明主津所生病)\n - 颈部肿胀\n - 咽喉肿痛\n - 齿痛龈肿\n - 口㖞(口角歪斜)\n - 鼻衄/鼻流清涕\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胃失和降**\n - 胃脘胀痛\n - 嗳气反酸\n - 呕吐呃逆\n - 肠鸣腹胀\n- **胃气衰败**\n - 纳呆(食欲全无)\n - 完谷不化(消化不良)\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临床表现 |\n|------------|--------------------------------------------------------------------------|\n| **实证热证** | 身热目赤、腹胀便秘、嗳腐吞酸、胃脘灼痛、唇焦裂 |\n| **虚证寒证** | 食后腹痛、溏泄呕吐、胃酸缺乏、情志抑郁、胫膝酸软 |\n\n> 按:《灵枢·经脉》载:\"是动则病洒洒振寒...病至则"
},
"doc-1379fcb6eede88c72dd3702858347ea4": {
"content": "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2 个肋间隗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治疗乳腺炎 、 乳腺增生时 , 可用手掌小鱼际或大鱼际 , 在屋封施以轻揉手法 ,反复揉压数次 。\n\n膺窗 ST16\n\n【 主 治 ] 止咬宁嗽 , 消肿清热 。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胸满气逆呼吸喘鸣 、 咳嗽喘息 ;\n\n乳腺病症 , 如乳痛 ( 急慢性乳腹炎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1 个肋间隙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胸部疼痛 、 肋间神经痛或产后母乳不畅等症 , 都可以通过按摩臂窗来治疗 ,\n每次按摩 1-3 分钟 。\n\n乳中 ST17\n\n【 主 “ 治 } 调气醒神 。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产后乳少 。\n\n【 定位取"
},
"doc-6191206194c57388ba9cf0165715c862": {
"content": "痛感为宜 , 可通乳腺治乳症 ,\n治打嘟上气 。\n\n库房 ST14\n\n【 主 治 ] 理气宽胸 , 清热化疾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胸满气逆 、 气喘 、 胸胁胀痛 、\n咳嗽 ; 2 其他 , 如胸胁胀痛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 3 个肋间隙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点揉库房 1-2 分钟 , 也可用艾条炒 , 炒时距皮肤 2-3 厘米 , 每次 10 分钟左右 , 可治胸胁胀痛 、 气喘等症 。\n\n屋翳 ST15\n\n【 主 治 ] 消痛止痒 , 止咬化疾 。1 主治乳腺类病症 , 如乳痛 、 乳腺增生 ;2 呼吸系统病疙 ,如胸满气逆 、 咳嗽喘息 。\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2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正坐或仰卧 , 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
},
"doc-e80aa3da74bfec89ce877525bf6aa3d7": {
"content": "] 仰卧 , 肚脐旁开 3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 2 分钟 , 可缓解消化不良 , 恶心呕吐 、 胃胀 . 腹泻 、\n腹痛等症 , 效果明显 。\n\n外陵 ST26\n【 主 治 ] 和胃化湿 , 理气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腹痛 、 腹胀 ; 2 其他 , 如疗气 、 痛经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1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外陵 1-3 分钟 , 可治疗下腹痛 、 痛经 、 胃下垂 。\n大巨\n[ 主 治 ] 调肠胃 , 固肾气 。1 主治男科病症 , 如遗精 、 早泄阳瘫 ;2 其他 , 如便秘 、 腹痛 、\n小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
},
"doc-1a05a89f98bb19be15aaeca1e9202027": {
"content": "腹胀 、 食欲不振 ;\n2 其他 , QE. AAA. Gee : 治疗消化不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1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八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 , 再向上托 , 用力揉按 1~3 分钟 , 可辅助治疗慢性胃肠病 、 呕吐 、 胃下垂等疾病 。\n\n天枢\n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 。\n\n【 主 治 ] 理气调畅 , 调经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腹胀肠鸣 、 腹泻不止 、\n痣疾 、 便秘 ; 2 妇科病症 , 如痛经 、 月经不调等 ; 3 其他如口腔溃疮 、 水肿 。\n( 主治特色 : 强刺激治疗顽固性便秘 。)\n\n【 定位取穴 ] 在腹部 , 横平脐中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肚脐旁开 3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
"doc-fa2c7882d086f84efea9a016d8e59c1b": {
"content":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疗肯痛 、 胀炎 、\n股间神经痛等疾病 。\n\n梁门 ST21\n【 主 治 ] 和胃理气 , 健脾调中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吟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便溏 、 呕血 。\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中上 4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梁门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胃痛 、 吸叶和胃下垂 。\n\n关门 ST22\n\n【主治】 调理肠胃 , 利水消肿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便秘 ; 2 其他 , 如遗尿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
},
"doc-9fd2181d52dd523f808021cdf2fefecb": {
"content": "ST17\n\n【 主 “ 治 } 调气醒神 。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产后乳少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乳头中央 。\n\n【 快速取穴 ] 将食指指腹放于胸部乳头中央 , 食指指腹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每天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拉乳头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乳症 , 并可助乳房健美 。\n\n乳根 ST18\n【 主 治 ] 宣肺止咬 , 宽胸增乳 。1 主治乳腹类病症 , 如乳汁不足 、 乳房肿痛 ; 2 呼吸系统所致的胸痛 、 胸闰 、 咳喘等 。\n\n【定位取穴】 在胸部 , 第 5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拇指在乳房上 , 其余四指在乳房下 , 食指贴于乳房边缘 , 食指指腹处 。\n\n【保健按摩】 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 , 每天早晚各揉按 3-5 分钟 。 对乳症 、 乳痛 、乳腹炎 、 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n\n不容 ST19\n\n【主治】 调中和胃 , 理气止痛 。 主治消化系统<E7B3BB>"
},
"doc-10fe011a76f44903498c467502c289f3": {
"content": "【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关门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辅助治疗腹胀 、 腹泻 、 胃肠虚弱等症 。\n\n太乙 ST23\n\n【主治】 清心安神 , 化痰和胃,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中上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取中脘与脐之中点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次按揉太乙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治胃病 , 如胃肠虚弱 、 恶心等 。\n\n滑肉门 ST24\n\n【 主 治 ] 镇惊安神 , 和胃止吐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吟吐 、 腹胀 、 食欲不振 ;\n2 其他 , QE. AAA. Gee : 治疗消化不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
},
"doc-fe7f5fbe80c56ab848e7838e9e4d4a73": {
"content": "<22>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n\n不容 ST19\n\n【主治】 调中和胃 , 理气止痛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胃痛 、 吟吐 、 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6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先取中脘穴 , 再取中脘与胸剑联合的中点作水平线 , 再取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之间的中点作垂直线 , 其交叉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右食指指腹按压不容 , 每次 3-5 分钟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对吸吐 、 胃痛和腹胀均有较好疗效 。\n\n承满 ST20\n\n【主治】理气和胃 , 降逆止呃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胃十二指肠溃疮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肽部 , 脐中上 5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先找到不容 , 垂直向下量 1 横指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 , 每次 3"
},
"doc-16a1658c914c02301c83d6c277b2b667": {
"content": "疾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闭经 、 白带过多 . 子官脱垂等 ;\n2 男科病症 , 如阳瘫 、 阴茎痛等 。 ( 主治特色 : 治疗妇科闭经 。\n\n【 定位取八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4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1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 , 由内而外揉按归来 , 每日早晚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月经不调 、 不孕 、 阳瘫等疾病 。\n\n气冲 ST30\n(主治 ] 调经血 , 舒宗筋 , 理气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月经不调等 。2 男科病疳 ,\n如阳瘫 、 阴茎痛等 ; 3 其他 , 如疝气 、 腹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腹股沟区 , 耻骨联合上缘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 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 3 横"
},
"doc-4d7dfe3e42143d774dec93082d364fe2": {
"content": "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2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3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大巨 1-3 分钟 , 可治疗遗精 、 早泄 、 小便不利等男科疾病 , 可调理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n\n水道 ST28\n(主治 ] 利水消肿 , 调经止痛 。1 主治男科病症 , 如遗精 、 早泄 , 阳疾 ;2 其他 , 如便秘 、\n腹痛 、 小便不利 。\n\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指按揉水道 1-3 分钟 , 可治痛经 、 不孕等妇科疾病 。\n\n归来 ST29\n\n【 主 治 ] 活血化疾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不孕 、 闭经 、 白带过多 . 子官<E5AD90>"
},
"doc-e18e5c372558d7809cfa4fe2ae7c55e8": {
"content": "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食指指腹揉按 , 每日早晚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疗疙气 、 月经不调 、 不孕 、\n阳瘫 、 阴肿等症 。\n\n髀关 ST31\n\n【 主 治 ] 强腰膝 , 通经络 。 主治腰膝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膝蹈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股直肌近端 、 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 3 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仰卧屈股 , 大腿前骼前上棘与骸底外缘连线和会阴相平的连线交点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揉髁关 5 分钟 , 可治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膑蹄 、 股内筋急不得屈伸等症 。\n\n伏兔 ST32\n\n【 主治 ] 散寒化湿 , 疏通经络 。1 主治腰膝相关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等 ;\n2 其他 , 如胶胀"
},
"doc-21e19a1d54d100ec6bf9522325ce3f13": {
"content": "<22>物质的作用 。\n\n【 主治 ] 和胃气 , 化疸湿 , 清神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疾多 、 哮喘等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癫症 、 神经衰弱 、 头痛 、 眩晕 、 精神分裂症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便秘等 ; 4 其他 , 如水肿 、 头痛 、 眩晕 、 疸多 、 癜狂 、 下肢瘫痰等 。( 主治特色 : 各类痿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膊外侧 , 外踝尖上 8 寸 , 胫骨前肌的外缘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屈膝 , 先找到足三里 , 向下量 6 横指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当出现哮喘 、 咳嗽 、 REIN, 宜多揉丰隆 , 用刮痧的方式更有效 , 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 从而达到除湿化疾的效果 。\n\n> 解溪 ST41\n\n解溪是胃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治 ] 清胃化痰 , 镇惊安神 , 舒筋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热 、 腹胀 、 便秘等 ;\n2 神经精神科<E7A59E>"
},
"doc-208ae05f80a517ae1dc88febdb3b0beb": {
"content": "条口 , 可治肩关节剧痛 、 急痛 , 将艾条对准条口 , 距皮肤 2-3 厘米 ,\n炎 5-10 分钟 , 可治胃肠虚弱 、 肩臂疼痛 、 下肢痢痴等疾病 。\n\n下巨虚\n下巨虚是六腑小肠下合穴 。\n\n【 主治 ] 调肠胃 , 通经络 , 安神志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胰腺炎 、 小腹疼痛 ;\n2 其他 , 如下肢浮肿 。 生治特色 : 小腹疼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惯鼻下 9 寸 , 惯鼻与解溪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屈膝 , 先找到条口 , 向下量 1 横指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下巨虚 , 可治腹痛 . 腹泻便秘等症 , 将艾条对准下巨虚 , 距皮肤 2~3 厘米 ,\n炒 5-10 分钟 , 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n\n丰隆\n丰隆是胃经的络穴 , 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 。\n\n【 主治 ] 和胃气 , 化疸湿 , 清神志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
},
"doc-54344368e1140c3bbe72e00ce9699034": {
"content": "<22> 、 腰痛 、 足跟痛 、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膝前区 , 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坐位 , 下肢用力蹿直 , 膑盖下面外侧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揉按怠鼻 5 分钟 , 可减轻剧烈运动造成的膑关节疼痛 。 长期坚持用中指指腹按摩惨鼻 , 每次 1-3 分钟 , 可以改善膝部疼痛 、 酸软等症 。\n\n足三里 ST36\n\n足三里是胃经五输穴之合穴 , 也是六腑下合穴 。\n\n【 主治 ] 健脾和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一切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 、 腹胀 、 腹泻 、\n便秘等及脾胃虚弱所致的各类病症 ; 2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悸 、 高脂血症 、 头痛 、 眩晕 ; 3 皮肤病症 , 如湿疹 、 荼麻疹等 ; 4 小儿病症 , 如小儿咳嗽 、 小儿发热 ; 5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半身不造 、 <20>"
},
"doc-52ee20b3022299887c1fda5714febab2": {
"content": "<22>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热 、 腹胀 、 便秘等 ;\n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头痛 、 眩晕 、 面神经麻瘀 、 谱语 、 HEE ; 3 其他 , 如下肢肿痛 、 面部浮肿等 。\n【 定位取穴 ] 在踝部 , 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 ,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n【快速取穴】 足胡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 足背两条肌腱之间即是 。\n【保健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向内用力按压解溪每次1-3分钟可以强壮内脏器官健胃益脑。\n冲阳\n冲阳是胃经的原穴 。\n【 主 治) 和胃化痰 , 通络宁神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腹胀 、 食欲差等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口眼合料 、 精神病 ; 3 其他 , 如牙痛 、 足背红肿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跚骨基底部与中间榆状骨关节处 , 足背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胡最高处 ,"
},
"doc-946bb0cda93cca9d8e0171420254e3a3": {
"content": "膝相关病症 , 如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等 ;\n2 其他 , 如胶胀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上 6 寸 , 骺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逊线上 。\n\n【 快速取穴 ) 屈膝 90“ , 手指些拢压膈上 , 掌后第 ] 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 , 中指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伏兖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个点按压时间约 3 分钟 , 可缓解腰膝疼痛 、 下肢酸软麻木 、 腹胀 、 足麻不仁等症 。\n\n阴市 ST33 |\n\n【 主 治 ] 散寒除湿 , 理气止痛 。 主治下肢病症 , QRS Cima. REE, BCA,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区 , 髌底上 3 寸 , 股直肌肌腾外侧缘 。\n\n【 快速取穴 ] 正坐屈膝 , 髌底外侧直上量 4 横指 , 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下半身寒冷的人可多按揉阴市 , 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次 1-3 分钟 。\n也可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
},
"doc-73069f78c193176131f58234d304c6fc": {
"content": "如小儿咳嗽 、 小儿发热 ; 5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半身不造 、 癫狂等 ; 6 乳少 、 乳症等 ;\n7 预防流感 ; 8 其他 , 如鼻塞等 。t 主治特色 : 艾炒保健要穴 , 调节各类脾胃 )\n\\ 虚弱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前外侧 , 怠鼻下 3 寸 , 怜鼻与解溪连线上 。\n\n【 快速取穴 ] 站位弯腰 , 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 , 余四指向下 , 中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强壮要穴 。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 5-10 分钟 , 每分钟按压 15-20 次 , 长期坚持 , 可使人精神焕发 , 精力充沛 , 益寿延年 。\n\n上巨虚\n上巨虚是六腑大肠下合穴 ,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 。\n【 主治 ] 调和肠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胃炎 、 腹泻 、 便秘 、 腹胀 ;\n2 其他 , 如高血压 。 ( 主治特色 : 主治大肠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20>"
},
"doc-bab47b42682f5f38bcec20606ac59055": {
"content": "2 其他 , 如高血压 。 ( 主治特色 : 主治大肠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犊鼻 F6 寸 , 惯鼻与解溪连线上 。\n【 快速取穴 ] 坂位屈膑 , 先找到足三里 , 向下量 4 横指凹陷处即是 。\n睿按摩 ] 按揉上巨虚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 如阑尾炎 、 肠胃炎 、 腹泻等 。 用艾炎法效果最好 , 将艾条对准穴位 , 距皮肤 2~3 厘米 , 炎 5-10 分钟 。\n\n条口 ST38\n\n【 主治 } 理气和中 , 舒筋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肠虚弱等所致的相关病症 ;\n2 痛症 , 如肩周炎 、 小膊肿痛等 。 ( 主治特色 : 治疗肩周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外侧 , 犊鼻下 8 寸 , 胫骨前峨外 1 寸 。\n\n【 快速取穴 ] 坐位届膝 , 惨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 , 胫骨外 1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力按揉条口 , 可治肩关节剧痛 、 急痛 , 将艾条对准条口 , 距皮肤 2-3 厘米 ,"
},
"doc-e43d0b4ad1ea55d2bc4a6aefa3cfc5ec": {
"content": "<22>市 , 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 , 每次 1-3 分钟 。\n也可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阴市 , 每次 1-3 分钟 , 可降血糖 。\n\n> 梁丘 ST34\n\n梁丘是胃经之郄穴.\n\n【 主治 ] 理气和胃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肠鸣腹泻 ; 2 其他 , 如膝关节炎 、 乳肿痛 。( 主治特色 : 治疗胃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区 , 髌骨外缘上 2 寸 , 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n\n【 快速取穴 ) 坐位 , 下肢用力蹬直 , 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正中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梁丘治疗急性病效果好 。 如急性胃炎 、 肠胃炎引发的突然乳房痛 , 或者突然膑盖痛时 , 赶紧揉一下梁丘 , 就会马上缓解 。\n\n犊鼻 ST35\n【 主 治 } 消肿止痛 , 通经活络 。 主治腰及下肢病症 , 如膑痛 、 腰痛 、 足跟痛 、 脚气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膝前区 , 髌韧"
},
"doc-bb6442362af6fd40a41c5175ac4c2e28": {
"content": "<22>部与中间榆状骨关节处 , 足背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胡最高处 , 两条肌腱之间 , 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 , 每天早晚各按 1 次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n\n> 陷谷 ST43\n\n陷谷是胃经五输穴之输穴 。\n\n【主治】 清热解表 , 和胃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慢性胃炎 、 肠鸣腹痛等 ; 2 面部浮肿 、 结膜炎 ; 3 足背肿痛 、 水肿等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第 3 践骨间 , 第 2 跋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足背第 2、 第 3 跚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弯曲拇指 , 用指尖下压揉按陷谷 , 早晚各 1 次 , 先左后右 , 各揉按 1-3 分钟 , 可治胃炎 、 胃下垂 、 肠炎 、 结膜炎等疲病 。\n\n> 内庭 ST44\n\n内庭是<E5BAAD>"
},
"doc-56cf9df8026be7f97c0c319545341a76": {
"content": "腹股沟至侧胸部 \n\n> 《灵枢·经脉》注: \n> \"脾足太阴之脉...上内踝前廉,循胫骨后\"\n\n\n\n脾经上潜伏的疾病脾经是阴经 , 跟脏腑联系最密切 , 当其不通时 , 人的身体会出现下列病症 :\n\n### 足太阴脾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循行部位异常**\n - 大趾内侧→内踝→小腿内侧→膝股内侧→腹股沟\n - 表现为:厥冷/酸胀/麻木/疼痛(《灵枢》\"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运化失司**\n - 脘腹胀满\n - 飧泄便溏\n - 身重倦怠\n- **脾气衰败**\n - 肌肉萎软(《难经》\"脾主肌肉\"\n - 大肉陷下\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临床表现 |\n|--------------|--------------------------------------------------------------------------|\n| **气滞实证** | 胁胀呃逆、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夜寐不安 |\n| **气虚虚证** | 食少腹胀、嗳腐吞酸、肢懈<E882A2>"
},
"doc-a88a1b8ea5beb70bb3e2433ec9e9c525": {
"content": "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按太白 , 每次 2-3 分钟 。 可治呕吐 、 消化不良 、 腹痛 、 肠鸣 、 便血 、 便秘等症 。\n\n> 公孙 SP4\n\n公孙是脾经的络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冲脉 。\n\n【 主 治 ] 健脾益胃 、 通调冲脉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 、 腹痛 、 胃痛 、 小儿腹泻 、\n小儿厌食 ; 2 其他 , 如心惜 、 失眠 。 ( 主治特色 : 治疗胃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跚区 , 当第 1 距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n\n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内侧 , 弓形骨后端下缘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公孙 , 以有酸痛感为宜 , 可辅助治疗腹胀 、 腹痛 、 心痛 、胃痛 、 胸痛等症 。\n\n商丘为脾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健脾化湿 , 通调<E9809A>"
},
"doc-9e811bc6719518c482f972c22390bff4": {
"content": "<22><> 、 胃下垂 、 肠炎 、 结膜炎等疲病 。\n\n> 内庭 ST44\n\n内庭是胃经五输穴之荣穴 。\n\n【主治】 清胃泻火 , 理气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泻 ; 2 头面五官病症 ,\n如牙痛 、 头面痛 、 鼻出血 、 咽喉肿痛等 。( 主治特色 : 治疗五官热证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背 , 第 2、 第 3 趾间 , 跃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n\n【 快速取穴 ] 足背第 2、 第 3 趾之间 , 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一只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上 , 适当用力上下推动 , 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n可治口腔溃疮 、 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n\n厉兑是胃经五输穴之井穴 。\n\n【主治】 清热和胃 , 苏厥醇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晕厥 、 癫狂 、 梦魔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消化不良 、 吟吐 、 胃痛等 ; 3 热病 ; 4 其他 ,"
},
"doc-cf3c179d900c0ca3fd80b6f3ae8ea3a5": {
"content": "见效 。 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崔漏 , 每天炎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指按 10~20 次 。\n\n大都为脾经五输穴之荣穴 。\n\n【主治】 健脾利湿 . 和胃镇惊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呕吐 . 便秘 、 胃痛等 ;\n2 其他 , 如小儿惊风 、 热病汗不出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第 1 趾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前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常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大都 , 每次 300 下 , 可有效缓解抽筋 。\n\n太白是脾经五输穴之输穴 。\n【主治】 清热化湿 , 健脾和胃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脾胃虚弱 、 胃痛 、 腹胀 、 腹痛 \n【 定位取穴 ] 在跋区 , 第 1 跋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 , 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顺时针或逆时"
},
"doc-3526cc6bab804563b7c008de88b8b7fb": {
"content": "<22> 、 胸痛等症 。\n\n商丘为脾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健脾化湿 , 通调肠胃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肠鸣 、 痔疮 ;2 局部病症 ,\n如两足无力 、 足踝痛 。\n【定位取穴】在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自肉际处\n【快速取穴】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内侧弓形骨后端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公孙以有酸痛感为宜可辅助治疗腹胀、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等症。\n\n> 三阴交 SP6b\n\n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汇穴 .\n\n【主治】 健脾益胃 , 调肝社肥 , 调理经带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脾胃虎弱腹泻 , 胃痛 ;\n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女性痛经 、 月经不调 , 月经过多 、 白带过多 、 功能佐子宫出血 、 难产 、 产后血晋 、 闭经 、 阴挺 、 恶露不行 , 男性前列腺炎 , 早泄阳瘫 、\n梦<6E>"
},
"doc-29012e8957c096be3a31fe5f1b6136a3": {
"content":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消化不良 、 吟吐 、 胃痛等 ; 3 热病 ; 4 其他 , 如水肿 、\n足背肿痛 。 安治特色 : 清胃热 、 治热病 。\n\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第 2 跃未节外侧 , 趾甲根角侧后方 01 寸 ( 指寸 )。\n\n【 快速取穴 ] 足背第 2 趾跃甲外侧缘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 , 交点处即是 。\n( 保建按摩 ] 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指按厉克 , 有刺痛感 , 每次左右各指按 1-3 分钟 , 可以有效缓解呕吐症状 。\n\n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n\n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 、 舌 , 属脾 ,络胃 , 注心中 , 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 络脉从本经分出 , 走向足阳明胃经 , 进入腹腔 , 联络肠胃 。 脾气旺盛的人 , 面色红润 , 肌肉丰满 , 精力充沛 。 脾经属脾络胃 ,脾胃加后天之本 , 亦为气血化生之源 , 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护的经脉"
},
"doc-a90db4c273af732eb1e891db596345ab": {
"content": "经属脾络胃 ,脾胃加后天之本 , 亦为气血化生之源 , 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护的经脉 。 另外 , 脾主统血 , 它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关注的统血大经 , 对于女性来说 , 更是健康守护神 。\n\n* 经穴歌诀二十一穴脾中州 , 隐白在足大趾头 ,\n大都太白公孙盛 , 商丑直上三阴交 ,\n溥谷地机阴陵泉 , 血海箕门冲门前 ,\n府舍腹结大横上 , 腹哀食窍天溪候 ,\n胸乡周荣大包上 , 从足经腹向胸走 。\n\n### 足太阴脾经穴位信息\n\n#### 一、穴位数量\n- **单侧经穴**21穴 \n- **双侧总计**42穴 \n\n#### 二、经络走向\n- **起始穴**:隐白(足大趾内侧端) \n- **终止穴**大包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 \n\n#### 三、穴位分布\n1. **下肢内侧**11穴 \n - 从隐白至箕门,沿小腿内侧中间、大腿内侧前缘分布 \n2. **胸腹外侧**10穴 \n - 从冲门至大包,分布于腹股沟至侧胸部 \n\n> 《灵枢·经脉》注: \n> \"脾足太阴之脉...上内<E4B88A>"
},
"doc-cb79ce1f4a4046439d58c896021fe700": {
"content": "<22>尿除湘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2 水肿 、 小便不利 ; 3 局部病症 , 如足踝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腿内侧 , 内踝尖上 6 寸 , 胫骨内侧缘后际 。\n\n【 快速取穴 ] 胫骨内侧缘 , 内踝尖直上量两个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左右足各揉按 1-3 分钟 , 可缓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腹问题园 5 唐日真浩标准经络穴位图典\n\n> 地机 SP8\n\n地机是脾经的郁穴 .\n\n【主治】 健脾混涵 , 调经止带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腹痛 、 食欲不振 . 泄泻 ,\n痢疾 ; 2 妇科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痛经 、 功能性子官出血等 ; 3 其他 , 如腰痛\nRETR RRR HS. ERE ] 痛琴帝用亢 )\n\n【定位取穴】 在小膈内侧 , 阴陵泉下 3 寸 , 胫骨内侧缓后际 。\n\n【快速取穴】 先找到阴陵泉 , 直"
},
"doc-b10a5da4076f66047dca1de6c298290f": {
"content": "利、夜寐不安 |\n| **气虚虚证** | 食少腹胀、嗳腐吞酸、肢懈麻木、青筋显露(静脉曲张)、嗜卧、肌肤不荣 |\n\n> 病机要点:\n> - \"脾为后天之本\"→见纳呆、腹胀、泄泻\n> - \"脾主四肢\"→见肢倦、萎软\n> - \"脾统血\"→见肌衄、青筋显露\n\n隐白是脾经五输穴之井穴 。\n【主治】调经统血 , 健脾宁神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月经过多 、 崩溥 ; 2 消化系统病症 ,如腹胀 、 便血 ;3 神经科病症 , 如中风 、 昏迷 。 ( 主治特色 : 治疗妇科崩漏出血 。\n【 定位取穴 ] 在足趾 , 大趾未节内侧 , 趾甲根角侧后方 01 寸 ( 指寸 )。\n【 快速取穴 ] 足大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 , 其交点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月经过多或岚溥可用艾条炒隐白 , 一般 15 分钟可见效 。 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崔漏 , 每天炎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指按 10~"
},
"doc-96d1272217f3452703a47f60b3443ce4": {
"content": "、 闭经 、 阴挺 、 恶露不行 , 男性前列腺炎 , 早泄阳瘫 、\n梦遗 、 阴茎痛 , 睾丸缩腹 , 性欲下降 , 小便不利 ; 3 皮肤科病症 , 如湿疹 、 萼麻疹 . 神经性皮炎等 ;4 神经科病症 , 如失眠 、 神经衰弱 、 瘫疸 ;5 其他 , 如糖尿病 、\n更年期综合征等 . ( 王洗根色 ! 勇五秉痒应要亢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膈内侧 , 内踝尖上 3 寸 , 胫骨内侧缘后际 。\n\n【 快速取穴 ] 手四指并拢 , 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 , 食指缓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左右足各 1-3 分钟 , 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 ; 孕妇禁按 , 有引发流产的危险的可能 。\n\n漏谷 SP7\n\n【主治】 健脾和胃 , 利尿除湘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2 水肿 、 小便不利"
},
"doc-ab6b01ec424e9c0cbc28fe14dd9b57ea": {
"content": "在腹股沟斜纹中 , 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距耻骨联合中点上缘 35 寸 。\n\n【 快速取八 ] 仰卧 , 腹股沟外侧可摸到搏动 , 搏动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指按揉冲门 1-3 分钟 , 可治崩漏 、 带下等妇科病症 。\n\n府舍 SP13\n\n【 主 治 ] 健脾理气 , 散结止痛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露乱吐泻 ; 2 其他 , 如腹中肿块 、 疝气 。\n\n【 定位取八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4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腹股沟外侧可摸到动脉搏动处 , 其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仰卧 , 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穴位 1-3 分钟 , 可治便秘 、 下腹疼痛 、 腹胀等病症 。\n\n腹结 SP14\n\n【 主 治 ] 健脾化湿 , 理气调肠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泻 、 便秘 、 打嗝 ; 2 其他 ,"
},
"doc-32346c67e34ab4e53160e58e7998b452": {
"content": ", 理气调肠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泻 、 便秘 、 打嗝 ; 2 其他 , 如胁痛 、 疝气 。\n【 定位取穴 ] 在下腹部 , 脐中下 1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气海旁开 6 横指 , 再向下 02 寸处 。\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揉按 , 每次 1-3 分钟 , 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大横\n大横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汇穴 。\n\n【 主 治 ] 调理肠胃 , 温中驱蹈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腹痛 、 痢疾 、 腹泻 、 便秘 ;\n2 其他 , 如高脂血症 。 t 主涣特色 : 调节胃肠 , 减肥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腹部 , 脐中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旁开 4 寸 ( 锁骨中线上 ) 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压 , 每次 3-5 分钟 , 可促进肠胃消化 , 防治腰腹肥胖 。\n\n腹哀 SP16\n【 主 治 ] <20>"
},
"doc-2aa0782ae9ce99a54391a32e6f8d4d75": {
"content": "胁胀痛 、 肋间神经痛 ;\n2 其他 , 如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上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胸乡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 、\n肋间神经痛 、 咬嗽等症 。\n\n周荣 SP20\n【 主 治 ] 宣肺平喘 、 理气化痿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胁胀满 、 肥肋痛 ;2 其他 , 如咳嗽 、\n食欲不振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2 肋间险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上 2 个肋间隙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穴位 1-3 分钟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可缓解咳嗽或者胸胁胀满 。 长期坚持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 大包 SP21\n\n大包是脾之大络 , 是<>"
},
"doc-f44bb197dc45b32aa120abba6b550126": {
"content": "3-5 分钟 , 可促进肠胃消化 , 防治腰腹肥胖 。\n\n腹哀 SP16\n【 主 治 ] 健脾和胃 , 理气调肠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肝胆疾病 、 腹痛 、 消化不良 、 便秘 、 痢疾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腹部 , 脐上 3 寸 ,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n\n【 快速取穴 ] 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 4 横指 , 再水平旁开 6 横指 ( 锁骨中线上 ) 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两掌平放于腹哀处 , 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 , 可辅助治疗胆结石 、 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 、 恶心 。\n\n食窦 SP17\n\n【 主 治 ] 消食导滞 , 宣肺平喘 , 健脾和中 , 利水消肿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食积 、\n反胃 ; 2 其他 , 如胸膜炎 、 胸胁胀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5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下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
},
"doc-b13ec903f958c4466c8c24549f01ac16": {
"content": "寸 。\n\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 , 再向下 1 个肋间隙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食窦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心胃疾病引起的胸痛 、\n肋间神经痛 、 心惜等疾病 。\n\n天溪 SP18\n【 主 治 ] 宽胸通乳 , 理气止咬 。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部疼痛 . 胸胁胀痛 ;2 其他 , 如咳嗽 、\n乳房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4 肋间隙 , 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n【 快速取穴 ] 仰卧 , 乳头旁开 3 横指处 , 乳头所在肋间隙即是 。\n【 保健按摩 ] 将中间三指并拢 , 以指腹揉按天溪 , 每次 1-3 分钟 , 可治乳房发育不良或产后母乳不画咤症 。\n\n胸乡 SP19\n\n【 主 治 ] 宣肺止咬 , 理气止痛 。1 主治胸胁病症 , 如胸部疼痛 、 胸胁胀痛 、 肋间神经痛 ;\n2 其他 , 如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胸部 , 第 3"
},
"doc-1db56c2f38ce0331a2daf4a2924ff902": {
"content": "<22> 、 胁痛等 , 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n对于心脏疾病 , 心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n\n* 经穴歌诀九穴心经手少阴 , 极河青灵少海深 ,\n灵道通里阴郁邃 , 神门少府少冲寻 。\n\n### 手少阴心经穴位信息\n\n#### 一、基础属性\n| 属性 | 内容 |\n|---------------|-------------------------------|\n| **经脉名称** | 手少阴心经 |\n| **国际代码** | HT |\n| **总穴数** | 单侧9穴双侧18穴 |\n| **循行时间** | 午时11:00-13:00 |\n\n#### 二、经络走向\n- **起始穴**HT1极泉腋窝顶点 \n- **终止穴**HT9少冲小指桡侧指甲角旁 \n- **循行路线** \n `腋下→上臂内侧后缘→肘横纹内侧端→前臂内侧后缘→掌中→小指桡侧`\n\n#### 三、穴位分布\n1. **腋区**1穴极泉 \n2. **上肢部**7穴青灵至少府 \n - 上臂段2穴 \n - 前臂段4穴 \n - 手掌段1穴 \n3. **指端**1穴少冲 \n\n> 《灵枢·经脉》载:\"心手少阴之脉...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n\n### <20>"
},
"doc-8c57218196adb7ae6199628ea09e0bb2": {
"content": "抵膝关节下 , 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双手轻握膝下处 , 屈曲拇指 , 指尖由下向上出力揉按阴陵泉 , 每次揉按 1-3 分钟 , 可缓解腹痛 、 膝痛等症 。\n\n> 血海 SP10\n\n血海是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n\n【主治】 调经统血 , 健脾化湿 。 1 主治男女科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痛经 、 闭经 、 崩溥 、 睾义炎等 ;2 皮肤科病症 , 如荼麻疹 、 白疾风 、 湿疹 、 各种原因所致皮肤及黏胶瘙痒等 ;\n3 贫血 ; 4 膑关节疼痛等 ( 主治特色 : 活血化痿要穴 , 治疗各类痿血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内侧端上 2 寸 , 股内侧肌隆起处 。\n\n【 快速取穴 ] 屈膑 90“ , 手掌伏于膑盖上 , 拇指与其他四指吴 45“。 , 拇指指尖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尖按揉血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使女性肌肤细"
},
"doc-373f99b68fcd11262e7b6323e450cb94": {
"content": "阴陵泉下 3 寸 , 胫骨内侧缓后际 。\n\n【快速取穴】 先找到阴陵泉 , 直下量 4 横指即是 。\n\n【保健按摩】每天用中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 1-3 分钟 , 能调节胰岛素分泌 , 降低血糖\n\n> 阴陵泉 SP9\n\n阴陵泉是脾经五输穴之合穴 。\n\n【 主 “ 治 ] 清利湿热 , 健脾理气 , 益胀调经 , 通经活络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n腹胀 、 食欲不振 、 泄泻 、 黄疸 、 痢疾等 ; 2 男女科病症 , 如妇人阴痛 、 男子阴茎痛等 ; 3 泌尿系统病症 , 如水肿 、 遗尿 、 小便不利 、 尿滨留 、 尿路感染等 ;\n4 膑痛等 。 主治特色 : 清热利涨通小便 。\n\n【 定位取穴 ] 在小膊内侧 , 胫骨内侧骸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n【快速取穴】 拇指沿小腿内例骨内缘向上推 , 抵膝关节下 , 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双手轻握膝下"
},
"doc-492325f22c8a3e912dd1ca5bf3a39204": {
"content": "<22><>胀满 。 长期坚持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n\n> 大包 SP21\n\n大包是脾之大络 , 是脾经的最后一穴 。\n\n【 主 治 ]宽胸利肺 , 行气止痛 , 止咬平喘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肺炎 、 胸胶炎 、 哮喘 、气喘 ; 2 其他 , 如全身胀痛 、 四肢无力 。\n【 定位取穴 ) 在胸外侧区 , 第 6 肋间隙 , 在腋中线上 。\n【快速取穴】正坐侧身或仰卧腋窝顶点与第1肋骨端连线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尖揉按大包每次1-3分钟有利于清除穴位内部的瘀血消除肿块调理肺气对肺部具有改善和养护功能。\n\n手少阴心经\n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支脉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 、 食管 、 目系 , 属心 , 络小肠 , 在手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 心经 , 顾名思义属于心 , 它如果出现问题的话 , 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 、 胁痛等 , 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n对于心脏疾病 , 心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
"doc-98305552024f60ebdd2495b363a203b2": {
"content": "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尖按揉血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使女性肌肤细腻 、 红润有光泽 。\n\n箕门 SP1\n\n【 主 治 ] 健脾渗湿 , 通利下焦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阴囊湿痒 . 女性阴部瘙痒 、\n小便不利 、 遗尿等 ; 2 两股生疮 。\n\n【 定位取穴 ] 在股前部 , 髌底内侧端与冲门连线上 , 髌底内侧端上 8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坐位绍腿 , 大腹内侧有一鱼状肌肉隆起 , 鱼尾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次各揉按左右箕门 1-3 分钟 , 先左后右 , 可治女性阴道瘙痒 、 男性阴囊湿疹\n\n冲门SP12\n\n【 主 治 ] 健脾化涨 , 理气解痉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小便不利 、 妊娜浮肿 、 崩溥 。\n\n【 定位取穴 ) 在腹股沟斜纹中 , 骼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距耻骨联合中点上缘 35 <20>"
},
"doc-5799f604a4c2d735d7d8744e5f915e46": {
"content": "<22><>纹向上量半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按摩阴郡 , 对骨熙盗汗 ( 晚上睡觉心里烦躁 , 易做噩梦 , 一出汗就醒 , 醒时不出汗 ) 有特效 。\n\n> 神 门 HT7\n神门是心经五输穴之输穴 、 原穴 。\n\n【主治】补益心气 , 通经活络 。1 主治 L 颊 、 心侠 、 心痛 、 冠 U 病 ; 2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健忘失眠 、 症呆 、 头痛 、 癫痫 、 癫狂 、 瘦症 ; 3 吐血 、 吟血 、 便血 ; 4 手掌热 、 手臂疼痛 ; 5 喘逆上气 。( 主治特色 : 安神要穴 , 治疗各类神志病 j)\n【 定位取穴 ] 在腕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 快速取穴 ] 征握掌 , 另一只手四指握住手腕 , 屈拇指 , 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拿按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心烦 、 失眠 、"
},
"doc-dd370b51fd8327d76a51ec56f5b42893": {
"content": "节桧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指按 , 每次 3-5 分钟 , 有利于心脏健康 。\n\n第六章手太阳小肠经\n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小肠 、 心 、胃 、 耳 、 目内外真 , 在目内真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 心与小肠相表里 , 小肠经接续心经气血 , 如果心脏有问题 , 小肠经就先有征兆 , 所以 , 手太阳小肠经是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 。\n\n* 经穴歌诀手太阳经小肠穴 , 少泽先行小指末 ,\n前谷后溪腕骨间 , 阳谷须同养老列 ,\n支正小海上肩贞 , 膈俞天宗秉风合 ,\n曲垣肩外复肩中 , 天窗循次上天容 ,\n此经穴数一十九 , 还有颧解入听客 。\n\n穴位数量凡19穴左右共3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少泽止于听宫\n穴位分布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
},
"doc-b081b6a31be87e36db0600e7090621c4": {
"content": "、眩晕身重 | HT5通里灸法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n\n极泉 HT1\n\n【主治】宽胸宁神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冠心病 、 心痛 、 心悸 、 胸闰气短 ; 2 四肢不举 、 上肢冷痛 ;3 乳汁分泌不足 。 主治特色 : 弹拨刺激治疗心脑血管病症 。,\n\n【 定位取穴 ] 在腋窝中央 , 腋动脉搏动处 。\n\n【 快速取穴 】 上胡外展 , 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 ,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按摩左右极泉各 1-3 分钟 , 可辅助治疗冠 L 病等各种 JL 胃疾病 。\n\n青灵 HT2\n【主治】理气止痛 , 宽胸宁心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肩胡肿痛 、 腋下肿痛 、 胁肋痛 ;\n2 其他 , 如全身冷颤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n\n【 快速"
},
"doc-2dd7b7b08e6e5da186cefc2e9a34da08": {
"content": "。\n\n【 定位取穴 ) 在臂前部 , 肘横纹上 3 寸 , 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n\n【 快速取穴 } 伸胡 , 确定少海与极泉位置 , 从少海沿两者连线量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手掌拍打或用拇指指腹按揉青灵 , 每次 1-3 分钟 , 可预防肋痛 、 肩臂疼痛以及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 。\n\n少海是心经五输穴之合穴 . |\n【主治】 理气通络 , 益心安神 。1 主治肘胡桀痛 ;2.L 席 ;3 五官科病症 , 如牙痛 . 眼充血 、\n鼻充血 ; 4 神经精神科病症 , WIE HDR. TEUIE . 精神分裂症 。\n【 定位取穴 ] 在肘前部 , 横平肘横纹 , 肱骨内上骸前缘 。\n【 快速取穴 ] 屈肘 90“ , 肘横纹内侧端凹陷处 。\n【保健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压少海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前医麻木 、 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n\n> 灵道 HT4\n灵道是心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 宁心 , <20>"
},
"doc-3164384078eb2a4cdcc9d33d22213b32": {
"content": "(少冲) \n\n> 《灵枢·经脉》载:\"心手少阴之脉...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n\n### 手少阴心经病候\n\n#### 一、经络-神志症候\n- **循行异常**\n - 上肢内侧后缘疼痛/麻痹/厥冷HT3少海至HT9少冲段\n - 血压波动(原络穴效应)\n- **神明失司**\n - 不寐(失眠)\n - 多梦易醒\n - 健忘呆钝\n\n#### 二、脏腑功能症候\n| 程度 | 临床表现 | 对应现代医学 |\n|------------|-----------------------------|------------------------|\n| **功能失调** | 心烦悸动、胸闷隐痛 | 心脏神经官能症 |\n| **心气衰竭** | 发悴面黧、形销骨立 | 慢性心功能不全恶病质 |\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点 | 代表穴位干预 |\n|--------------|---------------------------------------|----------------------|\n| **心阳亢盛** | 劳则心悸、口燥咽干、小指痹痛 | HT7神门泻法 |\n| **心阳式微** | 胸痹气短、面白肢厥、眩晕身重 | HT5通里灸法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2E>"
},
"doc-ee5c57e09a25b3c91e436f433246dcd6": {
"content": "少泽,止于听宫\n穴位分布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n\n### 手太阳小肠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头面五官症**\n - 耳聋耳鸣SI19听宫穴证\n - 目黄(胆汁代谢异常)\n - 口疮咽痛SI17天容穴证\n - 颔肿颈痛SI16天窗穴证\n- **肢体症候**\n - 肩胛-上臂外侧后缘疼痛SI9肩贞至SI5阳谷段\n\n#### 二、脏腑相关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经典文献依据 |\n|-------------|-----------------------------|--------------------------|\n| **气滞热郁** | 绕脐痛、小便赤涩 | 《灵枢》\"是主液所生病\" |\n| **寒凝经脉** | 腰脊引痛、睾丸疝气 | 《甲乙经》\"小肠病者...引腰脊|\n| **气化失司** | 自汗不止、尿闭血尿 | 《脉经》\"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血\"|\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群 | 针灸配穴方案 |\n|--------------|"
},
"doc-2a650cb91f190e3b23ea75d6e58dee84": {
"content": "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n\n> 灵道 HT4\n灵道是心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 宁心 , 安神 , 通络 。1 主治心脏疾病 ; 2 肘胡桀急 、 手麻 ; 3 癫痂 、 精神分裂症 ;4 其他 , 如胃痛 、 目赤肿痛 。\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内侧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 , 尸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 快速取穴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癫痫发作时抽搐的患者, 平常多揉灵道 , 可以防治抽搐 。\n\n通里是心经的络穴 。\n\n【主治】 清热安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心血管病症 , 如心惜 、 心绞痛心动过缓 ; 2 头痛 、\n头昏 ; 3 肘胡肿痛 ; 4 神经精神科病症 , 如神经衰弱 、 瘙症性失语 、 精神分裂症等 ; 5 经血过多 、 崩溥 ; 6 扁桃体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
},
"doc-b6c2f30b13bb3a2241c710051939e5df": {
"content": "人下重便血\"|\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群 | 针灸配穴方案 |\n|--------------|---------------------------------------|-------------------------|\n| **实热证** | 颈项强痛、便秘溺赤、肩臂灼痛 | SI3后溪+ SI6养老 |\n| **虚寒证** | 颔肿濡泄、畏寒肢冷、听力减退 | SI7支正+ SI8小海 |\n\n> 病候特点:\n> 1. \"目黄\"提示胆汁代谢异常(小肠主泌别清浊)\n> 2. \"自汗不止\"反映小肠与心相表里(汗为心液)\n> 3. \"腰脊痛引\"体现经络\"抵腰中\"的循行\n\n少泽是小肠经五输穴之井穴 。\n【主治】 清热利咽 , 通乳开定 。1 主治中风昏迷 、 热病无汗 ; 2 乳症 、 乳少 ;3 耳耳耳鸣 ;\n4 咽喉肿痛 ; 5 肩医外后侧疼痛 。 ( 主治特色 : 增液通乳治疗产后乳少 。,\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小指未节尺侧 , 距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n【快速取穴】 伸小指 , 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用"
},
"doc-69977dda52dfc0ff3ede65d6c0eb17a8": {
"content": "<22>等 ; 5 经血过多 、 崩溥 ; 6 扁桃体炎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n【 快速取穴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通里 , 缓解心动过缓造成的不适 ; 也有选用治坐骨神经痛 , 一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另一侧通里 。\n\n>阴郄 HT6\n\n阴郄是心经的郄穴 。\n\n【主治】 宁心安神 , 清心除烦 。1 主治心血管病症 , 心佰 、 心痛 ; 2 盗汗 ; 3 吐血 、 鼻出血 ; 4 失语 。( 主治特色 : 阴虚盗汗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臂前区 ,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05 寸 ,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n\n【 快速取八 ] 仰掌用力握拳 , 沿尺侧肌腱内侧的凹陷 , 从腕横纹向上量半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按摩阴郡 , 对骨熙盗汗 ( 晚"
},
"doc-3578e36b682d0ee7306efeae41c0b20a": {
"content": "<22>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拿按 , 每次 1-3 分钟 , 可调理心烦 、 失眠 、 糖尿病 、\n高血压等症 。\n\n少府是心经五输穴之荥穴 。\n【主治】 清心泻热 , 理气活络 。1 主治心惭 、 胸痛 ; 2 手小指拘挛 、 胡神经痛 。\n【 定位取穴 ] 在手掌 , 横平第 5 掌指关节近端 , 第 4、 第 5 掌骨之间 。\n【 快速取穴 ] 半握拳 , 小指指尖所指处即是 。\n睿按摩 ) 常用拇指指尖按压少府 , 每次 3-5 分钟 , 可调节脏腑 、 活血润肤 。\n\n> 少冲 HT9\n少冲是心经五输穴之井穴 。\n\n【主治】 生发心气 , 清热息风 , 醇神开宗 。1 主治各类急症 , 如热病 . 中风昏迷 . 胸痛 、 休克 、小儿修厥 ; 2 胸胁痛 、 目黄 ; 3 臂内后廉痛 。 ( 主治特色 : 刺血治疗各类急症 。 )\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小指未节桧侧 , 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指寸 )\n【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
},
"doc-043f3bab5dbfaa4d879279140f7162e5": {
"content": "<22>下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手胡内收 , 腋后纹未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膈俞 , 每次 3-5 分钟 , 长期坚持对上肢和肩关节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 还可有效预防上肢不遂 、 肩周炎等 。\n\n天宗 SI11\n【主治】 舒筋活络 , 理气消肿 。1 主治颈椎病 、 肩胛疼痛 、 肩周炎 、 颊颉肿 、 肘酸痛 ;2 乳房胀痛 、 乳腺炎 ; 3 咳嗽 、 气喘 。 ( 主治特色 : 肩背疼痛常用穴 , 治疗乳腺 ,\n\n( 病症刮痧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以对侧手 , 由颈下过肩 , 手伸向肩胛骨处 , 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宗 , 每次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背痛及治疗乳腺<E4B9B3>"
},
"doc-ddc75bedb4d3d9f95a51ed9989e8e59c": {
"content": "。\n【快速取穴】 伸小指 , 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n【保健按摩】 用手指按揉少泽 , 每次 3-5 分钟 , 可治头痛 、 产后无乳 。\n\n前谷是小肠经五输穴之荥穴 。\n\n【主治】 清利头目 , 安神定志 , 通经活络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目痛 、 目劈 ;2 癫狂 、 痛症 ;\n3 手指麻木 、 医痛 、 肘关节痛 ; 4 产后少乳 、 乳腺炎 ; 5 热病江不出 。\n\n【 定位取穴 ] 在手指 , 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握拳 , 小指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皱饕突起 , 其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前谷 , 每次 3-5 分钟 , 对上肢麻痱有艮好的调理作用 。\n\n> 后濮 SI3\n\n后溪是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 , 八脉交会穴 , 通督脉 。\n\n【主治】 清心安神 , 通血活络 。1 主治颈肩痛 、 肘臂痛 、 落枕 、 急性腰扭伤 ; 2 癫狂痫 、\n惊厥 ; 3"
},
"doc-e71e18226e7e5b8679b10aeb531365ba": {
"content": "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阳谷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头痛 、 牙痛 。\n\n> 养老 S16)\n\n养老是大肠经的郄穴\n\n【主治】清头明目 , 舒筋活络 。1 主治老年衰弱病症 , 如老年痴呆 ; 2 头面五官病症 ,\n如目视不明 、 视力减退 、 耳耿 、 头痛面痛 ; 3 急性腰痛 。 \\ 主治特色 : 治疗老 )\n年病与眼睛不适 。\n\n【 定位取穴 ] 在前胡外侧 , 腕背横纹上 1 寸 , 尺骨头根侧凹陷中 。\n\n快速取穴 ] 屈腕掌心向胸 , 沿小指侃隆起高骨往桡侧推 , 触及一骨缝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尖垂直下压养老 3-5 分钟 , 可辅助治疗老年痴呆 、 头昏眼花 、 耳聘等老年病 。\n\n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 。\n\n【 主 治) 安神定志 , 清热解表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痛 、 目眩 、 麦粒肿 ; 2 手指症痛 、 腾肢酸痛 、 四肢无力 ; 3 神志病症 , 如<>"
},
"doc-417381d79845a7ec0d0734babf052cfb": {
"content": "腹按接曲垣 3-5 分钟 , 对上肢不适 、 肩背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n\n肩外俞 SN4\n\n【主治】 舒筋活络 , 祛风止痛 。 主治痛症 , 如肩背酸痛 、 领项僵硬 、 上肢冷痛 、 偏头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脊柱区 , 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3 寸 。\n\n【 快速取穴 ] 在背部 , 先找到第 1 胸椎棘突 , 在其下方旁开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肩外俞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治疗肩胡疼痛 、 领项强急等胍背领项疾病 。\n\n肩中俞 S115\n\n【主治】解表宣肺 。1 主治发热恶蹄 , 咳嗽 、 气善 ; 2 肩背酸痛 、 颈项僵硬 。\n[ 定位取穴 ] 在脊柱区 , 第 7 颈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2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 , 后领部最突起椎体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育中俞 3-5 分钟 , 可缓解颈"
},
"doc-34fd8edc2dfd8321c58027b0de35ef13": {
"content": "、 肘臂痛 、 落枕 、 急性腰扭伤 ; 2 癫狂痫 、\n惊厥 ; 3 耳职 、 目割目赤 、 麦粒肿 ; 4 黄疸 , 疙疾 、 盗汗等 。 ERE. 掐扬 )\n( 发认命吊勇 8 一氯旦圆厅 BE.)\n\n【 定位取穴 ] 在手内侧 , 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揭拳 , 小指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襟突起 , 其尖端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 - 一手握另一手掌背 , 弯曲拇指 , 垂直下压后溪 , 每次指按 3-5 分钟 , 可有效治疗颈椎痛 、 闪腰 、 颈腰部慷性劳损等疳 。\n\n腕骨是大肠经的原穴 。\n\n【主治】 利湿 , 止咳 。 清肟利胆 , 安神定惊 , 滋阴增液 。1 主治肝胆病症 , 如黄疸 、 胁痛 、 胆囊炎等 ; 2 高热 、 惊风 ; 3 消渴 ; 4 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目劈 ;\n5 手腕无力 、 落枕 、 前臂痛 。 ("
},
"doc-c44fc81ca3cd8c9d4435a6298f28a1e8": {
"content": "穴 ] 屈肘 , 肘尖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或弹拨小海 3~5 分钟 , 可改善尺神经所致的麻痛 。\n\n肩贞 S19\n\n【主治】清头聪耳 , 通经活络 。1 主治肩周炎 、 肩胛痛 、 手胡麻痛 ;2 耳大 、 耳鸣 、 头痛 。\n【 定位取穴 ] 在肩关节后下方 , 腋后纹头直上 1 寸 。\n\n【 快速取八 】 正坐垂胡 , 从脂后纹头向上量 1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中指指腹按压肩贞 , 每次左右各揉按 3-5 分钟 , 可治肩胛痛 、 手臂麻木 、 耳鸣 、 耳日等 。\n\n臑俞 SI10\n\n【主治】 舒筋活络 , 化疾消肿 。1 主治肩臂酸痛无力 、 肩肿 、 肩周炎等 ; 2 其他 , 颈淋巴结核 、 乳腹炎 。\n\n【 定位取穴 ] 在肩后部 , 腋后纹头直上 ,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八 ) 手胡内收 , 腋后纹未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
},
"doc-c30b4711567079e39daa826f8bd062f7": {
"content": "<22><> , 如头痛 、 耳鸣 、 目劈 ;\n5 手腕无力 、 落枕 、 前臂痛 。 ( 主治特色 : 治疗消渴如糖尿病 。\n\n【 定位取穴 ] 在手内侧 , 第 5 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握拳 , 掌心向胸 , 由后溪向腕部推 , 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 。\n\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腕骨 , 每次 3-5 分钟 , 长期坚持对头项强痛 、 肩关节疼痛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n\n阳谷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主治】明目安神 , 通经活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耳 、 牙痛 ;\n2 胡 、 腕外侧痛 , 尺神经痛 ; 3 癫狂 、 精神分裂症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腕部 , 尺骨茯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n【 快速取穴 ) 屈腕 , 在手背腕外侧摸到两骨结合凹陷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压阳谷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头<E8A7A3>"
},
"doc-9e5739716055b9fb44fa7ea5a1b54675": {
"content": ", 每次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背痛及治疗乳腺病症 。\n\n秉风 SI12\n\n【 主 治 } 散风活络 , 止咬化痿 。1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 、 颈强不得回顾 ; 2 咳嗽 。\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n\n【 快速取穴 ] 举臂 , 天宗直上 , 肩胛部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秉风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缓解肩胛疼痛 。\n\n曲垣 SI13\n【主治】 舒筋活络 , 疏风止痛 。1 主治肩胛拘桀疼痛 、 上肢酸麻 ; 2 咳嗽 。\n\n【 定位取穴 ] 在肩胛区 , 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低头 , 后颈部最突起椎体往下数 2 个椎体 , 即第 2 胸椎棘突 , 与膀俞连线中点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接曲垣 3-5 分钟 , 对上肢不适 、 肩背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
},
"doc-d9a2e773cb53704b6f0ef881ac208ae9": {
"content": "<22> ; 2 手指症痛 、 腾肢酸痛 、 四肢无力 ; 3 神志病症 , 如癫狂 、 惊恐悲愁 ; 4 其他 , 如消渴 。\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 5 寸 , 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n\n【快速取穴】屈肘俯掌 , 确定阳谷与小海位置 , 二者连线中点向下 1 横指处即是 。\n\n【保健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支正3-5分钟,可辅助治疗头晕、目眩以及手麻、颈椎压迫症。\n\n> 小海 SI8\n\n小海是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 。\n\n【主治】 安神定志 , 清热通络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目眩 、 耳日 、 颊肿 、 耳鸣 ; 2 神志病症 , 如疮狂痂 、 精神分裂症等 ; 3 颈项痛 、 肘胡疼痛 。\n\n【 定位取穴 ] 在肚外侧 ,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屈肘 , 肘尖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最高点间凹陷处即是\n\n【 保健按摩 ] <20>"
},
"doc-717b4b646e4f55136635479d45ad814a": {
"content": "<22><>体旁开 3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按揉育中俞 3-5 分钟 , 可缓解颈股疼痛 。\n\n天窗 SI16\n【主治】 息风宁神 , 利咪聪耳 。1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咽喉肿痛 ;2 病狂 、\n中风等 。\n\n【 定位取穴 ] 在颈部 , 横平喉结 ,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n【 快速取穴 ] 转头 , 从耳下向喉咀中央走行的维紧的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按揉天窗 3-5 分钟 , 或用艾条炎 5-10 分钟 , 可治耳鸣 、 耳大等耳部疾病 。\n\n天容 SI17\n\n【主治】 清热利咽 , 消肿降逆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耳鸣 、 耳毒 、 咽喉肿痛 。\n\n【 定位取八 ] 在颈部 , 下颌角后方 , 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 3~5 分钟 , 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
},
"doc-7f9e45bf2d4c3afc144c7f3ffdbda866": {
"content": "<22>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百会 , 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 , 再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 , 每次左右各 1-3 分钟 , 对头痛 、 目眩 、 鼻塞等症有特殊的疗效 。\n\n通天 BL7\n\n【主治】 清热除湿 , 通利鼻宗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头重 、 鼻塞 、 口眼合斜等 ;\n2 局部活动不利 , 如颈项强硬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 , 旁开 15 寸处 。\n\n【 快速取穴 ] 先取承光 , 其直上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按压通天 , 每次 3 分钟左右 , 也可用刮痧疗法 , 可治疗头痛 、 鼻塞 、 鼻出血 、 鼻赓炎等疾病 。\n\n络却 BL8 \n\n【主治】 清热安神 , 平肝息风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口喝 、 鼻塞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情志病症 , 如抑郁"
},
"doc-bb60ec23ecd23a67824bda9d8e36f719": {
"content": "<22>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痛BL40委中至BL57承山段\n\n#### 二、脏腑-五官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危重征象 |\n|-------------|-------------------------|------------------------|\n| **气化不利** | 癃闭/遗溺/膏淋 | 膀胱气绝: \n| **血络受损** | 尿血/白浊 | - 遗尿失禁 \n| **经别上逆** | 目睛反视(戴眼证) | - 瞳神呆滞(三白眼)|\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征 | 针灸干预 |\n|--------------|---------------------------------------|-----------------------|\n| **经气亢盛** | 癃闭/脊强/头痛/下肢痉挛 | BL28膀胱俞刺络 |\n| **经气虚衰** |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n\n睛明\n睛明是五脉交会穴 。\n\n【主治】 泻热明目 , 祛风通络 。 主治目视不明 、 近视 、 夜盲 、 急性腰扭伤 。\n\n【 定位取穴 ]"
},
"doc-63f75e7f91050a6b490044da4dff3107": {
"content": "玉枕 3 分钟或用刮痧板由上向下刮拭此穴 , 刮至头皮发热 , 头痛就会缓解很多 。\n\n天柱\n\n【主治】清头明目 , 强健筋骨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颈项僵硬 、 肩背疼痛 、 落枕等 ;2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哮喘等 ; 3 头面部病症 如鼻塞、目痛等4.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 ; 5 其他 , 如热病等\n【 定位取穴 ] 在颈后部 , 横平第 2 颈椎棘突上际 , 斜方肌外缘凹陷中\n【 快速取穴 】 后发际正中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每天坚持按压天柱 , 每次连史 9 下 , 对治疗头痛 . 视力腾颜引目浩标准经给穴位图典大枝为经脉八会穴的骨会 。\n\n大杼 BL11\n【主治】强筋骨 , 清邪热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喘息 、 胸胁支满等 ; 2 痛症 ,\n如肩背痛 、 项强等 ; 3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当第 1 <20>"
},
"doc-83f83be740bccd7e4dd558287e0e23a5": {
"content": "<22><>哑 、 牙痛 、\n面瘫 。( 主治特色 : 耳鸣耳耳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微张口 ,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的按摩手法是一压一放 , 力度适中 , 每次双侧同时按压 3~5 分钟 。 可治疗耳鸣 、 耳耳 , 也可用于辅助治疗面瘫 、 牙痛等头面疾病 , 有活络通宗 、 聪耳明目的功效 :\n\n第七章足太阳膀胱经\n\n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真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鼻 、 脑 , 属膀胱 ,络肾 , 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肥经相接 。\n\n* 经穴歌诀六十七穴足太阳 , 睛明目内红肉藏 ,\n攒竹眉冲与皂差 , 五处一五上承光 ,\n通天络却下玉枕 , 天柱发际大筋上 ,\n大杆风门肺厥阴 , 心俞督俞膀俞当 ,\n肝胆脾胃具挨次 , 三焦肾俞海大肠 ,\n关元小肠到膀胱 , 中算白环寸"
},
"doc-0e17eb57fea94dc4dfca3d48c5229f98": {
"content": ", 缓解视疲苏 。\n\n眉冲 BL3\n\n【主治】 散风清热 , 镇疹宁神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目视不明 、 目赤肿痛等 ; 2 头面五官病症 , 如头痛 、 鼻塞 、 眩晕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额切际迹直上入发际 05 寸 。\n\n【 快速取穴 ] 手指自眉毛向上推 , 入发际 05 寸处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用食指指腹按揉眉冲或用刮痨板刮拭 , 可治目赤肿痛 、 目视不明等朔部疾病 , 有疏风泻热的效果 。\n\n曲差 BL4\n\n【主治】 清热明目 , 安神利宗 。 1 主治眼科病症 , 如眼病等 ;2 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鼻塞 、\n鼻出血等 ; 3 其他 , 如心中烦间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 再旁开量 2 横指 , 取前发际中点至额角发迹连线的内\n1/3 与外 2/3 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
},
"doc-564ba33e61bfc15c846486f69dc9fbad": {
"content": "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 3~5 分钟 , 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 用艾条炒天容 5-10\n分钟 , 可治耳鸣 、 耳耳 、 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 。\n\n颧髎\n【 主 治 ] 祛风镇惊 , 清热消肿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面痛 、 口眼吾斜 、 三又神经痛 、牙龈肿痛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颧骨下缘 , 目外脏直下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在面部 , 颧骨最高点下缘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常按摩颧傲 , 每次 3-5 分钟 , 对面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 可提升气色 , 振奇精神 , 还可以预防面神经麻瘀 、 三又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n\n听宫\n\n听宫是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 。\n\n【 主 治 ] 聪耳开宗 。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 如耳鸣 . 耳联 、 中耳炎 、 耳部疼痛 、 耳哑 、 牙痛 、\n面瘫 。( 主治特色 : 耳鸣耳耳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
},
"doc-0e66f95b4b8c1b75a6c22b5aff31e297": {
"content": "俞当 ,\n肝胆脾胃具挨次 , 三焦肾俞海大肠 ,\n关元小肠到膀胱 , 中算白环寸半量 ,\n\n上次中下四骸穴 , 一空一空髌孔藏 ,\n会阳尾骨外边取 , 附分脊背第二行 ,\n魄户膏育神堂寓 , 谭谭膈关魂门详 ,\n阳纲意舍胃仓随 , 育门志室至胞育 ,\n二十一椎秩边是 , 承扶臂股纹中央 ,\n殷门浮郡委阳至 , 委中合阳承筋量 ,\n承山飞扬距阳继 , 昆仑仆参申脉堂 ,\n金门京骨束骨跟 , 通谷至阴小趾旅 。\n\n穴位数量凡67穴左右共13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晴明止于至阴\n穴位分布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卫外失司**\n - 恶风畏寒BL12风门穴证\n - 鼻鼽流涕喷嚏BL13肺俞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E882A2>"
},
"doc-ebd9814adebc9aab7207ec058eac61dc": {
"content": "明目 , 祛风通络 。 主治目视不明 、 近视 、 夜盲 、 急性腰扭伤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目内胛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n\n【 快速取穴 ] 正坐合眼 , 手指置于内侧朔角稍上方 , 按压有一凹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睛明是治疗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 , 按摩时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 , 每次双侧同时按揉 2 分钟左右 。\n\n攒竹 BL2\n\n【主治】 泻热清目 , 祛风通络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眩楂骨痛等 ; 2 眼科病症 , 如口眼合料 、 目赤肿痛 、 近视 、 夜盲症等 ; 3 其他 , 如呃逆等 。 生治特色 : 按压或 _\n( 针刺治疗呃逆 ( 打嗝 )。 )\n\n【 定位取穴 ] 在面部 , 眉头凹陷中 , 额切迹处 。\n\n【 快速取八 ] 皱眉 , 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可用食指中节由内向外沿眉毛刮抹眼眶 , 稍用力 , 缓解视疲苏 。\n\n眉冲 BL3\n\n【主治】 散风清热 , 镇疹宁神 。1 主治眼科<E79CBC>"
},
"doc-cf247b4b3d5ef9b7772966e3e981b408": {
"content": "中点至额角发迹连线的内\n1/3 与外 2/3 交界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指腹按压曲差 , 每次左右各 1-3 分钟 , 可缓解鼻塞 、 流鼻涕 , 鼻炎等症状 。\n\n五处 BL5\n\n【主治】 清热散风 , 明目镇痉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目眩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癫痫 、 小儿惊风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前发际正中直上 1 横指 , 再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遇到小儿倡风时 , 用食指指腹按压五处 , 左右同时按压 3 分钟 , 能迅速缓解小儿惊风症状 -\n\n承光 BL6\n\n【主治】 清热明目 , 疏风散热 。1 主治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 、 口眼员斜 、 鼻塞 、 目胜 、\n目视不明等 ; 2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百会 , 再"
},
"doc-f473f1d881e8762cd70f7b1cc11a0df7": {
"content": "<22>塞 、 目视不明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情志病症 , 如抑郁症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前发际正中直上 55 寸 , 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先取承光 , 其直上 4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食指按压络却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 3 分钟左右 , 也可用刮痧疗法 , 可治疗头晕 、 目视不明 、 耳鸣等症 。\n\n玉枕 BL9\n【主治】清热明目 , 通经活络 。1 主治痛症 , 如头痛 、 项强 、 肩背痛等 ; 2 神志病症 , 如眩晕等 ; 3 头面部病症 , 如目痛不能远视 、 鼻塞等 。\n\n【 定位取穴 ] 在头部 , 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 , 旁开 13 寸 。\n\n【 快速取穴 ] 沿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 , 触及枕骨 , 由此旁开 2 横指 , 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头痛时 , 可点按玉枕 3 分钟或用刮痧板由上向下刮拭此穴 , 刮至头皮发热 , 头痛就会缓解<E7BC93>"
},
"doc-65f44aa84d947f1abd45a6e81ba857fe": {
"content": ", 如呕吐等 ; 4 痛症 , 如胸肼痛等 ; 5 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等 ; 6 其他 , 如盗汗等 .( 主治特色 : 心脏相 ,\n关病症常用穴之一 。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5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n【保健按摩】 按摩心俞可缓解心应气促 、 心动过速 、 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n督俞 BL16\n【主治】 理气止痛 , 强心通脉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冠心病 、 心绞痛等 ;\n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痛 、 腹胀 、 肠鸣 、 打嗝等 ; 3 其他 , 如发热 、 恶蹈等 。\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6 胸椎梳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肩肱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
"doc-04685cbbbb341afc88fb5cdb923579a3": {
"content": "肤科病症 , 如神经性皮炎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小儿咬嗽等 ; 4 痛症 ,如背痛等 ; 5 其他 , 如小儿发热等 ( 主治特色 : 脾胃虚弱病症常用穴 。 )\n【 定位取穴 ] 在下背部 , 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3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睿按摩 ] 当吃饭没胃口时 , 不妨按按脾俞 。\n胃俞 BL21\n胃俞是胃腑的育俞穴 。\n【 主 治) 和胃健脾 , 理中降逆 。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吸吐 . 腹泻 、 痢疾 、 小儿疳积等 。( 主治特色 : 与脾俞配合治疗脾胃虚弱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下背部 , 第 12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
"doc-bac75b519c7ad104f07f3a5811be760d": {
"content": "腰椎 。\n肾俞BL23\n肾俞是肾脏的育俞穴 。\n【 主 治 ] 益肾助阳 , 利水强腰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 、 BH. 月经不调 、\n小便不利 、 水肿闭经等 ; 2 内分泌系统病症 , 如消渴等 ; 3 头面五官科病症 ,\n如耳耳 、 耳鸣等 ; 4 痛症 , 如腰酸痛等 。 ( 主治特色 : 艾炒保健穴 , 治疗各类 肥虚所致相关病症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2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按揉肾俞 50-100 次 , 可表肾强身 。 艾炒肾俞是表肾非常有效的方法 , 每次炒 5-15 分钟 , 可治肾疾导致的腰痛 、 腹痛 。\n气海俞 BL24\n【 主治 } 益肾壮阳 , 调经止痛 。1 主治妇科病症 , 如痛经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胀 、 痔疮等"
},
"doc-bab8e04ae7fd37b97c1904e767bb323f": {
"content": "<22>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饭前按揉 3 次 , 每次 200 下 , 可治中风病人进食难 , 吃饭呛 , 喝水呛等症 。\n肝俞 BL18\n肝俞是肝脏的背俞穴 。\n【 主 治 ] 疏肝利胆 , 理气明目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黄疸 . 肝炎 . 腹泻等 ;2 眼科病症 ,\n如目视不明 、 夜盲 、 迎风流泪等 ;3 妇科病症 , 如痛经等 ;4 神志病症 , 如眩晕 、\n癫狂痫等 ; 5 痛症 , 如脊背痛等 。 ( 主治特色 : 疏肝解郁常用穴之一 。\n【 定位取穴 ] 在背部 , 第 9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肩肱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 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上做旋转运动 , 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力止 , 每次 10-30 分钟 , 可缓解眼红 、 眼痛等症状 。\n> 胆俞 BL19\n<>"
},
"doc-a61c72a11bf46f2faa21408be1794c23": {
"content": "【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有效治疗各种风蹄感冒 、\n发热 、 咳嗽 、 哮喘 、 支气管炎等疾病 。\n\n肺俞 BL13\n肺俞是肺脏的背俞穴 。\n\n【主治】 宣肺解表 , 清热理气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哮喘 、 胸满喘逆 、 小儿感冒等 ; 2 头面部病症 , 如酒糟鼻 、 耳大等 ; 3 皮肤科病症 , 如瘙痒 、 瘾疹等 ;\n4 其他 , 如骨蒸潮热 、 盗汗等 。 主治特色 : 呼吸系统最常用穴之一 , 三伏贴防\n( 治哮喘常用穴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3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3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3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手掌反复摩擦肺俞 , 可以很快缓解哮喘 。\n\n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 ,\n\n【主治】 宽胸"
},
"doc-4d0777ad652ebc2fdbe53c10927d065d": {
"content": "<22>力止 , 每次 10-30 分钟 , 可缓解眼红 、 眼痛等症状 。\n> 胆俞 BL19\n胆俞是胆腑的育俞穴 。\n【 主治 ] 疏肝利胆 , 清热化湿 。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脘部及肚腹胀满 、 呕吐 、 黄疽等 ; 2 其他 , 如肺痞 、 潮热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胡部 , 第 10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快速取穴 ]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3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保健按摩 ] 用双手拇指点压胆俞 , 局部有酸 、 胀 、 麻感力佳 , 每分钟 I00 次 , 每日 3 次 , 可治胆经疾病 。\n脾俞 BL20\n脾俞是脾脏的背俞穴 。\n【 主 治) 健脾和胃 , 利湿升清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腹胀 、 呕吐 、 腹泻 、 胃痛等 ;2 皮肤科病症 , 如神经性皮炎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小儿咬嗽等 ;"
},
"doc-ff5c982bcc8e584390871511f079238b": {
"content": "<22>擦肺俞 , 可以很快缓解哮喘 。\n\n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 ,\n\n【主治】 宽胸理气 , 活血止痛 。1 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悸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胃痛 、 呕吐等 ; 3.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咳嗽 、 胸闰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4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4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常用按摩棒轻轻拍打厥阴俞 30-60 下 , 可缓解胸闰 、 心痛 、 心恭等症 。\n\n\n心俞 BL15\n\n心俞是心脏的育俞穴 。\n\n【 主 治 ] 宽胸理气 , 通络安神 。1 主治神志病症 , 如心悸 、 失眠 、 健忘 、 癫痫等 ; 2 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嗽 、 咬血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等 ; 4 痛症 , 如胸肼痛等 ; 5 生殖系统病症 , 如遗精等 ; 6 <20>"
},
"doc-d5bec98666d287bc3ab83ac293b6bcdb": {
"content": "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2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双手揭拳 , 将拳背第 2、 第 3 掌指关节放于脾俞 、 胃俞上 , 适当用力揉按 05-1\n分钟 , 有和胃降逆 、 健脾助运之功效 。\n> 三焦俞 BL22\n三焦俞是三焦腑的育俞穴 。\n【 主治 ] 调理三焦 , 利水强腰 。1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泻 、 腹胀等 ; 2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水肿 、 小便不利 、 遗尿 、 腹水等 ; 3 痛症 , 如腰背强痛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1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上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常用食指指腹点揉按压三焦俞 , 每次 3-5 分钟 , 可缓解腰痛 , 保护腰椎 。\n肾俞BL23\n肾俞是肾脏的育俞穴 。\n【 主 治 ] 益肾助阳 , 利"
},
"doc-62d8d2376a902fa58ac97d2bd3bc1c53": {
"content": "<22><>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上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重按督俞 , 可缓解心绞痛 , 或用刮痧板由上而下刮拭 , 也可用艾条炒 5-~10 分钟 , 可治腹胀 、 腹痛等宙肠疾病 。\n膈俞 BL17\n膈俞是经脉八会穴的血会 。\n【主治】 理气宽胸 , 活血通脉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咬血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便血 、 吟吐 . 打嗝等 ; 3 心血管系统病症 , 如心痛 、 心惜 、 胸痛 、 胸闷等 ; 4 皮肤科病症 , 如萼麻疹 、 皮肤瘦痒等 ; 5 其他 , 如潮热 、 盗汗 、 贫血等 。\n[ 定位取穴 ] 在背部 , 第 7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育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其下缓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每天饭前按揉 3 次 , 每次 200 下 , 可治"
},
"doc-5da780b696891f57336bcde222387056": {
"content": "<22>背痛 、 项强等 ; 3 其他 , 如热病等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当第 1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1 个椎体 , 下缘旁开 2 横指处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大来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治咳嗽 , 发热 . 肩背痛等疾病 。\n\n风门 BL12\n\n【主治】宣肺解表 , 益气固表 。1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 , 如伤风咬嗽 . 哮喘 、 感冒等 ;\n2 头面部病症 , 如头痛等 ; 3 消化系统病症 , 如呕吐等 ; 4 其他 , 如发热等 。\n( 主治特色:驱寒要穴 )\n\n【 定位取穴 ] 在上背部 , 第 2 胸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n【 快速取穴 ] 低头屈颈 , 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 2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n【 保健按摩 ] 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 , 每次左右各按揉 1-3 分钟 , 可有效治疗<E6B2BB>"
},
"doc-1e10ce88f0053179fabd71952256e685": {
"content": "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瘫痪、痔疮、生殖器官疼痛等症\n殷门 BL37\n【主治】舒筋通络,强腰健膝。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等【定位取穴】在股后区下横纹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n【快速取穴】先找到承扶、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用手按摩,或用小木槌等敲打殷门,力度适中。对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症状效果明显。\n\n浮郄 BL38\n【主 治】舒筋通络。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骶、、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n【定位取穴】在膝后部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委阳向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3-5分钟可缓"
},
"doc-7135fd5cf303960364835f7cfb16e459": {
"content": "、半身不遂等;2皮肤科病症,如皮肤瘙痒、、丹毒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急性胃肠炎、吐泻等:5其他,如发热等。主治特色:治疗腰背痛的关键穴,治疗急性胃肠炎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膝后部腘横纹中点。\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力掐按委中20-30次可缓解急性腰痛。\n附分 BL41\n【主 治】舒筋活络,疏风散邪。主治痛症,如肩背拘急疼痛、颈项强痛、坐骨神经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力按揉或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附分或艾灸附分10-15分钟可治颈项强\n痛、肩背拘急。\n魄户 BL42\n【主 治】理气降逆,舒"
},
"doc-f39080639d86e2bae100638bfe02e0c5": {
"content": "<22><>骶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2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刮痧】在小肠俞附近刮痧每次5分钟;或用艾条灸小肠俞10-15分钟可治遗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n>膀胱俞 BL28\n膀胱俞是膀胱腑的背俞穴。\n【主治】清热利湿,通经活络。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赤涩、癃闭、夜尿症遗精等;2痛症如坐骨神经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等。【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刮痧】在膀胱俞附近刮痧每次3分钟每周I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n失调病症。\n中膂俞 BL29\n【主 <20>"
},
"doc-b55adc8d26412733203242b9cd39f4f0": {
"content": "<22>崎连线与脊柱交点 , 往下推 5 个椎体 , 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遗精 、 月经不调可用艾条炒白环俞 , 每次 3-5 分钟 , 每日或隔日 1 次 ; 每日按揉 100 次 , 亦有效 。\n>八髎 BL31-34\n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n【主 治】补益下焦,强腰利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2痛症,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主治特色:治疗生殖系统病症的常用穴组。\n【定位取穴】在第1、第2、第3、第4骶后孔中,分别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快速取穴】俯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骶骨第1~4假棘突上,然后向外侧移行约1横指有凹陷处取之。四指位置即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保健按摩】在八髎附近找到痛点按揉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或每天擦热八髎穴。\n会阳 BL35\n【主 治】清"
},
"doc-29e86fcc3ebdc71e74bdfd7990148a1d": {
"content": "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大肠疾病。\n关元俞 BL26\n【主 治】培补元气,调理下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前列腺炎、夜尿症、慢性盆腔炎、痛经等:3痛症如腰骶痛等。【定位取穴】在腰骶部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1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关元俞可缓解生殖系统疾病。\n>小肠俞 BL27\n小肠俞是小肠腑的背俞穴。\n【主治】通调二便,清热利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尿血、尿痛、带下盆腔炎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腹泻、痔疮等;3痛症如腰骶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E5AD94>"
},
"doc-2e8542de4877cc1d5f5aa8f1ef517288": {
"content": "<22><>科病症 , 如痛经等 ; 2 消化系统病症 , 如肠鸣腹胀 、 痔疮等 ; 3 下肢病症 , 如腰痛 、 腿膑不利等 。\n【 定位取穴 ] 在腰部 , 第 3 腰椎棘突下 , 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n【 快速取穴 ]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 , 往下推 1 个椎体 , 其下缘旁开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摩 ] 常用按摩棒按摩气海俞 , 能防治腰背酸痛 、 腰膑无力 、 阳痿等症.\n>大肠俞 BL25\n大肠俞是大肠腑的背俞穴。\n【主 治】理气降逆,调和肠胃。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便秘、痢疾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
},
"doc-ed008035788a6950af861fb7972a9ffa": {
"content": "3分钟每周I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n失调病症。\n中膂俞 BL29\n【主 治】益肾温阳,调理下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痢疾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4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按揉中膂俞100次或用艾灸每次灸3-5分钟可治腹泻、疝气。\n白环俞 BL30\n【 主治 ] 益肼固精 , 调理经带 。1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 如月经不调 、 遗精等 ; 2 下肢活动不利 , 如腰腿痛 、 下肢瘫痰等 ; 3 其他 , 如疝气等 。\n【 定位取穴 ] 在骸部 , 横平第 4 骶后孔 , 骸正中崎旁 15 寸 。\n【 快速取穴 ] 两侧骸崎连线与脊柱交点 , 往下推 5 个椎体 , 旁开量 2 横指处即是 。\n【 保健按"
},
"doc-896e8fe7fdda38352ffc8f677795176c": {
"content": "分10-15分钟可治颈项强\n痛、肩背拘急。\n魄户 BL42\n【主 治】理气降逆,舒筋活络。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结\n核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肩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力按揉魄户,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n\n膏肓 BL43\n【主 治】补虚益损,调理肺气。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肺痨、咳、气喘等;2痛症如肩胛痛等;3其他,如盗汗、健忘、遗精等虚劳诸症。主治特色:治疗各类虚劳久病,艾灸为主。\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保健艾灸】颈肩痛时"
},
"doc-adfc4193556bf13e103a7a980f89860a": {
"content": "<22>】先找到委阳向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3-5分钟可缓解腓肠肌痉( 即小腿肚转筋)带来的不适。\n\n>委阳 BL39\n委阳是三焦腑的下合穴。\n【主 治】舒筋活络,通利水湿。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淋沥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3痛症如腰背部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内侧缘。\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n【保健按摩】用大拇指点到委阳上用力向内揉按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降血压治腰\n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n>委中 BL40)\n委中是膀胱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舒筋活络,泻热清暑,凉血解毒。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腰脊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半身不遂等;2皮肤科病症,如皮肤瘙痒、、丹毒等;3.泌尿系统病"
},
"doc-ce9b91d4ada2de32d3f99dcebf76631b": {
"content": "点按揉,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或每天擦热八髎穴。\n会阳 BL35\n【主 治】清热利湿,益肾固带。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痔疮、便血等;2.泌尿\n生殖系统病症如阳痿、阴部汗湿瘙痒等。\n【定位取穴】在骶尾部尾骨尖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俯卧顺着脊柱向下摸到尽头旁开0.5寸处即是。\n【保健按摩】双手向后手掌心朝向背部,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阳,有酸痛感为佳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腹泻、痢疾、痔疮、便血等症。\n承扶 BL36\n治】通便消痔,舒筋活络。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主2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股后部下横纹的中点。\n【快速取穴】俯卧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E7BC93>"
},
"doc-bbfc0feb98b2b6aca29e9284e509bcff": {
"content": "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点按秩边,多防治腰腿疼痛;可用艾灸法每次灸10-I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疮、膀胱炎等病。\n\n合阳 BL55\n【主 治】舒筋通络,调经止带,强健腰膝。1.主治痛症,如腰脊痛、下肢酸痛等;2.妇科病症,如崩漏、子宫出血、带下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部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n【快速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直下量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从上向下刮擦合阳及其周围可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n\n承筋 BL56\n【主 治】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1主治痛症,如腰痛、小腿痛、急性腰扭伤、腿抽筋等:2其他如痔疮。\n【定位取穴】小腿后侧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
},
"doc-9a5132920f0e8053e0989231c87de690": {
"content": "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保健艾灸】颈肩痛时可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膏育;若是咳嗽、气喘等肺疾可艾灸膏肓每次灸10-15分钟。\n\n神堂 BL44\n【主 治】宽胸理气,宁心安神。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心脏病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等;3痛症如肩背痛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n禧 BL45\n【主 治】宣肺理气,通络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神志病症,如目眩等;"
},
"doc-2c0ee11a1e91bf1288eb9362490f856b": {
"content": "【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n>飞扬 BL58\n飞扬是膀胱经的络穴。\n【主 治】清热安神,舒筋活络。1主治痛症,如腰腿痛、小腿酸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3其他如脚气、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侧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承山其下1横指再旁开1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食指、中指指腹揉按飞扬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疾病。\n>跗阳 BL59\n跗阳是阳跷郄穴。\n【主 治】舒筋活络,退热散风。主治痛症,如腰、骶、髋、股后外侧疼痛、头痛等【定位取穴】在小腿后外侧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
"doc-052136ff9a79ae21f4772e1385a12f5d": {
"content": ",如小便赤涩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I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的方式刺激,可调理肝、胆、胃疾病引起的疼痛;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阳纲,可治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n\n意舍 BL49\n【主 治】健脾和胃,利胆化湿。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背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纳呆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意舍可助健脾;用艾灸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n\n\n<>"
},
"doc-b16e57411def71a6021b89198ee35a09": {
"content": "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神志病症,如目眩等;3痛症,如肩背痛、季胁痛等;4.其他,如疟疾、热病等。【定位取穴】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肩背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可调理背部肌肉疼痛。\n膈关 BL46\n【主 治】宽胸理气,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饮食不下、呕吐等;2痛症如脊背强痛等;3其他如胸中闷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关,可防治呕吐、打、胃痛等症;胸闷"
},
"doc-37adc4ea59b6d5311d74a0cca67ed5e8": {
"content": "揉意舍,可助健脾;用艾灸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n\n\n胃仓 BL50\n【主 治】和胃健脾,消食导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小儿食积、腹胀、便秘等;\n2.痛症,如腰脊痛等:3其他如水肿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桂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保健按摩】常按揉胃仓可开胃;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治腹胀、食积等\n胃病症。\n育门 BL51\n【主 治】理气和胃,清热消肿。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痞块、上腹痛、便秘等;2.胸乳部病症如心下痛、妇人乳疾等。【定位取穴】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
},
"doc-9db6c5bcb138d6dd7127ccbb5d06c9bf": {
"content": "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关,可防治呕吐、打、胃痛等症;胸闷、呕吐时可用艾条灸膈关每次灸10-15分钟。\n魂门 BL47\n【主 治】疏肝理气降逆和胃。1主治痛症,如胸胁胀痛、背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肠鸣腹泻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n【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直接点压魂门1~3分钟可治胸胁疼痛、呕、腹泻、背痛等症。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魂门可保肝利胆。\n\n阳纲 BL48\n【主治】疏肝利胆,健脾和中。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黄疸、腹痛、大便泻痢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赤涩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n【定位取穴】在下背部第I0胸<30>"
},
"doc-228e29ce28a0d80602a5625c331fe41a": {
"content": "<22>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便秘等。【定位取穴】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 】用中指揉按胞育1-3分钟可改善腰膝寒冷;腰脊强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胞育。\n秩边 BL54\n【主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1.主治下肢活动不利,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痔疮、便秘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癃闭、阴痛等。主治特色:治疗前阴及后阴病症的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n【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点按秩边,多防治腰"
},
"doc-0ad963e6ad22d950becd9aa5a445ebb5": {
"content": ":2其他如痔疮。\n【定位取穴】小腿后侧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n【快速取穴】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手轻握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以拇指指腹揉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痔疮和小腿痉挛。\n>承山 BL57\n承山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n【主治】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痔疮、便秘等;2痛症,如腰背疼、腿抽筋、下肢瘫痪等;3其他,如疝气、腹痛等。主治特色:小腿抽筋关键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n【快速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
},
"doc-50ecbd4cb9fdd79d63720864aa1ff074": {
"content": "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n【保健按摩】腹痛、便秘,可用中指指腹揉按自门,每次3-5分钟。经常揉按也可预防消化不良\n志室 BL52\n【主 治】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阴痛水肿\n小便不利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定位取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保健按摩】用力按揉志室可补肾强腰;也可以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钟。\n胞育 BL53\n【主 治】补肾强腰,通利二便。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2.痛症,如腰脊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便秘等。【定位取穴】横平第2<E7ACAC>"
},
"doc-6f060a0aea4cc3e7082fc86147b3130a": {
"content": "<22>骨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节刮按跗阳1-3分钟,对外踝肿痛、脚麻痹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n\n>昆仑 BL60\n昆仑是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治】安神清热,舒筋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后头痛、目眩等;2下肢病症如腰骶疼痛、外踝部红肿、足部生疮等:3神志病症如癫等;4其他如滞产等。\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拇指弯曲用指节由上向下轻轻刮按1-3分钟对腿足红肿、脚腕疼痛、脚踝疼痛等具有疗效。\n仆参 BL61\n【主 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散热化气。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槽脓肿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痿弱、足跟痛等;3神志病症如"
},
"doc-f43740d24dbd5912b55409d11af021a4": {
"content": "<22><>高血压与口疮。\n【定位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n【快速取穴】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摩刺激涌泉,使整个足底发热,可补肾健身,还可改善疲乏无力、神经衰弱。\n>然谷 KI2\n然谷是肾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利湿益气固肾。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阴挺、白浊等;2头面部病症如咳血、咽喉疼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4.下肢活动不利,如下肢痿痹、足跗痛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6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7其他如小儿脐风等。\n【定位取穴】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内踝前下方明显骨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然谷,可固肾缩尿,防"
},
"doc-04d7c5295a64ef7df09e88ba894bc3e2": {
"content":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n\n·涌泉 KI1\n涌泉是肾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息风。1主治神志病症,如休克、中、晕厥、癔症小儿惊风、癫狂、失眠、神经衰弱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眩喉痹、鼻出血、失音等:3.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低血压等;4痛症如腰痛等;5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尿潴留、遗精、小便不利等;6消化系统病症如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大便不利等;7,呼吸系统病症,如气管炎、扁桃体炎等;8其他,如奔豚气、足心热、心烦等。主治特色:吴茱萸粉醋调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与口疮。\n【定位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n【快速取"
},
"doc-78357baea3cc8f40c494450e9afddc02": {
"content": "<22>科病症如目翳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长骨往后推可摸到一凸起下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轻轻掐揉京骨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头痛、眩晕、鼻塞\n>束骨 BL65\n束骨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输穴。\n【主 治】通经活络,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目赤、耳聋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后侧痛、腰腿痛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等;4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部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后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按摩棒按压束骨,每次100下,每天3次,可治疗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病\n>足通谷 BL66\n足通谷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安神,清头明"
},
"doc-d349c535a98978c14658c88796ec2be6": {
"content": "病\n>足通谷 BL66\n足通谷是膀胱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热安神,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重、目眩、鼻塞等;2痛症如颈项痛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等\n【定位取穴】在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足通谷可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n至阴 BL67\n至阴是膀胱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理气活血,清头明目。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2其他如遗精胎位不正、难产等。主治特色:艾灸治疗胎位不正。\n【定位取穴】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n【快速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
},
"doc-a00c3ce2e19101cc95d0ba49d5c689d2": {
"content": "<22>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按揉然谷,可固肾缩尿,防治老年人尿频;用艾条灸然谷5-15分钟可以清肾经虚火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症。\n>太溪 KI3\n太溪是肾经五输穴之输穴原穴。\n【主 治】滋阴益肾,壮阳强腰。1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健忘等;2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齿痛、耳鸣、头痛、目眩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咳血、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4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闭经、早泄、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5内分泌系统病症如消渴等;6下肢活动不利如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7心血管病症,如冠心病等。主治特色:治疗肾阴虚病症的主要用穴。\n【定位取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足"
},
"doc-038c20def8bf856632474ac7e8c56eb0": {
"content": "槽脓肿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下肢痿弱、足跟痛等;3神志病症如精神病等\n【定位取穴】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昆仑垂直向下量1横指处。\n【保健按摩】牙槽脓肿的初期按压仆参会有疼痛感。常按此穴一般不太严重的患者都会好转。\n\n>申脉 BL62\n申脉是八脉交会穴\n【主 治】镇惊安神,止痫宁心。1.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狂、痫症、中风、眩晕等;2痛症,如偏、正头痛、腰腿酸痛等。主治特色:与照海穴配合治疗入睡困难。\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垂足着地外踝垂直向下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申脉可缓解头痛、眩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I-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n>金门"
},
"doc-1f15a3e2a858768863cfd7e7dffed7ed": {
"content": "<22><>痛等症状;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I-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n>金门 BL63\n金门是膀胱经郄穴\n【主治】通经活络,安神开窍。1.主治痛症,如腰痛、牙痛、偏头痛、足部扭伤等;2.神志病症,如晕厥、癫痫、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第5跖骨粗隆后方股骨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垂足着地脚趾上跷可见一骨头凸起外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在金门痛点处点按2分钟,可即时缓解急性腰痛;常用拇指指腹揉按金门每次1-3分钟可调理头晕目眩等症状。\n>京骨 BL64\n京骨是膀胱经原穴。\n【主 治】清热止痉,明目舒筋。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鼻塞等;2神志病症,如眩晕癫狂、小儿惊风等:3痛症如膝痛、腰腿痛等:4眼科病症如目翳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EFBC8C>"
},
"doc-c7d7ca8feb0094fb1003dd31a7c51258": {
"content": "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循行症候\n- **卫外失司**\n - 恶风畏寒BL12风门穴证\n - 鼻鼽流涕喷嚏BL13肺俞反应\n- **经筋病变**\n - 项背强痛BL10天柱至BL23肾俞段\n - 下肢痹痛BL40委中至BL57承山段\n\n#### 二、脏腑-五官症候\n| 病机 | 临床表现 | 危重征象 |\n|-------------|-------------------------|------------------------|\n| **气化不利** | 癃闭/遗溺/膏淋 | 膀胱气绝: \n| **血络受损** | 尿血/白浊 | - 遗尿失禁 \n| **经别上逆** | 目睛反视(戴眼证) | - 瞳神呆滞(三白眼)|\n\n#### 三、虚实辨证\n| 证型 | 症状特征 | 针灸干预 |\n|--------------|---------------------------------------|-----------------------|\n| **经气亢盛** | 癃闭/脊强/头痛/下肢痉挛 | BL28膀胱俞刺络 |\n| **经气虚衰** | 尿少/阴肿/背肌弛缓/腰膝酸软 | BL23肾俞隔姜灸 |\n\n> 《<>"
},
"doc-294e95a3063d31f07fae52db4b6f626d": {
"content": "<22>按摩】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皮肤潮红为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可进行。\n\n第八章足少阴育经\n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呈 、 舌 , 属胀 , 络膀胱 , 贯肝 , Alt, 络心 ,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 络脉从本经分出 ,走向足太阳经 , 通过腰脊部 , 上走心包下 。\n\n* 经穴歌诀少阴经穴二十七 , 涌泉然谷与太溪 ,\n大钟水河与照海 , 复溜交信筑宾派 ,\n阴谷膑内辅骨后 , 以上从足至漏求 ,\n横骨大赦连气穴 , 四满中注育俞脐 ,\n商曲石关阴都密 , 通谷幽门一寸取 ,\n步廊神封膺灵墟 , 神藏或中俞府毕 。\n\n穴位数量凡27穴左右共5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涌泉止于俞府\n穴位分布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n\n### 足太阳膀胱经病候\n\n#### 一、经络"
},
"doc-2e9d719bd03f828c1e63615341dcc37e": {
"content": "理下焦宁心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下肢活动不利,如脚软主无力、腓肠肌痉奎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肾炎、膀胱炎等;4其他如呕吐涎沫、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7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筑宾力度适中可改善小腿痉挛、脚软无力等不适症状。\n>阴谷 KI10\n阴谷是肾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益肾调经,理气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难、遗精、早泄、阴囊湿痒、妇人带漏等;3痛症如膝股内侧痛。\n【定位取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n【快速取穴】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
},
"doc-0ee1c1a5b1ae97600952e5bb3c0eac14": {
"content": "痛、脐下积、聚、疝、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4其他如水肿等。\n【定位取穴】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四满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或艾条灸,每次5-15分钟\n中注 KI15\n【主 治】调经止带,通调腑气。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呕吐、腹泻、痢疾等;3痛症,如腰腹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中注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可用艾条灸中注,每次\n5-15分钟。\n育俞 KI16\n【主 治】理气止痛,润肠通便。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E6B3BB>"
},
"doc-b5386ae1988e25d68b6e2ecd4b07be3d": {
"content": "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1-~3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脊强痛。\n>交信 KI8\n交信是阴跷脉的郄穴。\n【主 治】益肾调经,调理二便。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官脱垂、痛经、阴挺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腹泻、痢疾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淋病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再前推至胫骨后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弯曲拇指,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交信,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n>筑宾 KI9\n筑宾是阴维脉的郄穴。\n【主治】调理下焦宁心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下肢活动不利,如脚软主无力"
},
"doc-d7b197cce5fe4ef0f341dfef241d60c9": {
"content": "商曲每次3-5分钟或用艾条灸商曲每次5-15分\n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n石关 KI18\n【主 治】降逆止呕、温经散寒。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脾胃虚寒、腹痛、呕吐、便秘等;2妇科病症如闭经、带下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上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石关,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呕吐、腹痛、妇人不孕等脾胃虚寒之证。\n阴都 KI19\n【主 治】调理胃肠,宽胸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肠鸣、腹痛、便秘等;2.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妇人不孕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E69781>"
},
"doc-45781c5ead658c46a5c45bec542c4350": {
"content": "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n>横骨 KI11\n【主 治】益肾助阳,调理下焦。1.主治痛症,如腹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外生殖器肿痛、小便不利、遗精、闭经、盆腔炎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每次3-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大赫 KI12\n【主 治】益肾助阳,调经止带。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带下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泄泻、痢疾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E4B8AD>"
},
"doc-a0955aabb66c29d11ff0bf5cbce40fb2": {
"content": "<22>。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2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气等。\n【定位取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 保健按摩 ] 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育俞 , 每次 3-5 分钟 , 用艾条炎育俞 , 每次 5-15 分钟 。可治腹痛 、 便秘 、 腹泻 、 月经不调 、 疝气等疾病 。\n商曲 KI17\n【主 治】健脾和胃,消积止痛。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绕脐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2其他如腹中积聚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上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商曲每次3-5分钟或用艾条灸商曲每次5-15分\n钟。可治胃痛、便秘、腹泻等"
},
"doc-67a4fd7c93ecb02b14cc026718200343": {
"content": "系统病症,如泄泻、痢疾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依上法找到横骨向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大赫,每次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n气穴 KI13\n【主 治】调理冲任,益肾暖胞。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等;3其他如奔豚气等。\n【定位取穴】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肚脐下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气穴每次3-5分钟。可有效治疗生殖疾病\n四满 KI14\n【主 治】理气调经,利水消肿。1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痛经、崩漏、不孕症、遗精水肿等;2腹部病症如小腹痛、脐下积、聚、疝、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4其他如水肿等。"
},
"doc-471ca66dfe5aa568f13e91cbdd8b3a17": {
"content": "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n>大钟 KI4\n大钟是肾经的络穴\n【主 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1主治神志病症,如呆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咽喉肿痛、哮喘等;4痛症,如腰脊强痛、足跟痛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便秘等。\n【定位取穴】在足跟部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向下量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拿捏大钟,可防治腰痛;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n>水泉 KI5\n水泉是肾"
},
"doc-f900307f9cfb1eabbaaa42d7f4f36275": {
"content": "经不调、遗精、痛经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气喘等;5消化系统病症如便秘等。主治特色:配合申脉治疗入睡困难。\n【定位取穴】在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垂足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保健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轻轻向下揉按每次1-3分钟,有补肾、养肝、健脾的功效。\n>复溜 KI7\n复溜是肾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治】补肾益阴,清热利水。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肠鸣等;2.肢体活动不利,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3.其他,如水肿、盗汗、自汗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出汗多。\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1-~3分钟,"
},
"doc-46c205f5d84538fc3b80fe8459310ac5": {
"content": "痛;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n>水泉 KI5\n水泉是肾经的郄穴\n【主治】清热益肾,疏经活络。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闭经、带下、阴挺、痛经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淋证等;3痛症,如足跟痛、腹痛等。\n【定位取穴】2在足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下用拇指量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水泉可防治足跟痛:女性痛经可在经期每天早晚各用艾条灸I次每次10-15分钟可止痛。\n\n>照海 Kl6\n照海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n【主 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痫、失眠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遗精、痛经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气喘等;5"
},
"doc-005d9961b96a27b646f2eb96edbade49": {
"content": "<22> , 起于天池中冲尽 ,\n心胸肺胃效育好 , 诸痛痒疮亦可寻 ,\n天池乳外旅一寸 , 天泉腹下二寸循 ,\n曲泽腱内横纹上 , 郜门去腕五寸寻 ,\n间使腕后方三寸 , 内关掌后二寸停 ,\n掌后纹中大陵在 , 两条肌腱标准明 ,\n劳宫屈指掌心取 , 中指末端是中冲 。\n\n穴位数量凡9穴左右共1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天池止于中冲\n穴位分布1穴分布于胸前8穴分布于上肢内侧正中及手\n\n### 手厥阴心包经病候\n\n#### 一、经络-神志症候\n- **神明被扰**\n - 不寐多梦PC7大陵穴证\n - 健忘错语\n - 口舌生疮PC8劳宫穴证\n- **经气阻滞**\n - 上肢内侧疼痛PC3曲泽至PC4郄门段\n - 全身皮肤瘙痒(心包代心行血)\n\n#### 二、脏腑危重症候\n| 发展阶段 | 临床表现 | 预后判断 |\n|------------|--------------------------|------------------------|\n| **功能失调** | 心悸怔忡/胸痹心痛 | 可逆性改变 |\n| **心包气绝** |"
},
"doc-c71919d055c562eb675cf07584fce37a": {
"content":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神封3-5分钟可缓解跑步后或搬重物后造成的气喘。\n灵墟 KI24\n【主 治】疏肝宽胸,肃降肺气,壮阳益气。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哮喘等;2.胸乳部病症,如胸痛、乳痈、胸膜炎等;3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等:\n4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治疗风寒咳嗽常按揉灵墟每次10-15分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n神藏 KI25\n【主 治】宽胸理气,降逆平喘。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2痛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
},
"doc-42d01033b36fd42e5f8c5af9d5e2160c": {
"content": "<22><>、顺气。\n>俞府 KI27\n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n【主 治】止咳平喘,和胃降逆。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胸胁胀满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不嗜食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在此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推揉、拍打俞府可调气散结延缓呼吸器官衰老。\n\n第九章 手厥阴心包经\n\n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与足少阴肾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 , 络三焦 , 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 中医所说的心包 , 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膜 , 它包里并护卫着心脏 ,好像君主的 “ 内臣 “, 心是君主 , 它是护卫君主的大将军 , 任何邪气都不能近身 , 心包就是代心受过的 “ 受气包 “。\n\n* 经穴歌诀心包手厥阴九穴 , 起于天池中冲尽 ,\n心胸肺胃效育好 , 诸痛痒疮亦可寻 ,\n天池乳"
},
"doc-3d929975035e9a452db0462a8f0f35b1": {
"content": "<22>管炎等;2痛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2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轻轻按揉神藏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n彧中 KI26\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化痰。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胸胁胀满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不嗜食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咽喉肿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锁骨下缘垂直向下推!个肋骨,就是第1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生气或疲累后,胸胁部有时会感到疼痛,而且不断咳嗽,此时可以用拇指指腹点按彧中,有助于止痛、定咳、顺气。\n>俞府 KI27\n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n【主 治】止咳平喘,和胃降"
},
"doc-96bbdf077420fbff74cb0aa1c1ffd95e": {
"content": "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 】按揉幽门,可治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疾病。\n步廊 KI22\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等;2胸乳部病症\n如胸痛、乳痈、胸膜炎。\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的下一肋间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保健按摩】总性乳腺炎患者可自步廊向乳头方向推抹50-100次\n神封 KI23\n【主 治】宽胸理肺,降逆止呕。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3.胸乳部病症,如胸痛、乳痈、胸膜炎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n【快速取穴】仰卧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
},
"doc-4a1a32f7fcbd79c6ac2f163208200bef": {
"content": "喉科病症,如鼻寒、衄血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曲池与大陵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即是本穴。\n【保健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再返回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该动作按摩I分钟可治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n\n>间使 PC5\n间使是心包经经穴。\n【主 治】宽胸和胃,清心安神,理气镇痛。1.主治心血管病症,如心痛、心悸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打嗝、呕吐等;3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痫等:4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5皮肤科病症如荨麻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4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间"
},
"doc-44b5c8f55e836fb80b53b9bb38d2611d": {
"content": "<22><>,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腹泻等;2皮肤科病症如风疹等;3.心血管病症,如心痛、心悸、善惊等;4.上肢活动不利,如肘臂挛痛、上肢颤动等。主治特色:刺血治疗呕吐腹泻。\n【定位取穴】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肘微弯肘弯里可摸到一条大筋内侧横纹上可触及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垂直按压曲泽1-3分钟可治心火上升引起的心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n郄门 PC4\n【主 治】宁心安神,清营止血。1主治心血管病症,如心胸部疼痛、心悸、心烦等;2.呼吸科病症,如咳血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血等;4神志病症,如癫痫等;5.皮肤病症,如疔疮等;6.耳鼻喉科病症,如鼻寒、衄血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
},
"doc-220ad2211b296f038dc6ddaf23ca007f": {
"content": "痛等;4其他如瘰疬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n【快速取穴】仰卧自乳头沿水平线向外侧旁开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垂直下压揉按天池,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n天泉 PC2\n【主 治】宽胸理气活血通脉。1主治心肺部病症,如心痛、咳嗽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打嗝等;3痛症如上臂内侧痛、胸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n【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每次1~3分钟。\n>曲泽 PC3\n曲泽是心包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心镇痛,和胃降逆。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腹泻等;2皮肤科<E882A4>"
},
"doc-88e14cac5f397295581e2caa7595e5e4": {
"content": "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间三指指腹摩阴都、中脘可治胃胀、胃痛、恶心等\n腹通谷 KI20\n【主 治】健脾和胃宽胸安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呕吐、急性和慢性胃炎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 】按揉腹通谷,可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疾病。\n幽门 KI21\n【主 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呕吐、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n【快速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E5BC80>"
},
"doc-1a9fbda43f13effd7bd679a441779614": {
"content": "------------------------|\n| **功能失调** | 心悸怔忡/胸痹心痛 | 可逆性改变 |\n| **心包气绝** | 目珠呆滞/肌肤烟熏黄 | 《灵枢》\"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 |\n\n#### 三、八纲辨证\n| 证型 | 核心症状群 | 刺灸要点 |\n|--------------|-------------------------------------|-----------------------|\n| **热闭心包** | 谵妄躁怒/头热目赤/便秘漫赤 | PC3曲泽刺血 |\n| **寒凝心包** | 心动悸/息微肢厥/目黄嗜卧 | PC6内关烧山火 |\n\n> 《难经·二十四难》:\"手厥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n\n>天池 PC1\n天池在乳旁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n【主 治】活血化瘀,宽胸理气。1.主治心肺部病症,如咳嗽、痰多、胸痛、胸闷等;2.乳房部病症,如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3痛症,如腋下肿痛等;4其他如瘰疬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n【<6E>"
},
"doc-2dcd17cc95e48b0cf4f56a1d6f1cb541": {
"content": "<22>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阳池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脚冰凉状况。\n>外关 TE5\n外关是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n【主治】清热解表,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感冒、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等;2.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颈椎病、落枕、上肢痿痹不遂等;3痛症,如胁肋痛等;4其他,如热病、瘰疬等。主治特色:退热要穴,治疗各类发热病症。\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揉、点外关,力量由轻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胀感为度,可治腰痛、手臂疼痛、偏头痛、风湿等症:\n>支沟 TE6\n支沟是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
},
"doc-63918248c80e3b2800342b171237a5e9": {
"content": "<22>异常等。上焦气绝则喜噫中焦气绝则不能食下焦气绝则二便失禁。\n亢进热证时症状:耳鸣、耳痛、头剧痛、上肢痛、肩颈无力、食欲不振、失眠、易怒。\n衰弱寒证时症状:上肢无力麻木、面色白、呼吸表浅、发冷、尿少、精神与身体倦怠、忧郁、肌肉松弛无力、听力障碍。\n\n>关冲 TE1\n关冲是三焦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咽喉肿痛视物不明、目赤、耳鸣、耳聋等;2其他,如热病、中暑等。\n【定位取穴】在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I寸(指寸)。\n【快速取穴】沿手无名指指甲底部与侧缘引线的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尖掐按关冲1~3分钟,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心气短、性欲减退等\n>液门 TE2\n液门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
},
"doc-7c730ff29d7b07001bdd8dbe1844ee76": {
"content": "门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等;2.局部病症,如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等;3其他,如疟疾、热病等。\n【定位取穴】在手背当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液门200次左右可缓解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眼晴赤涩、龋齿等病症。\n>中渚 TE3\n中渚是三焦经五输穴之输穴。\n【主治】清热通络开窍益聪。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耳聋、喉痹等;2.痛症,如前臂疼痛、手指屈伸不利等;3.皮肤科病症,如脂溢性皮炎等:4.外感病症,如疟疾、热病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手背,第4、第5"
},
"doc-5f59569811e2a1b0cb64d154d74ba019": {
"content": "<22>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n【保健按摩】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侧内关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内关反复操作。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症状\n>大陵 PC7\n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n【主 治】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口臭等;3神志病症,如癫狂痫、失眠等;4.头面部病症,如头痛、扁桃体炎、咽炎等;5.痛症,如臂、手孪痛等;6其他如身热、肾虚等。\n【定位取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
},
"doc-8974dc9680b01d6c23bcfd53ebcbe294": {
"content": "。 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上的大穴来调治 。\n\n经穴歌诀\n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泠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n\n穴位数量凡23穴左右共46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n穴位分布13穴在上肢外侧10穴分布于侧头、颈、肩\n\n三焦经上潜伏的疾病\n三焦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经络症:偏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眼痛等头面五官症疾,以及经络所过部位如颈项痛、肩背痛、肘臂痛等运动障碍。\n脏腑症:上焦病变易出现心烦胸闷心悸咳喘:;中焦病变易出现脾胃胀痛、食欲不振;下焦病变易出现水肿、遗尿、大小便异常等。上焦气绝则喜噫,中焦气绝则不能食,下焦气绝则二便失禁。\n亢进<E4BAA2>"
},
"doc-baffd323518da1b47bd9ab3614875780": {
"content": "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大陵,每天早晚两侧各掐按1-3分钟。以治疗心胸痛、胃炎、扁桃体炎等疾病。\n>劳宫 PC8\n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荥穴。\n【主 治】清心泻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昏迷、中暑等;2口腔科病症如口腔溃疡、口臭等;3内分泌科病症如高脂血症等;4皮肤科病症如鹅掌风等;5其他,如热病、汗多、心烦等。主治特色:与涌泉穴类似,治疗口疮及开窍醒神用于神志病症。\n【定位取穴】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堂骨。\n【快速取穴】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劳官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用拇指尖掐按可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
"doc-2e17c0090046a87312b09038c07ab51e": {
"content": "<22><>横纹向上量4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间使,有酸胀感为宜,一般按摩3-5分钟,即可消除打嗝症状。\n\n>内关 PC6\n内关所属的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n【主 治】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胸闷、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痫、郁证、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打嗝等;4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等;5皮肤科病症,如神经性皮炎等:6头面部病症,如眩晕、偏头痛等:7神经科病症如中风、偏瘫等;8其他,如汗多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心血管病症与消化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n【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
},
"doc-f3c7bdccfdfd60b160b0b1d4598cb15d": {
"content": "揉按劳官每次1-3分钟,可治腹泻;用拇指尖掐按可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n>中冲 PC9\n中冲是心包经井穴\n【主治】苏厥开窍,清心泻热。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中暑、小儿惊风、昏厥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等;3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舌痛;4.其他,如热病等。\n【定位取穴】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n【快速取穴】俯掌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n【保健按摩】用较重的手法掐中冲;或用硬物,如发夹,捻按中冲约10秒钟,可治疗晕车中风昏迷、中暑等症状。\n\n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n\n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 联系的脏脑器官有耳 、 目 , 属三焦 , 络心包 , 在目外胖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 三焦经直通头面 , 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 , 如头痛 、 耳鸣 、 咽肿 、 面部肿痛等 。 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上的大穴来调治 。\n\n经穴歌诀\n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
},
"doc-055a1b159c98ba4ee10b3b66f730c408": {
"content": "<22>痛、偏头痛、风湿等症:\n>支沟 TE6\n支沟是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利三焦,通腑降逆。1.主治痛症,如胸胁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聋、耳鸣暴喑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便秘等;4.心血管病症,如心绞痛等;5痛症如上肢瘫痪等;6其他,如瘰疬、热病等。主治特色:治疗便秘。\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支沟3-5分钟可清除体内堆积宿便防止便秘、腹胀\n>会宗 TE7\n会宗是三焦经的郄穴\n【主 治】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偏头痛、耳聋、耳鸣等;2.局部痛症,如臂痛等;3.其他,如咳喘、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
},
"doc-38f5a7eecb28a3b210a033c97579e940": {
"content": "<22><>疾、热病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手背,第4、第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次按摩左右中渚各1-3分钟可治肢体关节肿痛以及屈伸不利之症。\n>阳池 TE4\n阳池是三焦经的原穴。\n【主治】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1主治局部痛症,如腕关节肿痛、肩臂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口千、糖尿病等;4其他如手足怕冷等。主治特色:治疗糖尿病。\n【定位取穴】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关节横纹可触及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阳池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
},
"doc-c1369ce80bd48862d084f5f65f490abf": {
"content": "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n臑会 TE13\n【主 治】化痰散结,通络止痛。1主治痛症,如肩胛肿痛、肩臂酸痛等;2.其他,如瘰疬瘿气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平腋后纹头三角肌的后下缘。\n【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其与时尖连线上肩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拿捏臑会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肩关节炎、上肢等症、\n肩髎 TE14\n【主治】袪风湿,通经络。1主治肢体活动不利,如肩胛肿痛、肩臂痛、中风偏瘫等;2皮肤科病症如荨麻疹等。\n【定位取穴】在肩部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n【快速取穴】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肩髎3-5分钟,每天早晚各I次。可缓解痛不能举胁肋疼痛等症状。\n天髎 TE15\n【主 治】袪风除湿,通经止痛。1主治"
},
"doc-c24524e292d818a704cfea0d18d5c857": {
"content": "1/3交点处\n【快速取穴】沿翳风和角孙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方向按摩脉1-3分钟每天早晚各I次。可治头痛、耳鸣、耳等症\n颅息 TE19\n【主 治】通窍聪耳,泻热镇惊。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耳鸣、头痛、耳聋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翳风和角孙二者之间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1/3与下1/3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食指和中指贴于耳后根处按摩1-3分钟,可治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症\n角孙 TE20\n【主治】清热消肿散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目赤肿痛、牙痛、头痛、痄腮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等。主治特色:灯火灸治疗痄"
},
"doc-120bb5993e1b4637166264dbd0ac0c86": {
"content": "<22>等;2.局部痛症,如臂痛等;3.其他,如咳喘、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n【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拇指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食指指腹揉按会宗有温通经脉的功效可预防听力和视力减退\n三阳络 TE8\n【主 治】舒筋通络,开窍镇痛。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如前臂酸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n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聋、牙痛、暴暗等。\n【定位取穴】在前臂外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n【快速取穴】先找到支沟直上1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压三阳络揉按3分钟,先左后右,可有效缓解牙痛。\n四渎 TE9\n【主治】开窍聪耳,清利咽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耳聋、耳鸣、头<E38081>"
},
"doc-3df11afe5671c82a4331759170f9e587": {
"content": "<22>耳,清利咽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咽喉肿痛、耳聋、耳鸣、头痛、\n下牙痛、眼疾等;2局部痛症如手痛等\n【定位取穴】在前譬外侧肘尖下5寸尺骨与骨间隙中。\n【快速取穴】先找到阳池其与肘尖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对四渎进行点按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耳鸣、耳,对偏头痛、牙痛\n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n>天井 TE10\n天井是三焦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行气散结,安神通络。1主治痛症,如前臂酸痛、偏头痛、落枕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聋:3神志病症如痫等;4其他如病、瘿气等。【定位取穴】在肘后侧肘尖上1寸凹陷中。\n【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1横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一只手轻握另一只手肘下,弯曲中指以指尖垂直向上按摩天井,每天早晚各按I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E38081>"
},
"doc-3c4b2ebf09458e1dc118bf53267b201a": {
"content": "按摩天牖每次3-5分钟对肩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翳风 TE17\n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会\n【主治】聪耳通窍散内泻热。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耳疾、打嗝、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牙痛、肿、牙关紧闭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等;3.其他,如瘰疬等。主治特色:治疗耳部病症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手指尖大力按压翳风可以很快止。\n瘈脉 TE18\n【主 治】息风解痉,活络通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耳聋、耳鸣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至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n【快速取穴】沿翳风和角孙做耳轮连线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
"doc-76d5e1bb03495b15321967223297a595": {
"content": "<22>直向上按摩天井,每天早晚各按I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n清泠渊 TE11\n【主 治】疏散风寒,通经止痛。1主治痛症,如前臂及肩背部酸痛不举、头颈痛等;2.眼科病症,如眼疾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2寸。\n【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3横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清泠渊1-3分钟,可缓解着急上火、嗓子痛、牙痛、眼睛痛等症。\n消泺 TE12\n【主 治】清热安神,活络止痛。主治痛症,如颈项强急肿痛、臂痛、头痛、牙痛等。\n【定位取穴】在臂后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n【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其与时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四指并拢向消泺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n<>"
},
"doc-5fd793139d18dc60675e3bcb1f65c5b7": {
"content": "<22>、头痛、痄腮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等。主治特色:灯火灸治疗痄腮。\n【定位取穴】在侧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n【快速取穴】在头部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角孙每次1~3分钟对白内障、目生翳膜、齿龈肿痛等疾病疗效明显。\n耳门 TE21\n【主 治】开窍聪耳,泻热活络。主治头面部病症,如耳鸣、耳聋、耳道流脓、中耳炎牙痛、齿痛、颈项痛等。\n【定位取穴】在耳前耳屏上切迹与下领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耳屏上缘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门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中耳炎、耳道炎重听等耳部疾病,\n耳和髎 TE22\n【主治】袪风通络,解痉止痛。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关拘急、囗眼埚斜、头重痛、耳鸣等\n【定"
},
"doc-967eb3b6607a10ff53c6a67d449896ac": {
"content": "止痛。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牙关拘急、囗眼埚斜、头重痛、耳鸣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鬓发后缘耳郭根的前方题浅动脉的后缘。\n【快速取穴】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做垂直线,耳郭根部做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n丝竹空 TE23\n【主治】清头明目,散骨镇惊。.主治神志病症,如痫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眉梢凹陷中。\n【快速取穴】在面部眉毛外侧缘眉梢凹陷处\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内揉按左右丝竹空每次1~3分钟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等疾病。\n\n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n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眺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20>"
},
"doc-caa798438b30b7c9cdc0b62d74c8d0e3": {
"content": "<22>少阳胆经\n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眺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 、 耳 , 属胆 , 络肚 , 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 胆经贯穿全身上下 , 上至头面部 , 中到肩胸肚腹 , 下全足部 ,身体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此经上一一解决 , 所以胆经是众人喜爱的明星经脉 。\n\n* 经穴歌诀\n\n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听会上关领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n\n穴位数量凡44穴左右共8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n穴位分布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而其余29个穴位在臀、侧胸部和侧头部\n\n胆经上潜伏的疾病"
},
"doc-12df129e195b497f0024fe4fc4605540": {
"content": "举胁肋疼痛等症状。\n天髎 TE15\n【主 治】袪风除湿,通经止痛。1主治痛症,如肩臂痛、颈项僵硬疼痛等;2其他如胸中烦满等。\n【定位取穴】在肩胛骨上角处当肩井与曲垣之间的中点横平第1胸椎棘突。\n【快速取穴】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天髎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肩痛、颈项僵硬疼痛等症。\n天牖 TE16\n【主治】清头明目,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痛、口眼喁斜、面风、牙关紧闭等:2局部痛症,如颈肩酸痛等:3其他如瘃疬等。\n【定位取穴】在项后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牖每次3-5分钟对肩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翳风 TE17\n翳风为手足少阳"
},
"doc-b34367c530aa688c4c2516690b6ddf07": {
"content": "【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鬓两穴连线的上1/4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颔厌,以有胀痛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n1~3分钟可治五官科疾病。\n悬颅 GB5\n【主治】通络消肿,清热散风。主治局部痛症,如偏头痛、牙痛、目外眦红肿等;2.其他,如神经衰弱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许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揉揉悬颅每次1-3分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n悬厘 GB6\n【主 治】通络止痛,清热散风。1主治面口部病症,如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等;3其他如热病汗不出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n1/4"
},
"doc-8c42283e66a03921e58dc66199ed2c5e": {
"content": "<22>直上入发际15寸。\n【快速取穴】角孙直上2横指处。\n【保健按摩】头痛时依头痛的程度,每天用清艾条悬灸率谷3-5次每次15分钟;或由前向后推抹率谷50~100次可止偏头痛。\n天冲 GB9\n【主 治】袪风定惊,清热消肿,益气补阳。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牙龈肿痛等:2神志病症如痫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定位取穴】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n【快速取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牙龈肿痛时,可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冲,很快就能止痛,效果非常好\n浮白 GB10\n【主 治】理气散结,散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耳聋、耳鸣等;2痛症,如颈项强痛、胸痛等;3.其他,如打嗝、瘿气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
"doc-93174fb3607a61e8a68a024e6529d56b": {
"content": "布在下肢的外侧而其余29个穴位在臀、侧胸部和侧头部\n\n胆经上潜伏的疾病胆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经络症: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经脉所过部位如缺盆和腋下肿痛、膝或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n脏腑症:胸胁苦满、胆怯易惊、食欲缺乏、喜叹气、失眠、易怒、皮肤萎黄、便秘等\n胆气绝则眉倾毛落\n亢进热证时症状:口苦、胸胁胀、颈或下颌疼痛、喉咙不适、失眠、头痛、便秘髀或腿膝胫踝外侧痉挛疼痛、足下热。\n衰弱寒证时症状:虚弱、关节肿胀、下肢无力、目黄、吐苦水、嗜睡、夜汗、惊悸叹气、呼吸沉闷、便溏。\n\n>瞳子髎 GB1\n瞳子髎是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之会。\n【主 治】平肝息风明目退翳。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目痛、角膜炎"
},
"doc-99b53fa30e1f85162687cbc983246b44": {
"content": "<22><>状,\n如角膜痒痛、近视、目赤肿痛、面瘫、口眼喝斜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眉上I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I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中指指腹置于阳白上垂直揉按1-3分钟,能有效治疗眼疾\n头临泣 GB15\n【主 治】聪耳明目,安神定志。1主治头面部症状,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鼻塞、鼻渊等;3神志病症,如小儿惊痫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头临泣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目痛、鼻、鼻窦炎等疾病\n目窗 GB16\n【主 治】明目开窍,袪风定惊。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白内障、近视、远视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
},
"doc-c07f564f557c93951b3e89f4eae02c8c": {
"content": "<22>、头晕、白内障、近视、远视等;2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前发际直上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将中指指腹置于目窗上垂直揉按,每天早晚各I次,每次1-3分钟,可有效治疗目痛、目眩、近视、远视等眼疾,\n正营 GB17\n【主 治】平肝明目,疏风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目痛、眩晕等;2.其他\n如呕吐、惶恐不安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取前发际到百会的中点作一水平线再找到目窗作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 】头痛头晕时,用手指指腹掐揉正营,可快速缓解。\n承灵 GB18\n【主 治】通利官窍,散风清热。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目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风寒、鼻塞、鼻出血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
},
"doc-989a8d8b5e8a9e75684b4a524fd2db63": {
"content": "即是。\n【保健按摩】耳聋耳鸣时,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听会每次5秒直到症状缓和为止\n上关 GB3\n【主 治】聪耳镇痉,散风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偏风、口眼斜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颧号上缘中央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耳屏往前量2横指耳前颧骨弓上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轻轻揉按上关1~3分钟,可治疗耳鸣、耳、牙痛、口眼斜等病。\n颔厌 GB4\n【主 治】清热散风,通络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偏头痛、颈项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3神志病症如惊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1/4与下314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鬓两穴连线的上1/4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
},
"doc-732421432c330bc8fa6bc84a2e47ab06": {
"content": "<22><>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耳后明显突起其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完骨1~3分钟,对五官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n本神 GB13\n【主 治】袪风定惊,安神止痛。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等;2痛症,如颈项强直等;3神志病症,如小儿惊风、癫痫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n【定位取穴】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外眼角直上入发际半横指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摩本神1次,每次1~3分钟,可有效治疗头痛、目眩等疾病\n阳白 GB14\n【主 治】清头明目袪风泻热。1主治痛症如前头痛、颈项强直等;2头面部症状,\n如角膜痒痛、近视、目赤肿痛、面瘫、口眼喝斜等。\n【定位取穴】"
},
"doc-81a82be96515fcd3132d5b5400baaad4": {
"content": "【主 治】平肝息风明目退翳。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目痛、角膜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2局部痛症如头痛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n【保健按摩】用两手拇指用力垂直揉按瞳子髎,每天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1~3分钟。可治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症。\n听会 GB2\n【主治】开窍聪耳通经活络。1主治局部痛症如头痛等;2头面部病症如下颌关节炎、口眼喝斜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主治特色:耳聋耳(鸣要穴。\n【定位取穴】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或先取下关,向上推至颧弓上缘的凹陷中即是。\n【保健按摩】耳聋耳鸣时,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听会每次5秒直到症<E588B0>"
},
"doc-5f176637a755735eb0de6ff960ad28f6": {
"content": "定位取穴】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n1/4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头维和曲两穴连线的下1/4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晕目眩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按悬厘不适很快就能缓解:重按悬厘可止偏头痛\n\n曲鬓 GB7\n【主治】清热止痛,活络通窍。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口眼斜、牙痛、颊肿等\n【定位取穴】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n【快速取穴】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作垂直线与耳尖水平线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曲鬓1~3分钟可治疗头痛、牙痛、颊肿等症。\n率谷 GB8\n【主 治】平肝息风疏经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等;2消化系统病症\n如胃寒、呕吐等;3其他如小儿惊风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n【快速取穴】角孙直上2横指处。\n【保健按摩】头痛时依头<E4BE9D>"
},
"doc-38c21c7e61f10b9f2e273c15ef04ca30": {
"content": "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天冲和完骨二者弧形连线上1/3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揉按浮白1-3分钟,可治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失\n眼而引起的头发白。\n头窍阴 GB11\n【主 治】平肝镇痛,开窍聪耳。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牙痛\n口苦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当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n【快速取穴】先找到天冲和完骨二者弧形连线下1/3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头窍阴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耳等耳部疾病。\n完骨 GB12\n【主 治】通络宁神,袪风清热。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痫、失眠、失语症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E983A8>"
},
"doc-b85608d6b12477f47cd8d21e680961db": {
"content": "<22>脱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疝气、四肢浮肿等【定位取穴】在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0.5寸。\n【快速取穴】先找到五枢其前下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维道,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以减轻腰背疼痛腰肌劳损、下肢瘫痹、膝关节炎等慢性病带来的不适。\n居髎 GB29\n【主 治】舒筋活络,益肾强腰。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如腰腿痹痛、瘫痪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白带过多;3痛症如少腹痛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霄区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髂前上棘是侧腹隆起的骨性标志股骨大转子是髋部最隆起处二者连线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居髎,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可治腰腿痹痛、瘫痪等症。\n环跳 GB30\n【主 治】袪风化湿,强健<E5BCBA>"
},
"doc-ef48bccddc9f13f112e3463a2d5852a6": {
"content": "腰腿痹痛、瘫痪等症。\n环跳 GB30\n【主 治】袪风化湿,强健腰膝。1主治腰腿部病症,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2皮肤病症如风疹。主治特色: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n【快速取穴】侧卧上腿弯曲拇指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脊柱指尖所在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每次1-3分钟,可防治下肢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n风市 GB31\n【主 治】袪风化湿,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眩等;2下肢病症,如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等;3皮肤病症,如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脂溢性皮炎、荨麻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皮肤科病症。\n【定位"
},
"doc-e4922bf5cb2718d51a0f13d03d2090b1": {
"content": "<22><>等;4.神经系统病症,如中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皮肤科病症。\n【定位取穴】在大腿外侧中线上当下横纹与腘横纹之间中点处。\n【快速取穴】直立垂手手掌并拢伸直中指指尖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中指指腹垂直下压风市,以有酸、胀、麻感为宜每次左右各按3-5分钟先左后右可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麻痹等症。\n中渎 GB32\n【主 治】袪风散寒,疏通经络。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胆结石等;2下肢病症如下\n肢痿痹、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n【定位取穴】在股部腘横纹上5寸髂胫束后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风市直下量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胆囊有问题的人,按该穴会很痛,每天坚持敲打对胆囊有保健和调理作用\n膝阳关 GB33\n【主 治】疏利关节,袪风化湿。主治下肢病症,如膝关节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
},
"doc-00614fa0bfb80e0972bb3cc407aef977": {
"content": "<22>症,如膝关节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屈膝90°膝上外侧有一高骨,其上方有一凹陷处即是。或阳陵泉直上4横指处。\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膝阳关,有胀痛的感觉,可改善和治疗膝关节肿痛、挛急及小腿麻木等下肢疾病。\n>阳陵泉 GB34\n阳陵泉是胆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利胆疏肝,强健腰膝。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口苦、呕吐、吞酸等2.下肢病症,如坐骨神经痛、腿抽筋、膝肿痛、下肢痿痹等:3.内分泌系统病症如甲状腺肿大等;4皮肤病症,如脂溢性皮炎、白风等;5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等;6.其他,如耳鸣、耳聋。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关节痛及胆囊病症。\n【定位取<E4BD8D>"
},
"doc-be82ac44831157abd8cfb93da74d4dcd": {
"content": "<22><>产科及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难产、乳痈乳汁不下、更年期综合征等;4其他如小儿脊柱侧弯、疬等。主治特色:治疗乳少、乳汁不通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肩井,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n渊腋 GB22\n【主 治】理气宽胸,消肿止痛。1.主治痛症,如胁痛、臂痛不举等;2其他,如胸满、腋下汗多、腋下肿等。\n【定位取穴】在胸外侧第4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n【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食指或中指点按渊腋每次3-5分钟对治疗腋下汗多特别有效\n辄筋 GB23\n【主 治】降逆平喘,理气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E597BD>"
},
"doc-e31591752f0021b6a15b125fcc6510a0": {
"content": "GB23\n【主 治】降逆平喘,理气止痛。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消化系统病症\n如呕吐、吞酸等;3痛症如肋间神经痛、肩背痛等;4其他,如胸满等。\n【定位取穴】在胸外侧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前1寸。\n【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渊腋向前下量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辄筋1~3分钟可有效治疗气喘、胸胁痛、呕吐等疾病\n个日月 GB24\n8月是胆腑的募穴。\n【主治】利胆疏肝,降逆和胃。1主治痛症,如肋间神经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肝炎、口苦胆囊炎、黄疸等;3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主治特色:治疗胆囊病症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日月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
"doc-3e514c1e55bfd68f3a0b120ea5ff78cd": {
"content": "主治特色:治疗白带过多及减肥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n【快速取穴】腋中线与肚脐水平线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者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手握空拳,敲击带脉100次。\n五枢 GB27\n【主治】调经止带,调理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官内膜炎、痛经阴挺等;2痛症如少腹痛、腰胯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n【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五枢可治痛经、带下、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n维道 GB28\n【主 治】调理冲任,利水止痛。1.主治痛症,如少腹痛、腰胯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3.其他,如疝气、四肢浮肿等【定位取穴】在下腹部,髂"
},
"doc-eaa20a714e9e6e3ae85b5b036aca5f27": {
"content": "<22>喉科病症如风寒、鼻塞、鼻出血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n【快速取穴】先找到百会,向前!横指作一水平线,再找到目窗作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中指指腹按压承灵每次1~3分钟对面部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n脑空 GB19\n【主 治】散风清热,醒脑宁神。1主治痛症,如头痛、颈强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耳聋目赤肿痛、鼻痛等;3神志病症,如痫、眩晕、惊悸等;4其他,如身热等。\n【定位取穴】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n【快速取穴】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约3指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拇指指腹揉按脑空每次不少于30下对头痛、耳聋等症有明显疗效\n>风池 GB20\n风池是祛风之要穴。\n【主 治】平肝息风,袪风散毒。1主治内风所致的病症,如中风、痫、头痛、眩晕高血<E9AB98>"
},
"doc-b108f4c3ff60173fe55986952d278a90": {
"content": "<22>,袪风散毒。1主治内风所致的病症,如中风、痫、头痛、眩晕高血压、耳鸣、耳聋等;2外风所致病症如外感发热、荨麻、感冒、鼻塞口眼喁斜等;3痛症,如颈项强痛等;4其他,如小儿脊柱侧弯等。主治特色:祛风要穴,治疗中医内外风所致病症。\n【定位取穴】在项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n【保健按摩】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风池,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可治各种头痛。\n>肩井 GB21\n肩井是手少阳阳维之会。\n【主 治】袪风清热,活络消肿。1主治痛症,如肩臂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2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3妇产科及乳房病症如乳房胀痛、难产、乳痈乳汁不下、更年期综合<E7BBBC>"
},
"doc-277515781f1321ee226c4da655569c0c": {
"content": "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日月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胆本身疾病为主。稍用力指压,效果较好。\n>京门 GB25\n京门是肾脏的募穴。\n【主治】补肾通淋,健脾温阳。主治痛症,如胁肋痛、腰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黄、肾炎、小便不利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n【快速取穴】章门后2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京门,对腹胀、腹泻、肠鸣等胃肠疾病有良好疗效国 3 国目多标冬经绘穴位图典带脉 GB26\n带脉 GB26\n【主 治】健脾利湿,调经止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痛经、不孕等;2痛症如腰痛、胁肋痛等;3.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白带过多及减肥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
},
"doc-095ed176a6ac63d3e1a8cd1647754c03": {
"content": "的头晕、口苦等症状。\n>悬钟 GB39\n悬钟是经脉八会穴的髓会。\n【主 治】疏肝益肾,平肝息风。1.主治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颈项僵硬、半身不遂等;2神志病症,如头晕、痴呆、中风等;3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等。主治特色:补脑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外踝尖直上4横指处腓骨前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睡前艾灸悬钟I次,每次8分钟,可治疗高血压病人低压值偏高;经常按\n揉此穴可强健筋骨补髓充脑。\n>丘墟 GB40\n丘虚是胆经的原穴。\n【主治】健脾利湿泻热退黄,舒筋活络。1主治眼科病症如目赤肿痛、目翳等;2痛症如颈项痛、胸胁痛、髋关节疼痛、下肢酸痛等;3.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足内翻、足下垂"
},
"doc-0b30cb70dcf6e1afc783517e43a8acd3": {
"content": "输穴之井穴。\n【主治】回阳救逆,调经通淋。1主治痛证,如少腹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闭经、崩漏阴挺、月经过多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闭、尿血、睾丸炎等;4神志病症如癫痫、善寐等;5.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妇科崩漏下血。\n【定位取穴】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n【快速取穴】坐位大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手指点按大敦可缓解出血症。\n>行间 LR2\n行间是肝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 治】清肝泄热,凉血安神,息风活络。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目赤、头痛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等:3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痫等;4生殖系统病症如阳痿、阴中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5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辉闭五淋等;6其他如胸胁胀痛、疝气等。"
},
"doc-a04788cd641fa70ae94fd626d17a05ae": {
"content": ",如惊悸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耳鸣、眩晕、目赤肿痛等;3痛症如膝股痛、助间神经痛、足跗肿痛等:4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5心血管病症如高血压等:6其他如热病等。\n【定位取穴】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4、第5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目眩、耳鸣时,可按揉侠溪来缓冲。\n>足窍阴 GB44\n足窍阴是胆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 治】疏肝解郁,通经活络。1.主治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2痛症如胸胁痛足跗肿痛等。\n【定位取穴】第4趾未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n【快速取穴】坐位第4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每次100下"
},
"doc-df49994c3a70d05cc857503d169d0855": {
"content": "处即是。\n【保健按摩】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每次100下\n第十五章 足厥阴肝经\n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 、 目系 、 喉呈之后 、 颇颠 ( 咽上软腭与鼻相通的部位 )、 唇内 、 胃 、 肺 , 属肚 , 络胆 ,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 肝和人的情绪紧密相连 , 肝经出现压抑或者其他问题 , 人的情绪就会烦踝 、 低落 ,\n与之相联的脏器功能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 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n\n* 经穴歌诀足厥阴经十四穴 , 首穴大敦末期门 ,\n前阴生殖肠胆病 , 气血五脏治最灵 ,\n大敦大趾外甲角 , 行间两趾缝中讨 ,\n太冲关节后凹陷 , 中封踝前腱内间 ,\n蠢沟胫中踝上五 , 中都踝上七寸呼 ,\n膑关阴陵后一寸 , 曲泉股骨内解后 ,\n阴包肌间膑上四 , 五里气下三寸司 ,\n阴廉气下二寸中 , 急脉二五动脉动 ,\n章门十一"
},
"doc-f1765e7033f71dc51deb7b76642d72ec": {
"content": "6.其他,如耳鸣、耳聋。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关节痛及胆囊病症。\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四陷中。\n【快速取穴】屈膝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阳陵泉,能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减轻胆囊内压力,缓解胆囊炎等症。\n阳交 GB35\n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n【主治】疏肝理气安神定志。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狂、癫痫等;2躯体活动不利病症如膝痛、足胫痿痹、坐骨神经痛、瘛疭等:3痛症,如胸胁满痛;4其他,如面部浮肿。\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上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后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阳交,每次1-3分钟,可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n>外丘 GB36\n外丘是胆经的<E7BB8F>"
},
"doc-f0145afb40199c92ba25443a4cedb38a": {
"content": "关节疼痛、下肢酸痛等;3.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足内翻、足下垂等。\n【定位取穴】在踝部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脚掌用力背伸,足背可见明显趾长伸肌腱,其外侧、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丘墟每天早上按揉200次。对目赤肿痛、颈项痛、胸胁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n>足临泣 GB41\n足临泣是胆经五输穴之输穴八脉交会穴。\n【主治】疏肝息风化痰消肿。1.主治痛症,如头痛、目赤肿痛、牙痛、胁肋痛等;2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3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4其他如瘰疬等。(主治特色:胆经头痛、乳腺病症。\n【定位取穴】在足背第4、第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E995BF>"
},
"doc-2fff282a1126ccd20d21f808b022aa90": {
"content": "<22>近视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先找到外丘沿腓骨前缘向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光明每日早晚各揉按I次每次1-3分钟可治近视眼老年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症。\n>阳辅 GB38\n阳辅是胆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热散风,疏通经络。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偏头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等:2痛症如腋下肿痛、胸胁痛、下肢外侧痛、膝下浮肿等;3其他,如疬。\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的下1/4腓骨前缘。\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上下推动阳辅穴1-2分钟,每5分钟按摩I次共按摩4-5次可治疗熬夜出现的头晕、口苦等症状。\n>悬钟 GB39\n悬钟是经脉八会穴的髓会。\n【主 治】疏"
},
"doc-688949f83bc1424b423bed3d34910c1c": {
"content": "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n【快速取穴】坐位,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以有酸胀、微痛的感觉为宜,可治疗女性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n>地五会 GB42\n【主 治】疏肝消肿,通经活络。1.主治痛症,如头痛、目赤肿痛、腋部肿痛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耳鸣、耳聋等;3胸乳部病症如乳痈等\n【定位取穴】第4、第5跖骨间第4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n【快速取穴】小趾向上跷起小趾长伸肌腱内侧缘处\n【保健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地五会对足趾麻木等不适有很好的调理作用\n>侠溪 GB43\n侠溪是胆经五输穴之荥穴、\n【主治】平肝息风消肿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悸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头痛、耳鸣、眩晕、目赤肿痛等;"
},
"doc-eadedbc5a24ed9f6804b2030eed49c58": {
"content": "包肌间膑上四 , 五里气下三寸司 ,\n阴廉气下二寸中 , 急脉二五动脉动 ,\n章门十一肋下端 , 期门乳下二肋全 。\n\n穴位数量凡14穴左右共28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大敦止于期门\n穴位分布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3穴位于胸腹部\n\n肝经上潜伏的疾病\n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联系。肝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n经络症:口苦口干、头晕目眩( 高血压)眼睛干涩、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小腹胀痛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n脏腑症: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疝气等。\n亢进热证时症状:头痛、皮肤黄、腰痛痛经、易怒、兴奋易冲动。\n衰弱寒证时症状:眩晕、面色发白、性冷淡、下肢无力、视力模糊、易惊。\n>大敦 LR1\n大敦是肝经五输穴之井穴。\n【主治】回阳救逆,调经通淋。1主治痛证,如少腹痛等;2生殖系统<E7B3BB>"
},
"doc-846c7e5f4a833f942bdc52c3e18d52b4": {
"content": "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n>外丘 GB36\n外丘是胆经的郄穴。\n【主 治】疏肝理气,通络安神。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疾等;2痛症,如胸胁胀满、腹痛等;3.下肢病症,如小腿抽筋、下肢痿痹等;4其他如脚气、呕沫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穴】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前缘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外丘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约3分钟。可缓解急性胆疼痛头痛等症。\n>光明 GB37\n光明是胆经的络穴。\n【主治】疏肝明目,活络消肿。1.主治头面部疾病,如目赤肿痛、视物不明、夜盲近视、偏头痛等:2.痛症,如胸胁胀痛等;3.下肢病症,如下肢痿痹等主治特色:治疗近视常用穴。\n【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n【快速取"
},
"doc-75c5d0f12cdc6f452ab2a7488ba17f88": {
"content": "<22>理气,调经止血。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崩漏等:4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n【快速取穴】坐位,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之中点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中都,可缓解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区痛、急性眼睛胀痛。\n\n膝关 LR7\n【主治】散风祛湿疏通关节。主治下肢活动不利病症如膝髌肿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等。\n【定位取穴】在膝部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n【快速取穴】先找到阴陵泉向后量1横指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食二指的指腹拿捏膝关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膝部和下肢疼痛\n>曲泉 LR8\n曲泉是肝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利湿热,通调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
},
"doc-c620ee91c7d7bc1638a3605f47328a1a": {
"content": "经五输穴之合穴。\n【主 治】清利湿热,通调下焦。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产后腹痛、腹中包块、遗精、阳痿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3.下肢部病症如膝髌肿痛、下肢痿痹等;4胸乳部病症,如乳腺增生等;5.其他,如疝气。\n【定位取穴】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膝内侧屈膝时可见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端其横纹头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用手指敲击左腿曲泉能疏肝解郁有效防治乳腺增生。\n阴包 LR9\n【主 治】调经止痛,利尿通淋。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等;2.痛症,如腰骶痛引少腹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难、遗尿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n【快速取穴】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
},
"doc-f89dfb3dd6774fcb1cc3a0e4e19e16f0": {
"content": "定位取穴】在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n【快速取穴】坐位拇趾上跷足背可见一大筋其内侧、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端用力按中封每次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肾虚。\n>蠡沟 LR5\n蠡沟是肝经的络穴。\n【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带。1主治局部痛症如睾丸肿痛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阴痛阴痒、月经不调、崩漏等;4其他如疝气等。主治特色:治疗阴痒效果好。\n【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n【快速取穴】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量7横指胫骨内侧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多揉蠡沟可治阴囊湿疹、阴道瘙痒等湿热病。\n>中都 LR6\n中都是肝经的郄穴\n【主 治】疏肝理气,调经止血。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痢疾等"
},
"doc-9674ed056cfea85980f906a8012de111": {
"content": "<22>\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时操按两侧阴廉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疾病。\n急脉 LR12\n【主 治】疏理肝胆通调下焦。1主治痛症如小腹痛,阴茎痛、股内侧部疼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阴挺等;3.其他,如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腹股沟区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处。\n【快速取穴】腹股沟动脉搏动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轻揉左右急脉每次1~3分钟可改善精力减退、腰腿寒冷\n>章门 LR13\n章门是脾脏的募穴。\n【主 治】疏肝健脾理气散结。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痛、腹胀、呕吐、打嗝、腹泻、黄疸等;2其他,如口干、口苦、胁痛、块等。\n【定位取穴】在侧腹部第1肋游离端的下际。\n【快速取穴】正坐,屈时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E691A9>"
},
"doc-9620e378ad6894028c4da991c2fee31d": {
"content": "等;5泌尿系统病症,如遗尿、辉闭五淋等;6其他如胸胁胀痛、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足背第1、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n【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n【保健按摩】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一边吐气有轻微疼痛感重复按压2-3分钟可缓解头痛、耳鸣耳聋、失眠。\n>太冲 LR3\n太冲是肝经五输穴之输穴原穴\n【主 治】平肝泄热,疏肝养血,清利下焦。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失眠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难产等;4下肢部病症,如下肢痿痹足跗肿痛、腰痛等;5内分泌系统病症如甲状肿大等;6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腹胀、呕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7"
},
"doc-781dc388147445c86769d5797678ef2a": {
"content": "6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腹胀、呕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7泌尿系统病症,如闭遗尿等;8其他如胁痛、全身胀痛。主治特色:疏肝解郁常用穴,配合合\n谷穴治疗各类痛症治疗头痛、高血压效果较好。\n【定位取穴】在足背当第1、第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n【快速取穴】足背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觉到有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太冲对除焦虑有特效。\n>中封 LR4\n中封是肝经五输穴之经穴。\n【主 治】清泻肝胆通利下焦舒筋通络。1主治生殖系统病症如阴缩、阴茎痛、遗精等;2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等:3痛症如内踝肿痛、小腹痛、腰痛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肝炎等;5其他如疝气、嗌干、足冷等。\n【定位取穴】在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n【快速取穴】坐位拇"
},
"doc-06692451abd7c81359a18caa359be6c6": {
"content": ",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n【快速取穴】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6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揉阴包可增强生殖器官的功能也可预防女性乳腺疾病\n足五里 LR10\n【主 治】疏肝理气清利袪热。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等;2痛症如少腹痛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通、阴囊湿痒等;4其他,如风痨、疬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侧气冲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足五里可缓解小便不通畅、阴部湿痒、浑身倦怠无力等症状。\n阴廉 LR11\n【主 治】调经止带,通利下焦。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带下等;2痛症,如小腹疼痛、下肢痉挛等。\n【定位取穴】在股前侧气冲直下2寸\n【快速取穴】先取气冲直下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时操按两侧"
},
"doc-46bc81ebcb6a9dadda7286e957da42c6": {
"content": "<22>速取穴】正坐,屈时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腹痛、腹胀时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摩一般持续3-5分钟即可缓解。\n>期门 LR14\n期门是肝脏的募穴。\n【主 治】疏肝健脾理气活血。1主治胸乳部病症如乳房胀痛、乳痈:2痛症如肋间神经痛、胸胁胀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吞酸、腹胀腹泻、肝炎等;4神志病症如抑郁症等;5.其他,如奔豚气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2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揉期门2次每次200下。可治各种妇科疾病和男科前列腺肥大。\n\n第十三章任脉\n任脉起于胞中 , 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 , 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 , 交于手太阴肺经 。\n联系的脏脐器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doc-78caa16e3b54ac7f4e6ba2363ae734c2": {
"content": "骨上 , 承浆唇下宛宠中 。\n\n穴位数量共2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会阴止于承浆\n穴位分布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n\n任脉上潜伏的疾病\n任脉失调可出现以下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白带过多、小便不利、疝气、小腹皮肤瘙痒、阴部肿痛、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疾病等。上腹部消化系统及胸部呼吸系统疾病腹胀、呕吐、呃逆、食欲缺乏、慢性咽炎哮喘等。\n\n>会阴 CV1\n【主 治】醒神镇惊,通调二阴。l主治危急重症,如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小便不利、阴痒、阴痛、便秘、闭经等。【定位取穴】在会阴部。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会阴部取两阴连线的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
},
"doc-598f87f12d54e3fa9c425cba737c227c": {
"content": "<22><>衔接 , 交于手太阴肺经 。\n联系的脏脐器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肚 、 胆 、 肾 、 膀胱 )、 咽喉 、 唇口 、 目 。 任脉运行的路线和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对应 , 从会阴出来 , 沿着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 , 与女子经 、 带 、 胎 、 产等关系密切 , 是女伯一生健康的保护神 。\n\n* 经穴歌诀任脉经穴二十四 , 起于会阴承浆停 ,\n强壮为主次分段 , 泪尿生殖作用宏 ,\n会阴二阴中间取 , 曲骨耻骨联合从 ,\n中极关元石门穴 , 每穴相距一寸均 ,\n气海脐下一寸半 , 脐下一寸阴亥明 ,\n肚脐中央名神阙 , 脐上诸穴一寸匀 ,\n水分下脘与建里 , 中脘上脘巨阙行 ,\n鹊尾歧骨下一寸 , 中庭剑胸联合中 ,\n腰中正在两乳间 , 王堂紫宫华盖重 ,\n再上一肋璇玑穴 , 胸骨上缘天突通 ,\n廉泉颌下舌骨上 , 承浆唇下宛宠中 。\n\n穴位数量共24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会阴止于<E6ADA2>"
},
"doc-f98a37493a1430d3f3d75b47b8c97e07": {
"content": "门连线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会阴部取两阴连线的中点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阴1~3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生殖器官疾病。\n>曲骨 CV2\n【主 治】调经止带,通利小便。1.主治泌尿系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痛经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向下摸到一横着走行的骨性标志上缘\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揉按曲骨3-5分钟可治疗和调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n>中极 CV3\n中极是膀胱腑的募穴。\n【主 治】益肾通经。1.主治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遗尿、小便不利、夜尿症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痛经、阴痒、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主治特色:治疗泌尿系统病症常用穴之一,如尿"
},
"doc-bdde579a30d51ce4f1bd674fae3efeab": {
"content": "<22><>症。\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n【保健按摩】在中脘或摩或按可治疗胃痛、呕吐等症。\n>上脘 CV13\n【主 治】和胃降逆,化痰宁神。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呃逆、纳呆、痢疾等;2神志病症如痫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中脘上I横指处。\n【保健按摩】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引起胃胀、呕吐、打嗝等症状时用拇指指腹揉按上脘3-5分钟可有效缓解不适。\n>巨阙 CV14\n【主 治】安神宁心,宽胸止痛。1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心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
},
"doc-a58b7655199010e6375541a34325de23": {
"content": "<22>痒、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主治特色:治疗泌尿系统病症常用穴之一,如尿潴留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中指指腹揉按中极每次1-3分钟对男女性生殖系统有保健作用。\n>关元 CV4\n关元是小肠腑的募穴。\n【主治】培肾固本,调气回阳。1主治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疲、羸瘦无力等:2痛症,如少腹疼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痢疾、脱肛等:4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尿血、小便不利等;5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过多、带下恶露不尽等;6保健灸常用穴;7其他,如小儿发热疝气等。主治特色:保健补虚要穴之一,艾灸关元治疗各类虚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
},
"doc-32f4187a8536797e9b259e697a3a20ca": {
"content": "<22><>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血崩、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等;3其他,如阴部多汗湿痒、疝气等。\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腹泻、腹胀时用中指指腹轻操阴交3-5分钟不适就会减轻\n>神阙 CV8\n神阙当元神之门户。\n【主 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腹胀、痢疾、便秘、脱肛等2元阳暴脱如虚脱、中风脱证等: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遗精、不孕等;4保健灸常用穴。主治特色:艾灸神阙治\n疗腹泻及回阳救逆。\n【定位取穴】在脐区脐中央。\n【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揉脐,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
},
"doc-85de28c2680efb4a72c64bd71b702ee9": {
"content": "毛巾热敷。\n>气海 CV6\n气海是育之原穴。\n【主治】益气助阳,调经固经。1主治元气虚损病症,如脏气衰、虚劳冷疲、羸瘦无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水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3.泌尿系统病症,如尿频、尿血、小便不利等;4.生殖系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过多、带下、恶露不尽等;5.保健灸常用穴。主治特色:保健补虚要穴之一,治疗各类气血亏虚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与关元之间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气海,可补气:用艾条温和灸气海,每次10-15分钟,可治月经不调痛经、腹泻、消化不良等。\n阴交 CV7\n【主治】调经固带,利水消肿。1主治痛症如腹痛等;2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血崩、带下、水肿、小便不利等;"
},
"doc-6e6693f206b3dc2e0dca40802002da3d": {
"content": "<22><>,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冷之虚脱症,马上温灸神阙可起到急救作用。\n水分 CV9\n【主 治】通调水道,理气止痛。1.主治水液输布失常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腹痛、绕脐痛、肠鸣等。主治特色:治疗水肿利尿,治疗小便不利。\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肚脐中央向上1横指处\n【保健按摩】水肿、腹水时用食指揉按腹部的水分按至有热感为止。\n下脘 CV10\n【主 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打嗝、腹泻等:2其他如痞块。\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时以手掌按揉下脘50-100次对缓解<E7BC93>"
},
"doc-68ed809e8117fc01d0ee5370b2a527cd": {
"content": "疗各类虚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先将手掌温热,敷在穴位上,再指压关元,可增加刺激时的舒适感;常摩揉关元,也可益肾壮阳。\n>石门 CV5\n石门是三焦腑的募穴\n【主 治】理气止痛,通利水道。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泻等;2痛症如小腹绞痛等;3.生殖系统病症,如闭经、带下、崩漏、遗精、阳痿等;4泌尿系统病症如水肿、小便不利等;5.其他,如奔豚气、疝气。\n【定位取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3横指处即是。\n【日常保健】对于女性来说,石门不太适宜指压,也最好不要灸,可能引起不孕。可用蘸上姜汁的热毛巾热敷。\n>气海 CV6\n气海是育之原穴。\n【主治】益气助阳,调经固经。1主治元"
},
"doc-fc79a5112b477749c7be8078f3b8dd28": {
"content": "。\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中脘与胸剑联合之间的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巨阙善治冒下垂亦可用艾灸法每次5-10分钟\n>鸠尾 CV15\n【主 治】安心宁神宽胸定喘。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胸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呃逆胃痛等。\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胸剑结合部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胸剑结合部沿前正中线直下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四指叩击鸠尾,可使皮肤富有光泽,气色饱满,精力充沛。\n中庭 CV16\n【主 治】宽胸消胀,降逆止呕。1.主治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小儿吐乳等;3.其他,如梅核气。\n【定位取穴】在胸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
},
"doc-ec14842723f98e6c8540ccf128756b24": {
"content": "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5肋间平第5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由上向下推中庭100次可治疗胸腹胀满、呕吐、噎等胃气上逆病症\n>膻中 CV17\n腔中是心包腑募穴。\n【主治】理气止痛生津增液。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气短、气管炎、咳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噎嗝、呃逆等;3胸乳病症,如乳痈、乳癖、产妇乳少等;4其他如胸闷、小儿咳嗽、更年期综合征等。主治特色:调气理气要穴,治疗与气机失常的所有病症。\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4肋间,平第4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揉300-500次脑中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用艾条灸5-10分钟亦有效\n玉堂 CV18\n【主 治】宽胸止痛,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E5A682>"
},
"doc-84d3dffba622943d5fe17aeb4e657719": {
"content": "脐中央向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摩时以手掌按揉下脘50-100次对缓解腹痛治疗消化不良、呕吐十分有效。\n>建里 CV11\n【主 治】和胃健脾,通降腑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等;2.其他,如水肿。\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4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压揉摩建里常用来治疗胃痛、食欲不振、腹痛等病\n>中脘 CV12\n中脘是胃腑的募穴\n【主 治】和胃降逆,健脾利水。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小儿厌食、呕吐、吞酸呃逆、急性肠胃炎、脂肪肝、黄疸等;2神志病症,如狂等;3其他,子宫脱垂荨麻疹、失眠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消化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上腹部"
},
"doc-82cb91ad6e82f7194c24232a2616130c": {
"content": "<22><>、气喘、胸痛、支气管炎、呕吐等症\n华盖 CV20\n【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2局部痛症如胸胁支满、胸痛。\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1肋间,平第1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华盖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气喘、扁桃体炎等疾病。\n璇玑 CV21\n【主治】宽胸利肺,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胸胁支满、咽喉肿痛;2消化系统病症如积食等;3其他如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卧从天突沿前正中线向下】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有酸、胀、麻感觉时为宜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n气喘、胸痛、"
},
"doc-85cefc065418e66764c8961bbc04a335": {
"content": "出入之门户。\n【主治】补肾壮阳。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2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等;3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痿、不育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小腹冷痛腹泻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肾虚所致的各类病症,艾灸保健要穴之一。\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n【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按摩命门3分钟,可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四肢冷等疾病\n悬枢 GV5\n【主 治】助阳健脾,通调肠气。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痹等;2.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痿、不育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完谷不化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命门沿后正中线向上推一个椎体其上缘<E4B88A>"
},
"doc-26eae48647982e5cb6fa8ebdeed0fb26": {
"content": "点压,有酸、胀、麻感觉时为宜每次3-5分钟。可治咳嗽\n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n天突 CV22\n【主 治】宣通肺气,消痰止咳。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哮喘、咳嗽、咯吐脓血等:2耳鼻喉科病症如暴暗、咽喉肿痛等;3.气机不畅病症,如气、梅核气噎嗝等。\n【定位取穴】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卧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窝中央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慢慢按压天突1-2分钟,按摩时要格外轻柔,可治由于咳嗽、咽炎\n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n廉泉 CV23\n【主 治】利喉舒舌,消肿止痛。主治耳鼻喉科病症,如舌下肿痛、舌强不语、口舌生疮中风失语、吞咽困难、喉痹等。\n【定位取穴】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坐,从下"
},
"doc-356d7798da07b18926aafe4e189f5d9e": {
"content": "<22>腑躁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肟 、 胆 、 肾 、 膀胱 )、 心 、 脑 、 喉 、 目 。 督脉运行于人体后背 , 取其在背后监督的意思 。 它总管一身的阳气 , 对于头痛脑热以及阳虚导致的各种症状都有很好的调治作用 , 所以 , 督脉可说是调节阳经气血的总督 。\n\np\n* 经穴歌诀\n督脉经穴二十九起长强止龈交上脑病为主次分段急救热病及肛肠尾骨之端是长强骶管裂孔取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枢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穴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风府一寸宛中当,粗隆上缘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前顶囟会距寸五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人中人中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唇"
},
"doc-93612e075eb73f1e77faa1b9285664b2": {
"content": "穴】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仰坐,从下巴沿颈前正中线向下推,喉结上方可触及舌骨体,上缘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用力要轻且均匀,反复进行3-5分钟可调治舌痛、中风失语、慢性咽炎等病症\n承浆 CV24\n【主治】生津敛液舒筋活络。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昏迷、牙关紧闭、癫狂等;2.头面五官科病症,如暴暗、口眼喁斜、流涎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n【快速取穴】正坐仰靠频唇沟正中按压有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局部有酸、胀、麻感,每次1-3分钟。有通经活络清热利咽的功效。\n\n\n第十四章督肺\n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 , 交于任脉 。 联系的胃腑躁官主要有胞中 ( 包含丹田 、 下焦 、 肟 、 胆 、 肾 、 膀胱"
},
"doc-69e32895e9403e0db152241befdcdd10": {
"content": "<22>疮、脱肛等。\n【定位取穴】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俯卧后正中线上顺着脊柱向下正对骶管裂孔处即是\n【保健按摩】正坐一手伸到后,用中指用力揉按腰俞,每天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腹泻等肠腑疾病以及月经不调等。\n腰阳关 GV3\n【主治】袪寒除湿,舒筋活络。1主治痛症,如腰骶痛、下肢痿痹等;2妇科病症,如\n月经不调等;3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等。\n【定位取穴】在腰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揉按腰阳关3-5分钟,可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等。\n>命门 GV4\n肾为生命之源穴在肾俞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n【主治】补肾壮阳。1主治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
"doc-07fe684dedd120f66b5ef564dec0aff0": {
"content": "<22><>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从命门沿后正中线向上推一个椎体其上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悬枢,可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胃肠疾病。\n脊中 GV6\n【主治】健脾利湿,宁神镇惊。1主治神经科病症,如痫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胃气上逆、吐血、痢疾、痔疮、黄疸等;3痛症,如腰脊强痛等;4其他如小儿疳积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4个锥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常按揉脊中,可治腹胀、腹泻、痔疮、脱肛、便血等肠腑病症。\n中枢 GV7\n【主 治】健脾利湿,清热止痛。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2痛症如"
},
"doc-8ab8722a79a922e0564a96d807ff522d": {
"content": "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人中人中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唇系带底。\n\n穴位数量共29穴\n经络穴位走向走向起于长强止于龈交\n穴位分布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督脉上潜伏的疾病督脉虚寒 : 畏蹄肢冷 、 走路摇摆不定 、头景目眩 、 手足震颤 、 抽搐 、 麻木及中风 、\n\n督脉上潜伏的疾病\n督脉气血异常人体主要发生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疾病。\n督脉阳气过盛:颈背腰痛、颈部发硬烦躁易怒、失眠多梦。\n督脉虚寒:畏寒肢冷、走路摇摆不定头晕目眩、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神经衰弱、健忘、痴呆、精神分裂等,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n\n>长强 GV1\n长强是督脉的络穴。\n【主治】宁神镇惊,通便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
},
"doc-5f76034d5a8271989e187d3a776e05fa": {
"content": "强是督脉的络穴。\n【主治】宁神镇惊,通便消痔。1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等;2.生殖系统病症,如女性阴道瘙痒、阴囊湿疹等;3神经科病症,如狂等;\n4.痛症,如腰脊、尾骶部疼痛等。\n【定位取穴】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n【快速取穴】仰卧屈膝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正坐上身前俯,一手伸到后,用中指用力揉按长强,每天早晚各揉按l~3分钟。可治疗便秘、痔疮、脱肛并迅速止泻\n>腰俞 GV2\n【主 治】调经清热,散寒除湿。1主治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等;3神经科病症如证等;4消化系统病症如腹泻便秘、痔疮、脱肛等。\n【定位取穴】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
},
"doc-69fdd5e7ddf9eaf862515ef8a3e28c70": {
"content": "<22>堂 CV18\n【主 治】宽胸止痛,止咳平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哮喘、气短喘息等;2胸乳病症如胸痛、乳房胀痛等;3消化系统病症,如呕吐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3肋间平第3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指腹相互叠加,用力按压玉堂,有酸胀感。每次3-5分钟,可治呕吐胸痛、乳房胀痛等气滞引起的疾病。\n紫宫 CV19\n【主 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气机不畅病症,如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等\n【定位取穴】在胸部横平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在胸部由锁骨往下数第2肋间平第2肋间当前正中线上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间三指按揉紫宫5-15分钟,可治咳嗽、气喘、胸痛、支气管炎、呕吐等症\n华盖 CV20\n【主治】宽胸利肺止"
},
"doc-33260f3194c306ac083a39575d565cbf": {
"content": "可治腰椎间盘突出、筋脉拘、小儿抽动症、痫等症。\n至阳 GV9\n【主治】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胸胁胀痛、黄疸等;2痛症如腰背疼痛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悸等。主治特色:治疗胃痛急性发作。\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至阳,每次3-5分钟,可即时缓解心绞痛、胃痛和腹痛症状。\n灵台 GV10\n【主治】清热化湿止咳定喘。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嗽、气喘等;2.痛症如颈项僵硬、背痛等;3.神志病症,如忧郁、失眠等;4.其他,如宁疮等主治特色:针刺拔罐治疗疔疮。\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6"
},
"doc-5afb25a88d4307579ebe73547e512903": {
"content": "痛、心脏不适。\n身柱 GV12\n【主 治】宣肺清热,宁神镇咳。1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等;2痛症,如腰脊强痛、肩膀僵硬等;3神经系统病症,如惊、神经衰弱、狂等;4其他,如牛皮癣、疔疮发背、身热等。\n【定位取穴】在上背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有刺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5分钟,可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以及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疼痛等疾病;常按捶击此穴,可保健强身。\n陶道 GV13\n【主 治】解表清热,截虐宁神。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等;2妇科病症,如闭经等;3外感病症如热病、疟疾、咳嗽、气喘、荨麻等;4痛症,如脊强等;5神志病症"
},
"doc-c26440327ce8e1d7ef8533eeb1ff35a9": {
"content": "关开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感冒、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痛、失音、鼻衄等;2神志病症,如狂病、症、中风等。\n【定位取穴】在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中。\n【快速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双手拇指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揉按风府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风邪而致伤风感冒、发热、鼻塞等疾病。\n>脑户 GV17\n【主治】醒神开窍,平肝息风。主治神志病症,如狂、症等;2头面部疾病,如眩晕\n头重、头痛、颈项僵硬、失音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n【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n【保健按摩】揉按脑户3-5分钟可有效缓解工作或心理压力引起的头痛\n>强间 GV18\n【主 治】醒神宁心,平肝息风。1主治头面部<E99DA2>"
},
"doc-432e7aa32cb12871a3fcf907b193ff7d": {
"content": "或心理压力引起的头痛\n>强间 GV18\n【主 治】醒神宁心,平肝息风。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头痛、颈项强不得回顾、目眩口喁等;2神志病症如症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n【快速取穴】百会与风府连线的中点。\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强间每次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项强痛等\n>后顶 GV19\n【主 治】醒神安神,息风止痉。1.主治头面部病症,如颈项僵硬、头痛、眩晕等;2神志病症如失眠、痫证等;3其他如心烦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n【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之间的中点。\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后顶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头痛、眩晕、耳鸣等\n百会 GV20\n【主治】息风醒脑,升阳固脱。1主治神志病症,如中风、惊悸、失语、狂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
},
"doc-7d917b046aa84c19c881513f9ed0d75c": {
"content": "系统病症,如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2痛症如腰背痛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3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常按揉中枢穴可治腰背疼痛、呕吐、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脾胃疾病\n筋缩 GV8\n【主 治】平肝息风,宁神镇痉。1主治神经系统病症,如狂痫、抽搐、脊强、四肢不收筋挛拘急等;2.消化系统病症,如胃痛、黄痘等。主治特色:治疗一切筋脉拘急。\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2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点揉筋缩可治腰椎间盘突出、筋脉拘、小儿抽动症、痫等症。\n至阳 GV9\n【主治"
},
"doc-05c154a70bf98d10363db51b73ee09b8": {
"content": "宁疮等主治特色:针刺拔罐治疗疔疮。\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经常用按摩槌在灵台处轻轻敲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n神道 GV11\n【主治】宁神安心,清热平喘。主治神志病症,如失眠、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2痛症,如肩背痛、腰脊强等;3呼吸系统病症,如咳、气喘等;4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怔忡等。\n【定位取穴】在背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四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2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神道3-5分钟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治疗心绞痛、心脏不适。\n身柱 GV12\n【主 治】宣肺清热,宁神镇咳。1主治呼吸"
},
"doc-b92f226f4536f33ee38bb7e2949decd7": {
"content": "下按揉3-5分钟,有酸胀感,可缓解头痛症状\n囟会 GV22\n【主 治】安神醒脑,清热消肿。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目眩、鼻塞、面肿等;2神志病症如癫狂痫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囟会I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眩晕、痫、鼻窦炎等疾病\n上星 GV23\n【主 治】息风清热,宁神通鼻。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眼疲劳等:2外感病症如热病疟疾等:3神志病症如狂。\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I寸。\n【快速取穴】正坐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压按上星每次1-3分钟。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n目赤瘩痛以及鼻<E58F8A>"
},
"doc-935c1fe301d12c67e1ef006cd98da2c9": {
"content": "<22><>症。\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按揉大椎,可治颈项疼痛,在大椎拔罐20-30分钟,可治感冒、头痛、咳嗽、气喘。\n哑门 GV15\n【主治】散风息风开窍醒神。1主治耳鼻喉科病症,如舌缓不语、重舌、失语等;2.神志病症,如大脑发育不全、狂痫、癔症等;3局部痛症,如头痛、颈项强痛等\n【定位取穴】在项后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半横指处即是。\n【保健按摩】哑门特殊,若按摩方法不对,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致失声,所以按摩时要谨慎\n>风府 GV16\n风府是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n【主 治】散风息风,通关开窍。1主治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感冒、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
},
"doc-d3e759f9f689e663e3d1f24321cddef7": {
"content": "<22>,如中风、惊悸、失语、狂等;2头面部病症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耳鸣、眩晕;3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症如脱肛、痔疮、低血压、阴挺、胃下垂等。主治特色:升阳固脱治疗各类内脏下垂,安神要穴治疗各类神经精神系统病症\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n【快速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n【保健按摩】两手中指叠压,按百会3分钟,长期坚持,可使人开慧增智、益寿延年\n前顶 GV21\n【主 治】息风醒脑,宁神镇静。1主治神志病症,如猴痫、小儿惊风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痛、头晕、鼻渊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n【快速取穴】正坐由百会向前2横指即是:\n【保健按摩】用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3-5分钟,有酸胀感,可缓解头痛症状\n囟会 GV22\n【主 治】安神醒<E7A59E>"
},
"doc-9e7d542da611bccc2daa48ac3013eb15": {
"content": "<22>疾、咳嗽、气喘、荨麻等;4痛症,如脊强等;5神志病症,如癫狂等;6其他如骨蒸潮热。\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n【保健按摩】陶道是一个能让人快乐的穴位常按可使人心情安静踏实,精神得到愉悦\n>大椎 GV14\n大椎是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n【主治】清热解表,截疟止痫。1.主治外感病症,如热病、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疟疾等;2痛症,如颈椎病、脊痛等;3神经系统病症,如癫狂痫、小儿惊风等;4皮肤病症如风疹、痤疮等:5其他如骨蒸潮热、扁桃体炎等主治特色:治疗各类发热及外感病症。\n【定位取穴】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n【"
},
"doc-b660bf8f0829d009b8ebe4750dec6ea6": {
"content": "<22>直向下压按上星每次1-3分钟。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n目赤瘩痛以及鼻窦炎、鼻出血等疾病。\n神庭 GV24\n【主 治】宁神醒脑,降逆平喘。1主治神志病症,如癫狂痫、失眠、惊悸等;2头面五官病症如头晕、目眩、鼻塞、流泪、目赤肿痛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n【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拇指指甲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n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n素髎 GV25\n【主 治】清热消肿,通利鼻窍。1主治神志病症,如惊风、昏迷、小儿惊风、休克、低\n血压等:2局部病症如鼻塞、鼻渊。\n【定位取穴】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n【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遇到有人因为血压下降而引发休克或者呼"
},
"doc-7962fb48202be53ab8cd909eb5bb1b3c": {
"content": "迷、癫狂、癔症等;2口鼻部病症如牙痛、齿龈痛、鼻塞等\n【定位取穴】在面部上唇结节的中点。\n【快速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上唇的交界处即是\n【保健按摩】齿龈痛、鼻塞时可用食指指腹揉按兑端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作用。\n龈交 GV28\n【主治】宁神镇痉,清热消肿。1.主治面口部病症,如口、口噤、齿衄、小儿面疮、鼻塞鼻息肉等;2神志病症如猴狂、心烦等;3其他如痔疮等。\n【定位取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n【快速取穴】唇内的正中线上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相接处即是。\n【保健按摩】每天用舌头向上唇内侧顶可刺激到交穴有促进身体水分环预防下半身水肿的作用。\n印堂 GV29\n【主治】清头明目,通鼻开窍。1主治神志病症如痴呆、痫证、失眠、头痛、眩晕;2头面部病症如鼻衄、鼻渊、过敏性鼻炎、三<E38081>"
},
"doc-63bf1fa3a13198490bfefe72ced0b82a": {
"content": "眠、头痛、眩晕;2头面部病症如鼻衄、鼻渊、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等;3其他如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等。主治特色:常用安神要穴,治疗各类头痛、失眠等\n【定位取穴】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n【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n【保健按摩】若头痛、失眠、血压升高时,印堂就会晦暗这时可以用中指指腹点按印堂3-5分钟不适感觉就会得到缓解。"
},
"doc-c60668ba31c30decf709b1a8bacca06d": {
"content": "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n【保健按摩】遇到有人因为血压下降而引发休克或者呼吸困难时,可立刻掐按病人素髎。\n直到症状有所缓和。\n>人中 GV26\n人中是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n【主治】醒神开窍清热息风。1主治急救要穴之一,如晕、中暑、中风等;2神志病症,如癫狂痫、急慢惊风等;3.面鼻口部病症,如面肿、鼻塞、口、牙关紧闭等;4痛症如腰脊强痛。主治特色:急救各类影响神志的相关病症。\n【定位取穴】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n【快速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n【保健按摩】掐人中,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具体方法是:每分钟掐压人中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病情较重患者要立刻送医院\n兑端 GV27\n【主 治】宁神醒脑,生津止渴。1主治神志病症,如昏迷、癫狂、癔症等;2口鼻部病症如牙痛、齿龈痛、鼻塞等"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656 @@
{
"doc-b0a39e4d23acd1dbd1d56fe37ec5f030": {
"content": "讲的 “ 正骨复位 , 矫正畸形 “。 如桡骨小头半脱位 、 肩关节脱位 、 椎骨小关节紧乱及肌腱滑脱等 , 凡骨骼 、 关节 、 肌肉等有关解剖位置异常病症 , 均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用力按摩加以纠正 。\n\n2. 解疼镇痛人体运动系统各种器官组织均有感觉神经分布 , 当这些组织遭受损伤时 , 必然引起周围肌肉反射性痉挛 , 引发疣痛 。 在压痛点处施以强刺激手法可以解痉镇痛 , 还可以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 , 改变钾离子浓度 , 使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n\n此外 , 按摩能促进血液 、 淋巴液的循环 , 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 加速损伤组织水肿液及代谢产物的吸收 , 消除代谢产物对末梢神经的不良刺激 , 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 有利于肿胀 、 桀缩的消除 。\n\n3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按摩对肌肉的作用包括改善肌肉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 ,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 , 改善<E694B9>"
},
"doc-9fdffc526816c80dde92165bc410c092": {
"content": "一 . 颈肢腰腿痛按摩基础知识 \n\n 造成颈肩腹腹痛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颈肩腰腿痛已经成为发病率很高的职业性疾病之一 , 是中年人群最为常见的活动受限原因 。 造成领肩腰腿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n\n1. 急性扭伤软组织突然受到外力的打击 、 重力压迫和超过软组织承受范围的扭转 、 拉扯而产生的损伤 。 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能会引起不同部位的疼痛 , 其主要表现为\n\n(1) 起病急 , 疼痛剧烈 。\n\n(2) 活动过多甚至在弯腰捡东西或打喷嚏的时候发病 ,\n造成功能受限 , 疼痛难忍 。\n\n(3) 在阴雨天的时候或受风着凉后 , 疼痛感加重 。\n\n2. 慢性劳损因为职业的特性和生活习惯等原因 , 如长期伏案工作 、\n欠坐 、 长时间弯腰及睡眠姿势不当等 , 都会使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被牵拉状态 , 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由于长期缺乏通畅而形成组织缺氧状态"
},
"doc-4e57fc35b73f2671006def8900148e31": {
"content": "。\n\n5. 内脏疾病此类病痛的发生 , 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某一脏器发生疾病 , 通过神经反射 , 引发颈 、 肩 、 腰 、 腿等相应的部位发生疼痛 , 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颈肩腰腿部病变所致 。 由于此类病症很容易混淆诊断 , 所以需要认真鉴别 。 一般此类患者在颈肩腰腿部有一定的压痛点 , 无脊柱活动障碍 。 常伴发其他内脏疾病 , 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会引起上肢痛 , 前列腺炎或妇科炎症会引起下腰骸部痛 , 阑尾炎会引起腰腿痛等 。\n\n\n\n\n\n( 二 ) 学会辩别痒痛原因下表为疼痛信号 、 症状 、 病症及病因 ( 表 1-1)。\n表 1-1 疼痛的原因\n疼痛信号 | 疼痛症状 | 可能的病症 | 致病原因\n{\n \"pain_causes\": [\n {\n \"pain_signal\": \"头痛\",\n \"symptoms\": \"头部像被挤压般疼痛,同时感觉太阳穴及周围的血管有力跳动\",\n \"possible_conditions\": \"血管"
},
"doc-ac64f7e6735da225b00520cc209f10f5": {
"content": "。\n\n(3) 从睡眠姿势上讲 , 枕头过高 、 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 ,\n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 , 喜欢睡高枕者及有反复 “ 落枕 “ 者易患颈椎病 。\n\n(4) 有头部外伤史 、 挥鞭伤 、 慢性咽喉炎病史及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也易患颈肩病 。\n\n2. 易患腰腹痛的人群\n\n(1) 中老年人易患腰腿痛 。 引起中老年人腰痛的常见原因 , 主要是退行性改变 , 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 、 腰椎管狡窄症 、 骨质疏松症等 , 其次可能是腰骸部的各种肿瘤所致 。\n\n(2) 体力劳动者如农民 、 建筑工人 、 矿工等易患腰腿痛 。\n腰肢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 , 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 , 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用不正确的劳动姿势 , 就容易造成腰肢部的病痛 , 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n\n(3) 从事次坐或者长时间站立职业的人 , 如办公室工作人员 、 电脑工作人员 、 司"
},
"doc-b1b4e9e8a7524b7643855d8aad33cd8e": {
"content": "组织长时间处于被牵拉状态 , 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由于长期缺乏通畅而形成组织缺氧状态 , 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 组织变性 、 血细胞渗出 、 纤维间质增多 , 从而引起领肩腰腹痛等症状 。\n\n3. 退行性病变退行性病变是由于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 , 人体的一些器官 、 组织逐渐发生老化 , 最为常见的就是脊椎的退行性变化 , 其次是长期活动较多 、 负重较大的部位 , 如胀骨结节间沟的骨质增生 、 膝骨关节炎 、 髋骨关节炎等 。 一般年龄越大 , 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n\n4. 风堡湿邪侵袍风蹇湿邪会降低机体对于痉痛的耐受力 , 使得肌肉痉\nBE 、 小血管收缩 、 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 淋巴回流减缓 , 从而引发无菌性炎症 , 产生领肩腰腿痫 。 尧其是对于软组织病变严重的患者 , 更加需要注意 。\n\n5. 内脏疾病此类病痛的发生 , 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某一脏器发生疾<E7949F>"
},
"doc-7156b5e271c642c94eb5e947c6322ebf": {
"content": "病\n\n(3) 从事次坐或者长时间站立职业的人 , 如办公室工作人员 、 电脑工作人员 、 司机 . 教师 、 交通警察等易患腰腿痛医学观察发现 , 站立和端坐 1 小时后 , 人的身高也有变化 , 主要发生于腰部 , 即腰椎整体发生下沉 、 短缩 , 从而导致腰部疼痛 。\n\n( 五 ) 按摩前的准备\n\n1. 环境准备适宜的按摩环境不仅使人感到愉悦 , 而且对按摩效果有着更佳的促进作用 。 在按摩前 ,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把按摩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 避免操作过程的中断 。\n\n(1) 应注意选择干净整洁 、 没有儿童嬉闸 、 没有电话干扰 , 能够使人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的地方 。\n\n(2) 房间布置要尽量温馨 , 可以播放一些柔和 、 使人能够放松的音乐 , 避免刺激听者神经 、 唤起被按摩者痛芥和不愉快回忆的音乐 。\n\n(3) 灯光不宜过强 , 那样不利于被按摩者稳定情绪 、 享受按摩过程 。 最好选择柔和的 、 <20>"
},
"doc-c91dbdf22627050ad2eefca2a81b86f9": {
"content": "\"pain_signal\": \"胸痛\",\n \"symptoms\": \"胸痛常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经常来去无踪,在跑步、爬楼梯时突然袭来,转瞬即逝\",\n \"possible_conditions\": \"心绞痛\",\n \"causes\": \"由于冠状动脉被阻塞,心脏供血不足而发生心绞痛,通常是冠心病的前兆。但切不可麻痹大意,这是心脏病的征兆\"\n },\n {\n \"pain_signal\": \"背痛\",\n \"symptoms\": \"背部肌肉挛缩疼痛,脊柱僵直\",\n \"possible_conditions\": \"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疾病\",\n \"causes\": \"长期坐着工作及姿势不适当,脊柱过度劳损,椎间盘受到伤害\"\n }\n ]\n}\n\n\n( 三 ) 按摩对颈肩肽腹痛的意义\n\n1. 纠正运动器官解剖位置异常对于常见的骨折 、 脱位及关节交锁等运动损伤所造成的骨 、 关节解剖位置结构的改变 , 通过正骨按摩的手法可使其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和固有的功能状态 。 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 “ 正骨复位 , 矫正畸形 “。 如桡骨小头半脱位 、 肩关节脱位 、 <20>"
},
"doc-cfcbb5fa9e49cb89af3dda69762dc2ed": {
"content": "头部像被挤压般疼痛,同时感觉太阳穴及周围的血管有力跳动\",\n \"possible_conditions\": \"血管紧张性头痛\",\n \"causes\": \"由于压力过大或过度疲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管痉挛所致\"\n },\n {\n \"pain_signal\": \"颈痛\",\n \"symptoms\": \"颈部酸困、僵硬、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时伴有头晕、头痛、手臂发麻\",\n \"possible_conditions\": \"颈椎病、落枕、颈肩肌筋膜炎\",\n \"causes\": \"颈部受凉、慢性劳损、不良坐姿及睡姿、外伤等。情绪困扰及心理社会压力也是持续颈痛诱因\"\n },\n {\n \"pain_signal\": \"肩痛\",\n \"symptoms\": \"肩关节及肩胛周围筋骨肌肉作痛\",\n \"possible_conditions\": \"肩周炎或其他疾病引发\",\n \"causes\": \"体虚汗出或夜卧不慎而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或因内扭外伤,寒凝而导致肩部瘀血而经络不通\"\n },\n {\n \"pain_signal\": \"胸痛\",\n \"symptoms\": \"胸痛常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经"
},
"doc-ebdb369e562c27e88c95772ee5703a11": {
"content": "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n\n5. 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液成分按摩能使肌肉产生被动性收缩与舒张 , 并可放松肌肉紧张度 , 保证血管舒张 , 增加局部血流量 。 按摩还能使血液成分发生明显变化 。 如红细胞 、 血小板及白细胞总数增加 ;\n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 血清中补体效价及白细胞对细菌吞噬能力明显增高 , 提高机体的免病能力 , 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 同时还能消除局部炎症 。\n\n( 四 ) 易患颈肩肢腹痛的人群\n\n1. 易患颈肩痛的人群\n\n(1) 从年龄上讲 , 中老年人患颈椎病者较多 。\n\n(2) 从职业上讲 ,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 。 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 、 打字员 、 计算机工作人员 、 手术室护士 、 长期使用显微镜者 、 交通警察等 。\n\n(3) 从睡眠姿势上讲 , 枕头过高 、 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 ,\n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
},
"doc-db4e3977c600014b39e3ff7aba593af4": {
"content": "状态按摩对肌肉的作用包括改善肌肉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 , 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 , 改善血管 、 淋巴管 、 神经的外周环境 , 解除血管痉桀 , 促进血液循环 , 增加肌肉含糖量 , 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状况 , 增强肌肉的作用功能 , 消除肌肉僵硬 、\n酸痛及萎缩 , 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 陈旧性关节脱位等所引起的肌肉萎缩 。\n\n4. 松触组织粘连 , 疏通狭窄粘连和腱鞘狭窄是造成长期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 通过适宜的按摩手法 , 可以使粘连挛缩的软组织松解 , 韧带的弹性增强 , 局部组织肿胀消散等 , 这正与中医所说 “ 理筋复位 、 松解粘这 、 疏通狭窄 、 滑利关节 “ 的理论相通 , 使其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 如关节痛 , 伸腕肌 、 届腕肌粘连 , 鞘内渗液等炎性改变等 , 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n\n5. 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液成分按摩能"
},
"doc-d101fa1db1680d09a569afe0a17212ae": {
"content": "<22>时间各不相同 。\n\n(1) 一般情况下 , 局部按摩大约需要 15 分钟 , 如软组织损伤 、 落枕等 。 每个穴位按摩 2-3 分钟或 3-5 分钟 。\n\n(2) 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者 , 按摩 1 分钟即可 , 即使加上其他穴位或反射区 , 总共按摩时间也不能超过 10 分钟 ; 对于患有严重糖尿病肾脏疾病者 , 总的按摩时间也不要超过 10\n分钟 ; 对肝脏疾病患者 , 必须确定在其肾脏功能良好的情况下 , 才可按摩 5 分钟或稍长的时间 。\n\n(3) 对脊椎的每个反射区按摩 2-3 分钟就足够了 。\n\n(4) 对于背部强刺激的按摩更要缩短时间 , 每一区最长不超过 5 分钟 ( 急救时除外 ) , 以避免脊柱承受过大的压力 ,\n或对患者造成自抑的反作用 , 使神经麻木而没有明显的感受 。\n\n(5) 除急性疾病外 , 保健或慢性病一般 10-15 次为 1 个疗程 。 治疗 3-5 个疗程后可以休息几天 , 再视病情而定 。\n\n(6) 如果是一般保健 , 可相应缩短按摩时间 , <20>"
},
"doc-90ccf7c0f35a5583d2cd4841724e88ea": {
"content": "量 。\n患者也要尽量使自己放松下来 。 可以选用舒适的床或椅子 , 采用舒适的坐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使自己充分放松 。\n2. 按摩力道\n\n(1) 力道的轻重 。 力道由轻到重 , 以点带面使力量充分渗透体内 。\n\n(2) 力道的方名 。 一般指向病变所在 , 开始垂直用力 ,\n克服皮肤的阻碍 , 使功力进人深部后再转向病所 。\n\n(3) 力道的作用部位 。 一般为病变引起的局部异常处 、\n重要的穴道 。\n\n(4) 力道的大小 。 按摩用力要恰当 , 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 , 过大易产生疲劳 , 且易损伤皮肤 。 男性肌肉结实 , 按摩时要稍微加大力量 , 或者延长按摩时间 ; 女性肌肤娇嫩 , 按摩时用力要控制 , 以能忍受为度 。\n\n( 七 ) 报摩时间 、 八位和部位的选择\n\n1. 按摩所需时间很多人认为 , 按摩的时间越长越好 , 其实不然 , 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要求 , 按摩时间各不相同 。\n\n(1) 一般情况下 , 局部按摩大约需要 15 分钟 , 如软组织损伤 、 落<>"
},
"doc-7310bda446e5b96ab9ec801989de1561": {
"content": "腹部 。 ) 分推腹阴阳 。 摩腹 。 ) 揉腹 。 点按中脘 、 下脘 、 天枢 、 气海 、 关元 。 ) 腹部推荡 , 点按天突 . 腾中 、 足三里 、 三阴交 、 公孙 、 太冲 。 ) 腹部震颤 、 腹部提抖 。 ) 按腹主动脉 、 股动脉 。\n\n3. 坐位\n\n(1) 颈项背部 : O 项背部掌揉法或接法 。 ) 拿背部斜方肌及肩井 。 ) 拇指描背部夹脊 、 膀胱经第一 、 二侧线 ( 纵行线 ) 及自大椎棘突从内到外 , 沿冈上肌至肩峰部 ( 横行\nZi). O 弹拨 、 点按背俞穴及大椎 、 肩外俞 、 天宗 。 ) 背部及项部拿法 。 拇指揉项部五条经脉 , 自上而下揉颈椎正中及其两侧 。 弹拨 , 点按风池 、 天柱 、 肩井 。 ) 颈部拔伸法 、 摇法 、 斜扳法 。 ) 拿揉项部及背部肩井 。 四小鱼际击肩井 , 掌拍背部 、 背部从上向下掌推法 。\n\n(2) 肩部及上肢 : O 肩关节周围 ( 肩前 、 <20>"
},
"doc-9a82cf8586a545dbf6a94526855c8739": {
"content": "<22>进行按摩 。\n\n(1) 过于紧张 、 饥饿或过饱 ; 高热及各种传染病患病期 。\n\n(2) 患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病 。\n\n(3) 外科急腹症 ; 患恶性肿瘤 、 结核 。\n\n(4) 严重醉酒 、 精神病患者 。\n\n(5) 出血性疾病 、 女性月经期 。\n\n(6) 内伤或关节脱位没有得到复位者 。\n\n(7) 皮肤感染 、 破溃 、 留瘢痕者 。\n\n(8) 女性怀孕期间 , 有些穴位不宜按摩 , 如腰部和腹部穴位 , 还有肩井 、 合谷 、 三阴交 、 昆仑 、 至阴等一些活血通经的穴位 。\n\n2. 不适宜按摩的痛\n按摩虽然对各种痛症有益 , 但也有一些情况不能采用此法 , 否则会适得其反 , 对患者的身体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n\n(1) 肿瘦所致的疼痛不宜按摩 , 否则会加速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n(2) 结核病 , 如四肢关节结核 、 脊椎结核所致的病痛不宜进行按摩 , 这是因为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扩散"
},
"doc-9120f82dc12ef11fbeb0de684c574b19": {
"content": "<22>背部 、 背部从上向下掌推法 。\n\n(2) 肩部及上肢 : O 肩关节周围 ( 肩前 、 肩外侧及肩后 )。 ) 肩部拿法 。 ) 拇指揉肩前关节间隙 、 哲突至结节间沟一线 , 肩后冈上肌 、 冈下肌 、 肩胛骨外侧缘 。 点按肩\nAT Jal Fa UA JAE JA. © 肩关节扳法 、 摇法 。\n 拿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及前臂肌肉 。 ) 拇指揉手三阴三阳经 。 ) 弹拨极泉 、 臂膊 、 小海 ( 食指拨动 ) , 点按曲池 、 手三里 、 合谷 、 外关 、 内关 、 劳宫 。 ) 肘关节 、 腕关节摇法 , 配合弹拨痛点 。d0 掌推 、 招上肢内 、 外侧面 。 团肩关节及上肢搓法 、 抖法 。 抹手背 , 掏法理手指 。\n\n( 九 ) 报摩禁忌证\n\n1. 不适宜按摩的病症及人群按摩疗法虽然适用范围很广 , 但不是任何情况 、 任何人都适用的 , 下列几种情况 , 不宜进行按摩 。\n\n(1) 过于紧张 、 饥饿或过饱 ; 高热及各种传染病患病"
},
"doc-5993cf7dce0e77ad78e7c28da7092348": {
"content": "仰卧位按摩头 、 肩前和下肢前侧 , 最后取坐位按摩颈 、 肩 、 上肢 。 单一部位的手法操作程序 , 遵守 “ 放松一治疗一放松 “ 及 “ 面一线一点一面 “ 的原则 。\n\n1. 俯卧位\n\n(1) 腰背部 : 背部摩法或双掌分推法 。 ) 脊柱及膀胱经掌按法 。 ) 腰背脊柱及两侧掌按揉法 。 腰背两侧骸棘肌按法 。 ) 沿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第一 、 二侧线拇指按揉法 。 ) 掌指拨法或肘拨骸棘肌 。 ) 拇指及肘点揉 、 拨背俞穴 , 压痛点 。 腰部斜扳法 。 ) 腰部后伸扳法 。 凶腰部抵法 、 接法 。 团掌推法推背部督脉及两侧 。 肯腰骸部脊柱两侧小鱼际擦法 。 背腰骶部掌拍法 。\n\n(2) 髋部及下肢后侧 : O 臂部掌揉法或接法 。 ) 拇指点 \\ 摒骸骨外侧缘 、 臀中肌 。 ) 拇指或肘点拨臂部压痛点及环跳穴 。 O 掌按法 、 拿法 、 揉法 、 掉法放松下肢后<E882A2>"
},
"doc-f63d4e5ae75261dcbffd54de58a87367": {
"content": "<22><>程后可以休息几天 , 再视病情而定 。\n\n(6) 如果是一般保健 , 可相应缩短按摩时间 , 按摩疗程也可根据保健的功效相应延长或缩短 。\n\n另外 , 按摩最宜在沐浴后 、 睡觉前进行 。 而且应该在两次进食之间 , 最好不在进食后 1 小时内进行 。\n\n2. 穴位和部位的选择\n\n(1) 外伤的治疗一般是以痛为脑 , 局部取穴为主 。 它是以脑穴近治作用为基本依据的 。 这是因为肌肉 、 韧带和关节病变 , 其症状表现的部位大多数是在病变部位的区域内\n\n(2) 如果是急性损伤 , 局部疼痛肿胀剧烈 , 则应选取邻近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 , 待病情稍有减轻后再在痛点操作 。 |\n\n(3) 对于个别较为穷出的症状 , 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取穴 , 如发热可取大椎穴等 。\n\n( 八 ) 扯摩的先后顺序通常按摩是讲究先后顺序的 , 一般都先取俯卧位按摩腰背及下肢后侧 , 后取仰卧位按摩头 、 肩前和下肢前侧 , 最后取坐位按摩颈 、 肩 、 上肢 。 单一部位"
},
"doc-7be8c5782020a749fa7167a1251bb033": {
"content": "光不宜过强 , 那样不利于被按摩者稳定情绪 、 享受按摩过程 。 最好选择柔和的 、 瓦数低的光源 , 如白炽灯或烛光等 。\n\n2. 温度准备\n\n从按摩生理学和中医理论来讲 , 温热主疏 、 散 、 通 , 蹄冷主滞 , 凝 、 阻 。 同样 , 经络也要求在温热的条件下运行 , 人体器官功能才能发挥其 “ 行血气 , 营阴阳 “ 的作用 。\n\n(1) 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 26°C ~ 28°C, 冬天可以加暖气 , 夏日不可以用空调 、 电扇直吹 。\n(2) 若要在睡前或起床后按摩 , 最好先搓热按摩部位或局部热敷后再施行按摩 , 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n(3) 术者在施术过程中 , 如用凉手按摩 , 被按压的部位就会变得紧张 , 使得按摩效果无法充分地传递 。 因此 , 应保持术者手的干燥 、 温热 , 按摩前可先将双手搓热 , 衡量手掌变暖的标准是将手放在脸部时能够感到温暖 。\n\n3. 精油准备:被按摩者在按摩前若出现酸痛等轻微的病症时 , 涂抹精<E68AB9>"
},
"doc-4725bb6bbdc848859e2c7f4c21678ed3": {
"content": "肘点拨臂部压痛点及环跳穴 。 O 掌按法 、 拿法 、 揉法 、 掉法放松下肢后侧及胭窝 。 ) 拇指按揉胭窝肌腱 。 拇指点描承扶 . 殷门 、 风市 、\n委中 、 太溪 。 ) 从背腰至足 , 掌推下肢后侧 、 外侧的膀胱经 、\n\n胆经 。 ) 拳史腺部 , 小鱼际击下肢后侧 。\n\n2. 仰卧位\n\n(1) 头面部 : O 前额直推法 ( 开天门 ), 分推法 ( 推坎宫 ), 揉运太阳 , 点头侧头维 、 率谷 、 角孙 。 ) 纵向点按印堂至百会 ( 头顶五经 )。 ) 拿揉胸锁乳突肌 , 推胆经 、 推桥弓 ,\n先左后右 。 CFR BMRB. © 揉项后五经 , 点风池 。 ) 推坎宫 , 指抹鼻旁 、 口周 , 摩面 , 点面部穴位 。 ) 扫散头部两侧 。 ) 指尖击头顶及梳法 。\n(2) 胸腹部 : D 从胸部中线向两侧分推胸阴阳 , 摩胸 、\n摩胁肋 。 ) 从上向下直推胸腹部 。 ) 分推腹阴阳 。 摩腹 。 ) 揉腹 。 点按中脘 、 下脘 、 天枢"
},
"doc-b5de506cfb6831c554608e9eda022bf0": {
"content": "<22><>油准备被按摩者在按摩前若出现酸痛等轻微的病症时 , 涂抹精油再进行按摩 ,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 例如 , 肩膀酸痛时 ,\n将薰衣草或迷迭香精油涂抹在肩膀部位 , 然后按压肩井穴 ,\n可以很快缓解疼痛 ; 身体酸痛时 , 可以使用薰衣草 、 薄荷 、 迷迭香精油 ; 疲劳时可以使用罗勒 、 柠檬 、 迷迭香精油 ; 想要缓解压力时使用甘菊 、 薰衣草 、 马郁兰精油等 , 都会非常有效 。\n另外 , 情绪不安时适合使用甘菊或薄荷精油 。 如果失眯的话 , 建议在按压的部位涂抹 1 - 2 滴薰衣草或马郁兰精油后再进行按摩 。\n\n( 六 ) 报摩姿势及力道\n\n1. 按摩姿势\n\n在进行按摩时 , 术者要双脚掌平实着地 , 使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中间的轴线上 , 这样在按摩时就能够灵活运用全身的力量 。\n患者也要尽量使自己放松下来 。 可以选用舒适的床或椅子 , 采用舒适的<E98082>"
},
"doc-03fc67d0fd2fc6fa760b900f5094f96a": {
"content": "多穴位 , 手掌和脚掌相对厚实 ,\n需要较强的刺激 。 用两手夹住网球或者高尔夫球 , 让球在掌心来回滚动 , 可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 也可用手掌或脚掌滚动球 , 以缓解肌肉紧张\n5. 按摩棒:用手抓住按摩棒有弧度的部位 , 用小圆球状的部位按压指定的穴位或是疼痛的部位 , 可刺激穴位 , 缓解疼痛及疮劳 , 还有松弛肌肉的作用\n6. 橡胶击打器:用橡胶击打器的球形部分击打身体 , 包括颈部 、 肩部 、肤部等 , 用力不要太重 , 避免伤害身体 , 此法可缓解或消除肌肉酸痛和身体疲劳\n7. 木质按摩器:可以将木质按摩器放在脚底按摩足部 , 其高低不平的轮二可以刺激足部穴位 , 或是放在手掌上滚动 , 刺激手部穴位 , 以缓解疲劳 \n8. 木质滚轮:用有滚轮的部分滚身体 , 包括腰 、 腹 、 腿 、 背等部位 , 凹凸有致的轮子可刺激某些穴位 , 缓解疲劳 , 消除局部肌"
},
"doc-d024bbdae0b793333ae67abc5d21eda1": {
"content": "重向下按压 。\n\n 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 , 再重复按压 , 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感 , 一般每秒按压一下 , 每个部位按压\n30-50 次 。\n\n田对年老体骏或年龄较小的患者 , 施力大小要适宜 。\n\n(3) 肘按法 : 肘按法是指屈肘 , 用肘尖代替手指和掌 , 着力于体表部位进行按压的一种方法 ( 图 2-5)。\n\n动作肘关节弯曲 , 利用肘端针对定点穴位施力按压 。\n\n功效具有疏松肌筋 、 温中散寒 、 调和气血 、 理筋正复的功效 。 常用于治疗腰背疼痛 . 肌肉酸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应垂直方向按压 , 不要滑动 , 一般每个部位按压 30~50 次 。\n注意用力由轻到重 , 应持续有力 , 持续数秒钟 ,逐渐放松 。\n\n2. 揉法\n\n(1) 指揉法 : 指揉法是指以指腹吸定在施术部位 , 做轻柔 、 和缓的旋转揉动 , 带动皮下组织的按摩手法 ( 图 2-6)。\n动作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穴位处 , 也可用两指一一食指和中指 , 或是用三指"
},
"doc-b4b1cc75f1693d91a98bf275b6fe8a5e": {
"content": "结核 、 脊椎结核所致的病痛不宜进行按摩 , 这是因为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扩散 , 导致骨骼会像白蚁啃房子一样 , 一点一点唷空 , 按摩的时候稍一用力 ,骨头就会被折断 。\n(3) 开放性皮肤损伤所致的疼痛 , 即皮肤上有伤口 , 不管是烫伤 、 化脓 、 溃疸 , 局部破损的部位都不能接受按摩 。\n(4) 严重胃溃疡 、 消化道出血所致的腰背痛不宜进行按摩 , 否则可加剧创日出血 。\n(5) 严重肾病所致的腰部放射性疣痛 , 不宜进行按摩 。\n(6) 某些慢性炎症 , 如骨髓炎不宜进行拳摩 。\n(7) 急性炎症 、 脓肿所致的疼痛不宜进行按摩 。\n\n( 十 ) 按摩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操作之前 , 手要保持清洁 、 温暖 , 并要经常修剪指甲 , 以免划破皮肤 。\n\n(2) 按摩时患者的体位要适宜 , 术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 , 随时调整姿势 。 仰卧位时在领下或俯<E68896>"
},
"doc-33c5f80f96ffeaa3ed94038ec7960f39": {
"content": "<22> 、 背等部位 , 凹凸有致的轮子可刺激某些穴位 , 缓解疲劳 , 消除局部肌肉肿胀 \n9. 木质滑轮:木质滑轮的滑轮部分可以用来按摩身体 , 包括腹 、 腰 、\n腿等部位 , 有消除肿胀 , 松弛僵硬肌肉的作用 。 同时滑轮两头的小木疙瘩可以用来敲打身体 , 以缓解酸痛 \n10. 足底按摩踏板足底按摩踏板是专门为足底按摩设计的踏板 , 脚在上面用力摩擦时 , 可使足部穴位得到刺激 , 缓解身体疲劳\n11. 吹风机电吹风机吹出的热风对肌肉紧张 、 手脚冰凉等不适部位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 但使用时要距离皮肤 15 厘米左右 , 最好沿着经脉吹 , 然后再进行按摩 。 热风的刺激能够增强血液循环 , 就好像在做热身运动一样 , 进而提升按摩的效果 ( 图 1-11)。\n\n二、颈肩腰腿痛按摩手法\n\n 常用的颈部按摩手法\n\n1. 按法\n\n(1) 指按法 : 指按法是指用拇指指面或以"
},
"doc-eb8ce122805e58d47e1d858e35df1532": {
"content": "位要适宜 , 术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 , 随时调整姿势 。 仰卧位时在领下或俯卧位时在胸前 、 小膈前垫放软枕 , 可减少固定体位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不适\n\n(3) 按摩时要注意保暖保温 。 温度控制在 25 以上 , 可以很好地激活经络 、 穴位 , 按摩的效果会更好 。\n\n(4) 按摩时要排空大小便 , 穿舒适的衣服 , 修剪指甲 , 不戴戒指 、 手表 、 手链等硬的饰物 。\n\n(5) 术者在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对刺激比较强的穴位 , 按压的时候要防止患者昏厥\n\n(6) 按摩到敏感部位的穴位时不要拘谨 、 嬉笑或者出现性冲动 , 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 享受按摩的感觉 , 让这种感觉疑散到全身 。\n\n(7) 一旦发现被按摩者有心慌 、 出冷汗的现象 , 应让其立即平卧 , 或让其喝些糖水 , 一般短时间内均能恢复正常 。\n\n(8) 按摩手法要稳准 、 轻柔 、 和缓 , 避免粗暴用力产生的不艮后果 。\n\n(9 ) <20>"
},
"doc-da696b06c23bfa259a216dde5d1d0327": {
"content": "<22><>胀等感觉 ,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n 按压结束时 , 不宜突然放松 , 应逐渐递减按压力量 。\n\n(2) 掌按法 : 掌按法是指全掌或掌根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后用力向下按压 , 可单掌或双掌重叟按压 ( 图 2-3 、 图 2-\n4 ) 。\n术者手指自然放松 , 腕部背屈 , 以手掌根部或掌心部位用力 , 垂直按压穴位并逐渐加力 , 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 , 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n ) 为增加按压力量 , 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 , 身体略前倾 , 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n\n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腰背疣痛 、 脊柱侧弯 , 脘腹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着力部位应紧贴皮肤表面 , 按压时不可移动 ,\n\n用力由轻至重 , 切勿暴力 、 猛力按压 。\n\n 为增加按压力量 , 在按摩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 , 身体略前倾 , 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n\n 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 , 再重复按压 , 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感 ,"
},
"doc-8926d7e20598382ed8fa0a17a6922d3f": {
"content": "按摩手法要稳准 、 轻柔 、 和缓 , 避免粗暴用力产生的不艮后果 。\n\n(9 ) 按摩的间断时间不宜过长 , 以免影响效果 。\n\n( 十一 ) 常用按摩工具\n\n1. 牙签:指尖耳朵这些窄小部位上的穴位 , 用手指很难准确地按压 , 而借助棉棒 、 牙签等来帮助按压就容易多了 。 最好把牙签的尖头磨圆再使用 。 在对大腿 、 臀部这些肌肉多的部位施加强刺激时 , 可以将牙签绑成一林 , 以增加穴位的刺激作用\n2. 纽扣:有些穴位的按压单纯用指按可能力度不够 , 或者范围不大 , 使用的按摩器材又过大 , 这时可以选择纽扣或者硬币辅助拳压 , 能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n3. 圆珠笔:在手 、 胳膊 、 腿 、 脚等面积较小的部位需要施加较强的刺激时 , 可以使用圆珠笔按压相应的穴位 。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 不要刺伤皮肤 \n4. 网球:手和脚汇集了人体的很多穴位 , 手掌和脚掌相对厚实 ,\n需要较强的刺激 。 用两手夹住网球或者高尔夫球"
},
"doc-2571ddab8581bfbb81dca2ccd7d6f7f6": {
"content": "屈肘成\n120-140 , 肘部外翘 , 腕关节放松 , 呈微屈或水平状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前臂做主动运动 , 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 , 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轻柔灵活的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蹄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头痛 、 头晕失眠 、 牙痛 、 咳嗽 、 胸闷 、\n腹胀腹泻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出动作要灵活 , 力量要轻标 。 施术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 , 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撞压 。\n 动作要有节律性 , 其频率为每分钟 120 一\n160 次 。\n\n(RPE: 掌揉法是以掌根吸定于施术部位 , 腕部放松 , 以肘为支点 , 前臂旋转摆动以带动腕部做轻柔和缓的旋揉动作\n\n动作手指合并 , 掌心或是掌根部位着力施压在穴位上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小臂带动腕部 , 针对痛点或穴位使用力部位小幅度 、 轻缓地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做循环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
},
"doc-89bc9e2fc1a754bede783c7bccf54549": {
"content": ")。\n动作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穴位处 , 也可用两指一一食指和中指 , 或是用三指一一食指 、 中指和无名指同时用力施压于穴位处 , 腕部放松 , 以肖部为支点 , 前臂做主动摆动 , 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解痉止痛 、 松解粘连等功效 。 常用于肌肉痉挛 、 肿痛 . 肌筋膜粘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团以手指进行旋转揉动 , 着力要均匀 , 逊贯 , 由轻到重 , 逐渐扩大范围 。\n ) 旋而不滞 , 转而不乱 , 揉而浮悬 , 动作深沉 , 作用面积小而集中 。\n ) 旋揉要有节奏感 , 一般每分钟揉 80-100 次 。\n\n(2) 大鱼际描法 : 大鱼际描法是指用大鱼际着力做轻柔和缓的转动 , 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n“ 大鱼际揉法一动作以手掌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 , 沉肩 , 屈肘成\n120-140 , 肘部外翘 , 腕关节放松 , 呈微屈或水平状 , 以肘关节为支点 ,"
},
"doc-b4bb6d0b37a69474c9fdb599685c5073": {
"content": "法\n\n 常用的颈部按摩手法\n\n1. 按法\n\n(1) 指按法 : 指按法是指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 , 或双拇指重取 , 以一指指腹按压体表的一种按摩手法 .\n该方法在穴位或局部做垂直向下的按压 , 片刻即可 。 指按法常与描法结合使用 , 组成按揉法 。 全身各部位均可应用 ,\n尧以穴位处最为常用 \n双拇指重叠指按法动作必双拇指重叠时 , 一指指腹按压在施术部位 , 一般每穴按压 30 - 50 次 。\n 操作时用力均匀 , 使按压的穴位或疙痛部位 ,\n产生酸胀感 。\n功效具有解症 、 舒经活络 、 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 常用于按压周身穴位和痛处 , 用于疼痛 、 小便量少或瘫闭等症的治疗 。\n注意 4 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 一般每穴按压 30 - 50 次 。\n 操作时应注意用力由轻到重 , 不要滑动 , 应持续力度 , 使穴位和其他疼痛部位产生温暖 、 舒适 、 酸胀等感觉 ,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n 按压结束时 , 不宜突然放松 , 应逐渐"
},
"doc-381a8f267adc4d6eb9d28e76fd18bf6f": {
"content": "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2) 掌平推法 : 掌平推法是以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经络循行路线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动 ( 图 2-16)。\n\n动作 ) 手腕 、 手指自然伸直 , 或用掌根着力 。\n 利用掌根或手指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 , 缓慢推动 , 也可利用双手交叉重叟的方式推进 。\n 手掌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 但不可硬用压力 。\n功效具有行气活血 、 散瘀止痛 、 解除肌肉 、 经脉痉挛疣痛等作用 。 临床常用于腰膈痛 . 肩背酸痛 . 伤筋 、 肩周炎 、 颈椎病 . 胸腹胀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力量不宜过大 。 若需要增大压力时 , 可用另一只手重叠缓慢推进 。 一般可连续操作 5-10 遍 。\n 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穴位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n\n(3) 拳平推法 : 拳平推法是以一手握拳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屈曲 , 以指尖关节部着力 , 沿肌肉纤维"
},
"doc-3f5327a7d1b6727061616b72f474f24c": {
"content": "<22>食指中节的外侧缘 , 用拇指指尖关节突起部的桡侧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向下用力按压\n动作以手握拳 , 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 , 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着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痿 、 外感风蹇 、 肌筋膜痉桀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点按要有节奏 , 不要忽快忽慢 , 每秒钟点按1次点法力度要由轻渐重 。\n\n(4) 肘尖点法 : 肘尖点法是指术者屈肘 , 用突出的尺骨鹰嘴突起部分压在某一部位上 , 借助体重点压的按摩手法 。\n肘尖点法为强力点法 , 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和肥胖者\n\n动作 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操作 50-100 次即可 。\n 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的 , 具有着力点小 、 刺激性强 、 操作省力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用暴力施术 。\n功"
},
"doc-8d613eac05ebd1d67f918797696ec224": {
"content": "消除肌肉酸胀 , 可主治肢体麻木 、 肌肉萎缩无力 、 腰膈酸痛 、 肩背酸痛 、 局部劳损等病症 , 还常用于小儿捏脊 , 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n注意 不要用指端扣抓 , 以免捏破皮肤 。\n ) 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中 , 用力要均匀 , 移动有规律 。\n\n5. 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的手法 ( 图 2-14)。\n动作 术者双手于施术部位对按而向上提 。\n 手法由表及里 , 持续着力 , 四指同时施力 , 缺一不可 。\n\n功效具有聪耳明目 、 调和阴阳 、 补益气血 、 健脑安神的功效 。 常用于头晕目胜 、 关节僵硬 、 肾虚血亏 、 阴阳失调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宜和缓而有节律 , 两手用力要协调 , 均分一驯 。\n\n 动作不可过猛 , 力度不宜过重 , 忌用暴力 。\n团动作轻巧 , 取穴准确 , 一般操作 50 - 100 次 。\n\n( 二 ) 常用的肩部报摩手法\n\n1. 推法\n\n(1) 拇指平推法 : 拇指平推法是指以一手或两手拇"
},
"doc-b53b22b8b081ebc34ad59be3a5e7e51b": {
"content": "。\n动作 用拇指桡侧缘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功效具有消瘀散结 、 疏通经络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n 肌肉拉伤 、 局部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指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n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 同时注意指甲不要刮伤皮肤 。\n\n(6) 全掌直推法 : 全掌直推法是指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治疗部位 , 五指微分开 , 腕部挺直 , 以单掌 、 双掌或双掌重叟加力做单方向推动 ( 图 2-20)。\n\n图 2-20 “ 全掌直推法动作 无论是单掌还是双掌叠掌直推 , 都要以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功效具有理筋活血 、 消积导滞的功效 。 常用于脾胃不和 、 肾虚 、 肌肉拉伤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掌要紧"
},
"doc-9db7e88d59b9388d00cf49c6ef97ae2b": {
"content": "<22> 。\n\n注意心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点 50-100 次即可 。\n 向下点压时 , 拇指指腹紧贴食指中节桡侧 , 以免因用力而扭伤撒指间关节 。\n\n(2) 屈食指点法 : 屈食指点法是指屈食指 , 以食指第一指关节突起部位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用力按压的按摩手法 ( 图 2-10)。\n动作出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 , 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 按摩时可用拇指末节内侧缘紧压食指的指中部 , 以增加力度 , 一般操作 50-100 次即可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点血开筋 、 补江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瘀 、 痉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此法具有着力点小 、 刺激强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暴力施术 。\n\n(3) 届拇指点法 : 屈拇指点法是指术者拇指屈曲 , 以搐指端抵住屈曲食指中节的外侧缘 , 用拇指指尖关节突起部的桡侧点按体表治疗部位 , 逐渐<E98090>"
},
"doc-8f97fff6ff2b7531fbc1f5e819ae3c3f": {
"content": "、 轻缓地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做循环揉动 。\n\n功效具有舒经活络 、 温经散寒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 . 胸闷岔气等症的治疗 。\n\n注意要吸定施术范围持续进行揉动 , 手不要离开被按摩者的皮肤 , 进行紧揉 、 慢移的操作 。\n ) 揉法要有节奏 ,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 ,\n一般每分钟按揉 50-60 次 。\n\n3. 点法\n\n(1) 拇指指端点法 : 拇指指端点法是指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 , 用拇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 , 逐渐垂直用力下压的按摩手法 ( 图 2-9)。\n动作用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 , 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 、 痉挛 、 风踹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心垂直用力 , 固定不移 , 由轻到重 , 稳而持续 , 一般点 50-100 次即可 。"
},
"doc-91899ff539966a45a9712d652cb14589": {
"content": "小 、 刺激性强 、 操作省力 、 着力深透的特点 , 术中切忌用暴力施术 。\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消积破结 、 调和阴阳 、 点血开筋 、\n补泻经气的功效 。 常用于肿痛血痿 、 痒挛麻瘀 、 阴阳失衡等疙的治疗 。\n注意操作时从体表向下逐渐用力点按 , 不可突然施加暴力 。\n4. 捏法捏法是按摩者以手指对合 , 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反复交替对捏的按摩手法 ( 图 2-13)。\n 动作 操作时 , 术者的肩和手臂要自然放松 , 用腕部的力量带动手指端螺纹面或手掌 , 顺施治部位的外形轮廓做一松一紧的相对捏紧操作 , 一般每分钟捏 60 - 80 次 。\n 手法要求做到刚中有柔 , 柔中有刚 , 灵活自如 ,\n不可果滞 , 并按经络穴位及机体的形态捏挤 。\n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行气活血 、 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n常用于促进萎缩肌肉的恢复及消除肌肉酸胀 , 可主治肢体麻木 、 肌肉萎缩无力 、 腰膈酸痛"
},
"doc-5d3d15a8fa9f0156b10a376821ce3e08": {
"content": "3-5 道 , 对附受较前者可更少 。\n\n(4) 分推法 : 用两只手拇指的螺纹面或桡侧 , 或是中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施压于穴位处 , 分别从该穴位的中点向两侧分推 , 可做一字形 , 或八字形, 又称为 “ 分法 “( 图 2-18)。\n\n动作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 , 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 一般分推 20-30 次 。\n ) 按摩时既可直线移动 , 也可以沿体表做弧形推动 。\n\n功效具有消积导滞 、 疏通经络 、 行气活血的功效 。 常用于胃肠功能紧乱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 , 两手用力要均匀 、 柔和 、 协调 。\n\n 一般分推 20~30 次 。\n 操作时 , 应多配合适量的按摩介质并注意适宜的干湿度 , 注意不要把皮肤推破 。\n\n(5) 拇指直推法 : 拇指直推法是以一手或两手拒指指腹或面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 , 保持一定压力单方向推动 , 此法是按摩起始和结果的手法 ( 图 2-19)。\n动作 用拇指桡侧缘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与肌肉纤"
},
"doc-f868c6db5505cc5a70761704aaf1690e": {
"content": "二 ) 常用的肩部报摩手法\n\n1. 推法\n\n(1) 拇指平推法 : 拇指平推法是指以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 , 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 , 助拇指用力按经络或顺肌纤维方向单向直线推动 ( 图 2-15)。\n\n动作在手法推进过程中 , 可重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缓和的按揉动作数次 。\n ) 操作时指 、 掌紧贴皮肤 , 用力要均匀持次 , 速度要缓慢渗透 , 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 一般每分钟平推\n80-120 次 。\n ) 对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位可配合按抵或按压等手法 。\n\n功效具有活血化瘀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缓解颈 、 肩 、 腰 、. 腿痛和脘腹胀满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力量不宜过大 , 用力均匀持次 , 速度要缓慢渗透 , 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n ) 按摩前应先在治疗部位涂抹少量润滑类介质 ,\n使皮肤有一定的滑润度 , 利于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2) 掌平推法 : 掌平推法是以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 , 沿"
},
"doc-75e010c0e6d245082dab9cd216a07d83": {
"content": "<22>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屈曲 , 以指尖关节部着力 , 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 ( 图 2-17).\n 平握拳状 , 以食 、 中 、 无名指 、 小指的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或以拇指第二节桡侧面和食 、 中 、 无名 、 小指第二节着力 , 向一定方向推进 。\n ) 推时指关节突起处或指背面着力 , 要紧贴皮肤 , 推动速度宜缓慢 。 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n\n具有舒筋通络 、 行气活血 、 消瘢止痛等功效 。 临床多用于软组织劳损 、 伤筋 , 以及风湿痹痛 、 肌肉迟缓无力等症的治疗 。\n\n 按摩前应先在治疗部位涂抹少量润滑类介质 ,\n使皮肤有一定的滑润度 , 利于操作 , 以免推破皮肤 。\n\n 对从一点推向另一点途中需要加重手法刺激的穴位 , 可配合拳尖刺激 。\n\n ) 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 一般连续操作 3-5 道 , 对附受较前者可更少 。\n\n(4) 分推法 : 用两只手拇指的螺纹面或桡侧 , 或"
},
"doc-3238fea4f455e931ab0dcabf80d0eb99": {
"content": "半 。\n\n( 三 ) 常用的肢脑部按摩手法\n\n1. 摩法\n\n(1) 指摩法 : 指摩法是指用食指 、 中指 、 环指 ( 无名指 ) 、\n小指指腹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掌 、 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图 2-28)。\n动作手指并拢 , 腕微弯曲 。 掌指关节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 , 以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未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 。\n 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螺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n 指摩法宜稍轻快 , 每分钟摩动约 120 次 。\n\n功效具有解疸止痛 、 温经散蹄的功效 。 常用于病痛 、\n痊桀等症的治疗 。\n注意 D 操作时动作要缓和而协调 , 迅速而持久 。\n\n ) 摩动时要压力均匀 、 一致 , 动作轻柔 。\n ) 指摩宜快 , 约每分钟 120 次 。\n\n(2) 掌摩法 : 掌摩法是指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
"doc-734c1c47af09f4247b6215ebe6ec0352": {
"content": "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8) 鱼际直推法 : 鱼际直推法是指术者五指并拢 , 手腕伸直 , 以大鱼际或小鱼际为中心 , 肘部灵活屈伸 , 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的按摩手法 。 如需增加力度 , 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 图 2-22)。\n动作 直推时注意五指并拢 , 且手腕要灵活 。\n ) 要沿着经络走行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的方问直推 。\n功效具有理筋活血 、 调经镇痛的功效 。 常用于局部疼痛 、 肌筋膜痉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潜 , 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9) 肘直推法 : 肘直推法是指术者屈肘 , 以鹰嘴突出部着力 , 向一定方向推进的按摩方法 ( 图 2-23)。\n动作 术者屈曲肘关节 , 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 , 沿"
},
"doc-3fb543083cf243f24ad047813103129e": {
"content": "<22>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 图 2-27)。\n\n图 2-27 “ 肩关节摇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上部 , 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 ( 使患者手臂搭在术者的前臂上 ), 缓缓地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n ) 摇动宜缓 , 保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名 , 且每个方向摇动 30-50 次 。\n功效具有梳理肌筋 、 痛经活络 、 行气活血 、 解痉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肩关节周围炎 、 肩部伤筋 、 肩部骨折后遗症等病症的治疗 。\n注意 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平稳 , 摇动方向及帽度应控制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 逐渐增加 。\n ) 摇转的速度宜慢 , 尤其是在开始操作时更宜缓慢 , 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适当增快速度 。\n 摇转方向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或按逆时针方向 。\n一般情况下是顺逆时针方向各半 。\n\n( 三 ) 常用的肢脑部按摩手法\n\n1. 摩法\n\n(1) 指摩法 : 指摩法是指"
},
"doc-7b88d7209dbafefbe0f277bb7d878da5": {
"content": "<22>为度 。\n\n 擦法动作要稳 , 不论横擦或直擦均应在一条直线上 , 不能忽快忽慢 。 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 , 以免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伤皮肤 , 且动作要连贯持续 。\n\n 压力要均匀适中 , 不可忽浮忽沉 , 以不使皮肤起褶皱为宜 。 术者肩部要放松 , 屈时内收 , 做到发力于臂 , 营劲于腕 , 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感 。\n\n由擦法与摩法在动作上是有联系的 , 擦法为直线往返移动 , 摩法则为环旋移动 , 所以擦中兼摩 , 摩中兼擦 。 在临床上擦法常作为最后使用的手法 , 操作 3 - 5\n分钟即可 。\n\n具有调和气血 、 舒筋活络 、 健脾和胃 、 祛风散寒 、\n镇静安神 、 舒展肌筋的功效 。 常用于体虚乏力 、 脘腹胀痛 、 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瘀痛等症的治疗 。\n\n 操作时用力要稳 , 动作连续 , 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直线 。\n 贴皮肤时向下的压力不宜太大 , 但速度要快 。\n\n3. 拍打法用虚掌或"
},
"doc-8d4511c757a577d66644c23f40f005f4": {
"content": "推进的按摩方法 ( 图 2-23)。\n动作 术者屈曲肘关节 , 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 , 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 。\n\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开通闭塞 、 松解肌肉痉挛 、 散瘀止痛等功效 。 多用于腰腹痛 、 伤筋及下肢瘫疸症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肘部着力点要紧压皮肤 , 用力要均匀深透 , 移动缓慢 , 反复多次 。\n 在治疗前局部涂用润滑剂 , 以避免皮肤受损 ,\n增加治疗效果 。\n 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 施术时要严格控制手法的力度 。\n\n2. Bid\n\n拿法是指用大拇指和食指 、 中指 , 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 , 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捎\n( 图 2-24)。\n\n动作 拿捏动作应持续而有节奏 , 一般每分钟拿提\n30-50 次 。\n 拿捏时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用力由轻到重 , 切勿拧伤皮肤 。\n ) 腕部要放松灵活 , 用指面着力 。\n功效具有祛风散踹 、 舒筋活络 、 顺<>"
},
"doc-cd816598310fe00654016304edb29db8": {
"content": "。\n\n功效具有舒经活血 、 温经散寒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气滞血瘀 、 肌筋疼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搓动时双手用力要对称 , 搓动要快 , 移动要慢 。\n\n4. 推法掉法是指由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带动空拳滚动\n( 图 2-26)。\n\n动作 术者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着力于施术部位 , 掌指关节略屈曲 , 通过腕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前臂外旋和内旋 , 使手背小指侧在施术部位连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 反复操作 。\n\n ) 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的动作一定要协调 。\n即前臂旋前时 , 腕关节一定要伸展 , 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 。 反之 , 在前臂旋后时 , 腕关节一定要屈曲 , 以第五 、 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 。 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 其滚动频率为每分钟\n120-160 次 。\n\n 术者躯体要正直 , 不要弯腰屈背 , 不得晃动身体 。\n\n囡术者肩部放松 , 上臂与胸壁保持 5-10 厘米的距离 , 上臂千万不可摆动 。"
},
"doc-db0cff451069fcf601ebf0a7e1676f23": {
"content": "功效 。 常用于脾胃不和 、 肾虚 、 肌肉拉伤等症的治疗 。\n注意手掌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n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7) 掌根直推法 : 掌根直推法是指术者手腕上跷 , 适度背届 , 五指伸直 ,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叟 ( 图 2-21)。\n动作 无论是单掌还是双掌叠掌直推 , 都要以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 , 且五指分开 。\n ) 要沿着经络方向或与肌肉纤维平行的方向直推 。\n\n功效具有舒筋活血 、 开胸利膈的功效 。 常用于内脏功能失调 、 急性扭伤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手掌根部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 , 用力着实 , 重而不滞 , 轻而不浮 ,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 , 持续 , 动作要协调 , 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 , 做单方向直线推法 , 不可偏斜 。\n\n(8) 鱼际"
},
"doc-9e3d54d08cd4d7159731fb776d3c90eb": {
"content": "<22>术者肩部放松 , 上臂与胸壁保持 5-10 厘米的距离 , 上臂千万不可摆动 。\n\n 术者肘关节微届 , 约呈 120“。\n\n 掉法突出的是一 “ 掠 “ 字 。 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 、 跳动 、 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n\n 手指均需放松 , 任其自然 , 不要有意分开 , 也不要有意握紧 。\n\n功效具有温经散蹄 、 缓急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风涨酸痛 、 肌肤麻木 、 肢体瘫痰 、 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团操作时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 , 不能拉动 , 辗动或跳动 。\n 压力 、 频率 、 摆动幅度要均匀 , 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n 手臂 . 肩膀尽可能放松 , 肘关节微屈约 120“。\n\n5. 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是指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肩关节上部 , 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 ( 使患者手臂搭在术者的前臂上 ) , 缓缓地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摇动 ( 图 2-27)。\n\n图 2-27 “ 肩关节摇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E4B880>"
},
"doc-f0b535bad27b5482b4196a5836617efa": {
"content": "摩法是指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 以腕关节为中心 , 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 图 2-29) ,\n\n动作 〉腕关节自然的部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持续 、 连贯 、 有节奏的环旋摩动 。\n功效具有宽胸理气 、 健脾和胃 、 活血散瘀的功效 。 常用于咳嗽 、 胸闰脘腹胀痛 , 外伤肿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掌摩宜稍重缓 , 每分钟摩动 80-100 次 。\n 手法应轻柔 , 压力应均匀 。\n2. 擦法\n\n擦法是指用手掌紧贴皮肤 , 稍用力做快速来回直线摩擦 , 使体表局部发热的手法 \n\n动作功效注意\n\n 札耆手腕伸直 , 使前臂与手掌面处于同一平面 , 以手的掌携面或鱼际贴附于施术部位皮肤 , 稍用力下压 , 以肩为支点 , 上臂做主动运动 , 带动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的往返直线摩擦移动 , 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n\n 擦法动作要稳 , 不论横擦或直擦均应在一条直线上 , 不能忽快忽慢"
},
"doc-9aadb50a5a91e43f3d3dfee04e793f63": {
"content": ") 腕部要放松灵活 , 用指面着力 。\n功效具有祛风散踹 、 舒筋活络 、 顺气活血的功效 。 拿法刺激性较强 , 常用于颈项 、 肩部及臂部 、 四肢等患处或穴位 , 常用于新陈代谢功能紧乱 、 肌筋膜粘连 、 食滞气郁 、 脖领酸痛 、 颈椎病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操作时 , 用力要由轻到重 , 不可突然用力 , 动作要缓和 、 渗透 、 连贯 、 持续 。\n\n3. 搓法搓法是指用两手掌面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 , 相对称用力做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描或做顺时针回环搓探 , 即双掌对揉的动作 ( 图 2-25)。\n\n动作 9 搐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 , 用力要对称 。\n 搓揉时频率可快 , 但在体表移动时要缓慢 , 一般情况下 , 搓 3-5 分钟即可 。\n ) 双手夹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 。 夹持过重 , 则搓不动 , 夹持过轻 , 则搓不到 。\n\n功效具有舒经活血 、 温经散寒 、 消肿止痛的功效 。 常用于气滞血瘀 、"
},
"doc-65f9aa0f77098be089b32f952682a471": {
"content": ", 腕部略向后伸 , 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n ) 掌击法 。 手五指自然伸开 , 腕略后伸 , 用掌根部击打体表 。\n ) 拳击法 。 以拳面 、 拳背 . 拳底有节奏地击打特定部位 。 适合背部 、 腰骸部及下肢 。\n功效具有通经活络 、 祛风散蹄 、 舒通筋脉的功效 。 通过振动可缓解肌肉痒挛 、 消除肌肉疲劳 。 常用于头昏脑涨 、 心神不宁 、 蹈气瘀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手法应持续有序 , 手腕灵活 , 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 , 用力均匀而柔软 。\n 击打时腕关节不能有屈伸动作 。\n 有风心病 、 脑栓塞 、 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忌用本法 。\n\n5. 弹拨法 ( 分筋 . 拨筋 )\n\n(1) 弹拨法 : 弹拨法是指以拇指 、 食指 、 中指着力 , 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 , 做与肌纤维 、 肌腱 、 韧带垂直方向的频率均匀的如弹拨琴弦的动作 ( 图 2-35)。\n\n图 2-35 “ 弹拨法动作团拇指深按"
},
"doc-c5179457ef37ccd33702dcd5fab797f3": {
"content": "肉有松动感的手法 。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 , 有抖上肢 ( 图 2-\n40) 和抖下肢 ( 囹 2-41) 之分 。\n\n图 2-41 “ 抖下肢动作按摩者用双手或单手 , 握住被按摩者肢体的远端 , 沿单一方向 , 稍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n功效具有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的功效 。 常用于肩臂疼痛 . 腰腿疼痛等症的治疗 。\n注意 抖动时用力要自然 , 抖动幅度要小 , 但频率要快 。 一般抖动幅度在 3-5 厘米 。 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 200 次左右 , 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n100 次左右 。\n\n ) 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 , 配合治疗 , 否则无法进行 。\n\n3. 运拉法运拉法是指术者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 ,\n\n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 , 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做被动性运动的手法 ( 图 2-42)。\n\n图 2-42 “ 运拉法动作 D 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稳 。\n 动作幅度要在正常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n 若是进行环转运动 , 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n\n功效"
},
"doc-859a6d7f1c1f43d2bcad15f3af2eff19": {
"content": "。\n ) 避免指甲刮伤皮肤 。\n\n(2) 弹筋法 : 弹筋法由捏法和提法复合而成 。 术者用拇指 、 食指两指 , 或用拉指 、 食指和中指三指紧捏治疗部位的肌肉或肌肤 , 稍用力向上提起 , 然后突然放开 , 使该部分肌肉和肌腱迅速弹回原位 ( 图 2-36) 。\n\n图 2-36 “ 弹筋法动作吊提拉肌肉或肌肤时 , 拇指 、 食指或拇指 、 食指 、\n中指要相对用力 , 避免用力偏差掏伤皮肤 , 反复操作\n3-5 邋即可 。\n ) 松手时要突然 , 日有弹性感 , 如拉放弓弦 。\n功效具有畅通气血 、 舒筋活络的功效 。 常用于软组织扭挫伤或劳损 , 以及风湿瘀痛症的治疗 。\n\n注意 D 用指腹着力 , 拿紧肌肉或肌腱 , 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 , 快提快放\n ) 用力要由轻到重 , 刚中有柔 , 切勿用指端用力指 。\n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n(3) 拨筋法 : 拨筋法是将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关节穷起外按压于患者的肌肉或神经的一侧 , 用"
},
"doc-42a6e936c78e32ce505f2b660a2da0ed": {
"content": "<22><>筋法是将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关节穷起外按压于患者的肌肉或神经的一侧 , 用稳力在垂直于该组织走行方向上进行往返拨动 ( 图 2-37)。\n\n图 2-37 “ 拨筋法动作拨筋时手指不离开按压的皮肤 , 往返拨动时力量要均匀 , 不能时轻时重 , 一个部位操作 3 - 5 道即可功效具有疏通经络 、 调理筋脉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粘连 、 气血瘀滞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n6. 摇腰法摇腰法要求患者取坐位 , 腰部放松 , 术者坐在患者的后面 。 此法对术者的体力要求较高 , 而且仅限于腰部运动障碍恢复期应用 ( 图 2-38)。\n\n火图 2-38 “ 摇腹法动作 术者用一手按住患者一侧的腰部 , 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 , 两手协调用力 , 将腰部缓慢摇晃 。\n 另一种摇腰法患者可取俯卧位 , 下肢伸直放松 。 术者用一手掌按住腰部 , 另一手以前臂托于下肢股前远端 , 并用力将下肢<E4B88B>"
},
"doc-5cd6f83f12b5860c0da2d87d0879bac2": {
"content": "重 , 不能报动 ,\n或两指同时用力扳拿 , 但不刺破皮肤 。\n 拿后常继以按揉 , 以缓和刺激 , 减轻局部疼痛感 。\n功效具有开窍醒神 、 兴奋神经 、 温通经络的功效 。 常用于头晕眼花 、 精神萎靡等症的治疗 。\n注意志用于局部消肿时 , 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 , 以轻巧而密集的手法向下切压皮肤 , 依次向近心端移动 , 移动的速度宜缓慢 , 用力不可过大 。\n 用于点拾穴位时 , 要手握空拳 , 拇指伸直 , 紧贴食指桡侧缘 ,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 ( 以指代针 ) 着力于穴位上 , 用力逐渐加重 , 以引起 “ 得气 “ 为度 , 拾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n 用于急救时 , 手法宜重 、 快 , 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n2. 抖法抖法是指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 , 微微用力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 , 使患肢关节 、 肌肉有松动感的手法 。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 , 有抖上肢 ( 图 2-\n40) 和抖下"
},
"doc-bec0661fe6e9ecd6577d3e5e2262a71e": {
"content": "返直线 。\n 贴皮肤时向下的压力不宜太大 , 但速度要快 。\n\n3. 拍打法用虚掌或手指有节律 、 平稳地拍打体表的一定部位 , 称为拍打法。\n\n拍打法动作操作时 , 五指并拢呈虚掌 , 掌指关节微屈 , 肘关节微屈 , 腕关节主动屈伸 , 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 , 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n功效具有舒筋活络 、 行气活血的功效 。 常用于头 、 颈 、项 、 肩 、 背 、 腰 、 腿及下肢后侧 、 外侧等部位 , 可用于外感邪气 , 肢体痉挛疼痛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拍打时应据弹性而用力 , 不可掌指面直接拍在患部而引起疼痛 。\n4. 击打法用掌根或大 、 小鱼际或拳史击体表的方法 , 称为击打法 。 击打法往往两手同时史击 , 可分为侧击法 ( 图 2-32 ) 、 掌击法 ( 图 2-33) 和拳击法 ( 图 2-34) 三种 。\n拳击法动作侧击法 。 又称小鱼际击法 , 手指自然伸直 , 腕部略向后伸 , 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n ) 掌击法 。 手五指自然伸开 , <20>"
},
"doc-0933f60c1d3052b81d01fdeb507f7ab7": {
"content": "<22>度要在正常活动范围内 , 由小到大 。\n 若是进行环转运动 , 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n\n功效具有滑润关节 . 舒筋活血 、 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 、\n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功效 。 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的治疗 。 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 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n\n注意运用该法时 , 必须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n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n\n4. 理筋法 ( 顺茵法 )\n\n理筋法是指用拇指或其他四指的指腹远端着力于患者的一定部位 , 用稳力自上而下或自中心向两侧呈直线或弧线理顺的按摩手法 ( 图 2-43)。\n\n么图 2-43 “ 理筋法动作志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 , 用一手拉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 , 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 、 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 , 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 , 反复数道 。\n 用力必须均匀持续 , 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n\n功效具有解痒止痛疏通经脉的功"
},
"doc-0712f7469906721f3d1ed295ef231e40": {
"content": "向的频率均匀的如弹拨琴弦的动作 ( 图 2-35)。\n\n图 2-35 “ 弹拨法动作团拇指深按程度依病变组织而定 , 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疗的肌肉 、 肌腱或韧带组织 , 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 , 再做与上述组织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 。 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 , 可以双手拇指重取进行弹拨 。\n\n 拨时要与肌纤维 ( 或肌腱 、 韧带 ) 或经络垂直 ,\n用力要由轻到重 , 毋由重到轻 , 刚中有柔 。\n\n 本法对深部组织刺激较强 , 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应加以轻快的描摩手法 , 以缓解疼痛反应 。\n\n功效具有舒筋通络 、 解痒止痛 、 整复理筋 、 消散结聚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炎 、 局部疼痛 、 腰肌劳损等症的治疗 。\n\n注意 操作时注意不能与皮肤摩擦 , 要实而不浮 , 保持一定节奏 。\n\n ) 力量要均匀 , 不可作用于骨面上 。\n ) 避免指甲刮伤皮肤 。\n\n(2) 弹筋法 : 弹筋法由捏法和提法复合而成 。 术"
},
"doc-478bcc69ee1c4c1d374c073966ad1905": {
"content": "须均匀持续 , 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n\n功效具有解痒止痛疏通经脉的功效 。 常用于肌筋膜粘连 、 外感风邪 . 脉若弦虚等症的治疗 。\n\n注意操作时指力要平稳 、 均匀 。 操作时力度要适当 ,\n一个部位操作 3 - 5 遍即可 。\n\n 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 \n表 3-1颈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百会穴\n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取穴时,将双手拇指插入两耳洞,两手中指在头顶相触之处即为此穴。其主治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失眠等。经常按摩百会穴有助于提升体内的阳气。对因颈椎病所引起的头昏脑涨者,每天可用手指轻轻按摩此穴 3050 次。\n\n印堂穴\n印堂穴位于额部两眉头中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等症。每天按揉印堂穴 30 次,能大大改善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恶心等病症。\n\n太阳穴\n太阳穴位于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外开 1 <20>"
},
"doc-fd538b2996b869b1d6a56b1036cf7e5e": {
"content": "松 。 术者用一手掌按住腰部 , 另一手以前臂托于下肢股前远端 , 并用力将下肢抬起 , 然后做过伸位的腰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 每个方向摇动 30 - 50 次 。\n\n功效具有解痉止痛 、 梳理肌筋的功效 。 常用于腰部酸痛, 活动不利等症的治疗 。\n\n注意动作要缓和 , 用力要平稳 , 摇动方向及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n\n( 四 ) 常用的腹部按摩手法\n\n1. 拾法指法是指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 , 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 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 。 操作时要取准穴位 , 为避免刺破皮肤 , 可在重拾部位覆盖一层薄布 , 指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 ( 图 2-39)\n\n图 2-39 “ 搪法动作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端甲缘 , 将力贯注于指端 , 着力于体表的施术部位或穴位上长按而指之 。\n 手指垂直用力按压 , 用力由轻到重 , 不能报动 ,\n或两指同时用力扳拿 , 但不刺破皮肤 。\n 拿后常继以按揉 , 以缓和"
},
"doc-44358ee54e1c4a41c386ff913decec55": {
"content": "穴\n大椎穴位于颈椎根部第 7 颈椎下缘,触起最明显骨头的下缘。主治发热、盗汗、全身皮肤过敏、颈椎病、肩背疼痛等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通风散寒、活血通络,能够改善脖子痠痛、颈椎病、肩背不适等症。\n\n天鼎穴\n天鼎穴位于颈部的喉结约一指宽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主治咽喉部肿块、颈部强直、颈部肌肉酸痛等症。经常按摩天鼎穴可疏通经络、理气散结能够改善咽喉肿痛、颈部强直、颈部肌肉酸痛等病症。\n\n扶突穴\n扶突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经常按摩扶突穴可通经活络、理气清热改善颈部僵直、肿痛、吞咽动作受限等症。\n\n曲池穴\n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穴时肘关节半屈位肱"
},
"doc-8bc1469b70f7616c8ba243ec7955f623": {
"content": "<22>、头晕目眩、恶心等病症。\n\n太阳穴\n太阳穴位于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外开 1 寸的凹陷处。取穴时,将眉梢延长线与眼外角延长线相交,两线交点的凹陷处即是此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眩、视力下降等症。当颈椎病引起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时,除了可以用手指按压该穴位,还可将尤加利(桉树)、薰衣草等植物精油,或风油精、万金油等直接涂抹在该穴位处,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n\n风府穴\n风府穴位于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沿脊柱向上,于后发际正上 1 横指处即是此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鼻塞、咽喉肿痛等症。风府穴对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点揉风府穴数分钟以解除不适。\n\n风池穴\n风池穴位于颅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
},
"doc-1a84556e357686dd812bed62166a36a4": {
"content": "周炎。\n\n肩髃穴\n肩髃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下缘上臂平举时前方凹陷处。主治肩臂部位疼痛、上肢关节活动不利等症。凡是肩周炎、手臂神经痛患者可先将热毛巾或热水在肩髃穴处热敷、冲淋随后以点、按、擦、揉等手法进行局部按摩。\n\n巨骨穴\n巨骨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关节活动不遂等症。该穴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阳跷脉主司肢体关节运动故对肩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是最佳按摩选穴。\n\n肩前穴\n肩前穴位于肩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处正坐垂臂取穴。主治肩部僵硬酸痛、手臂上举困难、手指麻木等症。按摩此穴可放松肩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肩部僵硬、手臂不举及手指麻木症状。\n\n云门穴\n云门穴位于胸外侧部锁骨下窝凹陷处"
},
"doc-d002c733640e722d350d6c4b8d9b3d63": {
"content": "肩部肌肉的紧张、疲劳和僵硬。\n\n大杼穴\n大杼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宽处。主治头晕目眩、头痛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项强肩痛等症。经常按摩此穴可强筋骨、清邪热改善肩部酸痛、肩周炎和颈椎痛等症状。\n\n风门穴\n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头痛、项强胸背痛、颈椎痛、肩膀酸痛等症。此穴能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n\n肩贞穴\n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主治肩臂疼痛、风湿痛、手臂不举、瘰疬、耳鸣等症。作为手太阳经入肩的第一穴常与肩髃穴、肩髎穴配合使用治疗肩周炎合称\"肩三针\"。\n\n臂臑穴\n臂臑穴位于肘上7寸三角肌下端上方曲池穴与肩髃<E882A9>"
},
"doc-5e84ad4938c109f39928b2d3a34b6bc0": {
"content": "穴\n风池穴位于颅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视物模糊、颈部疼痛等症。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风散寒、开窍镇痛能够改善头眩痛、颈项强直、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症状。长时间伏案工作的颈椎病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交叉按压该穴位 35 次,即可改善颈部的血液供应。\n\n天柱穴\n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即颈项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 2 厘米左右各一个。主治头痛、落枕、失眠等症。天柱穴是改善颈项、脊椎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经常按揉此穴位能改善颈椎酸痛、落枕及肩胛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n\n大椎穴\n大椎穴位于颈椎根部第 7 颈椎下缘,触起最明显骨头的下缘。主"
},
"doc-9418199ce3982509c8f5235b52bee7fa": {
"content": "不举及手指麻木症状。\n\n云门穴\n云门穴位于胸外侧部锁骨下窝凹陷处肩胛骨喙突上方距前正中线6寸。取穴时双手叉腰直立于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中央取穴。主治咳嗽气喘、肩臂疼痛、上肢活动障碍等症。作为人体气血输注的首要门户按摩此穴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濡养筋脉、滑利关节。\n\n肩中俞穴\n肩中俞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脊柱区。主治咳嗽气喘、视力模糊、落枕、肩背疼痛、颈项强直等症。此穴为颈、背、肩三部的枢纽要穴按摩具有通阳散寒、行气止痛之效可同步改善肩颈背三处不适症状。\n\n肩髎穴\n肩髎穴位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上臂平举时显现。主治肩背疼痛、上肢抬举困难、中风后遗症、风疼、肩周炎及肋间神经痛等症。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效针对肩关节活"
},
"doc-f23ab13430d69b4dff159c3050f16470": {
"content": "<22><>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时小腿外侧上端骨性突起物前下方凹陷中即是。主治高血压、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落枕、膝关节及下肢外侧病变。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对肝胆两经疾病具有疏气调和、舒筋通络的作用。中医称肝主筋主疏泄。所以按摩此穴能解除因肝和胆的经率、抑制头颈部的疼痛改善颈关节的活动。\n\n( 二 ) 肩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条口穴\n条口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取穴时先找到足三里穴再向下量5寸处即是该穴。主治脘腹疼痛、下肢肌肉萎缩、足背肿痛、肩臂疼痛等症。能够治疗肩膀发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每天用拇指按揉条口穴13分钟长期坚持能防治肩周炎。\n\n肩髃穴\n肩髃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下缘上臂平举时前方凹陷"
},
"doc-6cd4da42cfd2f5eb2786ecf0afeaac74": {
"content": "<22>、肩周炎及肋间神经痛等症。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效针对肩关节活动障碍及疼痛每日按摩数分钟可获改善。\n\n天髎穴\n天髎穴在肩胛骨上角凹陷处肩井与曲垣穴连线中点。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僵硬、胸闷烦躁等症。其祛风湿、通经络之效尤擅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疗效显著。\n\n曲垣穴\n曲垣穴位于肩胛骨内侧上缘凹陷中膈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中点。主治肩胛区拘急疼痛、麻木不适等症。通过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作用可有效缓解肩周炎、冈上肌腱炎引发的肩背挛痛。\n\n膈俞穴\n膈俞穴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下缘凹陷处正坐垂肩位上臂内收取穴。主治肩周炎、脑卒中后肩功能障碍及淋巴结结核等症。具有通络化痰、消肿止痛功效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核心穴位。\n\n天宗穴\n天宗穴位于肩胛<E882A9>"
},
"doc-fd7f5e9bc4e4bfae3193c2fb177b463a": {
"content":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穴时,肘关节半屈位,肱骨外上髁前凹陷处即是此穴。主治发热、头痛、高血压、手臂肿痛、无力等症。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故按摩此穴能疏通手阳明经之气,止颈项痛下至左指,缓解由颈椎病变引起的手臂疼痛与麻木。\n\n内关穴\n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中线腕横纹上 2 寸。取穴时,手前臂掌侧中线,腕横纹上 3 横指处即是此穴。主治胸闷、胸痛、头晕、心悸、呕吐、咽逆等症。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它最擅长治疗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如头晕、目眩、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因而当出现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取该穴按摩最为合适。\n\n阳陵泉穴\n阳陵泉穴位于小腿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时小腿外侧上端骨性突起物前下方凹陷中即是。主"
},
"doc-4380cd6ad3738070cd95f7dfe813ebf4": {
"content": "<22>、消肿止痛功效是治疗肩关节粘连的核心穴位。\n\n天宗穴\n天宗穴位于肩胛骨中点与下角连线上1/3处凹陷中。主治肩胛区疼痛、肘关节痹痛、风湿痛、上肢瘫痪及乳腺炎等症。温经散寒、活血祛湿之效显著可同步改善颈椎病引发的颈肩僵痛、胸腋胀痛等症状。\n\n臑会穴\n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后下缘凹陷处。主治目疾、瘰疬、瘿气、肩背痛、肩胛肿痛等症。具有降浊除湿的功效经常按摩可改善肩部肌肉劳损症状。\n\n肩井穴\n肩井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乳痈、脚气、乳腺炎等症。作为颈肩部的枢纽穴位按摩此处能有效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疲劳和僵硬。\n\n大杼穴\n大杼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
},
"doc-7aca143e0fb0abb92bd0fb290703c970": {
"content": "痛效果。\n\n附分穴\n附分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等症。按摩此穴能舒筋活络、祛风散邪有效缓解颈椎病、颈肌痉挛及肩周炎引起的肩部僵硬疼痛。\n\n魄户穴\n魄户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等症。具有理气降逆、通络止痛之效可改善肩背上部疼痛麻木、肩周炎及肩部肌肉萎缩痉挛等症状。\n\n膏肓穴\n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喘肺痨、健忘盗汗、遗精消化不良等虚损病症。按摩能滋阴补肺、扶正固本同时改善肩部肌肉僵硬酸痛症状。\n\n谵譆穴\n谵譆穴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咳喘发热、肩背疼痛等症。通过宣肺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
},
"doc-a598512cc94d484798d6274e64ac70f5": {
"content": "。经常按摩能解痉止痛、调畅二便,是治疗肛肠疾病和腰骶痛的要穴。\n\n( 四 ) 腰背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居髎穴\n居髎穴位于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腰腿痹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以及瘫痪、足痿等病症。经常按摩此穴可舒筋活络、益肾强健有效改善上述症状。\n\n承扶穴\n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横纹的中点处。主治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症。此穴深层有坐骨神经通过起于第4-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按摩对缓解下肢疼痛具有重要治疗价值。\n\n殷门穴\n殷门穴位于大腿后侧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处。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病及下肢麻痹等症。刺激此穴可产生向下肢放射的酸胀感具有舒筋通络之效。\n\n梁丘穴\n梁丘穴在"
},
"doc-c032e3914e79c9f9b8809d8e677250df": {
"content": "。主治发热咳嗽、鼻塞气喘、咯血喉痛、盗汗潮热、胸闷心悸、背痛及皮肤瘙痒等症。此穴能调补肺气、清泄肺热,是调理肺系疾病的重要穴位。\n\n膈俞穴\n膈俞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平肩胛下角处。主治气喘咳嗽、心痛心悸、呕吐呃逆、吐血便血、潮热盗汗等症。具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之效常用于治疗背部瘀血疼痛、肌肉劳损及慢性出血性疾病。\n\n肝俞穴\n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头晕目眩、夜盲、癫狂、脊背痛、胃肠疾病及肝病等。按摩此穴可疏肝利胆、理气和胃、通络止痛改善背肌筋膜炎和腰背疼痛。\n\n脾俞穴\n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胀腹泻、呕吐<EFBFBD>"
},
"doc-51d309bc2292377682786ff9efac4c8f": {
"content": "<22>僵硬酸痛。\n\n肩痛穴\n肩痛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处。专治肩周炎病症作为近年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经验穴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疗效。\n\n( 三 ) 腰背部按摩的常用穴位\n\n水沟穴\n水沟穴位于鼻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下2/3交界处。主治休克、晕厥、狂躁、急性腰扭伤等急症。按压此穴具有开窍醒脑、镇惊安神的功效对脊柱相关疾病如落枕和急性腰扭伤疗效尤为显著。\n\n后溪穴\n后溪穴在第5掌指关节尺侧上方的凹陷处。主治头顶痛、肩胛区疼痛及急性腰扭伤等症。作为临床常用穴位特别适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引起的剧烈腰痛按摩此穴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n\n肺俞穴\n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发热咳嗽、鼻塞气喘、咯血喉痛、盗汗潮热、胸闷"
},
"doc-dabfc33abb4009b4a0bc45a8a964138a": {
"content": "<22>\n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胀腹泻、呕吐便血、黄疸水肿、胃痛背痛等症。经常按摩能健脾和胃、利湿升清,有效缓解腰背疼痛、背肌萎缩及筋膜炎症状。\n\n肾俞穴\n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左右各一。主治耳鸣耳聋、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具有益肾壮阳、强腰利水之效专治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下肢肿胀及慢性疲劳等病症。\n\n命门穴\n命门穴在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耳鸣、遗尿尿频、腹泻带下、阳痿早泄、癫痫腰痛、手足厥冷等症。按摩此穴可温补肾阳、调理气血有效改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性功能障碍及各类虚寒性腰痛。\n\n大肠俞穴\n大肠俞穴"
},
"doc-9bea9c7c4f9e3570fa5f3c2db91594f9": {
"content": ",改善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小儿麻痹后遗症。\n\n环跳穴\n环跳穴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侧卧位取穴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处。主治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等。具有通经散寒、补肾强腰之效专治腰脊痛、下肢瘫痪、足部麻木等症。\n\n腰俞穴\n腰俞穴位于骶管裂孔处第4骶椎下正中。主治腰腹冷痛、月经不调、腹泻便秘、下肢瘫痪等症。作为督脉要穴是治疗腰腿麻木、肌肉萎缩的核心穴位常配合足三阳经使用。\n\n委中穴\n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间。主治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症。作为\"腰背委中求\"的要穴,按压时配合药酒外擦可显著增强止痛效果。\n\n附分穴\n附分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颈项强痛、"
},
"doc-c410aa6b1e0ef06416727d29e65f2df4": {
"content": "腰椎间盘突出、性功能障碍及各类虚寒性腰痛。\n\n大肠俞穴\n大肠俞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腹痛腹泻、肠鸣便秘、腰痛遗尿、坐骨神经痛等症。通过调理气机、通调气血,能显著缓解气血瘀滞所致的腰背疼痛,并对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有良好疗效。\n\n小肠俞穴\n小肠俞穴位于髋部平第1骶后孔距骶正中嵴旁开1.5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痔疾、小便不利、遗尿及腰腿痛等症。按摩此穴能通调二便、清热利湿,有效改善髋关节炎和腰腿疼痛症状。\n\n夹脊穴\n夹脊穴分布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0.5寸处左右各17穴。根据部位不同上胸段治心肺及上肢病下胸段治胃肠病腰段治腰腹及下肢病。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常针对性选用相"
},
"doc-ac25f6af62d73fc706509cfbda04048c": {
"content": "<22>三针\"。\n\n臂臑穴\n臂臑穴位于肘上7寸三角肌下端上方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主治肩臂疼痛、颈项肌肉痉挛、淋巴结肿痛、青光眼等症。当肩周炎发作引起肩肘手臂疼痛时可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向下按摩至臂臑穴和曲池穴形成连贯治疗。\n\n缺盆穴\n缺盆穴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处。主治肩部肌肉痉挛、肩周炎、肩膀僵硬疼痛、肩关节损伤等症。按摩此穴能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有效改善肩部肌肉痉挛和各类肩关节病变。\n\n中府穴\n中府穴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症。按摩此穴既可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松解肩周组织粘连缓解肩部肌肉僵硬酸痛。\n\n肩痛穴\n肩痛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处。专"
},
"doc-713ac9b4d44077b95253049796fdf180": {
"content": "<22>、肩背疼痛等症。通过宣肺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肩关节损伤、肌肉萎缩及痉挛疼痛。\n\n承山穴\n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伸直小腿时\"人\"字纹凹陷处。主治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按摩此穴能疏风散寒、宣通阳气、疏通经络,对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及小腿抽筋有显著疗效。\n\n昆仑穴\n昆仑穴在外踝后缘与跟腱之间平外踝中点处。主治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病变等症。针灸或按摩此穴均可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n\n长强穴\n长强穴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凹陷处。主治腹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遗精、腰骶疼痛、癫痫惊风等症。经常按摩能解痉止痛、调畅二便是治疗肛肠疾病和腰骶痛的要"
},
"doc-ce265683d25d02a6f1083d19952743ca": {
"content": ";腰段治腰腹及下肢病。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时,常针对性选用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进行针灸或推拿。\n\n腰阳关穴\n腰阳关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萎痹等症。按摩可祛寒除湿、强壮腰膝改善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性疾病。\n\n十七椎穴\n十七椎穴位于第5腰椎正下方凹陷处。主治腰骶腿痛、下肢瘫痪、月经失调、遗尿等症。具有活血通络、健脾益肾之效专治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腰痛。\n\n八髎穴\n八髎穴位于骶椎4对骶后孔中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主治腰骶病变、坐骨神经痛、下肢萎痹等症。按摩可调理下焦、通络利湿改善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小儿麻痹后遗"
},
"doc-34513b99a8cb302c8765e3a36e34702a": {
"content": "<22>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腰腿疼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n\n承筋穴\n承筋穴位于小腿后面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的中央委中穴下5寸。主治急性腰扭伤、小腿腓肠肌痉挛或麻痹等症。按压承筋穴可以消除腓肠肌的痉挛、缓解小腿的疼痛。\n\n筑宾穴\n筑宾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5横指宽处。主治癫狂、痫证、精神分裂症、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腓肠肌痉挛、睾丸炎、胃炎、肾炎等症。经常按摩筑宾穴可以调理下焦、宁心安神并能够改善小腿内侧痛、腓肠肌痉挛等症。\n\n丘墟穴\n丘墟穴位于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E796BE>"
},
"doc-7955facd44208d7e16495aa36007bd34": {
"content": "<22>腿痛、膝盖疼痛、食欲不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该穴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腿部肿胀具有排水消肿、利湿止痛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膝关节炎、膝关节红肿疼痛、下肢麻痹等症。\n\n足三里穴\n足三里穴位于胫骨边缘外膝眼下4横指处。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瘙痒、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癫痫等症。足三里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病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络能够改善腰腿疼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
},
"doc-b4effb05866b5f49e3c643ebbb690552": {
"content": "<22>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症。经常按摩丘墟穴可以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能够改善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腿部肿胀疼痛等症。\n\n解溪穴\n解溪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脚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踝关节疼痛、下肢痿痹、头痛、眩晕等症。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且它又位于脚踝的凹陷处因此按摩此穴不仅能有效缓解小腿抽筋、足踝疼痛还能消肿利湿对消除足部肿胀也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n\n太溪穴\n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失眠、腰脊及下肢、足跟疼痛等<E7979B>"
},
"doc-e8a9e172974cb1d65789cb989160adbb": {
"content": "<22>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失眠、腰脊及下肢、足跟疼痛等症。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气经此上行故肾气不足者皆可通过按摩此穴以补肾气。\n\n四、颈部常见疾病按摩\n 落枕\n\n落枕又称 “ 失枕 “, 是一种常见的颈项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 好发于青壮年 , 以冬春季多见 。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 :\n睡醒后出现颈项部疼痛 , 活动不利 , 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及后倾等 。 主要病因为睡眠姿势不良 , 使颈项部长时间处于过度扭转状态 ; 或睡眠时枕头过低 、 过高 、 过硬 , 使颈项长时间处于过伸位或过屈位 。 其损伤性质为静力性损伤 , 即颈项部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 , 就会发生落枕 , 而非突发性的损伤 。\n\n中医学认为 , 平素身体衰骏 , 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 , 筋肉缺乏锻炼 , 舒缩活动失调 , 复感受风蹄之邪 , 风蹄客于颈项部肌肉 , 致使经络不舒 , 气血凝滞而痹<E8808C>"
},
"doc-1babe264eb90b89e9acfdb51e34fc295": {
"content": "<22>椎生理曲度变直 , 颈植关节增生 , 个别可见椎间孔狭窄 。\n\n(3) 颈椎病型 : 此型较少 , 多为中老年人 , 一首次发病 ,\n典型的落枕症状并伴眩晕或患侧上肢麻木等类似领椎病引起的症状 。 病性属急性 , 病程短 , 病位在领椎关节 , 以及由于关节紧乱 、 水肿刺激或压迫到颈椎动脉 、 神经根或臂丛神经 。 影像学无明显改变 , 或仅有轻度的骨质增生等蜕变现象 。\n\n2. 自我按摩法按摩方法 ( 图 4-1)。\n\n(1) 坐位 , 将手四指并拢 , 指腹贴紧痛处按揉 8 - 10 遍,\n力量由轻至重 , 自感发热为止 。\n\n(2) 用双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的风池穴 10 遍 , 接着用一拇指按揉大椎穴\n\n(3)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沿颈肌自上而下捏拿 5 - 10 遍。\n\n(4) 在压痛点或硬结处用拇指按压弹拨 , 使其病痛消失 ; 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 , 加重疼痛 , 在拉伸痉挛肌"
},
"doc-bb60c7659f59e6c54b578f4eab9c3a3a": {
"content": "。 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 , 待按摩后 , 可以拨火罐 10-25 分钟 , 效果更佳 。\n\n4. 耳穴按压法\n\n(1) 选择 1-2 组耳穴 , 进行耳穴探查 , 找出阳性反应点 ,\n并结合病情 , 确定主 、 辅穴位 。 药豆可选用油菜子 、 小米 、 绿豆 、 莱胀子 、 王不留行 、 白芥子等 。\n\n(2) 选穴 : 肩 、 颈 , 领椎 、 神门\n\n(3) 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 , 左手手指托持耳廓 , 右手用镊子夹取裁剪好的 0.5 厘米 0. 5 厘米的方块胶布 , 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 , 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 。\n\n(4) 每次以贴压 5 - 7 穴为宜 , 轻轻揉按 1 - 2 分钟 。\n\n(5) 每日按压 3 - 5 次 , 隔 1 - 3 天换 1 次 , 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n\n(6) 注意事项\n\n1) 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 , 以免脱落 。\n\n2) 夏天易出汗 , 贴压耳穴不宜过多 , 时间不宜过长 ,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n\n3) 如对胶"
},
"doc-922feb93aca392cdca827706286a7e8b": {
"content": "使其病痛消失 ; 或者使头部徐徐旋转偏向一侧 , 加重疼痛 , 在拉伸痉挛肌肉呈细紧状态下 , 同时用拉指按压弹拨痛点 。\n(5) 双手交叉 , 用双手掌根扭捏颈部肌肉 10 遍 , 起到放松理筋的作用 。\n\n3. 其他按摩法\n\n(1) 颈椎枕颌按摩法 : 取坐位或卧位 , 双手或肘窝托住落枕者的枕部与下颌部 , 沿身体纵轴按摩 , 持续 1 分钟左右 ,\n反复 3-5 次 。\n\n(2) 捏挤颈部 : 双手手指交叉 , 掌根抱住颈部 , 双掌根相对用力 , 捏挤颈部 , 反复 10 次 , 再用手掌在患部用掌擦法操作 20 次 。\n\n(3) 注意事项\n\n1) 按摩可采取由少至多 , 由轻至重 , 由慢至快 , 量力而行 , 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n\n2) 按摩须注意保暖 , 防止受凉 , 避免感冒 。\n\n3) 上面的 3-5 步骤可以交替使用 , 手法操作一定要缓慢 , 力量要彻底 。 如果家中有会拔火罐者 , 待按摩后 , 可以拨火罐 10-25 分钟 , 效果更佳 。\n\n4. 耳穴"
},
"doc-085ce818d72831caeb71953d1c132861": {
"content": "<22><>此穴可产生向下肢放射的酸胀感具有舒筋通络之效。\n\n梁丘穴\n梁丘穴在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膝盖伸展时筋肉凹陷处。主治膝关节炎、胃痛、乳腺炎等症。对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膝关节急性发作症状有显著疗效。\n\n犊鼻穴\n犊鼻穴屈膝取穴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关节肿痛麻木、活动受限及脚气等症。作为外膝眼要穴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疾病。\n\n悬钟穴\n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满、下肢痿软等症。作为八会穴之髓会对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骨运动系统疾病均有疗效。\n\n丰隆穴\n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E9AAA8>"
},
"doc-33d1b8ff006a81626e0f7c8ee1ba373e": {
"content": "<22>运动系统疾病均有疗效。\n\n丰隆穴\n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主治头痛眩晕、咳喘痰多、便秘水肿及下肢痿痹等症。按摩能健脾化痰、和胃降浊对肥胖相关腰腿痛、肩周炎有改善作用。\n\n条口穴\n条口穴在犊鼻穴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主治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及胃肠疾病等。具有舒筋活络之效尤其对肩关节周围炎症状改善显著。\n\n飞扬穴\n飞扬穴位于小腿后面外踝后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症。此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对于小腿沉重疼痛的症状按摩此穴效果最佳。\n\n阴陵泉穴\n阴陵泉穴位于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主治腰腿痛、膝盖疼痛、食欲不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该穴"
},
"doc-f73ae8bd7eee63cf8538b5563e98f890": {
"content": "感受风蹄之邪 , 风蹄客于颈项部肌肉 , 致使经络不舒 , 气血凝滞而痹阻不通 , 僵直疼痛而致本病 。 本病起病较快 , 病程短 , 多在一周内可自行痞愈 , 但易于复发 。 按摩能疏散风蹄 , 温经通络 , 理筋解痛 , 使颈部气血通畅 , 肌肉放松 , 落枕症状随之消除 。\n\n1. 分型\n\n(1) 单纯型 : 青少年多见 , 一般为首次发病 , 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明显 。 病性属急性 , 病程短 , 病位仅在颈椎关节 。\n\n(2) 反复发作型 : 青中年居多 , 多有落枕病史 , 且经常性发病 , 除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外 , 另有长期颈部不适感 , 并且稍遇诱发因素即可发病 。 病性属慢性损伤的急性发病 ,\n病程相对较长 , 病位相对广泛 , 除关节及关节囊外 , 多块颈部肌肉损伤 。 影像学检查常可见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 颈植关节增生 , 个别可见椎间孔狭窄 。\n\n(3) 颈椎"
},
"doc-468f17ee9bcea241ea91048300833596": {
"content": "贴压耳穴不宜过多 , 时间不宜过长 ,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n\n3) 如对胶布过敏者 , 可用黏合纸代之 。\n\n4) 耳廖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n\n5) 对过度饥饿 、 疲劳 、 精神高度紧张 、 年老体张 、 孕妇等患者按压宜轻 , 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n\n5. 预防保健\n\n(1) 准备一个好枕头 : 枕头按人体颈部解剖的生理特点 , 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 , 应掌握在 7-10 厘米为宜 。 构芯也不宜太松 、 太软 , 宽度最好相当于肩至耳的距离即可 ,\n柔软度以不易变形为度 。 有习惯性落枕者在制作枕头时可加人参 、 当归 、 黄芪 、 甘草等 , 能促进领部的血液循环 。\n\n(2) 要防蹄保暖 : 睡觉时盖被不仅要盖在身上 , 而且要盖好颈部 , 这就要求将被子往上拉一拉 ; 天气热时 , 不要将颈部一个劲地对着电风扇吹 , 不要在有 “ 穿笺风 “ 的地方睡觉 , 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 。\n\n(3)"
},
"doc-70ba27a73d27b55af3236d6428846233": {
"content": "<22>变时 , 容易同时压迫 2 种或 2 种以上的组织 , 易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颈椎病的症状 , 因此混合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 , 各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均可同时出现于本型中 。\n\n症状 : 为上述各型颈椎病的症状综合表现 。\n\n2. 穴位按摩法\n颈椎病常见按摩方法\n(1) 按揉风池 : 将双手的拇指置于两侧风池穴处 , 按探半分钟左右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2) 指择曲池 : 将拇指和食指置于手臂曲池穴 ( 弯肘成直角 , 肘弛横纹尽头处即是 ) 处 , 拾揉穴位 2 分钟左右 , 两只手交替进行 , 使局部感到酸胀感为佳 。\n\n(3) 按揉外关 : 用一手食指指端点压另一手的外关穴 ,\n以自觉有酸 、 胀 、 麻感觉为度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揉 50 下 , 左右交替按摩 。\n\n(4) 按揉肩井 : 用食指按压患侧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指<>"
},
"doc-c3bfa4098fc93fe1b5df5303965d6f55": {
"content": "迫了邻近的脊髓 、 神经根 、 血管及交感神经 , 并由此产生颈 、\n肩 、 上肢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 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成人 , 男性多于女性 。 颈椎病病变主要累及顽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 , 伴有明显的领神经根和脊髓变性 。 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 、 颈 、 肩 、 背 、 手臂酸痛 , 领项僵硬 , 活动受限 , 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 , 甚至大小便失禁 、 瘫痰 , 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 、 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n\n1. 分型\n\n(1) 颈型领椎病 :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常见 , 多数患者发病是由于颈椎强迫姿势过久 , 如长期低头写孙 、 打毛衣 、 缝纫 、 手术等 , 或口腔科医生偏头操作过久 , 沉睡时枕头未放妥等 , 此型无论症状与体征都不是特别严重 , 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n\n症状 : 枕项部疼痛 ,"
},
"doc-4fe5fd67ecd623cb58d0cfa93715fca1": {
"content": "<22>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指揉合谷 : 用一只手的拇指拾揉合谷穴 3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两只手交替进行 。\n\n(6) 按揉大椎 : 用食指指腹按大椎穴 , 持续 3 分钟 , 手法的力度要适中 , 以局部感到明显酸胀感为佳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三叉神经 、 大脑 、 脑干及小脑 、 颈项尾骨内侧 、 骸椎尾椎 . 腰椎 . 胸椎 , 颈椎等反射区 ( 图 4-4) 。\n\n(2) 按摩方法\n\n1) 颈椎 、 颈项 、 三叉神经 、 小脑反射区用叩指法 , 各推压\n50 - 100 次 , 力度稍重 , 以有痛感为佳 。\n\n2) 点按大脑反射区 30 - 50 次 。\n\n3) 推描尾骨内侧 . 骸椎 、 尾椎 . 腰椎 、 胸椎反射区 30 - 50\n次 , 力度稍轻 。\n\n4) 掏 \\ 探 、 摇 、 拨各个足趾 ,10 分钟 。\n\n5) 分别转动左右脚足跟 ,10 分钟"
},
"doc-dc1a10686a3cf055435533ec43b8b06e": {
"content": "<22> , 不要在有 “ 穿笺风 “ 的地方睡觉 , 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 。\n\n(3) 平日要注意全身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 次坐伏案工作的人 , 勿忘对于颈部的保健 , 经常拙起头向前看 , 活动一下颈部 , 有助于预防落枕的发生 。\n\n(4) 补充钙及维生素 : 钙是构成人体骨骸的主要成分 ,\n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 足够的钙及维生素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 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 平时应多食用牛奶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 , 必要时也可适量服用钙片和毛族维生素 、 维生素 C, 不过药补不如食补 , 最好还是以食补为主 , 这样既改善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 还起到了预防落枕的作用 。\n\n( 二 ) 颈椎病\n\n颈椎病是一种综合征 , 又称颈椎综合征 , 是指颈椎发生丁退行性改变 , 引起领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 ,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 、 神经根 、 血管及交感神经 , 并由此产生颈 、\n肩 、 上<>"
},
"doc-0236523fba36dd76582649a937a28a47": {
"content": "<22>神经根 、 椎动脉组织时 , 可反射性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n\n症状 : 头痛 、 偏头痛 、 枕项部痛 、 头沉头晕 , 而昆头痛头晕与领椎活动无明显关系 ; 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 ,\n心率表现异常 ; 四肢发冷 , 发热 、 腺冷怕热 、 感觉过敏 ; 血压异常 , 有的患者表现为高血压 , 有的表现为低血压或时高时低 , 血压不稳 ; 在秋末冬初 、 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 , 极难适应 , 怕热 、 怕冷 , 周身难受 。\n\n(6) 混合型颈椎病 : 临床上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类型颈椎病同时存在时 , 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 , 由于神经根 、 椎动脉 、 交感神经等组织在解剖上密切相关 , 当各种因素导致顽椎间盘退行性变化 , 颈椎椎体退行性变化 、 骨质增生 、 椎间盘突出等病变时 , 容易同时压迫 2 种或 2 种以上的组织 , 易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颈椎病的"
},
"doc-df370a038b6fb6cab4afa2638ea3dc2f": {
"content": "状与体征都不是特别严重 , 一般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n\n症状 : 枕项部疼痛 , 颈项强直 , 颈活动受限 , 不能做点头拙头及转头活动 , 头限制在一定位置 , 一侧痛时 , 头偏向另一侧 , 俗称歪脖子 , 眼睛需要向后 、 向侧看时 , 头 、 顽部不能单独向后 、 向侧活动 , 需整个躯干向后 、 向侧转动 。 多数病人疼痛 、 胀麻不超过肩部 , 少数病人可放射至肩 、 臂 、 手 ,如果合并前斜角肌痉桀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 ,且常伴有头痛 、 头晕等症状 , 头痛部位可为枕顶 、 耳后或为偏头痛 。\n\n(2)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最多见 , 发病率最高 , 好发于 30 岁以上低头工作者 , 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颈椎间盘脱出偏向侧方 , 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神经根所致 , 临床上又分为根痛型 、 麻木型 2\n\n1) 根痛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
},
"doc-c1a002c7d24da8a5d568fd69cd1d47c3": {
"content": "4) 掏 \\ 探 、 摇 、 拨各个足趾 ,10 分钟 。\n\n5) 分别转动左右脚足跟 ,10 分钟 。\n\n(3) 注意事项\n\n1) 修剪指甲 , 长短适宜 , 边缘整齐 , 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和产生疼痛 。\n\n2) 极度疲劳和过饥 、 过饱的状态下 , 应先休息 , 或调节图 4-4 “ 颈椎病足部反射区\n\n3) 颈旁自我按摩时 , 要注意两侧分开操作 。\n\n4) 手法用力轻重适当 , 操作频率不宜过快 , 以防消耗体力过多 , 产生疮劳 。\n\n5) 持之以恒 , 贵在坚持 。 只有每天坚持做自我按摩才能熟中生巧 , 达到治愈领椎病的目的 。\n\n4. 预防保健\n\n(1) 经常做颈项活动 , 锻炼颈部 , 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n\n(2) 低头工作不宜过次 , 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 ,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 。\n\n(3) 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 。\n\n(4) 睡觉时不可俯着睡 , 枕头不宜过高 、 过低或过硬 , 并注意颈部保暖 。\n\n(5) 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 。\n\n(6) 防风蹈"
},
"doc-20fe21c4df8257ea6b4d5e18bd4cb601": {
"content": "临床上又分为根痛型 、 麻木型 2\n\n1) 根痛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 、 枕后部 、 颈部疼痛 ,\n并沿神经根分布而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 , 轻者为持续性疼痛 、 胀痛 , 重者如刀割 、 针刺样疼痛 , 因病变部位不同 , 疼痛部位也不一样 。\n\n2) 麻木型症状 : 主要表现为麻木 , 一般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酸胀痛 , 多在睡眠或晨起时加重 , 白天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n\n3) 萎缩型症状 : 此型在临床上极少见 , 且预后不良 , 易致残废 。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 , 初期仅表现为肌肉松弛无力 , 进而出现肌肉萍缩 , 以大小鱼际最多见 。\n\n(3) 脊髓型颈椎病 : 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较重 ,\n轻者可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 , 重者则四肢瘫痰 , 卧床不起 , 且易误诊或漏诊 。 此病预后较差 , 致残率高 。\n\n症状 : 主要表现为瘫痰和麻木 , 同时还会出现麻"
},
"doc-77b83401fb4fc46e2f5150b30a4916ea": {
"content": "<22><>预后较差 , 致残率高 。\n\n症状 : 主要表现为瘫痰和麻木 , 同时还会出现麻木的肢体怕凉 、 酸胀 、 水肿 , 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滢留 、 小便无力 、 便秘或大便失控 。\n\n(4) 椎动脉型顽椎病 :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 此型颈椎病的发生 ,\n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n\n症状 : 发作性胜晕 , 复视伴有眼震 , 有时伴有恶心 、 呕吐 , 耳鸣或听力下降 , 下肢突然无力或猝倒 , 但意识清醒 , 偶有肢体麻木 , 感觉异常 。\n\n(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关节刺激颈部交感神经所导致的 。 当各种因素影响了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 、 小关节 、 颈神经根 、 椎动脉组织时 , 可反射性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
"doc-a6a99491f55cf8db5f244f3ea2ca69bc": {
"content": "无名指托下颌 , 两拇指顶牵枕后乳突 , 持续向上牵拔有效时 , 向一侧旋扭 , 根据患者颈部松软情况决定旋转角度 , 听到弹响 ; 颈部放松不好和配合不佳时可停止 。\n\n(7) 活动肩颈部 : 做各种运动 , 幅度应根据情况而定 。\n\n(8) 注意事项\n\n1) 肿胀明显的当日 , 病人应先休息 , 局部用冷敷 。\n\n2) 首先应排除颈椎骨折 、 脱位后 , 才可施用按摩手法 ,\n切忌育目治疗 , 以免加重损伤 。\n\n3) 按摩手法宜轻柔 , 切忌粗暴 , 以免损伤领项部脊髓造成截瘫 。\n\n4) 可配合一些理疗 , 外擦正红花油等治疗。\n\n3. 预防保健\n\n(1) 注意休息 、 防寒 , 避免冷风直吹颈部 。\n\n(2) 激烈运动或乘车时要注意自我保护 , 以防颈部扭挫伤 。\n\n(3) 伤后应尽量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 , 以松弛颈部的肌肉 , 必要时用领部围领固定 。 |\n\n(4) 平时经常做颈部功能锻炼 , 增强颈部肌力 , 维持颈稳"
},
"doc-b12e5b2a47e57df57211eef2aeb012d6": {
"content": "<22>部围领固定 。 |\n\n(4) 平时经常做颈部功能锻炼 , 增强颈部肌力 , 维持颈稳定 , 增强抗损伤的耐受力 。\n\n( 四 ) 项肢部劳损\n项背部劳损是由于软组织受伤 , 导致组织液渗出 , 代谢产物堆积 , 刺激局部神经而出现疼痛 , 形成无菌性炎症 , 通常在一段时间之后 , 由于人体自身的恢复功能 , 局部会出现粘连或形成瘢痕 。\n\n1. 穴位按摩法项背部劳损按揉方法与颈部扭挫伤的治疗方法相似\n\n(1) 按揉风池 : 将双手放在脑后 , 拇指指腹按在两侧风池穴上 , 按揉 20 秒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2) 按揉大椎 : 将食指放在大椎穴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3) 注意事项\n1) 项背部劳损的按摩要依照其基本程序进行操作 , 以劳损的局部痛点为中心 , 此处的力量要稍大 。\n2) 颈椎关节的扳法可用于深层软组织的劳损 , 以轻柔力量进行"
},
"doc-ccaded58e7d1dcf7591c2db3e4cdb3ae": {
"content": "、\n隐痛 、 酸胀痛 , 活动受限 。\n\n(3) 伤处压痛明显 , 有肌紧张和痒挛 。\n\n(4) 颈部活动受限 。 颈部呈僵直状 , 因颈部肌肉痉挛 ,\n头颈僵直而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姿势上 , 或向左侧偏 , 或向右侧偏 , 转头时常连同身体一起转动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揉法 : 24 小时后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其后 , 用小鱼际揉项部 , 两肩及背后 2 分钟 。\n\n(2 ) 揉肿痛处 : 对肿痛处 , 改用小力 , 增加揉时间 3\n分钟 。\n\n(3) 按揉压痛点 : 用掌根按揉压痛处 , 逐次加力 3 分钟 。\n\n(4) 拇指拨揉 : 有硬块和条索状物时用拇指拨挂 、 弹拨数次 , 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 时间约为 2 分钟 。\n\n(5) 拇指按压 : 以拇指描或按压风池 、 肩井 、 天窗各 30\n秒 ( 图 4-5) 。\n\n(6) 坐位提旋复位法 : 两手置于颌部 , 小指和无名指托下颌 , 两拇指顶牵枕后乳突 , 持续向上牵拔有效时 , 向一侧旋扭 ,"
},
"doc-09aed476c66b358b5a53eae5ea18b4cd": {
"content": "<22>状的常见病症 。 本病好发于 50 岁左右 ,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 本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 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 妨碍日常生活 。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 , 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 , 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疣痛 , 并逐渐加重 , 昼轻夜重 , 夜不能寐 , 不能向患侧侧卧 , 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 肩部受到牵拉时 , 可引起剧烈疼痛 。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 , 并向领 、 部及肘部放射 , 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n\n中医学认为 ,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肾亏损 , 气血虚羽 ,\n血不荣筋 , 或外伤后遗 , 疾浊疲阻 , 复感风踹湿邪 , 使气血凝滞不畅 , 筋脉拘挛而致 。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 穴位按摩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效果显著 。 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 , 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 起到"
},
"doc-b57256d4a058189623d91dc63e14fb09": {
"content": "低或过硬 , 并注意颈部保暖 。\n\n(5) 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 。\n\n(6) 防风蹈 、 潮湿 , 避免午夜 、 凌晨洗澡或受风蹈侵袭 .\n\n( 三 ) 颈项部扭挫伤\n\n颈项部扭挫伤是指因各种暴力使颈部过度扭转 、 牵拉或受暴力直接打击 , 引起颈部软组织损伤 , 中医称之为 “ 颈部伤筋 “。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于颈部 , 造成颈部肌筋损伤 , 伤及脉络 , 气血阻滞 , 筋脉不通 , 筋位失常所致 。 日常工作学习长期低头 、 斜扭姿势也可造成慢性扭伤 。 按摩能活血化瘀 , 舒筋止痛\n\n1. 临床表现\n\n(1) 有颈部外伤史 , 伤后颈部可数小时或隔日疼痛才明显 。\n\n(2) 疼痛与伤情有关 , 表现为剧痛 、 刺痛 、 按裂痛 , 或者跳痛 。 活动时加剧 , 可有放射或强迫体位 。 慢性可为钝痛 、\n隐痛 、 酸胀痛 , 活动受限 。\n\n(3) 伤处压痛明显 , 有肌紧张"
},
"doc-ff432337ffb4e022f6c3765e77275b9f": {
"content": "<22>处的力量要稍大 。\n2) 颈椎关节的扳法可用于深层软组织的劳损 , 以轻柔力量进行操作 , 扳法治疗必须由专业按摩医师操作 \n\n2. 预防保健\n\n(1) 首先要加强锻炼 , 提高身体素质 。 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 腰背肌肉比较薄张 , 容易损伤 。 因此 , 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 如做一些屈 、 后伸 、 左右腰部侧弯 、 回旋及仰卧 、 起坐的动作 ,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 韧带坚强 , 减少生病的机会 。\n\n(2) 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 应屈膝下蹲 , 避免弯腰而加重负担 ; 拿重物时 ,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 并使其贴近腹部 , 两腿微微下蹲 ;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 若够不着则不宜勉强 。\n\n(3) 注意自我调节 , 劳逸结合 ,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 蹲下不仅使腰膈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n\n(4) 另外 , 还应该"
},
"doc-e32183625a38deb96582fbe2f11275a6": {
"content": "<22> , 牵拔向患侧旋转 , 有弹响后 , 即可已恢复正常 。\n\n2) 仰卧牵旋复位 : 助手按压患者膝上股前部 , 术者一手扒住患者枕后 , 一手扒住下颊 , 牵拔到最大限度时向健侧旋转有弹响 , 再向患侧旋有弹响后即可复位 。\n3. 注意事项\n\n(1) 颈椎小关节错缝复位后 , 可用前高后低的环形围领进行固定 , 也可佩戴项托固定 。\n\n(2) 去掉外固定后 , 积极锻炼颈部的伸肌 , 使颈部保持在伸直位 , 睡眠时颈下或肩下垫枕头 , 使颈部处于轻度伸直位 。\n\n(3) 治疗后数日内不要做大幅度转头动作和长时间低头 , 避免颈部再受伤 。\n\n4. 预防保健睡觉用枕不要过高 , 注意防寒 。\n\n五 . 肩部常见疾病按摩 \n\n肩周炎全称 “ 肩关节周围炎 “ , 又称 “ 五十肩 “ 漪风肩 “或 “ 冻结肩 “, 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 本病好发于 50 岁左右 ,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 多见于体"
},
"doc-06b642c89301b88925ad24ac9c0c7e8c": {
"content": "致颈椎功能障碍者 。 领椎的关节突较低 , 上关节突朝上偏于后方 , 下关节突朝下偏于前方 。 关节囊较松弛 , 可以滑动 , 横突之间往往缺乏横突韧带 , 因此 , 颈椎的稳定性较差 。 颈椎小关节错缝叮发生在不同年龄 , 有外伤史或长期低头工作史 。\n\n1. 临床表现\n\n(1) 颈痛 , 有负重感 , 疼痛向背肩放射 , 时有头痛 、 头胀等症状 。 有时颈部基本无不适 , 而仅有因刺激交感神经纤维而产生的症状 , 如头痛或头晕 , 或眼胀 、 视力减退 、 耳鸣 、\n听力下降 、 失眠 、 记忆力减退或心胸不适 , 有时心慌 、 血压异常等 。\n\n(2) 颈部僵硬 、 活动不自如 , 颈部屈伸 、 左右侧弯 、 左右旋转的部分活动轻度受限 , 有牵掣感 。\n\n(3) 触诊颈椎两侧小关节突 , 病变小关节处有隆凸 、 两侧明显不对称 , 关节突上的软组织手感增厚 , 并有明显触压痛感 。\n\n2. 穴"
},
"doc-868ec29364a8ee18a6ed391fdde661f7": {
"content": "、 两侧明显不对称 , 关节突上的软组织手感增厚 , 并有明显触压痛感 。\n\n2. 穴位按摩法\n(1)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其后 , 先用小鱼际侧揉颈侧后方肌肉 , 从上而下 , 由轻到重 3 分钟 。\n\n(2) 用拇指背侧掌指关节和大鱼际揉以上部位 、 有压痛和痉挛的部位 , 逐次加重 , 时间约 3 分钟 。\n\n(3) 拇指和四指推揉和扒揉风池及周围 , 胸锁乳突肌上段 , 时间约 5 分钟 ( 图 4-6)。\n\n(4) 从风池向下 , 由浅人深 , 反复拿揉颈后肌 5 分钟 。\n\n(5) 前臂揉肩胛提肌 , 约 2 分钟 。\n\n(6) 复位\n\n1) 坐位提旋复位法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两手拇指置于风池和乳突下方 ,4、5 指置于下颊下缘 ,2、3 指与 4、5 指配合固定下颌 , 持续用力直向上牵拔颈部 , 到最大限度时开始向健侧旋转 , 到有阻力时 , 寸力增加角度 、 可听到弹响 , 牵拔向患侧旋转 , 有弹响后 , 即可已恢复正常 。\n\n2) 仰卧牵旋复位 : <20>"
},
"doc-70d2010b7cf58df4c23141da03814a0f": {
"content": "<22>使腰膈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n\n(4) 另外 ,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n\n1) 防止潮湿 、 蹄冷受凉 , 根据气候的变化 , 随时增添衣服 , 出汗及雨淋之后 , 要及时更换湿衣并擦干身体 。\n\n2) 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 , 安心休息 , 防止转成慢性 。\n\n3) 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 , 要做好准备活动 。\n\n4)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 如弯腰过久 , 或伏案过低等 。\n\n5)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症状 , 特别早期见效更显 , 但本病往往易复发 , 应注意平时的工作姿势 , 如能配合功能锻炼 , 并持之以恒 , 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n\n( 五 ) 颈锥小关节错缝\n颈椎小关节错缝又称颈椎小关节脱位或颈椎关节突关节亲乱 , 是指颈椎小关节在扭转外力作用下 , 发生侧向微小移动 , 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颈椎功能障碍者 。 领椎的关节突较低 , 上关节突朝上偏于后方 , 下关节突<E88A82>"
},
"doc-9c75badb656cbd8e7e2f791f9d26d71d": {
"content": "节届伸不利 。 舌淡苔薄白 , 脉沉紧或弦紧 。\n\n(4) 湿热型 : 肩部酸重疼痛或局部肿胀灼热 , 遇热痛重 ,\n得凉稍缓 , 疼痛拒按 , 关节活动受限 。 舌红苔黄腻 , 脉滑数或弦数 。\n\n(5) 疾湿型 : 肩部沉重酸痛 , 或有肿胀 , 痛有定处 , 肌肤麻木 , 关节活动不利 , 遇冷痛重 , 得热则舒 。 舌淡苔白腻 , 脉潘缓 。\n\n2. 分类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3 期 , 即急性期 、 慢性期 、 恢复期 。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 , 各期病程长短不一 ,\n因人而异 , 差别很大 。\n\n(1) 急性期 : 这是肩周炎的早期 。 肩部自发性疣痛 , 其疼痛常为持续性 , 表现不一 。 有的急性发作 , 但多数是慢性疼痛 , 有的只出现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 。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 , 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 , 常涉及肩胛区 、 上臂或前臂 , 活动时病痛加重 , 不能<E4B88D>"
},
"doc-69f545ca18356f6a8c17aa87dfb841db": {
"content": "后再尽量外展 。\n\n(8) 旋肩 : 患者站立 , 患肢自然下垂 , 肘部伸直 , 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 , 幅度由小到大 , 反复数遍 。\n\n(9) 注意事项\n\n1) 功能锻炼宜循序渐进 , 切忌粗暴 , 不可操之过急 ,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n\n2 ) 锻炼时间应根据各人情况 , 以晨起和睡前为佳 。\n\n7. 预防保健\n\n(1) 注意防蹄保暖 。 蹄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 , 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 , 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 , 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 , 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 , 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 , 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 、 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 。 因此 ,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蹄保暖 , 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n\n(2) 加强功能锻炼 , 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 , 可经常打太极拳 、 太极剑 、 门球 , 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 , 使用拉力器 、 哟铃及摆动双手等运动 , 但要注意运动量 , 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
},
"doc-b642e9be0700d7d354892cc61fb46233": {
"content": "找压痛点 , 并进行着重点按 。\n\n3) 按揉颈项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 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n\n4) 推压肩胛骨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以胀痛为宜 。\n\n5) 搓揉足跌趾 , 第 4 趾及小趾各 5 分钟 。\n\n6) 左右旋转足踝 , 用手抓住脚掌 , 使足踝呈车轮状旋转 , 每次 4-6 分钟 。\n\n5. 自我按摩法\n\n(1) 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 , 时间为 1-2 分钟 , 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n\n(2) 用健侧手的第 2-4 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 , 时间为 1-2 分钟 , 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n\n(3) 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 , 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 , 时间为 1-2 分钟 。\n\n(4) 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 , 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 , 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n\n(5) 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 1-2 分钟 , 对于<E5AFB9>"
},
"doc-e7857e242ed37339a3ab1154c0bff21d": {
"content": "<22>窝中央最凹处 , 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揉天府 : 将除拇指外的四指置于患侧的天府穴上 , 轻按 1 分钟 , 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n\n(5) 按揉肩贞 : 以食指的指端按于患侧的肩贞穴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描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 。\n\n(6) 拿揉肩健 : 将拇指 、 食指 、 中指置于患侧的肩佳穴上 , 拿揉此穴位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7) 按揉肩井 : 用食指按压患侧的肩井穴约 1 分钟 , 然后再按摒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颈项 、 斜方肌 、 肩胛骨 、 上臂 、 肩关节等反射区\n\n(2 ) 按摩方法\n\n1) 点按肩 、 上臂 、 斜方肌反射区各 100 次 , 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n\n2) 在肩反射区找压痛点 , 并进行着重点按 。\n\n3) 按揉颈项反射区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 以出"
},
"doc-bcbad406d7beef053c3c4420d6f032d1": {
"content": "<22>肩关节效果显著 。 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 , 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 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 功能锻炼可以松解粘连 , 滑利关节 , 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n\n1. 中医分型\n\n(1) 瘀血型 : 肩部疼痛剧烈 , 如针刺或刀割样跳痛 , 痛处不移 , 拒按 , 夜晚痛甚 , 局部肿胀或青紫 , 关节活动受限 。 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 脉沉涩或弦细 。\n\n(2) 筋脉失养型 : 肩臂拘指疼痛 , 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 休息后减轻 , 伴气短懒言 , 身倦乏力 , 关节活动受限 , 局部肌肉萎缩 。 舌淡苔白 , 脉细弱 。\n\n(3) 风蹈型 : 肩部拘急疼痛 , 痛牵肩胛 、 背部 、 上臂及颈项 , 痛点固定不移 , 并向周围放散痛 , 压痛明显 , 得热痛减 ,\n阴冷无加剧 , 夜晚痛重 , 关节届伸不利 。 舌淡苔薄白 , 脉沉紧或弦紧 。\n\n(4) 湿热型 : 肩部"
},
"doc-d93b02b87622981b364077d97d5efacd": {
"content": "向下回到原处 , 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3) 体后拉手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 , 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 , 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n\n(4) 展臂站立 :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 , 双臂伸直 , 手心向下缓缓外展 , 向上用力拙起 , 到最大限度后停 10 分钟 , 然后回原处 , 反复进行 。\n\n(5) 后伸摸棘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 , 屈肘 、 屈腕 , 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 , 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停止不动 ,2 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 ,\n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6) 理头 :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 , 患侧肘屈曲 , 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 ( 掌心向上 , 尽量用肘部擦额部 , 即擦汗动作 。\n\n(7) 头枕双手 : 患者仰卧位 , 两手十指交叉 , 掌心向上 ,\n放在头后部 ( 枕部 ) , 先使两肘尽量内收 , 然后再尽量外展 。\n\n(8) 旋肩 : 患者站立 , 患肢自然下垂 , 肘部伸直 , 患臂"
},
"doc-1dbdb2a6a5365a4f37c82b566c79a843": {
"content": "到三角肌的抵止点 , 常涉及肩胛区 、 上臂或前臂 , 活动时病痛加重 , 不能梳头洗脸 , 患侧手不能摸背 。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 , 尤其夜间为重 。 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 , 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 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 。 肩部外观正常 ,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 、 喙突 、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 、 内上肌附着处 、 肩胛内上角等处 。\n\n(2) 慢性期 ; 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 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 , 呈冻结状态 。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 20% ~50% , 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 , 梳头 、 穿衣 、 举臂 、 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 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 , 部位多见于三角肌 、 肩胛带肌 。 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 此时持续时间较次 , 通常为 2 - 3 个月 。\n\n(3) 恢复期 : 肩痛基本消失 , 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
},
"doc-d7b8c5f59194dca33f6a734dd033a764": {
"content": "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n\n(5) 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 1-2 分钟 , 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 , 可用前面拍打法进行治疗 。\n\n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 1 次 , 坚持 1-2 个月 , 会有较好的效果 \n\n(6) 注意事项\n\n1) 自我按摩法必须持之以恒 , 循序渐进才能收效 。\n\n2) 时间 、 次数及运动量由小到大 , 逐渐增加 , 不能操之过急 。\n\n3) 用力要柔软缓和 , 切忌用力过猛 , 即动静适度 , 要尽量使全身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 。\n\n4) 同时合并有高血压 、 心脏病的患者 , 用力不可猛 。\n\n6. 肩关节功能锻炎\n\n(1) 屈肘甩手 : 患者胖部靠墙站立 , 或仰卧在床上 , 上臂贴身 、 届肘 , 以肘点作为支点 , 进行外旋活动 。\n\n(2) 手指爬墙 :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 , 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 , 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 , 在墙上做一记号 , 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到原处 , 反复进行 , 逐渐增加高度 。\n\n(3) 体后拉手 : 患者自然站立 , 在患侧上肢"
},
"doc-321db114a425216c9fab897b6c6be2d2": {
"content": "、 哟铃及摆动双手等运动 , 但要注意运动量 , 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n\n(3) 纠正不良姿势 。 对于经常伏案 、 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 , 应注意调整姿势 , 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n\n(4) 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 , 如糖尾病 、 颈椎病 、 肩部和上肢损伤 、 胸部外科手术及神经系统疾病 , 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 ,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 , 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 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n\n(5) 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 , 除积极治疗患侧外 , 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 。 有研究表明 , 有 40% 的肩周炎患者患病\n5-7 年后 , 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 ; 约 12% 的患者 , 会发生双侧肩周炎 。 所以 , 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n\n(6) 功能锻炼 , 如爬墙锻炼 、 体后拉手锻<E6898B>"
},
"doc-5bcb18120c8850f43027cbebe37eca35": {
"content": "2 - 3 个月 。\n\n(3) 恢复期 : 肩痛基本消失 , 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 。\n肩关节慢慢松弛 , 关节活动也逐渐增加 , 外旋活动首先恢复 ,\n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 。 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 、 慢性期的时间有关 。 冻结状态时间越长 , 恢复期也越慢 ; 冻结状态时间短 , 恢复也快 。 整个病程短者 1-2 个月 , 长者可达数年 。\n\n3. 穴位按摩法肩关节周围炎的常用按摩穴位。\n\n(1) 拿按肩佳 : 用食指按在患侧肩依穴上 , 拇指按在肩前 , 边拿边按 30 - 50 次 。\n\n(2) 按揉曲池 : 患病一侧的手臂微屈 , 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曲池穴 ( 屈肘弛成直角 , 肘弛横纹尽头处 )2 分钟 ,\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换右手做相同按摩 。\n\n(3) 按揉极泉 : 患病一侧臂上举 , 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的极泉穴 ( 腋窝中央最凹处 , 用力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揉天府 :"
},
"doc-93bb168533c729ffa0911ea124fda000": {
"content": "偶尔还会头晕 、 偏头痛 。\n\n(2) 表现为肌肉无力 、 劳累 、 酸痛 、 局部压痛 、 活动范围受限 、 劳动能力下降 , 继而出现持续性疼痛 、 酸胀 、 肌肉硬结 、 功能障碍等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站在患者病变肩关节的后外侧 ,\n抓住患者的肩膀 , 拇指用力地按压肩井穴 , 可缓解肩膀酸痛\n\n(2) 术者一手抓住患者的手腕 , 另一只手按压脑会穴 ,\n对缓解上臂疼痛很有效 ( 图 5-5)。\n\n(3) 术者一手抓住肩部 , 一手握住手臂 , 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运动 , 幅度由小变大 , 以患者能承受的力度为最佳 。\n\n(4) 术者握住患者腕部 , 分别向上 、 下 、 左 、 右方向摆动上肢 , 约 5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双手置于肩上 , 双肩同时做环旋运动 , 然后 , 四指弯曲史击肩周的位置 。\n\n(2) 对侧手掌置于患侧的肩部 , 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揉 3"
},
"doc-7d33da4e292d458608c722963d34eaa4": {
"content": "<22>部肌肉劳损\n\n肩部肌肉劳损比急性创伤更为普遍 , 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域 , 特别是肩胛骨的后方及外侧的肌肉更容易出现劳损 。 长期使用鼠标或以手指击打键盘 , 肩部后方及上肢后方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 局部血管痉挛 , 血液供应差 , 代谢产物堆积在局部 , 产生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疼痛 , 再加上空调环境 、 受风 、 受蹈更会加重局部的肌肉痉挛与疼痛 。 肩部劳损包括肩部肌腱炎 、 肩关节不稳定及肩撞击综合征 。 这三种问题的发病原因与病理是相关的 , 症状也有可能同时存在 。 肩部肌肉劳损很多最终导致肩周炎 。 如果经常疼痛 , 应该坚持经常性的按摩治疗 , 也可以擦舒筋活络油配合按摩 , 效果更好 。\n\n1. 临床表现\n\n(1) 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 多表现为背部沉重 、 肩膀酸痛 ,\n偶尔还会头晕 、 偏头痛 。\n\n(2) 表现为肌肉无力 、 劳累 、 酸痛 、 局"
},
"doc-bc99017e89833ffc9e7b8eb276c876a2": {
"content": "处肌肉薄 , 较为敏感 , 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 顺肩胛骨的外侧缘也可找到压痛点 , 力量可稍重 。\n\n5. 预防保健 \n有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养护肩部的方法 : 把卫生的棉花放在生姜挤榨出的汁中浸泡 , 泡透后 , 稍稍挤压一下 , 不要抨 , 直接在太阳下督晒 , 晒干为止 。 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 ,\n缝成小棉垫 。 将这个小垫放在疼痛部位的贴身衣服里面 ,\n一般使用半个月后 , 毋换一个新的 , 治疗肩膀疼痛的效果很好 。\n\n( 四 ) 肩胛提肌损伤\n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颈肩部疾病 , 多由突然动作造成损伤或由于长期低头工作 , 积久劳损所致 ,\n大多被笼统地诊断为颈部损伤 , 或背痛 、 肩胛痛 , 或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肩周炎等 。 肩胛提肌损伤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 , 如上肢突然过度后伸 , 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 ,\n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 , 由于肩胛骨周围"
},
"doc-d0d12bce8f5d998d199060205fc5b70f": {
"content": "<22>处 , 进行幅度小 、 频率慢的摆动 , 反复按压 30 - 50 次 。\n\n(4) 点按肩部穴位 : 患者取俯卧 , 术者用双手撒指点按其肩井 、 曲垣 、 天佳 、 风门各 30 - 50 次。\n\n(5) 注意事项 : 按摩治疗时 , 先由病变远端或健侧逐渐向最痛部位接近 , 力量由轻到重 。\n\n3. 预防保健\n\n(1) 治疗结束后要注意休息 , 避免肩部运动 。\n(2) 纠正日常不良姿势 , 调整工作强度 , 注意颈肩部保健和运动锻炼 。\n\n六 . 腰背部常见疾病按摩\n\n 急性腰扭伤\n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 、 筋膜 、 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 , 常发生于搬拙重物 , 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骸部肌肉的附着点 、 骨膜 、 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痉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坐立和行"
},
"doc-9d1d47adf930099b2aa5c3bfcaab82f2": {
"content": "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 ,\n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 , 由于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的影响 , 使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 , 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内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 。 大多发生在上 4 个颈椎横突处 ( 肩胛提肌的起点处 ), 且损伤处结疤变性较明显 。 按摩对于修复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本病以中老年发病常见 , 多为单侧发病少为双侧同时发病 。 病程多缓慢 , 少见于急性起病者 。 病久者叮同时伴有颈肩部其他软组织损伤 。\n\n(2) 患者自觉领根部有钝痛 、 酸沉等不适感 , 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射 , 重者可有活动受限 。 急性发作严重者 , 顽侧肿胀明显 , 疼痛剧烈 。\n\n(3) 患处拒按 , 睡眠时翻身困难 , 白天可有抬肩畸形 , 疣痛可沿受损肌肉的走向放射 , 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重 。\n\n(4) 肩"
},
"doc-4b27b372fe78ac33ec7ce490da6b29d8": {
"content":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n\n(6) 功能锻炼 , 如爬墙锻炼 、 体后拉手锻炼 、 外旋锻炼 、\n摇膀子锻炼等 。\n\n( 二 ) 肩袖损伤\n\n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 、 上 、 后方之肩胛下肌 、 内上肌 、 冈下肌 、 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 。 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 , 与关节囊紧密相连 。 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盎方向拉近 , 维持肱骨头与关节孙的正常支点关节 。 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 ,\n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 本病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 ( 如棒球 , 自由泳 、 仰泳和蝶泳 , 举重 ,拍球运动 ) 。\n\n肩袖损伤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 , 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 ,\n是目前漏诊较多的疾病 , 很容易与肩关节疾病混渚 。 通过按摩可以起到消肿止痛 、 活血化瘀的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伤前肩部无症状 , 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 , 隔日疣痛"
},
"doc-458f95c55add498c63b51ccf47806922": {
"content": "床表现\n\n(1) 伤前肩部无症状 , 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 , 隔日疣痛加剧 , 持续 4 - 7 天\n\n(2) 患者不能灵活使用患肩 , 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 、\n外展时 , 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 。\n\n(3) 一般在 5 小时内疣痛目然消失 , 但在以后的 6-12\n小时后疼痛再次出现且达到高峰 , 以至于肩关节的任何活动均能引起疼痛 。\n\n(4) 肩袖完全断裂时 , 因丧失其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 ,\n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 。 肩袖部分撕裂时 , 患者仍能外展上臂 , 但有 60“-120“ 疼痛弧 。\n\n(5) 夜间疼痛明显 。\n\n2. 穴位按摩方法\n\n(1) 捶击肩周 : 患者取坐位 , 术者立于其患侧 , 半握拳 ,\n有节奏地捶击患部肩和肩关节周围 , 使其肩部有酸痛感为宜 。\n\n(2) 配合疗法 : 术者一手在患者患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接法 , 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地后伸旋内 , 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E59091>"
},
"doc-ded6a33746d99fd87115f2ab9f3b65eb": {
"content": "受损肌肉的走向放射 , 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重 。\n\n(4) 肩胛骨内上角损伤明显者 , 除有肩胛骨病痛 、 酸胀外 , 多有向枕骨旁及太阳穴的放射痛 。\n\n(5) 双侧发病者颈活动受限较明显 , 尤以前届明显 。 于肩胛骨内上角可查得压痛点 , 多伴有硬结和条索状反应物 ,\n部分人有剥离感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滚肩胛提肌 : 患者取坐位 , 患者头略偏名健侧 , 使肩胛提肌上部充分伸展 。 术者一手轻按其患侧肩部 , 一手沿肩胛提肌向上滚动 , 使肩部有温热感为宜 。\n\n(2) 滚揉背部: 术者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膀 , 另一手从其脊柱开始向肩胛骨内角施以接法 30 - 50 次 。\n\n(3) 空拳按压肩部 : 术者手握空拳 , 用第 5 掌指关节按压患者肩部酸胀感明显处 , 进行幅度小 、 频率慢的摆动 , 反复按压 30 - 50 次 。\n\n(4) 点按肩部<E882A9>"
},
"doc-88e41838ef25e8844476f541e1488488": {
"content": "部用接法 , 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地后伸旋内 , 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拙 。\n\n(3) 点按肩部穴位 : 术者用拇指指端分别点按患者的肩井肩中俞 、 脑俞 、 肩贞 、 天宗 、 风门 、 天佳等穴 , 每个穴位各\n30~50 次 ( 图 5-3) 。\n\n(4) 注意事项\n\n1) 在施捶击手法时 , 要有节奏 , 不能忽快忽慢 。\n\n2) 要注意上抬的动作必须稳而缓和 , 逐渐加大帽度 , 切忌动作粗暴 , 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 患者不堪忍受 。\n\n3. 预防保健\n\n(1) 注意日常肩部保暖 , 避免肩部劳累 。\n\n(2) 补充维生素有益于肌腱炎愈合 。\n\n(3) 注意不要做引起关节扭伤的动作 。\n\n(4) 包扎最好用运动细带包裹于受伤部位 。 使用冰袋 ,\n如无冰袋 , 可用冷冻蔬菜袋代替 。\n\n(5) 运动前应先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尤其是运动员 。\n\n肩部肌肉劳损\n\n肩部肌肉劳损比急性创伤更为普遍 , 主要出现在肩部的后方区<E696B9>"
},
"doc-4d093fb03df518febc05c21793967fa6": {
"content": "<22>曲史击肩周的位置 。\n\n(2) 对侧手掌置于患侧的肩部 , 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揉 3\n分钟 , 使该部位有热感 。\n\n(3) 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的肘部 , 做前 、 后 、 左 、 右摆动肩膀的运动 。\n\n(4) 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的手腕部 , 做向上拙举肩膀的运动 , 反复 10 次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掌揉肩部后方肌肉 5-10 分钟 , 肩胛骨后方及外侧有肌肉处要重点按揉 。\n\n(2) 点揉肩胛骨后方及外侧 : 拇指从肩胛骨后方的内侧开始点揉 , 逐渐移至肩胛骨后方的外侧 , 逐一寻找压痛点 。\n\n(3) 拿揉肩部 : 取坐位 , 双手拿揉一侧肩部 5 分钟 , 至肩部有发热感 , 然后换另一侧肩做同样的动作 , 注意在拿揉时应进一步放松肌肉 , 使局部感觉舒适 。\n\n(4) 注意事项 : 多数患者在天宗穴部位酸痛明显 。 由于此处肌肉薄 , 较为敏感 , 点揉手法不能太重 。 顺肩胛骨的外侧缘也可找到压<E588B0>"
},
"doc-8ec26629957ac13bd826e4a4cf9e4ec9": {
"content": "拉 、 挤压 、 震荡 , 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产生 。 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骸部胀痛 、 酸痛 , 反复发作 , 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 , 如日间劳累加重 , 休息后可减轻 ,时轻时重 , 为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发病因素较多 。 其日积月累 , 可使肌纤维变性 , 甚而少量撕裂 , 形成瘢痕 、 纤维条索或粘连 , 遗留长期慢性腰胆痛 。\n\n按摩能对腰背部的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 能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 温经通络 , 有效地消除腰部的疼痛与酸胀 。\n\n1. 临床表现\n(1) 腰背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 , 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 , 时轻时重 , 迁延难愈 。 休息 、 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 。 劳累 、 阴雨天气 、 受风蹇湿影响则症状加重 。\n\n(2)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 , 一般无明显障碍 , 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 。 不耐久坐次站"
},
"doc-46f92b343fac4467e04755a562632a8d": {
"content": "<22>侧后患侧 , 重点放在患侧 。 反复推探 8 - 12 次 。\n\n(3) 按揉腘窝 : 被按摩者俯卧 , 下肢伸直 , 术者将一手中指屈曲 , 把屈曲时突出的部分置于腘窝处 , 揉动 1 - 3 分钟 ,\n再以掌心置于胭窝处轻揉 1 分钟 。\n\n(4) 推摩背部 : 两腿齐肩宽站好 , 上体稍后仰 , 两手掌从八佳穴向上至肝俞穴 , 上下来回推摩 , 然后再用两手拇指贴近脊柱两侧骸棘肌上 , 做弹拨动作 2 分钟 , 最后用相同的方法 , 同样部位反复推摩 2 分钟 。\n\n(5) 提拿腰部诸肌 : 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对合用力 , 提拿方向与肌腹垂直 。 从腰骸部至臂大肌 , 由上而下 、\n由轻到重 、 先健侧后患侧 。\n\n(6 ) 注意事项 : 如果腰扭伤疼痛明显者 , 有时很小的体位改变也会引发腰部的剧烈疼痛 , 因此应避免用掌揉等可能使患者身体摇晃的手法 。 可直接用小面积的拇指点 、 抵法查找痛点 , 找到后在痛点上采用点拨手"
},
"doc-2ce94dcebaf616c866b55204fac3d5a9": {
"content": "(2)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 , 一般无明显障碍 , 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 。 不耐久坐次站 , 不能胜任弯腰工作 。 弯腰稍久 ,\n便感直腰困难 。 常喜双手捶击 , 以减轻病痛 。\n\n(3) 病症急性发作时 , 诸症明显加重 , 可有明显的肌痉挛 , 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 , 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 。\n\n2. 穴位按摩法常见治疗腰肌劳损的穴位 ( 图 6-4)。\n\n(1) 按压 、 按揉志室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按于被按摩者志室穴上 , 先按压 1 分钟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描 1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n\n(2 ) 按揉膈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按于被按摩者膀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3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按揉委中 : 将中指指腹和食指指腹按在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上 , 力度要适中 , 按揉 20-4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4) 按揉命门 : 按<>"
},
"doc-56e1c62ce6814a36936ba3efab8fc05d": {
"content": "伤之后在关节扭伤的部位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 。\n\n(5) 一旦腰扭伤后 , 应平卧硬板床 , 并注意腰扭伤部位肌肉的保暖 , 不要再做剧烈运动 。 长距离转运时 , 应将患处加压弹性细带 , 防止内出血 。\n\n(6) 急性腰扭伤者不能睡软床 , 需卧硬床休息 2 - 3 天 ,之后可逐渐进行腰部活动 ( 如撑腰环绕 、 搓腰等 ), 有利于损伤局部炎症的消退 。\n\n( 二 ) 腰肌劳损\n\n腰肌劳损 , 又称功能性腰痛 、 慢性下腰损伤 、 腰臂肌筋膜炎等 , 是指腰骸部肌肉 、 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炎疳 ,\n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 在慢性腰痛中 , 本病占的比例最大 , 多因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 , 也可由于一些平常不足以致伤的外力 , 因反复持续的牵拉 、 挤压 、 震荡 , 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产生 。 主要症状是腰或腰<E68896>"
},
"doc-6bf73a2dae4b12fec361efcb16bfeab9": {
"content": "按委中 : 用食指和中指点按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 , 先按 10 秒 , 再放松 3 秒 , 反复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 2\n分钟 。\n\n(3) 指按后溪 : 用拇指指甲拾按患侧或两侧的后溪穴\n\n( 微握拳 , 在小指侧手掌横纹末端处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每次 3 分钟 。\n\n(4) 点按摩山 : 屈腺 , 用两手拇指点按两腿承山穴 ( 足跟上拙 , 在小腹后面肌肉出现的人字下方凹陷处 12 分钟 , 力度由轻到重 。\n\n(5) 按压 、 按揉肾俞 : 用两手拇指在肾俞穴上按压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摒 1 分钟 ,\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点按水沟 : 弯曲食指 , 用指尖点按水沟穴 ( 人中 ), 力度稍重 , 以有特别刺痛的感觉为佳 。 每次左右手各按 3\n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腰椎 、 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 图 6-\n2).\n\n(2) 按摩手法\n\n1) 按压腰椎肾"
},
"doc-7f76e634399fa460207487758e2e0b9a": {
"content": "立起来 , 一边做深呼吸 ,一边活动腰部 。 开始时 , 腰部活动的幅度可小些 、 轻柔些 、缓慢些 , 但随着疼痛程度的逐渐喜轻 , 应加大活动幅度 , 进行前俯后仰 、 左右旋转 、 起坐下蹲等各种运动 。\n\n5. 其他按摩法\n\n(1) 揉按痛点 , 缓解腰肌痉挛 : 术者用双手拇指重叟 , 逐渐用力按摒患者疼痛最明显的部位约 5 分钟 , 以被按摩者感到腰痛喜轻 、 可以轻微活动为止 。\n\n(2 ) 推描舒筋法 : 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 , 在腰部病变部位做半环揉压 。 从上至下 , 先健侧后患侧 , 边揉边移动 ,\n使腰部皮肤感到微热为宜 ( 约 2 分钟 )。 然后术者立于被按摩者右侧 , 以右手掌根部和小鱼际肌处紧贴患者腰部皮肤 ,\n掌根用力 , 沿脊柱做鱼摆尾式推揉 , 由下而上 , 先健侧后患侧 , 重点放在患侧 。 反复推探 8 - 12 次 。\n\n(3) 按揉腘窝"
},
"doc-a75b73db3dc1a0b40b25238b1e3d44a0": {
"content": "<22>晃的手法 。 可直接用小面积的拇指点 、 抵法查找痛点 , 找到后在痛点上采用点拨手法 , 往往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 疼痛可得到缓解 。\n\n6. 预防保健\n\n(1) 掌握正确的劳动姿势 , 如扫 、 拙重物时要尽量让胸 、\n腰部挺直 , 髋膝部屈曲 , 赵身应以下肢用力为主 , 站稳后再迈步 , 搬 、 提重物时应取半蹲位 , 使物体尼量贴近身体 。\n\n(2) 加强劳动保护 , 在做扫 、 拙 \\ 搬 、 提等重体力劳动时应使用护腰带 , 以协助稳定腰部脊柱 , 增强腹压 , 增强肌肉工作效能 。 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后 , 应洗热水澡以祛除寒湿 , 消除疮劳 。 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工作时间过长 。\n\n(3) 急性腰扭伤患者应该正确佩戴质地相对较硬的腰围或护腰 , 保护腰椎 , 缓解腰肌疸桀 。\n\n(4) 扭伤之后在关节扭伤的部位用冰块或冷毛巾外敷 。\n\n(5) 一旦腰扭伤后 , 应平"
},
"doc-7cfa620a55a233669fe47117a0ada45f": {
"content": "症状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痉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 , 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 , 腰肌和臂肌紧张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 。 急性腰扭伤一般应卧床休息 1 - 3 周 , 以利于腰部软组织的修复 。 通过按摩可以行气活血 , 舒筋通络 。\n\n1. 临床表现\n\n(1) 外伤后即感腰痛 , 不能继续用力 , 病痛为持续性 , 活动时加重 , 休息后也不能消除 , 咳嗽 、 大声说话 、 腹部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增加 。 有时在受伤当时腰部有响声或有突然断裂感 。\n(2) 腰部僵硬 , 主动活动困难 , 翻身困难 , 骸棘肌或臀大肌紧张 , 使脊柱侧弯 。\n\n(3) 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 , 活动受限 , 不能翻身 、 坐立和行走 , 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n\n(4) 损伤部位有压痛点 , 在棘突两旁骸棘肌处 , 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髅嵩后有压<E69C89>"
},
"doc-0b690f43fbdbce33ac9bbb06247d85fc": {
"content": "痛点 , 在棘突两旁骸棘肌处 , 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髅嵩后有压痛处 , 多为肌肉或筋膜损伤 。 在棘突两侧较深处压痛者 , 多为椎间小关节所致损伤 。 在骸髅关节部有压痛者 , 多为骸髅关节损伤 。\n\n(5) 腰肌和臂肌痉挛 , 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 , 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 , 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n\n(6) 一般无下肢放射痛 , 部分患者有下肢牵涉性痛 , 直膈拙高试验阳性 , 但加强试验则为阴性 。 鉴别困难时 , 可做局部痛点普鲁卡因封闭 。 若痛点减轻或消失 , 则为牵涉痛 ,\n腿痛无改变者为神经根放射痛 。\n\n2. 穴位按摩法\n(1) 按揉腰眼 : 将两手的拇指按在腰眼穴上 , 先按压 1\n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n分钟 。\n\n(2) 点按委中 : 用食指和中指点按患侧或两侧的委中穴 , 先按 10 秒 , 再放松 3 秒 , <20>"
},
"doc-105ebbf27e08738df310c0c8bd8a5d0a": {
"content":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 图 6-\n2).\n\n(2) 按摩手法\n\n1) 按压腰椎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3 - 4 次 。\n\n2) 按摩双足 , 分别向内 、 向外旋转 60 圈 , 交替进行 。\n\n3 ) 再次按压腰椎肾 、 输尿管 、 膀胱反射区 ,3 - 4 次 。\n\n4. 自我按摩法\n\n(1) 俯卧在床上 , 以放松腰部的关节与肌肉 ; 将自己一只手拇指的指尖 , 放在另外一只手背部的腰痛点上。 随后 , 以该穴为圆心做一个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圆周按揉 , 按描手法可由轻到重 、 逐渐加压 , 以局部出现酸胀麻重为度 , 接着两手进行互换 , 整个按摩时间持续 5 - 10 分钟 。\n\n(2) 用自己拇指 、 食指或中指的指端 , 点揉或推按目已面部的水沟穴 , 手臂上的手三里穴 、 后溪穴数分钟 , 以通畅督脉 , 行气止痛。\n\n(3) 若疼痛有所缓解 , 可慢慢站立起来 , 一边做深呼吸 ,一边活动腰部 。 开始时 , 腰部活动的幅度可小些 、 轻<>"
},
"doc-f78f1efe8c32b2239c1484e78b40b6a1": {
"content": "<22>转与向右旋转交错进行 。\n\n(6) 旋腰转背 : 取站立姿势 , 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 , 拇指尖与眉同高 , 手心相对 。 吸气时 , 上体由左向右扭转 , 头也随着向后扭转 , 呼气时 , 由右向左扭动 , 一呼一吸为一次 , 可连续做 8-32 次 。\n\n6. 预防保健\n\n(1)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 , 摆正腰姿 。\n\n(2) 要注意自我调节 , 劳逸结合 , 要经常变换各种体位以使腰部受力平衡 ,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n\n(3) 注意坐姿和劳动姿势 , 坐位时尽量向后靠住椅背 ,\n减少腰部软组织的受力 。 在工作中 , 每隔 1 小时稍事休息 ,\n避免腰部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n\n(4) 要注意腰部的保暖 , 尽量减少房事的次数 。\n\n(5) 要睡硬板床 , 皮带系宽松些 , 经常热敷一下腰部 , 并用手横擦腰部 , 要把热透进去 。\n\n(6)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n\n(7) 应有目的"
},
"doc-f7ce3af96468f6e0adf5b4934ddd2cb5": {
"content": "维质炎的一种 。 该病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 。 本病主要表现为领 、 肩和背部疼痛僵硬 , 沉重如山 , 颈部活动不灵和肩臂酸困及麻木等 , 并与天气变化有关 , 阴雨 、 潮湿 、 风蹄 、 劳累 、 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 。 造成颈背肌筋膜炎的原因各异 , 通过按摩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n\n1. 临床表现\n\n(1) 患处肌肉发僵 、 压之酸痛或触及索状物 , 揉压后患者感到舒适和症状减轻 。\n\n(2) 痛区触诊可触及大小不一 、 数量不等的结节 。\n\n(3) 局部压痛明显 。\n\n(4) 多无肌力和肌腱反射的改变 , 化验检查可有血象增高 ,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n2. 穴位按摩法常见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穴位\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按揉肝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肝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2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
},
"doc-11cb8f428d39cc44ebcd7621aa6aa513": {
"content": ", 力度要适中 , 按揉 20-4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n(4)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指腹放在被按摩者命门穴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拳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5) 按揉腰眼 : 两手叉腰 , 拇指放在两侧腰眼穴上 , 按压\n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n分钟 。\n\n(6) 按描肾俞 : 两手叉腰 , 双手拇指按在肾俞穴上 , 先挤压按摩穴位压 1 分钟 , 再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探\n1 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肾上腺 、 腹腔神经仰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内外侧坐骨神经 , 腰椎 、 骸椎 、 上身及下身淋巴结 、\n内外侧尾骨反射区\n\n(2) 按摩手法\n\n1) 点按胀 、 肾上腺反射区各 2 分钟 。\n\n2) 点刮腹腔神经仰 , 并从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反射区各 2 分钟"
},
"doc-603d4f6d46d636a29b5554a53ebb8f32": {
"content": "<22><>透进去 。\n\n(6)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n\n(7)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 如做一些前屈后伸 , 腰部左右侧弯回旋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 肥胖者应减肥 ,\n以减轻腰部的负担 。\n\n(8) 加强腰育肌锻炼 , 如坚持练习俯卧位飞燕点水 、 仰卧位直腿拙高 。 慢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腰肌劳损预防及治疗方法 。\n\n(9 ) 患者平时可以利用热水淋浴进行水疗按摩 。 运用时 , 可先将水温适当调高 , 以不烫为宜 , 再调好水压 , 然后打开淋浴器的开关 , 将温水反复冲淋脊柱上的督脉经 , 以及腰椎两侧的足太阳经 , 此时可再配合一些局部的手法拳摩\n\n( 三 ) 腰背肌筋膜炎\n腰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背部肌肉 、 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 属于纤维质炎的一种 。 该病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 。 本病主要表现为领"
},
"doc-fe03dc0a04e2c42e8d87ffaa1a8682c7": {
"content": "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2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左矶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n\n(2) 按揉胃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胃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5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描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按压脾俞 : 将食指指腹按在脾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4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按压约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点揉胆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胆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向下数 3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n上 , 点揉胆俞约 2 分钟 , 左矶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膀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膈俞穴 ( 两肩<E4B8A4>"
},
"doc-e6141a61de7b75627f77db87ee7a1717": {
"content": "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膀俞 : 将食指指腹按于膈俞穴 ( 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 , 骨节下方旁开 1. 5 寸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摒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按揉厥阴俞 : 将食指指腹放在厥阴俞穴 ( 第 7 颈椎向下数 4 个骨节 , 下方旁开 1.5 寸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n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7) 按描大杆 : 将食指指腹置于大杆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左右交替按摩 , 以局部发热为佳 。\n\n3. 其他按摩法\n(1) 掌推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手横位 。 双手全掌着力于臂部 , 从臂部沿脊椎向上推按至颈部 , 然后双手向外旋转 , 沿肩胛骨按抚至双脂内侧 , 最后指尖向上拉抚至臂部 。\n\n(2) 深层卯提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并拢 , 微握拳 , 与拇指配合"
},
"doc-60a69fb706e43568422a6188b68cbaf7": {
"content": "<22>层卯提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并拢 , 微握拳 , 与拇指配合 , 如同双手各拿一个茶杯 , 其虎口向上 。 迅速抖腕 , 双手交替用爆发力卯击背部 , 在手与肯部接触的一瞬间 , 手指用力捏住背部肌肉迅速上提 。\n\n(3) 推按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四指自然并拢 、 平伸 。 左手按于有手上 , 全掌着力于尾骨上侧 , 用力向上直线推至颈部 。 再用同样的手法从左臂部推至左肩 , 右臂部推至右肩 。\n\n(4) 按摩背肌 : 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 术者站其后或左侧 , 用手背第二掌骨背节尽可能目上而下按摩背部肌肉 , 反复 3 道 。\n\n(5) 注意事项 :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 , 可以使用单手加压按法 , 即左手在下 , 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 ; 也可以右手在下 , 左手压在右手指肯上 。\n\n4. 预防保健\n\n(1) 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理疗 、 按摩 , 能够使患者快速地回到正常生活中 。\n\n(2) 日常要注意保暖 , 防止受<E6ADA2>"
},
"doc-604ba41027076a060cc7f6ff9d1d29da": {
"content": "钟 。\n\n2) 点刮腹腔神经仰 , 并从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反射区各 2 分钟 。\n\n3) 点按膀胱 , 拇指推掌法推尿道反射区各 2 分钟 。\n\n4) 由下向上推内 、 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各 2 分钟 。\n\n5) 由前向后推腰椎 、 骸椎反射区各 2 分钟 。\n\n6 ) 推按上 、 下身淋巴结反射区各 1 分钟 。\n\n7) 分别刮动内 、 外侧尾骨反射区各 1 分钟 。\n\n8 ) 每日按摩 2 次 。 可由他人按摩双足 , 也可自己按摩 10 日为 1 个疗程 。\n\n4.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可取俯卧或坐位 , 先将双手对搓发热 , 随后放置于腰部的两侧 , 由上向下反复推搓多次 , 至局部肌肉发红发热为止 。\n\n(2) 患者取坐位 , 将两手拇指分别放在腰部 , 随后用指腹 , 先顺时针方向 , 再逆时针方向 , 缓缓地描按夹脊穴 、 肾俊穴 、 大肠俞穴 、 腰阳关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 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好 ( 图 6-6)。\n\n(3"
},
"doc-a12696cbc8c1a56ad0b8e6fc818271ef": {
"content": "<22><>阳关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 以穴位处出现酸胀感为好 ( 图 6-6)。\n\n(3) 患者取站位 , 将拇指按在两侧腰眼处 , 然后稍稍用力往下按压 , 并左右扭动腰部 ; 或者患者将双手半握成拳状 , 用力史击腰肌 、 腰骸 、 骶髅关节等部位 , 并配合腰部的前俯后仰运动 。\n\n(4) 患者取坐位 , 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指端 , 分别点按膝后的委中穴 , 小腿的承山昆仑穴 , 每穴各 1 分钟 。 被按穴位处如果出现酸 、 胀 、 麻 、 重感觉时 , 可先堡压休息片刻 , 再重新点按\n\n5. 其他按摩法\n\n(1) 接按足太阳膀胱经 : 术者用一手掌根或大鱼际自上而下探按患者腰部脊柱两边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 另一手协助晃动腰椎 , 放松腰部肌肉 , 揉按约 5 分钟 , 以被按摩者腰背部感到微热为佳 。\n\n(2) 擦膏胱经腰段 ( 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段 ): 两手握空拳 , 用拳眼"
},
"doc-e5cd6fdbc9fe99809e00b7007d4cebd8": {
"content": "2) 擦膏胱经腰段 ( 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段 ): 两手握空拳 , 用拳眼在腰部两侧膀胱经做上下往返摩擦 50 次 , 拳眼紧贴体表做上下往返摩擦 , 手法用力宜轻 , 节奏宜快 。 局部有明显温热并问课部透热 , 摩擦后即感腰部舒适 , 温热感可持续一定时间 。\n\n(3) 搓腰 : 术者两手手掌分别放在被按摩者两侧腰部的脊柱两旁 , 一上一下 , 不断搓擦 , 并配合以腰部活动 。\n\n(4) 捶骶 : 术者手捏空拳 , 敲打被按摩者骸部 , 两拳交替 , 一起一落 。\n\n(5) 叉腰屈伸 : 站立位 , 两手叉腰 , 两手拇指螺纹面按于腰眼穴 , 做腰部屈伸活动 15-20 次 。 腰部屈伸动作宜缓慢 ,\n特别是后伸动作要伸至最大限度 , 并持续片刻 , 也可配合叉腰做旋转腰部活动 , 向左旋转与向右旋转交错进行 。\n\n(6) 旋腰转背 : 取站立姿势 , 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
},
"doc-6524117c63324e284ac13071a5f89ae2": {
"content": "元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揉至局部感到发热为佳 。\n左右交晴按摩 。\n\n(2) 点按大肠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按在被按摩者大肠俞穴上 , 点按 2 分钟 ; 或者握拳 , 用食指的关节突起点按该穴位 1\n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左右交替按摩 。\n\n(3) 点按气海俞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一侧的气海俞穴上 , 点按数次 , 一按一松 , 用力要均匀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 左右交替按摩 。\n\n(4) 点按中算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按在被按摩者中算俞穴\n( 从第 5 腰椎向下数个骨节 , 其下旁开 1.5 寸处 ) 上 , 点按 2\n分钟左右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 左右交替按摩 。\n\n(5)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的命门穴上 , 沿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预防保健\n\n(1) 平时应注意腰部保暖 , 避免风蹄 , 并注意适当锻炼腰部 。\n\n(2) 产后应保"
},
"doc-15b144f3bd0ee53b2bdfc72ba80de41a": {
"content": "1) 平时应注意腰部保暖 , 避免风蹄 , 并注意适当锻炼腰部 。\n\n(2) 产后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 并经常更换卧床的姿势 ,\n同时还可以每天取膝胸位趴 15 分钟 , 每天做 3 次 , 这样有助于子宫恢复前倾位 。\n\n(3) 产后不要过早跑步 、 走远路 , 同时还应避免经常弯腰 . 久站 , 久蹲 , 避免提过重或举过高的物体 , 以免导致产后子宫后位或子宫脱垂引发腰痛 。\n\n(4) 产房空气要清新流通 , 但要避免直接吹风 , 以免风蹄人侵 。\n\n(5) 忌进食生冷食品 , 包括水果 、 汽水 、 饮料 。\n\n(6) 如果长期腰痛未见减轻 , 反而日渐加重 , 或者持续时间已超过 1 个月者 ,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二ee ee ere e cuietysn Ny\n( 六 ) 坐骨神经痛\n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 。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 , 其支配的运动和感觉区域非常广泛 。 坐骨神经痛多是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
},
"doc-232d68941b805139830700d2476cee5c": {
"content": "翻身等动作都不能做得太快或太猛 。\n\n(3) 不要长期弯腰 、 久坐 , 否则会使腰椎处于后弯状态 ,\n腰部肌肉 、 韧带均处在紧张状态 , 增加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不利于腰椎间盘康复 。\n\n(4) 腰椎间盘突出的季节性比较强 , 尤其到了换季的时候要注意 , 外出时最好系上护腰 。\n\n(5) 平时应注意保睡避风蹄 , 还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的运动 。\n\n(6)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 , 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 , 生冷 、 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会加大神经的刺激 , 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 。\n\n(7) 急性发作期间 , 要绝对卧床休息 , 最好大小便也不要下床 。 治疗期间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 , 注意腰部保暖 。 恢复期患者起床活动 , 可用护腰保护腰部 。 同时可开始锻炼腰肌 , 仰卧挺腹和俯卧鱼跃是最简单 , 也"
},
"doc-1458966bf730bc5a0de9e1d307c18f1e": {
"content": "(5) 点揉委中 : 按摩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患侧的委中穴上 , 先点按 10 秒 , 然后放松 3 秒 , 反复按摩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约 2 分钟 。 换另一侧做相同按摩 ( 见图 6-4) 。\n\n(6) 指揉腰阳关 : 按摩者将食指放在被按摩者的腰阳关穴上 , 在该穴位置上旋转按摩 100 下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3. 自我按摩法\n\n(1)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早期 , 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大都比较严重 , 并常伴有腰部活动受限 ; 此时 , 除手术治疗外 , 以卧床休息或牵引为主 , 患者可发挥上肢活动仍然正常的功能 , 两手交替揉按面部的水沟穴 , 颈部的大椎穴 , 手臂的手三里穴 、 后溪穴 、 腰痛点, 以减轻腰部的疼痛 。\n\n(2) 随着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逐步缓解 , 患者可将按摩的重点渐渐向腰臀部 ( 如腰椎椎旁 、 腰骸关节部位等 ) 转移 ; 时常按压招捏<E68B9B>"
},
"doc-819a9ddd1ce89555e29dfaf472f15cae": {
"content": "向腰臀部 ( 如腰椎椎旁 、 腰骸关节部位等 ) 转移 ; 时常按压招捏夹脊穴 、 肾俞穴 、 大肠俞穴 、 八停穴 、 腰俞穴等 ,\n以疑通经络 , 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 , 促进神经根受压部位炎症和粘连的缓解 ( 图 6-11)。\n\n(3) 患者可用拇指按压环跳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明仑穴等穴位 , 可改善这些穴位周围神经组织的营养 ( 图 6-12)。\n\n4. 其他按摩法\n\n(1) 温熨腰眼: 双手搓热 , 一直搓到双手发烈 , 放在腰眼的位置 , 从上名下进行反复的搓擦 。\n\n(2) 捏脊 : 用拇指和食指把脊柱正中间的皮肤提起 , 从与肚脐相对的地方一直到尾椎 。\n\n(3) 摩探腰部 : 双手握拳 , 拳眼朝上 , 用掌指关节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腰部 18 圈 。\n\n(4) 抓腰 : 将拇指固定在腰部 , 其余四指的指腹在腰部进行反复的拉动 。\n\n(5) 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给腰<E7BB99>"
},
"doc-32b655b5e41b1178e066aa5fd95cf901": {
"content": "<22><> 、 按摩 , 能够使患者快速地回到正常生活中 。\n\n(2) 日常要注意保暖 , 防止受凉 , 可局部热敷 。\n\n(3) 急性期注意休息 。 |二——2'二mn二- 心 * I\n\n( 四 ) 腰椎间盘突出症\n\n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 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 是临床常见病 。 由于腰椎间盘病变是由于纤维环失去弹性 , 产生裂隙引起的 ,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疳要取得满意的疗效 , 必须进行综合治疗 。 通过按摩能降低植间盘内压力 , 促使髓核回纳 , 松解粘连 , 减轻对腰神经根的压迫 , 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 , 有利于一些致痛 、 致炎物质的吸收和神经恢复 。 但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并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狒状 , 如鞍区麻瘀 、 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 不宜札用按摩 , 应考虑手术疗法 。\n\n1. 临床表现\n\n(1) 腰胡部疼痛 : 因"
},
"doc-c04e25dec355e77176cfbf53dcb88dd7": {
"content": "定在腰部 , 其余四指的指腹在腰部进行反复的拉动 。\n\n(5) 注意事项\n\n1) 术者在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摩时 , 可多按揉其督脉上的腰阳关穴 。 患者如因腰部活动受限 , 不便按揉腰部及下肢的穴位 , 则可多按揉手太阳经上的后溪穴 , 与之配合 。\n\n2 ) 处于急性腰椎间盘发作期的患者 , 因其症状比较重 ,\n病痛也比较剧烈 , 所以此时不宜进行按摩 , 应等病情在局部有了一定的缓解后 , 再在局部做一些轻柔的手法按摩 。 然后重点在下肢远端采用一些穴位治疗 , 这样就史以取得一些明显的效果 。\n\n5. 预防保健\n\n(1) 腰植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 。 注意平时的站姿 、 坐姿 、. 劳动的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 ,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 加强锻炼 。\n\n(2) 患者要注意自我保护 , 要尽量坐高一点的凳子 , 弯腰不要太猛 , 上床翻身等动作都不能做得太快或太猛 。\n\n(3) 不要长期弯腰 、 久坐 , 否则会使<E4BC9A>"
},
"doc-9be354bc27a39355e44cddb7a0260575": {
"content": "发凉 , 足背动脉减弱等 。\n\n(4) 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时间较长者 ,可引起神经麻痴或肌肉瘫疸 , 有的还可引起间歇性跷行 , 脊柱侧凶 、 侧弯等 。 这些现象极易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 有的甚至失去运动能力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按揉命门 : 按摩者将食指置于被按摩者命门穴上 ,\n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2) 按揉腰眼 : 将两手拇指按在腰眼穴上 , 先按压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n\n(3) 点按腰俞 : 按摩者用食指点按被按摩者腰俞穴 30 一\n50 下 , 按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 左右交替拳摩 。\n\n(4) 按揉肾俞 : 按摩者将双手拇指按于两侧胀俞穴 , 用力按揉 30-50 下 , 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n\n(5) 点揉委中 : 按摩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患侧的委中穴上 , 先点按 10 秒 , <20>"
},
"doc-8c9147ed1448440adf1f3444b658776b": {
"content": "<22>札用按摩 , 应考虑手术疗法 。\n\n1. 临床表现\n\n(1) 腰胡部疼痛 : 因疼痛使腰部活动受限 。\n\n(2) 下肢放射性疼痛 :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部\n4 - 5 或骸 5 椎间隙 , 正是坐骨神经根处 。 所以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由臂部开始 , 逐渐放射到大膈后外侧 、 小腿外侧 、 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 。 中央型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 。 当咳嗽 、 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力增高时 , 传电般的下肢放射性疼痛 , 使疼痛加重 。\n\n(3) 感觉及麻木异常 : 腰椎间盘突出后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局部压迫或牵扯压迫 , 是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变形而导致缺血 、 缺氧 , 使腿部出现痉痛 . 麻木 , 还有的会引起下肢发冷 、 发凉 , 足背动脉减弱等 。\n\n(4) 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
},
"doc-be1f39beff8391115b3bb243e7f9fad1": {
"content": "护腰部 。 同时可开始锻炼腰肌 , 仰卧挺腹和俯卧鱼跃是最简单 ,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每次各做 5-10 个 , 每日早晚各 1 次 , 持之以恒 , 终身受益 。\n\n( 五 ) 产后腰骶痛\n产后腰骸痛是指产妇分娟后出现的腰骶部疼痛 。 分姬后 , 产妇盆腔内的组织不能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 , 子官也未能完全复位 , 在一段时间内 , 连接骨盆的韧带松弛无力 , 以及在这个时期如果恶露排出不畅 , 导致宫腔内血液瘀积 , 都会引起腰痛 。\n\n1. 临床表现\n\n(1) 不能久站 、 久蹲 、 久坐 , 身体极易疲劳 。\n(2) 腰部肌肉不能放松 , 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n(3) 初期表现为腰肌劳损的症状 。\n\n2. 穴位按摩法\n常用产后腰骸痛穴位\n\n(1) 按揉关元俞 : 按摩者将食指指端放在被按摩者的关元俞穴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揉至局部感到发热为佳 。\n左右交晴按摩 。\n\n("
},
"doc-f1631779826b722ded33352ef6ca03fb": {
"content": "<22>腰部 , 押直患者下肢的同时上扳 , 两手配合 , 逐渐加力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血液循环 。\n\n(13) 侧扳膈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踝 , 另一手按住其腰部 , 握足踝的手向外扳拉 。 具有松解粘连 , 滑利关节 , 舒经活络的作用 。\n\n(14) 双扳腰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下肢 , 另一手缓慢扳动并卯击腰部 。 具有舒筋松骨 , 滑利关节的作用 。\n\n(15) 整理背部及腰部 : 术者双手同侧或对角按压患者背部 , 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 , 另一手搓理下肢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血液循环 。\n\n(16) 双旋腰 : 患者双腿弯曲 , 术者一手自胭窝穿过 , 古一手扶其肩部 , 使其腰部斜向扳动 , 并向胸部扳压 , 用力要适中 。 可以滑利关节 , 松解肌筋 。\n\n(17) 伸腿 : 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足踝处 , 用力拗拉其下肢 。 可以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 , 松解粘连 。\n\n3. 足部按摩法"
},
"doc-39401518671444d660532ee1be9faeb3": {
"content": "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上端 , 到足踝部 , 由上到下 , 反复捏拿 。 此法有通经益肾的功效 。\n\n(3) 拳压下肢 : 术者单手握空拳 , 压患者的下肢 , 由上到下 , 反复压 。 可调气止痛 、 通经散蹄 。\n\n(4) 点揉股前肌 : 术者双手掌虎口张开 , 卡住患者下肢 ,\n拇指指压大腿肌肉 , 向下垂直用力 。 有解除疲劳 , 行气活血的功效 。\n\n(5) 押展下肢 : 术者一手扶住患者的小膈 , 另一手按住其膝部 , 拉拗旋转下肢 。 可以拉抨肌腱 , 改善关节活动度 。\n\n(6) 屈压下肢 :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 , 另一手向前屈压 , 用力不可过大 , 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 能消除下肢的疡劳 , 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n\n(7) 横扳腿 : 患者下肢呈四字弯曲 , 术者一手扶其膝部 ,\n另一手握住其足踝部 , 向侧面横扳 。 注意用力要和缓 , 不可过猛 。 能滑利关节 , 强健腰腹 。\n\n(8) 叩击股前肌"
},
"doc-ee39cc070666c89167646a50bc346127": {
"content": "<22>间 ) 或坐次时明显 , 翻身困难 , 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 , 但活动后减轻 。 有的患者感臂髋部剧痛 , 偶尔向周边放射 。\n\n(4) 非对称性 、 少数关节或单关节 , 以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 。\n\n(5) 患者可出现眼部疾病 、 心传导功能紧乱 、 胸廓活动受限 、 泌尿系统感染等 , 少数患者还可出现病理反射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术者用双手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捏脊疗法 。 沿着脊柱两侧 , 由上向下揉捏 , 手法由轻到重 , 以皮肤温热为宜 。\n\n(2) 术者双手交叠 , 点按患者背部的膀胱经上的穴位及夹脊穴 , 力度适中 , 以患者阡受为宜。\n\n(3) 术者用按描法在患者的腰骸部两侧的骸髅关节处反复按摩 1 - 3 分钟 , 并且逐次按摩八骼穴 , 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官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如果患者有颈肩部的不适 , 可将右"
},
"doc-66781998c1d100c33af3664f507ce584": {
"content": "用力拗拉其下肢 。 可以疏松脉络 , 滑利关节 , 松解粘连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坐骨神经 、 下腹部 、 尾骨内侧 . 膝关节 、颈椎 、 胸椎 、 腰椎 、 骸椎 、 尾椎 、 肾 、 肾上腺 、 膀胱 、 肺 、 输尿管等反射区 ( 图 6-14)。\n\n(2) 按摩手法\n\n1) 点按肾上腺 、 肾 、 膀胱反射区 , 各 50-100 次 , 力度适中 。\n\n2) 拇指推压坐骨神经 、 肺 、 输尿管反射区 , 各 100 次 , 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度 。\n\n3) 下腹部 、 尾骨内侧 、 膝关节 、 颈椎 、 胸椎 、 腰椎 , 骸植 、尾椎反射区 , 各揉按 30-50 次 , 力度稍轻 。\n\n4. 预防保健\n\n(1) 患者在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 , 若配合进行按摩 10 一\n20 分钟 , 每天 1 次 , 效果更好 。\n\n(2) 坐骨神经痛发病期间 , 应睡硬板床 , 并以卧床休息为主 , 有助于缓解<E7BC93>"
},
"doc-1eabdf21b69ab41c2068070cae7ac2cf": {
"content": "<22><>骨神经痛发病期间 , 应睡硬板床 , 并以卧床休息为主 , 有助于缓解症状 , 但卧床时间不宜超过 3-4 周 , 当症状缓解时 , 可逐渐下床锻炼 。\n\n(3) 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潮 , 防止风蹄湿邪侵袭 。 风蹈湿邪会使气血受阻 , 经络不通\n\n(4) 患者应加强身体锻炼 , 平时注意活动和劳动姿势 。\n\n(5) 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 。 细菌或病毒感染既可诱发本病 , 又能加重本病\n\n(6) 饮食有节 , 起居有常 , 戒烟限酒 , 增强体质 ; 积极治疗原发病 , 病情好转后要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 。\n\n( 七 ) 强直性脊柱炎\n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 , 主要侵犯骸髅关节 、 脊柱骨突 、 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 , 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 临床主要表现为腾 、 背 、 颈 、 臀 、 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 ,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暖形和关"
},
"doc-12b3037df4b49579c966c341aea6d861": {
"content": "1) 该病多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 很少出现间歇痛 。\n\n(2 ) 疼痛在腰部 、 臀部 , 并向股后 、 小腹后外侧 , 足外侧放射 。\n\n(3 ) 疣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向下窜行 , 发作性疼痛可为烧灼和刀刺样 , 常在夜间更剧 。\n\n(4) 弛腰或活动下肢 、 行走 、 咳嗽 、 排便时病痛加重 , 休息可减轻\n\n(5) 坐骨神经径路上有压痛 。\n\n(6) 有神经根牵拉痛 , 直膈拙高试验阳性 。\n\n(7) 踝反射减低或消失 , 可有神经根型的感觉障碍 , 拇趾背屈力差等 。\n2. 穴位按摩\n\n(1) 震颤腹肌 : 术者用单侧手掌 , 震颤腹部 , 操作时要以腕关节的快速摆动带动侧掌震颤 。 此法有理气宣肺 、 平衡明阳 、 疏风活血的功效 。\n\n(2) 捏拿下肢 : 术者双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上端 , 到足踝部 , 由上到下 , 反复捏拿 。 此法有通经益<E7BB8F>"
},
"doc-4dcf3d545aa7b2ad2da5fa91a8d75d59": {
"content": "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官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如果患者有颈肩部的不适 , 可将右手放在风池穴的位置 , 由上向下推至大椎穴 。 力度适中 , 以耐受为宜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6)。\n\n(2) 用食指指腹依次按拳腿部的解关穴 、 伏兔穴和血海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n\n(3) 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腿部的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n\n(4) 用食指指腹依次按揉腿部的梁丘穴 、 犊鼻穴 , 力度适中 , 时间为 1 - 3 分钟 ( 图 6-17)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指推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四指微握拳 , 双手拇指相对 , 以拇指指腹由尾骨两侧沿脊椎骨两侧用力慢推至隆骨 , 然后用四指勾住肩胛提肌 , 用爆发力向下拉一下 。 最后全掌着力 , 手竖位 , 沿脊椎骨两侧拉抹至后骨两侧 。\n\n(2) 捏脊背 :"
},
"doc-e63fb4c8513cf0ccf36f644c6eeabaf5": {
"content": "<22><> 、 颈 、 臀 、 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 ,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暖形和关节强直 。 本病属于中医的\n“ 肾痴 “ 痢瘀 “ 骨瘀 “ 督脉病 “。 正确的按摩可以帮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减轻病痛 , 减少疾病的痛苦 。\n\n1. 临床表现\n(1)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 , 少数重症者有发热 、疲倦消瘦 、 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 。 跌底筋膜炎 、 跟腾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未端病在本病常见 。\n\n(2) 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 , 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 。 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骸髅关节向腰椎 、\n胸颈椎发展 , 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 、 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n\n(3) 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 ( 或 ) 发僵 , 尤以卧次 ( 夜间 ) 或坐次时明显 , 翻身困难 , 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 , 但活动后减"
},
"doc-aff52986ecb05386de65124056259316": {
"content": "其支配的运动和感觉区域非常广泛 。 坐骨神经痛多是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 ,\n很少出现间歇痛 。 疼痛从臂部 , 沿大腹后面 、 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 , 当行走 、 咳嗽 、 喷噪 、 弯腰 、 活动下肢时疼痛加重 。\n此病多因风蹇湿邪侵袭 、 阻滞经络所致 ; 或椎间盘突出 , 坐骨神经附近各组织的病变 , 如髋关节 , 骸髅关节疾病 , 脊椎炎 , 二宫及前列腺癌 , 腰骸脊髓及其神经根的肿瘪等 , 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 。 前者多属痰症范畴 , 后者则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 对于坐骨神经痛 , 按摩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通过按摩可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 , 疏导患部经气 , 加强患部血液循环 ,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如能长期坚持 , 即可治愈 。\n\n1. 临床表现\n\n(1) 该病多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 很少出现间歇痛 。\n\n(2 ) 疼痛"
},
"doc-c978af6267878337d055299a40f489f2": {
"content": "<22>扳 。 注意用力要和缓 , 不可过猛 。 能滑利关节 , 强健腰腹 。\n\n(8) 叩击股前肌 : 术者以单掌卯击患者股前肌 , 用力要均匀 。 有缓解肌肉紧张 、 酸麻 、 胀痛的效果 。\n\n(9) 按揉腰肌 : 术者将两手掌重叟放在患者腰阳关穴处按压 , 然后左右晃动腰部 。 患者腰部肌肉应充分放松 。 能壮腰止痛 。\n\n(10) 弓拳压腰臂肌 : 术者双手重叠握空拳 , 自上而下 ,\n以拳面压患者的腾臂肌 。 对体弱者应用虚拳 。 此法具有解疼止痛 , 调理脏腑之功效 。\n\n(11) 捏拿臂肌 : 患者下肢呈四字形弯曲 , 术者双手拇指与四指对合 , 轻柔捏拿臂部肌肉 。 此法可以舒经活血 、 舒展肌筋 、 松弛肌肉 , 解除臂部肌肉疲劳 。\n\n(12) 上扳下肢 : 术者一手搂住患者的大腹 , 另一手按住腰部 , 押直患者下肢的同时上扳 , 两手配合 , 逐渐加力 。 能松解粘连 , 促进<E4BF83>"
},
"doc-0dec3d9e10716003cc8987c140bd5894": {
"content": "<22> 、 肾俞穴腰阳关穴 、 大肠标 ;俞穴 、 八健穴 、 腰俞穴 , 以及下肢的环跳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等。\n\n(2) 患者仍取俯卧位 , 术者用双手拉指的指腹 , 推接腰椎两侧的骸棘肌 。\n\n(3) 术者手掌的掌面放置于患者腰骸关节的上方 , 持续用力向下按压半分钟 。\n\n(4) 患者改为仰卧位 , 术者站在其左侧 , 将其左踝夹在自己右侧的腋下 , 左手掌搭于患肢膝关节的前侧 , 右肘屈曲 , 以前臂背侧从患肢小腿的背侧插人 , 搭于左前臂中 1/3处 , 将患腿用力向下牵引 1 分钟 , 然后将左手拇指及食指的指腹相向用力 , 拿捏患者下肢前后侧的肌肉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端坐 ,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 先将自已的双手对搓发热后 , 紧贴于两侧的腰眼部位 , 并用力按压 1 分钟 ; 随后 , 再将双手的手掌顺着腰椎两旁 , 用力做一个上下的"
},
"doc-0b12af700ca786f17429a527e2dcea0f": {
"content": "并用力按压 1 分钟 ; 随后 , 再将双手的手掌顺着腰椎两旁 , 用力做一个上下的旋转摩擦 , 按摩部位向上可至胸椎与肩胛骨处 , 向下可至尾骨尖与肛门上 。\n\n(2) 患者站立 , 将双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向用力 , 同时拿捏住腰椎两侧 3-5 寸的肌肉部位 , 也就是中医理论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 然后拿捏一下 、 放松一下 , 反复拿捏多次 , 直至骸尾部结束 。\n\n(3) 患者取坐位 , 双手的手指并拢握拳 , 拳眼向下 , 或自制一个较为柔软的竹条等按摩器具 , 轻轻地反复敲打腰植 、\n骶尾骨等病变部位 。\n\n(4) 患者取坐位 , 用拇指的指腹 , 逐个按压夹脊穴 、 肾俞穴 、 腰阳关穴 、 大肠俞穴 、 八偃穴 、 腰俞穴 、 环跳穴 、 委中穴 、\n承山穴 、 昆仑穴等 ( 见图 6-6、 图 6-12) 。 如果腰部活动欠灵活 , 有些部位难以点按时 , 也可自制一个史诊锤或点击"
},
"doc-4ab7e479ea94924a420740721ecf1ac6": {
"content": "部产生渊热感后 , 再施以手法治疗 , 起热快 , 止痛作用强 , 对肢体疼痛 、 僵硬 、 肌肉萎缩有较好效果 ; 也可通过外用药物渗透 , 控制其炎症 。 由于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 恢复肌肉之血液供应 , 改善肌肉营养代谢 , 故而能促进此病的恢复 。\n\n3) 本病病程较长 , 应予多方法治疗 。\n\n5. 预防保健\n\n(1) 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 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和僵直 。 在休息时要保持适当的体位 , 应睡硬板床 , 取仰卧位 , 不垫头 ; 在站立或坐位时 , 应尽量挺胸收腹 ; 写孙时桌二要高一些 , 椅子要算一些 。 凡能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 。\n\n(2) 一般可用热疗 , 如热水浴 、 水盆浴或淋浴 , 矿泉温泉浴等 , 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 使肌肉放松 , 减轻疼痛 , 有利于关节活动 , 保持正常功能 , 防止畸形 。\n\n(3) 因疼痛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其脊<E585B6>"
},
"doc-4efa8a90e9e1fd8d8923072148d63c78": {
"content": "<22>痛 , 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 , 但若活动过久则又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n\n(3) 有明显间歇性跷行 , 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 、 乏力 、 病痛甚至麻木 、 步态失稳 , 难以继续行走 。 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 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 很多病人喜欢走路时往前倾 , 这是一种为减轻疣痛的姿势性代偿 。 同样 , 患者在上山 、 骑自行车 、 上楼梯等屈曲姿势下症状也能得到减轻 , 在下山和脊柱后伸时加重 。\n\n(4) 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 , 表现为会阴部麻木 、\n刺痛 , 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拇指的指端 , 依次点按腰部及骸部的夹脊穴 、 肾俞穴腰阳关穴 、 大肠标 ;俞穴 、 八健穴 、 腰俞穴 , 以及"
},
"doc-4e26c45de86419a898a3af1ed8ba967c": {
"content": "<22><>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 该病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 , 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 ( 主椎管 )狭窄症 、 侧方型 ( 侧隐窝 ) 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 ,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 。 间歇性跷行是本症的临床特征 , 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 ,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 、 麻木 、 无力等症状 , 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 , 方能继续行走 。 随病情加重 , 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 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n\n1. 临床表现\n\n(1) 多发于 40 - 60 岁劳动者 , 男多于女 , 可有外伤史 。\n\n(2)60%% 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 , 相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病痛常常较轻微 , 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 , 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 , 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 , 但若活动过久则又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
},
"doc-581f473d40bd0a960b250f73e6e224fd": {
"content": "防止畸形 。\n\n(3) 因疼痛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其脊柱与四肢强直较快 , 除全身症状严重 、 疼痛明显者外 , 均应尽量活动各关节 , 坚持做扩胸 、 深呼吸 、 脊柱及下肢运动等局部和全身性的功能锻炼 , 以防止和减轻关节粘连 、 僵直和肌肉萎缩 。 因病情严重不能起床的患者 , 经用药后病情会得到控制 , 可以在床上做些适当的功能锻炼 , 争取早日下地活动 。\n\n(4) 注意营养 , 不能过量饮酒 , 并注意保暖 。\n\n( 八 ) 腰背部肌肉萎缩\n腰背部肌肉萎缩是指腰背部肌肉体积缩小 、 退变 , 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 经常按摩萎缩的肌肉周围 , 可促进血液循环 , 使肌肉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 促使肌肉逐渐恢复正常 ,\n如能长期坚持按摩 , 对于腰背部肌肉萎缩有很好的治疗 .\n效果 。\n\n1.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 . 萎缩 . 脾胃虚弱"
},
"doc-eed200851d9b39ce9d52e9a612577907": {
"content": "6-6、 图 6-12) 。 如果腰部活动欠灵活 , 有些部位难以点按时 , 也可自制一个史诊锤或点击森 ,\n经常敲打或点按这些相关的穴位 , 直至穴位处出现酸 、 胀 、麻 、 重等得气感觉为止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掌推腰部 : 掌推左侧时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n双手自然平伸 , 掌根着力于腰部 , 向腰部迅速交替用力推 。\n推完一侧换站位 , 口推另一侧 。\n\n(2) 大鱼际旋揉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平伸 , 同时用大鱼际着力于腰部 , 旋转手腕 , 使用腕力 ,\n在原部位做环状摩擦后 , 缓慢位移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3) 轻史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弯曲虚握拳 , 交替吊击腰椎两侧部位 。 在抖腕瞬间叩击 , 并迅速弹起 , 力度要轻 。\n\n(4) 按揉腰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掌根部紧贴于腰部皮肤 , 做环状按揉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
},
"doc-90a830bac98e184fbbd63c6d2a42aedb": {
"content": "各 20 - 30 次 。然后对各穴位及其周围实施按描法 , 以有温热感产生并向全身放散为宜。\n\n(4) 拍打腰背部肌肉 : 术者用掌背击打或用虚掌拍打腰背部肌肉 , 重点拍打萎缩处肌肉 。 然后 , 术者用拇指端按抵患者的肝俞 、 脾俞 、 肾俞各 20 - 30 次 。\n\n3. 预防保健\n\n(1) 劳逸结合 , 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n\n(2) 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蛇白 、 高能量饮食补充 , 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骸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 , 以增强肌力 、 增长肌肉 。\n\n(3) 注意预防感冒 、 胃肠炎 , 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 病程延长 。\n\n( 九 ) 腰椎管狭窄症\n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骨性或纤维性增生 、 位移 , 并由此导致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 、 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 该病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
},
"doc-b6edb7c7fc9b09172c8d20d49e961f04": {
"content": "着力 , 手竖位 , 沿脊椎骨两侧拉抹至后骨两侧 。\n\n(2) 捏脊背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夹住脊柱正中的皮肤 , 从与肚脐相对的命门穴开始往下捏 , 将皮肤肌肉提起更好 , 捏一下 , 松一下 , 直至尾椎 。\n如此捏脊 4 次 。 每日 3-5 次 。\n\n(3) 推搓肢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微握拳 ,\n用四指的第一关节的背侧部位着力于背部 。 以前臂带动手部 , 在育部交替推搓 。\n\n(4) 卯击背部 : 术者站在被按摩者的左侧 , 双手自然弯曲虚握拳 。 腕部放松 , 分别以双手四指的第一关节着力 , 迅速抖腕 , 双手交替用爆发力卯击背部 。\n\n(5) 注意事项\n\n1) 对关节僵硬较重者切不可急功近利 , 滥施暴力 , 而应循序渐进为宜 , 以免拉伤肌肉 。\n\n2) 如先使用熏洗泡敷疗法 , 待腰部产生渊热感后 , 再施以手法治疗 , 起热快 , 止痛作用强 , 对肢体疼<E4BD93>"
},
"doc-831351b82733a58d078b3526c44f0bb2": {
"content": "<22>好的治疗 .\n效果 。\n\n1.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 . 萎缩 . 脾胃虚弱 、 食欲不振等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拿 、 腰背部肌肉 :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用拿法沿其骸棘肌的内外缘 、 背阀肌 、 腹外斜肌 、 臀大肌及大小腹后外侧肌群 , 反复操作 3 - 5 道 。 然后再换接法 , 沿同样的路径反复操作 3 - 5 道 。\n\n(2) 按揉腰背部 : 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 , 按揉腰背部 , 从上至下 , 边揉边移动 , 反复操作 3 - 5 道 , 以腰部皮肤感到微热为宜 。 然后术者以小鱼际置于腰骸部 , 沿其脊柱向上推抵 , 由下而上 , 反复操作 5 - 10 遍 。\n\n(3) 拇指按揉 : 术者用拇指指端按描肩井 、 肩中俞 、 气海俞 、 肩贞 、 天宗 、 天偃 、 曲垣 、 肝俞 、 脾俞 、 肾俞各 20 - 30 次 。然后对各穴位及其周围实施按描法 , 以有温热感产生并向全身放散"
},
"doc-bd172a829a274c5189f1d7b7b997c058": {
"content": "<22><>后 , 让患者改为俯卧位 , 用枕头垫在小腹部位 , 再在其膝关节的后侧及周围 , 使用接法按摩 2分钟 。\n\n(3) 患者取仰卧位 , 术者用其手掌的小鱼际 , 反复按抵墓擦患者的髌骨两侦 。 接着 , 用中间三指的指端 , 轻史髋骨的上下缘数分钟 。 然后 , 以手掌的掌面一按一松按压骸骨 ,并反复 3 - 5 次 。\n\n(4) 患者取仰卧位 , 术者先以五指的指尖着力握住髋骨周缘 , 用力朝大腿和小腿方向进行上下摩动 。 最后 , 以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足踝部 , 另一只手按住髋骨 , 做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3 - 5 次 。\n\n(5) 在患者髋骨的周围 , 术者用手掌的大小鱼际 , 反复摩擦至局部潮红发热为止 。\n\n3. 自我按摩法\n(1) 患者端坐 , 将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微微并拢 , 从踝关节的两侧经腺关节至股骨上端 , 反复推按数分钟 ; 或将两手的掌面紧贴膝关节内外两侧 , 用力上下往返搓动 , 以被"
},
"doc-f838d620c50a6d7ecb6565c5edfae265": {
"content": "健\n\n(1) 疼痛剧烈时 , 除治疗外 , 应卧硬床休息 1-2 周 。\n\n(2) 患者应注意腰部保暖 , 使用腰围护腰 。 即使是三伏天 , 在有空调的室内 , 也要注意不让冷气直吹腰部 。\n\n(3) 腰腿痛患者 , 平时可利用空闲时间 , 在自己小腹的承山穴附近寻找压痛点 , 若是发现压痛点 , 可立即进行按压 ; 同时一边按压一边活动自己的腰部 , 而且穴位处越是疼痛 , 越是要按压 , 直到穴位处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n\n(4) 注意选择合适的鞋 , 因为如果鞋子不合适 , 可能会使站姿不稳 , 从而使腰痛恶化 。\n\n(5) 积极参加锻炼 , 活动腰椎关节 , 伸展肢体 ,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n\n(6) 腰椎管狭窄症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 如果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 积极锻炼腰背部肌肉可能有助于喜缓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改变 , 进而减缓腰椎管<E6A48E>"
},
"doc-72fc18c76c3c8e84ef57492e313470e8": {
"content": "。\n\n(2) 患侧臂部疼痛 , 严重者可呈刀割样痛 , 并向下肢放射由于疼痛 , 患者跷行 , 向患侧弯曲 , 夜不能寄 。\n\n(3) 卧床休息后 , 其症状可减轻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术者站其身旁 , 用掌根按描患者臂部的疼痛处 , 力度由小到大 , 以局部肌肉放松为主 , 反复按摩约 1\n分钟 。\n\n(2) 在患者的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区 , 术者用双手由外向内进行弹拨 , 力度要重 , 以患者的耐受为度 。\n\n(3) 术者双手交叠 , 依次按揉患者的阿是穴 、 环跳穴 、 承扶穴 、 殷门穴 、 委中穴 、 承山穴 、 悬钟穴 , 力度适中 , 以耐受为度\n\n(4) 患者仰卧 , 术者站在其患侧 , 一手扶患侧膝盖 , 一手扶患侧踝部 , 顺时针 、 逆时针各摇动 3 次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 用患侧拉指的指尖按压环跳穴 、 承扶穴 、 阿是<E998BF>"
},
"doc-5bd103aea66a5a102c51bb79374c5f4d": {
"content": "<22> , 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梨状肌 , 一般 10 - 20 次即可 。\n\n(4) 注意事项\n\n1) 按摩疗法虽然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 但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 应该注意 , 按摩疗法不需每天都做 ,\n每周 2 次即可 , 连续治疗 2 - 3 周 。\n\n2) 在进行按摩前应了解梨状肌的解剔结构及位置 , 且使用正确的按摩手法 , 避免粗野蛮干 , 这样才能确保按摩的效果 , 同时可防止引起其他损伤 , 特别是神经损伤和肌肉损伤 。\n\n5. 预防保健部肌肉\n\n(1) 局部注意保暖 。 患肢宜保暖 , 多休息 , 少活动 。\n\n(2) 患侧臂部可坚持湿热敷 。\n\n(3) 患者在日常工作劳动中 , 应避免再次受伤 , 同时应避风蹇侵袭 , 以免加重病情 。\n\n(4) 患者应停止跑步 , 骑车 , 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 。\n\n(5) 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 , 则应取站立位或拿高患侧臂部 .\n\n七 . 膈部常见疾病按摩\n\n 髌骨软化症\n髌"
},
"doc-3c354f9be608c0c4ad111173f2966676": {
"content": "<22>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 、 伴疼痛 , 单纯髋骨软骨损害时 , 无关节积液后期形成骸骨关节骨关节病时 , 可继发滑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 , 此时浮髌试验阳性 。 病程长者 , 有股四头肌萎缩 。\n\n(3) 初期出现腺痛或伴有膝关节的肿大 , 后期会出现脂肪垫或髌骨周围的软组织反应性炎性增厚或痉挛 , 可行理疗中药热敷或按摩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在床上 , 膝关节屈曲 130° 左右 , 术者用拇指的指腹 , 按揉其腺关节周围的梁丘穴 、 内膝眼穴 、 犊鼻穴 、\n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 、 足三里穴 、 三阴交穴、 委中穴等 , 每穴约为半分钟 。\n\n(2) 患者先取仰卧位 , 术者在其大腿下 1/3 至小腹上 1/3处 , 以掉法按摩 2 分钟 。 然后 , 让患者改为俯卧位 , 用枕头垫在小腹部位 , 再在其膝关节的后侧及周<E58F8A>"
},
"doc-ffe76f01becb2c4aca8eebb62d5832c2": {
"content": "肌肉可能有助于喜缓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改变 , 进而减缓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n\n( 十 ) 梁状肌综合征\n梨状肌起于第 2、3、4 骸椎前面 , 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 ,\n经坐骨大孔人臂部 , 止于股骨大粗隆 。 此肌因急 、 慢性损伤 , 或解剖上变异 , 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 , 刺激或压迫神经 , 而产生腰腿痛 , 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 也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 通过按摩能够舒筋活血 、 消炎镇痛 、 松解粘连 , 使坐骨神经受卡压状态消失 , 达到治疗的目的 。\n\n1. 临床表现\n\n(1) 症状主要以患侧臂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为主 。 其疼痛症状常因受凉 、 走路或活动后加重 , 咳嗽 、 大便等腹压增加时 , 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至足部放射痛加剧 。\n\n(2) 患侧臂部疼痛 , 严重者可呈刀割样痛 , 并向下肢放射由于疼"
},
"doc-811c223815cf16a8b984734ca8a8288c": {
"content": "或拿高患侧臂部 .\n\n七 . 膈部常见疾病按摩\n\n 髌骨软化症\n髌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与其相对的股骨骸面的关节软骨由于摩擦 、 损伤 , 使骸骨关节软骨面发生退变 、 弹性降低 , 出现裂纹 、 变性 、 变薛 , 甚至破硼 、 脱落等病变而形成本病 。 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髋骨后方疼痛 , 上 、 下楼梯及半蹲位时病痛明显 , 腺关节无力 , 发软 , 有时可感到膝部不稳 , 有要跋倒的感觉 。\n\n1. 临床表现\n\n(1) 青年运动员较多见 。 初期为髌骨下病痛 , 开始训练时明显 , 稍加活动后缓解 , 过次训练又加重 , 休息后渐消失 ,\n随病程延长 , 疼痛时间多于缓解 , 以致不能下蹲 , 上 、 下阶检困难或突然无力而摔倒 。\n\n(2) 髌骨边缘压痛 。 伸膝位挤压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 、 伴疼痛 , 单纯髋骨软骨损害时 ,"
},
"doc-ea926d36faf2cb12cc7201e9310fe867": {
"content": "的左侧 , 掌根部紧贴于腰部皮肤 , 做环状按揉 , 直至皮肤发热为止 。\n\n(5) 按揉腰痛点 : 患者握拳在腰部寻找压痛点 , 用第一指间关节或第二掌指关节进行从轻到重的按摩 , 时间一般为 1-2 分钟 。 如有数点压痛则分别按挥 。 要注意随时调整体位 。\n\n(6) 叩腰 : 患者双手握拳 , 用拳的桡侧面依次史击腰部\n1-2 分钟 。 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 如有不便 , 可用拍子拍打腰部 1-2 分钟 。\n\n(7) 注意事项\n\n1) 处于急性期时 , 疼痛加剧 , 活动受限 , 按摩时力度不宜太重 , 并用较为温和的手法进行按摩 , 如接法 、 揉法 、 推法 、\n按法等 , 但应避免强力推扳腰椎 。\n\n2) 配合腰骸部热敷 、 牵引 、 理疗 , 疗效更佳 。\n\n3) 若按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 , 则宜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 治疗 。\n\n5. 预防保健\n\n(1) 疼痛剧烈时 , 除治疗外 , 应卧硬床休息 1-2 周 。\n\n(2)"
},
"doc-27e4e529844991b4c997aacd8765c2d5": {
"content": ", 反复推按数分钟 ; 或将两手的掌面紧贴膝关节内外两侧 , 用力上下往返搓动 , 以被按摩部位出现潮红发热为佳 。\n\n(2) 患者端坐 , 用拇指与中间三指钳于骸骨两侧 , 指尖着力 , 先顺着下肢的中轴线上下反复摩擦2分钟然后再按左右方向反复摩擦 2 分钟 。\n\n(3) 患者将拇指放置于下肢的外侧 , 其余各指置于下肢的内侧 , 自大腹中部至足踝上部 , 自上而下反复揉捏 5 分钟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拧捏大腿 : 拧捏大腿时 , 双手应像拧毛巾一样揉捏大腿肌肉 , 可由膝部开始到大腿根部为止 , 一点一点抒捏,重复 5 次。\n\n(2) 按压大腿及膝正面 : 双手手掌掌根由膝部开始向大腿根部移动 , 用力按压大腹正面 , 重复 5 次 。\n\n(3) 摩按大腿及膝 : 双手交替用掌心从膝部摩摆至大腹根部 , 做 10 次 。\n\n(4) 注意事项\n\n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持续不愈者 , 常常会出现大腿股四头肌不同"
},
"doc-07a07575635ffd5afada4ba272d5f12b": {
"content": ")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 , 用患侧拉指的指尖按压环跳穴 、 承扶穴 、 阿是穴等 , 每穴按压 10 - 20 秒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n\n(2) 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对梨状肌处进行弹拨 6 - 10 次 ,\n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度 。\n\n(3) 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在环跳穴处进行由轻而重的按揉 , 再由重而轻地按揉 1 - 3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 、 发热 、 舒适为度 。\n\n(4) 用患侧手掌的掌根在患处进行按揉 2 - 3 分钟 , 以局部感到发热 、 舒适为度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患者取俯卧位 , 两下肢伸直 , 放松腰胺者在腰骸部施用接 、 揉 、 按法 10 分钟 。\n\n(2) 术者两手重叠 , 着力于患者痛点上 , 用力揉推梨状肌以缓解其痉挛 。 以略发热为宜 。\n\n(3) 术者用两拇指相叟 , 触摸患者变硬的梨状肌 , 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梨状肌 , 一般 10 - 20 次即可 。\n\n(4) 注意事项\n\n1) <20>"
},
"doc-db54efdfae9cec65838e0352f5c94d78": {
"content": "剥脱 、 骨质增生 、 半月板损伤 、 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 , 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 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 。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 也可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 可单侧发病 , 也可双侧发病 。 临床主要表现 : 逐渐加重的膝关节疼痛 、 肿胀和僵立 , 严重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 。 其病因为外伤 、 姿势不正 、 内分泌紧乱及遗传等 。\n\n1. 临床表现\n\n(1) 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 , 往往有劳累史 。\n(2) 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 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 , 后为持续性 , 劳累及夜间更甚 , 上下楼梯疼痛明显 。\n(3) 膝关节活动受限 , 甚则跑行 。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 。\n(4) 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 、 摩擦音 , 部分患者关节肿胀 ,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n(5)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 。 其早期疳状为上下楼"
},
"doc-38eb38885004a9eeaf6aab70e285e0e2": {
"content": "<22>突然加剧时 , 应行冷敷 ,48 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n\n(3) 加强关节保护 。 如果要锻炼应带护膝 , 且不要超负重 , 可由小渐大 , 匀速省力 。 途中应注意适当休息 , 并补充水分。\n\n(4) 避免长期用力 、 快速屈伸运动 , 如膝全蹲 、 走斜坡 、爬山及上下楼梯等活动 , 以减少关节磨损及受力 \n(5) 减少髌骨压力 , 改善软骨营养 。 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 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 , 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 。 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 。 预防髋骨软化症的发生主要是减少对骸骨关节的持续压力 , 改善软骨的营养 。\n可参考如下措施 :\n\n1) 主动 、 充分活动关节 。 要在不负重条件下进行 , 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 、 屈膝关节 。 坚持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10分钟 。 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髋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 , 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
},
"doc-51ce0bc265bcdeec4ad75ae790a4fa72": {
"content": "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将两个手的掌心 , 分别放阶陵泉阴陵泉腺关节骨性关节炎按摩穴位在膝关节的髋骨上面 , 五指微微张开紧贴于髋骨四周 , 然后稍稍用力 , 均匀 、 和缓 、 有节奏地按揉髋骨 , 并将其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轻微移动 , 最后再恢复至原位 。 如此反复数次 , 以解除关节粘连的可能 。\n\n(3) 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拿捏膝关节上方的大腿肌肉数分钟 , 以局部出现酸胀为度 , 以此增强大腹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 , 预防肌肉的萎缩 。\n\n(4) 患者坐在床上或榄凳上 , 双手合抱住大腿的上部 ,\n然后沿着大腿两侧用力向下 , 一直推擦到足踝处 , 再向上回推擦至大腿上部 , 并反复多次 , 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 解除肌肉酸痛等不适 。\n\n(5) 患者俯卧在床上 , 用手拉住患肢的足踝部位 , 将小腿逐渐向下往大腹方向靠拢 , 使膝关节呈屈曲状态"
},
"doc-377d108417e7c2b538c895e08a2c4945": {
"content": "。\n\n(4) 注意事项\n\n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持续不愈者 , 常常会出现大腿股四头肌不同程度的萎缩 , 从而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 。 因而该病患者虽然要慎用按摩手法进行强行复位 , 但平时可用轻柔舒缓的手法 , 经常按摩刺激大腿的股四头肌 , 以及梁丘穴 、 情鼻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等 , 以预防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 。\n\n2) 由于膝关节内的半月板为软骨组织 , 所以损伤以后的恢复功能较差 , 而且它在膝关节的内外两侧均有分布 , 损伤类型有所不同 ; 因而在家中若要施行按摩手法时 , 请务必慎重 , 千万不可因手法使用不当 , 引发新的损伤 。\n\n5. 预防保健\n\n(1) 在病变早期 , 应减少膝关节活动量 , 用绍带或轻便支架保护 , 如症状持续数月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 ,\n可考虑手术 。\n\n(2) 肿胀 、 疼痛突然加剧时 , 应行冷敷 ,48 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n\n(3) 加强关节保护 。"
},
"doc-ae6208d5dd3587020d9f86b3e768eb48": {
"content": "。\n\n2) 患者在平时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 , 长时间下蹲 、 站立及远途跋涉等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 , 尤其是在关节 :\n肿胀时更应该避免 。\n\n5. 预防保健\n\n(1) 患者可配合湿热敷 , 每日 1 次 , 每次 10 分钟 , 水温不要太高 , 以免烫伤 。\n\n(2) 患者可使用艾条悬炒 , 每日 1 次 , 每次 10 分钟 , 可与热敷交替使用 , 或早晚各 1 次 。\n\n(3) 患者平时在家中可坐在椅凳上 , 两膝关节屈曲 、 小膈放松下垂 , 双足平放在地板上 , 然后将双手呈半握拳状 ,\n以手掌的尺侧面在膝部及四周 , 反复地轻轻拍打数分钟 , 以疏经通络 、 行气活血 , 促进膝关节功能的自我佩复 。\n\n(4) 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 , 患者可以选择游泳 、 骑车 、 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 。\n\n( 三 ) 风湿性膝关节炎\n风湿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 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
"doc-77bae683cefdc37228711f7495bb6fb3": {
"content": "畸形 。\n(5)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 。 其早期疳状为上下楼梯时疼痛 , 尤其是下楼时为关 , 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 。 出现关节肿大 , 多因骨性肥大造成 , 也可由关节腔积液引起 。 出现滑膜肥厚很少见 。 严重者会出现膝内翻畸形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在床上 , 术者将拇指与其他四指对合 , 从患者大腿的上端到膝关节下方 , 反复揉捏数分钟 。\n\n(2) 患者仰卧在床上 , 术者先用拇指或食指 、 中指的指腹 , 在膝关节的疼痛部位 , 施行轻柔的点按手法 。 然后 , 依次点按梁丘穴 、 委中穴 、 犊鼻穴 、 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等 ( 图 7-2) , 并反复推按髌骨的上下缘 , 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轻微移动 。\n\n(3) 患者俯卧在床上 , 术者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腹 ,\n先按压在膝关节的疼痛部位 , 然后将小腹抵捏数分钟 , 再做轻柔的旋转 , 以带动膝"
},
"doc-3a51142da90411d3c702af8185d7e519": {
"content": "肢的足踝部位 , 将小腿逐渐向下往大腹方向靠拢 , 使膝关节呈屈曲状态 , 并将这一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 然后再恢复原状 , 以运动膝关节 。\n\n4. 其他按摩法\n\n(1) 按压趾间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用拇指强力按压 8 4S BETA) , BER E RAY 2 分钟 。\n\n(2) 挤压腿部 : 取俯卧位 , 按摩者双手夹住被按摩者的脚踝 , 然后向大腹根部方向按压约 5 分钟 。\n\n(3) 交替摩挚小膈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双手交替向上摩挚从脚踝到膝部的部位 , 摩挚约 5 分钟 。\n\n(4) 画圆摩小腿 : 患者坐于地板上或床上 , 从脚踝至膝部下方 , 以画圆圈的方式按摩约 3 分钟 。\n\n(5) 按压膝后淋巴 : 患者屈膝 , 用双手的中指及无名指按压膝部的内侧 。\n\n(6) 注意事项\n\n1)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 , 避免肢体关节过多劳累 。\n\n2) 患者在平时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 , 长时间下蹲 、 站立及远途跋涉等"
},
"doc-4b94e5c5875c1399057e6cdf3afcf862": {
"content": "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 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 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 、 重着 . 疼痛为特征 , 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 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 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 典型表现为 : 轻度或中度发热 , 游走性多关节炎 , 受累关节多为膝 . 踝 、 肩 、\n肘腕等大关节 , 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 , 病变局部呈现红肿 、 灼热 、 剧痛 。 部分患者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 不典型的患者仅有关节病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 , 急性炎症一般于 2-4 周消退不留后遗症 , 但常反复发作 。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 , 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n\n1. 临床表现\n\n(1) 关节红 、 肿 、 热 、 痛明显 , 不能活动 , 发病部位常常是膝 . 髋 、 踝等下肢大关节 , 其次是肩 、 肘 、 腕关节 , 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n\n(2"
},
"doc-ba834de259d7aa53c2a2d7c93e57ad79": {
"content": "。 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髋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 , 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 , 并能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n\n2) 防止髌骨关节面持续受压 。 屈膝位骸骨所受压力较大 , 容易损伤关节面 。 要避免持续性蹲位对髋骨关节面的压力 。\n\n3) 石膏固定或下肢牵引治疗时 , 要主动行股四头肌锻炼 , 股四头肌舒缩时能带动髋骨上下移动 , 有利于软骨的营养渗透及臧轻骸骨关节面的持续受压 。\n\n4) 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时 , 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 , 要及时休息 、 及时治疗 , 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n\n( 二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n\n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 、 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 , 包括关节软骨的剥脱 、 骨质增生 、 半月板损伤 、 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 , 又称为膝关"
},
"doc-149000a4b2ef0b9422102129ea147112": {
"content": "<22>关节的疼痛部位 , 然后将小腹抵捏数分钟 , 再做轻柔的旋转 , 以带动膝关节的运动 。\n\n(4) 若患者腺部肿胀明显 , 在施行上述手法后 , 术者用拇指指腹的前 1/3 部分 , 在膝部肿胀处施用拾法 , 用力大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 因拾法刺激较大 , 所以使用拾法后 ,\n可再在局部轻揉数分钟 , 以缓解疼痛 。\n\n(5) 患者坐在床上 , 膝下垫上薄枕 , 关节伸直 , 术者将手握成空心拳状 , 用手掌的小鱼际 , 捶击膝关节及其四周 , 敲击力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 时间为 3-5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用食指或拇指的指端 ,逐一点揉膝关节及周围的压痛点 。 手法可由轻至重 , 再由重至轻 , 反复多次 , 以促进腺部压痛点及其周围组织内水肿和炎性物质的吸收 , 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 。\n\n(2) 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凳上 , 将两个手的掌心 , 分别放阶陵泉阴陵泉腺关节骨性关节"
},
"doc-abd4b2f2ac86bc6a0c6739a1ad5d02e3": {
"content": "肱亏虚 , 筋骨失养 , 复感风蹄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 , 气血运行受阻 , 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n\n1. 临床表现\n\n(1) 足跟疼痛剧烈 , 疼痛部位一般都很局限 , 足跟部有明显压痛点 。\n\n(2) 晨起下地活动疼痛严重 , 活动后疼痛凑轻 , 但久站久行疼痛又加重\n\n(3) 部分患者足跟部轻度肿胀 。\n\n(4)X线片多数可见跟骨骨质增生 。\n\n(5) 临床上以足跟底部肿胀 、 压痛及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为主要特征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 , 全身放松 , 术者站在其身后 , 先用拇指的指腹 , 从患者的小腹腓肠肌至跟骨底部 , 由上而下交替拿捏按接数次 , 随后点按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 、 申脉穴 、 丘增穴 . 解溪穴 , 太溪穴等 , 以及足踝和跟部疼痛处的阿是穴\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
},
"doc-12510247b35c539259c484957668008b": {
"content": ". 髋 、 踝等下肢大关节 , 其次是肩 、 肘 、 腕关节 , 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n\n(2) 疼痛游走不定 , 一段时间是某个关节发作 , 一段时间是另一个关节不适 , 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 , 几天就可消退 。\n\n(3) 血化验血沉加快 , 抗 “O“ 滴度升高 , 类风湿因子阴性 。\n\n(4) 治愈后很少复发 , 关节不留畸形 , 有的患者可遗留心脏病变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仰卧 , 术者站在旁边 , 用一手掌面紧贴患者髌骨 ( 膝盐骨 ) 上方 , 做向左转或右转单方向环形摩擦 , 用力由小淅大 , 时间为 2-3 分钟 。\n\n(2) 术者接着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 、 拾捏患者患侧股四头肌 ( 大腹前部肌肉 ) 自膝上至大腕根部位往返拾捏 5-6 次 , 用力由轻逐渐加重 。\n\n(3) 术者用拉指 、 食指点按悦者膝盖周围的压痛点 , 用力由轻渐重 , 再由重减轻 , 时间约 1 分钟 。\n\n(4) 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患"
},
"doc-a8d955dbe1662562a12d58a873fbf5c4": {
"content": "旁腺 、 肝 、 足跟部等反射区 ( 图\n7-3) 。\n\n(2) 按摩手法\n\n1) 按揉肝 、 肾 、 甲状旁腺反射区 , 各 30-50 次 , 力度稍重 。\n\n2 ) 单食指卯拳法按揉足跟部 100 次 。\n\n4.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腿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 , 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侧的小腿肌肉 1 分钟 。 随后 , 再用拇指的指腹 , 对小腹的委中穴 、 承山穴 、 昆仑穴 , 足踝的申脉穴 、 丘墟穴 、 解溪穴 、 足跟痛足部反射区溪穴等 , 用力按揉 1 分钟。\n(2) 患者仍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腿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随即用手固定住患肢的足踝部位 , 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 , 用力揉捏疼痛的足跟 1 分钟 。 最后 , 用手握住患足的足趾处 , 按照先顺时针方向 , 毋逆时针方向的顺序 ,\n用力摇动足踝关节 1 分钟 。\n\n(3"
},
"doc-1eb72b8bcaaf4ebde3563596462221ab": {
"content": "<22><>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 运动要缓慢稳健 , 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n\n( 四 ) 足根痛\n足跟痛又称跟痛症 、 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 是一种常见病 , 是由于足跟的骨质 、 关节滑囊 、 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 以足跟肿胀 、 麻木疼痛 、 局部压痛 、 行走困难为特征 。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 , 本病的病因多为长期站立于硬地面 , 长时间负重行走或局部挫伤等 , 使足跟部周围组织不断受到刺激 , 产生无菌性炎症 、 充血 、 水肿 、 退变 、 增生等 , 而出现足跟部疼痛 , 久站次行后疼痛加重 , 休息后减轻 , 晨起加重 , 稍作活动后减轻 。 中医学认为 , 足跟痛多因肝肾阴虚 、 痿湿 、 血热等因所致 。 肝主筋 、 肾主骨 , 肝肱亏虚 , 筋骨失养 , 复感风蹄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 ,"
},
"doc-1f7cd790772f3de25fc83b91104460be": {
"content": "脚 , 有条件时辅以理疗 , 可以减轻局部炎疳 ,\n缓解疼痛 。\n\n(4) 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 , 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 。\n\n(5)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 , 增强跋腱膜的张力 , 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 , 减轻局部炎症 。\n\n(6) 适度参加户外活动也能很好地预防足跟痛 。\n\n(7) 足跟痛营养防治及食疗 。 补充维生素 Bs , 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 ) 补充维生素 C。 ) 多食含钙的食物 。 多食含镁的食物 , 如落菜 , 谷类 、 肉类 , 豆类及豆制品 。 ) 避免食用酒精咖啡 、 糖类食品 , 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 , 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n\n( 五 ) 膝关节痛\n膝关节为人体构造最复杂 , 损伤机会也较多的关节 。膝关节痛大多是由于膝关节磨损后 , 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的肌腱 、 韧带等组织退变所致 。 其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E5B9B4>"
},
"doc-214227a88658751e9caba84677e2dacb": {
"content": "<22>溪穴等 , 以及足踝和跟部疼痛处的阿是穴\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用双手拇指的指腹 , 从足跟部位沿着足底跌筋膜到足尖处 , 反复摩擦按揉数道使其发热 , 再用手指的指端 , 在与跌筋膜呈垂直的方向上 , 轻轻地弹拨数次 。\n\n(3) 患者俯卧 , 患肢的膝关节屈曲 , 足底向上 , 术者先对患者的足跟及其周围部位 , 反复施用拿手法 。 然后 , 将双手拇指的指腹重叠在一起 , 由后向前 、 从外向内 , 依次按压足跟部位 1 分钟 , 其中对于疼痛较明显的阿是穴 , 按压的力量可稍重 , 时间可稍长一些 。\n\n(4) 患者翻身仰卧 , 术者站在床尾处 , 先将双手握住其患侧的足跟部位 , 拔伸和旋转踝关节数次 , 然后再瞩患者自行活动踝关节数次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甲状旁腺 、 肝 、 足跟部等反射区 ( 图\n7-3) 。\n\n(2) 按摩手法\n\n1) 按揉"
},
"doc-3594badd091020a9f683549f159de08a": {
"content": "<22>点 , 用力由轻渐重 , 再由重减轻 , 时间约 1 分钟 。\n\n(4) 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患者的血海穴 、 阴陵泉穴 、 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 , 力度适中 , 每穴每次 1 分钟 ( 图 7-3)。\n\n3. 自我按摩法\n\n(1) 患者取坐位 , 用双手拇指端按揉犊鼻穴 、 内膝眼穴等 , 用力先轻渐重 , 每个穴位按揉半分钟至 1 分钟 , 直至酸麻胀痛为宜 。 ,\n(2) 双手掌心抱住膝关节内外侧 , 然后做快速的搓揉动作 10-20 次 。\n(3) 将双手掌根放在膝关节两侧 , 从股四头肌至小腿中下部摩擦 , 每次 3 分钟 , 以感到温热感为宜 。\n(4)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 膝关节一屈一伸 , 幅度由小到大 , 连续屈伸 5-10 次 。\n(5) 注意事项 。 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做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训练时 , 应注意锻炼的时机 , 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 运动要缓慢稳健 , 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n\n( 四 ) 足根<E8B6B3>"
},
"doc-2f8acb3b2a5851d6341a92f08130ae3b": {
"content": "关节周围的肌腱 、 韧带等组织退变所致 。 其发病缓慢 , 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 , 往往有劳累史 。 急性期还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红肿疣痛 、 不能行走等症状 。 足部按摩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n\n1. 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酸痛和活动不灵活 ; 活动时痣痛加重 , 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 , 后为持续性 , 劳累及夜间更甚 , 上下楼梯时疣痛明显 , 尤其是下楼 , 严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 。\n\n2. 穴位按摩法常用治疗膝关节痛的穴位\n\n(1) 按描鹤顶 : 屈膝 , 用食指指腹按于鹤顶穴 ( 髌骨上缘中间凹陷处 ) 上 , 顺时针按揉 2-3 分钟 , 以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佳 。\n(2) 拿揉膝眼 : 屈膝 ,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用力拿揉膝眼穴 ( 届膝时膝盖左右两个凹窝处 ) , 力度要大 , 以能忍受为度 , 每次 3 分钟左右 。\n(3) 按压梁丘 : 用双手"
},
"doc-151b7477412cac494af2f8c0d1318cb3": {
"content": "处 ) , 力度要大 , 以能忍受为度 , 每次 3 分钟左右 。\n(3) 按压梁丘 :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梁丘穴 , 力度要稍大 , 每次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n(4) 按揉血海 : 用拇指指腹按于血海穴上 , 用力按揉 2 \n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n(5) 点按委中 : 用食指 、 中指点按委中穴 10 秒 , 然后放松 3 秒 , 如此反复 5-8 次 , 然后轻轻揉动 2 分钟 , 以感到酸胀为度\n(6) 点按阴陵泉 : 将食指指端放在阴陵泉穴 ( 从膝关节内侧向下摸到的骨性突起的前下方凹窝处 ) 上 , 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 然后再点按 30 秒 , 以感到酸胀为度 。\n(7) 按揉阳陵泉 : 用拇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描阳陵泉穴约2 分钟 , 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 。\n\n3. 足部按摩法\n\n(1) 有效反射区 : 肾 、 输尿管 、 膀胱 、 肝 、 膝关节反射区\n(2) 按摩手法\n1) 按压肾 、 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
"doc-3c357bed5158105c074936802e9f930e": {
"content": ", 按照先顺时针方向 , 毋逆时针方向的顺序 ,\n用力摇动足踝关节 1 分钟 。\n\n(3) 患者仍取坐位 , 先将患侧的小腹平放在对侧肢体的膝关节上 , 然后用软橡皮锤或将手成半握拳的状态 , 由轻渐重 、 由重渐轻地敲击患侧足跟的疼痛部位 5-10 分钟 。\n\n5. 其他按摩法\n\n(1) 捏拿跟腱 : 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 , 捏拿跟腱 、 足跟部2-3 分钟 , 使局部产生热胀 、 轻松感 。\n\n(2) 掌摩足跟压痛点 : 将患足放在健侧膝关节上 , 用掌根部在压痛部位按摩 , 力度适中即可 。\n\n6. 预防保健\n\n(1) 防治足跟痛要穿柔软舒适的鞋 , 在家中最好穿富有弹性的拖鞋 。\n\n(2) 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 , 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 , 以减轻局部摩擦 、 损伤 。\n\n(3 ) 温水泡脚 , 有条件时辅以理疗 , 可以减轻局部炎疳 ,\n缓解疼痛 。\n\n(4) 天气"
},
"doc-86740a55e4cbc2d8c6380dc99b300e8f": {
"content": "<22><> 、 膝关节反射区\n(2) 按摩手法\n1) 按压肾 、 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3-4 次 。\n2) 按压肝 、 膝关节反射区各 3-5 分钟 。\n\n4. 预防保健\n\n(1) 膝关节注意保暖 , 避免受到风 、 湿 、 蹄的侵袭 。\n\n(2) 膝关节不可过于劳累或负荷过重 。\n\n(3) 膝关节肿胀 、 疼痛加重时应休息 , 避免深蹭 、 负重 、\n上下楼梯等活动 。\n\n( 六 ) 踝关节拉伤\n踝关节是人体在运动中首先与地面接触的主要负重关节 , 也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较易受损伤的关节之一 。踝关节周围韧带 ( 包括内侧韧带 、 外侧韧带 、 下胫腓韧带等 )在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因而也较易受到损伤 。 如在外力作用下 , 关节突然向一侧活动超过其正常的活动度 , 从而使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 、肌腱等发生撕裂伤 , 称之为踝关节扭伤 。\n\n1. 临床表现患者于扭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
},
"doc-37909d9fa39dc52405d3fb4f61546e41": {
"content": "在三阴交穴上 , 相对用力按揉 20-30 次 。\n\n3. 预防保健\n(1) 练习下肢柔韧性 、 平衡能力 、 本体感觉和肌肉力量 ,\n以增强稳定性和灵敏度 。\n\n(2)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 运动时可佩戴护具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 。\n\n(3) 踪关节不稳者平日行走于不平路面或参加运动时可穿高帮鞋 , 以提供踝关节的保护支持 。\n\n( 七 ) 小腿抽筋\n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腓痉挛, 是因为腿肚的胃肠肌痉挛而引起腿部抽筋 , 并伴有剧痛 , 令人暂时不能动弹 。 发生在小腹和脚趾的肌肉痉桀最常见 , 发作时疣痛难忍 , 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 , 有好长时间不能止痛 , 且影响睡眠 。 临床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 , 疼痛难忍 , 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次 , 常见原因主要有踹冷刺激 、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 出汗过多 、 疲劳过度和缺钪 。"
},
"doc-ca21fc7c49701cfd1d16a341917a8030": {
"content": "或者食指对丘墟穴 ( 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 进行点按 , 力量由轻到重 , 以能够忍受为度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摒 1 分钟 , 逆时针方向点按 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4) 按描太溪 : 用食指点压太溪穴约 1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5) 按揉照海 : 用食指点压照海穴 ( 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n约 7 分钟 , 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 , 再逆时针方向按抵\n1 分钟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n\n(6) 按揉商丘 : 用拇指按于商丘穴 ( 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 上 , 顺时针方向按揉约 2 分钟 , 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n\n(7) 按揉三阴交 , 悬钟 : 将小腿放在对侧的大腿上 , 用中指按于患侧的悬钟穴 ( 外踝尖上 3 寸 , 胃骨前缘处 ) , 拇指按 “\n在三阴交穴上 , 相对用力按揉 20-30 次 。\n\n3. 预防保健\n(1) 练习下肢柔<E882A2>"
},
"doc-9761b5bcc8709423aed9200a79b5ffba": {
"content": "适当补钨 , 多食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 、 瘦肉等食品 。"
},
"doc-0b95d933d6a208fb7252f219ac029165": {
"content": "<22>裂伤 , 称之为踝关节扭伤 。\n\n1. 临床表现患者于扭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疣痛 , 随后出现肿胀及皮肤瘀斑 。 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 。 外踝扭伤时 , 患者在进行足内翻时病痛症状会加剧 。 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时 , 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病痛症状会加剧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指压解溪 : 用拇指指尖向内拾压解溪穴 ( 位于足背与小膈交界处 , 两条肌腱之间 )10 秒 , 然后放松 5 秒 , 注意要反复操作 , 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每天早晚各 1 次 , 每次 3 分钟 。 只宜在恢复期使用 。\n\n(2) 推按昆仑 : 用拇指关节突处由上而下推按昆仑穴\n( 外踝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每次推 3 分钟 , 以有酸胀感为佳 。 只能在恢复期使用 。\n\n(3) 按揉丘墟 : 以拇指或者食指对丘墟穴 ( 足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 进行点按 , 力量由轻到重 , 以能够<E883BD>"
},
"doc-0519096ad7931155cad3ee97d9d4d4ac": {
"content": "髋骨前方 , 用力揉按委中穴1分钟 , 再将拇指的指腹放在患肢小腹外侧 , 其余四指附于膝盖上 , 用力按揉阳陵泉穴1 分钟 。\n\n(3) 患者俯卧 , 术者先用拇指指尖向下用力拿压承山穴1 分钟 , 再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 , 分别按压承山穴 、 昆仑穴各 1 分钟 。\n\n3. 自我按摩法\n\n(1) 小腿抽筋时 , 患者改卧为坐 , 尽量伸直抽筋的小腹 ,然后用自己的拇挡 , 从胭窝到跟腱处 , 用力拿捏按揉小腹肌肉数分钟 , 至小腹肌肉放松为止 。\n\n(2) 患者取站位 .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 , 用力点揉漂关节后侧胭窝中央的委中穴 1-2 分钟 , 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好 。\n\n(3)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挡指端 , 用力接压承山穴 ( 位于小腹伸直时肌肉 “ 人字形 “ 凹陷处 ) , 再按压昆仑穴 ( 位于外躁尖与跟腾间凹陷处 )。 两穴的按压时间为 2-3 分钟 。\n\n(4)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指用力左右弹拨跟腱数次 ,"
},
"doc-802517060a513d44ed201c0405d9f78e": {
"content": "有踹冷刺激 、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 出汗过多 、 疲劳过度和缺钪 。 抽筋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未确知 ,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证明 , 肌肉抽筋是起因于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阎值降低 , 使得肌肉的神经行动频率突然增加 , 造成肌肉强直收缩\n\n1. 临床表现\n\n(1) 腿部一组或几组肌肉突然剧烈地不自主地收缩 , 变得很硬 , 疼痛难忍 。\n\n(2) 抽筋虽然仅持续几分钟 , 但是发作过后肌肉的不适感或触痛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n\n2. 穴位按摩法\n\n(1) 患者俯卧在床 , 术者可先将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 ,\n用力拿捏患者整个小腿后侧的肌肉 1 分钟 , 以放松紧张的肌肉 , 随后强力按压发生痒挛的肌肉部位 , 有镇静神经 、 缓解和止痛作用 。\n\n(2) 患者俯卧 , 术者先将拇指指端放在患者膝关节后侧的胭窝上 , 拇指放在髋骨前方 , 用力揉按委中穴1分钟 , 再将拇指的指腹放在患肢小腹外侧 , <20>"
},
"doc-902f67fa12db287bc532aae709ce009c": {
"content": "<22>的按压时间为 2-3 分钟 。\n\n(4) 患者取坐位 , 先用拇指用力左右弹拨跟腱数次 , 两手再相对用力搓接小膈肌肉 2~3 分钟 。\n\n(5) 患者取坐位 , 将手的五指自然并拢 , 掌指关节微屈 ,\n呈空心掌状态 , 以手掌的掌面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小腹 2-3\n分钟 。\n\n(6) 注意事项 。 接压承山穴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疲劳 , 尤其对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产生的小腹酸痛 , 抽筋效果很好 。 按摩的时候 , 力度应该缓慢增加 , 不能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 , 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n\n4. 预防保健\n\n(1) 要驱寒保暖 , 不让局部肌肉受蹈 。\n\n(2) 注意睡眠姿势 。\n\n(3) 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可过长 。\n\n(4) 要加强体育锻炼 , 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让身体都活动开 , 使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 , 就能避免腿抽筋 。\n(5) 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 E。\n\n(6) 适当补钨 , 多食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 、 瘦肉等食品 。"
}
}

View File

@ -0,0 +1,22 @@
{
"local": {
"d79e86a919c159904d699dda76f5c06e": {
"return": "{\"high_level_keywords\": [\"\\u8170\\u9178\", \"\\u6309\\u6469\\u65b9\\u6cd5\", \"\\u7f13\\u89e3\\u75bc\\u75db\"], \"low_level_keywords\": [\"\\u7a74\\u4f4d\\u6309\\u538b\", \"\\u80be\\u4fde\\u7a74\", \"\\u8170\\u773c\\u7a74\", \"\\u80cc\\u90e8\\u6309\\u6469\", \"\\u808c\\u8089\\u653e\\u677e\", \"\\u6309\\u6469\\u624b\\u6cd5\"]}",
"cache_type": "keywords",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34a06cdc5d95fd0c5af7f61349eb55af": {
"return": "针对腰酸问题,按摩可以通过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不适。以下是一些安全有效的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项,但需注意:**如果腰酸伴随剧烈疼痛、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如臀部或腿部)或外伤史,可能提示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突出),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按摩。**\n\n---\n\n### **一、基础按摩手法**\n1. **温热放松** \n - 先用热敷热毛巾或暖宝宝敷腰部10分钟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n\n2. **揉捏肌肉** \n - **手法**双手握拳或用掌根以画圈方式揉捏腰部两侧肌肉竖脊肌力度适中持续3-5分钟。 \n - **重点**:针对酸痛点可稍加力度,但避免直接按压脊柱。\n\n3. **推按腰肌** \n - **手法**手掌从腰椎两侧向肋骨方向推按重复10-15次帮助缓解肌肉紧张。\n\n---\n\n### **二、关键穴位按压**\n按压以下穴位时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n1. **肾俞穴** \n -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 \n - **作用**:缓解腰酸、补肾益气。\n\n2. **大肠俞穴** \n -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n - **作用**:改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n\n3. **腰眼穴** \n -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n - **作用**:针对久坐或劳累后的腰酸。\n\n---\n\n### **三、工具辅助按摩**\n1. **泡沫轴放松** \n - 仰卧,将泡沫轴置于腰部下方,缓慢滚动放松腰背肌肉,避免直接压迫脊柱。\n\n2. **网球/按摩球** \n - 靠墙站立将球放在腰部酸痛点轻轻按压并做小幅滚动持续30秒-1分钟。\n\n---\n\n### **四、注意事项**\n- **力度控制**:以舒适为主,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损伤。 \n- **避开脊柱**:切勿直接按压腰椎骨,以免造成关节或神经损伤。 \n- **禁忌情况**:外伤、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骨质疏松患者不宜按摩。 \n- **配合休息**按摩后避免立即弯腰或负重建议平躺放松10分钟。\n\n---\n\n### **五、日常预防建议**\n1. **改善姿势**久坐时使用腰靠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 \n2. **加强核心肌群**:练习平板支撑、桥式等动作增强腰部稳定性。 \n3. **适度拉伸**:每天做猫牛式、婴儿式瑜伽拉伸腰部。\n\n---\n\n**提示**:若按摩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需及时就医排查腰椎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cache_type": "query",
"embedding": null,
"embedding_shape": null,
"embedding_min": null,
"embedding_max": null,
"original_prompt": "腰酸应该如何按摩"
}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212 @@
{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content_summary":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content_length": 459,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49:49.41530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content_summary":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content_length": 447,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49:32.108690+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content_summary":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content_length": 446,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1:49.38125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content_summary":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
"content_length": 463,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3:08.742898+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content_summary":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content_length": 447,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3:28.50192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content_summary":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
"content_length": 445,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5:16.68315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content_summary":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
"content_length": 438,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5:57.468073+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content_summary":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
"content_length": 445,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7:31.11824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content_summary":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content_length": 428,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8:31.04515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content_summary":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content_length": 440,
"created_at": "2025-06-11T06:46:43.559658+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6:59:56.774101+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content_summary":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content_length": 481,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2:24.70754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content_summary":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
"content_length": 407,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2:27.00897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content_summary":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content_length": 408,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5:37.265675+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content_summary":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
"content_length": 463,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4:06.86599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content_summary":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
"content_length": 400,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6:11.745781+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content_summary":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
"content_length": 402,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1:14.981694+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content_summary":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
"content_length": 429,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07:59.02269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content_summary":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
"content_length": 405,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0:10.584889+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content_summary":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
"content_length": 395,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5:06.128736+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content_summary":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
"content_length": 404,
"created_at": "2025-06-11T06:59:56.831465+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3:24.88234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status": "processed",
"chunks_count": 1,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ontent_summary":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ontent_length": 44,
"created_at": "2025-06-11T07:15:06.162010+00:00",
"updated_at": "2025-06-11T07:16:43.633442+00:00",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

View File

@ -0,0 +1,65 @@
{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View File

@ -0,0 +1,149 @@
{
"chunk-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
"tokens": 354,
"content": "<22>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n[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n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n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n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n[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n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n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n著 的 缓 解 功 效 。\n\n足阳明胃经\n[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n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n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fc101419690dc39ac6a4d49c48a4637a",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
"tokens": 347,
"content": "<22>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n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n[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n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n效 果 。\n\n手少阴心经\n[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n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n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n[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n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435fd0e4a6125da7b5c7405416a26d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
"tokens": 347,
"content": "手太阴肺经\n[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n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n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n周 炎 等 病 症 。\n[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n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n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n[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n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n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n\n手阳明大肠经 \n[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n按 此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0f5003d091761662a1ad9fabadd04fd5",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
"tokens": 359,
"content":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n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n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n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n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n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n[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n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n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n[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n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n癫 痫 等 的 救 治 。\n\n手少阳三焦经\n[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615d3d516f65aa14b922d14bdf222e04",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
"tokens": 357,
"content": "<22>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n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n\n足少阴肾经\n[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n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n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n[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n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n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n[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n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n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n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n\n手厥阴心包经\n[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e07807ab404dfe983a5059148f23b13",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
"tokens": 354,
"content": "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n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n等 症 状 。\n[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n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n[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n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n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n\n足少阳胆经\n[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n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n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c7507a9d23acffadbee79a4da90bba1e",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
"tokens": 353,
"content": "<22>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n律 不 齐 等 病 症 。\n\n手太阳小肠经\n[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n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n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n[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n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n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n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n[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n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n[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0ec5412ebe21e8c107bf7a62870a881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
"tokens": 350,
"content":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n[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n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n等 症 状 。\n[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n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n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n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n[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n和 下 肢 疾 病 。\n\n足 厥 阴 肝 经\n[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20>",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723b76b51e6db1b562b081821c1725f6",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
"tokens": 338,
"content": "间\n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n\n足太阳膀胱经\n[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n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n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n[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n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n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n[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n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n腑 的 功 能 。\n[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n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n主 要 穴 位 。 T\n[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n凹",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2371e5fab486dbc4f9322b0585152b17",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
"tokens": 352,
"content":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n[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n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n[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n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n[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n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n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n\n足太阴脾经\n[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n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n[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c48b52943b8bb9abe281216a2bab50a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
"tokens": 336,
"content": "化 系 统 、\n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n[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n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n状 。\n\n# 第 40 页\n\n.......................\n督 脉 \n\n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n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n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n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n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n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n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n........................\n\n[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54e74f26b5650173f02626ee3b278a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
"tokens": 371,
"content": ",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n\n17.母乳不畅\n[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n[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18.慢性盆腔灵\n[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n[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n[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n \n20.子宫脱垂\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n[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cbc8c93c5971f54a9f5b3b386be05e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
"tokens": 379,
"content":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n4.乌发美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n[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5.减肥减脂\n[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n[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6.经前乳胀\n[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n[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n\n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n[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n[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6d76ee81aa2946631949c43fd43ba0c2",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
"tokens": 344,
"content":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n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n的 穴 位 。\n[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n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n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n[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n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n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n痛 等 症 状 。 《\n[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n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n\n任 脉\n[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1ea59980c5c395f2beac9a55119d0f3",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
"tokens": 367,
"content": "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n27.失眠\n[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n[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n[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8.头痛、头重\n[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n[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n\n29.头晕目眩\n[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n\n30.体质虚弱\n[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n[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n[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9acf13c84c152d550454908bd767f544",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
"tokens": 370,
"content":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8.月经量少或量多\n[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n9.更年期综合症\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n10.贫血\n[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n[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n\n11.腰膝寒冷\n[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n[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n\n12.妊娠反应\n[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4373d166e39a04f4351c5c380f639e0e",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
"tokens": 339,
"content": "要\n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n[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n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n[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n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n\n\n穴位疗法促健康\n\n1.黑眼圈\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n\n2.去皱防皱\n[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n[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n[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n\n3.美白祛斑\n[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f92e7a0b993726b305b45afe33a767a8",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
"tokens": 372,
"content": "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n[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n[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n\n13.不孕症\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n\n14.习惯性流产\n[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n[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n[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n\n15.产后腰痛\n[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n[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n[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n\n16.产后宫缩痛\n[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n[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d22f341589c46e49266a22362f0de221",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
"tokens": 367,
"content": "于拇指按压六位。\n\n21.子宫后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n[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n\n22.输卵管炎\n[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n[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23.颈椎劳损\n[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24.落枕\n[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n\n25.肩周炎\n[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n[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n[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26.腰背痛(骨质疏松)\n[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58278163a4a76e8f700f4fdf9445477d",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
"tokens": 375,
"content": "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n\n31.牙痛\n[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n32.口臭\n[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n[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n[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n\n33.慢性咽炎\n[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n[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n\n34.面瘫(贝尔麻痹)\n[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n[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n[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n[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n\n36.便秘\n[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81ee8bca53e14e3a61632f4a8fac5bd8",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chunk-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
"tokens": 43,
"content":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n[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chunk_order_index": 0,
"full_doc_id": "doc-350eaf26444d6d2a164f951db9472eff",
"file_path": "unknown_source"
}
}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one or more lines are too long

13918
CoreRAG/backup/book_00838.txt Normal file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File diff suppressed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Load Diff

View File

@ -0,0 +1,363 @@
手太阴肺经
[尺泽] 在 肘 弯 正 中 可 摸 到 一 条 粗 大 的 筋 腱 , 靠 这 条
大 筋 外 边 的 肘 弯 横 纹 上 凹 陷 处 , 压 之 有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此 穴 可 缓 解 咳 嗽 、 气 喘 , 胸 闷 胸 痛 、 风 浸 、 肩
周 炎 等 病 症 。
[列缺] 两 手 虎 口 相 交 , 食 指 指 尖 接 触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中 医 常 用 的 四 总 穴 之 一 。 感 冒 、 牙 痛 、 头 颈 酸
痛 等 疾 病 可 通 过 按 摩 此 穴 减 轻 不 适 。
[鱼际] 第 1 掌 骨 中 点 , 大 鱼 际 肌 的 边 缘 ( 赤 白 肉 际 处 ),
按 压 有 酸 胀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鱼 际 可 以 缓 解 长 期 身 体 疲
劳 和 慢 性 疾 病 所 造 成 的 不 适 。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此 穴 在 肘 弯 横 纹 尽 头 处 。 常
按 此 穴 有 利 于 气 穴 循 环 , 改 善 气 血 与 肤 质 。
[合谷] 两 手 虎 口 相 对 , 交 握 。 屈 指 ,
拇 指 尖 所 指 之 处 , 按 压 有 明 显 酸 胀 感 , 即
为 此 穴 。 适 用 于 面 部 五 官 疾 病 的 治 疗 , 对
头 痛 牙 痛 感 冒 很 有 疗 效 。
[手三里] 阳 溪 和 曲 池 连 线 上 , 肘 横 纹
下 3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上 肢 疮 劳 的
要 穴 , 对 腹 痛 、 腹 泻 及 肩 背 部 的 疾 病 有 显
著 的 缓 解 功 效 。
足阳明胃经
[头维] 从 额 角 向 发 际 里 轻 推 约 TIER, DB,
觉 肌 肉 也 会 动 之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三 叉 神 经 痛 或 偏 头
痛 、 高 血 压 非 常 有 效 。
[天枢] 肚 脐 旁 开 3 横 指 , 按 压 有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调 理 和 改 善 大 肠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可 以 促 进 肠 胃 蠕 动 。
[犊鼻] 屈 膝 , 膝 盖 外 下 方 , 髋 骨 与 髌 韧 带 外 例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关 节 炎 、 风 湿 、 膝 盖 疼 痛 。
[足三里] 站 位 , 弯 腰 。 用 同 侧 手 张 开 虎 口 围 住 髋 骨
上 外 缘 , 余 4 指 向 下 , 中 指 尖 所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对
各 种 慢 性 疾 病 都 有 效 , 被 誉 为 “ 无 病 长 寿 的 健 康 穴 “ 。
足太阴脾经
[三阴癸] 足 内 踝 尖 上 4 横 指 , 胫 骨 内 侧 缘 后 方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治 疗 妇 科 病 的 特 效 穴 。
[阴陵柏] 膝 关 节 内 下 方 , 胫 骨 向 内 上 弯 曲 的 凹 陷 处 。
按 摩 此 穴 可 改 善 足 部 、 生 殖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
[血海] 坐 位 绣 膈 时 , 大 膈 内 侧 股 四 头 肌 隆 起 的 最
高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对 治 疗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很 有
效 果 。
手少阴心经
[少海] 屈 肘 成 直 角 , 肘 横 纹 内 侧 端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前 臂 麻 木 、 手
指 颤 抖 、 神 经 衰 弱 、 头 晕 目 眩 等 病 症 。
[神门] 手 掌 小 鱼 际 肌 近 腕 部 可 摸 到 一 突
起 圆 骨 ( 豌 豆 骨 ) , 在 该 圆 骨 下 方 桡 侧 缘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改 善 心 悸 、
律 不 齐 等 病 症 。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揉 拳 , 在 小 指 掌 指 关 节 后 , 有
皮 肤 皱 鬟 突 起 , 其 尖 端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摸 亢
可 改 善 颈 肩 、 腰 部 的 肌 肉 劳 损 、 疼 痛 等 病 症 。
[阳谷] 手 背 腕 外 侧 , 可 摸 到 两 块 骨 头 ( 尺
骨 茎 突 与 三 角 骨 ) , 两 骨 结 合 部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腕 关 节 疼 痛
对 五 官 疾 病 也 有 较 好 疗 效 。
[天宗] 肩 胛 冈 下 窝 中 央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儡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肩 胛 痛 、 背 痛 等 症 状 。 |
[听宫] 微 张 口 , 在 耳 屏 与 下 颌 关 节 之 间
可 触 及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刺激此穴可增强听力
足太阳膀胱经
[描竹] 皱 眉 , 眉 毛 内 侧 端 有 一 隆 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腰 背 肌 扭 伤 时 挂
压 此 穴 可 缓 解 疼 痛 。
[腾俞] 两 肩 胛 骨 下 角 水 平 连 线 与 脊 柱 相 交
处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用 于 治 疗
饮 食 不 下 、 呕 吐 等
[大肠俞] 两 例 髌 前 上 棘 连 线 与 脊 柱 交 点 ,
旁 开 2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具 有 健 腰 背 、 调 肠
腑 的 功 能 。
[委中] 胭 窝 横 纹 中 点 , 按 压 有 动 脉 搏 动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是 缓 解 腰 背 酸 痛 、 足 部 疼 痛 的
主 要 穴 位 。 T
[承山] 路 脚 , 继 足 , 腓 肠 肌 下 部 人 字 纹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主 治 眼 部 疾 病 。
20 又 性 经 络 穴 位 高 清 图 册
足少阴肾经
[涌泉] 卷 足 , 足 底 前 1/3 处 可 见 有 一 凹 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可
增 强 体 力 、 改 善 体 质 。
[太溪] 申 足 内 踝 尖 向 后 推 至 与 跟 腱 之 间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针 炒 此 穴 主 治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
[照海] 由 内 踝 尖 垂 直 向 下 推 , 至 其 下 缘 凹
陷 处 , 按 压 有 酸 痛 感 , 即 为 此 穴 。 此 穴 善 治
咽 部 疾 病 , 对 月 经 不 调 、 经 期 焦 躁 等 不 适 疙
状 也 有 不 错 疗 效 。
手厥阴心包经
[内羔] 腕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在 掌 长 肌 腱 与 桡
侧 脖 屈 肌 腱 ( 手 臂 内 侧 可 触 摸 到 两 条 索 状 筋 ,
握 拳 用 力 屈 腕 明 显 可 见 ) 之 间 的 凹 陷 中 , 按
压 酸 胀 感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能 通 达 任 脉 , 联
络 内 脏 , 具 有 缓 和 消 化 系 统 不 适 、 安 定 心 神 、
调 整 血 压 的 作 用 。
[劳宫] 握 拳 屈 指 , 中 指 尖 所 指 掌 心 处 即 为
此 穴 。 本 穴 对 治 疗 火 气 大 造 成 的 口 腔 溃 疡 、
口 臭 有 显 著 效 果 。
[中冲] 在 手 中 指 尖 端 的 中 央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压 此 穴 可 用 于 急 救 , 如 昏 迷 、 休 克 、 中 暑 、
癫 痫 等 的 救 治 。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腕 背 侧 远 端 横 纹 上 3 横 指 , 尺 骨 和
桡 骨 之 间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头 痛 、 牙 痛 、 落 枕 、 风 湿 疼 痛
等 症 状 。
[黯风] 将 耳 垂 向 后 按 , 正 对 耳 垂 的 边 缘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耳 联 耳 鸣 、 头 痛 、 牙 痛 、 腮 腺 炎 等 疙 状 。
[角孙] 将 耳 翼 向 前 方 折 曲 , 当 耳 翼 尖 所 指
之 发 际 , 张 口 时 有 一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按 摩
此 穴 可 明 显 缓 解 眩 晕 症 状 。
足少阳胆经
[听会] 耳 屏 下 方 , 张 口 时 深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对 耳 鸣 耳 联 、 腮 腺 炎 、 牙 痛 、 颠 颌 关 节 炎 等
都 有 不 错 的 疗 效 。
[肩井] 大 椎 穴 与 肩 峰 最 高 点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可 缓 解 肩 周 炎 、 落 枕 、 颈 肩 酸 痛
等 症 状 。
[环跳] 侧 卧 屈 股 , 以 拇 指 指 关 节 横 纹 按 在
股 骨 大 转 子 头 上 , 拇 指 指 向 脊 柱 , 拇 指 尖 所
指 的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活 络 下
肢 气 血 , 是 改 善 下 肢 疾 病 的 重 要 穴 位 。
[阳陵柏] 膝 关 节 外 下 方 , 腓 骨 小 头 前 下 方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缓 解 和 改 善 胆 道
和 下 肢 疾 病 。
足 厥 阴 肝 经
[太冲] 第 1、2 践 骨 间 践 骨 底 结 合 部 前 方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坚 持 针 灸 此 穴 对 消 化 系 统 、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和 头 面 部 疾 病 均 有 较 好 疗 效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也 可 调 理 高 血 压 、 乳 腺 炎 等 。
[蠡沟] 足 内 踝 尖 上 5 寸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缓 解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或 白 带 过 多 等 疙
状 。
# 第 40 页
.......................
督 脉
起 于 腹 部 , 下 出 于 会 阴 部 , 向 后 行 于 脊 柱 , 上 至 头 :
顶 , 沿 前 额 下 行 鼻 柱 。
督 脉 所 治 病 症 : 头 痛 、 头
晕 、 健 忘 、 耳 鸣 、 目 眩 、 失 眠 、
颈 部 强 直 疼 痛 等 头 部 病 症 ; 颈椎 病 、
急 性 腰 扭 伤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等 脊 柱 病 变 ;
癫 、 狂 、 痫症 等 神 志 病 。 :
........................
[长强] 尾 骨 端 与 肛 门 连 线 的 中 点 处 即 为 此
穴 。 所 有 调 理 痔 疮 的 穴 位 中 , 长 强 是 最 重 要
的 穴 位 。
[命门] 取 一 绳 子 过 脐 水 平 绕 腹 一 周 , 该 线
与 后 正 中 线 交 点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即 为 此 穴 。
有 提 升 精 力 , 改 善 体 质 的 作 用 。
[百会] 取 两 耳 尖 连 线 与 头 正 中 线 相 交 处 ,
按 压 有 凹 陷 处 ,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老 年 痴 呆 、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 头
痛 等 症 状 。 《
[神庆] 前 发 际 正 中 直 上 半 横 指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按 摩 此 穴 可 缓 解 头 晕 目 眩 、 鼻 炎 等 症 状 。
任 脉
[气海] 脐 下 正 中 1.5 寸 处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方 面 的 疾 病 。
[神阙] 肚 脐 所 在 处 即 为 此 穴 。 经 常 刺 激 本
穴 可 起 到 缓 解 腹 痛 的 作 用 。
[腰中] 两 乳 头 连 线 中 点 即 为 此 穴 。 主 要 用
于 调 理 和 改 善 呼 吸 系 统 及 循 环 系 统 的 疾 病 。
穴位疗法促健康
1.黑眼圈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四白]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
[晴明]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
2.去皱防皱
[瞳子髎]用 中 指 按 压 亢 位 。
[四白] 两 手 食 指 放 到 同 侧 穴 位 上 , 闭 上 眼 睛 , 头部 前 倾 按 压 八 位 。
[人迎] 中 指 和 食 指 并 拢 按 同 侧 穴 位 , 以 穴 位 为 中 心 用 指 腹 平 推 。
3.美白祛斑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阴陵泉] 一手固定膝盖,另一只手拇指垂直按压穴位
[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
4.乌发美发
[肾俞] 仰卧、握拳,用拳头上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百会] 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
[凤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5.减肥减脂
[肩井] 拇指按对侧穴位。
[天枢] 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大肠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6.经前乳胀
[肝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胃俞] 双手握拳,用拳头突起的关节按穴位。
[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
7.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
[三阴交]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 以穴位为中心, 从下向上平推 。
[血海] 拇指按穴位,做小范围的按揉。
[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8.月经量少或量多
[关元] 仰卧、用双手中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肾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
9.更年期综合症
[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
[肾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天枢] 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10.贫血
[肝俞] 用拇指按同侧穴位。
[期门] 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水泉] 用艾灶灸,烧至有痛感为止。
11.腰膝寒冷
[盲俞] 两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浴刷,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在 5~10厘米范围上下刷动以感觉舒适的强度为宜。
[次髎] 用温灸器温灸穴位 10~20秒做3~5次。
12.妊娠反应
[膈俞] 仰卧,双手握拳,用拳头突出的关节顶住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
[扶突] 中指按揉同侧穴位。
[申脘] 仰卧,除拇指外四指放在穴位上,做大范围按揉。
13.不孕症
[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涌泉] 握拳,以脉搏的节奏缓慢敲击以对侧穴位为中心的区域 100 次。
[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灸,直至烧完。
14.习惯性流产
[关元] 仰卧、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叠放在一起按揉。
[太冲] 食指按揉穴位。
[三阴交] 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同侧穴位。
15.产后腰痛
[水沟] 食指按揉穴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
[命门] 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平放在腰部进行热敷,每次 8~10分钟。
[委中] 用拇指按压穴位。
16.产后宫缩痛
[中极] 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足三里] 用带罩的温灸器,将女条以适宜的温度接近穴位,艾灸 10~20 秒就拿开。
17.母乳不畅
[肩井] 侧倾颈部的同时,用拇指按压对侧肩部穴位
[中府]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环形按搡。
[膻中] 用中指按压穴位。
18.慢性盆腔灵
[大敦] 用牙签粗的一头向趾尖方向轻轻按压刺激穴位。
[曲泉] 屈膝,用拇指做小范围的环形按揉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19.女性复发性尿道炎
[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曲骨] 用中指按压穴位。
[行间] 用食指按压同侧穴位。
20.子宫脱垂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长强] 把艾条装入带罩的温灸器中,放到穴位上做艾灸。
[阴陵泉] 屈膝,用对侧于拇指按压六位。
21.子宫后位
[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中极]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按揉。
[中脘] 用艾灶灸至有痛感为止。
22.输卵管炎
[太冲] 用食指按揉穴位。
[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23.颈椎劳损
[风池]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天柱] 用双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列缺] 用拇指按压对侧穴位。
24.落枕
[肺俞]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
[身柱] 用拇指按压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
[承筋] 温灸器放到穴位上加热,感到烫就拿开反复做。
25.肩周炎
[巨骨] 用中指按揉对侧穴位。
[肩髃]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按对侧穴位,做大范围的环形按揉。
[肩贞] 用中指按摩对侧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26.腰背痛(骨质疏松)
[肾俞] 在穴位上做艾灶,每次灸感到烫就拿掉,注意不要烫伤,连续做 3~5 次。
[足三里]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三阴交]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以穴位为中心,从下向上平推。
27.失眠
[腕中] 用中指按搡穴位。
[巨阙] 用中指按揉穴位。
[涌泉] 拇指垂直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28.头痛、头重
[百会] 两手中指普放在穴位上按压。
[天柱] 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其余四指支撑头部。
[太自] 两拇指普放在穴位上按揉穴位。
29.头晕目眩
[百会] 用双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风池]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翳风] 用中指按压同侧穴位。
30.体质虚弱
[中脘]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小范围按揉穴位。
[胃俞] 侧卧,用上方手按压同侧穴位。
[涌泉] 一手固定足背,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做小范围按揉。
31.牙痛
[四自]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下关] 用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
[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32.口臭
[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
[曲池] 拇指按揉对侧穴位。
[合谷] 从穴位处向食指侧用力按压。
33.慢性咽炎
[大椎] 用两手中指叠放在穴位上按压。
[天柱] 两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肩井] 拇指按压对侧穴位。
34.面瘫(贝尔麻痹)
[大迎] 用拇指按压同侧穴位。
[太白] 用双手拇指叠放在穴位上按揉。
[翳风] 两于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3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关] 拇指由下向上顶压穴位。
[颊车] 用双手中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听会] 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同侧穴位。
36.便秘
[大巨] 仰卧、屈膝。两手中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大肠俞] 两手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
[太白] 以穴位为中心,从足趾向脚踝方向缓慢地平推。

View File

@ -0,0 +1,5 @@
from .lightrag import LightRAG as LightRAG, QueryParam as QueryParam
__version__ = "1.3.8"
__author__ = "Zirui Guo"
__url__ =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Binary file not shown.

View File

@ -0,0 +1,7 @@
AZURE_OPENAI_API_VERSION=2024-08-01-preview
AZURE_OPENAI_DEPLOYMENT=gpt-4o
AZURE_OPENAI_API_KEY=myapikey
AZURE_OPENAI_ENDPOINT=https://myendpoint.openai.azure.com
AZURE_EMBEDDING_DEPLOYMENT=text-embedding-3-large
AZURE_EMBEDDING_API_VERSION=2023-05-15

2
CoreRAG/lightrag/api/.gitignore vendore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2 @@
inputs
rag_storage

View File

@ -0,0 +1,699 @@
# LightRAG 服务器和 Web 界面
LightRAG 服务器旨在提供 Web 界面和 API 支持。Web 界面便于文档索引、知识图谱探索和简单的 RAG 查询界面。LightRAG 服务器还提供了与 Ollama 兼容的接口,旨在将 LightRAG 模拟为 Ollama 聊天模型。这使得 AI 聊天机器人(如 Open WebUI可以轻松访问 LightRAG。
![image-20250323122538997](./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2538997.png)
![image-20250323122754387](./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2754387.png)
![image-20250323123011220](./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3011220.png)
## 入门指南
### 安装
* 从 PyPI 安装
```bash
pip install "lightrag-hku[api]"
```
* 从源代码安装
```bash
# 克隆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git
# 切换到仓库目录
cd lightrag
# 如有必要,创建 Python 虚拟环境
# 以可编辑模式安装并支持 API
pip install -e ".[api]"
```
### 启动 LightRAG 服务器前的准备
LightRAG 需要同时集成 LLM大型语言模型和嵌入模型以有效执行文档索引和查询操作。在首次部署 LightRAG 服务器之前,必须配置 LLM 和嵌入模型的设置。LightRAG 支持绑定到各种 LLM/嵌入后端:
* ollama
* lollms
* openai 或 openai 兼容
* azure_openai
建议使用环境变量来配置 LightRAG 服务器。项目根目录中有一个名为 `env.example` 的示例环境变量文件。请将此文件复制到启动目录并重命名为 `.env`。之后,您可以在 `.env` 文件中修改与 LLM 和嵌入模型相关的参数。需要注意的是LightRAG 服务器每次启动时都会将 `.env` 中的环境变量加载到系统环境变量中。**LightRAG 服务器会优先使用系统环境变量中的设置**。
> 由于安装了 Python 扩展的 VS Code 可能会在集成终端中自动加载 .env 文件,请在每次修改 .env 文件后打开新的终端会话。
以下是 LLM 和嵌入模型的一些常见设置示例:
* OpenAI LLM + Ollama 嵌入
```
LLM_BINDING=openai
LLM_MODEL=gpt-4o
LLM_BINDING_HOST=https://api.openai.com/v1
LLM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发送给 LLM 的最大 token 数(小于模型上下文大小)
MAX_TOKENS=32768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 EMBEDDING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 Ollama LLM + Ollama 嵌入
```
LLM_BINDING=ollama
LLM_MODEL=mistral-nemo:latest
LLM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 LLM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发送给 LLM 的最大 token 数(基于您的 Ollama 服务器容量)
MAX_TOKENS=8192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 EMBEDDING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 启动 LightRAG 服务器
LightRAG 服务器支持两种运行模式:
* 简单高效的 Uvicorn 模式
```
lightrag-server
```
* 多进程 Gunicorn + Uvicorn 模式(生产模式,不支持 Windows 环境)
```
lightrag-gunicorn --workers 4
```
`.env` 文件必须放在启动目录中。启动时LightRAG 服务器将创建一个文档目录(默认为 `./inputs`)和一个数据目录(默认为 `./rag_storage`)。这允许您从不同目录启动多个 LightRAG 服务器实例,每个实例配置为监听不同的网络端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启动参数:
- `--host`服务器监听地址默认0.0.0.0
- `--port`服务器监听端口默认9621
- `--timeout`LLM 请求超时时间默认150 秒)
- `--log-level`日志级别默认INFO
- --input-dir指定要扫描文档的目录默认./input
> - **要求将.env文件置于启动目录中是经过特意设计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支持用户同时启动多个LightRAG实例并为不同实例配置不同的.env文件。
> - **修改.env文件后您需要重新打开终端以使新设置生效**。 这是因为每次启动时LightRAG Server会将.env文件中的环境变量加载至系统环境变量且系统环境变量的设置具有更高优先级。
### 使用 Docker 启动 LightRAG 服务器
* 克隆代码仓库:
```shell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git
cd LightRAG
```
* 配置 .env 文件:
通过复制示例文件 [`env.example`](env.example) 创建个性化的 .env 文件,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LLM 及 Embedding 参数。
* 通过以下命令启动 LightRAG 服务器:
```shell
docker compose up
# 如拉取了新版本,请添加 --build 重新构建
docker compose up --build
```
### 无需克隆代码而使用 Docker 部署 LightRAG 服务器
* 为 LightRAG 服务器创建工作文件夹:
```shell
mkdir lightrag
cd lightrag
```
* 准备 .env 文件:
通过复制 env.example 文件创建个性化的.env 文件。根据您的需求配置 LLM 和嵌入参数。
* 创建一个名为 docker-compose.yml 的 docker compose 文件:
```yaml
services:
lightrag:
container_name: lightrag
image: ghcr.io/hkuds/lightrag:latest
ports:
- "${PORT:-9621}:9621"
volumes:
- ./data/rag_storage:/app/data/rag_storage
- ./data/inputs:/app/data/inputs
- ./config.ini:/app/config.ini
- ./.env:/app/.env
env_file:
- .env
restart: unless-stopped
extra_hosts:
- "host.docker.internal:host-gateway"
```
* 准备 .env 文件:
通过复制示例文件 [`env.example`](env.example) 创建个性化的 .env 文件。根据您的需求配置 LLM 和嵌入参数。
* 使用以下命令启动 LightRAG 服务器:
```shell
docker compose up
```
> 在此获取LightRAG docker镜像历史版本: [LightRAG Docker Images](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pkgs/container/lightrag)
### 启动时自动扫描
当使用 `--auto-scan-at-startup` 参数启动任何服务器时,系统将自动:
1. 扫描输入目录中的新文件
2. 为尚未在数据库中的新文档建立索引
3. 使所有内容立即可用于 RAG 查询
> `--input-dir` 参数指定要扫描的输入目录。您可以从 webui 触发输入目录扫描。
### Gunicorn + Uvicorn 的多工作进程
LightRAG 服务器可以在 `Gunicorn + Uvicorn` 预加载模式下运行。Gunicorn 的多工作进程(多进程)功能可以防止文档索引任务阻塞 RAG 查询。使用 CPU 密集型文档提取工具(如 docling在纯 Uvicorn 模式下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被阻塞。
虽然 LightRAG 服务器使用一个工作进程来处理文档索引流程,但通过 Uvicorn 的异步任务支持,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文件。文档索引速度的瓶颈主要在于 LLM。如果您的 LLM 支持高并发,您可以通过增加 LLM 的并发级别来加速文档索引。以下是几个与并发处理相关的环境变量及其默认值:
```
### 工作进程数,数字不大于 (2 x 核心数) + 1
WORKERS=2
### 一批中并行处理的文件数
MAX_PARALLEL_INSERT=2
# LLM 的最大并发请求数
MAX_ASYNC=4
```
### 将 Lightrag 安装为 Linux 服务
从示例文件 `lightrag.service.example` 创建您的服务文件 `lightrag.service`。修改服务文件中的 WorkingDirectory 和 ExecStart
```text
Description=LightRAG Ollama Service
WorkingDirectory=<lightrag 安装目录>
ExecStart=<lightrag 安装目录>/lightrag/api/lightrag-api
```
修改您的服务启动脚本:`lightrag-api`。根据需要更改 python 虚拟环境激活命令:
```shell
#!/bin/bash
# 您的 python 虚拟环境激活命令
source /home/netman/lightrag-xyj/venv/bin/activate
# 启动 lightrag api 服务器
lightrag-server
```
安装 LightRAG 服务。如果您的系统是 Ubuntu以下命令将生效
```shell
sudo cp lightrag.service /etc/systemd/system/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start lightrag.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tus lightrag.service
sudo systemctl enable lightrag.service
```
## Ollama 模拟
我们为 LightRAG 提供了 Ollama 兼容接口,旨在将 LightRAG 模拟为 Ollama 聊天模型。这使得支持 Ollama 的 AI 聊天前端(如 Open WebUI可以轻松访问 LightRAG。
### 将 Open WebUI 连接到 LightRAG
启动 lightrag-server 后,您可以在 Open WebUI 管理面板中添加 Ollama 类型的连接。然后,一个名为 `lightrag:latest` 的模型将出现在 Open WebUI 的模型管理界面中。用户随后可以通过聊天界面向 LightRAG 发送查询。对于这种用例,最好将 LightRAG 安装为服务。
Open WebUI 使用 LLM 来执行会话标题和会话关键词生成任务。因此Ollama 聊天补全 API 会检测并将 OpenWebUI 会话相关请求直接转发给底层 LLM。Open WebUI 的截图:
![image-20250323194750379](./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94750379.png)
### 在聊天中选择查询模式
如果您从 LightRAG 的 Ollama 接口发送消息(查询),默认查询模式是 `hybrid`。您可以通过发送带有查询前缀的消息来选择查询模式。
查询字符串中的查询前缀可以决定使用哪种 LightRAG 查询模式来生成响应。支持的前缀包括:
```
/local
/global
/hybrid
/naive
/mix
/bypass
/context
/localcontext
/globalcontext
/hybridcontext
/naivecontext
/mixcontext
```
例如,聊天消息 "/mix 唐僧有几个徒弟" 将触发 LightRAG 的混合模式查询。没有查询前缀的聊天消息默认会触发混合模式查询。
"/bypass" 不是 LightRAG 查询模式,它会告诉 API 服务器将查询连同聊天历史直接传递给底层 LLM。因此用户可以使用 LLM 基于聊天历史回答问题。如果您使用 Open WebUI 作为前端,您可以直接切换到普通 LLM 模型,而不是使用 /bypass 前缀。
"/context" 也不是 LightRAG 查询模式,它会告诉 LightRAG 只返回为 LLM 准备的上下文信息。您可以检查上下文是否符合您的需求,或者自行处理上下文。
### 在聊天中添加用户提示词
使用LightRAG进行内容查询时应避免将搜索过程与无关的输出处理相结合这会显著影响查询效果。用户提示user prompt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 -- 它不参与RAG检索阶段而是在查询完成后指导大语言模型LLM如何处理检索结果。我们可以在查询前缀末尾添加方括号从而向LLM传递用户提示词
```
/[使用mermaid格式画图] 请画出 Scrooge 的人物关系图谱
/mix[使用mermaid格式画图] 请画出 Scrooge 的人物关系图谱
```
## API 密钥和认证
默认情况下LightRAG 服务器可以在没有任何认证的情况下访问。我们可以使用 API 密钥或账户凭证配置服务器以确保其安全。
* API 密钥
```
LIGHTRAG_API_KEY=your-secure-api-key-here
WHITELIST_PATHS=/health,/api/*
```
> 健康检查和 Ollama 模拟端点默认不进行 API 密钥检查。
* 账户凭证Web 界面需要登录后才能访问)
LightRAG API 服务器使用基于 HS256 算法的 JWT 认证。要启用安全访问控制,需要以下环境变量:
```bash
# JWT 认证
AUTH_ACCOUNTS='admin:admin123,user1:pass456'
TOKEN_SECRET='your-key'
TOKEN_EXPIRE_HOURS=4
```
> 目前仅支持配置一个管理员账户和密码。尚未开发和实现完整的账户系统。
如果未配置账户凭证Web 界面将以访客身份访问系统。因此,即使仅配置了 API 密钥,所有 API 仍然可以通过访客账户访问,这仍然不安全。因此,要保护 API需要同时配置这两种认证方法。
## Azure OpenAI 后端配置
可以使用以下 Azure CLI 命令创建 Azure OpenAI API您需要先从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li/azure/install-azure-cli](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li/azure/install-azure-cli) 安装 Azure CLI
```bash
# 根据需要更改资源组名称、位置和 OpenAI 资源名称
RESOURCE_GROUP_NAME=LightRAG
LOCATION=swedencentral
RESOURCE_NAME=LightRAG-OpenAI
az login
az group create --name $RESOURCE_GROUP_NAME --location $LOCATION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create --name $RESOURCE_NAM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kind OpenAI --sku S0 --location swedencentral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deployment creat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model-format OpenAI --name $RESOURCE_NAME --deployment-name gpt-4o --model-name gpt-4o --model-version "2024-08-06" --sku-capacity 100 --sku-name "Standard"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deployment creat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model-format OpenAI --name $RESOURCE_NAME --deployment-name text-embedding-3-large --model-name text-embedding-3-large --model-version "1" --sku-capacity 80 --sku-name "Standard"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show --name $RESOURCE_NAM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query "properties.endpoint"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keys list --name $RESOURCE_NAME -g $RESOURCE_GROUP_NAME
```
最后一个命令的输出将提供 OpenAI API 的端点和密钥。您可以使用这些值在 `.env` 文件中设置环境变量。
```
# .env 中的 Azure OpenAI 配置
LLM_BINDING=azure_openai
LLM_BINDING_HOST=your-azure-endpoint
LLM_MODEL=your-model-deployment-name
LLM_BINDING_API_KEY=your-azure-api-key
### API Version可选默认为最新版本
AZURE_OPENAI_API_VERSION=2024-08-01-preview
### 如果使用 Azure OpenAI 进行嵌入
EMBEDDING_BINDING=azure_openai
EMBEDDING_MODEL=your-embedding-deployment-name
```
## LightRAG 服务器详细配置
API 服务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配置(优先级从高到低):
* 命令行参数
* 环境变量或 .env 文件
* Config.ini仅用于存储配置
大多数配置都有默认设置,详细信息请查看示例文件:`.env.example`。数据存储配置也可以通过 config.ini 设置。为方便起见,提供了示例文件 `config.ini.example`
### 支持的 LLM 和嵌入后端
LightRAG 支持绑定到各种 LLM/嵌入后端:
* ollama
* lollms
* openai 和 openai 兼容
* azure_openai
使用环境变量 `LLM_BINDING` 或 CLI 参数 `--llm-binding` 选择 LLM 后端类型。使用环境变量 `EMBEDDING_BINDING` 或 CLI 参数 `--embedding-binding` 选择嵌入后端类型。
### 实体提取配置
*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为实体提取启用 LLM 缓存默认true
在测试环境中将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 设置为 true 以减少 LLM 调用成本是很常见的做法。
### 支持的存储类型
LightRAG 使用 4 种类型的存储用于不同目的:
* KV_STORAGEllm 响应缓存、文本块、文档信息
* VECTOR_STORAGE实体向量、关系向量、块向量
* GRAPH_STORAGE实体关系图
* DOC_STATUS_STORAGE文档索引状态
每种存储类型都有几种实现:
* KV_STORAGE 支持的实现名称
```
JsonKVStorage JsonFile(默认)
PGKVStorage Postgres
RedisKVStorage Redis
MongoKVStorage MogonDB
```
* GRAPH_STORAGE 支持的实现名称
```
NetworkXStorage NetworkX(默认)
Neo4JStorage Neo4J
PGGraphStorage PostgreSQL with AGE plugin
```
> 在测试中Neo4j图形数据库相比PostgreSQL AGE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 VECTOR_STORAGE 支持的实现名称
```
NanoVectorDBStorage NanoVector(默认)
PGVectorStorage Postgres
MilvusVectorDBStorge Milvus
ChromaVectorDBStorage Chroma
FaissVectorDBStorage Faiss
QdrantVectorDBStorage Qdrant
MongoVectorDBStorage MongoDB
```
* DOC_STATUS_STORAGE 支持的实现名称
```
JsonDocStatusStorage JsonFile(默认)
PGDocStatusStorage Postgres
MongoDocStatusStorage MongoDB
```
### 如何选择存储实现
您可以通过环境变量选择存储实现。在首次启动 API 服务器之前,您可以将以下环境变量设置为特定的存储实现名称:
```
LIGHTRAG_KV_STORAGE=PGKVStorage
LIGHTRAG_VECTOR_STORAGE=PGVectorStorage
LIGHTRAG_GRAPH_STORAGE=PGGraphStorage
LIGHTRAG_DOC_STATUS_STORAGE=PGDocStatusStorage
```
在向 LightRAG 添加文档后,您不能更改存储实现选择。目前尚不支持从一个存储实现迁移到另一个存储实现。更多信息请阅读示例 env 文件或 config.ini 文件。
### LightRag API 服务器命令行选项
| 参数 | 默认值 | 描述 |
|-----------|---------|-------------|
| --host | 0.0.0.0 | 服务器主机 |
| --port | 9621 | 服务器端口 |
| --working-dir | ./rag_storage | RAG 存储的工作目录 |
| --input-dir | ./inputs | 包含输入文档的目录 |
| --max-async | 4 | 最大异步操作数 |
| --max-tokens | 32768 | 最大 token 大小 |
| --timeout | 150 | 超时时间。None 表示无限超时(不推荐) |
| --log-level | INFO | 日志级别DEBUG、INFO、WARNING、ERROR、CRITICAL |
| --verbose | - | 详细调试输出True、False |
| --key | None | 用于认证的 API 密钥。保护 lightrag 服务器免受未授权访问 |
| --ssl | False | 启用 HTTPS |
| --ssl-certfile | None | SSL 证书文件路径(如果启用 --ssl 则必需) |
| --ssl-keyfile | None | SSL 私钥文件路径(如果启用 --ssl 则必需) |
| --top-k | 50 | 要检索的 top-k 项目数;在"local"模式下对应实体,在"global"模式下对应关系。 |
| --cosine-threshold | 0.4 | 节点和关系检索的余弦阈值,与 top-k 一起控制节点和关系的检索。 |
| --llm-binding | ollama | LLM 绑定类型lollms、ollama、openai、openai-ollama、azure_openai |
| --embedding-binding | ollama | 嵌入绑定类型lollms、ollama、openai、azure_openai |
| auto-scan-at-startup | - | 扫描输入目录中的新文件并开始索引 |
### .env 文件示例
```bash
### Server Configuration
# HOST=0.0.0.0
PORT=9621
WORKERS=2
### Settings for document indexing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true
SUMMARY_LANGUAGE=Chinese
MAX_PARALLEL_INSERT=2
### LLM Configuration (Use valid host. For local services installed with docker, you can use host.docker.internal)
TIMEOUT=200
TEMPERATURE=0.0
MAX_ASYNC=4
MAX_TOKENS=32768
LLM_BINDING=openai
LLM_MODEL=gpt-4o-mini
LLM_BINDING_HOST=https://api.openai.com/v1
LLM_BINDING_API_KEY=your-api-key
### Embedding Configuration (Use valid host. For local services installed with docker, you can use host.docker.internal)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 For JWT Auth
# AUTH_ACCOUNTS='admin:admin123,user1:pass456'
# TOKEN_SECRET=your-key-for-LightRAG-API-Server-xxx
# TOKEN_EXPIRE_HOURS=48
# LIGHTRAG_API_KEY=your-secure-api-key-here-123
# WHITELIST_PATHS=/api/*
# WHITELIST_PATHS=/health,/api/*
```
#### 使用 ollama 默认本地服务器作为 llm 和嵌入后端运行 Lightrag 服务器
Ollama 是 llm 和嵌入的默认后端,因此默认情况下您可以不带参数运行 lightrag-server将使用默认值。确保已安装 ollama 并且正在运行,且默认模型已安装在 ollama 上。
```bash
# 使用 ollama 运行 lightragllm 使用 mistral-nemo:latest嵌入使用 bge-m3:latest
lightrag-server
# 使用认证密钥
lightrag-server --key my-key
```
#### 使用 lollms 默认本地服务器作为 llm 和嵌入后端运行 Lightrag 服务器
```bash
# 使用 lollms 运行 lightragllm 使用 mistral-nemo:latest嵌入使用 bge-m3:latest
# 在 .env 或 config.ini 中配置 LLM_BINDING=lollms 和 EMBEDDING_BINDING=lollms
lightrag-server
# 使用认证密钥
lightrag-server --key my-key
```
#### 使用 openai 服务器作为 llm 和嵌入后端运行 Lightrag 服务器
```bash
# 使用 openai 运行 lightragllm 使用 GPT-4o-mini嵌入使用 text-embedding-3-small
# 在 .env 或 config.ini 中配置:
# LLM_BINDING=openai
# LLM_MODEL=GPT-4o-mini
# EMBEDDING_BINDING=openai
# EMBEDDING_MODEL=text-embedding-3-small
lightrag-server
# 使用认证密钥
lightrag-server --key my-key
```
#### 使用 azure openai 服务器作为 llm 和嵌入后端运行 Lightrag 服务器
```bash
# 使用 azure_openai 运行 lightrag
# 在 .env 或 config.ini 中配置:
# LLM_BINDING=azure_openai
# LLM_MODEL=your-model
# EMBEDDING_BINDING=azure_openai
# EMBEDDING_MODEL=your-embedding-model
lightrag-server
# 使用认证密钥
lightrag-server --key my-key
```
**重要说明:**
- 对于 LoLLMs确保指定的模型已安装在您的 LoLLMs 实例中
- 对于 Ollama确保指定的模型已安装在您的 Ollama 实例中
- 对于 OpenAI确保您已设置 OPENAI_API_KEY 环境变量
- 对于 Azure OpenAI按照先决条件部分所述构建和配置您的服务器
要获取任何服务器的帮助,使用 --help 标志:
```bash
lightrag-server --help
```
注意:如果您不需要 API 功能,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不带 API 支持的基本包:
```bash
pip install lightrag-hku
```
## 文档和块处理逻辑说明
LightRAG 中的文档处理流程有些复杂,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提取阶段(实体和关系提取)和合并阶段(实体和关系合并)。有两个关键参数控制流程并发性:并行处理的最大文件数(`MAX_PARALLEL_INSERT`)和最大并发 LLM 请求数(`MAX_ASYNC`)。工作流程描述如下:
1. `MAX_PARALLEL_INSERT` 控制提取阶段并行处理的文件数量。
2. `MAX_ASYNC` 限制系统中并发 LLM 请求的总数包括查询、提取和合并的请求。LLM 请求具有不同的优先级:查询操作优先级最高,其次是合并,然后是提取。
3. 在单个文件中,来自不同文本块的实体和关系提取是并发处理的,并发度由 `MAX_ASYNC` 设置。只有在处理完 `MAX_ASYNC` 个文本块后,系统才会继续处理同一文件中的下一批文本块。
4. 合并阶段仅在文件中所有文本块完成实体和关系提取后开始。当一个文件进入合并阶段时,流程允许下一个文件开始提取。
5. 由于提取阶段通常比合并阶段快,因此实际并发处理的文件数可能会超过 `MAX_PARALLEL_INSERT`,因为此参数仅控制提取阶段的并行度。
6. 为防止竞争条件,合并阶段不支持多个文件的并发处理;一次只能合并一个文件,其他文件必须在队列中等待。
7. 每个文件在流程中被视为一个原子处理单元。只有当其所有文本块都完成提取和合并后,文件才会被标记为成功处理。如果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任何错误,整个文件将被标记为失败,并且必须重新处理。
8. 当由于错误而重新处理文件时,由于 LLM 缓存,先前处理的文本块可以快速跳过。尽管 LLM 缓存在合并阶段也会被利用,但合并顺序的不一致可能会限制其在此阶段的有效性。
9. 如果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错误,系统不会保留任何中间结果。如果在合并过程中发生错误,已合并的实体和关系可能会被保留;当重新处理同一文件时,重新提取的实体和关系将与现有实体和关系合并,而不会影响查询结果。
10. 在合并阶段结束时,所有实体和关系数据都会在向量数据库中更新。如果此时发生错误,某些更新可能会被保留。但是,下一次处理尝试将覆盖先前结果,确保成功重新处理的文件不会影响未来查询结果的完整性。
大型文件应分割成较小的片段以启用增量处理。可以通过在 Web UI 上按“扫描”按钮来启动失败文件的重新处理。
## API 端点
所有服务器LoLLMs、Ollama、OpenAI 和 Azure OpenAI都为 RAG 功能提供相同的 REST API 端点。当 API 服务器运行时,访问:
- Swagger UIhttp://localhost:9621/docs
- ReDochttp://localhost:9621/redoc
您可以使用提供的 curl 命令或通过 Swagger UI 界面测试 API 端点。确保:
1. 启动适当的后端服务LoLLMs、Ollama 或 OpenAI
2. 启动 RAG 服务器
3. 使用文档管理端点上传一些文档
4. 使用查询端点查询系统
5. 如果在输入目录中放入新文件,触发文档扫描
### 查询端点
#### POST /query
使用不同搜索模式查询 RAG 系统。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query"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query": "您的问题", "mode": "hybrid", ""}'
```
#### POST /query/stream
从 RAG 系统流式获取响应。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query/stream"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query": "您的问题", "mode": "hybrid"}'
```
### 文档管理端点
#### POST /documents/text
直接将文本插入 RAG 系统。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text"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text": "您的文本内容", "description": "可选描述"}'
```
#### POST /documents/file
向 RAG 系统上传单个文件。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file" \
-F "file=@/path/to/your/document.txt" \
-F "description=可选描述"
```
#### POST /documents/batch
一次上传多个文件。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batch" \
-F "files=@/path/to/doc1.txt" \
-F "files=@/path/to/doc2.txt"
```
#### POST /documents/scan
触发输入目录中新文件的文档扫描。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scan" --max-time 1800
```
> 根据所有新文件的预计索引时间调整 max-time。
#### DELETE /documents
从 RAG 系统中清除所有文档。
```bash
curl -X DELETE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
```
### Ollama 模拟端点
#### GET /api/version
获取 Ollama 版本信息。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api/version
```
#### GET /api/tags
获取 Ollama 可用模型。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api/tags
```
#### POST /api/chat
处理聊天补全请求。通过根据查询前缀选择查询模式将用户查询路由到 LightRAG。检测并将 OpenWebUI 会话相关请求(用于元数据生成任务)直接转发给底层 LLM。
```shell
curl -N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api/chat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 \
'{"model":"lightrag:latest","messages":[{"role":"user","content":"猪八戒是谁"}],"stream":true}'
```
> 有关 Ollama API 的更多信息,请访问:[Ollama API 文档](https://github.com/ollama/ollama/blob/main/docs/api.md)
#### POST /api/generate
处理生成补全请求。为了兼容性目的,该请求不由 LightRAG 处理,而是由底层 LLM 模型处理。
### 实用工具端点
#### GET /health
检查服务器健康状况和配置。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health"
```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374 KiB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357 KiB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530 KiB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381 KiB

View File

@ -0,0 +1,631 @@
# LightRAG Server and WebUI
The LightRAG Server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Web UI and API support. The Web UI facilitates document indexing, knowledge graph exploration, and a simple RAG query interface. LightRAG Server also provides an Ollama-compatible interface, aiming to emulate LightRAG as an Ollama chat model. This allows AI chat bots, such as Open WebUI, to access LightRAG easily.
![image-20250323122538997](./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2538997.png)
![image-20250323122754387](./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2754387.png)
![image-20250323123011220](./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23011220.png)
## Getting Started
### Installation
* Install from PyPI
```bash
pip install "lightrag-hku[api]"
```
* Installation from Source
```bash
# Clone the repository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git
# Change to the repository directory
cd lightrag
# create a Python virtual environment if necessary
# Install in editable mode with API support
pip install -e ".[api]"
```
### Before Starting LightRAG Server
LightRAG necessitates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an 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and an Embedding Model to effectively execute document indexing and querying operations. Prior to the initial deployment of the LightRAG server, it is essential to configure the settings for both the LLM and the Embedding Model. LightRAG supports binding to various LLM/Embedding backends:
* ollama
* lollms
* openai or openai compatible
* azure_openai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configure the LightRAG Server. There is an example environment variable file named `env.example` in the root directory of the project. Please copy this file to the startup directory and rename it to `.env`. After that, you can modify the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LLM and Embedding models in the `.env` fil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LightRAG Server will load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from `.env` into the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s each time it starts. **LightRAG Server will prioritize the settings in the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env file**.
> Since VS Code with the Python extension may automatically load the .env file in the integrated terminal, please open a new terminal session after each modification to the .env file.
Here are some examples of common settings for LLM and Embedding models:
* OpenAI LLM + Ollama Embedding:
```
LLM_BINDING=openai
LLM_MODEL=gpt-4o
LLM_BINDING_HOST=https://api.openai.com/v1
LLM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Max tokens sent to LLM (less than model context size)
MAX_TOKENS=32768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 EMBEDDING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 Ollama LLM + Ollama Embedding:
```
LLM_BINDING=ollama
LLM_MODEL=mistral-nemo:latest
LLM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 LLM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Max tokens sent to LLM (based on your Ollama Server capacity)
MAX_TOKENS=8192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 EMBEDDING_BINDING_API_KEY=your_api_key
```
### Starting LightRAG Server
The LightRAG Server supports two operational modes:
* The simple and efficient Uvicorn mode:
```
lightrag-server
```
* The multiprocess Gunicorn + Uvicorn mode (production mode, not supported on Windows environments):
```
lightrag-gunicorn --workers 4
```
The `.env` file **must be placed in the startup directory**.
Upon launching, the LightRAG Server will create a documents directory (default is `./inputs`) and a data directory (default is `./rag_storage`). This allows you to initiate multiple instances of LightRAG Server from different directories, with each instance configured to listen on a distinct network port.
Here are some commonly used startup parameters:
- `--host`: Server listening address (default: 0.0.0.0)
- `--port`: Server listening port (default: 9621)
- `--timeout`: LLM request timeout (default: 150 seconds)
- `--log-level`: Logging level (default: INFO)
- `--input-dir`: Specifying the directory to scan for documents (default: ./inputs)
> -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env file to be in the startup directory is intentionally designed this way. The purpose is to support users in launching multiple LightRAG instances simultaneously, allowing different .env files for different instances.
> - **After changing the .env file, you need to open a new terminal to make the new settings take effect.** This because the LightRAG Server will load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from .env into the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s each time it starts, and LightRAG Server will prioritize the settings in the system environment variables.
### Launching LightRAG Server with Docker
* Clone the repository:
```shell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git
cd LightRAG
```
* Prepare the .env file:
Create a personalized .env file from sample file `env.example`. Configure the LLM and embedding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your requirements.
* Start the LightRAG Server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s:
```shell
docker compose up
# Use --build if you have pulled a new version
docker compose up --build
```
### Deploying LightRAG Server with docker without cloneing the repository
* Create a working folder for LightRAG Server:
```shell
mkdir lightrag
cd lightrag
```
* Create a docker compose file named docker-compose.yml:
```yaml
services:
lightrag:
container_name: lightrag
image: ghcr.io/hkuds/lightrag:latest
ports:
- "${PORT:-9621}:9621"
volumes:
- ./data/rag_storage:/app/data/rag_storage
- ./data/inputs:/app/data/inputs
- ./config.ini:/app/config.ini
- ./.env:/app/.env
env_file:
- .env
restart: unless-stopped
extra_hosts:
- "host.docker.internal:host-gateway"
```
* Prepare the .env file:
Create a personalized .env file from sample file `env.example`. Configure the LLM and embedding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your requirements.
* Start the LightRAG Server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s:
```shell
docker compose up
```
> Historical versions of LightRAG docker images can be found here: [LightRAG Docker Images]( https://github.com/HKUDS/LightRAG/pkgs/container/lightrag)
### Auto scan on startup
When starting any of the servers with the `--auto-scan-at-startup` parameter,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1. Scan for new files in the input directory
2. Index new documents that aren't already in the database
3. Make all content immediately available for RAG queries
> The `--input-dir` parameter specifies the input directory to scan. You can trigger the input directory scan from the Web UI.
### Multiple workers for Gunicorn + Uvicorn
The LightRAG Server can operate in the `Gunicorn + Uvicorn` preload mode. Gunicorn's multiple worker (multiprocess) capability prevents document indexing tasks from blocking RAG queries. Using CPU-exhaustive document extraction tools, such as docling, can lead to the entire system being blocked in pure Uvicorn mode.
Though LightRAG Server uses one worker to process the document indexing pipeline, with the async task support of Uvicorn, multiple files can be processed in parallel. The bottleneck of document indexing speed mainly lies with the LLM. If your LLM supports high concurrency, you can accelerate document indexing by increasing the concurrency level of the LLM. Below are several environment variables related to concurrent processing, along with their default values:
```
### Number of worker processes, not greater than (2 x number_of_cores) + 1
WORKERS=2
### Number of parallel files to process in one batch
MAX_PARALLEL_INSERT=2
### Max concurrent requests to the LLM
MAX_ASYNC=4
```
### Install LightRAG as a Linux Service
Create your service file `lightrag.service` from the sample file: `lightrag.service.example`. Modify the `WorkingDirectory` and `ExecStart` in the service file:
```text
Description=LightRAG Ollama Service
WorkingDirectory=<lightrag installed directory>
ExecStart=<lightrag installed directory>/lightrag/api/lightrag-api
```
Modify your service startup script: `lightrag-api`. Change your Python virtual environment activation command as needed:
```shell
#!/bin/bash
# your python virtual environment activation
source /home/netman/lightrag-xyj/venv/bin/activate
# start lightrag api server
lightrag-server
```
Install LightRAG service. If your system is Ubuntu, the following commands will work:
```shell
sudo cp lightrag.service /etc/systemd/system/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start lightrag.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tus lightrag.service
sudo systemctl enable lightrag.service
```
## Ollama Emulation
We provide Ollama-compatible interfaces for LightRAG, aiming to emulate LightRAG as an Ollama chat model. This allows AI chat frontends supporting Ollama, such as Open WebUI, to access LightRAG easily.
### Connect Open WebUI to LightRAG
After starting the lightrag-server, you can add an Ollama-type connection in the Open WebUI admin panel. And then a model named `lightrag:latest` will appear in Open WebUI's model management interface. Users can then send queries to LightRAG through the chat interface. You should install LightRAG as a service for this use case.
Open WebUI uses an LLM to do the session title and session keyword generation task. So the Ollama chat completion API detects and forwards OpenWebUI session-related requests directly to the underlying LLM. Screenshot from Open WebUI:
![image-20250323194750379](./README.assets/image-20250323194750379.png)
### Choose Query mode in chat
The default query mode is `hybrid` if you send a message (query) from the Ollama interface of LightRAG. You can select query mode by sending a message with a query prefix.
A query prefix in the query string can determine which LightRAG query mode is used to generate the response for the query. The supported prefixes include:
```
/local
/global
/hybrid
/naive
/mix
/bypass
/context
/localcontext
/globalcontext
/hybridcontext
/naivecontext
/mixcontext
```
For example, the chat message `/mix What's LightRAG?` will trigger a mix mode query for LightRAG. A chat message without a query prefix will trigger a hybrid mode query by default.
`/bypass` is not a LightRAG query mode; it will tell the API Server to pass the query directly to the underlying LLM, including the chat history. So the user can use the LLM to answer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hat history. If you are using Open WebUI as a front end, you can just switch the model to a normal LLM instead of using the `/bypass` prefix.
`/context` is also not a LightRAG query mode; it will tell LightRAG to return only the context information prepared for the LLM. You can check the context if it's what you want, or process the context by yourself.
### Add user prompt in chat
When using LightRAG for content queries, avoid combining the search process with unrelated output processing, as this significantly impacts query effectiveness. User prompt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 it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RAG retrieval phase, but rather guides the LLM on how to process the retrieved results after the query is completed. We can append square brackets to the query prefix to provide the LLM with the user prompt:
```
/[Use mermaid format for diagrams] Please draw a character relationship diagram for Scrooge
/mix[Use mermaid format for diagrams] Please draw a character relationship diagram for Scrooge
```
## API Key and Authentication
By default, the LightRAG Server can be accessed without any authentication. We can configure the server with an API Key or account credentials to secure it.
* API Key:
```
LIGHTRAG_API_KEY=your-secure-api-key-here
WHITELIST_PATHS=/health,/api/*
```
> Health check and Ollama emulation endpoints are excluded from API Key check by default.
* Account credentials (the Web UI requires login before access can be granted):
LightRAG API Server implements JWT-based authentication using the HS256 algorithm. To enable secure access control,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 variables are required:
```bash
# For jwt auth
AUTH_ACCOUNTS='admin:admin123,user1:pass456'
TOKEN_SECRET='your-key'
TOKEN_EXPIRE_HOURS=4
```
> Currently, only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dministrator account and password is supported.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system is yet to b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f Account credentials are not configured, the Web UI will access the system as a Guest. Therefore, even if only an API Key is configured, all APIs can still be accessed through the Guest account, which remains insecure. Hence, to safeguard the API, it is necessary to configure both authentication methods simultaneously.
## For Azure OpenAI Backend
Azure OpenAI API can be cre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s in Azure CLI (you need to install Azure CLI first from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li/azure/install-azure-cli](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cli/azure/install-azure-cli)):
```bash
# Change the resource group name, location, and OpenAI resource name as needed
RESOURCE_GROUP_NAME=LightRAG
LOCATION=swedencentral
RESOURCE_NAME=LightRAG-OpenAI
az login
az group create --name $RESOURCE_GROUP_NAME --location $LOCATION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create --name $RESOURCE_NAM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kind OpenAI --sku S0 --location swedencentral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deployment creat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model-format OpenAI --name $RESOURCE_NAME --deployment-name gpt-4o --model-name gpt-4o --model-version "2024-08-06" --sku-capacity 100 --sku-name "Standard"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deployment creat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model-format OpenAI --name $RESOURCE_NAME --deployment-name text-embedding-3-large --model-name text-embedding-3-large --model-version "1" --sku-capacity 80 --sku-name "Standard"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show --name $RESOURCE_NAME --resource-group $RESOURCE_GROUP_NAME --query "properties.endpoint"
az cognitiveservices account keys list --name $RESOURCE_NAME -g $RESOURCE_GROUP_NAME
```
The output of the last command will give you the endpoint and the key for the OpenAI API. You can use these values to set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in the `.env` file.
```
# Azure OpenAI Configuration in .env:
LLM_BINDING=azure_openai
LLM_BINDING_HOST=your-azure-endpoint
LLM_MODEL=your-model-deployment-name
LLM_BINDING_API_KEY=your-azure-api-key
### API version is optional, defaults to latest version
AZURE_OPENAI_API_VERSION=2024-08-01-preview
### If using Azure OpenAI for embeddings
EMBEDDING_BINDING=azure_openai
EMBEDDING_MODEL=your-embedding-deployment-name
```
## LightRAG Server Configuration in Detail
The API Server can be configured in three ways (highest priority first):
*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Environment variables or .env file
* Config.ini (Only for storage configuration)
Most of the configurations come with default settings; check out the details in the sample file: `.env.example`. Data storage configuration can also be set by config.ini. A sample file `config.ini.example` is provided for your convenience.
### LLM and Embedding Backend Supported
LightRAG supports binding to various LLM/Embedding backends:
* ollama
* lollms
* openai & openai compatible
* azure_openai
Use environment variables `LLM_BINDING` or CLI argument `--llm-binding` to select the LLM backend type. Use environment variables `EMBEDDING_BINDING` or CLI argument `--embedding-binding` to select the Embedding backend type.
### Entity Extraction Configuration
*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 Enable LLM cache for entity extraction (default: true)
It's very common to set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 to true for a test environment to reduce the cost of LLM calls.
### Storage Types Supported
LightRAG uses 4 types of storage for different purposes:
* KV_STORAGE: llm response cache, text chunks, document information
* VECTOR_STORAGE: entities vectors, relation vectors, chunks vectors
* GRAPH_STORAGE: entity relation graph
* DOC_STATUS_STORAGE: document indexing status
Each storage type has several implementations:
* KV_STORAGE supported implementations:
```
JsonKVStorage JsonFile (default)
PGKVStorage Postgres
RedisKVStorage Redis
MongoKVStorage MongoDB
```
* GRAPH_STORAGE supported implementations:
```
NetworkXStorage NetworkX (default)
Neo4JStorage Neo4J
PGGraphStorage PostgreSQL with AGE plugin
```
> Testing has shown that Neo4J deliver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compared to PostgreSQL with AGE plugin.
* VECTOR_STORAGE supported implementations:
```
NanoVectorDBStorage NanoVector (default)
PGVectorStorage Postgres
MilvusVectorDBStorage Milvus
ChromaVectorDBStorage Chroma
FaissVectorDBStorage Faiss
QdrantVectorDBStorage Qdrant
MongoVectorDBStorage MongoDB
```
* DOC_STATUS_STORAGE: supported implementations:
```
JsonDocStatusStorage JsonFile (default)
PGDocStatusStorage Postgres
MongoDocStatusStorage MongoDB
```
### How to Select Storage Implementation
You can select storage implementation by environment variables. You can set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a specific storage implementation name before the first start of the API Server:
```
LIGHTRAG_KV_STORAGE=PGKVStorage
LIGHTRAG_VECTOR_STORAGE=PGVectorStorage
LIGHTRAG_GRAPH_STORAGE=PGGraphStorage
LIGHTRAG_DOC_STATUS_STORAGE=PGDocStatusStorage
```
You cannot change storage implementation selection after adding documents to LightRAG. Data migration from one storage implementation to another is not supported yet.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read the sample env file or config.ini file.
### LightRAG API Server Command Line Options
| Parameter | Default | Description |
| --------------------- | ------------- | ------------------------------------------------------------------------------------------------------------------------------- |
| --host | 0.0.0.0 | Server host |
| --port | 9621 | Server port |
| --working-dir | ./rag_storage | Working directory for RAG storage |
| --input-dir | ./inputs | Directory containing input documents |
| --max-async | 4 | Maximum number of async operations |
| --max-tokens | 32768 | Maximum token size |
| --timeout | 150 | Timeout in seconds. None for infinite timeout (not recommended) |
| --log-level | INFO | Logging level (DEBUG, INFO, WARNING, ERROR, CRITICAL) |
| --verbose | - | Verbose debug output (True, False) |
| --key | None | API key for authentication. Protects the LightRAG server against unauthorized access |
| --ssl | False | Enable HTTPS |
| --ssl-certfile | None | Path to SSL certificate file (required if --ssl is enabled) |
| --ssl-keyfile | None | Path to SSL private key file (required if --ssl is enabled) |
| --top-k | 50 | Number of top-k items to retrieve; corresponds to entities in "local" mode and relationships in "global" mode. |
| --cosine-threshold | 0.4 | The cosine threshold for nodes and relation retrieval, works with top-k to control the retrieval of nodes and relations. |
| --llm-binding | ollama | LLM binding type (lollms, ollama, openai, openai-ollama, azure_openai) |
| --embedding-binding | ollama | Embedding binding type (lollms, ollama, openai, azure_openai) |
| --auto-scan-at-startup| - | Scan input directory for new files and start indexing |
### .env Examples
```bash
### Server Configuration
# HOST=0.0.0.0
PORT=9621
WORKERS=2
### Settings for document indexing
ENABLE_LLM_CACHE_FOR_EXTRACT=true
SUMMARY_LANGUAGE=Chinese
MAX_PARALLEL_INSERT=2
### LLM Configuration (Use valid host. For local services installed with docker, you can use host.docker.internal)
TIMEOUT=200
TEMPERATURE=0.0
MAX_ASYNC=4
MAX_TOKENS=32768
LLM_BINDING=openai
LLM_MODEL=gpt-4o-mini
LLM_BINDING_HOST=https://api.openai.com/v1
LLM_BINDING_API_KEY=your-api-key
### Embedding Configuration (Use valid host. For local services installed with docker, you can use host.docker.internal)
EMBEDDING_MODEL=bge-m3:latest
EMBEDDING_DIM=1024
EMBEDDING_BINDING=ollama
EMBEDDING_BINDING_HOST=http://localhost:11434
### For JWT Auth
# AUTH_ACCOUNTS='admin:admin123,user1:pass456'
# TOKEN_SECRET=your-key-for-LightRAG-API-Server-xxx
# TOKEN_EXPIRE_HOURS=48
# LIGHTRAG_API_KEY=your-secure-api-key-here-123
# WHITELIST_PATHS=/api/*
# WHITELIST_PATHS=/health,/api/*
```
## Document and Chunk Processing Login Clarification
The document processing pipeline in LightRAG is somewhat complex and is divided into two primary stages: the Extraction stage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extraction) and the Merging stage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merging). There are two key parameters that control pipeline concurrency: the maximum number of files processed in parallel (MAX_PARALLEL_INSERT)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current LLM requests (MAX_ASYNC). The workflow is described as follows:
1. MAX_PARALLEL_INSERT controls the number of files processed in parallel during the extraction stage.
2. MAX_ASYNC limits the total number of concurrent LLM requests in the system, including those for querying, extraction, and merging. LLM requests have different priorities: query operations have the highest priority, followed by merging, and then extraction.
3. Within a single file,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extractions from different text blocks are processed concurrently, with the degree of concurrency set by MAX_ASYNC. Only after MAX_ASYNC text blocks are processed will the system proceed to the next batch within the same file.
4. The merging stage begins only after all text blocks in a file have completed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extraction. When a file enters the merging stage, the pipeline allows the next file to begin extraction.
5. Since the extraction stage is generally faster than merging, the actual number of files being processed concurrently may exceed MAX_PARALLEL_INSERT, as this parameter only controls parallelism during the extraction stage.
6. To prevent race conditions, the merging stage does not support concurrent processing of multiple files; only one file can be merged at a time, while other files must wait in queue.
7. Each file is treated as an atomic processing unit in the pipeline. A file is marked as successfully processed only after all its text blocks have completed extraction and merging. If any error occurs during processing, the entire file is marked as failed and must be reprocessed.
8. When a file is reprocessed due to errors, previously processed text blocks can be quickly skipped thanks to LLM caching. Although LLM cache is also utilized during the merging stage, inconsistencies in merging order may limit its effectiveness in this stage.
9. If an error occurs during extraction, the system does not retain any intermediate results. If an error occurs during merging, already merged 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might be preserved; when the same file is reprocessed, re-extracted 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will be merged with the existing ones, without impacting the query results.
10. At the end of the merging stage, all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data are updated in the vector database. Should an error occur at this point, some updates may be retained. However, the next processing attempt will overwrite previous results, ensuring that successfully reprocessed files do not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future query results.
Large file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maller segments to enable incremental processing. Reprocessing of failed files can be initiated by pressing the "Scan" button on the web UI.
## API Endpoints
All servers (LoLLMs, Ollama, OpenAI and Azure OpenAI) provide the same REST API endpoints for RAG functionality. When the API Server is running, visit:
- Swagger UI: http://localhost:9621/docs
- ReDoc: http://localhost:9621/redoc
You can test the API endpoints using the provided curl commands or through the Swagger UI interface. Make sure to:
1. Start the appropriate backend service (LoLLMs, Ollama, or OpenAI)
2. Start the RAG server
3. Upload some documents using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endpoints
4. Query the system using the query endpoints
5. Trigger document scan if new files are put into the inputs directory
### Query Endpoints:
#### POST /query
Query the RAG system with options for different search modes.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query"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query": "Your question here", "mode": "hybrid"}'
```
#### POST /query/stream
Stream responses from the RAG system.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query/stream"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query": "Your question here", "mode": "hybrid"}'
```
### Document Management Endpoints:
#### POST /documents/text
Insert text directly into the RAG system.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text"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text": "Your text content here", "description": "Optional description"}'
```
#### POST /documents/file
Upload a single file to the RAG system.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file" \
-F "file=@/path/to/your/document.txt" \
-F "description=Optional description"
```
#### POST /documents/batch
Upload multiple files at once.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batch" \
-F "files=@/path/to/doc1.txt" \
-F "files=@/path/to/doc2.txt"
```
#### POST /documents/scan
Trigger document scan for new files in the input directory.
```bash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scan" --max-time 1800
```
> Adjust max-time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indexing time for all new files.
#### DELETE /documents
Clear all documents from the RAG system.
```bash
curl -X DELETE "http://localhost:9621/documents"
```
### Ollama Emulation Endpoints:
#### GET /api/version
Get Ollama version information.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api/version
```
#### GET /api/tags
Get available Ollama models.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api/tags
```
#### POST /api/chat
Handle chat completion requests. Routes user queries through LightRAG by selecting query mode based on query prefix. Detects and forwards OpenWebUI session-related requests (for metadata generation task) directly to the underlying LLM.
```shell
curl -N -X POST http://localhost:9621/api/chat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 \
'{"model":"lightrag:latest","messages":[{"role":"user","content":"猪八戒是谁"}],"stream":true}'
```
>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llama API, please visit: [Ollama API documentation](https://github.com/ollama/ollama/blob/main/docs/api.md)
#### POST /api/generate
Handle generate completion requests. For compatibility purposes, the request is not processed by LightRAG, and will be handled by the underlying LLM model.
### Utility Endpoints:
#### GET /health
Check server health and configuration.
```bash
curl "http://localhost:9621/health"
```

View File

@ -0,0 +1 @@
__api_version__ = "0172"

Some files were not shown because too many files have changed in this diff Show More